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资源昆虫学实验讲义
昆虫的研究法第1讲绪论
![昆虫的研究法第1讲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ef90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f.png)
家畜的体内寄生虫:马胃蝇幼虫、牛瘤蝇幼虫、眼 蝇、鼻蝇。
昆虫传播人畜的传染病,有资料统计人的传染病的 2/3以昆虫为媒介。
Ⅲ. 昆虫与人
二. 昆虫对人的有益方面 1. 昆虫为人类生产大量工业原料。蚕丝、白蜡、五倍
子、紫胶、洋红(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染料) 2.蜂蜜、蜂胶、蜂蜡等蜂产品。 3.蜂、蝇、蛾、蝶为植物授粉,使人类受益巨大。 4.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人类防治害虫功勋卓著。 5.腐食性、尸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
单眼;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2对翅、3对足; 腹部是生殖中心,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的内部外部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而生长发育完成。 身体分为头胸腹,二对翅膀三对足, 头顶一对触角须,变化一生种类富。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三.昆虫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主要纲动物的比较
1.珠形纲(Arachnoidea):
一.节肢动物:
体躯分节,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 体节上有成对的附肢;
体表为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消化道背面; 神经系统——头部的脑和在消化道腹面的
由成对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索组成。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二.昆虫:
具有节肢动物的共有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身体由头、胸、腹三体段组成。 头部是感觉、取食中心,有口器、1对触角、复眼、
北美君主斑蝶一次迁徙4000千米,由加拿大至墨西可越冬。 飞蝗轻而易举一次飞行160千米。 粘虫迁飞每次可不着陆飞行7~8小时,时速20~24千米。 昆虫迁飞大多借风力和气流。 昆虫飞行是以翅的振动为驱动。蝗虫18次/秒,苍蝇1.47百万
第一部分,资源昆虫学概述
![第一部分,资源昆虫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37155cfaa00b52acfc7cac2.png)
3.昆虫是蛋白资源
昆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微量 元素等,营养丰富。 营养价值极高、又兼有药用保健价值的食用昆虫产品将 进入规模化生产,昆虫营养蛋白将大规模进入市场。饲料昆 虫将出现规模化生产,与家禽、畜牧场相结合的利用畜牧粪 便饲养苍蝇幼虫,生产昆虫营养饲料的生态型饲用昆虫生产 线将应运而生,既解决了饲料问题,也解决了污染问题。 如作为饲料昆虫的苍蝇幼虫、黄粉虫,食用的各种昆虫 。
5.昆虫是仿生研究资源
昆虫的精巧结构是仿生学的良好模版,模仿昆虫的结 构和功能可以创造出奇妙的高科技产品。 通过对昆虫触角、眼、翅等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仿 制出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人、昆虫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器 等产品。
1
利用概况
七 资源昆虫的利用方式
1.本体利用:主要指对虫体、体细胞及其基因的直接或间接利
6 适应力强
昆虫无论对温度、饥饿、干旱、药剂等方面均有很 强的适应力,并且昆虫生活周期短,比较容易把对种群有 益的突变保存下来。对于周期性成长期的不良条件,昆虫 还可以休眠或滞育,有些种类可以在土壤中滞育几年、十 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以保存其种群的延续。
三 昆虫与人类关系
传粉昆虫,如蜂类、蝶类 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
1
利用概况
五 资源昆虫利用历史、现状和前景
利用历史:
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食虫文化,如吃虫节、特色菜 谱等。 7000年前已经利用蚕丝作为织物的原料,5200年前的 炎黄时代已实现家蚕的饲养。 以昆虫作为观赏娱乐和业余消遣的对象在我国也约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 《神农本草》中已记载药用昆虫21种,李时珍的《本草 纲目》记载药用昆虫73种。 我国农耕生产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害虫防治的记载在 3000年前就开始,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历史也有 1700年。
昆虫学讲义
![昆虫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96b07e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2.png)
昆虫学讲义《农业昆虫学》第一章绪论要求: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任务(重点)一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田中昆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保证农产品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优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门科学。
(1)广义(Broader Sense)以农田生态系统来研究(昆虫、植物、环境条件及相互间关系)。
(2)狭义(Narrower Sense)以昆虫、寄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
二农业昆虫学的意义争夺自然资源减少经济损失三农业昆虫学的任务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发生或使害虫为害程度在经济阈限(ET)以下;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求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人工捕杀、机械捕杀、利用天然矿物(砷、汞)、植物(烟草、除虫菊),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
五学习的目的1 学会有关名词术语,能够看懂昆虫学方面的书、杂志、资料。
2 能够识别农田中常见害虫。
3 明确各种作物上害虫中和防治的原理及措施。
思考题叙述“农业昆虫学”的意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为什么说“农业昆虫学”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学科?建国以来我国在“农业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什么?第二章昆虫的特征及其与近缘动物的区别一什么是昆虫?昆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①体躯明显分为三部分(Head、Thorax、Abdomen ),具3对胸足(3 pairs of legs),成虫期一般有2对或1对翅。
②绝大多数陆生,少数水生,用气管呼吸。
③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
一般要经过3~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
二节肢动物门的特征(features):①体躯被有外骨骼(External skeleton)②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body segment) ③附肢对称着生(paired appendages)④附肢有分节(Jointed appendages)三昆虫主要近缘纲的特点①蛛形纲(Arachnida):a、头胸部、腹部b、4对足c、书肺呼吸②甲壳纲(Crustacea):a、头胸部、腹部b、5对足c、鳃呼吸③多足纲(Myriapoda): a、头部、胴部 b、1--2对足/节 c、第1对足特化为毒爪四昆虫的多样性:昆虫纲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全世界已知动物种类(150万种)的2/3,是动物界中最大一个类群。
