最新小学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4第四课你好,大自然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 你好,大自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 你好,大自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d6002d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2.png)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明亮轻快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合唱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二、学情分析本校五年级共有三个班,由于一到三年级没有接受专业的音乐教学,因此在音乐素养和歌曲演唱习惯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通过四年级1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很大,很喜欢演唱与表演,但羞涩不善于表现,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在调整教学方法的同时,针对孩子们的特点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环节,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能认识到基本的演唱方法,初步形成了聆听习惯,对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有所掌握,,特别是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探索。
本节课因班而异,一班三班音准较好,会尝试完成整个合唱教学,而二班学生的表现力较好一些,因此他们可能只会完成乐曲前半段的合唱教学,后半段以齐唱的形式演唱,增加表演的时间,让学生多展示,增强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学时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律动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活动一下,注意老师的节拍活动2【讲授】感受与欣赏①初次聆听全曲接下来我们将欣赏一段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在这段歌曲中一群快乐的小伙伴结伴出发去探访意大利美丽的田野,我们听的时候请注意这群小伙伴在郊游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另外这群小伙伴分成了几支小分队?也就是由几个声部?听清楚了吗?(播放《田野在召唤》原唱音乐)(欢快的情绪)②复听全曲这两支小分队拍摄了不少意大利田野的风景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仔细感受这两支小分队的声音有什么特点?③听教师范唱(高声部)老师的用了怎样的声音演唱?活动3【活动】探索与实践(高声部)①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情绪的朗读歌词注意老师读得“当那”的轻的,因为是弱起春天是怎么来到这个大地上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春姑娘要害羞一点,而且发芽,发的是嫩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休止符②学唱高声部前半段我们演唱的不错,后半段我们要表现出登上山顶激动的情绪“梯里通吧”为意大利语的衬词,就好像在说“哇塞!”注意“快快把路上”的心情?第一段结束中“方”唱几拍?注意歌曲最后的重音记号,高音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活动4【练习】展示与表演(高声部)学生完整表演高声部活动5【活动】探索与实践(低声部)(因为今天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因此我们只学习低声部的前半段旋律,后半段会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①聆听低声部前半段旋律教师弹奏,学生思考“这段旋律中地面小分队在干什么"“旋律从头至尾都一样吗?”②学唱要求:注意音准并对比高声部的歌词找到“7 5”的位置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这一段?活动6【讲授】感受与欣赏(二)再次欣赏全曲思考:歌曲一开始两只小分队是同时出发的吗?在第一段结束时,地面小分队是什么时候开始带领大家继续踏上旅程的?活动7【测试】展示与表演(全曲)①学生完整演唱合唱曲《田野在召唤》②加入节奏与表演,完美展示要求:加入开课前练习的节奏,并在后半段配上动作抒发歌曲情感。
人音小学音乐五下《4第四课你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五下《4第四课你好,大自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fa0c3052ea551811a68727.png)
第5课您好!大自然教学目标: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咱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咱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田野在召唤》与《咱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聆听《咱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
2、充分体验歌曲的演唱情绪,准确的表现出来。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春游活动,在活动当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是什么场面?(生答略)哦!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
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是怎样去郊游的吗?咱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步感受《田野在召唤》旋律说说体验。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三学习歌曲:1、再次聆听,让孩子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孩子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孩子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孩子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孩子哼唱。
2、孩子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老师小结。
第2课时一、分别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的高、低声部。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ef1d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c.png)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相关推荐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二、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目的: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的能力。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我们也出去春游过,你们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快乐)那你们来听听歌曲的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吧?二、聆听歌曲,尤其注意聆听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1、先给同学们范唱第二声部,也先教学生学第二声部;2、等学生的第二声部稳固之后,再学唱第一声部旋律;3、请能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上台来和老师一起唱第二声部,其余剩下的同学就演唱第一声部;4、台下的同学一起再来学唱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或者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二声部的比较熟悉了,再强调合唱的要求,和谐,声音统一等等;5、讲解弱起小节,要求学生学会分辨弱起小节的几种形式;6、在第一声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7、两个声部都用“啦”来演唱,要求声音集中,统一,优美,和谐;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新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4课: 你好,大自然!
![新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4课: 你好,大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9b8390120b4c2e3f572763c5.png)
新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4课:
你好,大自然!
