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实体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财政学文献综述【精选文档】
财政与农村建设(政治、经济、教育方向)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特大型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民、农村都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当前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和诸多环节,包涵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次。
它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小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概括。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调节部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财政部门在新形势下重要的历史性任务。
政治建设应当充分认识到,城市化不可能化掉中国的农村,更不能以牺牲农村为代价进行片面的城市化。
在中国城市化的漫长道路上,即便按照官方公布的我国城市化率每年保持提高1个百分点来计算,到2030年的城市化率最高也只能达到74%,以那时的15亿人口计算,仍然有近4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以世界标准来看,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因此,新农村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长期整体发展的需要。
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也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过程中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县政的边缘化、压力型运行机制和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制度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都指向了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困境,要破解新农村建设的困局,必须把政治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题当中,着力调整与完善与农村社会相对应的基层政治体制、政府运行机制以及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政治关系。
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还权于农民,还农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具体来说:第一,以“省管县”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解决新农村建设政策执行中的悬置和异化问题。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开支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
它可以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减税、借款和运用货币政策等措施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衰退或下滑时增加政府支出能够刺激经济活动,增加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支出,将有效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财政政策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
减税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投资动力。
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减税来激发消费需求,进而提振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减税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资和刺激创新创业,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财政政策通过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
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投资扩大和企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等措施来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效益,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政府的财政能力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经济基础、国际环境和外部冲击等因素的制约。
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国家在实施财政政策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其次,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会受到经济结构、市场竞争和政策执行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经济结构失衡、市场竞争不充分,财政政策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政府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运用货币政策等措施,政府可以刺激经济活动、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概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影响总需求、总产量和结构等关键因素,对经济波动进行逆周期调节,从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文旨在对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财政政策如何通过不同的机制和渠道影响经济增长。
我们将分析财政政策如何通过支出和税收两大手段来影响经济总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我们还将研究财政政策如何通过调节结构,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等,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梳理,评估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使用各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向量自回归(VAR)、面板数据模型等,来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我们还将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财政政策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异同点和适用性。
1. 财政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收支、税收、债务和政府支出的政策。
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有效性对于经济稳定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实施还具有收入分配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可以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政府支出政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功能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还可以优化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为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1000字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税收政策、财政预算和政府支出等方式,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和结构。
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激励投资税收是财政政策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减少或免除部分税收,可以激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到我国的重点产业中去。
这些投资可以带来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促进消费减少个人所得税和提高消费税门槛,可以促进个人消费。
个人消费在投资之外是稳定的经济增长来源之一,税收政策的改变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此外,一些税收政策还可以鼓励企业创新和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帮助地方政府实现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的投资。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鼓励外资企业进入贫困地区,提高当地就业和生产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增加就业政府支出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投资和支出,可以促进各种行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质量。
政府还可以通过为合理的社会保障提供财政支持,促进消费和生产力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出还可以用于改善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市场流通,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
3、提高计划效率政府支出还可以用于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降低社会不公,提高社会效益。
这些服务对于人的自主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
税收政策可以促进投资、消费和区域经济发展。
毕业论文中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分析
毕业论文中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分析绪论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财政政策作为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非线性特征。
因此,本论文将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以期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1.1 财政政策的定义与功能财政政策是指国家运用财政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并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主要功能包括经济稳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1.2 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资本投资、劳动力水平、创新等。
1.3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政策通过调控税收和支出等手段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二章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及机制2.1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包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刺激作用以及税收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
2.2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
非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存在阈值效应和季节效应。
2.3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机制解析最后,我们将解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机制。
这包括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实证研究3.1 数据选择与实验设计我们选择适当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以验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
3.2 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对实证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存在的结论,并从经验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和解读。
第四章政策启示与建议基于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和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未来的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内容摘要:财政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重要手段之一,明确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有的放矢。
本文基于1990-2009年经济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联系和长期均衡关系。