普通昆虫学实验1-课件
![普通昆虫学实验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a03633f61fb7360a4c6528.png)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st, HAUST
武陈印应
三、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
【重足纲(Diplopoda) 】
与唇足纲的特征很相似,但眮部除前方3~4节 和后方1~2节外,其余各体节均由 2 节合并而成, 所以大部分体节可见 2 对行动足。如马陆等。
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 节肢动物的特征
• 体躯分节 • 体节生有成对附肢 • 体被外骨骼 • 开放式血液循环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st, HAUST
武陈印应
二、昆虫的基本特征
2. 昆虫纲的特征
体躯分3个体段 胸部生有3对足 成虫生有2对翅 头部生有1对触角 变态明显
作业
绘制东亚飞蝗口器结构图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st, HAUST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st, HAUST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st, HAUST
1
昆
虫
3
触
角
的
基
本
5
类
型
2
4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st,
HAUST
9
10 8
11
7
6
昆虫单眼的类型
A.一种秆蝇的头部;B.一种隐翅甲的头部 C.一种皮蠹的头部;D.一种鳞翅目幼虫的头部
(精选)昆虫学讲义(二)
![(精选)昆虫学讲义(二)](https://img.taocdn.com/s3/m/839ebd2049649b6649d7470e.png)
第二章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昆虫的要紧感觉器官多数着生在头部,其中最要紧的是触角、复眼和单眼。
另外,在口器附肢和舌上也生有各类类型的感觉器。
一、触角(antenna)触角是昆虫头部的第1对附肢。
除原尾目昆虫无触角和高等双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触角退化外,大多数昆虫都具有1对触角。
触角一样着生在头部的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
但多数幼虫和假设干种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颚前关节周围。
蝗虫触角(视频) 豆虫触角(点击放大)(一)触角的大体构造和功能:触角的基部着生在一个圆形的膜质窝内,那个窝叫做触角窝(antennal fossa)。
触角窝的周围有一圈很窄的环形骨片,称为围角片(antennalsclerite)。
围角片上有一小突起,称为支角突(antennifer),它与触角的基部相支接,整个触角以支角突为关节,能够自由活动。
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份。
柄节(scape)一样较粗大,与触角窝相连。
梗节(pediceI)是触角的第2节,通常较短小,有些昆虫(如雄蚊)的触角在梗节上具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器,称为江氏器(Johnston's organ)。
梗节以上(不包括梗节)的端部各节,合称为鞭节(flagellum),鞭节通常又可分为假设干亚节,在各类昆虫中转变专门大,但在同一种内,一样都有固定的数量。
有些渐变态昆虫,在每次脱皮后亚节数量有增多的现象,到了成虫期亚节数量就再也不发生转变。
雄蚊的触角蝉触角(视频) 雄蚊触角(视频) 螽斯触角(视频)在膜翅目小蜂总科(Chalcidoidea)中,鞭节又可分为环节(ring segment)、索节(funicle)和棒节(club)3部份。
环节是鞭节基部l一3个成环状的末节;索节1—7节,稍粗,各节大小相同;棒节1—3节;较膨大,呈棍棒状,位于触角端部。
(如赤眼蜂触角)赤眼蜂触角触角的活动除靠必然的关节外,要紧靠起源于头部幕骨前臂或幕骨背臂着生于柄节的肌肉,梗节内也着生有起源于柄节,附着于梗节基部的肌肉,多数昆虫的鞭节内一样无肌肉。
昆虫学讲义(十二)
![昆虫学讲义(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c103e2f8102de2bd9605884e.png)
第三篇:昆虫的内部解剖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主要研究昆虫各组织、内脏器官和生理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生理功能等,通过以上研究揭示昆虫的生命现象和机能规律。
昆虫的各种生命活动和行为、习性等,均与其内部器官的构造、生理机能、代谢作用,以及由神经和激素调控的内部各生理系统的相互联系与协调密切相关。
昆虫种类繁多,内部器官的构造和新陈代谢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了解其内部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生理机能,对分析昆虫的行为习性、生态适应及有效地开展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昆虫与其它节肢动物一样,其体躯的外面被有一层含有几丁质的躯壳,称为体壁(integument)。
躯壳内充满着流动的血淋巴,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皆浸浴在血淋巴中。
由体壁包成的腔,称为昆虫的血体腔,简称体腔(coelomic clefts)或血腔(haemocoele)。
体腔是由胚胎时期中胚层形成的体腔囊发展而成的。
昆虫的体腔通常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纵向分隔成两个或3个小血腔,称为血窦(blood sinus)。
多数昆虫仅在腹部背面、背血管下方有一层隔膜,称为背膈(dorsal diaphragm),将体腔纵分成上方的背血窦(dorsal sinus)或称围心窦(Pericardial sinus)和下方的围脏窦(perivisceral sinus)。
背膈中含有的肌纤维常呈扇形,排列在背血管各心室的两侧与每一腹节的背板之间,称为心翼肌。
有些昆虫,如直翅目蝗科、蜻蜓目、脉翅目、膜翅目的成、幼(若)虫,以及鳞翅目和双翅目成虫,在消化道下方腹部腹板两侧之间,还生有一层隔膜,称为腹膈(ventral diaphragm),因而将体腔纵分为3个小腔,即背血窦、围脏窦和最下方的腹血窦(ventral sinus)或称围神经窦(perineural sinus)。
背膈和腹膈两侧具窗状细孔,使各血窦间相通,血液可通过细孔在体腔内循环。
昆虫学实验教学教案
![昆虫学实验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b20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9.png)
制作人:XX
2024年X月
第1章 简介 第2章 昆虫解剖实验 第3章 昆虫生态实验 第4章 昆虫行为实验 第5章 昆虫分类实验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一章 简介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示意昆虫分类的分支结构
分类实验操作
操作指导 实验步骤
指导学生进行昆虫分类实验 详细描述昆虫分类实验的操作步骤
技巧提示
强调分类实验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分类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完成后,学生应对分类实 验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和总结。通 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归纳,学 生能更好地理解昆虫分类学的实 际应用价值,培养科学分析和综 合能力。
分类学进展展望
研究进展
介绍昆虫分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探讨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
01
04
未来展望
展望昆虫分类学未来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研究
02
应用前景
03
讨论昆虫分类学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02 比较不同种类
探讨各种昆虫的差异
03 记录观察结果
对解剖实验数据进行记录
实验案例分享
通过实验案例分享,学生可以了 解不同昆虫解剖实验的案例和成 果。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 的实践经验,还能激发学生对昆 虫学的兴趣和热情。
