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维新期间办的报刊
湖南维新派人士左二 为谭嗣同、右二为唐 才常、右四为熊希龄
办学堂:旨在培养青年后续人才
办学会:旨在联络成年知识阶层
办报纸:旨在启发社会一般民众
2. 维新派与守旧派、洋务派的论战
• 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要不要兴 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 改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维新派的最高领导光绪皇帝权力 极为有限,无法领导变法运动。
• 弱小的维新派得不到同盟者和群众支持。维新运 动兴起之时,中国还没有面向大众的、与资本主 义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事业,也基本上没有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
• 维新运动便局限于具 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 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 子里,改革不为大多 数人所理解和支持。 相反,反对改革的言 行在当时有着很深厚 的社会基础。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资生铁冶厂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 维新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 弱小,维新派实际上是由向资产阶级转化的知识 分子和部分倾向改革的官僚组成。他们的思想理 论还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表现在形式上陈 旧、学术上武断、方法上激进。
容闳 梁启超 郑观应 王韬 康有为
• 维新派组织上不成熟,康有为书生气太重,缺乏 政治素养,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经 验这一点上维新派远逊于洋务派,除了宣传外, 其他工作做得很少,一旦厄运临头,便束手无策。 当时社会舆论对维新派很轻视。
(1854—1921年)
严复字又陵,号几 道,福建侯官(今福州 市)人。少年时入福州 船政学堂读书,1877年 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次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 堂教习,后调任天津北 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严复翻译《天演论》
1、1898年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 学》。
2. 天演论有大量的案语和注释, 属于意译。 3.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进化规律也适用于人类社 会,阐明中国若顺应天演规律, 变法维新,就可以“自强保种”, 反之则会“亡国灭种”。
湖南巡抚陈宝箴(1831—1900),江西修水人。
• 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训政,并下令拿办康 有为及其弟康广仁,幽囚光绪帝于南海瀛台。9月 28日,谭嗣同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 康广仁,被斩于菜市口,称“戊戌六君子”。变 法失败。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除。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与杨深秀
童年的光绪在骑马
光绪帝与他喜爱的珍妃
光绪的瑾妃
• 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 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 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
•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包括经 济、军事、文教、政治等各个方面。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民官上书言事 改革的旧制 1. 改顶订律例 2. 裁撤冗员 3. 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国 家供养的特权, 令其自谋计生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戊戌变法时设立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关防(满汉文)
京师大学堂门额
• 这些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 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 明人士的欢迎。
1903年京师大学堂重要教职员合影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 变法运动危及了守旧分子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 抵制和反对。在各省,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 他督抚都未能推行新政。
达尔文
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中国西学第一人 中国的盗火者 他从西方盗来《天演论》 的火种,欲使中国人民在 火光中觉醒,也在火光中 得到新生。
•
“《天演论》是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 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 人的心和血。” ——胡适 • 中国的思想界为之燃起一场熊熊大火, 中国的爱国者为之奔走驰命。 • 于是维新变法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大,中国 面临的危机日深。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书痛言瓜分 豆剖的危险局势,提出迅速变法自救。
19世纪末中国面 临的瓜分危机
德国在胶州湾租 借地发行的邮票
•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变法从此 正式开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维 新 派
“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
维新派同封建 顽固势力的论 战的内容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兴民权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 亡
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
坚持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锢民智”“坏心术”“滋游 手”,“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
•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 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 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的潮流,并且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高涨。
(1865—1898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 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谭嗣同字复生,号 壮飞,湖南浏阳人,出 身于官僚家庭。维新运 动的中坚骨干和杰出的 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是维新领袖人物中最激 进的思想家。1898年慈 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谭嗣同拒绝友人营救。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1. 中央设立话务铁路局、农工商总 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 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1.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 两书都是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 的进化论和改革思想。这些著作的发表,给了顽 固势力以有力的冲击,为推行维新运动奠定了理 论基础。
向皇帝上书
•
• • • •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1891年后,他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 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5月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 “公车上书”。 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 请求变法。
康有为故居 -广东南海 市丹灶镇苏 村
康 有 为 铜 像
康氏宗祠
(1873—1929年)
梁启超,字卓如, 号任公,广东新会人, 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 和得力助手。自幼接 受封建教育。11岁考 中秀才,16岁考中举 人。1890年拜康有为 为师。
•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主要助手 • 执掌宣传喉舌,主持编辑《万国公报》、 《时务报》,介绍西学 并与“经世之学” 相结合,别树一派,鼓吹变法,对推动 维新运动产生巨大影响。
Biblioteka Baidu
“戊戌六君子”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 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 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公车上书”
它既是近代知识 分子登上政治舞 台的初次表现,也 成为甲午战后中 华民族觉醒的重 要标志。
• 1895年康有为在京发起公车上书。后来维新派取 得光绪帝支持。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 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 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固然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但在当时仍不失为一种可 行的斗争策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撼了中国朝野,知识分 子意识到洋务运动军事至上理念破产,感受到了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为民族忧患意识 驱使,向西方寻求“器物”之外的“技”。打破 了传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动摇了 “中学为体”的价值观。于是,一部分资产阶级 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 社会思潮。
• 维新派爱国的赤诚、救国的迫切无疑为后人 所敬仰,但其失败却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再 次受挫,中国又失去了一次现代化的机遇。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严复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通 过光绪皇帝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 了兴民权、启民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的主张,但运动不过百日即告失败。
1.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
• 康有为(1858-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 出身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1879年后,他游历了 香港、上海,目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阅读了一些西学的书 籍,逐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日益衰败的专制要 优越,不能再用旧时代看待“蛮夷”的眼光去衡量它们了, 渐渐地产生了要求改变现状的革新思想。
•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
谭嗣同牺牲前,神色坦然,愤慨地说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谭嗣同全集》
著书立说:宣扬变法维新的理论
• 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着力引伸和附会孔子的学 说,作为维新的理论依据。其中《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对维新运动影响最深。
戊戌变法属于高层次的近代化活动, 但其生命力为何远逊洋务运动呢?
• 维新运动缺乏阶级基础。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其人数要比其 代表——维新派人数少得多。这使维新运动未能获 得深厚的阶级基础,运动来得快,消逝得也快。
张謇,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重 要代表人物,状元资本家,甲午时 与维新派已有共同语言,但在百日 新政开始前就离开了维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