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中考语文分析之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可改写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3)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笑”。
(4)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 狗被咬死了;
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小结
总之,修改歧义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修改歧义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对具体的句子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简单套用某一病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
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错”)
2、猜字谜
“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
(“子”“一”)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歧义类型
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例如: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如例:把“几个学校的领导” 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
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
对身边某人说的“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
(对身边的人)。
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
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
这就给用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
“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
4.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及其消除办法

“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 望”。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
⑸他借我一本书。
“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 给我”。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 为“负责修车的人”。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长”可多作chá 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 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每日一句
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
只要一步步走过去,前方就是 幸福的彼岸。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 “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 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 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 “管教不当的批评”。
⒉几个饭店的服务员。
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 (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
如: ⒈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 队围剿土匪”。 ⒉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 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 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完整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湖南岳云中学王丽纯一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
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
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三、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四、产生之因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
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年高考题)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歧义句辨析在地方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时常出现,考生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答题的正确率,首先要知道歧义句有哪些类型。
行测考试中,歧义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一、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结构关系不同,例如:1. 学习材料进口彩电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动词“学习”可以支配名词“材料”,也可以修饰“材料”做定语(“进口彩电”可以作同样分析)。
动词和名词组合时,如果动词既可以支配名词也可以修饰名词,这样就容易产生歧义。
2. 学生家长医院食堂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产生两种意义。
“学生”既可以修饰家长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家长”并列,表示并列关系(“医院食堂”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名词与名词组合时,如果前一个名词既可以修饰后一个名词,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后一个名词构成并列关系,这样也容易产生歧义。
3. 经济困难思维科学这两个短语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也可以主谓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经济”可以修饰“困难”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作主语和“困难”构成主谓关系(“思维科学”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如果一个名词可以跟它后面的词语(这个词语词性不确定)可以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构成主谓关系,那么这个短语就有歧义。