昆虫学课件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
![昆虫学课件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8c590d998fcc22bdd10d90.png)
2021/6/18
3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
生殖方式是不同昆虫生殖策略及进化的形式。 目的是提高生殖效率、保护后代。
2021/6/18
4
一、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是通过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 性产生的卵子结合后产生受精卵并发育成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家蝇、烟青虫等
2021/6/18
5
二、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是昆虫雌性的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 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3种类型。
2021/6/18
48
(二)性成熟和补充营养
1、性成熟 是指成虫的生殖系统的成熟,即卵和
精子的发育成熟。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雌 雄即可进行交尾。
成虫期性成熟的早晚,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幼虫期的营养。
2021/6/18
49
2、补充营养 有的昆虫,刚羽化的成虫生殖细胞还
没有发育成熟,尤其是雌虫。雌虫的卵巢 管的发育是在成虫羽化后的早期进行的, 所以成虫期还需继续取食,用于补充生殖 系统发育所需的营养。
1、偶发性孤雌生殖
家蚕
2、经常性孤雌生殖
蓟马
蚜虫
3、周期性孤雌生殖 异态交替
2021/6/18
苹果黄蚜
6
三、卵生与卵胎生
卵生:昆虫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 卵生。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 作为营养。
卵胎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卵供给,整 个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孵化不久后幼体便产出母 体。从营养源来看,与卵生相同,故名卵胎生。特别 是在进化程度高的双翅目昆虫中较为普遍,如丽蝇、 麻蝇。
12
2021/6/18
13
2、渐变态(paurometamorphosis)
昆虫学资料课件资料
![昆虫学资料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734291579563c1ec5da71aa.png)
1: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3R”原则:抗性resistance 再猖獗resurgence 残害residue。
3:虫害发生条件:(1)虫源(2)害虫要有一定种群密度(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虫害)。
(3)适宜的寄生植物及其生育阶段。
内因:害虫的生物学潜能和生态学。
外因:环境因素。
(适宜的寄主植物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4:r-类害虫: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能达到环境容纳水平超过生境容纳量是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一个世代不影响下一个世代的资源。
如棉蚜,小地老虎,褐飞虱,朱砂叶螨基本上属于r-害虫。
使用农药防治,收效快,灵活性好,易于对付r-类害虫的大发生。
5:K-类害虫:K-类害虫又称K-对策者,在长期稳定的生境中,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对于占有这类生境的害虫,过度繁殖超过生境容纳量,会恶化生境使K值降低,并对其后代有不利影响。
同时许多其他物种会侵占这种稳定的生境,因而形成各种形式的种间竞争,包括捕食等现象可能会很激烈,它们的进化方向是使种群保持在平衡水平上和增强种间竞争能力。
如17年蝉,华北蝼蛄,云杉天牛,许多农林害虫属于K类害虫。
根除这类害虫遗传防治是最适宜的,最适当的对策是栽培防治和抗虫品种的应用。
种间类害虫最适宜生物防治。
比较:项目:繁殖力扩散力寻找群能力害虫类型食性对密度过高的反应种群竞争力重要害虫举例r-类害虫强强强小广简而短强激烈粘虫蚜虫k-类害虫弱弱弱大窄复杂而长弱松弛飞蝗星天牛。
6:经济损害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最低密度。
7:害虫防治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
惯称经济经济阈值为防治指标。
8:昆虫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9:昆虫和环境的关系:温度>变温动物。
昆虫学实验教学教案
![昆虫学实验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3fc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3.png)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昆虫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昆虫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实验教学内容
昆虫形态观察
观察目的: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观察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昆虫种类,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观察方法: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仔细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的形态特征 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结果,绘制昆虫形态图,并撰写观察报告
昆虫分类鉴别
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
鉴别方法: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等进行鉴别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观察工具、实验记录本等
实验步骤:观察昆虫标本、记录昆虫特征、比较不同昆虫的差异、总结昆虫分类鉴别 的方法和技巧
目的:了解昆虫的种类、 数量、分布和活动规律
评价标准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 意义,确保学生理解实验的重
要性。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 作技能,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
实验步骤的掌握等。
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结 果,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的合理性等。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 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包 括实验过程的描述、实 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
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 价结果,帮助他们改进实验技 能和知识理解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前,确保所有 设备、工具和材料 都处于良好状态
实验过程中,必须 佩戴适当的防护设 备,如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 规定,如禁止饮食 、禁止吸烟等
昆虫生态学课件(第十讲)
![昆虫生态学课件(第十讲)](https://img.taocdn.com/s3/m/c46b494926fff705cc170ae4.png)
其中,N是昆虫种群大小的估计值,M为标记和释放到自然 界的昆虫数量,n为标记和释放之后随机捕捉总昆虫数量, m为n个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注意: M≥20!
