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加工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

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

学习《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有感——几种典型果蔬及水产品冷藏技术要点食品082班赵斌 3080401233食品冷冻冷藏是食品加工和储藏的常用方法。

植物性食品采摘后任然是有生命的活的物体,在冷藏过程中靠消耗自身的物质来维持生命的维持生命的代谢活动,继续完成成熟、衰老、死亡等过程。

动物性食品在宰后加工储藏中也发生呼吸途径变化、肌肉组织pH值变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无论是植物性食品还是动物性食品,在冷冻冷藏过程中,均进行着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研究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原料组织的生物化学变化是研究食品冷冻冷藏原理的主要基础。

果蔬及水产品冷藏概括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它们富含VC、胡萝卜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蔬菜收获的季节性很强,并有一定的区域性,造成了常年均衡供应的困难。

另外,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它的化学成分又是微生物发育的良好基质,故若在室温下久藏,就会使蔬菜品质下降,甚至腐烂变质。

因此,采用低温尤其是速冻的方法进行蔬菜的保藏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加工制品,如干贝海参鱼翅海米等,几乎都是采用干制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的自然风干或人工热风干燥加工上述海产品时,水溶性及热敏性等营养养活性物质有一定损失,同时,制品的体积缩小严重,复水较难,还易出现表面结壳龟裂脂肪氧化,导致产品表面变色等质量缺陷,影响了制品质量的均一性和耐藏性。

如果采用真空冷冻技术代替传统方法来加工海珍品,将会有效克服上述不足,不仅可以保证制成品品质的均一性,还可改善其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典型果蔬冷藏技术要点适宜速冻加工的蔬菜种类很多,果菜类(可食部分是菜的果实和幼嫩种子)有:青刀豆、豇豆、豌豆、嫩蚕豆、茄子、西红柿、青椒、辣椒、黄瓜、西葫芦、丝瓜、南瓜等;叶菜类(可食部分是菜叶和鲜嫩叶柄)有:菠菜、芹菜、韭菜、蒜苔、小白菜、油菜、香菜等;茎菜类(可食部分是鲜嫩的茎和变态茎)有:土豆、芦笋、莴笋、芋头、冬笋、香椿等;根菜类(可食部分是根部)有:胡萝卜、山药等;花菜类(可食部分是菜的花部器官)有菜花等;食用菌类(可食部分是无毒真菌的子实体)有:鲜蘑菇如香菇、凤菇等。

第三章 制冷

第三章 制冷

(Tk - T0)↓,ε ↑ → 但Tk ↓受环境条件限制;T0 ↑不利于传热。
二、制冷循环工作参数的确定
1、蒸发温度(T0):随制冷剂的不同而不同。
空气载冷: T0比冷库空气温度低8~12℃; 盐水载冷: T0比盐水温度低4~6℃。 2、冷凝温度(Tk):由冷凝器型式、冷凝介质的温度决定。 水冷却: Tk=t+(4~5℃)
例2、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 度分别为-20℃和20℃,制冷量为20冷吨(日
本)。氨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速率为100kJ/s,氨
回热循环:将蒸发器产生的低温低压蒸汽与节流 前的液体工质进行热交换。
1、既可减轻或消除吸汽管道中的有害过热,又能使液 态制冷剂过冷。 2、制冷剂过冷,将增加循环的制冷量△ q0 ,但功耗 也增大△W,其制冷系数是否提高,视具体操作条 件和制冷剂种类而异。 3、当Tk=30℃,T0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时,对F-12 采用回热循环是有利的;对于氨是不利的;F-22 介于两者之间,即制冷无大的变化。
233 Tk 273 T2 273 T0 299 Tk 273 T0 273 Tk
预热 系数 排气 温度 冷凝 温度
立式: b=0.001 温度℃
立式压缩机:
ηm — 机械效率。指示功率Ni与轴功率Nz之比。机械摩擦损失。
m
Ni Nz
m 0.8 ~ 0.95
ηD — 传动效率。轴功率Nz与实际功率N之比。传动机构的完 善程度。 传动效率ηD 的取值:
(t为冷凝器排水温度,进出水的温差取2~3℃)
空气冷却: Tk=t’+(8~12℃) (t’为冷凝器排气温度) (立、卧式、淋激式冷凝器)
3、压缩机的吸汽温度(T1):为控制过热点温度。 低压蒸汽过热有害,使压缩机功耗↑,可通过控制冷凝温 度,回收一部分过热能量。 吸汽温度取决于回汽的 过热度 。若不考虑回汽 的过热,则T1≈T0,实际上, 自蒸发器的低压蒸汽进 压缩机前将在吸汽管中 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 度升高,比容增大,叫蒸汽 过热。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食品工程原理是指对食品加工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的系统总结与归纳,是指导食品加工生产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食品工程原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

