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资源文献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ffb5a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8.png)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内古镇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古镇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等方面。
其中,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者们通过考古、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价值进行评估。
同时,他们也关注古镇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和措施。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古镇旅游的效益与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镇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满意度与体验。
研究结果表明,古镇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交流。
二、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外的古镇旅游研究也较为活跃,学者们更多关注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评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并探讨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与此同时,古镇的文化保护也备受关注,学者们强调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以文化保护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
在古镇旅游的营销和体验方面,国外学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究。
他们关注旅游者在古镇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满意度,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出旅游者对于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和当地文化的需求和偏好。
三、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古镇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古镇旅游的规模和景区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保护与新建设的矛盾突出。
其次,部分古镇旅游还存在商业化过度、文化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重旅游业的规划与布局,合理划定古镇旅游发展的边界和限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提高古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古镇旅游的品牌建设,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古镇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99424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d.png)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兼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古镇旅游研究和提高古镇旅游的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
一、研究热点1. 古镇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不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对古镇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揭示了古镇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2. 古镇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古镇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许多研究关注古镇旅游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探讨古镇旅游如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3. 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探讨了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发展趋势1. 古镇旅游的品质与服务提升近年来,国内外古镇旅游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品质和服务不足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提升古镇旅游的品质与服务水平,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培训从业人员、优化旅游体验等手段,提高游客满意度。
2. 古镇旅游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古镇旅游与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二者的融合在国内外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未来,古镇旅游将进一步与创意产业融合,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提高古镇旅游的附加值和创造力。
3. 古镇旅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古镇旅游也将越来越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通过建设智能化导览系统、打造VR体验等,提供更具科技感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
三、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古镇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影响、文化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关于古镇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于古镇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763297955901020206409cac.png)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古镇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姓名: 单婵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公管62班学号: 2236221指导教师: 谭放职称: 讲师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关于古镇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单婵指导老师谭放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以后,就以其独有的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人以及专家学者的目光。
有关古镇文化资源保护的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资源保护措施的研究也成为古镇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国内外1999-2009年期间发表的有关古镇文化资源保护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古镇文化资源保护的价值、存在问题以及有关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古镇;文化资源保护;文化资源开发;文献综述The Research Review for the Cul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in theProcess of Historic Towns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 ChanTutor TAN fangAbstract:Since the Historic towns was discovered, it was protected and developed into a scenic spot, then it hatched many tourists and experts' eyes by its unique scenery and abundant cultural deposit.And in the mean time it summarizes the value of the problem and some concerning policy with the cultural resources. This paragraph following aimed to put this obtained from practice about some other ancient towns' cultural issues through the world during 1999-2009. Key words:old towns;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The research review古镇是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不仅在中国文化史和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其独特的城市格局和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古镇文化现象。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c1be6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2.png)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备受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众多的古镇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吸引着游客们前来游玩。