调查表格示例
56
0
1
2
7
7
46
34
2
7
7
7
46
64
6
6
46
7
• 例 44
44
46
46
0
0
44
44
46
0
0
0
0
0
0
064
• 第Ⅲ型为S型,即脊椎动物型。被食者稀少时,捕食量很少, 随着被食者密度上升,被捕食的数量逐渐增加,然后捕食效 率逐渐降低,达到充分饱享,捕食数量不再上升。
• 功能反应Ⅱ型不呈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被食者饱享 问题。因逐步饱享导致所谓的“处理时间” 发生变化。
• 捕食者的“处理时间”,包括对被食者的控制时间、取食时 间、消化停顿等。在处理猎物时,寻觅活动停止。当被食者 密度增加,一个捕食者可能捕获更多的猎物,从而处理时间 增加,又影响其寻觅、捕食更多的猎物,即寻觅效率降低。
胡萝卜潜蝇-胡萝卜-细辛脑
甘蓝花蝇-甘蓝-异硫氰酸烯丙酯
洋葱花蝇-洋葱-丙基二硫醚
1.嗅觉定向
昆虫绝大部分嗅感器位于触角。羽毛状触角可以看作是最发 达的“气味滤器”。它的各个分枝的表面有成千上万的、 与分枝相垂直的感觉毛,从而使表面积大大增加。巨大的 表面和特别的几何排列,使触角能够从过往的气流中有效 地筛选出气味分子。触角上的嗅觉感器有毛形、锥形、腔 锥形和板形等。前二者具有象毛一样的外形;腔锥形感器 是包埋在由表皮内陷而成的、开口在表面上的腔内的一个 钉状物;板形感器则是一个环形的表面结构,其上有很多 微孔。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嗅觉感器接受气味信息而引导 昆虫找到宿主植物的。
森林昆虫学专业知识讲座
![森林昆虫学专业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cf584a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a.png)
2、昆虫种群旳数量变动 昆虫种群数量旳变动主要取决于种群基数、繁殖
速率、死亡率相迁移率。
2.1种群基数 (种群密度) 种群基数(N)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发育阶段
(卵、幼虫、蛹或成虫)在一定空间旳平均数量,或 指单位时间内昆虫旳个体数。
种群绝对密度:总数量调查(多用于脊椎动物或 人口统计)或抽样调查,或标识重捕法即:在— 定空间内,标识(如用喷涂颜料、示踪原子等措 施)、释放、捕回成虫,按释放和捕回数量比来估 计种群基数,其一般计算公式为:种群基数N= (捕回成虫总量n ×释放标识成虫量m ) /捕回标 识成虫量M 。(林肯指数法,1950)
(三)积温法
就是利用有效积温法则进行测报旳措施,(如前述)
(四)气候图法 可用于害虫旳分布预测和数量预 测,(如前述)
(五)形态指标法
根据生物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统一旳原理,外界 环境条件对昆虫旳有利或不利,在一定程度上 反应在形态和生理状态上。所以能够利用害虫 旳形态或生理状态作为指标来预测害虫将来数 量旳多少。如在华北地域,棉蚜蚜群中当有翅 成蚜和若蚜占蚜量旳38-40%左右时,在7-10天 后将大量扩散迁飞。
生命表可分为3种类型,即
特定时间生命表,合用于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和世 代完全重叠旳昆虫种群旳研究;
特定年龄生命表,合用于世代离散旳昆虫种群旳 研究;
世代平均生命表,合用于世代半重叠旳昆虫种群
研
究
。
常用旳特定年龄种群生命表中旳自然种群生命 表旳组建和应用。其一般涉及下列各项:
(1)虫期(发育阶段,x),从卵期开始,按发育阶 段顺序依次排列。也可根据某些昆虫种群数量 变动旳特点,设孵化期,或将几种幼虫龄期合 为一种虫期。(2)在x虫期开始旳存活数(12),一 般第1个虫期(卵期)旳存活数最佳折算为1000, 以便于后来计算。(3)死亡原因(dxF)。(4)每一虫 期内死亡数(dx),应涉及不同死亡原因下旳死 亡数。(5)死亡率(qn)。(6)存活率(sn)。
资源昆虫(绪论)
![资源昆虫(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6e5cc889eb172ded63b751.png)
蟋蟀
昆虫琥珀工艺品 小锹甲
蟋蟀盒
蝈蝈
漂亮的甲虫
珍稀蝴蝶
金斑喙凤蝶 阴阳蝶
◆ 我国资源昆虫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资源昆虫学研究开发进展: 80年代中期,开发利用资源昆虫,发展昆虫产业,引起了昆虫学界的重视。 1985年,中国林学会成立了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1987年,中国昆虫学会专门设 立了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 1987、1989、1991、1995和1999年分别在北京、湖南大庸、杭州、昆明召 开了五届全国资源昆虫学术讨论会。从历届讨论会的内容看,对资源昆虫的研究 已从传统的、以工业原料资源昆虫为主转向多样化资源昆虫研究。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昆虫的利用,不仅仅限于虫体及其产品,而且深入 研究虫体结构、机能、行为,甚至它们的巢穴构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等 , 启发 人们模拟、创造出新的产品、仪器、甚至建筑物,为民所用。
1897年,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蚕学馆于杭州创立;1927年,最早的蚕桑系于浙 江大学创办。目前,已有8所农业院校设有蚕学专业,丝绸工学院2所,蚕业专科学 校30余所。 1980年我国蚕茧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37.1倍,1990年又比1980年增长近一倍。1990 年产茧47.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65%,生丝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90%以上,丝绸出口 量占45%左右,都居世界第一位,创汇25亿美元。