(二)层次组合不同,例如:1.一个工人的建议一个工人的建议︳偏︳︳正︳︳偏︳︳正︳︳偏︳︳正︳︳偏︳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工人的建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工人提出的建议,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2. 我们三个一组我们三个一组︳主︳︳谓︳︳主︳︳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三个人分成一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就三个人,我们分成一组。
产生这两种理解也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引起的。
3. 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动︳︳宾︳︳定︳︳中︳︳定︳︳中︳︳动︳︳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发现”了“敌人的哨兵”,也可以理解为“发现敌人”的“哨兵”,这两种意思也是由于层次组合的不同而引起的。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歧义句的类型1.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例1: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加”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例2:在几天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 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例1: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例3: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例4:山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3. 把读者引入歧途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
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例1: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例2:河流决堤,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4. 指代不明例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歧义产生原因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例1:“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co, “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cO 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 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 15 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 、“鉴定和运用史料” 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 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 6 人 6 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如果一个短语(句子)表示二种或以上的含义,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是误解,那儿这个短语(句子)就叫做歧义短语(句子)。
语言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二类:一、词语歧义;二、语法歧义。
如果我们根据歧义产生的原因和其具体结构分析,可以大致将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心词是一个名词,前面有二个定语,而第一个定语既可修饰限定第二个定语,又可修饰中心词而造成歧义。
如“出席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等。
2、一个表修饰限定的词语连着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修饰词既可以修饰前一个名词,也可理解为修饰整个并列的名词短语。
如“拿着篮球的老师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就是一例。
与此近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并列的名词短语连着一个名词的情形。
如“他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参加了他的生日晚会”。
3、一个成份既可属前,也可属后造成歧义。
如“在北大的图书馆”、“你们三人一组”等。
4、一个动词连着一个由名词(代词)修饰限定的偏正短语,动词的支配对象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也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限定词。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关心自己的孩子”等短语。
5、二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后面的名词可作为任一动词的支配对象造成歧义。
如“我正在考虑修改方案”。
6、由一个词多重的词性或意义造成歧义。
如“学习文件”、“进口机电产品”、“我倒了一杯茶”、“小马的问题”等短语(句子)。
7、有一些短语(句子)的主语既可作为动作的承受者(承事者),又可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造成歧义。
如“鸡不吃了”、“小王去打针了”等句子。
歧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干扰了社会交际中的信息交流。
因此,我们在话语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消除歧义短语(句子)的存在。
消除歧义的办法主要有五种:1、更换或增添词语。
如: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①、(对)这些孩子(,我)实在没办法。
②、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一、把握上下文歧义句的语病,一般伴随着句子之间的混淆逻辑,或者实际上不符合上下文语义关系,故而出现混淆和歧义。
因此,歧义句分析处理应从未清楚把握句子之间的上下文关系,考虑写作者作出句子本意所在实际情况开始,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歧义句句意,以分析歧义句真正含义为前提。
二、对比字义歧义句出现错误大多都源于字义的多义性或是拼写容易造成歧义等因素。
只有把握字义,熟悉字义的使用情况,才能准确的分析歧义句相关含义信息,从而排除歧义句。
三、仔细拆分整个句子分为独立的结构,要清楚句子的意思,必须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仔细的拆分,每一部分的意思、结构必须要完整明确,并分析准确句子的相应结构,同时除去句子中模糊性和未排除歧义句部分。
四、结合关联性日常语言写作有着大量的关联性,明确语言关联性度是分析歧义句的重要准则,关联性不但涉及单一句子也涉及多句之间,在全文阅读分析歧义句的过程中,要仔细找出句子关联性,建立句与句之间的正确关系,及时调整歧义句含义,以表达正确的句意。
