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单元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b03573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4.png)
赘生物切除术
对于瓣膜赘生物形成的患者,需Fra bibliotek进行赘生物切除术,以清除赘生物并防止其脱 落引起栓塞。
其他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治疗 ,如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预防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以降低 患者的死亡率。
01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认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02
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加强医疗机构的培
训和指导,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03
案例分析
预防和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
如长期卧床、手术、器械操作 等也可能会增加感染性心内膜
炎的风险。
发病机制
病原体在血液中传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通过血液传 播,在心脏瓣膜或心内膜上繁殖,引 起感染和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后,免疫系统会 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 组织损伤。
血栓形成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严重并发症。
0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
感染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 原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等。
心脏疾病
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先天性心 脏病、瓣膜病等。
免疫系统异常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2b53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1.png)
04
康复指 导
01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监测心脏 情况和疾病的恢复情况。
02
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以促进康复。
03
心理支持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 疾病,患者可能需要心理支持 来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04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史、相应的临床 表现及体征、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 阳性所见和免疫学检查,可作出临床 诊断。
确诊
需进行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 以及相应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பைடு நூலகம்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 左移现象。
血培养
病理生理
由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致病力强的化脓菌的侵犯,首先引起急性 化脓性心瓣膜炎,导致心瓣膜破坏和穿孔,引起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
同时也可引起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包炎等心脏其他组织病变。这些病变 可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使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
严重缺血、缺氧。
在此情况下,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和恶心呕吐 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致病力强的化 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和肺炎球菌等首先侵犯二尖瓣和主动
脉瓣,引起急性化脓性心瓣膜炎。
这些病菌可引起心瓣膜化脓性炎症,造 成心瓣膜破坏和穿孔,引起急性心瓣膜 关闭不全。同时,这些病菌也可侵犯心 瓣膜的心内膜和腱索,引起急性心瓣膜
病。
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由于致病力 强的化脓菌的侵犯,还可引起急性心肌 炎和急性心包炎等心脏其他组织病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aa2c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a.png)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和分类
0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04
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和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04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抗凝药物等药物
体格检查
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杂音,提示瓣膜受损
心脏超声:可发现瓣膜病变,如瓣膜赘生物、瓣膜关闭不全等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血压测量:可发现血压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血液检查:可发现血培养阳性,提示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预后和预防:根据治疗效果评估预后,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要点总结: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教学要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互动环节
提问:让学生思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
01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病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案
0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医生,模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过程
0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和损伤。
发病原因
血管内皮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
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糖尿病等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E
《感染性心内膜炎》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2bce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8.png)
01
02
03
04
预防性抗生素
在某些高风险手术或操作前, 如拔牙、胃镜检查等,预防性 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性心内 膜炎的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预防风湿热、先天 性心脏病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易感疾病。
避免静脉注射毒品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和注 射器,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 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血液动力学改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心脏血 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脏负担 加重,引起心力衰竭。
免疫反应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机体免 疫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 炎症反应。
病理变化
01
02
03
心瓣膜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在心脏 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 物主要由血小板、纤维蛋 白和炎症细胞组成。
心瓣膜穿孔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导致心 瓣膜穿孔,引起急性心脏 压塞和心力衰竭。
预后情况
治愈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 者可以治愈。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起心脏瓣膜损伤、心力衰 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需要定期复查和长 期监测。
病死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较高,尤其对于老年人 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预后较差。
康复与护理
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 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 。
抗凝治疗
对于伴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需要使用抗凝药物,以 防止血栓扩大和栓塞并发 症。
缓解症状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379e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7.png)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认知水平