系。
纺织丝绸。
◆ 我国资源昆虫的研究与发展
桑蚕的研究及开发情况:
1951年就建立了华东蚕业科学研究所,195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华东蚕
业科学研究所改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目前,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 先后建立了蚕业研究所或蚕业试验站,许多蚕桑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县也都建有
蚕桑研究机构。
昆虫学实验1ppt课件
![昆虫学实验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f5fa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2.png)
• 3、口器: 1)、咀嚼式 由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和舌五部分组成
2)、刺吸式 上唇:成倒三角形, 上颚:特化成一对口针,端尖,有倒刺。 下颚:特化成一对口针,针内侧有大小两凹槽。 下唇:成分节的喙,两对口针 被包藏其中, 上外下内。 3).幼虫的口器:幼虫基本为咀嚼式,以鳞翅 目和膜翅目(叶蜂)为例,其口器特殊之外在 于下颚和:由胸部背板两侧延伸而成, 与鸟的不同。 有利于取食、求偶和避敌 等。
2)翅的构造 :呈三角形。
三边 :前缘、后缘(内缘)、外缘。
三角 :肩角、顶角、臀角。
四区 :臀区、臀前区、轭区、腋区。
3)翅脉: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 纹.
4)翅的类型 膜翅 :翅的质地膜质,透明。如蜂类。 复翅:革质,半透明。 如蝗虫前翅。 半鞘翅:基半部角质,端半部 膜质。如荔枝蝽蟓。 鞘翅:角质,脉不明显。如天牛成虫前翅。 鳞翅:膜质,全部或部分披鳞片。如蛾蝶类。 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构造,如双翅目成虫。
实验一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昆虫的体躯构造
昆虫的体躯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 2.胸部有三对足。 3.一般还有2对翅。
第一节 头部及附器
一、头壳5个区 额、唇基、颊、头顶、后头。
二、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
包括触角、口器、复眼和单眼。 1. 触角基本构造 (1)柄节 基部一节,通常粗糙; (2)梗节 第二节,较细小; (3)鞭节 由许多亚节组成。
2.胸足的类型: 1)步行足 无明显特化,常细长,适于行走。 2)跳跃足 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 3)捕捉足 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 折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刀,如螳螂。 4)开掘足 胫节宽扁有齿,利于挖土.如蝼蛄前足。 5)游泳足 足扁平,胫节和跗节边缘有较长的缘毛 ,利于划水。如龙虱的中后足。 6)抱握足 跗节特别膨大,其上有吸盘状的构造, 在交配时用以抱握雌虫。如龙虱雄虫前足。 7)携粉足 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 以携带花粉,通称为“花粉篮”。基跗节膨大,内 有10-12排横列的刚毛,用以梳刮附着于身体上 的花粉。如蜜蜂。
昆虫学讲义(二)
![昆虫学讲义(二)](https://img.taocdn.com/s3/m/ca0fcae8998fcc22bcd10d2a.png)
第二章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大都着生在头部,其中最主要的是触角、复眼和单眼。
此外,在口器附肢和舌上也生有各种类型的感觉器。
一、触角(antenna)触角是昆虫头部的第1对附肢。
除原尾目昆虫无触角以及高等双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触角退化外,大多数昆虫都具有1对触角。
触角一般着生在头部的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
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颚前关节附近。
蝗虫触角(视频) 豆虫触角(点击放大)(一)触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触角的基部着生在一个圆形的膜质窝内,这个窝叫做触角窝(antennal fossa)。
触角窝的周围有一圈很窄的环形骨片,称为围角片(antennalsclerite)。
围角片上有一小突起,称为支角突(antennifer),它与触角的基部相支接,整个触角以支角突为关节,可以自由活动。
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
柄节(scape)一般较粗大,与触角窝相连。
梗节(pediceI)是触角的第2节,通常较短小,有些昆虫(如雄蚊)的触角在梗节上具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器,称为江氏器(Johnston's organ)。
梗节以上(不包括梗节)的端部各节,合称为鞭节(flagellum),鞭节通常又可分为若干亚节,在各类昆虫中变化很大,但在同一种内,一般都有固定的数目。
有些渐变态昆虫,在每次脱皮后亚节数目有增多的现象,到了成虫期亚节数目就不再发生变化。