本文将综合分析国内古镇旅游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一、国内古镇旅游的现状古镇旅游在过去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亮点之一。
国内各省市纷纷开展古镇旅游项目,如浙江乌镇、江苏周庄、四川都江堰等,这些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古镇旅游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古建筑观赏、传统工艺品欣赏、特色小吃品尝等,深受游客喜爱。
二、国内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古镇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古镇旅游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推动古镇建设和保护。
另一方面,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不断增加,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了解和体验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因此,古镇旅游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三、国内古镇旅游的经济影响古镇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古镇旅游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
其次,古镇旅游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第三,古镇旅游推动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激活了古镇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品牌形象。
因此,古镇旅游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国内古镇旅游的文化影响古镇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古镇旅游,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代生活的氛围,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古镇旅游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因此,古镇旅游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国内古镇旅游的社会影响古镇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通过古镇旅游,增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加深了友谊与互信。
论江南古镇旅游的发展与保护【文献综述】
![论江南古镇旅游的发展与保护【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7273ebfba0d4a7303763a15.png)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论江南古镇旅游的发展与保护一.引言尹迎春在《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城市形象宣传片——以乌镇旅游宣传片为例》上说,乌镇地处浙江桐乡市北端,是江南四大古镇之一,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
有刘若英代言的乌镇城市形象在给媒体播出之后,乌镇便作为“中国江南最后的枕水人家”而深入人心。
接下来他截取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场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刘若英以现代都市人的脚步走进充满历史色彩的乌镇,走进了城市人梦想中的静谧,祥和,悠闲的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可以说,这是乌镇旅游宣传片带给我们的这样一种融合了江南古镇诗情画意风格的生活,纯朴,自然。
二.通过乌镇东栅发展提出古镇发展现实问题但是,电视带给我们的影像是经过修饰的,乌镇真如我们想的这样吗?江南古镇到底还留存有多少的小桥流水,存有多少的安静淳朴呢?作为古镇开发,乌镇先后进行了东栅,西栅这两项工程。
而在开发的同时,乌镇政府也是对其做出了一定的保护。
宋安娜在《天津人大》一篇名为《乌镇的反思》中写到,当我们提出历史风貌区保护这一命题的时候,就已经对自己提出了双重考问:不仅保护历史建筑,还要保护原有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产生着一代代名人和生生不息的人生故事,这才是历史风貌区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
的却,乌镇在开发的时候,将全部居民迁出,开发好后,又将所有居民回迁,政府所要表达就是让景区居民生活的更好,同时让他们在不伤害景区原有风貌的情况下生活。
是的,这样安逸的生活环境或许对于乌镇的居民来说是不错的了,可是,近段时间,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乌镇东栅景区内的居民写满抗议的字眼,到底是什么触犯了他们,让他们忍心去破坏这一种和谐的场面呢?我想,乌镇反应出来的问题也是很多江南古镇的共同问题,我们不妨纵观江南古镇,从整体上给予他们一个由乌镇而引发的原因。
绵阳师范学院的鲍蕊在《关于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中说道:“随着我国古镇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古镇的元真性受到破坏。
一是古镇内的民居建筑老化,年久失修。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c31c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9.png)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古镇旅游的健康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古镇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古镇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包括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古镇旅游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角的拓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国内古镇旅游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以期推动古镇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古镇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追捧。
它指的是以拥有一定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的古镇为载体,通过向游客展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来满足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双重需求的旅游活动。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这些古镇往往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街巷布局、传统工艺等方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然风光优美:许多古镇都位于山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古镇与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视觉享受。
民俗风情独特: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节庆、风俗习惯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游客在古镇旅游中,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持续发展性强:古镇旅游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c1cc5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2.png)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创建具有独特特色和功能的小镇,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在促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关于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与意义、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特色小镇的评估与案例研究。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研究表明,特色小镇的兴起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乡村资源的重新评估的结果。
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表明,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注重整合资源,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这包括选择特色产业,建设产业集群,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实现产业链的内外融合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要注重产业生态建设,包括规划和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
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还要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特色小镇的评估与案例研究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可通过评估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了解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案例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望未来,特色小镇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二是加强实践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特色小镇建设方案,并进行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
