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合集下载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说课稿)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说课稿)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中国古代社会的背景、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等。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制度的知识,但可能缺乏对演变过程和内在联系的深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石器、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的定义和区别。
(三)学习动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新课。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观点。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对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的好奇心。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够生动地展示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主要知识点、图表、关键概念等。主要内容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劳作制度的特点等。风格上,我会采用简洁明了的字体和符号,突出重点,使用颜色编码增强视觉效果。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直观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会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进,提高板书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1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1张ppt)

弯刀(见右3图万),曾年使埃前及等国为之胆骨寒针。
缝制兽皮
(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不同劳作方式的特点及概况,在梳理并分析其对中国贡献的基础上,培养家国情怀
新石器后期 陶纺轮 纺线 参考答案(1)有烧制陶器的窑址说明烧制陶器的规模较大;发现了陶范,说明陶器的生产技术较高;陶器有很多种类,可分为生活类的和建筑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以 前的云南元谋人,是人类祖先中最早使用工 具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造 的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木质、 骨质、角制及用贝壳制作和陶制等等。事实 证明明,后来人们所使用的全部农具、手工 业工具和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 于原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 上扩展延伸开来的。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______人率先掌握冶铁 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 中亚、北非和欧洲
耒 耜 下(人1)列类根相 历据关史材结上料论的一最耕,指为作出合工我理具们的种从是类中繁( 可多以,)得从到木的、有石关、陶蚌器、的骨信等息质。的赫梯耕作工具到铁青制铜铸农造具的耕作工出具现再到_铁_灌_制_钢工_具_法_,(_经标历志_了曲_由步_辕粗_犁_到犁_精定_的型演进) 历

3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桔 槔
原始社会末期
东汉末期
三国时期
唐代
陶器
翻车(毕岚发明) 翻车(马钧改进) 筒 车
(三)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 圏厩 喂 马: 马槽 捕捉动物: 弓箭、网
翻倒,翻倒,喝得 醉来吐掉,转来转 去自行,千匝万匝 未停。停未?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 ——徐来军《调笑 令》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历史故事、案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农民的劳作方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为“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是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中的第4课。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到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劳作方式,从而深刻认识到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为线索,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的劳作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农业生产工具的作用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培养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3.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5.作业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与劳作的短文。通过作业小结,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手工业劳动工具的改进,理解生产工具变革与人类社会生活的革命性意义。

2.掌握古代劳作方式的变化,分析劳作方式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积极健康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1.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古代农业劳作方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探学新知一、农业工具的变化(一)耕作工具1.材质的演变: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分类(1)石器:①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2)铜器:距今 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己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3)铁器:①公元前15——前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治铁技术;②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二)灌溉工具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己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钩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三)畜牧业生产工具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一)纺织工具1.古代中国(1)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2)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3)汉朝:①使用纺车纺纱;②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2.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二)制瓷工具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发展:(1)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

