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学军、张福锁)

合集下载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刘学军;赵紫娟;巨晓棠;张福锁【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2(022)007【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为75、112.5和150 kg/hm2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6.0%、14.5%和13.5%,表明多达84%~86.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0~1m土体中,当施氮量分别为75、112.5和150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6.0%和58.8%,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0.5%、38.9%和19.0%.由此可见,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总页数】7页(P1122-1128)【作者】刘学军;赵紫娟;巨晓棠;张福锁【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相关文献】1.不同基施氮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李彬;张旭;仲敏;仲兆万;李曼2.春季分施氮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江生泉;李德荣;韩建国;刘富渊;张泽宏;王赘文3.摘薹前后追施氮肥对"一菜两用"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邢烈火;刘波;吴海亚;李小坤4.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J], 黑扎提·哈力克5.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J], 黑扎提·哈力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学军、张福锁)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学军、张福锁)

其他与氮肥利用率有关的概念
• 氮肥农学效率(kg 增产粮食/kg 肥料N) AE = 氮肥的增产量 / 氮肥用量 • 氮肥生理效率(kg增产粮食/kg吸收肥料N) PE = 氮肥的增产量 / 多吸收的肥料氮 • 氮肥偏生产力 (kg 粮食/kg 肥料N) PFP = 作物产量 /氮肥用量
目前人类活动固定的活性氮已经大大 超过自然过程产生的活性氮
5000
600
135
湖泊富营养化面积(km2)
1980’s 2000 2007
1970’s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影响饮用水安全
报告指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农业源是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 其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7%, 57.2%和 67.4%。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农业源 全国 化学需氧量 总氮 总磷
排放量(万吨/年)
中国的大气活性氮污染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
(Richater et al., 2005. Nature 437, 129-132)
Emission trends of NOx and NH3 in China since 1980 (a. NOx-N; b. NH3-N)
Total emission: 7.5 Tg N (1980); 19.5 Tg N (2006) NH3-N: NOx-N ratio: 6.0 (1980); ≈ 2.0 (2006)
a
15
Three major sources for NOx:
NH3 emissions
NOx emissions
1) Traffic vehicles
12
4 3 2

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的研究

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的研究

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的研究
黄金喜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方面。

研究显示氮肥在粮食增产中起着巨大作用。

由于氮肥带来的增产益处,中国农业在对氮肥的使用上没有加以控制。

过多的氮肥投入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于农业氮肥的使用的关注。

【总页数】1页(P133-133)
【作者】黄金喜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农业学校,山西朔州036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J], 赵伟;梁斌;杨学云;周建斌
2.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探讨 [J], 程红霞
3.富士苹果营养转换期肥料氮去向和土壤氮库盈亏研究 [J], 王芬;田歌;彭玲;何流;刘晓霞;葛顺峰;姜远茂
4.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研究Ⅰ.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 [J], 巨晓棠;潘家荣;刘学军;陈新平;张福锁;毛达如
5.高肥力土壤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去向研究 [J], 潘家荣;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毛达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3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北京 100094)摘 要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 肥施用后土壤各N 库的动态结果表明,等N 量均匀混施下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硝酸钙4种N 肥处理小麦生物量和吸N 量均无显著差异。

NH 4+2N 肥和酰胺态氮肥的硝化作用在14d 内完成。

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处理土壤微生物N 含量均随作物生长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作物对微生物N 库的消耗所致。

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

施入NH 4+2N 肥或酰胺态氮肥前期显著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并被作物生长后期吸收利用。

