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挑战
小学课程改革困难与挑战
小学课程改革困难与挑战引言:近年来,小学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而在实施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尝试找出解决之道,以期对推动小学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一、教师素质提升的难题在小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改革理念背道而驰,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一些新进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师素质的提升。
首先,可以加大对老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资源,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其次,可加大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其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
最后,学校和政府可以加大对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力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学生压力过重的隐忧小学课程改革往往伴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
一些地方过分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导致小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需要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应该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政府和学校应通过政策引导,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业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和评价。
此外,应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爱好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教材设计难以适应多元化需求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材的设计。
由于教材涉及大多个学科和领域,保证教材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此外,教材的编写周期长、审核周期长等问题也给教材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与教材编辑人员和教育专家的沟通与合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同时,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材编写工作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加速教材更新周期。
中小学新课标改革
中小学新课标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中小学新课标改革(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是中国教育部门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措施。
本文将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情况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革背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因此,中小学新课标改革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新课标改革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鼓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学科整合:改革倡导跨学科的学习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改革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实施情况自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各地区和学校积极响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特色课程,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加强,许多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面临的挑战1. 资源配置不均: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新课标改革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
2. 教师专业发展: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1、结合自身体会,?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标-新教师-新挑战-新蜕变
开发区中小学优秀教研论文评选推荐表新课标,新教师,新挑战,新蜕变总书记在师大学参观第三是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道:“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刚走进工作的新教师精力充沛,思想开放,对新课改理念更易承受,也能很快的适应新课改的模式,熟悉多谋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理念。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教师拥有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快速成长,所以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课程改革生力军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面对新课程出现的一系列的突发问题,往往是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这时我们迫切的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化解心中的疑难和困惑。
所以新课改对新教师更是巨大的挑战!一、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困难新教师大多数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同时又迈入新的中学校门。
一方面尚未摆脱学生的稚气,另一方面又要以一名教师的身份重新走进校园,踏上讲台,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
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对新教师在心理上是一次大的跳跃。
对同事关系、教学工作、师生关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都觉得不太适应。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
这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所以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教师教育,而且还改变了新教师已经承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课改面临的十大挑战
课改面临的十大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涉及到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才选拔的机制问题,一个是人才培养的模式问题。
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机制决定模式,模式又反过来冲击机制。
要真正实现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必然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改革只有进行到课堂改革的层面,才算真正进入了深水区。
因为课改不仅仅是要改课,更要通过以课改为切入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撬动整个教育的变革。
因此课改是一场新的教育革命,革命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就必然面临许多重大挑战。
挑战一方面是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对我们自身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要到达目标过程中要冲破的层层阻力。
这需要我们挑战传统,挑战世俗,挑战权威。
而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立场、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颠覆与重建,其核心是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这两个基本点。
挑战一:来自功利主义教育的挑战传统教育是一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目中无人、重分轻德的功利主义教育。
政府、学校、教师、家长视升学率和成绩为命根子,教育过程违背人性,违背教育规律,不可能按照人才培养的模式去搞教育。
因此教育不能让人真正成为人,培养出的人才也就不可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新课改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
只有让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才能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我们国家能不能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素质教育,关系到我们能否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去搞教育,关系到新一代儿童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
搞功德教育还是搞功利教育,首先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其次是对校长良心和责任的考验,第三是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
挑战二:来自传统教育立场的挑战教育立场问题是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回答的是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新课改从根本上说,是教育立场的重新确定。
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思考
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理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体现出人的朝气与勇气,努力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
面对新课改,我们应做些什么呢?一、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三、教师教学情境的变化新课程体现出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
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
新课程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机制上的变化。
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
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四、教师学习观的变化新课程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于教改的潮头,才能适应性一轮课程的改革。
新课改——物理教师的新挑战
生 的综合素质 , 为将来 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新教材 的 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 的良苦用心。 作为教师 , 应 该通过 自己与集 体的创造 , 更好地为学生 和社会 服务 。 通过学 习, 不仅能使 自己的眼界开 阔 , 而且能使 自己对
