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在社会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在社会中成长
新华镇河坝中心校:李勇
学校领导和教师是“创新素质实践行”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倡导学生进行一种有别于课堂教学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探究式学习,把“创新素质实践行”贯穿教学全过程,贯穿生活全过程。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观点体系;要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应具有的重要品质——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引导学生寻求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改进传统学习方式与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努力掌握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的主动权。
中小学生是“创新素质实践行”的主体。要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接受锻炼,为使自己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吸取各种养分,增德长智、陶冶情操、锻炼才干。同时,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增强判断、分析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家长是“创新素质实践行”的辅导者。要积极支持“创新素质实践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这项“民心工程”添砖加瓦。
“创新素质实践行”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不能单靠学校和教
育行政部门来完成,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作为支撑,需要全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全社会,特别是共青团、青教办、文化、新闻宣传、公安、科技、社区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发挥对“创新素质实践行”的扶持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中,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表现在:
(1)重负低效。一些学校认为“学习时间增量”必然带来学生的“知识增量”。教师把大量的课外作业填满学生的空闲时间看作是对学生的负责。于是,在教学中大兴“加时之风”,大用“题海之术”,大行“记诵之道”。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负担重,成本(代价)大,效率低,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怪圈。教师随意延长学生的必要学习时间,剥夺学生的自由发展时间,人为地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由于时间完全被课业占据,因而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呈现出令人忧虑的趋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滑坡、身体心理素质下降、审美素质缺乏。
(2)物式灌注。知识本位的物式目标成为了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为了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为了唯一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为组织教学的价值标准。结果我们就看到了,无视心理学的注意规律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无视“教学相长”的“一言堂”的教学、无视学生认知规律的“满堂灌”的教学充斥教学之中。认识上走向“讲得多是教学能力强,是对学生负责;讲得少
是没水平,是不负责”的误区。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被挪用,使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以至于不堪重负的学生发出这样的呐喊:“还我自学权,授我自学法,留我自学时。”
(3)单向传输。教学的“五中心”窒息了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造成了学生能力的“三缺乏”。教学的“五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五中心”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传输的关系,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这种教师单向传输的教学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因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变得自学能力缺乏;学生因只被要求学习,而变得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学生因长期处于教师监控之下而变得思想自律能力缺乏。
(4)主体缺失。教学的“主体缺失”的特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不被了解;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未受尊重;他们的学习情绪不被关注;他们的学习风格不被认可;他们的自我学习评价不被接受。这种“主体缺失”的教学慢慢裂变成疲劳教学、压抑教学和“囚笼”教学。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缺乏,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被剥夺,厌学情绪弥漫校园。
(5)重知轻能。在教学功能性目标上,将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表现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学会”,轻“会学”;重知识总量,轻知识建构的倾向。
(6)重接受轻探究。在教学方法上,一是重接受、轻体验。学生只注重接受知识的现有形式,而轻视通过体验去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完成知识的内化;二是重用脑、轻动手(实践)。学生只注重用大脑去生硬地记忆知识,而轻视在实践中去验证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重掌握,轻应用。学生只注重对知识要点的掌握,而轻视知识对社会和自我发展的意义。这样,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为降低;四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把已经“煮熟、切碎”的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给学生一个“半成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积累数据、分析特征、提出猜测。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最终形态,而轻视知识在成为此形态之前的变化过程,使得知识只能以孤立的形态而不是以相互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7)重智能轻情商。研究表明,人成功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为80%。单纯偏重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削弱了教学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重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训练了学生的即期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非智力因素(也有人称作人格因素)的培养,以至于不少学生只会做题、只会考试,表现出智商高超而情商低能的畸形状态。
(8)重划一性轻个性。这种教育模式是千人一面的模式化教学,学生个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的特长难以形成。
“创新素质实践行”是针对上述中小学教学的弊端而实施的一种教与学的革命,它是集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为一体的一种
教育范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探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力图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教学,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它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表达研究成果。它注重校内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面向语言文字世界、经验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最终变厌学为爱学,由爱学到乐学、会学、善学、巧学。
201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