三是加强政策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促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有序推进。
四是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各地特色小镇之间的互动与共享,形成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ee006b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3.png)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近年来,特色小镇作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备受关注和重视。
特色小镇是指以特定主题和功能为核心,集产业集群、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多种要素于一身,形成具有较高价值、较高知名度、较高影响力的城镇。
在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了政策风口,大量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资源,使得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
在国内外学术界,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特色小镇进行研究,本文即对国内外有关特色小镇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展开展望。
一、文献综述1. 国内文献(1)研究内容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特色小镇的定义和特征;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功能与价值;特色小镇的优化与提升等。
(2)研究方法国内学者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调查问卷法是对建设者和居民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实证方法;实地调研是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掌握实际情况并完善理论研究的一种手段;案例分析法是对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实践经验并提出建设思路的一种方法。
(3)研究结论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特色,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特色主题;二是要把握好模式,根据特定的主题和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建设模式;三是要注重功能与价值,充分挖掘特色主题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价值;四是要不断优化提升,不断完善和改进特色小镇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小镇的品质和形象。
国外学者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综述是对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研究整合和总结,分析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实地调研是对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和分析,总结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数据分析是对特色小镇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掌握特色小镇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f99dc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a.png)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旅游市场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镇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综述国内有关古镇旅游的研究成果,探讨古镇旅游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古镇旅游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首先,古镇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古镇大多数都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古镇旅游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很多古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再次,古镇旅游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
在古镇,游客可以领略到当地独特的手工艺品、传统节日和特色民俗风情。
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十分可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政府开始注重古镇的保护和开发,提升了古镇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古镇旅游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情追捧,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例如,乌镇、周庄、西塘等古镇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国内的古镇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古镇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古镇由于过度商业化和大规模开发,导致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被模糊化。
其次,古镇旅游的保护和开发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古镇在保护的同时,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导致旅游资源被浪费。
最后,古镇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
未来,古镇旅游的发展依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古镇旅游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古镇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旅游、大数据分析等,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再次,古镇旅游可以加强与其他旅游景点的联动开发,形成旅游线路的互补和衔接。
最后,古镇旅游可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国内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潜力。
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研究。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ccbf20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1.png)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1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在旅游发展研究领域,研究古镇旅游及其有利发展策略已是一个
引人注目的课题。
据统计,截止2018年,中国有近3000多个古镇,
古镇文化遗迹分布广泛,旅游资源富有特色。
近年来,国内的古镇旅
游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
环境。
2 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针对国内古镇旅游多次开展研究,产
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层面对古镇旅游时面临的
挑战进行了探讨。
有关研究基本可以分类为流行病学研究、政策及管
理研究、自然资源保护研究、投资开发实践研究等类别,以及在农业、社会、旅游体验、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3 研究结论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一是
古镇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关注本地历史、生态和文化文化;
二是加大古镇旅游品牌塑造及社会文化创新,以健康有害文化旅游发展;三是优化政策及扶持政策,提高古镇旅游发展的便利性及效率性。
4 结论
近几十年国内的古镇旅游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有
关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政府部门已强化国家古镇旅游发展政策;社会学者面向古镇旅游有关问题开展大量研究。
未来,应结合实际,
加大对古镇旅游发展推动的力度,切实提升古镇的文化差异性与新颖性,持续促进古镇的学习、活跃与连接,为国家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9852b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6.png)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貌的小城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乡发展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
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探讨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特色小镇的研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热潮。
国内外学者对特色小镇的定义、构建、发展路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更是成为地方政府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了一大批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目前特色小镇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实践经验不够系统和深入、成果应用不够广泛等方面。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是多方面的。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都非常重视。
