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老年睡眠障碍

浅谈中老年睡眠障碍
浅谈中老年睡眠障碍

浅谈中老年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睡眠障碍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中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RSHWHO快眠能促进接近放松、抗压强度、集中精力,促进脑代谢,恢复脑功能,改善脑活动,提高睡眠质量,提高深度睡眠,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发达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者为中老年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者为中老年人。我国为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中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超过10%,预计到2050年将达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25%。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因退休、独居、健康状况下降、丧偶等事件的发生,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将不断升高。

由于睡眠障碍的定义、诊断标准及调查方法的不同,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异。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88%存在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多和早醒。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有45.5%存在睡眠问题,其中中老年人占56.7%。国内外研究一致发现,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发生率呈增长趋势。

导致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老化因素中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近年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中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青年人,其功能下降可能是中老年人及老年性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机制之一。

睡眠障碍可以使用天然方式调节-肾上腺皮质醇,进而稳定血清素浓度有效稳定情绪、疏解压力所产生的影响。RSHWHO快眠,已被实验证明有效舒缓压力。和使用最广的BDZ类镇静药作用类似,但没有BDZ之类的不良作用,例如疲乏、嗜睡。

凡因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咳嗽气喘、皮肤瘙痒、尿急尿频、强迫体位、因病重或瘫痪而长期卧床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2003年国际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中老年人睡眠问

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中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

社会家庭因素:

调查表明,社会家庭因素是影响老年男性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离异或丧偶的老年男性43.1%主诉睡眠不好,37.6%的老年男性因退休后对工作和生活改变的不适应、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导致的孤独感而影响睡眠质量。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中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睡眠卫生不良:

睡眠卫生不良是指由于各种可能诱发睡眠困难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所导致的睡眠障碍,亦称为不良睡眠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可破坏睡眠-觉醒节律,既是引起失眠的原因,也是失眠患者为了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的后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一过性失眠或短期失眠演变为慢性失眠。中老年人常见不良睡眠习惯有:每天睡眠时间无规律,白天午睡或躺在床上的时间过长,白天打瞌睡,睡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吸烟、饮酒等。

环境因素中老年人对环境因素改变较年轻人更为敏感。调查显示,住院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77.9%的患者因对病房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失眠。居住在繁忙的机场或铁路附近、病房呼叫器和电话铃声、监护仪的报警声、睡伴或病友的鼾声等环境噪音的不良刺激也可影响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精神疾病失眠也与中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体征,也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祁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存在全面的睡眠质量降低,RSHWHO快眠降低睡眠紊乱,尤其是对中度焦躁和抑郁的人群,显著提升睡眠品质,睡眠效果,日常状态,改善日间活动状态,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提升了睡眠品质,提升睡眠品质,但不是催眠剂,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功效。

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对住院患者而言,则可妨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机会。

睡眠障碍是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可导致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增加或加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支出的增加,对家庭成员看护的需求增加等,不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还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睡眠状况的评估:

睡眠状况评估的必要性睡眠状况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和对疗效做出评价。临床各科患者都可能并存睡眠障碍,各科疾病本身也可能并发睡眠障碍。高血压、脑卒中、肿瘤晚期、外科术后、肾脏疾病晚期等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或较居家时差。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的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与护理质量的提高。如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从睡眠的角度了解患者血压波动的原因,所用降压药物的疗效与睡眠状况的改善有否直接联系等。对睡眠状况的评估包括:

①睡眠史:向患者或其家庭成员了解患者睡眠-觉醒周期、睡眠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白天后果及病程。

②临床心理学评估:采用精神病学筛查量表,如简明症状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等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精神障碍的共病,对心理症状和情绪进行监测及量化等。

③睡眠日记和睡眠问卷:睡眠日记监测是最实用、最经济和应用最广泛的睡眠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追踪患者较长时间内睡眠模式,更准确地了解到患者的睡眠情况。睡眠问卷主要用于全面评估睡眠质量、睡眠特征和行为,以及与睡眠相关的症状和态度。目前较常使用的有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行为量表等。

④多导睡眠图不仅提供了一个评估睡眠和觉醒状态的方法,同时可以识别睡眠时发生的异常生理事件,为睡眠障碍的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也为选择治疗方法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是诊断多种睡眠障碍的金标准。

偶然失眠的痛苦体验可以形成失眠心理因素的萌芽,每次遇到偶然的失眠时被激活和强化,而失眠的心理因素越强,失眠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最终固化并恶性循环,曾经有过失眠的正常睡眠者心理因素比未曾失眠过的正常睡眠者有更多的失眠心理因素,RSHWHO快眠可明显改善精神压力,消化问题,记忆力及精神集中力问题,睡眠问题,情绪波动,最具创新性。健康配料获奖,获得营养补充,品权威界的认可。

早期介入心理及社会支持对失去配偶或有孤独感的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医护人员可尽早介入心理及社会支持,可以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医护人员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中老年人睡眠的护理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

鼓励中老年人积极参与制订改善睡眠的护理措施,及时反馈睡眠体验的信息。4.3健康教育的开展护理人员应尽快适应社会老龄化的需要,自觉完善和丰富睡眠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实施健康教育主力军的作用,不断拓宽护理业务范围,主动参与出院后跟踪随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睡眠健康教育活动,以纠正中老年人不良生活行为,强化服药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寻找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产生的原因,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如建立有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午睡不超过30min,睡前1h排尽小便,睡前温水泡脚及饮热牛奶等。