4种N 肥表观回收率、表现损失和固定率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N 肥 NH 4+2N NO 3-2N 土壤微生物N 土壤固定态铵Dynamics of different soil nitrogen pools after applying different type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J U Xiao 2Tang ,L IU Xue 2J un ,ZHAN G Fu 2Suo (Department of Plant Nutritio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CJ EA ,2004,12(1):92~94Abstract The dynamics of different soil nitrogen pools after applying different type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eat biomass and nitrogen uptak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mixed ap 2plication of Urea ,NH 4HCO 3,(NH 4)2SO 4,and Ca (NO 3)2with the same rate of nitrogen applied.Nitrifications of am 2monia and urea type nitrogen fertilizers were completed in 14days.The soil microbiomass N decreases with cro p growth under Urea ,NH 4HCO 3,and (NH 4)2SO 4treatments ,which may be caused by crop uptake.The utilization of old fixed NH 4+by crop is weak.S oil fixed NH 4+is increas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and this kind of fixed NH 4+can be uptaken by crop in growing period.The apparent nitrogen recovery rate ,loss rate and fixed rat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four nitrogen fertilizer types.K ey w ords Nitrogen fertilizer types ,NH 4+2N ,NO 3-2N ,S oil microbiomass N ,S oil fixed NH 4+目前农业生产使用大宗N 肥主要有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国内外已对不同N 肥土壤N 素转化进行大量研究[1,2],而对施肥后土壤主要N 库动态研究尚少见报道。

中低产田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中低产田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验条件下该 区域 中低产 田冬小麦 的施氮量不宜超过 20k / m 。 0 sh 2
关键词 :中低产 田; 冬小麦 ; 氮量 ; 施 产量 ; 素利用率 ; 氮 硝态氮累积
中图分 类号 : 13 ¥5 S 5 ;1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5 0 10 32 2 1 】6— 0 6— 4
20k/ n 处理较高 , 0 sh1 2 分别为 6 . %、6 O 8 2 6 . %。在 0~10c 8 m的土层中 , 施氮水平 土壤 硝态氮均呈 现不 同程度 的累 各 积, 其中当施氮量为 2 0k/ m 时累积量最小 , 30k/ m 处 理低 6 0k/ m 。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 因素 , 0 gh 比 0 gh 3 sh 在本试
在强降雨和过量灌水条件 下向下淋溶进 入深层土壤 , 进一 步
可能会污染地下水。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及其空间分 布特征是表征 硝态氮 淋失 风险 的重要指 标 。因此合理施 J 用氮肥是兼顾产量、 提高经 济效益和控制 地下水污染 的重要
措施 。
中低产 田是 中国重要 的耕地 资源 , 有很 大 的粮食 增产 具 潜力。全国农业分县数据及全 国第 二次土壤普 查数据表 明 , 2 0 年全 国共有中低产田 69 3 8 08 3 .8万 hI , T 占耕地总面积 的 l 2 6 . %。据统计 , 65 目前 的产量水平远未达到应有的生产能力 , 具 有 较 大 的增 产潜 力 l 。 为此 , 本研究采用 田问试验法 , 在河北 山前平原选择具 有 代表性的农 田进行 了氮肥 用量的 田间小 区试验 , 旨在研究不 同施氮量对中低产 田冬小 麦 的氮素 吸收、 土壤 硝态氮 累积 以 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效应 。在高产 、 高效 、 全生产 的 目标下 , 安 根据 当地 的土壤条件、 气候特征和田间管理模式 , 为氮肥的经 济合理施用提供数据支持 。

降低氮肥用量可保粮食产量和环境

降低氮肥用量可保粮食产量和环境

降低氮肥用量可保粮食产量和环境我国学者首次发现氮肥过量施用是导致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而一向被当做“元凶”之一的酸雨,却对农田土壤的酸化影响并不大。

相关论文《中国主要农田发生显著酸化》2月19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科学》上。

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大多数农作物都适应在中性或微酸土壤中生长,一旦土壤pH值下降(酸性增强),所带来的病虫害将阻碍植物的生长,而强酸环境还会加速有毒金属的滤出。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团队从对过去20多年来的中国农田土壤pH值变化的研究中发现,高达90%的农田土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土壤pH值平均下降约0.5个单位,相当于土壤酸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倍。

其中,以大棚蔬菜和果园为主的经济作物土壤酸化比大田粮食作物更为严重。

即使过去被认为对酸化不敏感的华北石灰性、碱性土壤也同样出现了酸化现象。

此前,人们更多地关注酸雨导致的土壤酸化,全球氮肥大量施用所引发的土壤酸化一直未引起重视。

而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氮肥用量相当惊人,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

中国粮食年产量从1981年(3.25亿吨)至2019年(5.29亿吨)增长了63%,而氮肥消费量却增长了近2倍。

张福锁团队进一步发现,通过区域总量控制和分期调控等新的施肥技术,可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降低氮肥用量30%—60%,既不造成污染,也不影响土壤质量,还能实现作物增产、资源高效、土壤培肥和环境保护。

