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囊性肿块影像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影像诊断学教学资料 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影像诊断学教学资料 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
广医大附二院放射科 唐志伟
.
1
纵膈分区法
❖ 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为胸廓 入口、下界为膈肌。
❖ 纵膈九分区法:
❖ 将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一直线,再于下肺 门水平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上、中、下部
❖ 前纵隔 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
❖ 后纵膈 气管、心包后方部分(包括食管及脊 柱旁)
→ 向下通过胸廓入口→进入上纵隔。 ❖ 先天性迷走甲状腺肿
.
14
胸内甲状腺肿
❖ 病因:
(1) 原发性:先天性迷走甲状腺 ( 1%) (2) 继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99%)
❖ 病理:
多数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为腺瘤,少 数为腺癌。
.
15
胸内甲状腺肿
❖ 临床表现:
(1)胸内甲状腺以4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 于男性。
(2)胸骨后甲状腺有颈部甲状腺肿大伴有 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表现 。
(3)胸内迷走甲状腺多无症状,也可有甲 亢等表现。
.
16
胸内甲状腺肿
❖ X线表现:
1、上纵隔增宽闭致密 多向一侧 ,右侧多见; 2、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与肿块推压气 管一致); 3、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4、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
.
9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 压迫症状的出现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亦有帮助: ❖ (1)、上腔静脉受压; ❖ (2)、肺静脉受压; ❖ (3)、心脏受压; ❖ (4)、动脉受压; ❖ (5)、气管受压; ❖ (6)、食管受压; ❖ (7)、神经受压。
.
10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3)肿瘤组织特性

纵隔囊肿诊断与治疗PPT

纵隔囊肿诊断与治疗PPT

影像学检查不清晰:CT、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准确显示纵 隔囊肿
患者隐瞒病史:患者可能隐瞒病 史或未提供完整的病史信息,导 致医生误诊
纵隔囊肿的治疗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切除囊 肿,恢复纵隔正常 结构
药物治疗:使用抗 炎、抗过敏药物, 减轻症状
放射治疗:适用于 无法手术或药物治 疗无效的患者
观察等待:对于无 症状或症状轻微的 患者,可以观察等 待,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保持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辛辣刺激性 食物,如辣椒、 大蒜等
适量摄入蛋白质 ,如瘦肉、鸡蛋 等
保持水分摄入, 多喝水,避免脱 水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疾病,保 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有助于 提高治疗效果
家人陪伴:家 人和朋友的陪 伴和支持,有 助于缓解患者
的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必 要时,可以寻 求专业的心理 辅导,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和内部 回声
核素扫描:观察肿块的代谢活性和血流情 况
病理活检:明确肿块的病理类型和性质
鉴别诊断:与其他纵隔疾病如淋巴瘤、胸 腺瘤等相鉴别
误诊原因
症状不典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 的症状或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
医生经验不足:年轻医生或经验 不足的医生可能对纵隔囊肿的诊 断不够熟悉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 吃油腻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并发症处理
呼吸困难:及时进行吸氧,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呼 吸机辅助呼吸
心律失常:及时进行心电 监护,必要时进行药物治 疗或电复律
胸腔积液:及时进行胸腔 穿刺抽液,必要时进行胸 腔引流
食管压迫:及时进行食管 扩张术,必要时进行食管 支架置入