上重视 基础 , 体现课程 的选择性 ; 程实施 上注重 自 在课
三维 目标并重 , 知识与技能 、 即“ 过程 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并重 。 通过本校 、 际听课 、 校 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 的课程 案例学 习、 专家 的经典点评 , 我认识 到应该怎样突破 使 教材 的重点难点 , 怎样才能深人浅 出 , 怎样才能顺利打 造学生 的思维通道 , 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 , 成 良好的 形
主学 习 , 提倡教学方式 多样 化 ; 在课程评价上强 调更新
高 中物理新课程 有了更深 层次 的认识 和理解。这无疑
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改变 自我 . 迎接新课改 对于每个人丢掉过去 , 面对现在是一较难 的过程 ,
观念 , 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培训 , 我们更加 明确 了新课 程 目标 : 习终身 学 发展必备 的物理基础 知识和技能 ,了解这些知识 与技
通 过 日常教学 , 能有效地 帮助学生 提高学 习成绩 , 以便 升人理想 的大学继续深造 ; 另一方 面 , 从根本上提 高学
现阶段普通高 中教育 的定位 :在九年义务教育 的基础
上 进一步提高国 民素质 、 面向大众 的基础教育 。 通过培训 , 我们更 加明确 了新程 的基本理念 : 在课 程 目标 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 的科学 素养 ;在课 程结构
( 教 师 要 真 正 树 立 全 面 的教 学质 量观 和 人 才观 一)
新课改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新课改面临的挑战与反思一、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
”这是诸多国家发展的通则。
课程改革也是一样,它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是危机引发了改革:因为存在课程危机,我们才策划改革。
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课堂异化、学校异化、人格异化,说得彻底一点,教育的使命和魅力荡然无存。
奴役学生、摧残人才的应试教育同当今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应当寿终正寝了。
一方面。
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改革实践中又产生了许多困惑:从观念到体制、机制都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面临重重困难。
不过,应当说,许多矛盾和困惑并不是由新课程本身所产生的,它不过是催化旧体制、旧机制的问题浮出水面而已。
在笔者看来,特别是下面3个瓶颈导致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种种困惑,需要抓紧解决。
第一个瓶颈,高考制度滞后。
尽管教育部已经明确了大体的改革方向----“下放、多样、扩大大学自主招生权”,但至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研究班子来具体地落实这些原则:尽管我们有一些考试院之类的机构,但它们的着力点好像不在于研究,而是行使职能,严格地说,是一种职能机构,谈不上研究机构。
中国的教育人口极其庞大,加上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如果缺乏指导性的、具体的操作规程的研究,那么,学科教学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难以推进,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可能崩溃。
而高中课改一旦崩溃,会影响到初中、小学,导致应试教育全面复辟。
第二个瓶颈,教育立法滞后。
《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制不到位。
比如,义务教育是一种免费的、强迫的教育。
义务教育的要件是如下4个义务:(1)就学义务----监护者(家长)送子女人学的义务。
f2)办学义务----国家或者地方公共团体设置学校的义务。
(3)就学保障义务----义务教育免费。
对由于经济缘由而就学困难的学龄子女的保护者,地方公共团体必须给以必要的补助----奖学义务。
(4)规避义务----限制学龄子女劳动的学龄子女雇用者的避止义务。
义务教育原则上不分种族、信条、性别、社会身份、经济地位,以所有儿童为对象,实行“强迫的”、“免费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革和创新,新课程改革便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在2023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1.教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来支撑,而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而且要具备探究精神、教育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必须得到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传统以教师为主、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3.学科融通的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融通,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交流,以更好地促进学习升华。
然而不同学科间的融通不仅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而当前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重视学科分数,轻视跨学科融通”,使得融通的实践难以落地,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道难题。
二、新课程改革中的机遇1.学科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设计和教育形式不仅包容多个学科知识,同时更强调实践教学和“天地课堂”,通过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也符合21世纪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和创造解决方案。
2.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新课程改革又推崇教育开放,课程内外融通互动。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育灌输者,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出具备现代素质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3.前瞻性的课程设置当前社会快速变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不断涌现,这使得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变得至关重要。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应对新课改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应对新课改摘要: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挑战,只有从思想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创新,才能适应新课程所期待的角色,收到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改施教能力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挑战,只有从思想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创新,才能适应新课程所期待的角色,收到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效果。
笔者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应对这种挑战。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是支配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
中学化学教师应该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牢固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化学教学理念,从而树立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具有个性差异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要管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可持续(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的科学质量观,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之中。
二、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化学课程标准,加强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比较熟悉的,也有些内容是教师不熟悉的甚至是没有学过的。
例如,新课程中加强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等内容,为了适应教学,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首先,必须精通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其次,要了解化学史、化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及化学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还有,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技术。
新挑战,新机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
新挑战,新机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摘要: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有哪些表现呢?下面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高效教学引言新课改赋予了课堂教学全新的内涵。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内容并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思考教材改革的内涵,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蕴含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流程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
一、积极探索新课改,更新教学理念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习惯于只依靠教材上进行知识讲解,忽略了教学模式对物理课程带来的影响。
新课改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种全新的模式下—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得教学趋于多样化。
教师要利用自主学习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组或者教研组老师的教学资源,对这一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其次,要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其他资深教师进行请教。
教师都非常清楚通过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知识带来的乐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这样才能使老师真正做到“教有所乐”,不是单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而教学。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能力提升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考什么”。