睡眠认知干预在老年失眠人群中,有部分患者完全是由于睡眠认知偏差导致失眠,有的

因此而失眠加重。护士应向患者宣教睡眠相关知识,帮助其寻找睡眠的错误认知,重塑正确和理性的认知观念。研究证实,以改变中老年人不良习惯、错误认知、错误态度为目的治疗对老年失眠有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其疗效持久,值得推广。

睡眠行为干预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和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可使患者易于入睡并增加睡眠稳固性,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帮助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程序,可减少催眠药物的用量。对52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采用刺激控制疗法4周后,其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有失眠或睡眠障碍。根据2018年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83.81%的受访者经常遭受睡眠问题。与此同时,有睡眠问题的人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要高得多。但多数失眠者体内缺乏RSHWHO快眠含量,而没有接受疾病治疗。并强烈呼吁制定自然规律,而不是药物,因为药物的依赖性、耐药性。长期服用可减缓反应,降低认知能力、记忆力和智力。

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中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的比例较高,占10.0%~27.0%,且长期服用者占多数,门诊中几乎所有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依靠催眠药物来维持正常睡眠。研究证实,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可导致药物依赖、蓄积性中毒、停药反跳性失眠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抑制作用,尤其对记忆力和反应力存在潜在危险。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应为中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卧室光亮度及温湿度应适宜,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护士避免在患者有限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睡眠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必须进行的操作应穿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以免增加其被动觉醒次数。5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我国睡眠医学在发展规模及研究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有关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许多问题还需做深入细致的探讨。中老年人对睡眠障碍基础知识的认知及睡眠卫生不良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存在知识与行为脱节的现象。调查显示,我国普通人群对失眠采取的措施大部分不正确,选择药物信息的来源和途径不正常。

因此,如何拓展中老年人睡眠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从疾病到心理、社会、家庭的完整护理体系,以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及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目前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睡眠障碍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足,受过专业训练、能够为中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护士较少,使睡眠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加强对护理人员睡眠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培养符合社会老龄化需求的合格的专业护士,是现代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完整版) 导读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于各种类型SSD的评估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以期对SSD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 鉴于目前对卒中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尚无明确定义,因此本共识结合文献研究,经过专家讨论,提出SSD的概念。它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考虑到卒中与睡眠障碍实际出现的可能时间顺序,SSD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即既往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 本共识涉及的卒中类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和脑出血。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 睡眠障碍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1%,而SSD患病率国外报道为44%~78%,国内报道为62%~80%。 尽管SSD患病率各文献报道不一,但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SSD降低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卒中复发风险、影响神经功能预后与康复,因此及时评估及管理SSD对于卒中二级预防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 ?评估的一般原则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什么原因致使老年人失眠 众所周知。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也是失眠的主力军,如果老年人长期失眠,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危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年人失眠呢?引发老年人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白天睡眠过多:老年人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间老年人睡眠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一般瞌睡多,在环境安静,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适当控制白天睡眠,则能明显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 在平时的生活中,晚上睡觉不可能我们不保障自己不失眠,因为现在压力的增大,很多人出现失眠的症状,所以一旦出现失眠多梦的现象,可能就是因为以上或是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自己学着自我调节,同时有必要立即咨询专家寻求治疗的缓解的办法,这样才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综述(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和护理进展 12 级护理4 班1210414161 邵凡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重视睡眠障碍的危害和不良影响,通过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指导临床与社区护理工作者做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工作,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睡眠障碍,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进展 前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57%会出现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 因此,充分研究睡眠障碍以采取应对措施改善老年人睡眠就极为必要,以下是我的分析综述。 主体: 1.睡眠障碍的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质量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常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困难,不能长时间连续睡眠,夜间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第二天醒来没有满足感和精神充沛的感觉,主要以患者进入睡眠周期的潜伏期较正常延长,入睡过程中自身生理性感觉增多为主[2]。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2.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众所周知,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少,一般表现为缺乏深度睡眠,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加。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夜间敏感性增高,易觉醒,觉醒之后再次睡着困难。在老年人中,虽然就寝时间长,但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Ⅰ期睡眠 ( 浅睡眠 )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 ( 深睡眠 ) 随年龄增长而缩短,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 10% 以下,75 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3],因此老年人睡眠障碍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

谈谈睡眠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谈谈睡眠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谈谈睡眠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一、睡眠障碍对健康的危害 据近年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因失眠、易醒、多梦等睡眠时间不足与睡眠质量问题而存在睡眠障碍者高达42.5%。面对4成国人睡眠障碍的严重局面,已引起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对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还缺乏应有的重视。观察研究表明,长期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影响是多层次的且危害深远。常见的危害有: (一)导致各种疾病:睡不好觉,不仅仅带来第二天的精神萎靡、眼胞浮肿、头昏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能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如肥胖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糖尿病和性功能障碍等。研究发现,睡眠缺乏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40%,长此以往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可能是普通人

