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doc
当代文学学士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学士论文范文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走向一体已经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学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学士论文范文一: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论文一、现当代文学的评价分析是必然的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现当代文学的比较评价早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代文学取得成就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现代文学则受到了打压。
然后,之后现代文学的发展不尽人意,很多流派逐渐淡出了文学舞台,更多的作家也随之退出,或者尝试不一样的写作方式,尝试改写自己的作品,当时没有获得成功。
当代文学进入低潮。
在文学的教学中,一些作家的真实身影开始远离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被加工过的作家身影。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文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对作家的重新评价,重新对待文学现象。
很多被认为排斥的作家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得到了数量众多读者的支持。
发展至今,对当代文学如何定论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
从学术界来看,对当代文学的批评已经逐渐冷了下来,开始冷静地客观地看待当代文学。
当时网络上对此却颇有微议。
很多人偏激地认为当代文学垃圾,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并且借助一些不严谨的文学、评论作为佐证,闹得不可开交。
虽然这其中指出的太多问题值得商榷,但是其另一个方面也反应出人们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不认可。
以此相反的是,很多人对当代文学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认为当代文学取得了其他任何阶段文学所没有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是现代文学衰落的重要依据。
其中最让人感到兴奋和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现代文学中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也是无法超越的。
但是,我们也得认真思考,当代文学是否超越了当代文学呢?二、当代文学部分逊色于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是和当代文学相比,在某些方向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相比现代文学来说显得比较单薄。
下面将进行相关探索。
(一)现代文学中有特征明显的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产出是作家思想的结晶,是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和自己思想结合的产物,从这方面来讲,文学作品是作家独立的个人的劳动成果。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
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
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
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一般文学史著作以及文学史课堂上在谈到当代文学史的起点时,都习惯以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或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标志性的事件,当然也许还有提到更前一些的,如把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作为起点的。
但钱旭初同志在《转型期的文学嬗变及其言说》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第1版一书中就对上述分法不很认同。
先得说明一下,钱旭初在本书中“言说”的“转型期的文学”具体所指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新时期文学。
在钱旭初看来,那种根据“社会主义”性质而划分文学段落的做法实际上是以社会的变革程序来划定了文学的进程,用文学外部的思维代替了文学本体的思维。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钱旭初把1978年前后中国文坛开始的大规模现代化的文学运作确立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将新时期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这确实很有点“颠覆”我们惯常思维的意思,可能我们很多人未必能够全盘接受。
但难能可贵的是,钱旭初将新时期文学纳入现当代文学史的视野来考察,使彼此获得一种照应,既深化了我们对新时期文学的认识,也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重新打量要一下现当代文学。
从1915年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确实确立了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标志着现代新文学的确立,但是“人”的主题很快就被“救亡”的主题所取代,“启蒙”的主题被“生存”的主题所冲淡,在战争文化的规范和要求下,文学的现代性被相应消解掉,文学家们在文学中普遍表现出一种群体的宣传与战斗的工具性效应;职是之故,五四新文化运动只能被视作中国当代文学的伏笔或漫长的前奏,它的时间量度与现代意识的社会文化强度还不足以将五四时期的现代意识纳入“当代”,因而这是一个一开场就是高潮的序幕和前奏。
而二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学作品又主要是依靠五四时期的能量惯性在进行文学的运作,与世界文学的即时性发展并不同步;至于40年代解放区的文学创作,其主要信息资源是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学,是在战争政治与农民大众化结合中取消了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的,由此文学不能在更深的、更现代化的路途中得到养分。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现当代文学本科论文
现当代文学本科论文篇一:现当代文学教学价值论摘要:在重功利、轻人文的氛围下,现当代文学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现当代文学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言文学,了解现当代文化,具有认识价值;能提高学生鉴赏评论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培养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具有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使当代大学生参与建构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永久性精神。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价值人文精神精神建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潮的冲击,社会的转型,社会价值观念转化,文学遭遇冷落,社会对文学的热情减少了,文学开始走向边缘化。
