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及纹饰特征

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及纹饰特征

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及纹饰特征作者:李沛芫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1期[摘要]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其青瓷刻花装饰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干净利落。

刻花装饰技法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耀州青瓷装饰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耀州青瓷;刻花技法;纹饰特征中图分类号:TH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耀州窑今陕西省同关县黄堡镇,因以前同关属耀州,故名耀州窑。

其烧制的瓷器称为耀州瓷。

以烧制青瓷为主又称为耀州青瓷。

耀州窑烧制规模宏大,技术精湛。

该窑始创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中晚期,到明代嘉庆年间停止烧造。

勤劳的古代陶瓷艺人,在长期的辛勤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最后得出了“简约巧妙”的刻花艺术工艺。

耀州瓷是古代青瓷的代表,其造型多彩多姿,装饰题材丰富,技法各式各样,纹样图案整体而变化多端。

耀州青瓷以别样的地方特色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陶瓷艺苑中的一只奇葩。

尤其是装饰纹样及技法和造型的结合,在技术与艺术上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耀州瓷的装饰技法丰富多样,有刻花、剔花、印花等,其艺术效果各不相同。

其中刻花成就最突出,素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之称。

直到现在,只要谈到耀州瓷,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精巧的刻花艺术。

《德应侯庙碑》赞道:“清水盈匀,昆虫动活,皆莫其所来,必曰神之化也”。

用“昆虫动活”来形容刻花技术的巧,装饰效果的真和技术的精,展示了耀州青瓷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一面。

刻花装饰与青中泛黄釉色的结合,体现在青釉填平凹痕,表面趋向平滑的坯体上,但奔放不羁、圆润生动、活泼多样的刻花装饰图案清晰再现,极富层次感。

装饰效果的别致,成就了耀州青瓷的别样风采。

耀州窑的刻花是用工具在器胎上刻出花纹,花纹的线条成斜面,称为“偏刀”。

它能在平面上显出浅浮雕的立体层次效果,而且行刀的的手法犀利、圆活而流畅,其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

浅谈唐宋陶瓷艺术风格对比

浅谈唐宋陶瓷艺术风格对比

浅谈唐宋陶瓷艺术风格对比作者:张玉领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唐代陶瓷呈现出饱满浑厚、大气磅礴的美学风格,两宋陶瓷的审美风尚是清秀雅致的,陶瓷作为时代文化思潮的一种物化存在,这一演变历程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审美情趣乃至文学艺术的发展变化相一致的。

本文主要从陶瓷的造型、装饰、釉色等三个方面分析唐宋陶瓷艺术风格。

关键词:唐宋陶瓷造型装饰釉色中国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此后瓷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发展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北方两大青瓷体系。

至唐代,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渐形成了以北方邢窑和南方越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

而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名窑迭出,哥、汝、定、钧、官五大名窑,以及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和吉州窑、福建的建窑等产品,形成了众多窑系争奇斗艳的局面,从而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前所未有的境界。

唐代陶瓷与宋代陶瓷相比较,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

它使人想起豪放雄浑、意气飞扬的盛唐诗歌與婉约清丽、一唱三叹的宋词风格的差异。

这种风格差异,不仅是陶瓷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而且与唐宋两代社会风习、经济政治、文学艺术与审美思潮等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陶瓷的造型、装饰、釉色等三个方面分析唐宋陶瓷艺术风格。

一、造型之美唐代陶瓷在造型上的总体特点是器宇轩昂、圆浑饱满,显得十分端庄大气,陶瓷造型无论大小,都显得饱满而有张力。

和六朝、隋代的陶瓷相比,唐代陶瓷的造型有很大变化。

如器皿的颈部加长,安上把手为了便于提取;壶类多加以短嘴为主,以后短嘴又逐渐变为长流,为了便于液体倒出。

器皿的耳在逐步淘汰,这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陶瓷的造型也日渐向实用化发展。

此外,汉代六朝时期陶瓷造型多以模拟动物为主,如熊形足、羊形灯、兽形虎子、蛙形水盂等。

浅谈青瓷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

浅谈青瓷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

浅谈青瓷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作者:许丽吴晶晶王婉婷王慧聪王军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纵观青瓷,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

相融了古人崇尚的青色,解读了古人寄托的君子道德,契合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满足了现代人美好的期待。

本文以对青瓷基本情况的了解为基础,解读了青瓷的美学特征以及青瓷至关重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青瓷;美学特征;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11-02一、青瓷的基本情况(一)青瓷的概念青瓷又叫青色釉瓷器,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

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二)青瓷的产地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绍兴、上虞一带是中国越窑的发源地。

浙江慈溪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

龙泉青瓷的产地龙泉市在浙江省西南部,那里山清水秀、林木茂密、瓷土矿产资源为龙泉青瓷烧制和销售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国内浙江龙泉还是青瓷的最主要的产地,形成了宝溪、大岱、木岱口、上垟、八都、龙泉市区的青瓷发展长廊,另外在江西景德镇、江苏省宜兴青瓷厂都有小范围的青瓷生产基地,但龙泉仍然是青瓷文明的主要源头。

在国外高丽青瓷也颇有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越窑青瓷影响所具有自己特色的瓷器,即在我国青瓷发展的历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青瓷的历史发展青瓷的历史源远流长,他的发展也经历了7个阶段。