第4课:你好,大自然!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
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
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课时:三课时。
五年级音乐《你好!大自然》教案 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你好!大自然》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6cff8d4693daef5ff73d41.png)
《你好!大自然》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田野在召唤》欣赏《溪边景色》【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唱《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2)聆听《溪边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过程与方法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知识与技能(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呼唤》。
(2)能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难点: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演唱时注意歌曲中的重音记号、换气符号、顿音记号。
2.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子,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乐曲《溪边景色》是《第六交响曲》的第二章,用奏鸣曲式写的,这是一首清新亮丽的田园乐曲。
这首以弦乐器奏出三连音构成的小溪的潺潺水声为背景,由第一小提琴引出断断续续的第一乐章,通过乐曲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大自然对他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
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呼”)春雨又是怎么下的呢?(“滴答”)老师听听谁模仿的最像。
2.发声练习:保持好“u”的口型,用上腰部气息的支撑,教师弹奏钢琴进行发声练习。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4课你好!大自然-传江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4课你好!大自然-传江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8daf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5.png)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了解变奏方法及风格特征,通过演唱、演奏、舞蹈、表演等体验感受表现音乐。
2、了解说唱rap的表演形式。
教学重点:了解音乐要素的变化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节奏xx oxx xx xx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孩子们,上课啦!听听我说说一首歌。
哟—哟—哟哟哟,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课件播放架子鼓节奏)2、设问:老师是说的还是唱的呢?(说的)但是你看老师这个说和我们平时的说不一样.3、孩子们,刚才我们这种表演形式叫做:rap。
(课件出示rap的含义)4、设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呢?生回答:《铃儿响叮当》(板示歌名“铃儿响叮当”)5、跟老师的琴声一起完整地演唱《铃儿响叮当》。
二、教学新课1、设问:今天我们也要听一首铃儿响叮当的歌,仔细听,这首歌跟我们刚才唱的一样吗?有变化吗?(课件播放音乐)2、生答:不一样。
师: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叫做《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板示歌名补充“的变迁”)3、设问:我们再听一遍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师引导手指示意。
(课件播放音乐)。
4、生回答:四个乐段。
5、首先我们来听听第一乐段,跟音乐默唱。
想想:第一乐段和我们刚才所唱的《铃儿响叮当》的速度、力度、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播放音乐)6、生答:速度变慢了,力度变弱了,情绪优美宁静。
(板示优美宁静)7、请大家跟着音乐一边哼唱一边画旋律线。
(老师示范引导学生画旋律线)8、我们加上歌词唱一唱。
(课件出示歌词)9、这一乐段的情绪是:优美宁静的,请大家用优美的歌声轻柔地来演唱。
10、设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第二乐段,听听歌曲在速度情绪和拍子上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播放音乐)11、生答:速度变快了,情绪欢快的。
(板示3/4 欢快的)12、拍子变成了三拍子。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60e1b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4.png)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2. 大自然的重要性3. 观察大自然的方法4. 合作学习与主动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大自然的重要性,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大山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讲解大自然的重要性:教师阐述大自然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4. 教授观察大自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大自然。
5.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活动的收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有关大自然的观察日记或绘画作品,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大自然。
8. 课后跟进与评价:教师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观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大自然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大自然重要性的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 评价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你好,大自然! ︳人音版 (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你好,大自然! ︳人音版 (五线谱)](https://img.taocdn.com/s3/m/830b2f8d1ed9ad51f11df22c.png)
第四课你好,大自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不同视角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并用优美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与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开展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田野在召唤?。
2、难点:弱起拍、附点音符。
〔三〕课型、教学时数:音乐唱歌课,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实施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复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二、学唱?田野在召唤? 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播放或弹琴伴奏。
1、谈话导入。
春游是
一件领略大自然、欣赏
自然美的活动。
你们知
道意大利的少年朋友
〔六〕板书设计〔课件〕
4/4│0 0 012│33 33 33 33│30 5 — 43│
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
10 5.0 10 5.0│10 5.0 10 5.0│10 5.0 10 5.0│10 5.0 10 5.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七〕作业布置:唱熟歌曲。
〔八〕教学反思:。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e84e2571fe910ef02df82d.png)
第四课《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活泼,。
通过对作品的在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4.继续学吹口风琴。
三、教学内容:聆听:《溪边景色》、《铃儿响叮当》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第一声部,聆听《溪边景色》。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溪边景色》,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大自然美丽的山山水水,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拍和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根据拍号改变旋律;复习巩固8个唱名的音高音位。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难点:难点突破:通过按拍号为旋律划分小节,边拍强弱规律边视唱,来感受不同拍号的节拍感觉。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
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溪边景色》。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
你们知道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4课你好!大自然-铃儿响叮当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4课你好!大自然-铃儿响叮当](https://img.taocdn.com/s3/m/68dbecf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7.png)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龙泉驿区西河小学朱绚一.教学目标学科性目标:通过感受学习《铃儿响叮当》歌曲的不同形式音乐表现,学唱歌曲。
创新性目标:创编二声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饱满。
教育性目标:从音乐的变化发展让学生体验美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连音线,十六分音符的唱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GINGLEBELL》律动带领学生做律动。
B: x x | x xx x |脚脚手手手手A: X X X | X x x| X XX X | X XX X |拍手跺脚提问:歌曲是否熟悉,在哪里听过?(圣诞节)简介圣诞节:12月25日,西方传统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导入《玲儿响叮当》(二)新课教学.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情绪:欢快节奏:密集.复听,为歌曲分段ABA'.学习歌曲A段a:听A段,了解歌词含义(A歌词拟声,麋鹿身上的铃铛声,形容乘雪橇欢快的心情。
)b:拍节奏:A: x x x I x x x| x xx x I x xx x I拍手跺脚此节奏模仿马蹄声C:引导学生再拍一次,脚尖点地,轻快d:请学生自己做,教师在“叮叮当”部分加入弹舌提问:在哪里加入的?e:学生运用拍手,跺脚,弹舌做一做。
f:演唱歌曲A段。
1 .学习歌曲B段a:听B段,了解歌词含义B描绘场景b.请学生分组创编节奏(小组合作学习)c.小组展示,评价,总结。
d. “la”模唱旋律。
e.唱歌词注意:连音线一字多音5 | 5 32 1|冲破大风5 54 2 | 31 5 |欢笑又歌唱年(加入手势引导).演唱全曲a.全班齐唱全曲。
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声势律动。
(教师在A处加入串铃)C.学生观察教师使用方法后,加入学生伴奏。
b.d.分组唱,声势律动,串铃。
(教师在A加入双响筒).双声部感受歌曲我们用身体,打击乐模仿了马蹄声,铃铛声,接下来,让我们用学过的小音符模仿一下。