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注重对技能的学习和对各种证书的追求,即便是中文系的学生,也把文学课的学习当成副业,鲜有学生读原著,讨论文学。
高校也相应的调整培养目标,,缩减文科教学课程、压缩文科教学课时。
更多注重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此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于是作为中文系的主干课程现当代文学教学便处于尴尬的处境。
这种情况本科学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了。
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下,文学教学者也产生困惑,文学的价值何在?如果说本科院校的文学教学尚且存在这样的困惑,那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文学的价值何在?而作为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当代文学又具有教学的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呢?再让我们来反观现在大学的校园,在重功利、轻人文的氛围下,我们看到了校园中人文精神失落,人文意识淡泊,道德热情下降。
一些同学价值观念混乱,不懂得尊重人,理解人,也不懂得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前段时间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和药家鑫杀人事件就是例子,让人警醒。
这是人文精神极度缺乏的恶证。
大学校园极需要有一种精神,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
文学课的教学目标看上去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其实是“无用之大用”,它使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下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还能使大学生们在文学领悟中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人文思想。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
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
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
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
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
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
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
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
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
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
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在大陆的时候,白崇禧得势,白氏家族力量雄厚。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
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的,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
另一代是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
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
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
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的需要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
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型: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
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
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2、性文学进入文坛:90年代末期,性文学卷土重来进入了中国文坛,在这些描写性的文学中声势最响的是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它们都描写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现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现当代文学专业经典毕业论文学习范文word
现当代文学专业经典毕业论文学习范文word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一】《增补搜神记》糅合了各种民间神灵,虽图文并茂,然刊刻因陋就简,带有通俗读物的特性。
李丰��认为《新编连目搜神广记》(下文简称《搜神广记》)是“民间通行的搜神类书”[1],源于其杂抄各类资料并带有“儒释道”的区分,基于《搜神广记》而成的《增补搜神记》[2]自然有相同特点。
《增补搜神记》中的故事都以“神”为主线,可归为道教仙传的一种。
李丰��还认为:“道教中人撰述仙真传记,常有一个共通的情形:就是选用多种材料,却多不�]明其来源,因此探索任何一种杂传体传记,首先要辩证资料的袭用关�S。
”[3]《增补搜神记》中收录的神仙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且源流难考,诚如叶德辉所说:“或史传不知其人,或有其人而无其事,大都供文人之藻翰、挥尘之谈锋,前人附会而言之,后人因缘而述之。
”[4]故分析其中仙传故事的来源尤为重要,下文将试以“王侍宸”为例,说明其中的故事情节大约出自哪种文献的记载,是怎样由传世文献�R集、加工、改编而成。
1、王侍宸王侍宸就是《�v世真仙体道通鉴》、《列仙全传》中的“王文卿”,宋徽宗时的道士,与林灵素齐名。
王文卿为宋时人,文中又指明“元时始建祠”,故宋之前的文献资料无其记载,其事��首见于《夷坚志》:宣和中葆真宫王文卿法师善符��。
王师,建昌人。
[5]建昌王文卿既以道术着名,其徒郑道士得其五雷法,往来筠、抚诸州,为人请雨治祟,召唿雷霆,若响若答。
[6]建昌道士王文卿,在政和宣和间,不但以道术显,其相人亦妙入神。
[7]傅选为江西副总管时,邀临川王侍晨来豫章,从学雷法。
王甚恶其人,然念凶德可畏,不敢不与,但教以大略(选)愤王传术不尽,欲募刺客加害。
王已先知之,怒曰:“彼为我弟子,而谋射羿,岂宜使滋蔓得志哉!” 于是以法飞檄,悉追其所部灵官将吏。
选所行法从此不�蜕瘛�[8]王文卿侍晨,已再书于前志。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范文一:芙蓉镇当代文学论文一、《芙蓉镇》创作的历史背景作家古华曾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工作之余,默默进行创作。
当时作协举办了一个文学讲习所,他有机会和赫赫有名的蒋子龙和高尔品一起学习。