五、理解线索语言编辑充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索,破解歧义句,要用文字表达,示例及背景等去解释,这样才会给读者一些可以依据,以便于他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所以在分析歧义句时,要关注句子所包含的线索,并通过这些线索提取出原句的含义,以不损句意的情况下阐释歧义句内容及意义。
六、精确识别歧义句常常以多种形式出现,有时可以是比喻字的使用,有时是代词的使用,而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句子逻辑不足所引起的歧义句,因此,要准确识别出歧义句类型,精细地拆分句子,逐一准确地梳理句子之间语义关系,以全面地分析歧义句寻求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七、加强练习歧义句分析,是一种技能,也是一项劳动,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积累分析歧义句的经验,累积更为多元的分析手段,针对不同的句型,掌握各类歧义句的解决方法,以达到分析歧义句的目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的掌握歧义句的解析和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熟练、专业。
常见歧义句类型讲课稿

见歧义句型常类常见歧义句类型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á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á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2、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3、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天然居宾馆前一站下车。
(A、未到宾馆;B、过了宾馆;C、宾馆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局棋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4、词语含义的多义性造成歧义(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租”兼有施动和受动意义,因此可理解为: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
(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再如:他爬过山没有?(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3)多义词产生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
(“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再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语言的简明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及其消除办法.ppt.Convertor

语言的简明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高考专题复习指导系列语言表达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歧义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项要求。
歧义的类型较复杂,这是一个难点。
辨析并消除歧义,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归纳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然而,语言本身的特点使得句子往往存在着歧义,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句子歧义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运用。
一、句子歧义的定义句子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这种歧义可能是因为词汇的含义多义性,也可能是因为句子结构的模糊性或者陷阱。
了解句子歧义的存在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句子,对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准确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二、词汇歧义的例子1. “他看见了一只大鸟。
”这句话中的“大鸟”是指体型较大的鸟类,但从上下文中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种大鸟。
2. “他喜欢读书。
”这句话中的“读书”可以指阅读,也可以指读书写字。
3. “孩子们高兴地跑着进了教室。
”这句话中的“进了教室”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已经跑进了教室,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正跑着去进教室。
1. “张三没有跑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张三本身没有进行跑步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张三没有进行跑步这个行动。
2. “老师让学生拿起书。
”这句话中的“拿起书”可以理解为老师让学生进行拿书这个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让学生将书拿在手中。
3. “小明说刘翔比他跑得快。
”这句话中的“他”既可以理解为小明,也可以理解为刘翔,造成了句子的歧义。
四、语境歧义的例子1. “这个问题太难了。
”这句话中的“太难了”具体有多难是无法确定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理解。
2. “请所有同学回答问题。
”这句话中的“所有同学”在语境上不明确,是指全班学生还是指部分学生?3. “张华说他喜欢她。
”这句话中的“他”和“她”具体指的是谁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1. 确定词义: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2.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的关系。
3. 根据语境理解: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句子的意义。
4. 多角度思考:在不同的语境下,思考句子的可能理解,并推敲最合理的解释。
小学生作文歧义句的类型与消除方法

小学生作文歧义句的类型与消除方法小学生作文歧义句的类型与消除方法作为小学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歧义句,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更是影响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了解歧义句的类型并掌握消除方法,对我们写好文章至关重要。
一、歧义句的类型1、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句子结构模糊不清,导致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例如:“他的老师新手”这句话,不知道是他的老师是新手,还是他的老师教新手。
2、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一个单词有两个或更多的含义,导致句子有多种理解方式。
例如:“太阳出来了,我出去玩。
”这句话,不知道是太阳出来了,所以我出去玩;还是太阳出来了,我出去跟别人玩。
3、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指句子语法模糊不清,导致有多种理解方式。