的两倍。在一些心理门诊里,有90%的患者因为睡眠障碍而引起精神疾患。 (二)加速机体衰老:长期睡眠不足容易造成脑神经衰弱,同时体内的器官因无法获得适度的休息而过度消耗与功能衰退,在人体肌肤颜面外观上则呈现未老先衰的现象,如黑眼圈与皮肤晦暗、粗糙、皱纹、头发枯萎易脱、精神萎靡、头昏心悸、腰膝酸软、易寒易热,抵抗力差而容易感冒与慢性感染等老化现象。研究表明,经常失眠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一天睡眠不足,76%的人第二天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因此,睡眠不足易催人衰老。 (三)破坏记忆能力:失眠病人常有记忆力减退,做事丢三落四,忘记物品的存放地方,想不起来熟人的名字,上课的内容记不住,看完书后没什么印象。当长期失眠或失眠症状严重时就会出现健忘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脑神经衰弱,大脑长期处于弱兴奋状态,导致精神疲惫、情绪低落或忧郁、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走神,同时对自身的病情或症状过于关注,而对工作、学习、生

老年人睡眠障碍

老年人睡眠障碍 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50%以上、长期护理机构中的居民超过65%有睡眠障碍。 社区中的老年人有50%应用处方或非处方催眠药。 睡眠有2个时相,即非快动眼睡眠(NREM),也称慢波睡眠(SWS),以及快动眼睡眠(REM),也称快波睡眠(FWS)或异相睡眠(PS)。 NREM由4个阶段组成,1和2两个阶段是浅睡眠; 第1阶段是觉醒和睡眠间的过渡期。 恢复体力的深睡眠发生在第3和第4阶段。 正常的晚间睡眠从NREM睡眠开始,第一个REM期发生在80 min以后。 然后NREM和REM交替,随着时间的推移,REM睡眠相越来越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结构(睡眠阶段)和睡眠方式(睡眠量和时间选择)都发生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第1阶段和第2阶段可延长或无变化,而第3和第4阶段睡眠特征性的缩短。 REM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尚有争议。 老年人因睡眠障碍反复用药、多重用药的情况极为多见,由此引起的药物相互影响及/或严重不良反应一直是困扰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复杂问题。 为指导对睡眠障碍的处理,作者就其诊断、治疗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1 失眠[1~5] 1.1 概述 1.1.1 症状和体征:失眠往往伴有白天的症状,如疲劳、烦躁以及注意力问题。 失眠主要有4种类型,即入睡困难、容易惊醒、早醒以及非恢复性睡眠。 失眠可根据症状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分类。 短暂(或急性)失眠持续时间少于1周(也有定义为少于3 d者), 短期(或亚急性)失眠持续1周到3个月(也有将其定义为3 d到3周者)。 一般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睡眠适应障碍(即与一种可识别的紧张性刺激有关)。 如果症状持续时间更长,通常将其看作是慢性(或长期)失眠。 1.1.2 病史:详细病史是确定失眠病因所必须的。 关键因素包括最近的紧张性刺激以及抑郁或其他精神病症状。 1.1.3 特殊检查:有助于评价失眠的手段或工具包括失眠问卷、家中睡眠记录、症状核对表、心理筛查试验以及对配偶的采访。 作为短暂或慢性失眠的常规评价,无须进行多导睡眠描记。 可得到的其他睡眠诊断研究项目还有便携式睡眠研究腕部活动监测器、静电感应床等,但它们在基层护理中的用途,根据目前所得到的证据尚难以作出确切评价。 1.2 鉴别诊断失眠通常起因于精神心理问题、与疾病有关的症状、药物的影响或睡眠觉醒周期问题。 实际上,老年人失眠的因素可能是多重的。 过度应激、抑郁、焦虑和痛失亲人等,最常导致早醒、入睡时间延长和容易惊醒。 许多疾病可干扰睡眠,包括神经病性疼痛、风湿性疾病、恶性疼痛综合征、起因于心肺疾病的呼吸困难、胃食管反流病以及夜尿。 据报道,在失眠患者中由药物引起者占10%~15%。 常见的药物包括皮质激素、呼吸系统药物(如伪麻黄碱、β2受体激动剂、茶碱)、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呋塞米和奎尼丁)以及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其他可扰乱睡眠的药物尚有西咪替丁、苯妥英、咖啡因和烟碱(尼古丁)。

