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利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

1.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可以用来判断岩层顶底面

2.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印模的尖端都指向岩层底面

3.楔状裂缝和尖脊状印模额的尖端都指向岩层底面

4.某些藻类形成的叠层的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即指示岩层的面向璞状构造凹面都指示岩

层的顶面,腕足类化石其凸面方向往往指示岩层的面向

V字形法则:

1.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同。但岩层界线的紧闭

程度开阔。

2.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时,则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

等高线相反。

3.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时,则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

等高线相同。地质界线的紧闭程度比等高线紧闭程度大

4.直立岩层的界线在平面图上为一直线,不随地形的山脊和水谷而变化

水平岩层地质界限的特点

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面的出露界线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岩层出露宽度是其上层面与下层面出露界线间的水平距离

3.在岩层层序正常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4.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岩层厚度

如何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接触形成的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时代是构造运动相对强烈的时期

如何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

1.依据地层新老关系:走向断层或纵断层,一般地层较老的一盘为上升盘

2.依据牵引构造:牵引构造弧形弯曲的凸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

3.依据擦痕、阶步:擦痕的线端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阶步的陡坎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

4.依据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与断层相交的锐角方向指向本盘的滑动

方向

5.依据断层两侧的小褶皱:小褶皱轴面与断层相交的锐角方向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

6.依据褶皱核部的宽度差异:背斜褶皱变宽盘为上升盘,变窄盘为下降盘。向斜褶皱变宽

盘为下降盘,变窄盘为上升盘

兰姆赛根据等斜线型式,把褶皱分成三类五型:

I类:等斜线向内收敛,内弧曲率较大。又细分为三个亚型:

IA型等斜线转折端较短。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斜线各处长度大致相等且与褶皱面垂直。为典型的等厚褶皱。

IC型等斜线转折端较长。为一种顶厚褶皱。这是IB型向II类过渡的型式。

II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内外弧的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也是一种顶厚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收敛,外弧曲率较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叠加褶皱三大类型

1 两期褶皱皆为直立褶皱,轴向大角度相交或垂直,即第二期褶皱横交叠加于第一期直立水平褶皱之上,使第一期褶皱的变形面重复变形,形成所谓“穹一盆构造”

2)早期褶皱为等斜或平卧褶皱,晚期为直立褶皱,两者枢纽大角度相交。当晚期褶皱作用时,早期褶皱的轴面、两翼和枢纽一起褶皱,从而在水平切面上形成复杂的新月形、蘑菇形等图型

3早期褶皱与晚期榴皱枢纽近平行。这种类型称为“共轴叠加褶皱”。早期的褶皱轴面和两翼共同卷入后期褶皱,但枢纽不受干扰,在平面或剖面上呈现双重转折、钩状闭合等

中和面褶皱作用的一般特点:

1 同一褶皱层各处厚度相同,褶皱形态呈I B型等厚褶皱

2 变性作用仅仅环绕褶皱弯曲,理想情况下,平行褶皱方向没有拉伸作用,褶皱是种平面应变

3褶皱层中部有个无应变的中和面,褶皱层外弧伸长,内弧缩短。层内个点大小与其到中和面的距离成正比。

底劈作用是指在构造力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倒置所引起的浮力作用,地下高塑形岩体,如盐、石膏、粘土、页岩及煤层等向上流动并向上推挤或刺穿挤入上覆岩层,从而形成上隆构造的作用

张节理与剪节理的主要区别

成因上张节理张应力剪节理剪应力

形态上张节理粗糙不平无擦痕剪节理平直光滑擦痕折尾

图B 外侧因拉伸变薄常产生顺层劈理内侧因受挤压增厚常产生正扇形劈理

图C 外侧因拉伸常形成垂直层面的张裂内侧因顺层挤压常形成平行层面的张裂

图D 外侧常形成正断层式的共轭剪节理,进一步发展则形成地堑内侧常形成逆断层式的共轭剪节理,进一步发展则成逆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