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物质传递、热传递、质量传递等基本物理过程,同时还需要考虑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动力学等化学原理,以及微生物生长、酶促反应等生物学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是指导食品加工工艺设计和生产操作的重要依据。

其次,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的设计与原理。

食品加工设备是将食品原料加工成成品食品的重要工具,其设计与原理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效率。

食品工程原理涉及到传热设备、质量传递设备、搅拌设备、分离设备等各类加工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机理,为食品加工设备的选型、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控制。

食品加工工艺是将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操作,最终制成符合要求的成品食品的工程过程。

食品工程原理包括了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控制加工过程条件、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等内容。

通过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可以使食品加工工艺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安全与卫生的保障。

食品加工不仅仅是为了生产美味可口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工程原理包括了食品物理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研究如何通过加工工艺控制食品中有害成分的产生,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确保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工程原理是对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基本原理、设备设计与原理、工艺优化与控制、食品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理论总结与归纳,是食品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生产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第五章 流化速冻

第五章 流化速冻

食品的玻璃化
(glass transition theory)
1、聚合物科学:
低分子物质的凝集状态有四种:液体、液晶和晶体、玻璃。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的固体,或者是一种过冷的液体, 它的粘度很高(η﹥1014Pa.s) 。
❖ 从热力学观点,晶态是稳定的,而玻璃态是亚稳态
(metastable)。
❖ 从动力学角度来看,玻璃态却是很稳定的。(η﹥1014Pa.s,分子
如何克服其不良流化现象? 7、简述食品的玻璃化转变的基本原理,为何要进行玻璃化
转变? 8、何谓玻璃态、橡胶态?其转变有何意义? 9、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何表示?
粘结现象:表面潮湿的食品颗粒在低温状态下相互冻
粘或冻粘在筛网上的现象。这种粘结现象使食品层变 成了固定床层,从而不能形成流态化。
夹带现象:在流化床中,如果气
流速度V大于降落速度Vg则食品颗粒 以V-Vg的净速度向上运动,被气流带 走,飞出流化床,这种现象称之夹带 现象。
四、流化速冻中的流态化操作及装置
对于低水分食品(LMF,水的质量分数小于20%),其 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大于0℃,称为Tg;
对于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HMF、IMF,水的质量 分数大于20%),一般不能实现完全玻璃化,此时, 玻璃化转变温度指的是最大冻结浓缩溶液发生玻璃化 转变时的温度,定义为Tg’。
Tg’为食品聚合物科学中研究应用较多的一个物理量。
二、固体颗粒的流态化原理
气体经固体颗粒床层流动的三种状态 :
食品流态化冻结过程中,颗粒状、片状、块状等食品与冷 气流间的流动过程属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过程。 根据流体的流动特点,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有以下三种运 动状态: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和气流输送阶段 。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教案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教案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教案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食品加工工艺基础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与保藏;探索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合理、先进的生产方法及科学的生产工艺,以提高食品的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保藏基本原理与方法,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食品工艺原理与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食品工艺学的理论部分,涉及很多工艺原理与技术,应尽可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保藏和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主要技术装备,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2.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材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某些特殊成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明确有关食品生产中主要工艺条件和方法的选择依据,进一步掌握工艺理论及其应用。