老年人睡眠障碍

老年人睡眠障碍 周仲华 (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沈阳 110001) 1 睡眠障碍常见吗? 睡眠障碍也叫失眠,常表现为难以入睡、不能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导致睡眠不足、疲乏,病人难以从睡眠中获得体力恢复。有调查表明,大约50%的人曾有过睡眠障碍,有12%的人经常睡眠不好,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睡眠相关问题。睡眠障碍在各个年龄组均常见,老年人尤其常见。虽然睡眠障碍很常见,但是这个问题却常常被医生忽视。 2 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睡眠障碍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可能由许多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症状。 2.1精神生理性失眠通常是短期的,常常由外部环境引起,如因丧偶、家庭财政状况等应激事件所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 2.2药物副作用许多老年人因其他疾病而服用多种处方及非处方药物。睡眠障碍可能是许多药物的直接副作用。常见的药物包括氯丙嗪、苯妥英钠、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及某些β-受体阻滞剂。咖啡、烟碱、某些中草药和抗组胺药会引起或加重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尿毒症、高钙血症和甲减等疾病经常表现为嗜睡症。 2.3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睡眠模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老年人的生物钟会提前而使得他们可能会在晚上7、8点钟就就寝并酣睡,如果凌晨3点种醒来,他们会疑惑为什么不能再睡。事实上,他们因为夜里睡得少一些而通常在白天小睡1、2个小时。这种睡眠模式是正常的,称为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 2.4夜醒需要排尿是老年人夜醒的常见原因,在伴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中尤其常见,妇女中也常见。老年人由于深睡周期减少,在没有排尿的情况下也会自己醒来。疼痛、呼吸困难、尿频、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他疾病也会干扰正常睡眠。 2.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在睡眠中呼吸反复地暂时停止或呼吸浅慢,这种情况通常会引起病人记不起来的反复觉醒或失眠,也可能会出现白天过度嗜睡,从而影响日常活动,并可导致意外事故等严重后果。间断夜间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特点,特别是当病人卧位时,鼾声很响足以吵醒配偶或病人本人。病人往往呈现病态肥胖,白天过度嗜睡。催眠药,特别是长效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被认为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应该避免使用。 3.如何评价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病人的症状多种多样。他们可能会诉说自己很疲倦、夜间醒的次数多、早醒或入睡困难。自觉过度疲乏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这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并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入睡困难与精神生理性失眠或晚上过度使用兴奋剂有关;夜间觉醒可能由疼痛、夜尿多等引起。早醒常见于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白天睡眠过多或抑郁病人。表1列出了在评价睡眠障碍的原因时应该向病人询问的重要问题。 表1 探究失眠病人的重要问题 问题出现多久了? 失眠是暂时的还是慢性的? 下列哪一项你有困难:入睡、保持睡眠状态、早醒或夜间醒来几次? 通常你入睡花多长时间?你夜间醒几次,醒多长时间? 失眠伴有疼痛、夜尿或者腿痉挛吗? 你打鼾或者你的家人告诉你打鼾吗?

2020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睡眠与睡眠障碍》答案

睡眠是()产生的一种主动调节过程 A、外周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D、大脑组织 答案:B 2、(单选,5分) 大脑神经元和相关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再生,只能在()状态才能完成 A、静息 B、运动 C、睡眠 D、放松 答案:C 3、(单选,5分) 当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 A、消失 B、减少 C、增加 D、不变 答案:B 4、(单选,5分) 睡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B、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C、增强免疫力 D、保护大脑、保存脑能量 答案:D 5、(单选,5分) 睡眠的心理作用不包括() A、维持智力、巩固记忆 B、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 C、积蓄能量 D、稳定情绪、维护心理健康 答案:C

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个梦 A、1/5,4-6 B、1/4,3-5 C、1/4,3-4 D、1/3,1-2 答案:A 7、(单选,5分) 我国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全球水平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答案:A 8、(单选,5分) 以下对失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主观体验 B、对睡眠的时间不满足 C、对睡眠的质量不满意 D、对白天的社会功能没有影响 答案:D 9、(单选,5分) 失眠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入睡困难 B、睡眠维持困难 C、睡眠质量差 D、总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 答案:D 10、(单选,5分) 失眠的诊断标准中,对失眠症状的发生率要求是() A、每天都发生,并持续1周以上 B、每天都发生,并持续1月以上 C、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D、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 答案:C 11、(单选,5分)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综述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和护理进展 12级护理4班1210414161 邵凡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重视睡眠障碍的危害和不良影响,通过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指导临床与社区护理工作者做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工作,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睡眠障碍,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进展 前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57%会出现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 因此,充分研究睡眠障碍以采取应对措施改善老年人睡眠就极为必要,以下是我的分析综述。 主体: 1.睡眠障碍的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质量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常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困难,不能长时间连续睡眠,夜间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第二天醒来没有满足感和精神充沛的感觉,主要以患者进入睡眠周期的潜伏期较正常延长,入睡过程中自身生理性感觉增多为主[2]。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2.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众所周知,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少,一般表现为缺乏深度睡眠,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加。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夜间敏感性增高,易觉醒,觉醒之后再次睡着困难。在老年人中,虽然就寝时间长,但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Ⅰ期睡眠 ( 浅睡眠 )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 ( 深睡眠 ) 随年龄增长而缩短,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 10% 以下,75 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3],因此老年人睡眠障碍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 3.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3.1生理因素/老化因素:

睡眠与睡眠障碍

睡眠与睡眠障碍 【人类睡眠的时间】 人类睡眠的时间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成人的睡眠需要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人群调查资料显示:八成人睡7-9个小时,其次为睡4-5个小时的短睡眠者以及睡9-11个小时的长睡眠者,而少于4个小时的超短睡眠者,大于11个小时的超长睡眠者所占比例非常小。 爱因斯坦是历史上著名的长睡眠者,他每天睡眠10小时,而拿破仑和爱迪生因每天只睡不到4小时成为短睡眠者的代表。 一般来讲,出生时睡眠时间最长,婴儿达20小时,7—15岁约9—12小时,15—20岁约9—10小时,成年人约6—8小时,老年人约5—6小时。 根据生物钟效应分析,睡眠最佳的时间是晚10时至11时,此后1个小时将出现生物“低潮”,所以许多人晚上11时还未入睡,就很难在12时前入睡了。 实际上,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并不仅指睡觉时间的长短,而是主要针对深睡眠时间的多少。 只要有足够时间是处在深睡眠阶段,翌日照样会体力充沛,反应敏捷,反之则不然。 【睡眠是一个深浅交替的过程】 1953年,美国芝加哥睡眠研究专家雷曼,采用了多导睡眠描记仪(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呼吸监测、氧饱和度等)观察了人类睡眠的全过程,并将人类睡眠分为两个睡眠时段。 1、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时期会出现显著的快速眼球运动,此时大脑的活动与清醒时相似,除大脑外,全身代谢率降低,人的呼吸浅、快、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波动,瞳孔时大时小,体温调节功能丧失,各种感觉功能减退。 2、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期没有明显的眼球运动,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减少,大部分区域的神经细胞活动减少。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可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 如果白天从事剧烈运动,当夜的非快速眼动时间可延长1倍以上。生长激素有助于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这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外伤或疾病的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阶段,脑垂体的各种激素分泌增多,特别是生长激素主要是在非快速眼动期分泌。 睡眠过程并非一入睡就由浅入深至天明,而是深—浅,浅—深,深浅睡眠不断交替。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快速眼动睡眠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周期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睡眠周期越长。各种动物比较,人的睡眠周期是90—120分钟,猴30—60分钟,猫10—20分钟,大白鼠5—10分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越成熟的个体,睡眠周期也越长。睡眠周期的出现是与哺乳动物高度进化的行为表现及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的。