注意圣诞节是冬天, 我们的马蹄声踩在雪地里要轻轻的。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你好!大自然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你好!大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5c0b0508b84ae45c3b358c81.png)
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 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 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 听第二声部。
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
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 虑后回答。
3 学唱曲调。
1 分声部。
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 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 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 先学习副歌部分的 8 小节。
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
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 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 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
当这 8 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 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 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 8 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
问题在后 8 小节的低声部。
其中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
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 8 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 低声部唱熟练,在后 8 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 16 小节。
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 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
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 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 8 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 34 拍。
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如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 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 价选出 1—2 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 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五年级音乐《你好!大自然》教案 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你好!大自然》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6cff8d4693daef5ff73d41.png)
《你好!大自然》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田野在召唤》欣赏《溪边景色》【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唱《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2)聆听《溪边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过程与方法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知识与技能(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呼唤》。
(2)能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难点: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演唱时注意歌曲中的重音记号、换气符号、顿音记号。
2.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子,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乐曲《溪边景色》是《第六交响曲》的第二章,用奏鸣曲式写的,这是一首清新亮丽的田园乐曲。
这首以弦乐器奏出三连音构成的小溪的潺潺水声为背景,由第一小提琴引出断断续续的第一乐章,通过乐曲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大自然对他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
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呼”)春雨又是怎么下的呢?(“滴答”)老师听听谁模仿的最像。
2.发声练习:保持好“u”的口型,用上腰部气息的支撑,教师弹奏钢琴进行发声练习。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d6fb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0.png)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您好!大自然》。
2.理解歌曲中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歌曲的基本节奏,提高音乐节奏感。
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歌曲的基本节奏。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2.歌曲的高音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组织学生排队,准备上课。
2.老师出示一张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二、学习歌曲1.老师播放歌曲《您好!大自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3.老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
4.学生跟唱,老师及时纠正发音、节奏错误。
5.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倾听,共同进步。
三、巩固歌曲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歌曲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老师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学习歌曲节奏1.老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
2.老师讲解切分节奏的概念,示范切分节奏的打法。
3.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切分节奏,加强节奏感。
4.老师引导学生将切分节奏应用到歌曲中,提高歌曲的表现力。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将歌曲《您好!大自然》唱给家人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您好!大自然》,使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美,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演唱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游戏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对,它的旋律很优美,我们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注意音准和情感的把握。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b90c5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8.png)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自然景色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念与特征2. 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描述3. 自然事物的分类与特点4. 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5. 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色。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描述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然景观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携带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提前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
教案篇幅有限,这里提供的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设计。
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继续编写后续章节的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讲授新课: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征,讲解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景色,用语言或绘画方式进行描述。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
2. 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画作。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de49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b.png)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样性,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大自然的美景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第二课时:欣赏大自然的音乐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音乐与人类音乐的关系。
3. 第三课时:学习大自然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诗歌欣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第四课时:参观大自然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大自然,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大自然的变化。
5. 第五课时:创作大自然的绘画作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大自然的氛围和美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诗歌、音乐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样性。
2. 组织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在音乐欣赏、诗歌理解和绘画创作方面的成果。
3. 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大自然的美景2. 第二课时:欣赏大自然的音乐3. 第三课时:学习大自然的诗歌4. 第四课时:参观大自然5. 第五课时:创作大自然的绘画作品六、第六课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神秘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感受大自然的美——《您好大自然》音乐教案