当时他的《芙蓉镇》创作尚未完成,因此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他后来的责任编辑刘炜,却因半部《芙蓉镇》对古华产生了敬意。
后经刘炜推荐,《当代》杂志为古华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这才使得《芙蓉镇》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当代》创作《芙蓉镇》时,古华得到了刘炜的大力支持,当时,国内刚刚经历浩劫,百业待兴,文学家们也都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对祖国对社会的期许。
编辑的角色如同一个保姆,对新作品的诞生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芙蓉镇》原名为《遥远的山镇》,后来又更名为《芙蓉姐》,直到作品出版之际才由主编秦兆阳定名为《芙蓉镇》。
从此以后,古华名声大振,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湖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一员重将。
二、《芙蓉镇》的文学艺术特色(一)人物性格塑造的突破文学主要是写人的。
社会复杂的生活面貌,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塑造来表现的。
人物性格愈丰富,个性愈突出,小说也就愈能广泛传播,反映出时代的面貌。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反映当代生活面貌的主要方式。
作品在《当代》杂志发表时,古华曾想用《芙蓉姐》作为书名,由此可见胡玉音是作品主角,是作者全力刻画的人物。
在《芙蓉镇》中,胡玉音是一个有着特殊命运的妇女。
她父亲是小客栈老板,母亲曾是个青楼女子。
她从提竹筐卖糠菜起手,发展到摆米豆腐摊,终于有了自己的存款。
在极左思潮中,她被打成新富农婆,最终导致丈夫自杀。
新屋被没收后,她过着黑鬼的生活。
《芙蓉镇》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作者这种感情的波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激流。
这种人物描写特点,也是文学史上一种较大的突破,对之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学习。
(二)独创的艺术风格新鲜的格调和活泼的艺术生命,是文学作品经受历史考验的灵魂。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现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它的基本特点是,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及表达形式,对现当代的中国思想情感进行描述展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建构路径探索美国中国学家奚密没有把“归化”与“异化”对立起来,或者说,她放弃执着纠缠于两者谁是谁非,努力调和两者的紧张关系,提出了“选择性的亲和”的理想方案。
她在《现代汉诗:翻译与可译性》里说“,可译的中国”必须到“选择性的契合”或者说“选择性的亲和”里寻找。
以现代汉诗为例,她说,首先,译者与其翻译作品之间最明显的契合是它的“新”,即“高度原创性的前卫作品”;其次就是读者、作家、诗人、翻译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建立广泛的、在知性与美学共鸣基础上的“接触”。
她的结论是,“翻译既不是对‘同’的确认,也不是对‘异’的追求。
它是相遇,是亲和,是一种开启新世界的方法”。
④其实,不管是谈“归化”,还是谈“异化”,还是谈“选择性的亲和”,它们还都只是在封闭的纯翻译学的“小天地”里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域外传播这一“综合工程”的“大问题”。
其视野的狭窄,观念的陈旧,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传统翻译学理论已经解释不了,也解决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域外传播这一庞杂的问题。
我们首先有必要走出以上那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盲区。
从“译介学”的视角,分析制约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的综合因素。
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译介学“它以文学译介为基本研究对象,由此展开文学传播、接受、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⑤这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西方兴起的“文化转向”在翻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个成果。
它突破了纯粹的语言学研究视野,“转而讨论跨越语言界限的文本生产所涉及的诸多因素”;⑥也就是说,它不再追究“应该如何翻译?”、“什么是好的翻译?”、“翻译的原则是什么”诸如此类的老生常谈的问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一种描述性的方法是,去探索‘译本在做什么?它们怎样在世上流通并引起反响?”。
当代文学探讨论文(全文)
当代文学探讨论文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代文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名实相分,概念所指不一。
当代文学有时间和意义两个维度,人们仅仅在时间维度上认同和使用这个概念,而在意义维度上则各有其所指,各说各的。
“当代文学”因原有性质被“新时期文学”胀破而发生意义破裂,给修史者造成难以摆脱的困境,已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概念。
本文具案分析这个概念意义破裂的状况,认为这是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必定出现的现象。
洪子诚曾经对“当代文学”这个概念进行过有点类似于“谱系分析”方法的扼要辨析。
他“所要讨论的,主要不是被我们称为‘当代文学’的性质或特征的问题,而是想看看‘当代文学’是如何被‘构造’出来和如何被描述的”①。
他注意到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共生性,发现这两个概念都不是客观的,而是“人为”的产物,认为当代文学是在左翼文学运动合历史、合逻辑地延伸中生成,并在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改造完成以后被描述定型,在“”结束以后社会的变迁和文学标准的变化中发生“概念的分裂”的。
洪子诚所关注的是当代文学的构造过程即其生成、衍化的史迹,自然无法顾及或者根本就不在意“必也正名乎”的概念清理,以及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是否还有足够的理由存在下去的问题,因而给我们留下了再辨析的空间。
我觉得,当代文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名实相分、概念所指不一。
因为名实相分,所以用起来相当混乱;因为概念所指不一,所以有一个“谁的当代文学”的问题。
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至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二十世纪ZG文学”的命题提出开始,学术界就不再存在一个人皆认可的当代文学。
当然也有人皆认可的地方,那就是当代文学的时间维度。
我认为,正是在时间维度上所达成的共识,在牵强地维持这个处境尴尬的概念的生命。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当代文学教材和论著,尽管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在时限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指1949年以来的文学。
