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爱上经典诵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农村的小学生爱上经典诵读

众所周知,一个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才,取决于他童年的根基是否扎实。从苏步青、华罗庚、李政道,到列夫·托尔斯泰、泰戈尔等这些闻名中外的名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童年时代接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他们日后站在人类文化之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抓住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引领孩子们从小熟读和背诵传统文化典籍,及早地探究人性的本源,了解人生的智慧,培养一种关照古今的大历史文化视野,使他们的心胸更宽广,眼界更高远,思考更深入。然而,农村的小学生学习的任务相对繁重,学习的条件相对落后,如何让这些孩子们喜欢上经典诵读,并结出累累果实呢?根据我校一年多来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内容的选择:

要丰富多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并且能够基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终身的发展。

低年级的小朋友首先要接触蒙学读物。历来被誉为“蒙学之冠”、“小《通鉴》的《三字经》,已经正式入选《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而《弟子规》则规定了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包含了传统美德教育的精髓。可以说,读透了这两部经典,并能够参照规范真正地身体力行,就必然能够造就出最完美的人格、最高尚的节操。

中年级的小朋友可以更多地熟背唐诗宋词和历代诗歌美文。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代表着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宋词作为又一枝绚丽的奇葩,开辟了诗歌艺术的又一片广阔的天空。而历代美文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折射出历代名人的思想历程和道德情感。它们对于陶冶中国人的情感,丰富人们的审美世界,一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修养。

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把视角伸向“四书五经”类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当然是首选的书目。《论语》是孔子思想最直接的记录,它被认为是影响

中国人最大的一部文学典籍。如果说作为中国人至少要读一本书的话,《论语》应该是大家一致的选择。《论语》强调自身的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人类必备的美德——孝、仁、忠、恕,直到今天仍旧是全球伦理的底线和黄金规则。其中的一系列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对今天的我们仍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另外,《孟子》、《大学》和《中庸》中的名句,也可以有选择地指导学生诵读。

除此,《老子》与《孙子兵法》也应该是小学生涉猎的内容。《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源泉,被誉为“万经之王”、“百家之祖”。其中的格言警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行动指南。《老子》的智慧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铸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是有史以来译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经典。《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它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军事领域,扩展到了政治、文学、医学、经济、外贸等诸多方面,对从小培养学生的“将者之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扩充文本内容,使语文学习变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如:学习《游园不值》时,我引导学生诵读《早春》、《晚春》、《渔歌子》、《鸟鸣涧》、《滁州西涧》、《咏柳》、《江南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等古典诗歌,背诵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学习《清明节的由来》,就要延伸到其它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学习《快乐国奇遇记》这篇课文,就要阅读《木偶奇遇记》这部书……要尽可能地使文本内容变成一个五彩的藤蔓。顺藤摸瓜,收获更大。

总之,在诵读内容的选用上,可以尽显各家之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可能广泛地诵读,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广,目光变得更深邃。

二、形式的运用:

要灵活多样,尽可能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积淀经典。

1、说唱结合。

《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唐诗宋词的声韵和谐、优美,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活泼的形式,如:快板表演,拍手韵律操,说唱跳皮筋、古诗词吟唱等。

2、融入故事。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生动引人的小故事,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经典的兴趣。综上列数的经典书目中无不隐藏着发人深思的故事。如:学习《论语》中的名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我适时向学生讲述王充、鲁迅、巴甫洛夫等珍惜时间的故事;在学习《论语》中“欲速则不达”这句话时,我借用商人因为急着赶路不肯钉马掌,结果自己背着行李和货品艰难回家的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就体会得非常清楚;学习《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法则时,我引入《秦穆公兵败晋国》的故事,并联系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诵读《弟子规》时,不论是“孝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的哪一篇章,都能为学生搜集众多的或传统、或现代的能够说服人心的故事;吟诵古诗文时,其中蕴涵的传说故事,历史背景等,也都有章可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故事是引领学生步入经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3、引进竞赛。

各班在进行经典诵读时,都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利用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考级制度、奖红花、红星”这些可以成为通用的形式。另外,适时组织一些个人或小组之间的竞赛,当然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古诗词上下句对接、文学常识的选择判断、朗诵古诗文大赛等都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强化诵读的效果。

4、展示表演。

大凡少年儿童都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我们迎合学生的这种喜好表现的心理,就可以维持他们学习经典的兴趣,并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更深层次的经典阅读。从我校举行经典诵读展示会的情况来看,令人欣喜。每个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诵读表演,或全班展示,或小组展示,或个体展示,形式多样,令人耳目一新。就《弟子规》的内容来说,有的将它演绎成小快板,有的则把它改编成情景剧,还有的把讲故事与形体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挖掘出了经典内在的神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就诗词美文来说,有的将古代诗歌改编成小品情景剧,有

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演绎成相声,有的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古诗文的魅力,如甲队乙队对抗赛、古今人物邂逅、李白杜甫吟诗会、配乐朗诵、古诗新唱等等,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地接受了古代灿烂文化的洗礼,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带给观众美妙的视觉享受。

从日常的吟诵到艺术表演,已经将诵读得以升华。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元典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5、勤于复习。

苏东坡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总喜欢将学生诵读过的篇目用卡片记录下来。每天晨读时由小干部领诵,每周利用阅读课的一部分时间抽签背诵,或开火车,或小组轮流,或抽查个人,。随着巩固次数的增加,学生对经典材料的阅读就从文字的表面深入肌肉,渗入血液,深入骨髓,最后,融会贯通,达到得意忘言的境地。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反复诵读,不仅口熟了,,而且也读透了,很多经典里的名句能够使用得恰当自如、得心应手,对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6、书法练习。

学校、班级在学期开始就要订出计划,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将诵读经典与书法练习结合起来,让书法的灵动与经典的精妙之美相辅相成,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小组学习。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曾经利用假期时间召集三四个小朋友在家里诵读《孙子兵法》和唐诗宋词,孩子的学习热情高级了!他们既能享受与好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又能感受学习进步的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三、评价机制的确立:

为了使经典诵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和班级内部都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根据诵读的数量和质量,每个学期要评选出经典诵读的优胜班级,每个班级要评选出“诵读明星”,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达到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