而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到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够科学、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化、特色小镇品牌营销不够精准等方面。
一些特色小镇也面临着旅游业发展不可持续、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特色小镇的存在问题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不够科学,存在发展方向不明确、规划不到位等问题。
2. 产业发展单一。
部分特色小镇过度依赖旅游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 环境保护不足。
一些特色小镇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
4. 民俗传统丢失。
一些特色小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本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存在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8d70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9.png)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古镇,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追寻历史记忆、体验地域文化的重要选择。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综述,全面梳理古镇旅游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古镇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古镇旅游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古镇旅游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将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包括古镇旅游资源评价、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市场与营销、古镇旅游影响与效应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领域的梳理和评价,可以深入了解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本文还将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古镇旅游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和新趋势。
通过对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探讨,可以为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本文将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贡献与不足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可以为古镇旅游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在中国,古镇旅游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古镇资源的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
国内学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古镇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等。
古镇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运用多种方法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一些研究指出,古镇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是推动古镇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者们也提出了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保持古镇的原真性和历史风貌。
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方面,国内研究强调了古镇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建筑、民俗、手工艺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江南古镇开发与保护文献综述
![中国江南古镇开发与保护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693d2e4b73f242336c5f1f.png)
中国江南古镇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本文根据近几年我国江南地区古镇发展的基本状况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了解我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同时分析我国古镇旅游研究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古镇旅游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更好地把握古镇旅游今后的研究走向,在实践中推动我国古镇旅游研究的前进,让古镇旅游真正“健康”的发展。
关于古镇的定义,以阮仪三(2003)为代表的学者,从旅游地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谷村镇是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和同一文化背景下,通过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成的一种在城市和村落之间的人类居住地和经济网络空间;而田喜洲强调了古镇的文化内涵,认为古镇是古代依山或者依水而建的,在当时成为物质集散地和军事要塞,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后留存下来的独特淳朴的古建筑他更加注重古镇是一种旅游资源,并具备独特的文化底蕴。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江南地区的古镇旅游就进入了发展的起步阶段,而近年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以来,江南地区的乡镇旅游的发展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而却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可和接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江苏昆山周庄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古镇旅游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
我国现阶段具有游览观光价值的主要古镇有100多个,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四川等14个省域内。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近几年来古镇旅游发展文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从古镇旅游资源的文化研究、古镇建筑风格、古镇环境研究以及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对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江南古镇旅游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分析,并就文献所提出古镇开发与保护研究的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中国江南地区的古镇旅游的发展。
二、古镇文化研究文化是古镇内在的神,是古镇发展旅游的基础,也是古镇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古镇的物质文化(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论述了江南传统村镇的文化特征,认为造就江南文化传统村镇的文化特征主要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温润的气候、内水空间和发达的商业经济[1]。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a7ca9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f.png)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结合旅游、农业、商贸等产业资源,全面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综合性小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宜居空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就业创业。
特色小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探索。
2.特色小镇的类型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可以将其分为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生态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商贸特色小镇等多种类型。
各类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优势上存在差异,但都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核心,以多元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为支撑,以宜居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为保障。