假如连这点共识也丧失了,当代文学也就再无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不过,即使仅就时限而言,这个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值得怀疑的。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2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2)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但长期以来,文学研究只看重文学的文字表达部分,看重由阅读文字所生成的“诗中有画”,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直接绘图,忽略了文学本身即有的图的传统,甚至将文学作品的封面、插图等图像视作出版界、传播界、设计界的研究课题,我们现有的对文学作品图像的研究还是很不充分的。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封面作为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符码,指向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层内涵。
研究中国现代温煦额作品封面,还原其历史语境中的文学、文化、艺术价值,不仅可以使我们重新领略彼时社会文化的审美风情、现代作家的文化诉求,而且可以通过现代阅读方式和意义阐释,重新焕发现代文学作品封面图像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促进图像学理论的建构和应用。
封面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图像因素,并且构成了与“正文本”密切关联的“副文本”。
现代小说封面在图像图案、色彩运用、意义呈现和文化含蕴上都体现出图像自身独有的特色,展现出不同于文字叙事思维的图像思维特色。
本课题拟运用图像学研究理论,从学理研究层面上,在研究范畴、内容、方法等方面为现代小说封面研究的深入提供借鉴和参照,为“语—图”互文解读和欣赏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启示,从而推进图像学研究的深化和精细化。
第二,突破以文字为核心的新文学研究的单一理路,使文学与图像及视觉文化产生互动,促使研究的深入。
由于文学作品封面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成,其存在既具有造型艺术的二维平面属性,又具有含蕴文学内容的文学属性,从发生学角度看,作品封面是以图像媒介承载特定文学内容的创作过程,而封面创作与文本创作又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同一文本内容亦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封面表现形式。
从封面与文本的互动关系着眼,不仅可以拓宽我们认识文本内容的视域,带来文学阐释意义的更新,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图像呈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开掘出文学研究的全新意义生成空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美学视域的拓展与深化。
封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封面承载的文学内涵,最终都将归结为对美感的追求。
当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一、我国现代文学特征我国现代的文学作为和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真的是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都有了改变。
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学在经典上的匮乏性,这里的匮乏并不是指现代没有优秀的作品出现,而是指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其实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许多的优秀作品,堪称经典。
这些经典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在现代的社会中流传开来是由于当今的人们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这就导致研究者不能够清晰的对这些文本的思想和美学特点进行总结和剖析,没有及时确立他们的位置,最终导致一些优秀的作品随泼逐流,由于作品的随波逐流而造成一些文学家的社会地位被忽视或是不被受到重视。
就以鲁迅为例,鲁迅被尊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但是鲁迅成为经典作家的理由和贡献却往往被遮蔽在幕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之处。
在当代一提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和文章写的好,但是究竟哪里好,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出来,从本质上来讲,中学教师和中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习鲁迅的文学,愿意有二,一是因为鲁迅的文章一般都不通俗易懂,二是由于教师在对鲁迅的文章进行讲授的时候由于学生不易接收所以教师在内心里对鲁迅的文章产生排斥的态度。
二、我国文学文本研究需要侧重的方面1、建立文学的独立标准,确立新文学的真正经典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当代文学之所以显示出衰退的一面是因为没有将文本规范建立在正确的位置方面。
文本规范之所以未能很好的建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和文化的研究、政治和文化标准代替侵占了文学的阵营。
要想从根本上使得文学研究能够发扬光大,一定要重新认识文学的标准的是文学,并不是政治和经济,也不是文化。
文学不是某一物质也不是某一产品,文学是一种精神上的产品,文学可以从内心深处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对于文学他有着自身的韵味和内涵。
为了在现代建立新文学的独立标准,建立新文学的真正经典,仅有从文学本身出发才可以对文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标准,才能够确立具有持久性的文学标准和文学经典。
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当代文学已走过六十余个年头,它被看重的绝不是对象的物质功利性和有限的实际用途,而是注重其精神性和情感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视觉文化时代当代文学论文一、视觉文化时代的生成语境身处消费时代,追求快节奏、娱乐性、视觉享受等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特征,而碎片式、平面化和无深度的视觉图像恰好能满足那些被学习、生活和工作挤压的现代人的趣味。
当一个个充满物欲和感官诱惑的消费世界通过视觉影像展现在现代人面前时,他们的迷茫与紧张得到宣泄,压力与负担得到缓解,因此那些视觉刺激、感官满足和形象消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因而赢得他们的青睐,并使其沉浸其中。