4.对食品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应有一定的了解。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授课内容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教学提示:本章重点使学生了解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因素,初步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课时11.1 绪论食品加工的概念;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1.2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及其特性。

重难点:重点掌握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因素,熟悉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初步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作业:习题第一章3、4、5题。

第二章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掌握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度、水分活度、食品pH值、电离辐射等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熟悉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栅栏技术在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的应用。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知识讲解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知识讲解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 等。

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 单元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

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

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

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

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大。

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

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精选食品工艺学-江南大学

精选食品工艺学-江南大学
碳过多,会使原料中毒。
2、气调贮藏方法
• 自然降氧法(MA) • 快速降氧法(CA) • 混合降氧法 • 包装贮藏法
自然降氧法(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 果蔬原料贮藏于密封的冷藏库中(气调库), 果蔬本身的呼吸作用使库内的氧量减少,二氧 化碳量增加。
• 用吸入空气来维持一定的氧浓度。 • 用气体洗涤器来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碳。
鱼体温度(℃) 僵直开始时间 僵直持续时间
表 3-2 鳕鱼死后僵直随温度的变化
35
15 10
5
3~10 min 2 h 4 h 16 h
30~40 min 10~24 h 36 h 48~60 h
1 35 h 72~96 h
• 鱼肌肉组织在自溶作用时主要的生化反 应:
(C6H10O5)n + nH2O → 2n(C3H6O3) + 58.061 cal
羊(%) 2.0 2.5 3.0 3.5 4.5 5.0
猪(%) 1.0 2.0 2.5 3.0 4.0 5.0
(2)冷害 • 在冷藏时,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
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 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称为冷害。 • 冷害的各种症状见后页表。
(2)冷害
• 虽然在外观上没有症状,但冷藏后再放 至常温中,就丧失了正常的促进成熟作 用的能力,这也是冷害的一种。
• 各种非酶促化学反应的速度, 都会因温度下降而降低
第二节 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二、冷却的方法 三、冷却过程的冷耗量 四、冷却速度与冷却时间(自学) 五、气调贮藏 六、冷藏中的变化及技术管理
一、冷却的目的
• 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 • 肉类冻结前的预冷 • 分割肉的冷藏销售 • 水产品的冷藏保鲜

冷冻食品实习报告

冷冻食品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在冷冻食品企业的实践,加深对冷冻食品加工过程的认识,了解冷冻食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习,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冷冻食品企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国内较早从事冷冻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

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广阔,员工人数众多。

主要产品包括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面点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三、实习内容1. 生产流程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冷冻食品的生产流程。

首先,新鲜食材经过清洗、切割、调味等预处理工序;然后,将处理好的食材进行速冻,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最后,包装、检验、入库,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2. 设备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熟悉了冷冻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如切割机、拌馅机、速冻机、包装机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质量控制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质量控制是冷冻食品企业的重要环节。

企业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厂,都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我参与了部分质量检验工作,学习了如何判断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冷冻食品。

4. 市场调研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市场调研活动,了解了消费者对冷冻食品的需求和偏好,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提供了参考。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加深了对冷冻食品加工过程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职业素养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冷冻食品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冷冻食品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1.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中;由于同时存在2个氢键的给体和受体;可形成四个氢键;能够在三维空间形成较稳定的氢键网络结构。

(了解宏观上水的结构模型。

⏹(1)混合模型:混合模型强调了分子间氢键的概念;认为分子间氢键短暂地浓集于成簇的水分子之间;成簇的水分子与其它更密集的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2)填隙式模型水保留一种似冰或笼形物结构;而个别水分子填充在笼形物的间隙中。

