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 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绝版
自动控制理论_习题集(附含答案解析)
三、作图题
5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绘制闭环根轨迹;
(2)确定使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无超调的K值范围。
(1)由开环传递函数绘根轨迹如下图。
分离点的坐标d可由方程:
解得d1=-0.586,d2=-3.414
(2)将s=d1、s=d2分别代入根轨迹方程G(s)= –1求K值:
则:
对C(s)/R(s),前向通路有两条:
;没有与之不接触的回路:
;没有与之不接触的回路:
带入梅逊公式公式得:
对E(s)/R(s),前向通路有两条:
;有一不接触的回路:
;没有与之不接触的回路:
带入梅逊公式公式得:
27.一个回路:
,
无互不接触的回路,则:
对C(s)/R(s),前向通路有两条:
;没有与之不接触的回路:
A.图(a)B.图(b)
C.图(c)D.图(d)
22.当ω从−∞→+∞变化时惯性环节的极坐标图为一个(B)。
A.位于第一象限的半圆B.位于第四象限的半圆
C.整圆D.不规则曲线
23.下列串联校正环节中属于滞后校正的是(A)。
A. B.
C. D.
24.下列环节中属于PI校正的是(C)。
A. B.
C. D.K(1+Ts)
由 ,得K=11.656;
由 ,得K=0.34
闭环根位于实轴上时阶跃响应无超调,综合得K取值范围:
K>11.656,K<0.34
52.已知G(s)H(s)= ,绘制K从0到∞的闭环根轨迹,确定分离点坐标、渐近线方程,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53.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
自动控制理论[刘丁著]课后习题二~八答案解析
习题22-1.(1)线性,时变,动态(2)非线性,时变,动态 (3)非线性,定常,动态 (4)非线性,定常,静态 (5)非线性,定常,动态 (6)非线性,定常,静态 2-2.(a )1212)(st e ss s F -+=(b )211)1(1)(sst e s t s F -+-=(c )2121)1)(1()(1st e s t s F s t --+= 2-3.1212221332121(1)(),lim(1),lim(3)134324321111()[],2132s s t tc c s s F s c s c s s s s s s s F s f t e e s s →-→---++=+=+==+=++++++∴=+=+++得到:()()()()1023(2)()1+cos(t)-5*sin(t)111(3)sin cos 222119(4)()8181(5)()12131(6)()()32412t t t tt t t f t f t e t e tt f t e ef t t e f t t e e -------==--+=-==+=-++(4) syms s FF=ilaplace(1/(s^3+21*s^2+120*s+100))运行结果:F =1/81*exp(-t)-1/9*t*exp(-10*t)-1/81*exp(-10*t) (5) syms s FF=ilaplace((s^2+2*s+3)/(s+1)^3) 运行结果:F =t^2*exp(-t)+exp(-t) (6) F=ilaplace((s+2)/(s*(s+3)*(s+1)^2))运行结果:F = 2/3+1/12*exp(-3*t)-1/2*t*exp(-t)-3/4*exp(-t)2-4.(1) ()1()1()tT x t e r t t -=-= ()(1)t Tx t t T er t-=--=(2) 2()tx t - (3) ()1(1)t x t t e -=-+2-5.(a )21212=++crU R U R R R R s(b )1221212+=++crU R R cs R U R R R R cs2-6 (a )211crU R Cs U R Cs+=-,实际上是一个PI 控制器。
最新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陕西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优秀
最新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陕西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优秀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陕西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篇一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三种基本控制方式;2)能分析某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并绘制原理方框图;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相互转换;2)通过结构图的化简或梅逊增益公式求取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及干扰信号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等,了解绘制系统结构图的方法。
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掌握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2)掌握系统稳定性概念、劳斯稳定判据及其应用;3)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掌握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了解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方法;4)掌握稳态误差的定义及计算。
4.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2)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灵活应用基本法则绘制系统的根轨迹;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4)了解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5.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理解频率特性的定义及其几何表示法;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掌握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幅相曲线图的绘制;3)掌握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掌握相角稳定裕量和幅值稳定裕量的定义及其求取方法,及它们与系统性能的关系;5)开环频率特性与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闭环频率特性。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正确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方式,常用校正装置的特性;2)掌握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校正原理及设计方法;3)将性能指标转换为希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根据希望特性确定最小相位系统的校正装置;4)了解局部反馈校正、复合校正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夏德岑_第三版 PDF可打印
, t 0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 可见有 z 1 零点时, 单位脉冲响应的振幅较无零点时小, 而且产生相移, 相移角为 arctg
1 2 n 。 1 n
2.单位阶跃响应 (a) 无零点时
ct 1
2 n t 1 2 t arctg 1 e sin n 1 2
G( s) 2a ss (2 a) s (2 2a)
2
根据条件(1) ,可得
Kv 1 2a 0.5 esr 2 2a
解得 a 1 ,于是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2 ss 3s 4
2
3-10
1M 2M
3t
s
p p
46.6%, t s 7.99s2%, ( n 2.12rad / s, 0.24) 16.3%, t s 8s2%, ( n 1rad / s, 0.5)
C m s 60 U a s s La Js 2 La f Ra J s Ra f C eC m 2
2-4
C s Rs
K A C m 60 iL a Js 3 iL a f Ra J s 2 i Ra f C eC m s K A C m 2
C 2 lim
s 0