如果这项技术能大范围推广,农田土壤酸化现象将会得到缓解。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裴雪霞;王秀斌;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氮肥后移处理(N 210 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全生育期氮素表观损失极低.过量施用氮肥(N 300 kg/hm2)明显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其向地下水淋溶迁移的风险.氮肥后移町提高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降低其在20-100 cm 土层的积累.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量而进行氮肥后移是可行的,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施氮方式.【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09(015)001【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氮肥后移;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氮肥利用率【作者】裴雪霞;王秀斌;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临汾,041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衡水,053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7.3;S512.1施氮量和施氮方法直接决定着小麦产量高低和氮肥利用率,因此氮肥施用技术一直是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研究的热点[1-4]。

氮肥用量与追氮时期对泰山9818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

氮肥用量与追氮时期对泰山9818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
Ab t a t T eh sr c : h ih—yed n n a g g il ig a d lr e—s ie w e tv rey T i a 8 8 w s u e o su y te ef cso i o e p l ain p k h a ai t as n 9 1 a s d t t d h f t fn t g n a p i t h e r c o rt n o d e sn ae o h h s l gc lid x sa d q a i f e t h e u t s o e h ta p yn i o e et i ra h a e a d tp rs i gd t n t ep y i o ia n e e n u lt o a .T e r s ls h w d ta p li g nt g n fri z tte o y wh r le r a o a l ae a d d lyn sa p ia in c u d d c e s ed c ie rn e o h a o uain l a r a id x, i ti Jh g an e n b e rt ea i g i p l t o l e ra e t e l a g fw e t p lt fae e ma nan a hg r i s n t c o h n p o e n i
水率较低 , 造墒保证了苗全苗旺 , 该地块地势平坦 , 浇水、
排水 条件 良好 。
14 试验 方法 .
品种的选育进度加快 ,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 但由于受到传 统栽培措施的影响, 如何合理地利用氮肥对该类 品种的 研究应用相对较少 , 因此, 在前人对氮肥用量及追氮时期
对小麦品种生理指标和产量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以山东 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大穗型小麦泰 山9 1 88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nitrogen rate on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of winter wheat and content of soil nitrate2N under different fertility condition
ZHAO J un2Ye1 ,2 , YU Zhen2Wen1 3 ( 1. Key Laboratory of Wheat Physiology and Genetics Improvement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Shandong
摘要 :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 ,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 、籽粒产量和品质 的影响 ,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 11 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 73132 %~87127 %来自土壤 , 4151 %~9140 %来自基施氮肥 ,8122 %~17128 %来自追施氮肥 ;随施氮量增加 ,植株吸收的土壤氮量减少 ,吸收的肥料氮量和氮 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增加 ,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显著降低 ;小麦对基施氮肥的吸收量 、吸收率和基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 留量 、残留率均显著小于追施氮肥 ,基施氮肥的损失量和损失率显著大于追施氮肥 ;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 ,植株吸收更多的土壤 氮素 ,吸收的肥料氮量较少 ,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和肥料氮的损失量较高 ,不同地块肥料氮吸收 、残留和损失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基施氮肥上 。21 当施氮量为 105 kgΠhm2 时 ,收获后 0~100cm 土体内未发现硝态氮大量累积 ,随施氮量增加 ,0~100cm 土体内 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 ;施氮量大于 195 kgΠhm2 时 ,小麦生育期间硝态氮呈明显的下移趋势 ,土壤肥力较高地块 ,硝态氮下移较 早 ,下移层次深 。31 随施氮量增加 ,小麦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 ,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 量 、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施氮量过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再显著增加 ,甚至降低 ;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 ,获得最高籽粒 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所需施氮量较低 。 关键词 :施氮量 ;土壤肥力 ;冬小麦 ;氮肥利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文章编号 :100020933 (2006) 0320815208 中图分类号 :Q948 ,S15411 文献标识码 :A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2(035)011【摘要】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0、120、240和360 kg@ha-1的条件下,120 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2季即显著减产,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225kg@ha-1,比常规施氮(900 kg@ha-1)少施6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施氪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240kg@ha-1),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总页数】8页(P1361-1368)【作者】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相关文献】1.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 [J], 赵荣芳;陈新平;张福锁2.氮肥减量及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素淋失风险研究 [J], 杨晓梅;尹昌斌;李贵春;南云不二男3.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秋季一次基施牛粪氮素损失与利用研究 [J], 岳现录;冀宏杰;张认连;林而达;廖上强;张维理4.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的氮素平衡 [J], 王西娜;王朝辉;李生秀5.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J], 巨晓棠;潘家荣;刘学军;张福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5期张福锁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9172.2中国肥料利用率现状和历史变化2.2.1肥料利用率现状分析肥料利用率(RE)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不同地区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差异很大,其中氮肥利用率最低值为0.3%,最高值为88.9%;水稻、小麦和玉米不同地区间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7.1%一35.6%、10.8%一40.5%和25.6%一26.3%。