浅谈老年人睡眠障碍及护理干预

浅谈老年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 【摘要】探讨影响老年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养成良好的睡眠行为习惯,使睡眠障碍的症状得到改善,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睡眠障碍是一种症状,可以分为入睡难、早醒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患者自觉未能得到充足的睡眠。临床上, 衰老相关性睡眠结构改变的特点是睡眠效率降低、在床上的时间增多、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质量下降、觉醒频度和睡眠期漂移增多、夜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打盹频度增加。老年人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不满意率在20 %~50 %之间,并因国家与地区而异。在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生活质量,也是导致老年人其他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的原因之一。同时,因失眠症可伴发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症和其他慢性病症,可使老年失眠症患者原发病情加重。为了提高老年睡眠质量,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现将此方面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 1.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生理学将发生很多改变, 老龄化可伴有多数器官系统的生理储备下降,故老年人常不能抵抗以前能够忍受的较小的应激源。这些改变也可出现在维持睡眠的系统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使提高睡眠质量的功能性储备减少的因素包括:活动量少、光照不足、唤醒阈降低、交感神经活动能力改变、昼

夜节律改变、老年人发生各种疾病问题的频率增加、疾病负荷增加、生活储备降低等,故老年人睡眠不足的发生率较高[1]。 1.2 社会家庭因素社会家庭因素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如离开原工作单位, 经济、地位、生活习惯都发生变化, 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失落感和忧伤感, 加之子 女分居、配偶、老友和同事的患病和死亡,高额的医疗费用, 家人关心的缺失等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悲观、抑郁、思虑过度均可造成心理问题而引起失眠[2]。 1.3 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观察,发现多年来形成的不健康生活习惯也是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大量饮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多,睡前喝浓茶、咖啡类等兴奋性物质等等导致夜间迟迟不能入睡。由于这些制品的兴奋和利尿作用, 可引起睡眠紊乱[3]。孙庆等[2]研究显示, 慢性失眠患者中饮酒者占4. 5%, 显著高于对组0. 8%, 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是慢性失眠的危险因素之一。 1.4 躯体疾病因素临床观察表明,80%以上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凡因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咳嗽气喘、皮肤瘙痒、尿急尿频、强迫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疾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4]。心力衰竭可引起端坐呼吸及不时觉醒。20% ~ 40% 的脑卒中患者表现为睡眠和觉醒的异常。老年帕金森患者中失眠发生率高达80%[5]。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间尿频是影响老年人睡眠障

老年人睡眠障碍及解决途径

老年人睡眠障碍及解决途径 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很常见。12%~15%的健康老年人主诉有慢性失眠,有内科或精神科疾病的老年人则更高。老年人除了在睡眠生理方面出现与年龄有关的正常改变外,健康问题和用药较多,加之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他们睡眠混乱的风险增大。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失眠,它包括入睡困难、频繁或长时间夜间觉醒以及早醒后不能再睡。老年人以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虽然不排除其他睡眠障碍。老年人的睡眠改变并非都是病理性的,但是严重的睡眠障碍常常导致白天疲倦、活动力减低、生活质量下降。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临床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可使70%~80%的老年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而且可长期维持。认知行为治疗包括睡眠限制、刺激调整、认知疗法和睡眠卫生。 睡眠限制把在床上的时间缩短到真正的睡眠时间。例如某患者每晚在床上8小时,平均睡眠6小时,那么治疗第1周给予的最初“睡眠时限”是6小时。这一睡眠时限可根据上一周的睡眠效率而逐渐改变。当睡眠效率超过85%时,床上时间可增加15~20分钟。若睡眠效率低于80%则减少15~20分钟。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维持不变。但规定患者在床上的时间每晚均不少于5小时。 睡眠专家们建议采取下列方法来改善老人的睡眠: 1、最好每晚睡前做同样的事情。