只有真正从学科自身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迎合新挑战,优化教学设计新课程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方面有许多改进,而优化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甄选范文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荣成市第三中学王建伟2010年7月25日14:461: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备课压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虽然新课标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合作教学方法几乎没什么可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案例,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理解消化教材,思考教法,查询资料,形成全新的教案,才能教给学生;而且不管是有多年经验的高级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改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第一批课改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为后续年级加入课改做好开头工作。
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校的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
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解决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新的备课观念生成。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
而我们二中教师在我们自主备课的同时,更强调了集体的交流和研讨。
集体备课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我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
2: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从大处着眼,从国家长远发展出发组织实施的新课改是非常正确的;但老百姓从小处着眼,希望自己的子女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进入一流的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的要求也没有过错,作为一线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课改新理念,又不能回避来自社会、家长对学生高考获得优异成绩的要求。
从理论上讲,贯彻新理念,高考就能取得好成绩,这话应该正确。
而现实情况是,已课改的省份的高考试题只是微调,教学一线教师清楚,要提高高考成绩,传统教学可能更实在些,在目前课时情况下,两者要兼顾是不现实的,而淡化高考成绩同样是不现实的,启动新课改后,我们的老师尝试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课改的潮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获得知识,强化全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创新教学挑战与机遇
创新教学挑战与机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梳理了创新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机遇。
一、挑战1.1 技术变革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开始渗透到教育领域。
然而,许多学校和教师在采用这些新技术时遇到了各种挑战。
比如,教师需要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使用,同时确保技术的顺利运行,这对于许多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资源支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3 课程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而现在的社会变化极快,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变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然而,许多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包括缺乏相关资源和培训,以及课程安排上的不确定性。
二、机遇2.1 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
2.2 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创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入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的学习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3 加强合作与交流创新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资源,并从中学习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2.4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教学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思考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挑战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包括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需要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调整也是一大挑战。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内容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思和调整,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实际。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机遇新课程改革也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机遇。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养,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挑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这项改革的实施,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影响1. 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调语言交际、表达思想、解读文本的能力。
在新的课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
2. 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抄写和默写为主,过分注重记忆和死板的应用,而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提倡从理解、思考和创新的角度出发。
学生将更多地进行课堂互动,积极思考和表达,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包括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评价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
自主创作、合作探究和实践性课程的开展,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挑战1.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需求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更深入的语文知识储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成为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2. 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改善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需要更新和改善一系列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试题等,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这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 家庭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衔接语文课程改革需要与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衔接和合作。
家长需要了解和支持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观念的不同,该任务面临一定的挑战。
解读新课改迎接新挑战
导学生质疑 、调查 、探 究。 第三是课程管理变化
新课改 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强调课 程对 地方 和学校 的适应性 ;实现 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关注社会 、经 济科学和生活 问题 ,并且通过 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 的综合 、运 用 已有的知识 ,学会学 习、学会 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 学
具有综合性 、选择性和 科学性,实现从单科考试到 学分 管理以及模 块学习的转变 。模块 学习主 要是区别于文化类与艺术类两个方 面: 包括语文与文学 、数学 、人 文与社会、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 与 健 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 学习领域 ; 比如 “ 艺术 ”领域开设音 乐、 美 术、舞蹈等 ,外语就包括英语 、 日语、俄语等等 以便选修 ;多种 学科让学生具有选择性实行 自 主选择 ,防止学生偏科 ,也避免学 习 科 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实现 “ 个性特长 ”发挥 。 第二是教学方式变化
首先 , 教师 要转变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全新 的 “ 学 生观 ” 、“ 教学观 ” 、“ 质量观 ”和 “ 评价观 ” ; 其次 ,教师要 自觉、积 极、主动去钻研,精通相关知识 ,树立 终生学 习的意识 ,博览群书 ,不断 了解新事物 、学习新知识 ; 最后 ,教师要积极探索 、创 新教法 和学法;先进 的教育理念要 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 出来 ,这个主 体只有 两个:一个是教师另
“三新”背景下教学策略的挑战与对策
“三新”背景下教学策略的挑战与对策三新背景下教学策略的挑战与对策引言在“三新”背景下,即新时代、新课程、新征程,我国教育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学策略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需与时俱进,创新与发展并重。
本文旨在分析“三新”背景下教学策略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挑战1.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观念转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需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2.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3. 新征程下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新征程下,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对策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紧跟新时代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应对“三新”背景下教学策略挑战的关键。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结语在“三新”背景下,教学策略面临着诸多挑战。
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
课改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课改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