⏹(3)连续模型分子间氢键均匀分布在整个水样中;原存在于冰中的许多键在冰融化时简单地扭曲而不是断裂。

此模型认为存在着一个由水分子构成的连续网;当然具有动态本质。

)2.食品中水的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水在食品中所处状态的不同;与非水组分结合强弱的不同;可把固态食品中的水大体上划分为三种类型:束缚水、毛细管水、截流水⏹束缚水:不能做溶剂;与非水组分结合的牢固;蒸发能力弱;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不能用做介质进行生物化学反反应。

毛细管水:可做溶剂、在—40℃之前可结冰;易蒸发;可在毛细管内流动;微生物可繁殖、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是发生食品腐败变质的适宜环境。

截流水:属于自由水;在被截留的区域内可以流动;不能流出体外;但单个的水分子可通过生物膜或大分子的网络向外蒸发。

在高水分食品中;截留水有时可达到总水量的90%以上。

截留水与食品的风味、硬度和韧性有密切关系;应防止流失。

3.水分活度的定义。

冰点以下及以上的水分活度有何区别?1)水分活度(A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Aw ≈p/p.=ERH/100 式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分压;p。

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ERH为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2)①定义不同:冰点以下食品的水分活度的定义:Aw = Pff / P。

(scw) = Pice / P。

(scw) Pff :部分冻结食品中水的分压P。

(scw) :纯过冷水的蒸汽压(是在温度降低至-15℃测定的)Pice :纯冰的蒸汽压②Aw的含义不同⏹在冰点以上温度;Aw是试样成分和温度的函数;试样成分起着主要作用;⏹在冰点以下温度;Aw与试样成分无关;仅取决于温度。

食品冷冻工艺学

食品冷冻工艺学

2010-2-27
冻干技术 (Freeze drying) 冷冻干燥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 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汽直接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剩留在冻结时的冰架 中,因此它干燥后体积不变,疏松多孔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引起产品 本身温度的下降而减慢升华速度,为了增加升华速度,缩短干燥时间, 必须要对产品进行适当加热。整个干燥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 冰温储藏(Ice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 冰温是指从0℃开始到生物体冻结温度为止的温域,在这一温域保存储藏 农产品、水产品等,可以使其保持刚刚摘取的新鲜度,因此,成为仅次 于冷藏、冻冻的第3种保鲜技术而引人注目。更使人吃惊的是施加了熟化、 发酵、浓缩、干燥等过程的加工品比其刚刚摘最时更加新鲜味美,从而 使人们随时能够品尝到应时季节的美味食品,目前冰温技术已以在日本 全国推广
2010-2-27
0.4 未来发展趋势
本世纪初我国食品冷链将进一步完善,新冷链经济模式也将降生,食 品冷冻冷藏业将进入发展新阶段.直接促进了食品冷冻加工、贮存、 运输业的发展,必将产生一批新型的冷链设施制造企业和为冷链系统 配套服务的制冷器具制造业。由于冷链形成为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超市和连锁商业的快速发展,新建立或由 原有的大型分配性冷库组建低温食品配送中心或冻品批发中心必然是 新世纪冷库功能拓展的重要一环,以实现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的有机 结合
2010-2-27
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物理保藏
食品干燥保藏 食品浓缩保藏 食品冷冻保藏 食品罐藏 食品辐照保藏
食品生物保藏:发酵技术 化学保藏:防腐技术
2010-2-27
0.1 基本概念
冻结(冷冻)(Freezing) 将物品温度降低到冻结点以下的过程 冷却(Chilling) 将产品冷却到高于其冻结点某一指定温度的过程 冻结点(Freezing point) 当除去热量后,液体将要冻结的温度(通常在标准大气压下)

应用物理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优化

应用物理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优化

应用物理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优化食品加工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其目的是将原材料转化为美味、安全且营养丰富的食品。

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物理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食品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加工过程的优化和创新。