第八节 纵隔原发肿瘤和囊肿 PPT课件

第八节 纵隔原发肿瘤和囊肿 PPT课件

畸胎瘤
• 前纵隔囊性肿块并含有钙化或牙齿,高度 提示囊性畸胎瘤 • CT和MRI检查不但能确定肿瘤大小、位置 及其与邻近血管结构的关系 •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前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生殖细胞瘤、淋 巴瘤鉴别。
畸胎瘤
皮样囊肿
恶性淋巴瘤
病因病理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 病变 病理上包括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
恶性淋巴瘤
3.MRI表现: ①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以中纵隔淋巴 结受累明显 ②增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肿块,边缘 呈分叶状 ③T1加权像,增大淋巴结或融合的肿块呈 较为均质的长T1低信号,强度略高于肌肉; T2加权像上为非均质长T2高信号。
恶性淋巴瘤
④T2加权像上,病变信号强度可揭示肿瘤的 活性,信号强度高提示病变为活性;反之, 治疗后,肿瘤活性减低,信号强度也减弱。 ⑤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强化,其强度类 似其他纵隔肿瘤,据此难以鉴别。
胸骨后甲状腺肿
2.CT表现: ①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②肿块边界清楚,内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或局 限性低密度囊变区。 ③相邻血管常受压,向外侧移位。 ④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 ⑤连续层面观察,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 肿相连,且密度一致。
胸骨后甲状腺肿
3.MRI表现 ①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 ②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块与颈 部甲状腺的连续性。 ③行 Gd-DATP增强检查,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 ④病变如有钙化,显示不及CT明确,表现为无信 号区。
恶性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胸腺瘤
畸胎瘤
X线表现: • 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肿块 • 密度可不甚均匀,囊性者密度低而均匀 • 肿瘤中发现骨骼、牙齿或钙化则为特异性X线 征 • 侧位上位前纵隔 • 透视下,利用胸腔压力变化,对鉴别囊性或实 体性有帮助 • 肿瘤较大可明显向肺野内突出,且可与支气管 相通,易致误诊。

纵隔囊性病变PPT课件

纵隔囊性病变PPT课件

平扫—纵隔窗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病例二
患者,女,31y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增强—延迟期
病例三
患者,女,62y
囊性畸胎瘤
畸胎瘤为胸部前纵隔内较常见的肿瘤之一, 具有良恶性之 分
纵隔囊性畸胎瘤根据其胚层数不同又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实性者称为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成分,内可含有皮脂腺、
纵隔型:多见于成人,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 女性多见
影像表现
CT: 纵隔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 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CT值约3~22HU 边缘锐利,分隔、钙化少见 可包绕邻近结构生长或压迫邻近结构移位 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分隔有轻度强化,囊性区无强化
病例一
男性,2岁
病例二
女性,2岁
心包囊肿
是发生于心包附近的囊肿,其最常见部位为右侧心膈角 处,但亦有发生较高位置,甚至延伸至上纵隔
常附着于心包外壁,为良性病变,极少引起压迫症状 比较少见 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 发病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囊肿常发生在右侧心隔角区 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 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侧位上囊肿靠前贴近前胸壁
纵隔囊性病变CT诊断
张磊
纵膈分区法
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 为膈肌。将胸骨角与第4、5胸椎间隙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 上、下两部。纵膈三区划分法:即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 间隙为前纵隔;气管、心包后方的部分(包括食管及脊柱旁) 为后纵膈
纵膈肿瘤好发部位
前纵膈:畸胎瘤、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 中纵膈: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瘤、其他部位肿瘤
囊肿发生的位置较其体积本身更具有临床意义,因囊肿 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是导致有无症状的重要因素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报告(ppt 70页)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报告(ppt 70页)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mass
Dept of Radiology. Daping Hospital 王武军 08-7-1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 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 性疾病
在 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 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 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 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
淋巴瘤双肺转移

•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融合肿块型和非融合肿 块型,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畸
胎瘤等前纵隔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点有 助于区别:(l)分辨率较高的CT扫描图像上能
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由边缘不甚连续
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半数可见低 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块其边缘绝大多


位 胸


• 【临床与病理】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 含外、中胚层组织;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 层组织。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 毛囊、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恶性者 呈浸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
• 【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中纵隔含脂肪、 钙化、骨骼、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 征性表现。少数呈均一软组织密度,需与 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神经鞘瘤食
神经鞘瘤

• 支气管囊肿 • 食管囊肿 • 心包囊肿 • 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
雄导管囊肿(罕见)
• 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 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位 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 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囊肿! 神经肠源
前纵隔畸胎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优质PPT】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优质PPT】