二、视觉文化时代河南当代文学面临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当代文学发展迅速,文学豫军队伍日益壮大,在整个当代文坛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如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获茅盾文学奖;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张铁匠的罗曼史》突破禁区,接连向当代文坛发起“冲击”;二月河的“清帝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创造了文坛奇迹;还有张宇、叶文玲、田中禾、周大新、阎连科、刘震云、李佩甫、齐岸青、张兴元、侯钰鑫、孙方友、行者和刘庆邦等一批中青年作家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在乡村和城市崛起。
但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和挤压日趋明显,河南当代文学也面临着尴尬与困境。
(一)文学的图像化与边缘化在图像文化的围困之下,文学不仅被图像所放逐,而且被迫从外到内都走向图像化,而文学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字叙述被边缘化了,“读图”正在日趋代替“读文”,人们现在更喜欢坐在电视机前、电影院里和电脑旁看影视剧。
河南很多作家的作品都以影视剧的方式被大众熟知。
如以二月河的“清帝系列”长篇历史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曾一度成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刘震云的作品《手机》先后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影响巨大;还有李準作品改编的《李双双小传》、周大新作品改编的《银饰》和刘庆邦作品改编的《盲井》等电影作品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当代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一:空间转向视阈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引言:面对文学在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处境,大众文学、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传统文学的完整性、趣味性,开始趋向平庸化、零散化,加之网络文学的出现及相关理论视阈和阐释方法的应用,也起到了一定消极作用,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一直以来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空间理论融入文学研究中,这一研究思路打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僵局,进一步扩宽了研究范围,为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学术增长极。
基于空间转向视阈对中国现代当文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揭示文学空间的主要途径。
一、空间转向视阈空间理论是近年后现代学术中的热点,提出于二十世纪中后期。
空间是世界基本构成要素,空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以至于对其进行界定变得非常困难。
人类很早就在考虑空间相关问题,但对于事物空间向度的研究却比较滞后,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空间概念会因文化差异、科技发展的不同具有不同意义。
古希腊学者柏拉图认为:空间是一种永恒的、不容毁灭并为一些被创造的事物提供住所,可以被感知,却无法界定的理性存在。
空间转向主要研究的是物质性空间、再现空间、概念空间、表现空间等等。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研究不仅意味着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更会改变研究方式、言说方式、思维方式、阐述方式[1]。
空间转向视阈下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研究范式、内容,突破了传统文学研究格局,在中国现代当文学研究中应积极融入空间转向理论。
二、中国现代当文学的发展中国现代当文学是在社会内部发展历史性变化条件下,受外国文学影响后形成的新文学。
中国现代当文学不仅受外国文学影响,还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古代文学影响,表现着现代科学民主思想,不论表现手法,还是艺术形式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构建了新的文学体裁。
中国现代当文学是指一九____年至今的文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当代文学、现代文学[2]。
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包括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这三十年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胡适、周作人等等;中国当代文学包括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学,当代文学多以反映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现实生活为主要文学内容,这些作品具有一定政治色彩,追求文学史诗性效果,人物阶级属性鲜明,代表性人物有秦牧、刘白羽、刘心武、余秋雨等。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现代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和现代文学观念具有一种共生关系。
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篇1浅谈现代大学中文教育与现代文学教育目前,大学中文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挑战之中,同时这种挑战也为大学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概括起来,目前大学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近几年大学的大规模扩招,原来的大学中文系普遍由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扩张成为包括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乃至文化产业管理等多个专业的文学院。
上述某些新的专业设置在文学院,在教育制度中是否具有合法性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新专业的教学内容这些就成为鱼待解决的问题其二,大学中文教育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致使大学中文教育课程的合格要求设置太低,许多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英语学习或休闲娱乐上,大学四年读书太少,进步太小,当他们大学毕业之后,只能成为缺少专业特长的万金油其三,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非常欠缺,尽管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分量不小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但往往流于肤浅空洞的形式和教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大学中文教育中贯穿这方面的内容,但目前大学中文教育的课程和文学观念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到自觉。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大学中文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和现代文学观念具有一种共生关系。