表3水稻、小麦和玉米氮肥用量、作物产量、地上部吸氮■和氮肥利用率Table3Nfertilizerrate,grainyield,cropNuptakeandREN0frice,wheatandmaize将氮肥利用率划分为7个等级,计算每个等级下氮肥利用率的样本百分比,进一步了解目前水稻、小麦和玉米不同氮肥利用率的样本分布频率(图I)。

从分布频率图来看,水稻和玉米在氮肥利用率处于20%~30%之间最高,其中水稻样本分布频率为29%,玉米为27%;小麦在氮肥利用率处于10%一20%之间最高,分布频率为25%,而其他氮肥利用率区间的样本数明显减少。

另外从图1中也图1水稻、小麦和玉米不同氮肥利用率试验点分布频率变化Fig.1DistributionfrequencyofexperimentsitesdifferentinRENofflee,wheatandmaize可以看出,无论是水稻、小麦,还是玉米,氮肥利用率小于30%的样本均占到了总样本的60%以上,这进一步说明目前条件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是较低的。

从表4的数值可以看出,与氮肥利用率类似,在各个试验点上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磷肥利用率变异范围非常大,最高值可达59.3%,最低值仅为1.7%;同时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磷肥利用率地区间变异范围分另0为11.6%一13.7%、7.3%一20.1%和9.7%一12.6%。

中国养分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对策

中国养分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对策

中国养分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对策张福锁1,王激清1,张卫峰1,马文奇2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的肥料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分析,包括肥料偏生产利用率(PFP),肥料农学利用率(AE)和肥料回收利用率(RE),揭示了中国养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现状,并阐明了其主要原因。

以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例,提出了优化养分管理的思路和技术途径,重点指出重视环境养分供应的变化,降低化肥投入和持续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而以测土施肥为重要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和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并将成为中国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协同提高的支撑技术。

几年来的大量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说明,提高我国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目标的协调潜力非常大,通过推广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能够实现粮食增产、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双赢。

1. 我国肥料利用率持续降低我国肥料消费量日益增长、而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资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全面审视肥料投入和粮食生产现状,探讨改善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相关措施已成为关乎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肥料投入与作物生长关系的重要指标,通常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其中PFP是一个易于评价和指导农户施肥的重要指标,表达式为PFP=Y/F,Y为某一特定作物的单产(kg/ha),F为施肥量(kg/ha)。

对比中国、法国和美国粮食作物上的PFP可以发现,中国的肥料效率(PFP)远低于法国,也低于美国,目前中国每施入1公斤化肥只能平均生产17.2公斤的粮食,而美国和法国可以达到22.4和69.2公斤。