三国两晋时期,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的规模也不大。

五代到北宋,人民烧制青瓷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为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

北宋后期到南宋,碧玉般的厚釉瓷出现。

南宋末期,成功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

陶瓷的装饰方法

陶瓷的装饰方法

陶瓷的装饰方法有多种,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装饰方法:
1. 釉下彩:以各种高温颜料,在泥坯或素烧坯上绘画纹样,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其特点是彩绘的纹样与坯釉在高温中同时烧成。

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瓷面光洁滋润,色泽透明雅丽,有饱满的水分感,经久不变。

2. 刻划花:在坯体上用铁、竹制的刀、扦等工具刻划出装饰花纹,施透明釉烧成。

这种装饰方法在原始青瓷上就普遍使用了,只是不同时期的陶瓷纹饰风格各异。

3. 刻填花:又称镶嵌花,是在坯体上先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出花纹,然后在刻出的凹槽内填以色料的装饰方法,在古代多填白色料和黑色料,又称“刻花填白”和“刻花填黑”。

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方法,先在坯体上用青花色料画出纹样的一部分或勾出纹样的轮廓线,施釉入窑烧成后,再施以古彩完成釉上彩绘,故又名“豆彩”,有的也称为“填彩”或“加彩”。

4. 粉彩:又称软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使用洋彩进行彩绘的一种装饰技法。

5. 印花:以有花纹的陶瓷的模印印具,在尚未干的器物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坯体上留
下花纹,然后入窑或施釉入窑烧制。

6. 剔花:工艺过程是先在器物坯体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花纹,然后将花纹部分或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层剔去,露出胎体。

此外还有划花等装饰方法。

不同的装饰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美感,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浅析青花在陶瓷茶具上的装饰效果

浅析青花在陶瓷茶具上的装饰效果

要 的考虑是实用时清洁卫生的美。
青花装 饰茶具有别于其它色相 装饰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 , 虽然 出现 了众多性能优良材料 , 白瓷作为饮食用具的独特地 但
位未有 丝毫动摇。 青花装饰 于茶 具 , 不仅打破了 白瓷的单调 , 使 白色瓷器 更加优 美 , 而且丝毫不影响饮食用具的干净品质。
第 2 卷第 2 7 期 21 0 2年 4 月
J u a fJn d z e l g o r 景德镇高专学报 l e n l i g e h n Co e o
Vo . 7 No 2 1 2 . . AD . 01 r2 具 上 的装 饰效 果
二、 青花装饰茶具的构 图布局
与陈设艺术瓷相 比 , 陶瓷茶具 的体 积较 小 , 在 日用瓷艺 但
术化的今天 , 青花茶具的构图布局并不亚于陈设艺术瓷 。 从纹 样组织 、 画线 、 分色 青白虚实 的配置 , 笔法 的工整或随性 , 都是

“ 青翠” “ 、幽菁可爱 ”“ 、娇翠欲 滴” 是对其呈色的高度赞誉 。 其色 彩淳厚 、 蓄 , 白相 映 , 含 青 水乳 交 融 , 浑然 一体 , 具有 “ 典雅 ” 、 “ 携永 ” 柔和 ” “ “ 、淡雅” 的艺术 审美效果 。 茶具 表里 明净光洁 , 怕酸碱腐 蚀 , 不 便于 清洗 , 永葆 美 能
艺术品 。
青花陶 瓷茶具 是以一种 单纯 的青色 彩料 , 描绘 于 白瓷素 坯上 , 上透明釉 , 高温烧成 的一种 日用饮 食器皿 。 再 经 所绘 青 料 , 和于釉 中 , 溶 在洁 白光润的 瓷面透 出一种鲜 明 、 莹撤之 感
的蓝色色彩 , 但又 不是 一种纯粹单 一的蓝色 , 是微带一 点绿 味 的饱和蓝 色 , 或微 带一点紫味的蓝色 “ 幽靓 ” “ 翠” “ 、苍 、浓艳 ” 、

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与技巧

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与技巧
直 ,疏 密 ,刚 柔 ,动 静 、 啦 亢 令 垃 依 j『i ̄,j J¨ 法 和 动 力 塑 造 而 成 耀 瓷 箭 ,装 饰 披 术 L{1],成 就 坡 高 的 算 是 刻 他 技 术 ,它 J法 遄 满 坝 挫 , 气 韵 通 , 宽 窄 乍 变 ,/rJ断 神 连 ,象 骏 马 撇 佃 驰 , 殳LI赫 龙 翻 滚 奔 腾 的 自如 运 用 ,能 或 畅 通 地 将 荚 妙 术 彤 象 准 确 地 表 现 于严 格 的 裟 饰 范 之 ..
存 l _ 厂J的 运 用 上 有 颁 挫 、 缓 急 、 匀 挑 、翻 转 、 轻 重 等 各 种 区 别 。 如 瓶 上 刚 劲 豪 放 的 缠 枝 牡 丹 椰 刻 花 碗 中 禁风逸 柔 和 的 折 技 牡 川·, 虽 同 刎 化 牡 丹 , fLT.由 于 器 型 和 物 的 用 途 川 , 采 川 n勺刻 化 手 法 不 同 , 它 所 形 成 的 术 效 粜 则 截 然 不 川 ,
存 刻 花 技 法 上 ,耀 州 窑 可 以 足 独 树 一 , 与 其 它 帘 不 同 。越 窜 和 定 帘 , 是 以 竹 J笔 木
锕 川市 工艺 美术 大师一 一 董 謇妮 董春 妮 ,女 ,1 976年 生 ,铜 jI1市 耀 州 区 人 ,陶 瓷 技 师 ,铜 JIl市 工 艺 美 术 大
师。 现为 耀 州窑唐 宋陶 业有 限公 司大 师工 作 室常驻 创作 人 员。 对耀 瓷有 着深 厚 的感 情 ,师承 中 国工艺 美术 大 师孟树 峰先 生 ,擅长 耀 州窑传 统 图案缠 枝 牡丹 花 、莲花 、 团菊 等的 刻花 、剔 花 、划花 技术 。作 品布 图规 整 ,装饰 线 条流 畅 ,刻花 刀法 犀利 , 制作精 益 求精 ,是现 代耀 州瓷 作品 中的 翘楚 ,具 有较 高 的艺术 价值 和收 藏价 值。