在食品加工的早期阶段,物理学原理就已经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食品的切割、粉碎和混合过程中,力学原理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刀具的设计和切割力的控制,可以实现高效且均匀的切割效果,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粉碎和混合设备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和能量传递。

合理调整设备的转速、搅拌器的形状和位置,可以使原材料充分混合,达到理想的加工状态。

热学原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

烹饪、烘烤、蒸煮等常见的加工方式都依赖于热传递的过程。

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不同的食品加工方法利用了不同的热传递方式。

例如,在油炸食品时,主要是通过热传导使食品内部熟透;而在烤箱中烘烤食品,则是辐射和对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热传递过程的精确控制,可以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不熟的情况,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

此外,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在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利用光学仪器,如分光光度计、色差仪等,可以对食品的色泽、透明度等光学特性进行检测。

这些检测结果能够反映食品的成分、新鲜度和加工质量。

例如,通过检测水果和蔬菜的反射光谱,可以判断其成熟度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对于肉类产品,通过检测其色泽的变化,可以评估其氧化程度和储存时间。

在食品的冷冻和冷藏过程中,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同样至关重要。

了解食品的热物性参数,如比热容、导热系数等,有助于设计合理的冷冻和冷藏方案。

快速冷冻可以减少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对食品细胞结构的破坏,保持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同时,合理的冷藏温度和湿度控制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的变质。

食品包装也是食品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应用了不少物理学原理。

食品基础化学绪论

食品基础化学绪论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口感、保质期、营养成分等 药物: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等 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陶瓷等 塑料制品:包装、家具、玩具等 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电视等
化妆品:护肤、美容、清洁等 清洁用品:去除污渍、消毒杀菌等 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金属制品:锅碗瓢盆、汽车、飞机等 纺织品:棉、麻、丝、化纤等
仪器分析法: 利用仪器设备 对食品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
感官评价法: 通过品尝、嗅 闻等方式评价 食品的色、香、 味等品质
微生物检测法: 检测食品中的 微生物含量, 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基础化学的应用领域
食品加工:食品 添加剂、食品保 鲜、食品包装等
食品安全:食品 检测、食品质量 控制、食品卫生 管理等
营养学:营养成 分分析、营养素 功能研究、营养 素缺乏症防治等
食品研发:新产 品开发、食品配 方优化、食品工 艺改进等
谢谢
绪论化学介绍了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 法,有助于学生理解食品化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绪论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食品化学的思维模式,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化学为学生提供了食品化学的研究方向和前 沿动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
食品基础化学
食品基础化学的定义
食品基础化学是研究食品中化学成分、结构、性质、 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食品基础化学涉及食品的化学组成、营养成分、加 工工艺、贮藏保鲜等方面。
食品基础化学是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 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食品基础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食品质量、保 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基础化学的研究方法
STEP1
STEP2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1.掌握食品与食品加工的概念。

2.熟悉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明确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

3.了解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4.理解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 食品的概念及分类食物与食品是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食物(Foodstuff)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复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品(Food)是指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分类的方法很多。

按照保藏方法可以分为罐藏制品、干藏制品、冷冻制品、腌渍制品、烟熏制品、发酵制品、辐射制品等;按原料种类可以分为果蔬制品、谷物制品、乳制品、水产制品、肉禽制品等;按原料和加工方法可以分为焙烤制品、饮料、挤压制品、罐头制品、糖果、速冻制品、干制品等;按产品特性又可以分为方便食品、婴儿食品、休闲食品、快餐食品、疗效食品、工程食品、功能食品等。

2. 食品品质(质量)要求食品品质(质量)包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卫生品质三个方面。

感官品质主要由色、香、味、形、口感所构成;营养品质又称营养价值,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含量、平衡状况等;安全卫生品质主要是指污染、危害等。