其原因是中国的施肥量高,而粮食作物的产量却低于这两个国家,其中法国的粮食单产可以达到13881 kg/ha,约为中国的3倍多。

从历史变化角度来看,我国化肥利用率曾经相当高,1980年氮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利用率达到125以上,但是随着施肥量增加,化肥的效率逐年下降。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崔振岭;石立委;徐久飞;李俊良;张福锁;陈新平【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5(16)11【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施用氮肥造成的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最高产量施N量分别为0、0、79和118 kg·hm-2,最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施N量分别为122、100、127和174kg·hm-,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随施N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而N表观损失则呈指数增加.在最高产量施N量条件下,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保持86~115 kg·hm-2,N表观损失为2~32 kg·hm-2,低于最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施N量时的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106~168 kg·hm-2)和N表观损失量(14~56kg·hm-2).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最高产量施N和氮肥施用的环境效应可以通过优化施N进行协调.【总页数】5页(P2071-2075)【关键词】优化氮肥管理;土壤硝态氮残留;N表观损失;粗蛋白含量【作者】崔振岭;石立委;徐久飞;李俊良;张福锁;陈新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莱阳农学院农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相关文献】1.施用控释BB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红恩;李金峰;刘世亮;冯梦喜;赵建中;孙广梅;聂兆君;王文亮2.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及产量的影响 [J],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3.施用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J], 石惠恩;陈天房;茹德平;4.一次性施用草酰胺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氨挥发和氮素渗漏损失的影响 [J], 汤英;董金龙;王嫒华;李汛;段增强5.控释氮肥拔节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J], 李敏;武际;韩上;雷之萌;朱卫生;张秋;汪建来;朱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平原大气氮沉降农田输入的初步研究

华北平原大气氮沉降农田输入的初步研究

华北平原大气氮沉降农田输入的初步研究1何春娥,刘学军,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E-mail:liu310@摘要:本文采用基于15N稀释原理的盆栽砂培(ITNI,Integrated Total Nitrogen Input)系统首次定量了我国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农田输入总量。

我们于2004和2005年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农场和北京东北旺郊区、河北的吴桥、曲周利用玉米和黑麦草作模式作物进行了大气氮沉降输入总量及其植物有效性的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监测点之间氮沉降总量无显著差异,以玉米为模式植物,从播种到扬花期和播种到成熟期,氮沉降的总投入量分别达到69.3 kg N ha-1、83.3 kg N ha-1;以黑麦草为模式植物,同一监测时期氮沉降的总投入量则为48.6 kg N ha-1(五月到九月)。

其中,约有1/2的沉降可以被植物地上部直接利用。

这表明氮沉降的总量受不同模式植物类型的影响,不同的表面积可能是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以玉米为模式植物所得大气沉降总量与北京昌平长期定位试验连续20多年不施氮的小区作物平均吸氮量(82.8 kg N ha-1)结果相吻合。

但不同生育阶段和整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氮沉降的输入数量及其植物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大气氮素沉降,15N 同位素稀释法, 长期定位试验,华北平原中图分类号:Q142.2, Q143, X5171.引言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活性氮化合物日益增加,大气氮素沉降也呈迅猛增加的趋势[1]。

据估计,人类活动产生的活性氮高达140 Tg N yr-1[2],其中55-60% 的活性氮被释放到大气当中,被释放的这部分活性氮中,又有70-80%沉降到陆地表面[3-4]。

人类活动产生的这些氮进入到氮素循环中,会对森林、草地和水体等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降低物种多样性等[4-6]。

环境养分及其在生态系统养分资源管理中的作用_以大气氮沉降为例

环境养分及其在生态系统养分资源管理中的作用_以大气氮沉降为例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9)03-0306-06环境养分及其在生态系统养分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大气氮沉降为例3刘学军, 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以大气氮素沉降为例,对环境养分的概念、研究方法、数量及其与人为活性氮排放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总结文献资料发现,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等环境养分已经成为我国农田及自然生态系统一项重要的养分资源,其数量高达1.8×107t/a,相当于全国氮肥用量的60%。

因此,通过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充分利用好这一环境养分资源是实现我国农田及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大气沉降;氮素;环境养分;生态效应;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养分或环境来源养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2〕。

什么是环境养分?环境养分与人类活动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认识环境养分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给出科学的认识,进而为更好地利用环境养分、避免其负面生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以大气氮素沉降为例,对环境养分的概念、研究方法、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农田养分管理中的作用做一系统的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环境养分概述环境养分是指来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过程进入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各种养分的统称。

具体而言,环境养分包括大气沉降、灌溉水、生物固氮以及种子或秧苗等带入的营养元素,它与土壤养分、肥料养分一起构成了植物养分的三大来源〔3〕。

从元素组成上看,环境养分包括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但从数量和影响来看,氮和硫是两种最为重要的环境养分,大气干湿沉降是这两种环境养分的主要来源。