略谈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

略谈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

略谈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作者:应慧沈子珍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3期摘要:龙泉窑具有悠久的传承史,属著名青瓷窑口,开创于西晋,距今传承有千余年历史,所产青瓷不仅质地优良,且在器物装饰艺术、风格方面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

龙泉窑青瓷风格包含多种设计手法,各手法都有自身特点,是我国青瓷艺术传承的重要代表。

文章就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展开分析,论述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演变历程、应用表现及美学特征。

关键词:龙泉窑青瓷风格;装饰艺术;美学特征0 引言龙泉窑青瓷风格独特,装饰艺术手法多种多样,自古受人追捧。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窑青瓷的风格与装饰艺术伴随着政治环境的影响、时代文化的变迁、工艺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演变,历经兴衰。

本文主要探寻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更好地传承龙泉窑窑系文化,对其历史演变过程展开探讨,把握其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1 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演变历程青瓷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瓷器类型,而龙泉窑是南方青瓷的典型代表,因中心窑场位于浙南龙泉境内而得名。

龙泉窑青瓷始于西晋,北宋时开始发展,逐渐形成龙泉窑产品特色,形成以大窑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的庞大窑系,成为浙江青瓷集大成者。

宋室南渡后,龙泉窑融合北方制瓷技艺,汲取官窑与民窑精髓,产品质量达到历史巅峰,被认为是大江南北青瓷烧制技艺的总成。

元代至明代,龙泉窑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高、外销范围最广的历史名窑。

1.1 初创期北宋之前为龙泉窑的初创、成长时期,该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以就地销售为主。

由于同时期浙江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蓬勃发展,作为后来者的龙泉窑青瓷多少受到四大窑系的影响,其中以越窑为最。

初创时,龙泉窑青瓷器型、装饰、釉色及总体风格基本与越窑相近,器物品种主要以碗、盘、盏、壶为主,装饰手法以简单的线条刻划为主,部分器物如多管瓶、盘口瓶等肩部饰以水波状堆纹,亦与越窑相近。

浅谈龙泉青瓷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浅谈龙泉青瓷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浅谈龙泉青瓷的特点及艺术魅力作者:王泽和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瓷器,从古至今在中国艺术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一页。

龙泉青瓷以其釉色晶莹润澈、青翠如玉、别具风格而在中国瓷器中独领风骚,开创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成为举世无双的陶瓷艺术珍品。

关键词:龙泉;青瓷;特点;艺术魅力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其中以龙泉产的青瓷尤为著名。

史称中国五大名窑的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青瓷。

龙泉青瓷是我国瓷器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文化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泉青瓷是龙泉人民世代相传、与当地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每个时代本民族地域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社会文明发展状况,都能在青瓷作品中得以体现,并折射出青瓷文化的传承历史。

一、龙泉青瓷的历史概况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

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

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

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

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

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

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

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储红色,俗称“朱砂底”。

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

探析景德镇青白瓷之精品影青雕刻瓷

探析景德镇青白瓷之精品影青雕刻瓷

144探析景德镇青白瓷之精品影青雕刻瓷摘要:本文为以两宋时期的青白瓷为线索,来探析景德镇青白瓷中之精品影青雕刻瓷。

青白瓷出现在两宋时期,宋代非常流行的青白瓷,被称之为假玉器,青白瓷白中显青,釉色好似蜻蜓碧水般纯净,胎体洁白而细腻,刻花处肌釉更显青绿,浅处则过于泛白,凝动又自然,它的釉面莹润质感如玉,青白瓷大多胎体轻薄装饰。