但从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有效性不够持久,且缺乏长期稳定的内在调节机制。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它可以用来调节总需求,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避免经济周期出现较大波动,在不同经济时期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能起到保持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明确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问题,对当前我国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财政政策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积极干预,在总需求不足情况下,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总需求就会增加,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扩张作用。
萨谬尔森在该理论基础上, 强调税收既是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掌握的稳定经济的“人为稳定器”,他认为财政政策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税收及公共开支的政策。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我国财政政策提出了独到见解。
樊纲(1998)强调,应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常性适时微调。
陈松青(2001)认为,制定财政政策,要立足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国情,公共支出应投向农村和农业,其“乘数效应”才是最大的。
但邱华炳、蒋经法、李齐云等(2002)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没有预期那样大,乘数效应较小。
滑冬玲(2010)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不足问题,建议谨慎使用财政政策,同时结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在实证研究方面,李永友(2006)的研究表明经济波动和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双向因果关系。
王树华、方先明(2006)经过分析后得出:总体来看,中国财政政策从其宏观效应来分析是有效的,但存在挤出效应,且时滞较为明显。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2)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债务和财政供给等手段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发展态势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投资支出的提高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方面的调整,增加政府投资的规模,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例如,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如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基本建设,可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整体投资水平。
二、税制调整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税制调整来影响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减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生产和投资,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税收的减轻还可以促进居民消费,促进市场增长。
三、预算安排
财政政策在预算安排方面也可以通过控制政府支出和调整收入,影响经济增长。
例如,适当压缩政府非必要开支,减少财政支出,以节约资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市场的增长。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
然而,对于财政政策的开展,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不同场景下的方案,从而实现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提升。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利率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领域,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等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提高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哈丁顿在他的研究中发现,财政支出在短期内具有显著的经济刺激效果。
这是因为财政支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进而促进产出和就业增加。
然而,长期来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可能会变得复杂。
一方面,财政支出过高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效果也受到政府开支的质量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税负和税收结构两个方面体现。
税负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承担的税收比例。
经济学家巴罗指出,过高的税负会对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调整税负水平,降低税收负担,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此外,税收结构也影响着经济增长。
研究发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间接税往往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较小,而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往往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调整,可以减轻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财政债务对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政策的过度债务可能使政府面临偿债压力,进而挤出其他对经济增长有益的支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学家雷加诺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高债务水平往往会导致资本形成和技术进步的减缓,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财政债务水平,合理管理债务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刺激需求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但需要注意其对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影响。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变化,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各种财政政策来提高经济增长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公共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达到调节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的。
具体来说,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影响最大的是政府支出。
政府的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扶贫救济等方面,在大量的投资和消费中刺激经济增长。
如,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实行了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积极增加政府支出,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缓解了银行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促进了经济的复苏。
此外,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各个阶级和所在不同学科经济学分类大类,税制调整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减税政策能够激发创新和活力,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期,通过政策支持发展新兴产业、纾困补助民族企业等政策,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和问题财政政策的发扬还受到了一些局限性和问题的制约。
在实践过程中,财政政策可能面临多种难以避免的限制,限制可能包括以下因素:第一,财政政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政府有时会利用财政政策来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调整就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二,财政政策的实效性并不一定完全可靠。
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预判和把握并不完全准确,因此,在财政支出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贯彻不力的问题,这会影响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
第三,财政政策也面临着资源配置问题。
在国家财政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政府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演变模式
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演变模式财政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协助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指属于一国内部的所有生产实体,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
财政政策的演变模式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模式的变化、内涵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模式的变化1.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一些直接手段来支持实体经济。
例如,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从而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
这类模式的特点是直接干预,政府对实体经济有较多的直接调控权。
2.改革开放模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财政政策逐渐开始向市场化转型,主要表现在政府改变了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支持方式,更多地采取了市场化的手段。
例如,制定了一系列的财税政策,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发展,通过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创新驱动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财政政策也开始不断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渐呈现出创新驱动的特点。
政府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激励政策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这种模式下,政府更多地发挥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二、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模式的内涵1.支持政策的多样性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模式不断演变,主要表现在政策手段的多样性上。
从以前简单的减税降费、直接补贴到如今的差别化、市场化、创新化的扶持模式,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更加贴近实际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采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
2.政策调控的灵活性随着实体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行业需求随时调整支持政策。
这种政策灵活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更有效地推动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 引言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指标。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1 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利用财政手段来推动和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
其目标包括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等。
2.2 财政政策对需求端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需求,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
然而,如果财政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果。
2.3 财政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影响供给端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减税和降低企业成本,财政政策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引导资源配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1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特点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例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并注重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3.2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通过提高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措施,有效刺激了需求,促进了经济复苏和增长。