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专家认为,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
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以数学课为例,近年来,世界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是什么?是发现模式,找关系,发现规律。
因此,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新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应对高中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如何应对高中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高中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然而,改革的过程一般来说伴随诸多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应对。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高中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一、挑战分析:1. 课程改革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评价的挑战:传统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正逐渐被多元化、综合型的评价体系所取代,这对教师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学生学习的挑战:现代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所取代,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信息化教学的挑战: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并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5. 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教育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二、应对策略:1. 增强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如参与专业学习、开展教研活动、成立师徒结对机制等。
2. 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完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内容。
5. 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促进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6.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7.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教师育人合力。
三、展望未来:高中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全面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新挑战
新课改试验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和探究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性解放。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强调教师如何教
的同时,更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变为在老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自主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发展。
所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更注重的是学习的
过程和方法,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调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模
式的合理性在于课堂结构的严谨性,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教学评价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学
生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
但其弊端是显性的,它在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
的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
人生规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受教育者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的发展。
因此,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学
生发展的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教学之中,大胆探索,与时俱进。
二.新课改对传统教学中的组织模式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1.课前的准备。
传统的课前准备往往局限于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
疑点,以便有目的地听课。
但新课改则不同,它除了传统意义的预习课本之外,还要按照新
课标的要求或课文的特点做好相关的准备。
如,划分学习小组,按小组重新调整座位、准备
自主探究的相关资料、确定小组发言的人选和课题,甚至包括课堂表演的剧本和道具,对课
本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还要准备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等等。
2.划分课堂学习小组,拟订小组评价方案。
在新课程形势下,有人提出了“教学就是交往”
的理念,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氛围。
既然是交往,师生之间就应平等对话,课堂就如一个多
边谈判的场所,教师只是谈判的首席代表或只是个谈判主持人。
我们至少可以梳理出下列八
种课堂互动关系:1)教师与全班同学;2)教师与单个学生;3)教师与小组学生;4)学生个人与
学生个人;5)学生个人与学生小组;6)学生个人与全班同学;7)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8)学生
小组与全班同学。
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此,有必要将教学班分成若干
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在课堂学习、问题探究、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中是不可分割
的整体,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成绩考核共进退。
同时,对成绩优秀的小组组长给予酌情加分,以激励各小组长率领并督促本小组的成员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另外,小组内部也有奖励机制,对在组内表现优异者由小组内部给予奖励分,计入模块考核成绩。
如果需要学生回答问题,
该同学需先回答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然后才可以回答自己的观点。
所以新课程、新课堂,
仅仅用双边活动作要求,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维的、立
体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合作、主动、探究的转变
3.组织社会调查,拓展课堂知识和能力。
新课标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贴近生活和现实,具
有时代气息,这给教学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
能力。
4.使问题探究成为经常性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向交流的状态,
新课改则有所不同,它要求体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问
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
5.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亮点,正面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
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进老师设下的“圈套”,而是按照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知,以学生
的视角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
老师一人的智慧与几十名学生智慧相比,有时显得相形见绌,
许多学生能够得出老师没有或者难以考虑到的结论,有些结论甚至惊世骇俗且独具匠心,为
老师所始料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绝不能吝啬表扬的语言,要给学生以正面激励,保护
他们的探知欲望。
即使他们的结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也不能打
击乃至全盘否定,老师要学会倾听,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发言权。
6、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课堂教
学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教
育细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努力加以改进。
三.新课改对传统教学中处理问题的模式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1.如何科学处理学生自主探究与基础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仍然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由于新课标课本有几个版本,且各版本编写的内容不尽相同,这给基础知识范围的界定带来一定的困惑。
我们认为,
基础知识范围只能以新课标为准,要尽量准确把握课标所罗列出的最基本要素。
在可能的情
况下,老师可以以学案的形式将基础知识编辑成文交给学生,使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清晰明了,便于学习。
与此相适应,自主探究要围绕这些基础知识展开,不可脱离基础知识漫无边际地
进行。
2.如何处理教学计划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我们认为,新课标是国家颁布的法定的教学主次
和轻重。
3.新课标教学如何与高考接轨。
不可否认,无论普通高中的教材和教学指导文件,在对教
学内容进行取舍时,只能认真研究新课标,准确把握如何改革,学生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高考。
由于存在不同版本的新教材,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就只能是新课标,因此,准确地把握
新课标的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
哪些是要了解的(识记层次),哪些是要理解的(能力层次),如何考核评价,都要在教学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四、新课改对传统教学中培养人才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传统教学中是培养人才,新教改中是培养“全人”,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有特殊个性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完善“人”,促进每个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帮助每个人聪明
地生活,愉快地、生动活泼地奔向未来。
当然新课程不是不要分数、不要知识,而是要让学
生把学习掌握知识与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成“才”的努力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让知识与身心一同成长。
面临以上种种挑战,我们教师对新课改进行探索,找到一种适合新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是迫
在眉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