食品在食用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劣程度是食品品质高低判别标准。

食品的种类很多,但均应具有下列品质要求:(1)外观:色泽和形态,包装完整、整齐美观;(2)风味:香气、滋味、质构等以及体态(风格);(3)营养:含量、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及平衡性;(4)卫生安全: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谢产物、有害化学物质不能存在;(5)方便性:携带及食用方便;(6)耐藏性:有一定货架寿命(shelf-life)。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要求食品卫生安全和营养丰富的同时,还希望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人类加工食品的历史十分悠久。

但许多世纪以来,食品加工长期停留在家庭烹调和手工作坊操作水平上,靠代代相传的加工经验和传统方法为其生产方式的基础,迟迟没有形成食品科学或食品工程学科。

食品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食品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食品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食品基础理论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石,它涵盖了食品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加工技术、安全与卫生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个食品基础理论的试题题库及答案,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食品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什么?- A.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B.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C.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D. 脂肪、矿物质、水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加工的目的?- A.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B.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 增加食品的风味- D. 减少食品的可食用部分答案:D3.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微生物的作用- B. 氧气的作用- C. 温度的变化- D. 光照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食品的色泽?- A. 食品的化学成分- B. 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 C. 食品的成熟度- D. 食品的包装材料答案:A, B, C, D2. 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控制?- A. 冷藏- B. 高温灭菌- C. 添加防腐剂- D. 真空包装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对/错)答案:错2. 食品的热处理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但不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食品中的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可用性,它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水分活度低,微生物难以获取足够的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反之,水分活度较高时,微生物容易生长。