鉴于氮素既是非常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同时又是环境污染元素,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大气氮素沉降的分析来对环境养分的来龙去脉有一深入的了解。

大气氮沉降是指各种含氮化合物通过湿沉降(降雨)和干沉降形式从大气中移出并降落到地表的过程,这些含氮化合物包括各种无机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形态(如尿素、氨基酸、过氧化硝酸酯)的氮素〔4〕。

中国小麦生产氮肥利用率

中国小麦生产氮肥利用率

我国小麦氮肥利用率及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我国小麦氮肥利用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介绍了小麦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麦;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小麦是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700万亩左右,一直以来,在施肥上存在氮肥用量过大,施用时期不准确等问题,不但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而且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造成肥料浪费,同时污染了环境。

我国小麦对几种氮肥的利用率为30%~41%[1],这是因为氮肥利用率由于受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氮肥及其他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技术,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变幅[2]。

1冬小麦氮肥施用的现状和问题1.1氮肥用量过大我国冬小麦1.2氮肥利用率低到目前为止,氮肥利用率的定义在国内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国外通用的氮肥利用率的定量指标有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作物对氮素或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指施肥区作物氮素积累量与空白区氮素积累量的差占施用氮肥总氮量的白分数。

氮肥生理利用率反映了作物对所吸收的肥料氮素在作物体内的利用率,其定义为作物因施用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相应的氮素积累量的增加量的比值。

氮肥农学利用率则是作物氮肥吸收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的乘积,指作物施用氮肥后增加的产量与施用的氮肥量之比值。

氮肥偏生产力则反映了作物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后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定义为作物施肥后的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比值。

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可能主要由以下几方面:(1)土壤背景氮高2)杂交水稻和超级稻高氮育种。

3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1.3氮肥流失对环境构成污染氮肥大量损失不仅造成农民收入减少和国家资源浪费,而目直接和间接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环境反应,氮肥的表面流失和渗漏流失直接导致地下水污染和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作用。

2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过去30年来,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卞要锁定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而降低氮素的损失。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巨晓棠;张福锁【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3(012)002【摘要】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总页数】6页(P192-197)【作者】巨晓棠;张福锁【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X592【相关文献】1.轻简氮肥管理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彭碧琳;傅友强;胡锐;李妹娟;胡香玉;钟旭华;唐湘如;刘彦卓;梁开明;潘俊峰;黄农荣2.覆膜栽培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多维度比较[J], 董瑜皎;王昌桃;袁江;母炜;吕世华3.秸秆还田下寒地水稻实现高产高氮肥利用率的氮肥运筹模式 [J], 孔丽丽;侯云鹏;尹彩侠;李前;张磊;赵胤凯;徐新朋4.氮肥减量后移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刘彦卓;胡香玉;黄农荣;梁开明;潘俊峰;田卡;钟旭华5.氮肥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王海琪;黄艺华;蒋桂英;刘钰婷;车子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农光标;黄绍富;张美英;凌庆伟【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 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Objectiv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status of soil acidifi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iandeng County, Guangxi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soil data collected during two investigation periods. [ Method ]The soil data including soil type, location condition,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soi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tc., were collected from Tiandeng County,Guangxi in 2007.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collected from corresponding sampling sites in the second soil survey,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soil pH of cultivated lan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variation rule of soil pH during the time course between two investigation periods. [Result]Theaverage soil pH of Tiandeng County was found to decrease by 0.73 unit and the percentage of acid soil samples increased from 9.8 to 55.8%. The cultivated land soil developed from non-limestone parent material was acidified acutely, while the soils developed from limestone parent material or soils containing high carbonate were acidified to a relatively lesser extent. The acidification of soils was found to be most pronounced after continuous cropping in dry lands, followed by rice cropping, paddy rice-upland crop rotation and corn--soybean rotation. The degree of soil acidification was positively con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apparent value of soilnitrogen. A high negative non-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degree of soil acidification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of soil and total nitrogen in paddy field. [Conlus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acidification in Tiandeng County,Guangxi was relatively severe due to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and less organic fertilizer, low quality of soil parent material and less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the soils.【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42)002【总页数】5页(P177-181)【关键词】耕地;土壤酸化;广西天等县【作者】农光标;黄绍富;张美英;凌庆伟【作者单位】崇左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崇左,532200;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南宁,530007;天等县农业局,广西天等,532800;天等县农业局,广西天等,53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4【研究意义】土壤pH值是土壤理化性状之一,是影响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因子。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
【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4(012)001
【摘要】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肥施用后土壤各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等N量均匀混施下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硝酸钙4种N肥处理小麦生物量和吸N量均无显著差异.NH4+-N肥和酰胺态氮肥的硝化作用在14d内完成.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处理土壤微生物N含量均随作物生长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作物对微生物N 库的消耗所致.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施入NH4+-N肥或酰胺态氮肥前期显著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并被作物生长后期吸收利用.4种N肥表观回收率、表现损失和固定率均无显著差异.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
【相关文献】
1.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无机氮、酶及微生物量冬季动态研究[J], 陈龙;姚拓;柴晓虹;王理德;马剑平;孙广正;安雅君;李发明
2.土壤有效氮和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J], 王博;张敏;於将林;黄云
3.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研究:Ⅲ土壤的供氮能力(二) [J], 黎成厚;漆智平
4.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研究:Ⅳ.土壤供氮动态及供氮… [J], 黎成厚;刘元生
5.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动态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氮素对籽粒形成期小麦光合能力的调控作用