以刻花为主,对着光线可见清影,阳光微微透过釉面暗雕花纹若隐若现,如此也有了“影青”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影青瓷的前身是宋代六大瓷器之一的青白瓷,雕刻是影青瓷装饰的主要手法,本文就影青瓷工艺技法的特点和当代影青雕刻瓷的广泛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白瓷;影青;雕刻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06—144—(03)Exploring the Excellent Shadow Blue Carved Porcelain in Jingdezhen'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刘 丹(元贞瓷舍陶瓷工作室,景德镇,333000)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rom the Song Dynasty as a clue to explore the exquisite Yingqing carved porcelain in Jingdezhen'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ppeared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which was a very popular type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t was called a fake jade artifact.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howed a clear blue color in the white, and the glaze color was as pure as clear water. The body of the glaze was pure and delicate, with the engraved area showing a more green color. The shallow area was too white, and it was both condensed and natural. Its glaze surface was as smooth as jade, and most of the body of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was decorated with a light and thin body. Mainly based on carving flowers, clear shadows can be seen in front of the light, and the sunlight slightly penetrates the glazed surface with faint carved patterns, giving rise to the poetic name "Yingqing". The predecessor of shadow blue porcelain was one of the six major porcelain pieces of the Song Dynasty, known as Qingbai Porcelain. Carving was the main technique for decorating Shadow Blue Porcelain.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dow Blue Porcelain craftsmanship a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contemporary Shadow Blue Carving Porcelain.Key words: Celadon white porcelain; Ying Qing; CarvingLiu Dan(Yuan Zhen Porcelain House Ceramic Studio, Jingdezhen, 333000)第38卷 第155期 2023年06月陶 瓷 研 究Ceramic StudiesVol.38 No.155June.2023收稿日期:2023-05-20 修订日期:2023-05-22作者信息:刘丹(1987 -),女,汉族,江西省宜春市。

浅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文化艺术

浅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文化艺术

浅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艺术和文化中国陶瓷举世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凝聚着古代陶瓷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演化、进步与发展的历史。

在古代,外国人也以“瓷器之国”,“丝绸之国”,“漆器之国”来代称中国,直到现在,代表中国的英语单词“China”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可见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陶瓷装饰是指人们从装饰的角度,根据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要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对陶泥进行艺术处理的总称。

陶瓷装饰从原始彩陶时期就已经诞生,历经各个不同时期,始终贯穿于陶瓷制作的全过程。

陶瓷装饰从原始彩陶纹样、汉代的画像石、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影青瓷、元代青花、明清彩瓷等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性,展现出独特的东方艺术特征与民族精神。

一、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形式中国的陶器源远流长,至今约有一万年的历史。

先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泥土在高温烧成后能结成硬块,从中受到启发,经过塑造成型并烧制的陶器也就开始出现了。

虽然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发明了陶器,但是,瓷器是中国最先发明的。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

至汉代以后的六朝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了“时代”。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字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花纹。

”陶瓷的装饰是在陶瓷发明之后一段时间,随着人们对陶瓷产生审美意识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陶瓷装饰具有美化陶瓷的作用,一经产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产生至今历数千年。

原始陶器的装饰形式,不论人物、动物、植物还是几何纹样和编织纹,都表现出浑厚质朴的情感。

这一时期,花纹组织简洁,花纹表现粗犷有力,表明它的开端是从单纯刻划开始的。

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这种白陶艺术把刻划、压印装饰技法与烧造工艺融为一体,创造了商代划印装饰形式。

这种白陶装饰是在胎质纯净,器面洁白而细腻的胎上纹出纹样,用刻划技法划饰细致的底纹和粗犷而富有立体感的凸雕主体纹。

浅谈青花瓷装饰技法及艺术特征

浅谈青花瓷装饰技法及艺术特征
◎美学技术 ◎
装饰 艺 术
浅 谈 青 花 瓷 装 饰 技 法 及 艺 术 特 征
徐 桂 梅
( 德 化 县 宏 晟 陶瓷 有 限公 司 , 福建 德化 摘 要: 青花 瓷是 我 国 深厚 文 化 底 蕴 与 高超 工 艺 技 术 相 结 合的产物, 也是我 国所有陶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 还是我 国 艺术 宝库 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 优 秀的 文化 遗产。青花瓷装饰 是 陶瓷 装 饰之 一 , 它 与 陶 瓷粉 彩 、 古彩 、 新 彩 在 地 位 上 是 并 驾 齐 驱 的, 但是与其他 三种不 同的是 , 青花瓷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题 材 广泛 。 主题不一 , 内容丰富多样 , 表现形式变化 多端, 而且青花瓷 釉质上所具有的晶莹剔透、 白中泛青等特点 , 能够让人产生一种 清洁雅 致 的 感 觉 , 再 加 上 青 花 瓷所 具 有 的浓 厚 民族 色 彩 、 感人 的 艺术 魅 力 和 独特 的文 化 个 性 和 文 化 特 征 , 使 得 它 成 为 我 国 传 统
陶瓷 艺术 中的一 种 重 要 的 装饰 手 法 。
3 6 2 5 0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 青花 瓷 ; 装饰技法 ; 艺 术特 征 ; 国 画技 法 众所周知 , 青 花瓷 在 我 国已 经 有 了很 悠 久 的 历史 , 而 且 在 朝
代的不断更替和变换中也经过 了许多次 的起起落落。所谓青花 瓷, 就是 由陶瓷艺术家在青 花瓷坯上装饰 、 作画 , 再 经过若 干个 工序制作而成 的艺术 品。青花瓷 内在的 民族元 素、 色彩 以及 青 花瓷艺术上 的韵律美等 , 把 青花瓷所具有 的艺术 特征体现 的淋 漓尽致。而青花瓷的装饰技法是从 国画技法 中学 习 、 改 良得 来 的, 因此它与我国的国画技 法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一位 陶瓷艺 术家如果想要让青花瓷器把 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淋漓尽致的体现 出来 , 在灵活借鉴 和应用国画技法 的同时 , 也必须要熟练的掌握 陶瓷所具有 的独特工艺性 。下 面就 国画的技法及其 特点 、 青 花 瓷的装饰技法与 国画技法和青花瓷装饰技法及艺术特征与生活