因此,控制食品中的水分活度是食品保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描述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物理变化。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包括但不限于:食品的粉碎、混合、加热、冷却、干燥、成型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食品的质地、口感、外观和保质期,但不会改变食品中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食品体系中的Tg通常采用DSC、DMA和 DMTA等方法测定,但这些方法对一些具有特殊 尺寸和形状的样品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如 以上所述的:DSC使用的样品量非常少,对那些 非均相食品,所取得的样品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DMA和DMTA方法要求样品为可变形固体样品,因 而不适宜测定粉末和半固态样品。因此DSC、 DMA和DMTA等方法测定食品体系中的Tg时,有时 具有一定的困难。NMR可以快速、实时、全方位、 定量的研究样品,并对样品不具侵入和破坏性, 灵敏度高,在研究食品的玻璃态转变和Tg中得 到了较好的应用。
26
核磁共振法(NMR)测定Tg
NMR是一种通过分析活性核的 弛豫特性而测定分子运动特性的 技术。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基础 是分子运动。聚合物由玻璃态转 变为橡胶态时,含有质子的基团 运动频率增加。质子活动性的改 变可以用NMR测定。用这种方法 研究和测定食品体系的玻璃化转 变及Tg是非常有效的。
27
23
当前DMA在测定食品体系中玻璃化转变温 度时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相比于DSC, DMA在测定热固性食品时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但DMA在使用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于它测定的样品必须为可变形的固体 样品, 因而不能用于测定粉末和半固态 样品。另外,由于DMA对样品的物理尺寸 相当敏感,因此为了得到重复性较好的 结果,必须对样品进行严格的预处理。
16
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固定的数值,往往随测 定方法和条件而变。因此,在标出某种材料的 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必须注明测定的方法和条 件。研究者在利用玻璃化转变温度对材料性能 进行研究时,应考虑其测试条件和方法。目前 人们大多是测定食品的各个组成成分的Tg值, 然后按照下列方法来确定食品系统的Tg值。 Tg=W1Tg1+K W2Tg2/W1+KW2 W1、W2为样品的质量分数,Tg1,Tg2为样品1 和样品2的玻璃化转变值,K是经验常数。
17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Tg
DSC是传统的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 也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测定食品Tg 的方法,DSC用于研究食品体系的玻璃化 转变是当样品发生相变、玻璃化转变和 化学反应时,会吸收和释放热量,补偿 器就可以测量出如何增加或减少热流才 能保持样品和参照物温度一致。
18
差示扫描量热计
33
34
30
因此,今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 法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考虑将几种用来测 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设备联合使用以弥 补单一的测定方法的不足的方向发展。
31
玻璃化理论在速冻食品加工保藏中 的应用展望
冷冻玻璃化加工与保藏食品是保持食品 长时间质构和化学组成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冷冻条件控制和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 以改善玻璃化保藏食品的质量,达到理想 的保藏效果。另外食品的各种成分对于其 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食品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食品中 各成分的关系对于食品加工和贮藏都有极 好的指导意义。
28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不同的测定技术只对溶液相应 的热、机械、力、电等性质具有敏感性, 所以各种不同的仪器在测定食品材料的 Tg时,存在各自的缺点。
29
Reid等人认为, 仅仅依靠一种仪器来确定Tg.是 不准确的,最有利的工具是几种仪器的组合。为 此,许多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仪器来测定同一 溶液的Tg,如Kalickevsky等人用DSC、DMTA和 NMR测定了原淀粉、谷朊粉-蔗糖混合溶液的Tg 值;Sahagian等人用DSC、TMA和NMR测定了黄原 胶对冻结蔗糖溶液的Tg值的影响;Ollett等人用 DSC和粘度计测定了葡萄糖过冷溶融物的Tg值等。 这些研究表明,各种不同的仪器在测定食品材料 的Tg时,存在各自的缺点。但把这些技术结合起 来,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玻璃化转变这一动力 过程,测定结果比单一仪器有较大的改善。
近年来,广大食品科学工作者对此也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基本思想是:食品材料的分子 与人工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间具有相似性。如果 聚合物分子结构变化了,则其宏观性质也将发 生变化,在聚合物科学中,这种结构与性质的 关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由此我们 根据食品材料的状态,就能预测其加工及保藏 的性质。
19
在加热扫描过程中,当体系发生相转 变时,吸热曲线会出现一个台阶,此时 的温度就是玻璃化转变温度。DSC对食品 体系中Tg的测定在研究和实践中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
20
目前在食品方面主要是用于研究谷物和淀粉 的玻璃化转变。近年来在果蔬保藏、鱼肉制品 加工保藏,以及蜂蜜制品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 多。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更好 的加工保藏工艺参数。但是用DSC也有两个不 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用DSC法测量Tg.时灵敏度 比热机械方法小, 表现在DSC曲线上玻璃化转 变的台阶较小; 另外在一些复杂的食品体系中, 会出现玻璃化转变的DSC曲线上有几个突变,可 能引起对Tg.的误判。