3.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我国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周庄、四川的都江堰、广东的大鹏新区等,都是以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为支撑,建设起了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特色小镇更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小镇也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和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宜居,只有通过改善环境、提高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中国古民居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古民居旅游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acf1e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e.png)
中国古民居旅游研究综述近年来,中国古民居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选择之一。
在中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古老的民居建筑不仅是当地居民居住的地方,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本文将对中国古民居旅游的现状和研究进行综述。
一、古民居旅游现状1.旅游资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
从东至西,从南至北,许多古城镇和村庄都保存有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
其中,以江南地区最为著名,如苏州园林、周庄,以及黄山各村寨等。
2.旅游发展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追求,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纷纷开展古村落旅游开发,推出了各种主题旅游线路。
在旅游的带动下,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
3.问题与挑战中国古民居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未得到保护的古建筑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某些旅游公司过分商业化,破坏了古村落的民俗风情;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方面共同解决。
二、古民居旅游研究1.古村落旅游规划古村落旅游规划是开展古归居旅游的前提和基础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完善的旅游规划,发掘当地特色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古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古归居建筑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古归居建筑的传承需要重视古籍资料、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技艺的发扬。
同时,应该加强对古归居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采取科学技术手段和文化传承的实践,发掘古建筑艺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让古归居建筑得到全面展现。
3.古村落旅游的环境责任古村落旅游所走动的人群持续激增,伴随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整个旅游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古村落的环境责任对于古村落旅游的整个运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游客共同发挥各自作用,共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古镇旅游研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18e07b7770bf78a652954f3.png)
国内古镇旅游研综述————————————————————————————————作者:————————————————————————————————日期: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潘松古镇旅游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
国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也更深入。
总结当前文献发现古镇旅游研究存在内容不平衡、实证研究较少以及创新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古镇旅游研究应该重视的方向。
一、研究背景国内古镇旅游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盛行。
古镇旅游兴盛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它能够迎合游客追逐蕴含文化价值旅游项目和逃避日常生活工作纷扰的目的;二,符合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主流思想。
古镇旅游是自然与人文游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古镇旅游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内容分类国内研究古镇旅游的文献众多,通过对众多文献的梳理可将研究内容归结为以下几点: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资源价值分析、古镇利益相关者研究、古镇旅游管理研究。
(一)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在对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有些学者从古镇旅游的开发保护模式、方法上进行分析。
此类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古镇提出不同模式。
此类文献多数在社区参与开发保护的观点持赞同态度,分歧主要存在与开发保护主体上,有的认为应该以政府为主体,而有的则认为应由企业主持古镇旅游保护和开发。
还有些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资源长远开发利用。
在这些研究中,文献都表达了近似的观点:古镇旅游的开发不能以牺牲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代价,相反,必须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开发保护工作中的第一位。
(二)古镇资源旅游价值古镇旅游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的进行旅游开发,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古镇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
在古镇资源所包含的价值中,文化,艺术,建筑等价值广泛被学者关注,被认为是大部分古镇所拥有的价值。
古镇旅游文献综述
![古镇旅游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ec6bcc08bd63186bcebbc0c.png)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综述姓名:陈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旅管61班学号:2226117指导教师:陆志东职称: 副教授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陈芳指导老师陆志东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但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开发和保护江南古镇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江南古镇的定位,古镇旅游兴起的原因,江南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江南古镇旅游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为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江南古镇,旅游开发,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A overview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towns in south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henFangTutor Lu ZhidongAbstract: The six ancient water town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visitors from inland and oversea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 scenery features and the cultural details since they were discovered, conserved and exploited for tourism in the 1980s. The tourism has brought remarkable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benefits to the water towns and formed individually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models. However, at the back of a good developing trend, the pressure of the tourism of the town exposed gradually,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up some problems for tourism protection. How to develop and protect the ancient towns in south Chin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original documents, this paper studied and summari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position of the Jiangnan town,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town touris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Jiangnan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Jiangnan town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Jiangnan tow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Key words: Ancient towns in south China;Tourism development;Resourcespreserv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为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地方性经济和文化现象,江南六镇于2001年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并且被正式列入预备清单,2003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从2001年开始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大旅游热点.