![感受大自然的美——《您好大自然》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f54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png)
感受大自然的美——《您好大自然》音乐教案音乐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大自然,我们将设计一堂以“您好大自然”为主题的音乐课,通过歌曲、绘本、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魅力。
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音乐、绘本、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妙,我们可以开始这一课的导入环节。
可以播放一段自然的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大自然中旋转舞蹈,吸入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多彩和魅力。
2.学习歌曲《您好大自然》(1)音乐讲解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感性质的歌曲,歌曲旋律简单动听,真切地表达出大自然的美妙与善良。
(2)歌曲教唱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唱法和感情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更好地吸入大自然的气息,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3)合唱环节在教唱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合唱,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3.阅读绘本《自然之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大自然的美,我们选择一本描绘自然之美的绘本,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游戏环节为了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我们设计了几个与主题相关的游戏项目,例如大自然拼图、大自然知识问答、大自然故事串讲等。
5.总结环节在课堂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中的所学所得,进行集体总结和分享,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体验。
三、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可以通过问题讨论、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评价等形式进行。
通过这样的音乐教案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展现他们的才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意能力。
相信这样的课堂活动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对大自然更加热爱和尊重。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4课你好!大自然《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4课你好!大自然《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13efb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c.png)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4课你好!大自然《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4课《你好!大自然》中的《田野在召唤》。
该章节通过描绘田野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欣赏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在此基础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已学的音乐技巧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音乐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围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艺术表现和审美鉴赏能力展开,与新课改要求相符。
通过学习《田野在召唤》,学生将实现以下核心素养目标:1. 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学唱歌曲,把握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2. 增强艺术表现力: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提高艺术表现力。
3. 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欣赏音乐与自然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学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培养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了解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文化理解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下对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以及行为习惯进行具体分析,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学生层次分析:本节课面向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技巧。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4你好!大自然《演唱,铃儿响叮当》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4你好!大自然《演唱,铃儿响叮当》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ac36c2b160b4e767fcfe2.png)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4你好!大自然《演唱,铃儿响叮当》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用饱满、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的副歌段落;选择合适的小乐器以及节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感受与表达、交流与合作、理解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样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从听、唱、演等方面体验、感受这首圣诞歌曲欢乐、极富律动感的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乐曲欢快、风趣和富有韵律感的情绪,体验人们在圣诞节中愉悦的心情,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视唱乐谱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
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分组创编活动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
善于在学习中提问,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希望有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需要学生联系起以往的学习知识的经验,迁移到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在教学中重点感受、体会、表现孩子们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抒发了热爱美好学生活的真挚情感。
在演唱歌曲时要表现出乘坐雪橇的精神面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轻巧、欢快的声音准确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1、轻巧、欢快的声音准确来表现歌曲。
2、“我们欢笑又歌唱”弱起;“叮叮当”节奏的准确演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您好!大自然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
2、充分体验歌曲的演唱情绪,准确的表现出来。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春游活动,在活动当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是什么场面?(生答略)哦!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
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是怎样去郊游的吗?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步感受《田野在召唤》旋律说说体验。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分别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的高、低声部。
二、练习两个声部的配合。
1、先配合前四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再配合后面的乐句,要求声音要统一。
三、音乐活动——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4、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您好!大自然。
四、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
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书记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绘的美景。
3、初听《我们的田野》
(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合唱与领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
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
(3)完成作业。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年儿童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三课时
一、让学生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导入: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国家的歌曲?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总结: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又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深受人们喜爱。
二、聆听歌曲范唱。
三、学唱歌曲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五、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二声部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播放另一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欣赏,感受与我们唱的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三、作品简介:这首儿童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
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四、欣赏乐曲:
1、聆听,你能听出改编成几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大家讨论。
3、再次聆听,看看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带分段请举手并用手势表示。
五、选择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六、创编故事情节。
七、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