(2)中国南朝: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发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文献资料、实物图片、影视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实物图片、影视资料等,直观地展示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演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论述以下问题:(1)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发展背后的历史规律;(2)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进步对社会制度变迁的作用。要求论述充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4.案例分析:提供一组关于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认识可能相对片面,对于生产工具的演变、劳作方式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深入。此外,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小组讨论:学生结合教材、资料,进行组内讨论,形成共识。
3.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 主要劳作方式;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 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课堂导入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 以前的云南元谋人,是人类祖先中最早使用 工具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 造的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 具,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木质、骨 质、角制及用贝壳制作和陶制等等。事实证 明,后来人们所使用的全部农具、手工业工 具和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于原 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扩 展延伸开来的。
元谋人
河姆渡遗址石器农具
战国铁犁铧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姆渡遗址石器农具, 右图是战国铁犁铧。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古代社会什 么领域的工具?对!农业生产工具。那么,古代的生产工具 与劳作的发展概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 题。
(3)小农经济与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使用和私有土地出现,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 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采取精耕细作的 农业耕作方式。 (4)庄园经济与租佃关系 西汉初期,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庄园不断壮大。在东汉时期发 展为豪强庄园,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坞堡等。到了宋代,庄园中的 租佃依附关系明显松弛。
铁犁牛耕
男耕女织
(二)农业庄园式 1. 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 地上,生产力低下。 2. 概况: (1)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 隶制庄园。 (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 色彩。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4.图像展示:利用图片、图表等展示古代生产工具的演变,帮助学生直观地把握知识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古代生产工具为何会不断演变?”“铁犁牛耕技术为何能推广?”等。
2.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3.问题拓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影响。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一、案例背景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是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的第4课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及古代劳作方式的特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掌握铁犁牛耕技术的意义,以及古代劳作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同时教师的评价也给予了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与不足,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拓展:本节课不仅讲解了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基本知识,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影响。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深入与拓展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古代生产工具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不同时期的工具混淆。此外,学生对于铁犁牛耕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古代劳作方式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5张PPT)2024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5张PPT)2024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面是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示意图。与图一相比,图二所示工具的进步 之处是( B )
A. 脱离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 动力系统发生了变化 C. 转变了农业的耕作方式 D. 在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1
2
3456来自789 10 11 12 13 14
4. 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 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B ) A. 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 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 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 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2·北京朝阳区高二期末)我国古代金属器成型方式包括锻打和 铸造两种。如图所示的制作工艺和工具最早出现在( B )
A. 半坡时期 C. 两汉之际
B. 商周时期 D. 唐宋之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3·山西吕梁高一期末)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 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 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C ) A. 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 B. 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C. 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 受自然地理环境限制
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1. 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⑫ 庄园 式劳作。 2. 手工业有家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等形式。
1. 观察下列图片,对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表述最准确的 是( B ) A. 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B. 工具改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C. 铁农具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
2.教学手段:采用课堂练习、互动问答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生产工具的演变规律。
-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关注度较高,但对于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枯燥性知识,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4.学生在团队合作、口头表达等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较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劳作方式的演变,探讨劳动分工、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4.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生产工具的演变对古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发展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正如我们现代社会依赖各种工具来提高生活质量,古人在生产劳动中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这些工具的演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将学习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产工具的演变。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展示、讲解、举例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50张)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50张)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RJ)
思考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基 本取代了木石农具?
提示1:铜矿有限,青铜比较珍贵;铁矿蕴藏量丰富;铁器具有铜 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战国时期以来铁器冶炼锻造技术发展迅速,铁 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史料四 《梭山农谱》记述了一种水稻除虫工具:“田家奋臂举梳 行,累累就毙矣,虫当梳者,血肉俱糜梳齿上。”《农言著实》著录一 种适应于北方旱作地区的中耕除草工具。为解决耕牛不足的困难,北宋 政府曾于淳化五年(994)和景德二年(1005)分别在黄淮地区和河北地区两 次推广踏犁。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种子。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
——陶鼎来《珍视我国农具遗产》 史料二 传统农具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尽量节省金属材料。如
筒车、水车、水碓和风扇车、耧车、桔槔等,有时甚至连铁钉都不用
(用榫卯或竹钉 )。
——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RJ)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历 史 时 空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RJ)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RJ)
基础必备•探新知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RJ)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___打__击___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 石器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2.情境模拟:设置古代农业生产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如模拟耕作、水利建设等,增强学生对古代劳作的体验。
3.故事引导: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视频资料:播放与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重要知识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故事引导:讲述一个与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问题导入:提出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知
1.农业生产工具:介绍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如耒耜、牛耕、铁犁等。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新一代劳动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5.引导学生从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的变化中,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工具、水利设施、手工业与商业劳作等多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的内涵和特点。这种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
(3)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对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认识。
2.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从石器、青铜器、铁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生产力的发展脉络。
(2)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先进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态度。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请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实物展示,并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参观心得,讨论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提高对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认识。
3.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的认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认识到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
2.通过学习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点拨
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生 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其规模小,而称之为小农经 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 集中 劳作,生产力低下。 (2)概况:① 罗马共和国 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在中古时期的 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②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 坞堡 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问题思考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的条件有哪些?水排的发明有何作用? 答案 条件:汉代南阳冶铁业发达;冶铁工匠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作用:水排是水力风箱,是鼓风冶铁的工具。它的使用,解放了人力,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冶铁业的发展。
知识点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 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 (2)概况: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②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 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 劳作方式的变化。
重点难点 1.农业工具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2.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及其作用。 3.劳作方式的发展。

01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容பைடு நூலகம்

02 重点探究 素养提升
易错提醒
陶器和瓷器并不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华民族祖 先的伟大发明,而陶器则是人类共有的文明。
3.冶炼工具 (1)锻打工具: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 土炉 、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 磨平金属的锉等。 (2)铸造工具:把金属熔化成液体的 坩埚 、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
知识拓展 —— 中国古代冶铁燃料的变化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相当普遍;南宋末年, 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知识拓展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最早起源的地 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 有很重要的地位。
2.灌溉工具 (1)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 杠杆原理 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 翻车 ,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唐朝出现了 筒车 。 3.畜牧业工具 古人用 圈厩 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问题思考
材料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 业品”。
问题 请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在小农经济下, 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在封建 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 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 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知识点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 骨针 缝制兽皮。 (2)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 陶纺轮 。 (3)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人们能够使用 提花机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元朝以后, 纺织机 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5)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03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知识点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1)石器: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 打击 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 的基础上增加了 磨制 。
知识拓展 —— 石器时代 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 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 000至2 000年左右。分为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时代)、中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也有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
易混易错 —— 翻车与筒车的区别 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 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
问题思考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答案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耕作工具的进步, 特别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翻地的效率,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利 用;灌溉工具的进步,特别是翻车、筒车的发明,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推 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青铜农具 ①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 北非 地区。 ②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 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3)铁制农具 ①冶铁技术: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赫梯人 率先掌握了 冶铁技术,后来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②铁制农具:随着 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 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 灌钢法 制作的农具。
知识拓展 —— 提花机
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据考古证 实,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丝织物痕迹来看,不仅有平 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说明,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 提花机。 一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只 有提花机才能织出。
2.制陶工具 (1)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 坯车 制坯。 (2)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 匣钵 中。 (3)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 支钉 。
概念阐释 —— 坞堡
坞堡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 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 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又 往往带有军事色彩。
3.手工业劳作方式 (1)生产模式:以制作 手工业产品为生 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 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 世代 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 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