雄蚊的触角蝉触角(视频) 雄蚊触角(视频) 螽斯触角(视频)在膜翅目小蜂总科(Chalcidoidea)中,鞭节又可分为环节(ring segment)、索节(funicle)和棒节(club)3部分。
环节是鞭节基部l一3个成环状的小节;索节1—7节,稍粗,各节大小相同;棒节1—3节;较膨大,呈棍棒状,位于触角端部。
(如赤眼蜂触角)赤眼蜂触角触角的活动除靠一定的关节外,主要靠起源于头部幕骨前臂或幕骨背臂着生于柄节的肌肉,梗节内也着生有起源于柄节,附着于梗节基部的肌肉,多数昆虫的鞭节内一般无肌肉。
资源昆虫学绪论PPT课件
![资源昆虫学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310d23f90f76c660371ab1.png)
绪论
• 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 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 姓的昆虫种类仅 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 种类的2/3- 3/4,世界上的昆虫还有90% 的种类我们不认识。现在世界上每年大约 发现1000个昆虫新种,它们被收录在《动 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中。
32
什么是资源昆虫学?
• 资源昆虫学是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资源昆虫的一门昆虫学 分支学科,研究食用、药用、观赏娱乐、工业原料及饲料 资源昆虫的经济意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养殖及应 用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资源昆虫,获得最佳 的经济效益。80年代末随着资源昆虫产业的发展,本课程 于90年代初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近年来本课程的知识在国 内外发展较快,不断开发出新的资源昆虫种类及新的应用 技术,极大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45
46
47
狮子座——蚁后
• 性格特征:有命令才有生存的意义。 狮子座喜欢命令的感觉,不管他们是
下意识这样做,或是明目张胆地做,总 是有一些人会听他们的话。他们就像是 蚂蚁群中的蚁后,往往居于发言的角色, 有的时候是建议,有的时候是以领导者 的样子出现。对,听起来很威风,其实 他们很累,如果他们的自信不足的话, 往往会变成逞强的局面。
50
51
天秤座——阿米巴原虫
• 性格特征:没个性的生存高手。 天称座的人没有什麽伟大的目标,可是对
于小事的要求却很多;一些内心比较冲突 的天秤,他们通常对于某些事情很执着, 但是他们明明知道那是错误的,却还是逃 开。他们就像市阿米巴原虫一样,没有太 大的设限(对自己),好处是一直变,坏 处是没则。
昆虫分类学即实习讲义
![昆虫分类学即实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5fa7966ddccda38376bafda.png)
昆虫分类学暨实习讲义杨正泽编着目录第一章绪言一、课程目标二、为何采用32目分类系统?三﹑目(order) 和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分类群学名(scientific name)之不同四﹑作业一: 目 (Order)与科 (Family)学名的异名(synonym)五、各种分目系统简介(附录一)六﹑介绍各分目系统有贡献的学者七、各目分科之系统八、各目之类缘关系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及相关文献附录一﹑各目 (科) 学名与英文俗名附录二、水生昆虫淡水及海水各目之比较表第二章分类学研究法一、基本理念二、基本研究法三、分类学研究之常见疑难四、分类学著作之种类及特性五、分类报告内容及描述方法六、形态测量学应用于昆虫分类之研究附录一、学名发音方法(附录音带)第三章昆虫分类研究近况一、台湾与其他地区昆虫相之比较二、台湾研究环境分析评估(可配合参观活动)三、国内外相关博物馆简介(可配合参观活动)第一章绪言一、课程目标A.预期目标:1.认虫鉴定至科(Family)级。
2.使用检索表。
3.明白分类手续。
4.了解台湾昆虫分类概况。
B.课程内容安排:1. 选定一教科书具简明检索表。
1993年改用此讲义2. 选定一地区进行采集。
1994年停(因野动法,采集许可)3. 为同学安排制作标本的空间及时间。
(未来新大楼)4. 为每位同学备一标本箱,保存标本用。
(经费运用)5. 教同学使用检索表。
1991年始,1993年全面展开6. 期中考,用检索方式鉴定20只虫,一周完成。
7. 期末报告a. 虫相名录 (科名为主,属种编号)b. 虫相比较c. 完成一份检索表二、为何采用32目分类系统?整部分类系统学的历史就是一部特征(分类特征)争论史(Mayr,1982)。
每位分类学家基于某些特殊观点, 选出其个人所认定的特征, 而加以汇同各生物种成群, 所以说其实是特征争论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昆虫的采集一、目的要求:要求同学能学会采集昆虫标本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80%敌敌畏乳油、毒瓶、采集袋、捕虫网,大小指形管、标签、小刀、小铲、镊子、扩大镜。
三、方法初学采集昆虫时,往往无从下手,跑了一天也采集不到多少种昆虫,或只能采到易采的,不易采的会漏掉,要学会运用一般的采集方法。
(一)观察法:采集昆虫时,首先要找到昆虫的生活场所,因此,要随时用耳听、目看。
如蝉、蝈蝈凭发出的声音找到它。
有的有踪迹,凡经常有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的植物叶片上常有被啃食过食迹,地上留有吃过食物后排泄的粪便。
蛀干害虫,可见有排粪孔,排出粪便及食物碎屑。