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以现代文学观念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现代文学观念则通过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得到巩固和确立,并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文学观念是一个难以清晰界定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对文学一词的使用中对它作如下描述它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样式,它是情感的和想象的,与社会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具有审美性、自律性和意识形态性,能够起到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文学可以说是很早就有的,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门类则是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产物。
当代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对生态自然的守望云南诗人于坚从书写家乡开始,在一系列诗歌创作中,对于自己出生成长的那片红土不断吟唱与赞美,从最早的《滇池月夜》、《故乡之秋》到《丽江的荒》、《大理石记》、《滇东北》、《雄狮大峡谷》、《秋天我在泸沽湖》、《在秋天的转弯处我重见怒江》等倾注了对自然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在苍山洱海的行走,成为诗人精神的朝圣之旅。
诗人写到:像是走在诸神的庙宇/一进苍山我就变得虔诚/。
诗人不断游走在云南大地上,向我们描绘出那片神奇土地的绝妙风姿。
在诗人的笔端,自然中的一切都成为着力表现的对象,阳光、河流、草木、鸟兽,它们的美具有神奇之力,净化诗人心灵与精神。
在《阳光下的棕榈树》中诗人将棕榈树喻为春天之水洗净的手指,抚摸着大理石一样光滑的阳光,这种表述,已不仅仅是写作者语言层面单纯的技巧,还呈现出对自然的一种亲近姿态,例如在诗歌末尾,“这修长的手指,希腊式的手指,抚摸我,使我的灵魂像阳光一样上升。
”诗人完全走进棕榈树的领空,体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享受自然赋予的美,从而自身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提升。
在《赞美海鸥》中,于坚写了一群由西伯利亚迁徙来滇的海鸥,诗中写到:“它们穿越国家与国家的围墙,降落在南方以南,革命/可以改造国家/思想/甚至宣布上帝已死/但革命/无法改变一只海鸥越冬的路线/它无法像旧俄国的皇帝/流放/。
诗人由国家、社会、历史的纷繁变迁,慨叹其作用力之于自然万物的微小。
意味深长的是诗人最后的那句表述:“一只海鸥就是一次舒服的想象力的飞行/它可以引领我抵达/我从未抵达的/但在预料之中的天堂/抵达/我不能上去/但可以猜度的高度。
”诗人或许道出人类的诗意与哲思的起点,这就是与自然万物身心合一的交融,将自身作为其中的一个分子,这种守望使人类走向精神的高地。
于坚将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忽略的自然元素都写入诗中,挖掘自然寄予人类的福祉。
于坚写到:我记得那束阳光/它在我生病的日子/天天来探望我/每当黄昏它就轻轻地进来/它是怎么来的我一点也不知道/它摸摸我的头发摸摸我的眼睛/它流进我的四肢使我感到舒畅/仿佛变成了一株植物/。
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文学的定义有所分歧,但它一般认为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之间兴起的文学形式。
这毫不影响现代文学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所处的不可替代性。
在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得如此剧烈和飞快的今天,现代文学是我们了解人类社会,捕捉文化演变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作用。
现代文学包括了大量的主题和文体,其中包括小说,短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等等。
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现代文学成为了一个广袤而充满机遇的领域。
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尤其重要,因为它将决定你所研究的文本范畴。
举个例子,论文主题可以涉及到全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等等。
如果你对文化流变的影响感兴趣,你可以研究一下作品如何描绘多元文化和文化碰撞。
比如,《银翼杀手》和《菲利普。
K.迪克选集》都是非常好的文本,它们反映了技术和文化动态变化的结果。
如果你对社会现象和政治思潮感兴趣,你可以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及如何反映时代的政治气候。
例如,卡特的小说《女入夜行》和莫里森的小说《马奎斯选集》都是非常好的文本,它们讨论了社会议题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身份认同等。
不管你选择什么主题,你都需要注意你的研究方法。
在现代文学领域,研究方法既包括单一文本分析,也包括跨文本比较。
单一文本分析是指对单一文本(或者作者的几个文本)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发现文学符号和言辞的文化含义。
跨文本比较则是通过比较多个文本,以便揭示文化和身份在文学中的演变和变化。
例如,你可以考虑比较安东尼奥·穆尼奥兹的《魔法山》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便揭示这些文学作品中如何反映左翼思潮和拉丁美洲社会的变化。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你需要了解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格式。
在字数限制下,你应该尽可能清晰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进行充分的引用和注释,并且细心检查语法和拼写以避免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当代文学的发展状态良好。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独立学院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也包括一些非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悉并把握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具备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笔者从教院校为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这类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及生源情况,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新形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加以改革。
一、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总体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我校学生入学时的高考分数比较低,绝大部分学生刚刚跨过三本分数线,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学校招生名额不足的情况下降分被录取的,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应有的知识储备不足、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皆不完善,亟待提高。
