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语文阅读说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语文阅读说积累
浙江省慈溪市胜山镇中心小学晁央儿《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积累”解释为“(事物)逐渐聚集。”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积累是语言材料的逐渐丰富过程。在这里,有基本的字词句篇的积累,也有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随着语言材料的积累而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孩子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积累在语文阅读、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人从教十年来,做了很多有助于学生语文积累的研究,现提出几点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语文积累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生,课堂教学是他们获得知识、进行积累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一)、在小学阶段,学生上好阅读课是语文积累的关键,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以通过读文章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读书呢?那就要注意方法了。但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是可以由教师创造的。在这里。我们要讲究一个“度”,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时,别忘了让学生自己思考。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个性”,都是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阅读,在此过程中获得积累。
(二)、课本中的一些选文可以说都是比较典型的好文章,特别是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名家名篇,除了对教材好好阅读之外,我们应该把课堂作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和再创造。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在开始尝试做到这一点。但课本中的文章虽好,毕竟篇幅有限,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把一些内容有关联的或者同类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更好地积累起来。在学习巴金的《鸟的天堂》时,教师引领学生感受大师笔下的语言之美、之朴素的同时,可以介绍巴金先生《旅途随笔》,并把其中的某些段落介绍给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将更深地感受语言。如果学生想更多地领略南国的风光,就不防请他们自己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在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时,在教材原有基础上,可以再挖掘,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丑小鸭和安徒生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丑小鸭和安徒生的经历给人的启迪。在学生读完《丑小鸭》后,可以给学生一份《安徒生的一生》的阅读材料,我想,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安徒生的经历和丑小鸭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经受了各种磨难,最后获得了成功。那么,学生在阅读《安徒生童话选》时,应该别有一番感受。
二、与孩子们共同阅读。
要获得语言的积累,就必须扩大阅读量,而要有量的增长,就必须多阅读,而能否多阅读,兴趣是关键。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有多种原因,更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但在这里,老师的引领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我认为,如果老师能
与孩子们共同阅读,率先垂范,这将比老师的苦口婆心不知强上多少倍,而我更认为,一个自己不喜欢读书的语文老师,不可能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学生。
有一位老师做得好,当他发现班里的孩子不爱读书时,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天晨读时,他都会捧上一本文学名著,来到教室,非常投入地阅读。读到高兴处,他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读到伤心处,他会泪流满面。几天以后,孩子们就注意到了老师的表现,他们都非常惊奇,是什么书让自己的老师这么动情?有一天晨读时,老师借故出去了一会儿,再回到教室,发现孩子们围成一团,争着在看老师读的那本书。老师于是问:希望知道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吗?孩子们回答:希望。于是老师决定每天读一段给大家听。每天一段,对于一本书而言,实在是太少了,而这恰恰吊起了孩子们的胃口,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便有了他们自己找书来读的情景。就这样,一本、两本、三本……学生逐渐投入。兴趣就这样被培养。
如果说刚才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他的刻意而为,那么,另一位老师则是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一天课间,老师发现一位学生在看《鲁滨逊漂流记》,这也是她一直想看的书,于是老师开口向学生借这本书。也许是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学生先是一愣,接着连声答应,说看完了一定借给她。之后,两人还在一次课间交流了心得体会。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有学生主动借书给她,以后,几乎每天都有学生这样做。在她的适当调控下,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越来越浓,而老师也总忘不了与学生一起读诗、读文、读经典。
可以说,这两位都是学生打心眼里喜欢的、成功的好老师。前一位老师是从读书给学生听,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变成主动的“我要读”;后一位老师紧紧抓住了学生读书的契机,把学生引入阅读的自由王国。这真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三、营造一个氛围。
积累,顾名思义,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的持久性不强。读书兴趣被激发以后,如果缺少一个读书的氛围,那么,他们的读书兴趣就会逐渐减少,就谈不上“日积月累”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在这里,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之外,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很重要。我们要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角,摆上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利用中午等课余时间让学生自由借阅。
在我任教的有个班级(三年级),原本很少有学生在中午时间看书。同学之间讲讲话,随便活动活动就过去了。自从设了一个图书角之后,中午看书的人明显增多,很多同学中午回家吃好饭马上就赶到学校来看书,有的甚至要求中饭在学校吃,那就可以多看一会儿书了。为了保持大家看书的热情,我定期为他们更换书本,所选书目也是一些为孩子们喜爱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科幻漫画等。在此,我认为在高年级班级中应适当放一些经典名著,可以有中国的古典名著,也要有世界著名读物,使学生在这些经典名著中畅游,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校的图书角,我建议家长在家里为孩子营造一个家庭图书角,使学生有书可看,有书能看,能信手捻来,其乐无穷。
要想使读书的氛围长久不息,就应当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会、新书介绍会等,定期评出阅读之星,进行各种专题剪贴墙报和读书手抄报评比等,并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进行展评。学生阅读的氛围一经形成,他们的语文素养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