2、调节好自己的睡眠时针,按时睡觉、起床。 3、每天下午能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欣赏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4、晚饭不饮酒,睡前数小时内不喝咖啡、浓茶,可以少吃点零食或喝杯温牛奶。 5、应戒烟,尤其不要在睡前或失眠时吸烟,尼古丁是刺激剂,会扰乱正常睡眠。 6、睡前要回忆愉快的往事或编撰一个幻想的故事,在愉悦的心情中入睡。 7、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运动,睡前做2~4小时的轻微体力劳动,对睡眠有利。 行为疗法:单用行为疗法或与药物疗法联合使用,是慢性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一方法旨在改善那些使失眠长期存在的因素,其中既包括睡眠训练和睡眠卫生建议,也包括放松技术和睡眠限制疗法。不当的睡眠卫生,指的是患者的日常行为使之不能维持高质量睡眠,且不能保持全天警醒状态。因此,在治疗慢性睡眠障碍患者时,医生有必要向他们强调睡眠卫生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维持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纠正那些可能会损害睡眠质量或数量的行为。如果患者的失眠系由焦虑所致,行为干预可采用放松训练和应激处理等手段。近年来,这些治疗方法已与认知疗法联合应用到失眠治疗中。认知疗法旨在改变患者对睡

老年人睡眠障碍概述

老年人睡眠障碍概述 睡眠障碍是指脑内网状激活系统及其他区域的神经失控或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递质改变而导致的睡眠功能减退或睡眠影响呼吸功能,老年人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睡眠障碍能引起相当的醒觉时病态(如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命性损害),因此,它是目前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 老年人睡眠障碍病因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引起睡眠障碍的疾患多神经精神疾病(如脑血管病,周期性肢动,夜间肌痉挛,AD,谵妄,帕金森病,抑郁症,心理,生理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全身疾患(如心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夜尿次数增多,疼痛,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改变,酒精依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及药物因素(如安眠药,兴奋剂,激素,甲状腺素,茶碱,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均可致老年人睡眠障碍,其中夜间肌痉挛(不安腿综合征)在老年人中常见,约占老年疾病的5%;其特点为入睡后小腿屈肌群发生屈曲收缩(30s左右),小腿深部肌肉虫行感或雀啄感而造成患者短暂觉醒,65岁以上充血性心衰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10次/h 者占21%。 2.睡眠易受干扰因素影响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神经系统功能的适应性明显降低,对睡眠时间改变及时差的耐受性较差,不良的睡眠习惯,情绪失调,社会心理因素,不适的睡眠环境或睡眠环境的变化均可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睡眠。 (二)发病机制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改变和睡眠结构变化,60~80岁健康老人虽就寝时间平均为7.5~8h,但睡眠时间平均为6~6.5h;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Ⅰ期睡眠(浅睡眠)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深睡眠)随增龄而缩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10%以下,75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症状是什么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症状: 不良睡眠卫生抽搐喘息猝死打鼾烦躁不安反应迟钝肺部感染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精神压力加大,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研究表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存在着严重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使脑力活动发生衰退,长期的睡眠障碍还可使大脑的感觉和智力的敏感度降低,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丧失 1、睡眠障碍的病因和患病率 睡眠障碍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 一般认为,睡眠障碍与日常生活习惯、吸烟、咖啡类饮料的摄入、职业因素有关。 调查资料显示约5%-35%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妇女、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患病比例更高。睡眠障碍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还增加事故隐患及精神疾病危险。 2、睡眠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2.1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常用的有《精神类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指南(ICSD)》。这些标准大体上类似,在一些亚型划分上有所不同。 2.2 我国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我国多采用中国精神基本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其有关睡眠与

觉醒障碍分类(1995)包括各种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节律紊乱,不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2.2.1失眠诊断标准: (1)睡眠障碍几乎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2.2嗜睡症诊断标准: (1)白天睡眠过多,持续1月以上。 (2)不存在下述情况:I睡眠时间不足;II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III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症、睡眠麻痹、睡前幻觉或醒前幻觉等);IV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嗜睡;V以睡眠障碍为症状之一的其他精神障碍。 2.2.3 睡行症诊断标准: (1)在睡眠中起床活动,一般持续数分钟,不到1 h。 (2)无言语反应,不易唤醒。 (3)发作后自行回到床上或躺在地上继续睡眠。 (4)次晨醒来对经过不能回忆。 (5)无痴呆和癔症的证据,可与癫痫并存,但应与痫性发作鉴别。 2.2.4 夜惊诊断标准: (1)幼儿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

2020年公需科目练习一:睡眠与睡眠障碍

2020年公需科目部分试题答案 1、(单选,5分) 睡眠是()产生的一种主动调节过程 A、外周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D、大脑组织 答案:B 2、(单选,5分) 大脑神经元和相关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再生,只能在()状态才能完成 A、静息 B、运动 C、睡眠 D、放松 答案:C 3、(单选,5分) 当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 A、消失 B、减少 C、增加 D、不变 答案:B 4、(单选,5分) 睡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B、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C、增强免疫力 D、保护大脑、保存脑能量 答案:D 5、(单选,5分) 睡眠的心理作用不包括() A、维持智力、巩固记忆 B、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 C、积蓄能量 D、稳定情绪、维护心理健康 答案:C 6、(单选,5分) 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个梦 A、1/5,4-6 B、1/4,3-5 C、1/4,3-4 D、1/3,1-2 答案:A 7、(单选,5分)