例如:“老师告诉小明老马家养了三头牛。
”这句话,不知道是老马家养了三头牛,还是小明告诉老马家养了三头牛。
二、歧义句消除方法1、结构清晰明了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让句子结构清晰明了,不模糊不清,以免产生歧义。
可以通过变换词序、分句等方法达到清晰明了的目的。
例子:“他的老师新手”可以改为“他的新手老师”,或者用加描词的方式来明确指代的对象,如“他的老师是新来的”。
2、准确使用词语在作文中,要准确使用词语,确保每个单词表达的含义清晰明了。
如果一个单词有多种含义,就要仔细辨认,避免使用造成歧义的词语。
例子:“太阳出来了,我出去玩。
”可以改为“太阳出来了,我要去玩了”,或者具体说明什么样的“玩”,避免歧义。
3、合理使用标点符号在写作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特别是逗号和句号,能够让文章结构更清晰,减少歧义的产生。
例子:“老师告诉小明老马家养了三头牛。
”可以加上逗号,变为“老师告诉小明,老马家养了三头牛。
”这句话就不会出现歧义了。
总之,在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结构清晰明了,用词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合理等方面,以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歧义句。
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够表达清晰、精准,更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备战中考语文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一、误用兼类词造成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 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以《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为标题,在文字沟通中,歧义句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歧义句的出现,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影响了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意思。
为了能够准确鉴别出歧义句的真正意思,要了解歧义句的定义,以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形成歧义的环境,才能正确辨析出歧义句的真正意思。
首先,要了解歧义句的定义,简而言之,歧义句就是在表达某种意义的同时,又能够给出另一种意义的句子,具有多重意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其表达形式主要有语法歧义、比喻歧义、结构歧义、词义歧义四类。
其次,关于歧义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受句法与语法的限制,它们使得句子可能有很多种解释;第二,是因为语言的复杂性所致的,句子的意义可以改变,从而带来歧义;第三,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的不同,导致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在此基础上,利用七个切入点正确辨析歧义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歧义句,包括:1.别歧义句: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歧义句,是辨析歧义句的前提;2.询相关资料:可以扩大视野,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时发现歧义句的真正意思;3.考句子的构成:结合语法,从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搭配判断句子的意思;4.推真实意义:根据上下文,总结出句子可能的意义,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意义;5.歧义句整体化:要将歧义句整体地理解清楚,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句子的含义;6.衡上下文:综合考虑句子的上下文,对歧义句进行分析,可以有效避免被歧义句误导;7.强实践练习:有效地理解歧义句,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素养,提升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七点,可以有效地辨析歧义句的真正意思,以避免在文字沟通中出现歧义。
除此之外,歧义句的解决还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直接从读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理解,综合考虑歧义句的构成、上下文及语境等因素。
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语言素养,才能够从多个切入点,准确把握歧义句的真正意思,从而防止歧义句出现影响沟通。
总之,了解歧义句的定义,以及形成歧义句的原因,运用七个切入点正确辨析歧义句,并结合认知心理学来分析句子的构成,上下文及语境等因素,从而准确把握歧义句的真正意思,避免影响沟通。
歧义句式类型及详细解析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迁移练习)⏹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3.同一成分修饰不同词语造成歧义。
①汶川大地震时的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②组长嘱咐几个班的班干部,新学期的工作要有新特色。
小试身手
①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②今天下午,张董事长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开发区
招商引资洽谈会。
4.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①省略主语造成歧义。 例如: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个七八岁的孩 子。
小试身手
①我要去上课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②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我觉得还需要 继续努力。
2.不同位置停顿会造成歧 义。
①要说张冬梅的班主任不关心她班里人 谁也不相信。 ②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 的人喝。
小试身手
①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②学校要求我们6月18日前去教务处报名。
小试身手
有个八十岁的富翁去世后,他的女婿与年幼的儿子争夺 遗产。老人临终留下一封遗嘱:“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 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女婿认为遗嘱明 明写着:“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 婿,外人不得争执。 ”遗产都归自己,但是富翁的儿子却因此 将老人的女婿告上了法庭,假如你是富翁儿子的律师,你将 如何维护他的权益。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 什么积极作用?举例 说明。
广告中的歧义
——刺激消费者的联想和购买欲望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还你领袖风采。
聪明的妈妈会用锌。
