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

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

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

“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对身边某人说的

“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

“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对身边的人)。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

(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这就给用

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

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而“废立”则指的是废除当时的皇上,是掉脑袋的大罪。这没有一点关系的两个词语用在话语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一些书名和其他事物的名称相混。

例如:我喜欢“qiu ye”——秋夜《秋夜》

在这句话中,“qiu ye”这个音节可以是秋夜——秋天的夜晚,也可以是《秋夜》——书的名称。

(二) 词语轻重读法不同的歧义句

词语在语音方面“轻重”读法的不同引句子意思的变化,近而形成歧义句式。汉字读音方面的情况繁多,重音就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尤为重要,由于它的位置很活跃,我们运用它可以将大多数的句子变成歧义句。因词语轻重读法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是指在语言中可以读轻声又可以读本调的词语放在句子中而产生的歧义。例如:我想起来了。[1]

“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法,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起来”读本调时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

寻找回来的世界。

该句可以理解成述宾关系和定中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回来”一词既可以读本调,又可以读轻声,读本调时“回来”前停顿时间可以长些,即“寻找/回来的世界;”而读轻声时其停顿可放在“世界”前,即“寻找回来的/世界”。

他打开抽屉拿一支钢笔出来给我。

该句的“出来”一词,读轻声作补语,表示主语他有“打开”“拿”“交给我”

三个连续的动作;读本调作谓语动词,表明他有“打开”“拿”“交给我”“出来”四个连续的动作。

怕死的人。

这句比较复杂,其中由于“死”的轻重读法而导致歧义,读轻声时其停顿为“怕死的/人”;读重音时又有两种情况其停顿分别是“怕/死的人”和“怕死的 /人”。虽然读重音的后一种停顿与读轻声的停顿地方相同,但语义和结构关系不同,主要是“怕死”

重读时是述宾关系,读轻声时是述补关系。总起来说,此标题有三种语义,我们用图解法分析如下:

怕死/ 的人(“死”轻读,语义是人已经死)

怕/ 死 /的人(“死”重读,语义是人害怕死)

怕 /死的人(“死”重读,语义是害怕死尸)

(三)含有多义词的歧义句

任何语言的词汇中单义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主要是科学术语之类,大多数词是多义词,因此多义性是词的特点之一。语言单位具有多义性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有多种解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比如:一个“熟”字,用在“果子熟了”一句中,表示“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用在“他是一个熟练工”一句中,表示“是熟手”;用在“这篇文章我读熟了”一句中,表示“程度深”;用在“这个地方我很熟”一句中,表示“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结果。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周围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一些词语来表示相关的其它一些事物,并且新旧词义并存,这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也正因为有了一词多义现象,我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多义词在句中的意义是多个,而不是单一的意义,那这个句子就产生了歧义。

例如:我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走”是这句话的关键所在,也是产生歧义的原因。当“走”解释为行走时,句义是“我已经行走了一个小时了。”但当“走”解释为离开时,句义就变成了“我已经离开了一个小时了。”

一品牛大碗关门了。

此句有歧义,原因在“关门”一词有停业和打烊两种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有一种意义。因此“一品牛大碗”可能是停业了,也可能是打烊了。

我不想吃饭了。

这句话初看没什么,但是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到底是不吃米饭了,还是不吃早饭、午饭这一类的饭食呢?这就取决与“饭”的具体解释了。

买好钢笔。

这个语言单位的歧义是由于“好”一词的两种不同的解释。当“好”为完的意思时,该句应解释“买完钢笔”的意思。当“好”为质量好的意思时,该句是“买质量好的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