11
温度继续升高,不仅链段可以运动,整 个分子链都可运动,无定形聚合物表现 出粘性流动的状态,即粘流态。
12
随着温度的升高,当聚合物发生由玻璃 态向高弹态的转变时,即玻璃化转变, 其转变温度为玻璃化转变温度,用Tg表 示。
13
目前,国内外关于冷冻食品低温稳定性的研 究焦点是未冻结的冷冻浓缩相的玻璃化转变。 冷冻食品中未冻结水的存在加剧了酶促反应和 重结晶现象,缩短了食品的货架寿命。在较高 的冷藏温度、较大的温度波动和较长的贮存期 间下,产品质量的下降会更加严重,尤其是那 些含有较多未冻结水,易形成结晶的食品。
7
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被称为无定形
聚合物的三种力学状态。
8
玻璃态
玻璃态是指当非晶高聚物的温度低于玻璃
化转变温度(Tg)时,高分子链段运动既缺乏 足够的能量以越过内旋转所要克服的能量壁垒, 又没有足够的自由体积,链段运动被冻结,高 分子材料失去柔性,成为类似玻璃状的无定形 的固体。表现为高分子构象被冻结,体系与环 境之间由扩散控制的物质交换及化学反应在动 力学上受阻,因而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化学 稳定性。
21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食品研究人员开始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低温显微DSC系统测 定食品的Tg,该法同时用低温显微的光 学信息和DSC的热学信息两种方法来测定 T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动力机械分析法(DMA)测定Tg
DMA是在程控温度和振动负荷下测定物质 的动态模量和力学损耗与温度的关系的 一项技术, 力学损耗峰对应的温度可看 作是物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用DMA 测定热固性材料的Tg时非常灵敏, 因此 它是测定热固性材料玻璃化转变的有效 工具, 同时也被广泛用于研究食品体系 中的玻璃化转变。
24
动力机械热分析法(DMTA)测定Tg
DMTA是测定材料在交变应力(或应变)作 用下,作出的应力(或应变)响应随频率 变化的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分 子运动的状态来表征材料的特性。对样 品施加一个可变振幅的正弦交变应力作 用时,将产生一个预选振幅的正弦应变, 对粘弹性样品的应变会滞后一定的相位 角。
32
但食品体系的玻璃化前 关于如何准确测量实际食品玻璃化转变温度的 方法仍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将玻璃化转变温度、 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等重要临界参数和现有的 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并应用于对各类食品的加 工和贮藏过程的优化,深入研究食品体系的玻 璃化转变动力学、热力学以及食品在加工贮藏 期间品质的变化,以便确定货架稳定的动力学 模型,有效地提高速冻食品的品质及稳定性将 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9
可以预见,如果将食品在其玻璃化温度下保 藏,体系中诸如由蛋白质、多糖等具有结构功能 性大分子的构象重排所引起的食品质构的变化以 及风味物质的散失等现象就会被抑制,从而大大 提高食品质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稳定性。
10
当处于玻璃态的物质温度升高至某一个温度 时,链段的运动受到激发,但整个分子链仍处于 冻结状态。受到外力作用时,无定形聚合物表现 出很大的形变。外力解除后又能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种状态叫做高弹态。
速冻食品加工的理论基础
1
速冻食品加工的理论基础
2
试管婴儿
卵子从母体取出 后,培养5-6天形 成囊胚,囊胚经 过玻璃化冷冻后, 随后解冻再进行 囊胚移植,将使 妊娠率达到 60%~70%甚至 以上。
3
速冻食品加工的理论基础
速冻食品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 来的新型食品,由于它具有方便、卫 生、价廉质优等优点,故进入70年代 后迅速发展,到9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 发展最迅速的食品产业之一。
14
但当处于玻璃态时,食品体系具有 很高的粘度,分子扩散速率极低, 体系处于亚稳态,对酶促反应和重 结晶现象都很稳定。因此,可以通 过在玻璃化温度以下贮存食品,或 提高食品体系的玻璃化温度来缓解 冷冻食品品质的劣变。
15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及预测
要进行食品的玻璃化加工与保藏,就 要确定食品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值, 目前准确的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通常都 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所得值通常受样品 的组成、样品的热历史、设备类型等试 验条件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快 捷的方法准确测定某一种物质的玻璃化 转变温度 。
5
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理论
1966年,White和Cokebread首次讲述了含有 糖分的食品的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问题。主 要包括:在各种含水的食品体系中,玻璃态、玻 璃化转变温度、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储藏温度 的差别,对于食品加工、储藏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水作为一种增塑剂,对食品体系的玻 璃化转变温度影响很大,食品体系中的含水量越 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在加工与保藏的过 程中其玻璃化也越难实现。以上的有关食品的玻 璃态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问题一直以来被看作是 6 “食品聚合物科学”的先导。
4
食品速冻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食品最 佳保藏技术, 食品的低温玻璃化保存是近 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由于食品是 多相、多组分、非均质且是物理化学性质 不稳定的极其复杂的系统, 另外在食品冻 结和贮藏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化 学等方面的变化,所以目前从整个行业来 看,对速冻食品并没有进行很深入很透彻 的剖析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