3
CT、MR
敏感性:CT可显示数毫米大小的肿瘤; MR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而稍差 定位准确率可达100% 定性诊断准确率大于90%
2021/3/29 星期一
4
MR在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及动脉瘤方 面优于CT CT准确显示钙化和对骨的侵犯,在相关 病变的诊断方面优于MR
2021/3/29 星期一
5
临床表现
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缘光滑锐利, 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 显示与颈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 动。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1/3/29 星期一
11
CT、MR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 位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 状腺相连。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1/3/29 星期一
12
定性诊断
21
2胸腺癌
2021/3/29 星期一
22
诊断要点
肿块位于胸腺内或胸腺区、直径多超过5cm、 呈分叶状、侵犯邻近结构,心包、大血管、 纵隔胸膜较常受到累及 胸腺癌的侵犯性更为明显,胸腔、心包腔 积液相对常见。瘤内坏死液化较常见
2021/3/29 星期一
23
诊断要点
CT、MRI可明确显示上述变化,而X 线胸片则只能显示病变的轮廓
⑥相邻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 ⑦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
表现。
2021/3/29 星期一
58
神经源性肿瘤
3.MRI表现: ①后纵隔椎旁肿块,类圆、卵圆或分叶状,部 分肿瘤可突入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相邻椎 体可有压迫性改变,椎间孔可扩大。 ②肿块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若内有 囊变,则囊变区为更长T1和T2信号。 ③肿瘤内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但显示效果不 及CT。

纵隔囊肿科普讲座PPT

纵隔囊肿科普讲座PPT
这些囊肿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
纵隔囊肿的成因是什么? 后天性因素
感染、炎症或外伤也可能导致纵隔囊肿的形 成。
后天性囊肿通常伴随其他症状。
纵隔囊肿的成因是什么?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纵隔囊肿的风险。
需要家族病史调查。
如何诊断纵隔囊肿?
如何诊断纵隔囊肿? 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CT和MRI是诊断纵隔囊肿的主要手段。
大多数纵隔囊肿为良性,预后良好。
定期随访可确保无复发。
纵隔囊肿的预后如何? 恶性风险
少数纵隔囊肿可能存在恶性变风险,需要密切监 测。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
纵隔囊肿的预后如何? 生活质量
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
术后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谢谢观看
纵隔囊肿是什么? 种类
常见的纵隔囊肿包括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和胸 腺囊肿。
根据其来源和位置,纵隔囊肿可以进一步分类。
纵隔囊肿是什么? 发生率
纵隔囊肿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较低。
虽然少见,但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纵隔囊肿的成因是什么?
纵隔囊肿的成因是什么? 先天性因素
许多纵隔囊肿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导 致的。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囊肿的位置和大小。
如何诊断纵隔囊肿?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或其 他疾病。
通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如何诊断纵隔囊肿? 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确定囊肿的 性质。
活检可以帮助排除恶性病变。
纵隔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纵隔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可以选择定期观察。
需定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影像学检查。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科普知识PPT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科普知识PPT
纵隔囊肿及肿 瘤的科普知识
PPT
目录 背景介绍 纵隔囊肿的特征 纵隔肿瘤的特征 治疗方法 患者护理 预后和复发风险 科普宣传 总结及参考文献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什么是纵隔囊肿及肿瘤?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分类
背景介绍
发病原因和风险因素
纵隔囊肿的特 征
纵隔囊肿的特征
囊肿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纵隔囊肿类型及其症状
总结及参考文献
提供进一步咨询与帮助的联系方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纵隔囊肿的特征
检查和诊断方法
纵隔肿瘤的特 征
纵隔肿瘤的特征
肿瘤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及其症状
纵隔肿瘤的特征
检查和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辅助治疗和术后护理
治疗方法
预防理
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提醒 康复期的护理要点
患者护理
生活方式和饮食建议
预后和复发风 险
预后和复发风险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预后情况 复发风险因素和注意事项
预后和复发风险
预防和监测复发的建议
科普宣传
科普宣传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科普知识传 播
公众应该了解的相关信息和资 源
科普宣传
如何提高人们对纵隔囊肿及肿瘤的认知
总结及参考文 献
总结及参考文献
对纵隔囊肿及肿瘤的总结 引用相关研究和参考文献