(二)搜索法:依据观察法,已经看到昆虫存在的迹象,但有时采不到,或是因虫体较小不易找到,这时,便可用搜索的方法。
在发现虫子存在迹象附近的植物上、砖石下、泥土中、腐烂植物下、树皮上、树洞中、动物的尸体下、粪便下,以及昆虫可能栖息的地方,可以搜索到很多类的昆虫,如泥土中可采到蛴螬,树干内有天牛幼虫。
(三)击落法:震击是很好的采集方法,是根据许多昆虫有假死性的特点,猛然震击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采到它们。
有些昆虫虽无假死性,但趁早上或晚上温度较低,昆虫不甚活动,或当昆虫专心取食时,趁其不备,猛然震动寄主植物,也会被击落下来,有的经震击会暴露目标。
(四)引诱法:如灯光诱虫、马粪诱是常用方法之一。
(五)网捕法:是采集时最普通而常用的方法。
捕捉飞翔中或停止的昆虫,下网的迅速程度,要视所捕昆虫的动态而定,然后用网迎头一兜,急将网口转折过来,使网底叠到网口上方,入网昆虫便不会跑掉。
昆虫既经采入网中,便可用一只手握住网底上方。
另一只手揭开毒瓶盖,将毒瓶送入网底,使所采到的昆虫进入瓶中,随即将毒瓶口紧贴网袋取出,盖上瓶盖,毒死后装入三角包中,写好标签。
(六)采集时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
一般白天活动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有些喜夜间活动的昆虫,就必须在太阳下山后或太阳初升前才能采到,因此有些昆虫只有在它活动的时间才容易被发现。
在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大,在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蛰伏不动,便不易采到它们。
(七)采集昆虫的注意事项:首先采集时不要只采成虫,如果遇到昆虫的卵、幼虫、蛹,必须全部采集。
一般采集时常把个体较小、形态丑陋、不易采到的单个标本,或在野外粗放观察似乎是同一类的,或目前并不严重危害的昆虫忽略掉,这是采集昆虫时应特别小心的,这些昆虫不但在分类上很有价值,并且有时其中一些种类的昆虫可能转变为严重危害的甚至成灾的类群。
扩大采集调查昆虫的深度十分重要。
这就要求采集调查人员,既要从数量上着眼,又要在质量上下功夫。
采集到昆虫后,最好能当时就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其生活习性、寄主、环境场所进行记载和分析,这样不但能积累丰富的采集经验,并且能增加鉴别昆虫种类的能力。
外出采集,应随身携带记录本,凡能观察到的事项,都要按照要求记录下来,采集地点、时间、日期、采集人、寄主。
昆虫身体上的附肢、足、翅和触角等极易损坏,应格外加以保护,不要破坏了这些鉴别种类时必须的特征。
思考题:常用采集昆虫标本的方法有哪几种?实验二昆虫的外部形态一、目的与内容1、识别并掌握昆虫体躯的基本结构2、识别并掌握昆虫的口器、足、触角、翅的构造和类型。
二、材料和用具蝗虫、蝼蛄、蝽象、叩头虫、步行虫、金龟子、水龟虫、螳螂、家蝇、龙虱、毒蛾、蝶类、雄芫菁、瓢虫、蝉等成虫标本(干制或液浸)虹吸式口器和各类足、触角和翅的连锁器等玻片标本及有关挂图。
双目立体显微镜、手持扩大镜、小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昆虫体躯的基本结构取一头蝗虫,详细观察其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明显的体段。
头部分节现象已消失,其上具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取食用的口器。
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节具有一对足,中、后胸各具一对翅。
腹部10节,胸末有外生殖器和尾须;腹部1-8节各具有一对气门。
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
2、口器的构造及类型(1)咀嚼式口器:将上面观察的蝗虫头部取下,观察咀嚼式口器,认清上唇、上颚、下唇、舌。
A)然后用小镊子轻轻掀起上唇,并沿着唇基取下。
B)取下上唇之后,即露出上颚,先后取下,仔细观察其切区和磨区。
C)小心取下下唇,仔细观察下唇由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和下唇须五部分,观察下唇须分布情况。
D)取下唇之后,就露出下颚,小心取下并观察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和下颚须由几节组成。
E)取下上、下唇和上、下颚之后,中央留下的一个囊状物,即舌。
(2)刺吸式口器:取蝽象一头,观察口器的形状和着生方式。
先找出分节的喙(下唇),再观察位于喙基部的上唇退化为三角形的小片。
上、下颚退化成2对口针,置于喙的凹槽内(可以用挑针将口针挑成4根)。
(3)虹吸式口器:取一天蛾标本,观察其口器为一根长而卷曲的虹吸管——喙,由两个下颚的外叶延长而成的,下唇须发达3节。
3、触角的构造及其类型触角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一节为柄节,通常短粗,第2节为梗节,其余统称为鞭节。
鞭节的形态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触角:仔细观察丝状(蝗虫)、羽毛状(蛾类)、栉齿状(雄芫菁)、锯齿状(叩头虫)、球杆状(蝶类)、锤状(瓢虫)、鳃片状(金龟子)、膝状(蜜蜂)、刚毛状(蝉)、具芒状(蝇类)、念珠状(白蚁)、环毛状(雄蚊)等触角的形状。
(有的可看玻片标本)4、足的构造及类型(1)胸足的基本构造——取蝗虫的足观察:基部的一节称为基节,短粗。
基节之后为转节,最小的一节。
第三节为腿节,长而大。
第四节为胫节,细而长,末端有距,跗节为足的最后一节(由2-5小节组成),其末端具有一对爪,爪间有中垫,跗节下方具跗垫。
由于昆虫的生活方式不同,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常见的有:步行足(步行甲)、开掘足(蝼蛄)、跳跃足(蝗虫)、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抱握足(龙虱的前足)、游泳足(水龟虫的后足)。