浅谈龙泉青瓷

浅谈龙泉青瓷

浅谈龙泉青瓷朱嘉盛在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群山延绵,峰峦叠嶂,溪流纵横。

龙泉市就位于这片绿色的区域,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

龙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洞宫山、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其中,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市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

市西北的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

市西的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

所以,龙泉就有了“水流三州”的称谓。

只有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经过智慧、勤劳的龙泉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最终奠定龙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地位。

初次对龙泉的概念是来自一把宝剑,这是一把制作精良的“龙凤七星剑”,它寒光凛冽,握在手上,会让人感到与武侠小说的世界拉扯了距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宝剑,剑的主人告诉我,这把剑是在龙泉买的,那是一个自古以来盛产宝剑的地方。

后来又在朋友处看到了一件花瓶,花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其釉色青如玉,光泽柔和,晶莹滋润,与其它瓷器大不相同。

我那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件龙泉青瓷。

至此我才知道龙泉不但出宝剑还产这样精美的瓷器,对龙泉宝剑我曾作过一番粗浅的了解,那这青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怀着好奇之心,试着去探个究竟。

从资料上看,在龙泉市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一、历史源流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一个瓷窑系。

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境内山岭延绵,森林茂盛,瓷土等矿藏资源丰富,又位于瓯江上游,有便利的水路运输,加上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自然条件可称得上得天独厚。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龙泉的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越窑、婺州窑、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作者:李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8期摘要:龙泉青瓷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尤其是“粉青”和“梅子青”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枝独秀。

文章从分析南宋龙泉青瓷的釉色和装饰入手,对其制瓷业发展繁荣的历史背景和工艺技术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哥窑、弟窑的概念定义和龙泉青瓷的装饰发展阶段变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釉色;装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8.004瓷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古学研究表明,由陶到瓷的嬗变是以青瓷为起点的,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形制、装饰,瓷器都蕴涵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文化心态。

作为工艺品,瓷器既要有其本质上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有体现其特殊神韵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点在南宋龙泉青瓷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南宋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其“粉青”和“梅子青”可谓冠绝古今,古人有“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硫酸泛青时”的赞美诗句。

1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的历史学观察中国青瓷发展到宋代,已然是一派百花齐放、繁荣向上的景象,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①。

宋代历时32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长命王朝之一,但是南宋与北宋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南宋王朝是苟延残喘地在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唯诺偏安,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南宋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代特征不仅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也体现在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上。

唐三彩那种雍容博大的异邦情调和大国胸怀已经消失,充斥于宋代瓷器形制中的是一種幽柔典雅、秀美端庄的文人趣味。

北宋的覆亡直接导致了开封官窑的停废,同时由于北方被金人所占,当时如汝窑、定窑等名窑受战乱影响,已不能继续生产。

伴随着南宋皇室迁入杭州,统治阶级仍然需要大批量的生活和享受器具,那么何以弥补官窑停产带来的供需矛盾呢?这一矛盾也为南方制瓷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运用____

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运用____

20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运用程 燕 夏国安收稿日期:2012-04-19现代“青花”装饰是创作者在受到现代艺术影响下,以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情感和创新理念为目标的现代陶艺作品,它在汲取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精华基础上的创新,离不开我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同时也融汇了国外现代艺术的优秀成果,是融汇中西的釉下彩绘艺术。

虽然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青花是传统青花的延续,但在观念上和审美认知上,二者却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

它不仅在外观上改变了青花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在功能上改变了其单纯的实用目的、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成为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使青花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

一、青花装饰技法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师从中国画技法,其装饰技法和国画技法本质是一致的。

青花瓷坯上作画在借鉴国画技法的同时,还必须掌握陶瓷的独特工艺性,从而让国画技法能在陶瓷创作中灵活应用,使陶瓷艺术家的思想灵魂以最佳方式体现。

青花瓷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青花大约首创于唐代,形成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代。

历代传世的优秀青花作品,从画面艺术来看,其布局黑白虚实,点、线、面的运用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绘画艺术技法,讲究笔法、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势飞动、线条流畅、酣畅淋漓的效果,使青花形成幽静典雅的艺术特色。

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是紧密结合、互为借鉴、相互渗透的,特别是青花瓷装饰设计,大多喜欢采用国画装饰的表现手法,用中国画技法的基本功来练习。

青花瓷的作画工具与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所不同的是载体材料、颜料。

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创造出“分水法”,故此青花分水,是青花瓷装饰的最基本方法。

二、现代青花装饰的创新特点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传统青花装饰中,不论是官窑青花还是民窑青花,就其装饰的题材来看,总体上大多集中在一些吉祥题材。