2.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自觉性不高我校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学习的,进入高校后,原有的直接监管人和集体远离了他们,造成直接监管的缺失。
另外,高校的学业压力没有高中时期面临高考选拨的紧迫和集中,能够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之前大大增加。
再加之身边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水平都相差无几,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自控能力。
3.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考入三本,并且又在独立学院就读,我校学生普遍表现得较为自卑,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有一些自愿选择我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乐观,学习态度也很端正,认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另外一部分由于高考失利或迫于家庭压力选择我校的学生,则自视清高,认为很委屈,对学校教学满腹牢骚,课堂不听课,课后不复习。
日积月累,学习上的问题来越积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4.应有的阅读储备不足学好中文的前提基础之一就是要有大量的阅读储备,尤其是文学经典的阅读量,但是阅读经典通常在短时期内无法取得直接的功利性回报,所以很难受到学生的重视,更不用说非经典的阅读了。
文学作品的阅读本身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然而,在应试教育仍旧大行其道的当下,学子们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依旧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很难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5.课程课时数减少随着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尤其是国家推行的独立学院(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向应用技术型学院转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课时数也由原先的一百多个减少为五十多个,这对独立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1.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人文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我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因此,更要注意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环境的熏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从大一开课,对于刚结束高考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来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学好该课程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以文本阅读为基础,提高学生理论素养针对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课时少、重实践的课程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调整教学重点,在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基本文学知识和文学现象的基础上,适当淡化"史"的线索(如思潮史、流派史等),将教学重点放在文本的阅读和深度理解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比如,在开课之初,可以为学生开列出一份学期必读作品书目、一份参考阅读书目,可以以"鲁迅作品阅读""巴金作品阅读""王蒙作品阅读""莫言作品阅读"等专题性作品阅读的形式构建。
这样既能使阅读是系统的,同时又能对专题深入学习,能够得到系统性的锻炼。
不但可以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另外,为了确保不流于形式,可以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教师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并且作为一项考查内容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轮流上讲台就自己或大家感兴趣的作家作品阐述个人看法,引导学生相互争辩,以此提高他们的分析感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的课堂教授为主,由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相关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在教师课堂点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作品的时候去体验、去感悟,并做好读书笔记,记下心得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训练。
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疲劳,渐渐地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因此,就要不断地变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筛选指定一些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话题,由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例如,教师在讲述十七年文学时,可以安排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作家进行解读,然后每组将讨论结果表述出来,各组之间互相辩驳,老师在中间适当加以引导,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加以总结。
也可事先预设一个主题,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作家作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两种教学过程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钻研、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开展"形象"教学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学生尽快掌握学习要点,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产生巨大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影视资料库。