5、昆虫的翅(1)翅的构造——取天蛾翅仔细观察其构造。
仔细观察菜粉蝶的翅脉(2)翅的连锁器——取天蛾的后翅,观察翅缰。
翅抱——取蝶类或枯叶蛾的后翅,肩角突出,称翅抱。
翅钩——蜜蜂的后翅,观察前缘有一排小钩,钩在前翅后缘的折皱中。
(3)翅的类型取蝗虫(复翅)、蛾、蝶类(鳞翅)、缨翅目(缨翅)、蜂类(膜翅)、蝽象(半鞘目)、金龟子(鞘翅)、蝇类(平衡棒),分别观察翅的变化及类型。
四、作业:绘蝗虫体躯侧面图,并注明各部分及附器名称。
实验三科研昆虫——果蝇的饲养一、目的与要求⑴掌握实验室果蝇培养基的制作。
⑵学习实验室饲养果蝇。
二、原理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是双翅目昆虫。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的饲料。
⑴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⑵果蝇的生活史:果蝇俗语昆虫纲,双翅目,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 ℃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减弱,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 ℃。
10℃15℃20℃25℃卵→幼虫8天5天幼虫→成虫57天18天 6.3天 4.2天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或15天。
果蝇的生活史图1 果蝇的生活史1. 卵2.一龄幼虫3. 二龄幼虫4.三龄幼虫5.蛹6.成虫⑶果蝇营养需求: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的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
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之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其体重等重之食物。
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醣类,而蛹期果蝇则可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三、实验用品高压锅,蒸馏水,广口瓶或三角瓶,棉塞(脱脂棉、纱布、棉线),玻璃棒,天平、称量纸、钥匙、电炉、试管刷、烧杯、量筒,玉米粉、琼脂粉、白糖、丙酸。
四、操作步骤⑴果蝇培养基配制常用的有牛奶瓶、三角瓶、大中型指管,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塞。
瓶子和棉塞要高压灭菌消毒。
取三角瓶以适当大小之棉塞密闭开口,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釜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2至15分钟。
消毒完成后,待灭菌釜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开启釜门使其半开,再以灭菌釜干燥培养瓶之棉塞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其冷却备用。
取一锅盛300ml水,在电磁炉上将水加热烧开,取一个500ml的烧杯,称玉米粉40g、琼脂粉2g,倒入烧杯中加水100ml搅拌均匀。
另称白糖30g加入锅中加热溶解,待糖全部溶解后即可倒入玉米糊并将之煮熟。
为防止培养基长霉,可加2ml丙酸作为防腐剂。
培养果蝇的饲养瓶,每一瓶大约装2cm厚度的培养基。
待冷却后,檫干瓶壁上的水珠即可使用。
⑵接种接种时消好毒。
在无菌室内接种,如没有无菌室,在接种前用75%酒精棉球擦双手一遍。
接种后,放入适宜果蝇生长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果蝇(温度20~25℃) ,一旦下一代成蝇孵出来后,培养基就不易长霉。
⑶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果蝇具有以下一些特性:一是具有趋光性,二是喜欢向上爬。
掌握了这些特性,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将果蝇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中。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⑷麻醉饲喂蜘蛛方法果蝇可利用乙醚进行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以方便试验操作。
麻醉方法: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取一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3滴乙醚,将果蝇转入麻醉瓶内,翻转麻醉瓶使其瓶口朝上,迅速将滴有适量乙醚的棉塞盖住麻醉瓶口,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或先在棉签上滴上数滴乙醚,将培养瓶口朝下,果蝇即向上爬行。
轻抽出棉塞,插进棉签,将棉塞塞住,平放在桌面上(不能将培养瓶竖立,以免果蝇落入培养基中不便取出)约半分钟,果蝇即被麻醉。
注意: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o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五、注意事项:⑴如何防止培养基长霉当环境温度不适应果蝇生长时(温度低于18℃) ,培养基接种后的7d内,特别容易长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