我国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全球水平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答案:A 8、(单选,5分) 以下对失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主观体验 B、对睡眠的时间不满足 C、对睡眠的质量不满意 D、对白天的社会功能没有影响 答案:D 9、(单选,5分) 失眠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入睡困难 B、睡眠维持困难 C、睡眠质量差 D、总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 答案:D 10、(单选,5分) 失眠的诊断标准中,对失眠症状的发生率要求是() A、每天都发生,并持续1周以上 B、每天都发生,并持续1月以上 C、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D、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 答案:C 11、(单选,5分) 根据持续时间,失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短期失眠的持续时间是() A、2周以内 B、4周以内 C、4周-6月 D、6月以上 答案:C14、(单选,5分) 引起失眠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A、老年人 B、女性 C、长期压力过大 D、以前有过失眠或家族里有失眠的人 答案:C 13、(单选,5分) 关于失眠治疗的一般原则,以下错误的是() A、寻找并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 B、建立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

老人改善睡眠的方法推荐

老人改善睡眠的方法推荐 1、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 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2、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 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 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能养成每天 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 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3、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 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4、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5、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 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 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1、指尖摩头 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度,用指端往返按摩头部1~2分钟。可以加强脑 部供血、强健脑细胞、促进入睡。 2、拇指搓耳 两手大拇指侧面紧贴耳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搓摩双耳1~2分钟。可以疏 通经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

睡眠障碍的健康教育措施

促进老人睡眠的健康教育措施 1、认真了解老人的睡眠习惯,因人而异地指导和促进老人的正常睡眠如: ⑴每晚睡几小时; ⑵几点就寝、几点起床; ⑶有无特殊习惯如喝饮料、背部按摩等; ⑷是否服安眠药。 2、安排舒适的睡眠环境: ⑴室温与光线: ①根据老人的要求和习惯,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适宜的温度25~28℃,冬季18~22 ℃, 相对湿度50~60%; ②拉上窗帘(最好是深色)遮挡室外光线,关闭照明灯,可根据需要打开洗手间灯,创造舒适、 安静、光线暗淡的睡眠环境。 ⑵通风换气: 老人入睡前1小时,将卧室的门和窗户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一般通风时间为20分钟,通风后再关闭门窗(根据季节关闭或开启)。 ⑶保持环境安静,不要有噪音,各种护理工作应尽量集中在白天,不要在睡眠时间进行。要做到 “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保持房间通道通畅。 3、促进老人身体舒适,诱导睡眠: ⑴做好老人洗漱照料: 主动协助老人做好睡前个人卫生如:清洁口腔、洗脸、洗手、排空大小便、清洁会阴部和臀部等,确保老人身体清爽、温暖和舒适。 ⑵整理床铺: ①铺好被窝,拍松枕头,使枕头的高低舒适,枕高以6~9cm为宜; ②根据季节增减盖被(被内适宜温度为32~34℃),或用热水袋温暖被窝,但应在睡前取出热水 袋,防止烫伤。 ⑶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 ①主动倾听老人有关睡眠的主诉,协助采取适当的卧位,对腰腿痛的老人要使其在放松的情况 下,采取舒适的卧位睡眠,对受压部位按摩,以减轻疼痛; ②及时解除和控制老人身体的不适如:疼痛、气喘、胸闷、瘙痒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4、心理安慰: 老人有心理压力就会导致睡眠障碍,应密切观察老人的情绪变化,通过与老人谈心,倾听老人的诉说,多陪伴老人等多种方式(尤其鼓励老人的亲属多关心老人),给予老人理解和安慰,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促进睡眠。 对睡眠障碍老人的健康教育措施 1、对环境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应为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光线幽暗、柔 和、床铺等睡具舒适的睡眠环境。 2、因习惯改变引起的睡眠障碍:应对老人给予疏导,婉言地告诉老人睡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与老 人共同分析对老人睡眠不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帮助老人逐步的改变不适应的或不良的睡眠习惯。 3、由于心理因素诱发的睡眠障碍:应及时的解除老人紧张、焦虑、兴奋、激动、抑郁、思虑等不良的 情绪和精神刺激,保持心理的平衡。

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

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 睡眠障碍是指脑内网状激活系统及其他区域的神经失 控或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递质改变而导致的睡眠功能减退或 睡眠影响呼吸功能。睡眠障碍是困扰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而言,健康长寿老人的起居生活较为规律,睡眠良好。相反,长期受失眠困扰者,多伴有某种程度的心理、躯体疾患,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近些年,睡眠障碍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性愈来愈受到普遍的重视。 一、病因 (一)精神疾病 如焦虑、抑郁、严重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 (二)身体疾病 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风湿病、颈椎病等,这些疾病本身的就可影响睡眠,从而使失眠加重。 (三)药物引起 受体抑制剂、甲状腺补充剂。 (四)其他因素 不良的睡前习惯、睡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一)夜间敏感性增高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觉醒频繁,睡眠维持困难睡眠断断续续。

(二)白天精力不充沛,常需要通过打盹补觉,睡眠过多甚至嗜睡。 (三)睡眠规律改变,黑白颠倒,白天睡眠时间比晚上长。 (四)早睡早醒,入睡困难。 (五)睡眠时间缩短,多数老年入睡眠的时间不足。 三、并发症 老年入睡眠障碍可引起血压升高,轻者表现为打鼾(习惯性打鼾即使不是呼吸暂停,也可加重心脏病或高血压)、烦躁不安、白天嗜睡、抑郁、头痛、夜尿、阳萎,重者则可出现夜间睡眠心律失常、猝死、卒中、肺动脉高压、抽搐及认知功能下降等。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睡前应身心放松,睡前到户外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神经。 2.上床前沐浴,或热水泡脚,按摩足背和足底涌泉穴双侧各100次直至脚底发热,然后就寝。 3.睡前进行洗漱少饮水,排尽大小便。老年人肾气亏虚,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患则应睡前少饮水、解小便后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