开展科普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 途径开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科普 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和了解。
加强专业培训
针对医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开展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专业培训,提高 其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选用敏感抗生素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患者,可 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提高治疗效 果。
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体、药敏试验结 果等,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及时机
手术治疗指征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 竭、心肌脓肿、瓣膜穿孔等)或 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选择
饮食调整建议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 食物和饮料;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 大便通畅。
康复训练及随访计划制定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逐步提高患 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随访计划制定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方式等,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 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而定,一般建议在抗感染治疗2-4 周后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
处理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345a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8.png)
目录
01
感染性心内 膜炎概述
02
感染性心内 膜炎的治疗
03
感染性心内 膜炎的预防
04
感染性心内 膜炎的案例 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 概述
概念和分类
概念:感染 性心内膜炎 是一种由细 菌、真菌、 寄生虫等微 生物引起的 心脏内膜炎 症性疾病。
分类:根据 病原体不同, 感染性心内 膜炎可分为 细菌性、真 菌性、寄生 虫性等类型。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重瓣膜病变、 心内赘生物、感染性动脉瘤等
A
手术时机:根据病情严重程 度和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C
B
手术方式:瓣膜置换术、瓣膜 修复术、心内赘生物切除术等
D
术后护理:抗感染、抗凝、 预防并发症等
并发症处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 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
失常、栓塞等。 心律失常的处理包括使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
谢谢
自身感染等
3
发病机制:病原体 侵入心内膜,引起 炎症反应,导致心 内膜损伤和功能障
碍
4
危险因素:年龄、 性别、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01
临床表现:发热、 寒战、呼吸困难、 胸痛、心悸、乏力
等
02
诊断方法:血常规、 尿常规、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心脏
彩超等
03
诊断标准:符合感 染性心内膜炎的临 床表现,并伴有实
细菌性心内 膜炎:最为 常见,主要 由金黄色葡 萄球菌、链 球菌等细菌 引起。
真菌性心内 膜炎:相对 较少见,主 要由曲霉菌、 念珠菌等真 菌引起。
寄生虫性心 内膜炎:较 少见,主要 由阿米巴、 弓形虫等寄 生虫引起。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b9d0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9.png)
护理方法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记录 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
化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新药研发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新型药物正在研发 中,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诊断技术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有 助于更早、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 善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超声心动图
通过高频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和功 能,可发现心内膜赘生物、心脏 瓣膜病变等异常表现,是诊断感
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
X线胸片
可显示心脏大小和形态,有助于 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感染性心内
膜炎。
CT和MRI
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 行CT或MRI检查,以更全面地了
解心脏结构和病变情况。
0微生物主要 通过血液传播,常见于拔牙、手术 、注射等有创操作后引起的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出现发热、乏 力、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部分患 者还可出现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表 现。
体征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敏感 抗生素,早期、足量、全 程治疗,以降低感染性心 内膜炎复发风险。
感染性心内膜炎演示文稿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演示文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0b47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5.png)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慢性感染性心 内膜炎。
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发病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 较低,但病情严重,死亡 率高。
高危人群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先天 性心血管畸形患者、接受 过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 患者等。
地域分布
全球范围内均有感染性心 内膜炎的报道,但不同地 区发病率存在差异。
临床表现与诊断
感谢观看
THANKS
案例二:特殊病例讨论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某,女性, 62岁,因胸闷、气 短、乏力等症状就诊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史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慢性病史,主动 脉瓣钙化狭窄。
诊断
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主 动脉瓣赘生物,确诊 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 和心脏介入治疗,赘 生物清除,球囊扩张 主动脉瓣。
结局
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 改善,随访6个月病 情稳定。
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急性致病力 强的化脓菌,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引起急性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感染,导致急性心瓣
膜炎。
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急性感染反 复发作或由潜伏在心脏瓣膜上的致病力 弱的病菌引起,如草绿色链球菌和白色
葡萄球菌等,引起慢性心瓣膜炎。
病理生理
02
03
04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
,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预防和治疗感染
及时治疗呼吸道、消化道等感 染,防止病原体侵入心脏瓣膜
。
避免医源性感染
在医疗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感染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274eef8bd63186bdebbc08.png)
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比较
风湿性 溶血性链球菌
小、硬、灰白、串珠状 不易脱落,无菌,中性粒C少
病原体 赘生物
亚急细菌性 草绿色链球菌
大,软,质脆易碎,棕黄 易脱落, 菌落,中性粒C↑↑血培养 脾 贫血 结局
(-) 不肿大 无 心衰
(+) 肿大 贫血 栓塞,肾小球肾炎, 心衰
病史摘要 患者,男,26岁。因心悸气促明显发作10 余天,突然神志不清伴右侧肢体瘫痪1天入院。 患者近四、五年来劳动后偶觉心悸气促,但休 息后即好转。一个多月前因龋齿到诊所拔牙, 术后当晚自觉不适,并有发热。服药后退热好 转。近10天来心悸、气促加剧,今天突然神志 不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而急诊入院。既往史: 幼年时经常咽痛、发热,并有肢体关节肿痛史。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 概述
概念: 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引起的 炎症性疾病
特征:在心瓣膜上形成含有病原微 生物的赘生物.病原体在血液内繁殖引 起败血症,赘生物脱落,可引起栓塞, 可导致败血性梗死.