江南水乡古镇以其独有的风貌特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从而使六镇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并为古镇居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江南六镇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江南传统水乡文化的代表.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如何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对江南古镇旅游的研究资料中,从江南古镇的定位,古镇旅游兴起的原因开始,主要集中于对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古镇保护的措施及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这五方面.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五大方面进行研究与综述.一,对江南古镇定位的研究对江南古镇的定位,是研究江南古镇旅游地基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江南古镇进行定位.吴天香指出,江南古镇是在相同的自然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城乡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其"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其中,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南浔及西塘这六大古镇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是江南古镇的典范和代表.[1]江五七,陈豫认为,江南水乡古镇基本上集中于苏南及杭嘉湖地区,散布在上海,杭州,苏州等中心城市周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且具悠久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古民居.[2]陈汉波强调,江南古镇指分布于江浙两省区域内的太湖平原,杭嘉湖平原及宁绍平原地区,现基本保存完好,且具有水文化特征的聚落空间.如江苏昆山之周庄,苏吴县之同里,甪直,东山,黎里,光福;浙江桐乡之乌镇,嘉善之西塘,湖州之南浔等.[3]这些学者都是从旅游地理的角度出发来定位江南古镇.孙萍认为,江南古镇包含三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周围优越的地理环境.在苏南,上海以及浙北靠近太湖流域一带,水网密布,分布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的古镇,这些古镇以号称"江南六镇"的周庄,同里,甪直,南浔,西塘和乌镇为代表.这些古镇大多兴盛于宋室南迁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依靠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发展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因此,这些古镇的文化底蕴比较浓厚,镇中建筑也多豪门巨宅,多伴有私家园林,建筑风格以朴素恬淡为主,表现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建筑风格,强调空间的开阔明朗.镇中大多铺设比较便于行走的道路,架设桥梁,建有书院,牌坊,祠堂,风水阁楼等公用建筑,力图使整个镇区的环境布局更为合理,功能更加齐全.同时,古镇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为风格细腻,气韵流畅,生活安逸的水乡古镇.[4]权小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定位江南古镇,他认为江南古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镇的生活围绕着"市",因而古镇的建筑类型也染上了商业的特性而颇具特色,庙,寺等宗教场所的广场往往作为定期举行庙会的场所;镇上繁荣的贸易市场吸引了各地的商人来此开设各种会馆,镇里相应地出现了为市民服务的娱乐社交场所戏台,茶馆等.此外,以四乡农副业为依托,镇中与之相配套的手工业和加工业十分发达,镇中的居民大多是商人,作坊主和手工业者.前店后坊,上宅下店是江南古镇很突出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店铺的密集而形成长长的商业街,繁荣了古镇的经济.[5]张环宙强调,水乡古镇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积淀,且具有水乡特色的市镇,侧重于其历史和文化生态的功能.市镇之所以能成为古镇主要在于其厚重的历史,鲜明的文脉和独特的风貌.江南六大古镇,除了历史文化积淀外,很大程度上由于这六大古镇(除南得,乌镇外),历史上交通闭塞,较少地受到战乱的影响.如周庄,同里,西塘等都是地处水乡泽国,河流湖泊众多,所以较好地保存了明清以来古镇的格局和古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江南水乡城镇.这些水乡城镇的自然和人工环境,经过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创造,被赋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水乡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湖泊纵横,从而构成了江南古镇因水成市,临水成街的亲水性的环境特色.[6]上述不同的定义,都强调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旅游资源,不同的是有的学者强调江南古镇的文化内涵,有的学者突出其地理位置,还有的学者江南古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江南古镇的定义应该突出其旅游价值,强调其文化内涵,因此,以张环宙为代表的学者的观点更加贴切,突出强调了江南古镇的文化内涵.二,对古镇旅游兴起原因的研究(一)古镇蕴含的旅游功能田喜洲认为,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留存下来的厚实淳朴的建筑街巷,古韵古味的民间艺术,古朴纯良的民风民俗,古镇的"古韵"美,文化艺术美,自然美,使得古镇蕴含着很强的旅游功能,能让游客产生美感,快感和愉悦,得到美的享受.[7]强调了古镇"美"的旅游功能.周建明,詹雪红指出,古镇旅游热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古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支撑,以及人们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对古镇旅游产品的需求.[8]李晓艳则认为是古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古镇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古骚道,古街道,古石桥,古民居,古树,古文化,这是每一个古镇在人民心目中的印象.古镇的旅游资源不但涵盖了自然山水,建筑风貌,风土人情,还表现在他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9]上述观点都强调了古镇的独特的旅游资源,田喜洲着重突出古镇旅游资源的"美",而李晓艳强调了古镇旅游资源的"古".田喜洲的"美"包括古韵美,文化艺术美,自然美,显然已经包含了李晓艳强调的"古",因此,其观点更加贴切.(二)古镇旅游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田喜洲主要强调了古镇旅游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一般旅游者都有新奇性,自尊性和情感性心理需求,而古镇旅游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新奇和情感心理需求.在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渴望走出城市,走进田园,回归自然.古镇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是当地生活,文化的再现,具有较大的魅力.另外,古镇旅游往往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特别是江南古镇与西部古镇都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关田园情趣的描写也使人们产生"怀旧情结"和对田园景色的向往.而且,许多城里人还有一份乡村情结,如:当过下乡知青,祖籍在乡下,有亲戚朋友在乡村等.因此,古镇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他们"重温旧梦,回归故里"的情感心理需求.[7]陈来生则强调了古镇旅游能满足游客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需要和文化旅游需求.当前回归自然的文化思潮已席卷全球,大中城市的居民试图暂时摆脱喧嚣的城市,污浊的空气,忙碌的环境,试图缩短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混凝土疏远了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于是对古旧的乡间,淳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向往之情.江南水乡古镇位于大中城市郊区或者邻近地区,这一离城不太远的特定区域就成为城市居民短途出游和休闲频率较高的一个地带.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反映出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社会状况和文化内涵;再从优秀的规划与建筑艺术价值来说,江南水乡古镇中所体现的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经济的观念,家庭的观念,人的心理与居住的空间层次的契合等,都是人们在不断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它们既是现实生活,又是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江南水乡古镇之所以受欢迎,还与其中浸润着的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连.乡村各种民俗节目,工艺美术,民间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虽然历经千年,但古镇民风淳朴,在独特的水乡风情中透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性关怀,能够满足游客体验异地文化情调,"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此外,陈来生还认为古镇旅游在江南特别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符合了当地的综合经济能力和居民出游区位的消费能力.