同时,结构性的财政政策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创新和提高人力资源投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
我们将概述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然后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等关键经济变量来推动经济增长。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如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运用策略。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其财政政策实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还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相应的经济模型,以量化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目标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也期望为经济学界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推动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
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等多个流派。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不完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这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以提高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认为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其是否促进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如果财政政策能够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那么它将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则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政策如何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来推动经济增长。
该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教育、研发、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实证研究方面,大量文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
财政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财政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导言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支出和管理财政资源。
本文旨在通过对财政学领域内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其研究进展、主要理论和方法,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文献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政策的正确设置和实施对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进行了深入讨论,国际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国家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
二、财政收入与税收政策财政收入是财政的重要来源,税收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文献中探讨了税收制度的设计与改革,分析了税收弹性、税负和税收效率等因素对税收政策的影响。
此外,还对跨国税收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国际税收政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三、财政预算与公共支出财政预算和公共支出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
文献中涉及了财政预算制度与改革,公共支出的效率与效益评估,以及政府债务管理等内容。
其中,研究者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评估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政府支出的效果。
四、财政体制与治理财政体制与治理直接影响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文献中对不同国家的财政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讨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政府间转移支付和财政改革等问题。
此外,还提出了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和加强财政监督的建议,以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五、财政学方法与技术财政学研究借助数据分析和计量模型等方法,为财政政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文献中介绍了财政学中常用的经济学方法,如计量经济学、财政模型等,并探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财政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结论财政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丰富多元。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了解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税收与财政收入的问题、财政预算与公共支出的管理、财政体制与治理的挑战,以及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未来,财政学研究仍需深化理论探索、加强实证研究,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摘要】本文从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角度展开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明确了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阐述了研究目的,即探讨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对于制定更有效的财政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四个部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财政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以及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通过具体数据和案例分析,展现了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增长、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具体作用、影响因素、政策建议、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
研究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还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内外部多重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运用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入研究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为此,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理解我国经济增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总结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综述
一、理论文献综述从理论分析层面看,普遍认为只要一国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均会刺激一国经济的增长。
财政政策能通过刺激劳动供给或通过吸引追加投资而使GDP增长。
对于许多财政政策的变化而言,其对供给效果看来在短期内影响都较小,然后逐步增强(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1996)。
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于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在某一点会达到稳态。
稳态的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不变的技术进步,政府在长期对经济增长不起作用,只在短期影响经济增长。
多恩布什、费希尔和斯塔兹(1996)则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此观点是基于经济体处于充分就业的假设,因此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增加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笔者通过IS-LM模型分析认为:政府支出尽管会对私人支出产生“挤出效应”,但是只要该国存在失业,那么政府购买性支出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Alfred(1996)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他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分为五个方面:生产技术、外溢效应、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投资。
如果政府支出从生产性支出转向非生产性支出,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也认为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即政府通过对R&D进行补贴、提供基础设施等具有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从而从不同角度把公共支出政策纳入其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公共支出政策作为一种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B ar r o (1990)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认为理论上政府存在一个才子预算支出的最有规模。
Barro将政府支出分成政府投资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作者认为政府投资支出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消费支出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率,但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实证文献综述(一)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Ram(1986)采用115个国家1960-1980年间的数据,运用传统的OLS方法是在分析了政府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国家表现的更为明显。
中国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中期报告
中国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中期报告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应进行研究,报告的研究期限为2010年至2019年。
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等。
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估。
在国际层面上,有研究指出,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和减轻税收负担两种途径实现。
而在国内层面上,著名学者刘世锦表示,中国的财政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有效执行,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采用了ARIMA模型。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是明显的。
尤其是在政府支出增加的时期,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
然而,在财政政策放松过度的时期,经济增长的效应受到了限制。
3、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实际上存在着差异。
政府支出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效应更加显著。
而税收的减轻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效应更为明显。
此外,政策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
结论:综合分析以上几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财政政策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明显的,尤其是政府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更加显著。
(2) 财政政策的效应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实际上存在着差异,政府支出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效应更为明显。
(3) 财政政策的效应也受到政策执行的影响。
在财政政策放松过度的时期,经济增长的效应受到了限制。