有关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综述

有关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综述 On an overview of 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 王阿妹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 摘要:睡眠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但睡眠障碍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睡眠障碍中婴幼儿、大学生和老年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而近年来人们所比较关注的帕金森病也与睡眠存在一定的联系,其症状与症状与治疗方法又与常见的睡眠障碍存在一定的差异。 Abstract: Sleep is the indispensable man, but the sleep disorder is a common phenomenon. Sleep disorde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lderly are different symptoms and treatments, an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are also more concerned about Parkinson's disease and sleep there is a certain contact,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symptoms and another with a common sleep disord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关键词:睡眠,睡眠障碍,治疗改善方法,神经机制 Keywords: Sleep, sleep disorders, ways,Neural mechanisms 引言:睡眠是没人每天都必须的。睡眠时,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射阈提高,人脑的一些高级机能如学习、记忆是为等不能有效地进行。人类学习和工作所产生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必须通过充足的睡眠才能得以恢复。据推算,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良好的睡眠,醒后应有明显的全身舒适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无疲劳感;反之,睡眠不良者,醒后晕脑胀,眼睛发涩,萎靡不振。人的睡眠障碍是普遍存在的,其形式包括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早醒、总睡眠时间不足、醒后感觉不清新等。美国的盖洛甫民意调查(1979)表明95%的美国成年人有过睡眠障碍,有 l4.3%的人存在长期的睡眠障碍情况。国内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中的睡眠障碍比率在12.9%~25.6%不等。在我院女生中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调查发现有l3.5%的女生存在睡眠障碍。由于睡眠障碍会使人白天的警觉性精力、认知功能降低,行为和情绪恶化,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心境、增加躯体的不适感,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进入恶性循环①。针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及不同的身体状况,各种睡眠障碍及应对方法是不同的。下面将介绍有关于睡眠神经机制和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知识。 一、婴幼儿常见睡眠障碍及治疗改善方法 1.婴幼儿睡眠状态概述 人的正常睡眠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眼球的快速运动睡眠(眼快动睡眠)。新生儿的眼非快动睡眠分期不明显,2个月后才能分清。6个月后的睡眠是从觉醒状态到眼非快动睡眠,再到眼快动睡眠,两大时期循环交替进行,构成夜间整个睡眠。新生儿无明显昼夜节律,随着年龄增长,连续睡眠时间延长,但每日总量减少,到5~6个月时可连续不问断地睡7 h,1岁时每日睡眠时问约14 h,白天需2次小睡,2岁时每日约睡l2~l3 h,白天小睡1次,2~3岁时每日睡lI h。 2.婴幼儿常见睡眠障碍 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入睡相关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睡眠不安和夜醒、

老年人睡眠障碍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引起睡眠障碍的疾患多神经精神疾病(如脑血管病、周期性肢动、夜间肌痉挛、AD、谵妄、帕金森病、抑郁症、心理、生理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全身疾患(如心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夜尿次数增多、疼痛、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改变、酒精依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及药物因素(如安眠药、兴奋剂、激素、甲状腺素、茶碱、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均可致老年人睡眠障碍。其中夜间肌痉挛(不安腿综合征)在老年人中常见,约占老年疾病的5%;其特点为入睡后小腿屈肌群发生屈曲收缩(30s左右)、小腿深部肌肉虫行感或雀啄感而造成患者短暂觉醒。65岁以上充血性心衰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10次/h者占21%。 2.睡眠易受干扰因素影响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神经系统功能的适应性明显降低,对睡眠时间改变及时差的耐受性较差。不良的睡眠习惯、情绪失调、社会心理因素、不适的睡眠环境或睡眠环境的变化均可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睡眠。 (二)发病机制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改变和睡眠结构变化,60~80岁健康老人虽就寝时间平均为7.5~8h,但睡眠时间平均为6~6.5h;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Ⅰ期睡眠(浅睡眠)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深睡眠)随增龄而缩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10%以下,75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 老年人睡眠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1.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由于多种病因或干扰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常入睡困难和不能维持睡眠;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天活动减少或小睡导致夜间睡眠-觉醒周期缩短,早起或猫头鹰式的夜间活动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再者,随增龄或疾病影响,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明显;表现为昼夜颠倒、时间差性睡眠障碍和夜间工作所致的昼夜节律紊乱。 2.睡眠呼吸障碍多见50岁以上人群中,睡眠后均可能发生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占睡眠疾患的70%,且随增龄而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之比为5∶1~10∶1。SAS又分3型,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指口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运动存在)、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指口鼻气流停止,同时胸腹式呼吸运动也暂停)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指一次呼吸暂停中,先出现CSA,继而出现OSA)。气道梗阻型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特点是鼾声响、呼吸间歇>10s后发生喘息或鼻音、梗阻缓解。OSA反复出现,可使血氧含量显著减少、血压升高,轻者表现为打鼾(习惯性打鼾即使不是呼吸暂停,也可加重心脏病或高血压,是OSA的常见症状)、烦躁不安、白天嗜睡、抑郁、头痛、夜尿、阳萎,重者则可出现夜间睡眠心律失常、猝死、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