纵隔囊肿科普讲座PPT

纵隔囊肿科普讲座PPT

为什么会形成纵隔囊肿?
外伤因素
某些情况下,外伤也可能导致纵隔囊肿的形 成,例如气管或食管的损伤可能引起囊肿的 形成。
外伤性囊肿通常伴随有其他结构损伤。
如何诊断纵隔囊肿?
如何诊断纵隔囊肿? 临床表现
纵隔囊肿的症状可能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症状的出现与囊肿的大小和所在位置密切相关。
为什么会形成纵隔囊肿?
胚胎发育异常
某些纵隔囊肿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引 起,例如先天性胸腺囊肿就是由于胸腺发育 不全所致。
这些囊肿通常在出生时即存在,可能在后期 检查中被发现。
为什么会形成纵隔囊肿?
后天病理变化
纵隔囊肿也可能是由后天感染、炎症或肿瘤 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改变。
例如,慢性炎症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形成 淋巴囊肿。
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更注意定期检查。
如何预防纵隔囊肿? 避免外伤
尽量避免外伤,特别是在运动或高危活动时,保 护胸部区域。
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外伤发生的风险。
谢谢观看
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而非主要治疗 手段。
如何预防纵隔囊肿?
如何预防纵隔囊肿?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某些疾病的发 生概率,进而减少囊肿的形成。
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等。
如何预防纵隔囊肿?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可以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纵隔囊肿? 类型
纵隔囊肿主要分为先天性囊肿和后天性囊肿,常 见的类型有胸腺囊肿、淋巴囊肿和皮脂囊肿等。
不同类型的囊肿有不同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纵隔囊肿?
发病率
纵隔囊肿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成人中约占纵隔肿 瘤的10-15%。

纵隔囊肿及肿瘤科普宣传PPT

纵隔囊肿及肿瘤科普宣传PPT
纵隔囊肿及肿 瘤科普宣传 PPT
目录 纵隔囊肿及肿瘤概述 纵隔囊肿的类型 纵隔肿瘤的种类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症状和诊断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治疗 预防和注意事项