……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侍郎纪 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经过,和绅想 戏弄一下纪晓岚,便问:“此为何物, 是狼是狗?”纪晓岚面有难色的回答: “是狗。”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 着又问: “何以见得是狗?” 。纪晓岚 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即可知, 下垂是狼, 。”
歧义句辨析方法

歧义句辨析方法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歧义句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又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现象。
歧义句指的是同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解。
为了更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掌握歧义句的辨析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词汇多义导致的歧义词汇多义是造成歧义句的常见原因之一。
有些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不明确其具体所指,就可能产生歧义。
例如,“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里的“走”既可以理解为“行走”,表示他走路的时间持续了一个钟头;也可以理解为“离开”,表示他离开的时间已经有一个钟头。
再比如,“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这个词既可以指书的颜色是黄色,也可以指这本书的内容不太健康。
要辨析这类歧义句,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确定词语的准确含义。
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描述、说话人的语气、交流的主题等因素来判断。
二、句子结构导致的歧义句子结构的不同划分也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
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狗把猎人咬死了”;另一种是“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其歧义的产生是因为对“咬死了”这个短语与后面成分的组合关系有不同的理解。
又如,“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这里可以理解为“来自三所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学校的三位领导”。
对于这类歧义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结构或者添加适当的词语来消除歧义。
比如将“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改为“三所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或者“学校的三位领导参加了会议”。
三、指代不明导致的歧义指代不明也是造成歧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小明和小红在路上遇见了,他向她打了招呼。
”这里的“他”和“她”指代不明确,不知道具体指的是小明还是小红。
再比如,“当他把证书发给小王时,他对他笑了笑。
”前一个“他”不清楚是指发证书的人还是接受证书的人,后一个“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要解决这类歧义,就需要明确指代对象,使句子中的人物关系清晰明了。
四、语义关系模糊导致的歧义语义关系模糊也会产生歧义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
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
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
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
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
对身边某人说的“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
“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
(对身边的人)。
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
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
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
这就给用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
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
”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
“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
而“废立”则指的是废除当时的皇上,是掉脑袋的大罪。
这没有一点关系的两个词语用在话语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还有一些书名和其他事物的名称相混。
例如:我喜欢“qiu ye”——秋夜《秋夜》在这句话中,“qiu ye”这个音节可以是秋夜——秋天的夜晚,也可以是《秋夜》——书的名称。
(二) 词语轻重读法不同的歧义句词语在语音方面“轻重”读法的不同引句子意思的变化,近而形成歧义句式。
汉字读音方面的情况繁多,重音就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尤为重要,由于它的位置很活跃,我们运用它可以将大多数的句子变成歧义句。
因词语轻重读法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是指在语言中可以读轻声又可以读本调的词语放在句子中而产生的歧义。
例如:我想起来了。
[1]“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法,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
“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
“起来”读本调时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
寻找回来的世界。
该句可以理解成述宾关系和定中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回来”一词既可以读本调,又可以读轻声,读本调时“回来”前停顿时间可以长些,即“寻找/回来的世界;”而读轻声时其停顿可放在“世界”前,即“寻找回来的/世界”。
他打开抽屉拿一支钢笔出来给我。
该句的“出来”一词,读轻声作补语,表示主语他有“打开”“拿”“交给我”三个连续的动作;读本调作谓语动词,表明他有“打开”“拿”“交给我”“出来”四个连续的动作。
怕死的人。
这句比较复杂,其中由于“死”的轻重读法而导致歧义,读轻声时其停顿为“怕死的/人”;读重音时又有两种情况其停顿分别是“怕/死的人”和“怕死的 /人”。
虽然读重音的后一种停顿与读轻声的停顿地方相同,但语义和结构关系不同,主要是“怕死”重读时是述宾关系,读轻声时是述补关系。
总起来说,此标题有三种语义,我们用图解法分析如下:怕死/ 的人(“死”轻读,语义是人已经死)怕/ 死 /的人(“死”重读,语义是人害怕死)怕 /死的人(“死”重读,语义是害怕死尸)(三)含有多义词的歧义句任何语言的词汇中单义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主要是科学术语之类,大多数词是多义词,因此多义性是词的特点之一。