[10]田喜洲,陈来生,周建明,詹雪红都强调了古镇旅游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田喜洲强调了满足人们的新奇和情感心理需求;陈来生则强调古镇旅游能满足人们的休闲旅游需要和文化旅游需求,主要从放松身心和求知的角度出发,文化旅游需求比新奇和情感心理的需求的层次更深一些;周建明,詹雪红提到人们对古镇旅游产品需求的提升是古镇旅游兴起的原因之一,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需求.古镇旅游的兴起不仅是因为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的休闲需求和"重温旧梦,回归故里"的情感心理需求,更是因为古镇独特的水乡风情,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浓厚的历史文化.因此陈来生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三,对江南古镇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渐渐兴起,首先是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随后江浙一带的古镇,如同里,乌镇等纷纷效仿,与此同时,西部的大研镇(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文化而在古城镇开发中脱颖而出,随着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及APEC领导人在周庄的观光使得古镇旅游热达到了顶峰.江南六镇经过20多年的旅游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绩.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广泛融合,古镇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商业化色彩过于浓厚在众多研究资料中争论较多的是古镇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商业化现象,多数学者认为旅游的开发使古镇陷入了"过度商业化"的局面,或出现"商业化氛围过浓"的问题.对于具体旅游目的地,陶伟和戴光全指出目前处于成熟发展期的周庄主要问题有"商业化气氛过浓", 陈一帆指出景区过度商业化的突出表现是"商铺林立,自然风景区呈现城市化倾向".吴天香指出古镇的商业化色彩过于浓厚.旅游者进入古镇区,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商业气息,而后才是水乡风貌.王云才,李苏宁也认为古镇的商业化色彩过于浓厚,使遗产真实性面临挑战.水乡古镇正在失去其原有的风貌特色,商业经营正在大行其道.熊侠仙,张松,周俭指出江南古镇的旅游开发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然而,当前旅游的商业化研究偏重描述,以主观对目的地的商业环境判断为主,关于"商业化"及"过度商业化"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以致文献中不断出现的"过度商业化"成为默认的概念.在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对其中的文化遗产地所产生影响的研究中,商业化问题受到较多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对于商业化的态度也往往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的商业化将导致地方特色文化资本的流失;相反,也有学者认为通过销售地方土特产品和艺术品,旅游地的文化商业化不但可以为当地人提供生机,还能复兴地方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以李倩,吴小根,汤澍为代表的学者对"商业化","过度商业化"进行区分,指出商业化现象本身虽然是中性的,但随着旅游的发展,商业化进程的快慢不一又会对旅游地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为旅游地的适度商业化或过度商业化,这里的"度"是针对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旅游发展中不同的组合形式而言.在古镇等文化遗产地,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社会—文化资源成为一种资本,即社会—文化资本,旅游地通过商业化开发实现了社会—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11]保继刚,苏晓波用"旅游商业化"的观点来替代"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的争议.提出旅游商业化不同于过度商业化,也不是具体的文化或者仪式的商业化,而是对目的地某种特定商业现象的描述,这种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商业功能的转化是由旅游推动的,大量商铺的顾客群体发生转变,面向旅游者的店铺数量比例很大,甚至超过面向本地居民的店铺数量,商品供给超过当地居民的购买力;2.旅游商品同质性严重,手工艺品减少,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充斥市场.[12]Alister Mathieson & Goeffrey Wall提出文化商业化,认为通过宣传和销售工艺品,当地文化商业化能够复兴传统的文化形式或者改变它们,另一方面,文化商业化可能导致"假冒的民俗文化"出现.[13]而王宁则认为过度的商业化,旅游化和城市化会对风景名胜区造成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空气,水域,环境的污染 2.生态平衡的破坏3.旅游资源吸引力降低(二)对本土文化的负面影响.由于过度商业化,景区所在地的传统文化活动会因过多的游客而改变这些活动的性质,导致假文化,伪民俗的出现.(三)对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14]上述观点都肯定了一点,就是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商业部门的参与,配合以适度的商业开发,来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现代旅游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商业部门的参与,两者紧密联系且相互渗透.而当前研究成果争议的焦点在于古镇商业化的适度与否.商业化本身是中性的,要发展旅游业,适度的商业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而学者批判的应该是过度的商业倾向,而非商业开发本身,更不是旅游开发本身.保继刚,苏晓波(2004)的旅游商业化观点是对目的地某种特定商业现象的描述;Alister Mathieson & Geoffrey Wall的文化商业化观点则将旅游目的地的商业化行为重新定义,却仍然没有交代清楚其与广义的商业化含义的关系.而以李倩,吴小根,汤澍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对于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的区分正是对此焦点的合理阐述. (二)"空心化"与反"空心化"的冲突日益激烈持"空心化"观点的学者认为保住了建筑就是保住了古镇的全部,将古镇居民迁出,再对古镇进行修缮,派管理人员进驻.反对"空心化"的专家认为"空心化"丧失了老百姓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古镇的价值是与传统的风俗连在一起的,没有了居民,空洞的古镇也就没有了它的风俗民情,失去了淳朴的民风,也就丧失了其经久不衰的感染力.以吴天香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旅游开发出现"空心化".为了保持所谓的原真性,把古镇原始居民全部迁出,整修之后再派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表面看是保护了古镇,但古镇最重要的就是百姓的生活场景,没有百姓生活其中,古镇就丧失了传统的意韵.[1]因此,他们反对"空心化". 以阮仪三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空心化"是保护传统古镇的有效手段.并提出具体要求是在古镇区周围开发新区,吸引古镇居民移居新区,从而疏散古镇区的人口,保护古镇建筑和传统风貌.[15]针对上述"空心化"与"反空心化"的冲突,江五七,陈豫提出"部分空心化". 所谓"部分空心化",即: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原先的住户继续留住,对一些安全状况堪忧的古居民应立即迁出原住户,另辟新居加以安置;对留在古镇的居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这样的话,就不至于使古镇成为静态景观,既维护了古镇的生命力,又改善了居民们的住房条件.[2]显然,为了保持古镇的原真性而"空心化"和为了保护传统古镇而"反空心化"都是片面的.而"部分空心化"的观点综合了两者的观点,提取其合理部分,更加全面科学.(三)旅游容量过度饱和熊侠仙,张松,周俭指出,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16]以王云才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古镇超负荷运营,不可修复性破坏巨大.随着江南六镇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古镇,古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很难满足如此大的旅游需求,游客很难体验到古朴,静谧的水乡原貌,而代之以接踵的人群,充斥的商铺等,古镇的生活环境质量恶化,水乡的原始氛围破坏严重.[17]阮仪三指出,在当今旅游业发展迅速的新形式下,古镇旅游目前最大的压力是游客流量的迅速增加,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部分传统民居变成旅游商业用房,古镇人口的逐步外迁,使古镇原有的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15]这三个观点都反映了外来游客数量的迅速增加,超过了古镇的旅游容量,对古镇造成了不良后果.但是它们都没有对如何判定旅游容量饱和,为什么旅游容量会饱和做出解释,也没有对游客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控制旅游容量进行阐述.因此,上述观点对于旅游容量过饱和这一现象的分析是不全面的,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四)旅游产品单一,发展模式"克隆"严重江南古镇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一条主河道,两边是店铺和豪宅,还有几座古桥和几个陈列馆,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消费乏力.李苏宁将其定义为发展模式"克隆"问题严重,经营差异化不明显.目前江南古镇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很单一,主要是直接为观光旅游者服务的.古镇收入也以门票收入为主.