二﹑分类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发病急重,病程<6W, 凶险,预后不良 2.毒力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伴败血症 3.侵犯正常心内膜 4.赘生物粗大,息肉状,含菌,松脆,易脱落 5.瓣膜破坏重:化脓, 溃疡,缺损,穿孔 腱索 断裂→急性关闭不全
指甲下出血
(3)肾
因微栓塞引起灶性肾小球肾炎
(4)败血症
由于毒性低的细菌和毒素的持续作用,致病 人有长期低热、脾大,白细胞增多、皮肤、粘膜、 眼底出血点等败血症表现
本病对瓣膜的破坏较重,常导致严重的瓣膜病。 因此对已有瓣膜病变的患者(如风湿性心内膜炎等) 要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身体内的感染灶中的细菌 侵入病变的瓣膜。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ppt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52fc158e9951e79b892780.png)
1 脾大 15-50%、多见于病程>6周 2 贫血 晚期较重 3 杵状指/趾
·
22
I E的常见临床表现
症状
阳性率(%)
发热
80
寒战
40
疲乏
35
气促
35
状 20
头痛
16
肌肉痛/背痛 15
神经系统症状 10
体征 心脏杂音 继发性贫血 栓塞表现 皮肤表现 脾脏肿大 败血症合并症 真菌性动脉瘤 肾炎 杵状指 视网膜损害
阳性率(%)
80 70-90
50 50 40 19 18 15 12 8
·
23
并发症complication
一、
急性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脏
心肌脓肿
化脓性 心包炎
心肌炎
·
24
五、肾脏 1、肾动脉栓塞, 肾梗死 2、局灶性和弥漫性 肾小球肾炎 3、肾脓肿
·
28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and other tests 一.常规检验 二. 1、血尿、轻度蛋白尿 三. 2、贫血 白细胞计数增高 血沉加快 二.免疫学 三. 丙球25%、免疫复合物80% 四. 类风湿因子50% 补体降低
※自体瓣膜心內膜炎
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pro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endocarditis in intravenous drug abusers
·
7
病 因 etiology :
第8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新课件
![第8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7cde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d.png)
最新课件
1
最新课件
讲授目的和要求
讲授主要内容
1
最新课件
概 述
1
最新课件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1
最新课件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19
最新课件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19
最新课件
3.短暂性菌血症
19
最新课件
19
最新课件
病 理
19
最新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之赘生物
19
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19
最新课件
19
最新课件
19
最新课件
并发症
19
最新课件
19
最新课件
19
最新课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9
最新课件
19
最新课件
四、X线检查
25
最新课件
UCG显示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赘生物
25
最新课件
阳性血培养超声心动图
25
最新课件
诊断标准
IE Duke诊断标准(修订版)
血培养阳性
心内膜受累证据
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
25
最新课件
治 疗
25
最新课件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最重要早期充分静脉金黄色葡萄链球菌药敏
25
最新课件
外科治疗
25
最新课件
预 后
25
最新课件
心衰(最严重)
预 防
25
最新课件
中医
25
最新课件
病名:心瘅、心悸、胸痹、瘀证、温病病因正气亏虚、手术创伤、温热毒邪病机:温热毒邪内犯于心,心体受损病位:心病性:虚实夹杂虚:气虚、阴虚、血虚实:温热毒邪
感染性心内膜炎学教学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6196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8.png)
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
鉴别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这些疾病也可能出现心脏杂音、发热等症 状,但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相关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随访方式
可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指 导和帮助。
生活质量改善举措推广
1 2 3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理干预与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 供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
减少感染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辅助治疗药物
03
探索能够减轻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辅助
治疗药物,如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挑战和机遇并存
病原菌多样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不同 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给临床治
疗带来挑战。
耐药性问题
不同患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严重程度、 并发症情况等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个体化的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积极控制感染,减轻心脏负荷,改善 心功能,如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应及时 给予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
如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应根据具体 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栓塞的预防与处理
对于合并栓塞的患者,应给予抗凝治 疗,防止血栓扩大和新的栓塞形成。 同时,根据栓塞部位和症状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社会资源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致病微生物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病程<6周。
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50%,其次为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病程>6周。
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约占65%。
链球菌
葡萄球菌
特征急性亚急性
中毒症状明显轻
病程数天至数周数周至数月
感染迁移多见少见
病原体金葡菌草绿色链球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绿脓杆菌
E.军团菌
『正确答案』B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因素
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当内膜的内皮受损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在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
内皮受损
3.短暂性菌血症
皮肤黏膜的创伤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口腔组织创伤常致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脏部位的感染。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频繁,黏附性强,因而成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
赘生物分布特点:
①多见于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②多见于关闭不全;
③多分布于关闭不全、室房缺的低压腔一侧。
关键词:
左心;
关闭不全
低压腔
如何找到低压腔?