纵隔囊肿及肿 瘤概述
纵隔囊肿及肿瘤概述
什么是纵隔囊肿及肿瘤:纵隔是位 于胸腔中间的一段空间,囊肿和肿 瘤是纵隔常见的病变。 纵隔囊肿:囊肿是一种液体或半固 体物质充满的包袋,可在纵隔内形 成。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治疗
放疗和化疗:对于恶性纵隔肿瘤, 放疗和化疗可能与手术联合使用。
预防和注意事 项
预防和注意事项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适度锻炼和饮食调理等有助于 预防纵隔囊肿和肿瘤的发生。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影像学 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纵隔病变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纵隔肿瘤的种 类
纵隔肿瘤的种类
胸腺瘤:胸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但可能在增大时导致 呼吸和心血管压迫。 恶性纵隔肿瘤:恶性纵隔肿瘤包括 纵隔淋巴瘤、纵隔肺癌等,可能导 致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纵隔囊肿及肿 瘤的症状和诊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症状和诊断
呼吸困难:纵隔病变导致纵隔压迫,可 能引起呼吸困难和气促。 胸痛:纵隔囊肿和肿瘤的增大可能导致 胸部不适和疼痛。
纵隔囊肿及肿瘤概述
纵隔肿瘤:肿瘤是指在纵隔内异常生长 的组织,可为良性或恶性。
纵隔囊肿的类 型
纵隔囊肿的类型
胸腺囊肿:胸腺是纵隔中一种 重要的腺体,其囊肿可能引起 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 透明囊肿:透明囊肿是一种较 为常见的纵隔囊肿,通常不引 起严重症状。
纵隔囊肿的类型
淋巴囊肿:淋巴囊肿是由纵隔淋巴管系 统的扩张引起的囊肿,可能导致呼吸道 和食道受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囊性肿块影像学
Imaging of Cystic Masses of the Mediastinum
Ra- diographics. 2002;22:S79-S93 1
纵隔囊性肿块
定义:边缘清晰、内衬上皮、含液体的肿块 比例:占纵隔肿瘤的15%-20% 种类:支气管囊肿、食管重复囊肿、心包囊肿、
位于主肺动脉近端的心包隐窝。偶尔有蒂 症状:多数无症状
男,37。无症状。
X100,HE。囊壁由一
薄层纤维组织覆一单
层间皮细胞组成
-
20
心包囊肿(胸片)
征象:心膈角边缘清晰、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男,37。无症状。
右心膈角边缘清
晰的密度增高区
-
21
心包囊肿(B超)
征象:囊状特性的病灶
男,37。无症状。 与心包相连的无 回声事状病灶, 边缘清晰
男,49。发热、咳 嗽2周。圆形肿块, 推移右支气管向上, 中叶肺炎,胸腔积 液
-
13
支气管囊肿(CT)
单个、光滑、圆或卵圆形肿块,壁微细,密度 均匀。
CT值因囊液性质而异,可水样到软组织密度。 在粘液囊肿中,由于蛋白或钙盐含量高,CT 值可>100HU
囊内气体不常见,往往提示继发感染,与气管 支气管相通
女,46。典型浆液性良性心包囊肿。T1WI为圆形低信号肿
块,有规则薄壁。T2WI呈均匀高信号,无分隔和壁结节
-
7
同位素
I131探测纵隔囊性肿块的甲状腺组织有帮助 T99探测纵隔囊性肿块的甲状旁腺组织有帮助 Ga67在坏死性囊性恶性肿瘤中吸收增加,如淋
巴瘤或转移瘤
-
8
超声
作用:在评价邻近胸膜表面或心膈角的囊性肿 块有帮助
获得性可发生于Hodgkin病放疗后、与胸腺肿瘤或 胸部手术有关
病灶可单房或多房。多房常由于感染,多见于 无症状的男性。大的多发胸腺囊肿见于近 1%HIV感染的儿童
-
27
胸腺囊肿(胸片、CT)
胸片征象:与其它不分叶的胸腺肿块无法鉴别 CT征象:
单纯先天性胸腺囊肿常为边缘清晰水样密度肿块, 壁菲薄难辨
女,10。咳嗽。圆形高 密度影,使食管奇静脉 窝变形
-
18
食管重复囊肿(CT、MRI)
与支气管囊肿相同 可能壁较厚,更紧贴食管
女,10。咳嗽。增强 CT示薄壁水样囊肿邻 近食管
-
19
心包囊肿
原因:体腔形成异常 病理:囊壁由结缔组织和单层间皮细胞组成,
内含清彻液体。与心包相连,但很少与之相通 位置:常位于前心膈角,特别是右侧。但也可
神经肠源性囊肿、脊膜囊肿、胸腺囊肿、囊性 畸胎瘤和淋巴管囊肿
-
2
特征性影像表现
-
3
良性先天性囊肿vs其它囊性病变
边缘清晰度 囊壁厚度 囊内分隔 实质性成份 脂肪 钙化 周围结构浸润
-
4
良性囊肿胸片表现
征象:中心位于纵隔,边缘清晰,圆形或卵圆 形高密度影
作用:特殊的位置可提示诊断,并指导进一步 影像检查
钙化偶见于囊壁或囊内
-
14
支气管囊肿(CT)
男,49。发热、咳嗽2周。 增强CT示囊肿呈均匀水样 密度,囊壁菲薄
女,44。胸痛3年。降 主动脉后方薄壁水样密 度囊肿
-
15
支气管囊肿(MRI)
T2WI呈高信号,T1WI因囊内容物、蛋白含量、 出血或粘液物质不同而异
男,49。发热、咳嗽2周。 矢状面T1WI囊肿呈高信 号,因感染可见液液平面
女,37。无症状。冠状面
T1WI囊肿呈高信号
-
16
食管重复囊肿
来源:属前肠囊肿,支气管源性或神经肠源性, 不常见
多数无症状,但可引起呑咽困难、胸痛或其它 压迫症状
多在婴儿或儿童期发现,常位于食管附近或壁 内
囊肿内的异位胃粘膜可引起出血和穿孔或感染
-
17
食管重复囊肿
呑钡造影:食管外在或壁内压迫
支气管囊肿
部位:可发生膈
并发畸形:少见,肺隔离症、肺叶气肿
临床表现:大多无症状,少数因压迫邻近结构 产生症状,如胸痛、咳嗽、气促、发热和脓痰。 可因出血或感染而突然增大
-
12
支气管囊肿(胸片)
边缘清晰等密度肿块,位于隆突下,稍向右肺 门突出
-
5
良性囊肿的CT特征
征象:
边缘光滑、清晰的圆形或管状肿块,壁薄常能强化 内为水样密度(0-20HU),密度均匀 囊内容物不强化 不浸润周围结构
诊断条件:显示大多数或全部上述征象 注意:内容物为非浆液的囊肿可为高密度,在
不能增强的病例,易误诊为实质性病变
-
6
良性囊肿MRI表现
征象:含浆液囊肿为长T1、T2,与脑脊液信 号一致,即使在非浆液性囊肿,T2WI上仍为 高信号
-
22
心包囊肿(CT、MRI)
征象:与纵隔内其它先天性囊肿相似
男,37。无症状。 增强CT示薄壁水 样密度囊肿
-
23
脊膜膨出
原因:为硬脊膜通过椎间孔或缺损的椎体异常 疝出。常与神经纤维瘤病有关。大多数在成年 期被发现
-
24
脊膜膨出(胸片)
征象:
边缘清晰圆形、光滑或分叶状椎旁肿块 脊髓碘水造影可见脊膜膨出被造影剂充盈
男,37。神经纤维瘤病。
低密度肿块从扩大的椎
间孔外突
-
25
脊膜膨出(CT)
征象:
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椎旁肿块 椎间孔扩大或脊椎、肋骨畸形,侧弯
男,37。神经纤维瘤病。
低密度肿块从扩大的椎
间孔外突
-
26
胸腺囊肿
发生率:不常见,占纵隔肿块的1% 原因:可先天性或获得性
先天性少见,由胸腺咽喉导管未闭所致。近50%在 20岁前偶然发现
多房胸腺囊肿可表现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单个 或多个囊状肿块,壁清晰可见
继发出血或感染,密度可增高,可误为实质性肿块 少数可见囊壁弧状钙化
-
28
胸腺囊肿(CT)
女,70。无症状。 增强CT薄壁水样 密度囊肿
女,70。无症状。
手术照片示透亮圆
形囊肿突出胸腔
-
29
胸腺囊肿(MRI)
征象:
囊内典型表现为液性特点(T1WI低,T2WI高信号) 如继发出血或感染,则T1WI、T2WI均为高信号
征象:薄壁,无回声肿块
-
9
囊性病变
-
10
支气管囊肿
来源:胚胎期腹侧气管支气管树分枝或芽异常 病理:内衬假复层柱状呼吸上皮、平滑肌和粘
液腺组织,内含清彻的浆液或稠厚的粘液
女,44。胸痛3年。胸 腔镜见降主动脉后方 圆形透亮囊肿
男,49。发热、咳嗽2周。 HE×50。部分囊壁为纤维 组- 织和软骨,覆盖呼吸上皮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