不论是天然的纹样题材(如动植物纹、人物纹样等);或与天然界几乎无关的幻想中的题材(几何纹样等),共同体现的都是传统装饰中“型必有饰,饰必吉利”的装饰理念。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印花工艺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印花工艺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印花工艺作者:甘莉莉来源:《大众考古》2020年第08期陶瓷史学者通常用“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来概括宋代瓷业发展的面貌。

充塞于宋王朝统治阶层和士大夫中的审美观念已不是唐代那种富贵、奢侈,而是寄情于山水花鸟的自然风景,强调平淡天然,典雅洒脱,于是青色所代表的审美受到追捧。

故宋代的瓷器中,大多数为单色青瓷。

以青瓷为代表的耀州窑系就是在当时的发展与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八大窑系之一。

耀州窑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黄堡镇,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宋代这一带为耀州所管辖,故名耀州窑。

古时的黄堡镇位于关中平原以北,属沉积岩地带,是关中通往陕北和塞外的咽喉之地,古漆水河也自北向南流经此地,所以这里水源丰富,原料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具备建造瓷场的有利条件。

闻名中外的耀州窑就在此基础上创烧和发展起来。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有千余年的烧造历史,但明代以后烧造规模缩小,产品仅为供应当地的粗瓷。

北宋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耀州窑瓷器被称赞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

据史料记载,耀州窑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至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曾為宫廷烧制贡瓷。

宋代耀州窑瓷器中最享有盛誉的是青釉瓷,其釉质精细纯净,透明度适中,色调是一种稳定的橄榄青色。

器物造型优美,装饰手法娴熟,纹样图案丰富,体现了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水准。

耀州窑领先的制瓷工艺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区域西抵甘肃,东达河南,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并由众多窑场和流通区域形成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到南的耀州窑系。

装饰手法宋代耀州窑青瓷在各方面的技术都已经相当完备和成熟,其中装饰手法的多样化——划花、剔花、刻花、印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是最大的特色。

宋代耀州窑青瓷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流行和使用的主要装饰手法不同。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至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中国陶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世界各地的赞赏和喜爱。

一、先秦时期的陶器在中国古代,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相对简单,以黑陶和灰陶为主。

这些陶器形制简约,常见的有壶、盘、罐等,多用于日常生活。

然而,即便是在制作技艺有限的情况下,先秦时期的陶器艺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二、汉唐时期的青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艺术逐渐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汉唐时期,青瓷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种类之一。

青瓷因其良好的质地和独特的釉色而广受称赞。

汉代的青瓷多以刻花、压花等方式进行装饰,而唐代的青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器型的完美结合。

三、宋代的官窑瓷器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官窑瓷器成为当时最高端的陶瓷产品。

官窑以景德镇、定窑、钧窑等为代表,以其精致的工艺和高超的烧制技术而闻名于世。

在宋代官窑瓷器中,青瓷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黑色和白色的瓷器也开始流行。

宋代的陶瓷艺术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表现形式,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元明时期的青花瓷元明时期,中国陶瓷艺术进入了新的阶段。

特别是元代的青花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青花瓷是在白瓷胎上绘制蓝色图案,再经高温烧制而成。

青花瓷器色调纯净,图案清晰,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代的青花瓷发展更加迅猛,各个官窑纷纷尝试制作青花瓷器,丰富了青花瓷的样式和纹饰。

五、清代的粉彩瓷器清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继续繁荣时期,其中以粉彩瓷器最具代表性。

粉彩瓷器以其色彩斑斓、构图多样的特点而受到欢迎。

绘制粉彩瓷器需要多层施釉,每一层都需要进行烧制,工艺复杂而考究。

粉彩瓷器在清代风靡一时,并且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经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从先秦时期的简约陶器到宋代的官窑瓷器,再到元明时期的青花瓷和清代的粉彩瓷器,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璀璨的艺术瑰宝。

龙泉青瓷专业术语及名词释义

龙泉青瓷专业术语及名词释义

龙泉青瓷专业术语及名词释义何为龙泉窑?当代⼈已将哥窑与弟窑统称为龙泉窑,但古时并⾮如此。

根据嘉靖四⼗五年(1566)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章⽣⼆兄弟各主⼀窑,章⽣⼀所陶者为“哥窑”,章⽣⼆所陶者为“弟窑”,亦为“龙泉窑”。

该记载中明确指出龙泉窑与哥窑是有本质区分的,当年龙泉窑指的是弟窑青瓷。

柴窑多数⼈⼀听“柴窑”,均以为是⽤柴⽕烧的窑即所谓“柴窑”,其实不然。

柴窑,据古⽂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汴梁(今河南开封⼀带),乃是后周皇帝柴世宗柴荣的御窑,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

《格古要论》、《博物要览》、《事物绀珠》等典籍中都有关于柴窑的记载。

注:(某些不良商家以所谓“柴烧的青瓷”来忽悠消费者,⼤家可别被蒙骗了哦)龙窑所谓龙窑,⾮指建在龙泉的窑,⽽是指窑的外形呈长条形,如龙似蛇,故名。

亦称蛇窑、蜈蚣窑。

龙窑出现于商代,早期龙窑⼀般长⼗⼏⽶到⼆⼗⼏⽶,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个别地区甚⾄达到七⼋⼗⽶。

因龙窑⽕候极难控制,烧制时间长,成品率极低等众多缺点,现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的龙泉青瓷均采⽤煤⽓窑烧制⽽成。