语言单位具有多义性是很正常的现象。
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有多种解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比如:一个“熟”字,用在“果子熟了”一句中,表示“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用在“他是一个熟练工”一句中,表示“是熟手”;用在“这篇文章我读熟了”一句中,表示“程度深”;用在“这个地方我很熟”一句中,表示“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
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周围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一些词语来表示相关的其它一些事物,并且新旧词义并存,这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也正因为有了一词多义现象,我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多义词在句中的意义是多个,而不是单一的意义,那这个句子就产生了歧义。
例如:我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走”是这句话的关键所在,也是产生歧义的原因。
当“走”解释为行走时,句义是“我已经行走了一个小时了。
”但当“走”解释为离开时,句义就变成了“我已经离开了一个小时了。
”一品牛大碗关门了。
此句有歧义,原因在“关门”一词有停业和打烊两种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有一种意义。
因此“一品牛大碗”可能是停业了,也可能是打烊了。
我不想吃饭了。
这句话初看没什么,但是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到底是不吃米饭了,还是不吃早饭、午饭这一类的饭食呢?这就取决与“饭”的具体解释了。
买好钢笔。
这个语言单位的歧义是由于“好”一词的两种不同的解释。
当“好”为完的意思时,该句应解释“买完钢笔”的意思。
当“好”为质量好的意思时,该句是“买质量好的钢笔。
”走进客厅,只见主人坐在太师椅上,一边站着一个小孩。
“一边”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只有一边”(左边或右边),一个是“两边”。
这就使读者难以理解。
(四)含有多种词性变化的歧义句词性的变化,也可引起切分相同结构的不同结构关系。
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语法也极为复杂。
许多词的词性都并非单纯的一种。
如领导、锤、锁、计划、服务、危害、钉、扣、盖、试验、表演、研究等都是一个词有多种词性,属于兼类词。
由于词的兼类而造成词义的不确定,在汉语里也是常见的,他同时也是引起歧义的潜在因素。
例如:这车没锁。
这句话之所以有歧义,主要是锁的词性决定的。
“锁”是名词时,表示的意思是这个车没买车锁;而“锁”是动词时,表示这个车没上锁。
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句话有歧义的原因在于“和”字的两种词性,即介词与连词。
是介词,则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和“同学们”;是连词,那么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自己。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
“铁锤锤碗锤不碎,为什么?”答案是“锤比碗硬”。
从这个题目看出,“锤”字的词性很重要,是名词,就得出答案;是动词,就回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难。
思维科学。
该结构的歧义是由于“科学”的词性决定的。
“科学”为名词时,表示思维方面的科学;是动词时,表示思维方式很正确。
他爬过山没有?这句话给人们的错觉是:是问他以前是否有过爬山的经历,还是问他是否爬过了这座山。
这主要是因为“过”的词性不确定引起的。
前者过的词性是助词,后者是动词。
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原因是“保管”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保证”的意思,句义可以理解为“这批种子保证没问题。
”另一种是“保存和管理”的意思,句义可以理解为“这批种子保存和管理得没问题。
”(五)组合层次不同的歧义句句子层次切分不同的歧义是不可忽视的。
汉语的层次性是说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虽然在外在形式(语音、文字)上是线性的,但从词与词的结构关系上又能看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是有紧有疏、有先有后的。
除非这个句法结构是由简单成分构成的。
如“太高”、“起航”等,其他句法结构都具有层次性。
汉语的语言片段切分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意思进而构成歧义句。
1.层次划分出不同主语的歧义句。
例:我们三个一班。
我们公司讨论。
这两个句子都是由于句子层次不同而切分出不同的主语。
“我们三个一班”的主语可以是“我们”,所表示的意思是“我们”三个“一班”;主语也可以是“我们三个”表示“我们三个”在同一班级或“我们三个”在“1班”。
“我们公司讨论”的主语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我们公司”。
当主语是“我们”,指出的是“公司”是“讨论”的地点。
诸如此类还有:车上睡不好。
[2]这样做不成。
试比较,“车上/睡不好。
”和“车上睡/不好。
”这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导致句义有很大的区别。
主语是表示地点的车上,谓语是述补短语睡不好,意思是在车上睡觉不塌实。
而“车上睡/不好”的意思是在车上睡觉不好。
2.与数量词相关的直接成分在前在后不能确定的歧义句例:准备了两天的食物。
这个句子可划分为“准备了/两天的食物。
”也可划分为“准备了两天/的食物。
”前一种在“两天”划开表示准备了足够两天用的食物。
而后种划分表示这些食物的准备花费掉两天的时间。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3.与特殊字相关的直接成分在前在后的歧义句例:早上来。
这两个句子中的“上”是造成歧义句的根本。
“早/上来。
”和“早上/来。
”虽然是同样的句子,但划分不同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前种划分的意思是快点上来,而后一种是早晨来。
不仅“上”有这种情况,“出”“起”也有这种情况。
例如“晒得/出油。
”和“晒得出/油。
”“早/起了。
”和“早起/来。
”4.特殊的否定句可划分出不同的句义的歧义句例:不是电视剧不好看。
这类歧义句往往是否定判断。
但也可理解为“不……不”形式的假言判断,含有“如果……就不”的意思。
“不是电视剧不好看”就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否定判断表肯定的意思“电视剧好看”或理解为假言判断“如果不是电视剧就不好看。
”(六)语义关系不同的歧义句语义指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的施事、受事、与事、时间、工具、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等。
简言之,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不同的歧义句就是指句中名词与动词、或名词之间不同的施受关系或领属关系不同的歧义句。
例:(1)鸡不吃了。
(2)明明刚来,谁也不认识。
(3)赵大姐下放到村子里来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以上三个例子都不是简单的句子。
例1中只出现了一个名词“鸡”,它究竟是施事还是受事很不明确。
若鸡是施事,主语和其他成分构成主谓结构,这句话可理解为1a 鸡不吃米了。
若鸡是受事,主语和其他成分构成动宾结构,这句话可理解为1b不吃鸡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