看血流
流向哪里,附着在哪里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西口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易患因素是下列哪一项
A.风湿性二尖瓣显著狭窄伴房颤
B.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动脉粥样硬化伴缺血性心脏病
D.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或大面积室间缺损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可引起栓塞
B.以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上最为常见
C.易发生于室缺的左心室心内膜上
D.易发生在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的心房面
E.赘生物≥10mm时,易发生动脉栓塞
『正确答案』C
评:流向谁,附着谁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盗汗、头痛、背痛、心衰和栓塞症状。
2.心脏杂音
基础心脏病
继发瓣膜损害
3.周围体征
瘀点
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Roth斑:视网膜卵圆出血斑,中央为白色
Osler结节
指(趾)垫处红紫色痛性结节
Janeway损害
手掌、足底无痛性出血斑
4.动脉栓塞
脑、心脏、脾、肾、
肠系膜、四肢、肺栓塞
5.非特异性症状
1)脾大
2)贫血
3)杵状指/趾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近1月来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
查体:面色苍白,球结膜可见点状出血,心脏听诊有心尖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肝脾肿大,临床诊断除风心病外,还应有
A.呼吸道感染
B.风湿活动期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急性败血症
E.亚急性败血症
『正确答案』C
三、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
①心衰最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
②心肌脓肿
③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引起,以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
④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
⑤心肌炎。
2.细菌性动脉瘤
3.迁移性脓肿
4.神经系统约1/3患者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①脑栓塞占其中1/2;②脑细菌性动脉瘤;③脑出血;
④中毒性脑病;⑤脑脓肿;⑥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
5.肾脏①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②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肾脓肿不多见。
血培养
1.血培养
·亚急性
①未经治疗: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共3次培养;
次日无细菌生长再采血3次后,开始治疗。
②已用抗生素:停药2~7日后采血;
·急性:入院后,每次间隔0.5~1小时,共3~5次。
之后马上治疗。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
A.血培养
B.血沉
C.血象
D.超声心动图
E.血清免疫学检查
『正确答案』A
为明确诊断抽血培养的最佳时间是
A.先用抗生素3天,体温不退时抽取
B.停用原用的抗生素2天后,抽取3~5次血培养
C.抗生素应用前,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3次
D.原先抗生素可继续应用,抽取3次血培养
E.停用抗生素1~2周后抽取血培养3~5次
『正确答案』C
2.心脏彩超※
基础疾病:瓣膜病、先心病
赘生物:经胸壁;经食道
心内并发症:瓣膜关闭不全、穿孔、腱索断裂、瓣周脓肿等。
二维超声心尖四腔心切面示
二尖瓣上附者赘生物
五、诊断
Duke诊断标准
1.主要诊断标准——血培养、超声发现赘生物、新的关闭不全。
①两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和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2.次要诊断标准:
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②发热,体温>38℃;
③血管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及Janeway损害;
④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⑤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⑥超声心动图有新发现,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Duke诊断标准中次要标准的内容
A.发热
B.风湿性心脏病
C.Osler结节
D.脾大
E.Janeway损害
『正确答案』D
六、治疗
(一)内科治疗
1.抗生素治疗原则
(1)早期应用,在连续送血培养3~5次后即开始治疗。
(2)选用杀菌药物。
(3)急性患者选用针对金葡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4)剂量足。
(5)给药方式以静脉途径给予。
(6)疗程要长,一般以4~6周以上为宜。
2.抗生素的选用
(1)经验治疗:青霉素1O00万~2400万IU,或加用庆大霉素8万~16万IU/日。
(2)已知致病微生物时的治疗
①对青霉素敏感细菌:首选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耐药者可选用万古霉素30mg/(kg·d),分二次给药。
②葡萄球菌: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2g,Q4h或头孢唑林2g,Q8h。
若上述药物均无效,可选用万古霉素。
③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
男性,53岁,发热40天来门诊,查体:体温38.4℃,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收缩期杂音,眼底见Roth点。
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舒张期厚1.8cm ,左室后壁1.2cm,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运动,其上有一个1.0×0.6cm2团块,二尖瓣口收缩期中度反流。
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
A.在门诊查明病情后,住院治疗
B.在门诊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C.取血培养5次后,在门诊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D.收住院,取血培养3次后,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E.收住院,查明病因后,予以适当治疗
『正确答案』D
(二)外科治疗
有严重心内并发症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二尖瓣赘生物>10mm或抗生素治疗下赘生物体积增大或赘生物位于二尖瓣闭合的边缘时应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右心系统IE预后较好。
复发的肺动脉栓塞后三尖瓣赘生物>20mm时,必须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早期应用抗菌素
B.足量应用杀菌药
C.血培养及药敏结果报告后及时调整用药
D.抗生素最少用4~6周
E.感染未控制时,严禁手术治疗
『正确答案』E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常见致病微生物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灶,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黏附于内膜的能力。
主动脉瓣常受累。
三、并发症
1.心脏急性患者发生化脓性心包炎
2.迁移性脓肿多见急性患者,亚急性者少见,多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3.神经系统约1/3患者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①中毒性脑病,可有脑膜刺激征;②脑脓肿;③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
四、预后
未治疗的急性患者几乎均在4周内死亡。
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肾衰竭、栓塞、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和严重感染。
治愈后的5年存活率仅60%~70%。
10%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内再次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