风格篇哥窑南宋时有章⽣⼀、章⽣⼆弟兄各主⼀窑,哥哥⽣⼀所烧之窑称为哥窑。

哥窑瓷器的⼀个⾮常独特⽽且重要的特征就是瓷器的釉⾯开裂,这是⼀种⾮常⾃然的釉⾯开裂现象,因每件哥窑器物上的开⽚千差万别,⽆⼀重复,所以显得⾮常珍贵。

哥窑器的胎⼟⼀般为宗⿊⾊,胎⽩⽽裂者都是假哥窑。

弟窑弟弟章⽣⼆所主之窑,称为弟窑。

弟窑的显著特点是灰⽩胎,外形光洁不开⽚,釉⾊纯净,简洁清雅。

其典型釉⾊是粉青、梅⼦青、⽶黄。

原料篇釉:即釉料,施于坯胎的表⾯,是以瓷⼟、长⽯、⽯灰⽯、滑⽯等天然原料研磨⽽成。

瓷⼟:即制坯的泥⼟,主要由⾼岭⼟、长⽯、⽯英等组成,经粉碎、淘洗、过滤、沉淀后制成半含⽔份的泥条待⽤。

胎⼟篇窑胎:⼀般为棕⾊或棕⿊⾊。

弟窑胎:⼀般为⽩⾊或灰⽩⾊。

浅谈“影釉彩”的创作

浅谈“影釉彩”的创作

彩效果火热协调。黄红 兰黑 四原色有机结合 , 有主有次 , 层次 关系和虚实关系清晰明朗。 () 2 讲求现代光影感和纵深感 , 即空间关系 。尤其是黄色
荷叶周围部位 , 更具透视感 , 很奇妙 。 如果达到,五维度” “ 中增
加 了潜意识的 “ 时空” “ 超 ,梦荷 ” 则具备了 梦中影像的 “ 六维
胡景文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 30 ) 3 00
摘 要 将影釉瓷创作创新作为一种单独的 艺术形式 , 基于影青瓷的启发 与现代 艺术形式、 现代 工艺材料的开发 , 作者认为在影
釉彩创作过程 中应处理 并把握好三种 关系。
关键词 影釉彩 ; 影青 瓷; 创作 关 系
Ke r so e lp e lz swi v ga e d c r t n g e ns i oc li; r ce t n y wo d v r p d ga e t o erlz e o ai ; r e ihwht p rean at ra i a h o e o
4 结 论
以上是我 创立 “ 影釉瓷 ” 的一些体会及 创作过程的感 受 , 希 望 得到 专家 同仁的 认可 及指 正 , 以利 于弘扬 陶瓷 艺术 的 发展。
Cr a i n o r m i tW o k t e l p e a e n e to fCe a c Ar r s wih Ov r a p d Gl z sa d Ov r l z c r t n e g a e De o a i o
图 3 海 洋
Fg3 Oc a i. e n
下, 布局随 意而 走 , 全无传统的经营 位置 的痕 迹 ; 人比较强 给
烈的感官刺激和梦幻般的视觉享受 , 并使 这种激情也表现 出

青花瓷竹纹装饰创作感悟

青花瓷竹纹装饰创作感悟

50陶瓷中无论何种装饰表现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正如中国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千变万化的题材无疑都是作者内心对于美的诉说, “借物言志”艺术特征成了文人绘画中独有的表达。

“竹纹”题材因其气节高雅、直、挺的特性更是古代文人的“宠儿”。

“梅、松、竹”早在宋代林景熙《五云梅舍记》中出现“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青花瓷从工艺特色分析最能体现中国水墨绘画的韵味,国画水墨讲究“墨分五色”,而青花则能表现出“料分五色”。

以青花瓷独有的“蓝”来表现竹子的高贵气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以此题材展现青花特有的美,以青花瓷特殊的材质展现竹子的品性,两者结合所表达的艺术语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承,又具文化艺术的融合,人与物间情景交融的触感。

一、历代竹纹题材的青花瓷艺术概况中国绘画史中,竹纹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涵义。

将绘画制约和限定于陶瓷这一特殊载体之上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另一种延续和传承,两者既是融合,又是再造。

品读陶瓷装饰的发展史,青花装饰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类。

元代青花瓷中竹纹的出现,与元代文人画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古文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人由于政治背景原因处于地位低下的状态,而由此造就了元青花风格以民间风格为主,但却不同以往的民间缺乏艺术性人文性特点,而是结合了抽象和不羁向往自由的独特民族特性。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绘画中常出现“岁寒三友”题材即“梅、竹、松”,这些也是文人所钟爱的能够表达文人气节的题材。

而绘制技法上,与元四家的画法也有着类似笔触,竹叶大小变化灵动,竹杆细直而有力,形态上添加曲线走势,使得画面赋有节奏动感栩栩如生。

而这一时期竹纹并不常作为唯一主题布置画面,而是与其它植物共同布置、穿插进行。

这也是元青花中竹纹的一大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
作者:刘昌庭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刻花艺术,是我国陶瓷史上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宝贵遗产,它是陶瓷装饰中重要方法和装饰形式,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古老最早出现的装饰方法之一。