氮素对籽粒形成期小麦光合能力的调控作用

氮素对籽粒形成期小麦光合能力的调控作用
汤利[1];米国华[2];张福锁[3]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00)0S3
【摘要】运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间的光合特征及氮肥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绿熟型小麦莱州953具有后期光合强度高、叶绿素和绿叶面积下降缓慢、后期籽粒形成比例高等特征。

氮素可提高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面积,减缓光合速率和叶绿素下降速度,延缓光合能力的下降。

氮素对莱州953的调节作用比鲁麦14显著。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汤利[1];米国华[2];张福锁[3]
【作者单位】[1]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2]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3]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氮素对冬小麦光合物质贮运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J], 吴清丽;高茂盛;廖允成;温晓霞
2.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氮素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J], 王小燕;王东;于振文
3.氮素营养对小麦群体光合碳同化作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J], 肖凯;张荣铣;钱维

4.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氮素分配和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范仲卿;郭明明;亓振;王雨;孙通;刘孝成
5.小麦旗叶展开后氮素对光合能力的调控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 [J], 宣亚南;吴源英;贾高峰;颜景义;张荣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06
(/ifa/statistics/indicators/tablen.asp and /ifa/statistics/IFADATA/DATA/chn.xls)
Hale Waihona Puke 过去20年来氮肥的过量使用导致中国 主要农田土壤pH值下降0.5个单位!
NH3
3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Year
Year
(Liu et al. 2010, Env. Pollut., in press)
研究发现,环境来源氮(大气沉降和灌溉水带入氮) 数量大、对农田氮输入和水体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100
带入农田的环境氮(kg N ha-1)
富营养化 35%
贫营养化 4%
中营养化 61%
富营养化 69%
贫营养化 4%
中营养化 27%
富营养化 85%
贫营养化 0%
中营养化 15%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以后
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峻!
(金相灿,2009) 大中型湖泊 出现 城市中型湖泊出 现 城市小型 湖泊
大中型湖泊 大量出现
8700
30.0 25.0
N consumption (Tg N/yr)
China
20.0 15.0 10.0 5.0 0.0 1960/61 1970/71 1980/81 1990/91 1995/96 2000/01
North America West Europe
中国氮肥年用量已突 破3000万吨,产量 超过4000万吨! 中国氮肥环境代价 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带入农田的环境氮(kg N ha-1)
太湖地区
80 60 40 20 0 1980s 灌溉水 干湿沉降
89
120
华北平原
100 80 60 40 20 0 灌溉水 干湿沉降
99
30
30.5
2000s
1980s
2000s
太湖地区和华北平原大气干湿沉降和灌溉水输入农田的氮素数量 1、太湖地区和华北平原环境来源氮随着人为活性氮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2、环境来源氮占土壤自然供氮量的67%
每季作物氮肥用量150 kg N/ha, 施肥12年后的土壤pH (1990年试验开始时的土壤pH为5.7) M pH 6.2 NPKS pH 4.6 NPKM pH 6.1 pH 4.5 NPK PK pH 5.3 NK pH 4.3
NP pH 4.5
N
pH4.2
不施肥 pH5.5
(徐明刚,2010)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
的影响
刘学军,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1.1.17
报告提纲
• • • • 国内外背景 中国农田氮素去向与氮肥利用率 实现作物高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途径 结论与展望
氮肥利用率及其计算公式
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 氮素占施氮量的百分数,其实质是当季作物 对所施氮肥的表观回收率。
排放量(万吨/年)
中国的大气活性氮污染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