(4) 中国西部的地区和第三产业是财政政策影响最为显著的领域。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摘要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利用财政手段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本文从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引言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政策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我国在面临经济下行风险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社会保障支出等方式,刺激了国内需求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增长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财政政策还通过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最后,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经济增长的潜力。
2. 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例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加大对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其次,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改革税收体制,降低企业税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最后,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引导资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 财政政策对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财政政策是指国家财政主权下运用各种税收法规、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节和引导的政策。
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贡献。
一、债务融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债务融资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债券的发行,向市场融资,促进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领域改革等方面的投资,加大了对季节性消费和实体经济的支持,提高了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债务融资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资金来源,全面提高了国家的产能,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为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税收政策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和经济质量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动员社会积极性,促进市场自由化竞争,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经济质量。
例如,降低一些热门商品的税率,增加税收优惠等既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量又可以调节市场信息,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税收政策具有广泛性强、可调控性大、稳定性强等优点,对于促进企业经济长期的投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于国家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支出政策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有决定性的贡献支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接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政府投资增加可以为市场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有效提高社会效益,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追求长远发展,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例如,政府向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大量投资,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同时,政府支出政策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产业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为国家经济增长创造出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运用债务融资、税收优惠和支出政策等加速社会资源调配和经济体系完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综述
作者: 史官清[1] 邓鸿丽[2]
作者机构: [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2]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54-5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0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质量 财政政策 文献综述 投入产出效率 居民福利 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质”
摘要: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增长中的“质”的方面,表现为投入产出效率的高低以及居民福利是否得到改善。
财政政策是加速一国经济增长与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与实体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作者:王董平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实体企业融资游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大量流动。
本文综合文献分析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避免脱实向虚、加快财政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总需求管理,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财政政策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面临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税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实体经济要素向虚拟经济流动,实体企业融资游离于实体经济,民间资本涌入投机市场(陈春雷,2013),制约实体经济良性发展,造成实体投资意愿下降。
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在利率下调空间有限、货币传导渠道不畅的现实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很大制约(申广军,2016),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激励实体经济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实体经济
李强(2013)提出实体经济一词并非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也没有收入实体经济一词。
随着各国虚拟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广泛关注,实体经济作为与虚拟经济的术语逐渐被学者广泛提及。
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学术语主要是“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等。
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提出的经济“倒金字塔”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金融化的价值都能构成倒置的金字塔结构(董俊华,2011)。
该结构分四个层面,第一层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品;第二层是商品和真实的服务贸易;第三层是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最顶层是完全虚拟的金融衍生品。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是指经济运行中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进入市场的要素以物质形态为主体的物质产品、消费、服务等所有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本文所指实体经济主要是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产业。
三、财政政策与实体经济增长
当经济不景气时,学者普遍认为中央政府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能够促进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郭庆旺等(2007)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凯恩斯效应”,即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各部门消费增长,带动实体部门生产。
而且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一)财政分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周业安(2008)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在1994年后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温娇秀(2006)研究认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李国璋等(2010)发现财政分权所带来的市场分割会削弱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王韬等(2010)研究发现中国财政支出分权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财政收入分权却阻碍了经济增长;贺俊等(2013)认为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财政支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王宝顺(2011)从财政支出分类对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发现某些财政支出会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但有些支出在减少交易成本却对经济带来效率的损失,最终无法实现增长目标;邓悦等(2013)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以教育支出作用最大;严成樑等(2009)认为生产性公共支出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且存在着地区间差异;陈高(2014)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外部效应和区域差异。
也有学者认为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较小,高军等(2013)认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作用非常小,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具有很强的滞后性;杨瑞平等(2014)认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税收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彭志文(2011)认为政府存在满足财政支出的最优税率区间,在最优税率区间内,税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且认为我国税率还有下调空间。
吴江等(2011)研究认为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对内需的作用比较显著,而税收对于外部需求影响则相对更大一些;申广军等(2016)研究认为减税不仅可以提升短期总需求,还可以在长期内改善供给效率。
武永义等(2012)认为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多种杠杆,扩大民间投资开放领域,化解民间投资创新风险等,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可以通过财税体制机制和政策扶持方式创新,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发展。
总体而言,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财政分权促进地方政府竞争,通过竞争促进政府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改善投资环境。
财政支出增加能够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但存在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等问题。
需注意的是,一昧扩大财政支出会影响赤字规模,合理的赤字水平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赤字率过高则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
实体经济发展;税收政策的调整也会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总体向好,也印证了中央政府减税降费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六、结论
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和财政政策激励及其有效协调配合,而金融业支持和财政政策激励又必须以实体经济的有效增长为基础。
因此,政府、企业、民众应当重视实体经济和回归实体经济,加强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总需求管理,全方位多渠道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在有效改善需求结构的同时加强供给侧调控,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吴俊培,艾莹莹,龚旻.地方财政竞争无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7,(07):89-101
[2] 万存知.什么是实体经济?[J].金融博览,2016,(02):40-41
作者简介:王董平(1993—),男,汉族,浙江省仙居县,硕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