在现代陶艺的运用上也很广泛,重新研究、发展刻花艺术对当代陶瓷装饰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瓷;刻花;发展
纵观青瓷艺术数千年的发展史,刻花、划花、剔花装饰艺术如影随形。

它们都是用不同形状的金属刀和竹刀等刀具刻出来的。

刻花,是用刻刀在生坯上刻出纹样,一边深,一边浅,线条呈斜状。

刻的深浅粗细不一,视其主题形象及坯体的大小厚薄而定,多用于中胎、厚胎的陈设瓷、日用瓷。

划花,则是用竹针或铁针在生坯上划出花纹,运力均等,线条粗细一致,划痕轻浅。

其中刻花与划花是两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处理过程,由于宋代在艺术处理上往往既刻又划,同时应用又难以分开,因此一般又统称为“刻划花”。

剔花,是用工具剔去花纹之外的空间。

因此,它们都属刻花系列,只是各有技法、各有特点、各有风味。

而刻花的表现力尤为丰富,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最广泛,现代一般都把刻、划、剔花等统称为刻花艺术。

刻花艺术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

在周口店的遗物中就有“尖骨器”和“刻划的骨骼”。

尖骨器应是在骨板上刻划线纹的工具。

“骨骼上的刻划”也可以说是陶瓷刻划花艺术最原始的形成。

只是质地不同,然而却是同工异曲。

陶瓷上的刻划是骨骼上的刻划所给予的启迪。

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瓷文化中更可以找到原始的陶瓷刻划艺术。

不过早期的釉陶和最早的青瓷上运用都十分简单,刀法也较简单,多用于日用瓷。

只有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青瓷才真正独树一格,刻花才以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自立于陶瓷装饰艺林之中。

尤其是宋代刻花已达到很高水平。

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北方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和磁州窑和耀州窑几乎都有刻花品种,且成就显赫。

生产量和生产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品种繁多。

除了青釉瓷器刻花外,纹式精美、内容题材、刀法用笔、艺术处理日趋完善、丰富多彩、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陶瓷艺术百花齐放,许多传统技法也复苏了。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龙泉青瓷走向中兴。

青瓷创作者重新认识到青瓷应在泥性中开拓新的装饰领域。

人们重新认识了刻花的艺术价值,认为刻花是青瓷中不可缺少的技法。

从此,刻花又开始风行起来,进入了复兴时期,并和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竞斗艳。

到八、九十年代,一批批刻花装饰艺术瓷以崭新面貌进入了艺术殿堂,并在全国、全省、全市和国外陶艺展评中累次获奖。

得到了国内外陶瓷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并涌现出一批在刻花中取得成就的新人。

目前龙泉拥有众多既画又刻的人员,这支专业队伍人数之多,分布之广,是陶瓷史上没有出现的新局面,改变了过去重画轻刻的思想,这必然推动青瓷刻花装饰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现代青瓷刻花装饰艺术和传统刻花相比已有很大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和陶瓷工艺的提高,现在的青瓷瓷质比以前更加细腻、漂亮。

釉色更加丰富且光润透明,为刻花艺术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

现代刻花不论手法上还是形式上都在推陈出新,手法上朝着多元化和浅浮雕的方向发展。

形式上出现了刻花与釉上彩、釉下彩、色釉等陶瓷装饰相结合。

拓宽了刻花的表现力。

刀法上比传统的更加复杂,且多是刻、划、剐、剔等多种手法并用。

且能刻成众多复杂精细的画面,如人物、山水、飞鸟走兽、蔬菜瓜果、草虫、鱼虾等生动的形象,线与面的有机组合,更富质感。

色彩上追求单色和多色并用且多变而又统一的艺术效果,现代刻花主要的技法运用和形式风格如下。

社会已进入 21 世纪,如今现代陶艺正带着时代的成就与激情走入了现代人敏捷的思维活动中。

我国的现代陶艺比国外发展较晚一些,但现代陶艺也是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陶艺不受实用功能限制,表现方式十分自由,向纯艺术方向发展。

现代陶艺的魅力来自泥性之美,肌理效果的丰富性和造型变化的无限性和随机性等。

当前世界各国的陶艺无不运用了刻花技巧,而刻花在发挥泥性和展示肌理和造型的可塑性上与其是一致的。

中国的陶艺发展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方面,青瓷的装饰艺术,仍具中国特色,刻花在其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艺术及同类艺术之间的交融、组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与趋势。

刻花技艺与其它陶瓷装饰相融合是艺术门类内部的延展与开拓。

青瓷艺术发展到今天,风格过于单一,造型过于陈旧,装饰手法过于贫乏,是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和欣赏需求,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刻花艺术以其特有形式,规律和技法,发展和完善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当代表现形式。

刻花,是青瓷装饰中重要的技法之一。

刻花是独立的一门艺术,可以在创作中产生不朽的作品,刻花适应性强,可以和其它形式的陶瓷装饰艺术合二为一,并能相辅相承,结出新果。

刻花在 20 世纪后期复苏了。

这是科技和艺术发展的必然,也在创新中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

并取得了新的重要位置。

我们坚信,这朵艺术之花,必将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而开得更加璀灿。

参考文献:
[1]徐岚.谈陶瓷刻花装饰[J].陶瓷研究,2000(03):3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