让学生观摩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较之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是有大批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剧,包括不少的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传记资料片。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影视资料片段,如将《阿Q正传》《雷雨》《围城》等作品里面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文学形象转换为浅显易懂的视听形象,带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影视资料库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可以弥补学生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不足。
影视资料对历史情境形象再现,能使学生更加真切地触摸历史、感受历史,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反过来有助于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篇目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这部散文诗集的思想内容和象征意蕴。
如果直接讲解的话,学生难以理解。
这就可以借助影视资料库,如播放纪录片《鲁迅之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鲁迅成长和创作的道路,结合鲁迅成长的背景,再去解读《影的告别》《死火》《过客》《雪》等具体篇目。
以上是笔者对于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体会及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因其特殊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独有的特点,在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从而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使这门课的教学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后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后"语境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其一般指西方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关于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化思潮所产生的语境特征,又被学界称为"后学"研究。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当代文学开始有选择性地介入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后学"理论思潮,并用3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后学思潮的选择、借鉴、应用、影响。
这期间,二者碰撞所产生的理论融通与对话困境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选择与借鉴:"后"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接受取向同其他理论思潮一样,后学思潮在中国的理论传播与影响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后学思潮被一些外国文学理论研究学者引进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中。
1979年,《世界文学》杂志率先刊登了汤永宽先生翻译的索尔贝娄的后现代长篇小说《赛穆先生的行星》。
随后的1980年,《外国文学报道》杂志,先后介绍了美国几位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同年,发表了董鼎山的两篇文章《后现代派小说》和《所谓后现代主义小说》。
1983年,《读书》杂志发表了董鼎山的文章《6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后现代主义及其他》。
1987年《世界文学》杂志推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专栏,并发表了钱青的文章《当代美国试验小说的技巧》。
这一时期,学界完成了对后现代小说的引进,但总的来讲,此时的后现代小说研究仍停留在对形成过程、创作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研究的基础阶段,尚未从精神特性上形成具有深度理论水平的宏观后现代主义。
相对于后现代小说来讲,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一开始就显现了整体接受特征。
这同中西方访问交流所催生的理论热潮密切相关。
1983年,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桑受邀到山东大学演讲。
1985年,杰姆逊在北京大学展开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讲座。
1988年,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专著《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文版出版。
同年,易布思与佛克玛合著的《20世纪文学理论》出版。
1989年,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的专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文版出版。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和理论著述引起了中国文坛的极大关注,并直接带动了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具有"后学"特征的理论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转折与变革:"后"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学"思潮的兴起以及"后"语境的形成为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此我国当代文学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格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文学研究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来看",后学"思潮中所倡导的反本质主义、反宏大叙事、反传统以及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后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促使其形成"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
其认为本质化的文学理论禁锢了作者的思维方式,阻碍了文学的创新发展,应解放思想,追求个性化、细节化、创新化的文学创作。
其二,我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成的,它具有自己复杂的转变过程,这种复杂性不仅仅体现在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上,更是体现在对文学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原则重视度的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