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和生活西塘等古镇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而且旅游项目大多雷同,小桥流水的生活环境,泛舟水上的江南小船,普通游客是不会从深层次上细究各镇的差别的,如果缺乏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18]田喜洲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古镇大致具有相同的自然,历史背景,因此无论从建筑,文化,风俗上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古镇旅游开发主题容易出现重复.江浙沪两省一市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散落的几十个古镇,都打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牌子,旅游主题十分相似.另外,由于古镇本身的地域面积所限,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少,产品相对单一.而且目前古镇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观光的低层次上,积淀深厚的古文化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游客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游客在古镇的停留时间较短,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7]显然,他们都认为古镇的旅游项目旅游主题十分相似,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因此,如何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五)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田喜洲认为,古镇旅游资源包括特色文化,古建筑和自然环境.然而,它们在旅游开发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为本地区文化受到了外来强势文化的撞击,民族风情变味,古风古韵无存,生活传统褪化,商业气息甚浓;在古镇中建了颇具现代气息的房屋,与古色古香的氛围极不协调,影响了古镇的总体效果;把最具有旅游价值的明清古屋梁柱以斤论价拆卖.[7]李苏宁指出,少数住户保护古镇的意识淡薄,置政府不许破墙开店的规定于不顾,采取"先斩后奏"办法,先开店后办照,或是"半夜破墙",形成以既成事实的方式达到开店的目的.[18]王云才强调,古镇的现代化进程过快,使遗产地方性受到强烈冲击. 古镇不仅在村落建设,维护修缮,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现代化时尚要素的作用过程,而且正逐渐丧失传统的古镇生活景观,形成"外壳尚存,内涵尽失"的空壳化现象.[17]无论是本地文化受外来强势文化的撞击,古镇的现代化进程过快,还是少数住户的论价拆卖古屋梁柱,破墙开店等等,这些都表现为对古镇旅游资源的破坏.因此,加强对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已成为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六)部分配套设施不完善田喜洲指出,除周庄,丽江等少数几个开发较早的古镇外,大多数古镇没有像样的饭店,只有一些村民私人开设的小旅馆,住宿,饮食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同时,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废水,废气,废物增多,火灾隐患增加,而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消防设施几乎没有.另外,对古镇的文物古迹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游客只看热闹,而看不懂古镇旅游的"门道". [7]四,对江南古镇旅游保护的研究(一)镇外建新区,镇内限制商业范围阮仪三,邵勇提出,保护古镇最有效的做法是努力地开发新区,并使新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要优于旧区,以吸引人们移迁到新区去,这样使老区的人口得到疏散,改变原有对传统住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镇旅游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F14051227 周兴怡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古镇旅游脱颖而出。
因此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被旅游业所看好,各地的古城镇、古村落开发也是方兴未艾。
王雪梅(2004)古镇有着古老的建筑, 古朴的环境氛围, 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内涵, 优美的风光, 还有古镇人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节奏等, 构成了古镇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价值1;谢莉(2011)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旅游景观生成的基础,也是吸引城市游客的核心资源之一。
《表1 衡山周边主要古镇及主要特点》2。
正是对这些古镇特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才使其越发吸引游客。
而刘仕瑶(2012)则提出:不合理的发展措施可能会给古村落旅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3。
在古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的确遇到了很多问题。
其中最最主要的是以下两大问题。
一、资金及配套设施问题:
刘琼英(2010)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4;林移刚(2010)资金缺乏,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由于资金缺乏,旅游项目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片面追求利润,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这样不仅失去了许多创收的机会,而且破坏了旅游地形象5;田喜洲(2003)部分配套设施不完善。
人们到古镇旅游最不方便的地方是住宿、餐饮和上厕所。
另外, 对古镇的文物古迹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游客只看热闹, 而看不懂古镇旅游的“门道”6。
从以上几篇现有文献中可以看出,古镇旅游存在的资金和配套设施不完备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
因此古镇的发展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难题。
古镇可以通过“边发展边维护”的模式来进行。
同时在不改变古镇原有“风味”的前提下进行招商引资的宣传和推广,做到多方融资,合理开发。
此外旅游开发企业还应积极开展科学的市场调研,选准目标市场,确定最优营销组合手段。
在营销的思路上,可借鉴当前众多古镇开发案例中较为成熟的做法,如积极开展“事件营销”。
二、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居民参与度问题
刘琼英(2010)资源保护问题亟待解决,当地居民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改建、重建现象突出,致使很多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存受到损坏,尤其是当地引以为傲的涉及制盐工业的古建筑和古遗迹的保护力度明显不够,文物古迹的完好度较差4;林移刚(2010)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古镇文化遗产的安全隐患较多,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性破坏的状况较为严重,居民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5;刘仕瑶(2012)古村落整体的和谐美遭到破坏,古城的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历史遗迹和环境遭到破坏3;王雪梅(2004)有的古镇盲目地开发旅游, 致使物价飞涨, 环境恶劣, 当地居民为此怨声载道, 同时也使古镇充满了商业化气息, 失去了文化旅游的真正意义,
从而影响古镇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1。
从以上几篇现有文献中可以看出,古镇旅游资源在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居民参与度的问题上也是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的。
许多古镇在开发的同时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没有去遵循市场规律,盲目的过度开发,将本来古镇的特色化为乌有。
其对古镇那赖以生存的文化和自然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因此在古镇开发中,要特别加强对核心区域的保护,加强保护宣传的力度,宣传环保意识,特别是要让当地的居民参与进来,而不是置之度外的角色。
以及加强古镇与旅游企业的联合,高品位的开发和利用古镇资源,合理资源结构配置。
遵循保护重于开发的原则。
综上所述,由于古镇旅游是一个新兴类型,因此对于现在的古镇旅游的发展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来解决,比如当地文化与外来游客的冲突等。
还有如何将古镇作出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包括通过影视作品、请名人等办法。
总之不同的古镇要求同存异,而不能千篇一律。
这样既增加了竞争压力,同时又对古镇资源是一种伤害。
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做到合理开发。
不要盲目的追求眼前的利益。
只有保护好了这些正规的历史遗产,才能使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一个古镇时,也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先期的市场评估,包括最大承载力,预计客流量,预计消费能力等等。
相信随着人们旅游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古镇旅游资源定会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中华文化论坛2004·3
2.谢莉《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地理科学2011年05月第31卷第5期
3.刘仕瑶《初探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与共生——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1008-0422(2012)11-0076-02
4.刘琼英《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探讨———以五通桥“小西湖”古镇为例》旅游经济2010 年1 月
5.林移刚《基于城乡统筹的巴渝古镇旅游开发研究》旅游经济2010 年1 月
6.田喜洲《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索》经济问题探索2003 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