(Richater et al., 2005. Nature 437, 129-132)
Emission trends of NOx and NH3 in China since 1980 (a. NOx-N; b. NH3-N)
Total emission: 7.5 Tg N (1980); 19.5 Tg N (2006) NH3-N: NOx-N ratio: 6.0 (1980); ≈ 2.0 (2006)
2000
Fertilizer (Tg)
80 60 40
1000 0 1900
NOx(Tg)
1920 1940 1960 1980
20 0 2000
(Erisman, 2008. Nature Geoscience 1: 636-639)
fertilizer input, NOx emission, Total Nr production
Nitrogen budget (kg ha-1) showing N inputs and N outputs together with measured N losses in a 2-year winter wheat-maize rotation.
Items
N inputs
N0
57
0 430
350(sea) 800
• Assuming the ratio of N wet to dry deposition 1:1. N concentrations in rainwater are summarized from all literatures available, annual rainfall means average precipitation during each specific period (referring 10-year here) .
Fertilized to death(施肥到死!)
Nicola Nosengo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have no intention of reducing their use of nitrogen”, says Moldan. “In fact they are firmly committed to increasing it. ”
a
15
Three major sources for NOx:
NH3 emissions
NOx emissions
1) Traffic vehicles
12
4 3 2
2) Industry
Wang et al.,2009a. Wang et al.,1997. Streets et al.,2000. Klimont et al.,2001. Sun and Wang,1997. 4 Oliver et al.,1998. FRCGC,2007
N120
57
480 430
N240
57
960 430
N360
57
1440 430
Initial soil NO3-N
Applied N N mineralization N outputs Plant N uptake Residual soil NO3-N Apparent N loss (1) NO3-N leaching (2) NH3 volatilization* (3) Denitrification
(Modified from Liu et al, 2010)
报告提纲
• • • • 国内外背景 中国农田氮素去向与氮肥利用率 同时实现高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途径 结论与展望
中国农田氮素平衡(1990年代结果)
中国农田氮肥去向(1998)
27% 35%
作物回收 土壤残留 氨挥发
7% 11% 20%
N0 1998-1999 wheat 6.19 a# N120 6.38 a N240 6.36 a N360 6.38 a
1999 maize
1999-2000 wheat 2000 maize
#
4.15 b
4.65 b 6.04 b
4.88 a
7.16 a 7.07 a
4.33 ab
6.40 a 7.44 a
4.81 a
6.69 a 7.48 a
Values within the same crop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5% level (method of LSD).
Liu et al., 2003, Field Crops Res. 83 (2): 111-124
Source in Nature 30 October 2003, 425:894 -895
Trends of fertilizer N consumption in China, North America and West Europe since 1960s
Dr. Brown’s question: Who will feed the Chinese people? Star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b
Three major sources for NH3: 1) NH -based fertilizer
9
2) Animal husbandry
3) Human beings
3) Power plants NOx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6
1 0 1975
7 6 5 Tian et al.,2001. China Environ. Yearbook,2008. Streets et al.,2001&2003 Ohara et al.,2007 Kato and Akimoto,1992. Zhang et al.,2007. Zhang et al.,2009a. Van Aardenne, et al.,1999. Klimont et al.,2001&2009
其他与氮肥利用率有关的概念
• 氮肥农学效率(kg 增产粮食/kg 肥料N) AE = 氮肥的增产量 / 氮肥用量 • 氮肥生理效率(kg增产粮食/kg吸收肥料N) PE = 氮肥的增产量 / 多吸收的肥料氮 • 氮肥偏生产力 (kg 粮食/kg 肥料N) PFP = 作物产量 /氮肥用量
目前人类活动固定的活性氮已经大大 超过自然过程产生的活性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