d2 2(0.1s 2 s 10) 20(0.2s 1) 2 s lim 0 e s 0 ds 2 (0.1s 2 s 10) 3
(1)
s (t ) r (t ) R0 ,此时有 rs (t ) R0 , r r (t ) 0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s esr t C0 rs (t ) 0 , t 0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谢克明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部分习题答案第2章C2-1(a) 21211()(1)()()(1)R sL R Cs G s R sL R Cs R ++=+++C2-221114232233342526()()(1)(1)()()()()()()()()()()()()()m a a a a a e ma a L a a a a e m f fR G s K R R G s R Cs K T s R G s K c s G s U s JL s L f JR s fR c c L s R s G s M s JL s L f JR s fR c c U s G s K s =-=-=-+=-+=-Ω==++++-+Ω==++++==Ω 123412346512346()()()()()()1()()()()()()()()1()()()()()r L G s G s G s G s s U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s M s G s G s G s G s G s Ω=+Ω=+C2-4(a) 3123123()()()R LsG s R R R Ls R R R =++++C2-4(b) 323123()()()R LsG s R R Ls R R R =+++C2-5321122211212311(1)(1)(),(),(),()()1a b c d R Cs R Cs R C s R C s RG s RCs G s G s G s R Cs R C s R R R Cs ++++=-=-=-=-++ C2-612314512123214342123312341232233344()()()()()()()1()()()()()()()()()()()()()()()()()()()()1()()()()()()()()()()a b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H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12341()()()()()G s G s G s G s H sC2-713241761113241762851324()()[1()()]()()()()()1()()()()()()()()()()()()()()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C s R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 283261213241762851324()()()()()()()1()()()()()()()()()()()()()()G s G s G s G s G s C s R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 24132852213241762851324()()[1()()]()()()()()1()()()()()()()()()()()()()()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C s R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 17413152113241762851324()()()[1()()]()()()()1()()()()()()()()()()()()()()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C s R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 C2-812341123243123312312()()()()()1()()()()()()()()()()()()()()()()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H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H s H s +=+++++C2-9 12345214561111452145145124561112322()()()[1()()()]()()()()()()()1()()()()()()()()()()()()()()()()[1()()]()()(()()()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C s s R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H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C s s R s --Φ==+-+-++Φ==4511452145145121122)()()1()()()()()()()()()()()()()()()()()()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H s C s s R s s R s +-+-=Φ+Φ C2-1013453564256313421356253431342535643535123561434523345624()()[1()()]()[1()()]()()1()()()()()()()()()a G s G G G s G H s G G H s G G G s G H s G G H s G G G G s G G G G s G H s G G H s G H s G G H s G G s G G H H s G G G H H s G G G H H s G G G G H H s =++++++-+++++++++12353241212131223123()()()()()[1()]()[1()()2()()]()1()()2()()()()2()()()b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第3章C3-1 21()Ts TsK e Tse G s T s ----=C3-2 220.910()1110s s s s s ++Φ=++C3-3105050()10.283sin(545)()1 1.4sin(545)t t tc t e e t c t et ---=--+=-+精近C3-422*0.23()(0.5)2*0.23()0.50.23G s s s s s s =+Φ=++C3-51212T T bK T T ε+<<C3-6 阶跃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零,要求n m a b =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零,要求1122,,n m n m n m a b a b a b ----=== C3-7 21()(1)c sG s K T s =+C3-8 24()(46)G s s s s =++C3-9 250()(1225)G s s s s =++ C3-100.243τ=C3-11 (1)06,(2)303,(4)010/3K K K <<<<<<结构不稳()C3-12 (1)015,(2)0.72 6.24K K <<<< C3-13(1)(2)34系统稳定系统不稳定,有两个右根,()系统稳定()系统不稳定,有三个右根C3-14 3,K ω==C3-1533231()()1()()()()()n r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第4章C4-1 图略C4-2 (1)图略 (2) 2233()24x y ++=C4-3 (1)图略 (2) 0.40.5K <<C4-4 分会点和渐近线123=0,,2,22a a d d d a πδϕ-+==±12320,2a d d d ====-(1)当时,图略 123180,6a d d d ====-(2)当时,图略 120,0a a d σ<=>(3)当0<时,图略 1180,0a a d δ<=<(4)当2<时,图略12318,,0a a d d d δ><(5)当时,三个不同实数分会点,图略C4-5(1) 图略,原系统不稳定;(2)增加零点且选择合适位置,可是系统稳定,零点05z << C4-6图略,系统稳定34K > C4-7 (1) 图略(2)当0.8629.14K <<,系统为欠阻尼状态,且 1.87K =阻尼比最小,系统地闭环极点为3 2.8j -±(3)试探求得 2,4 2.8K j =-±闭环极点, 1.06,0.75~1P s M t == C4-8 (1)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1)()(2)K s G s s s --=+正反馈系统根轨迹, 图略(2)系统稳定02K <<(3) 2,K ω==C4-9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22()===10)(44)(4410)Ka K G s K a s s s K s s s ''++++等(,图略 C4-10(1) 图略(2) 64,K ω==(3)1,20.5,1s ζ==-±C4-11(1) 图略 (2) 不在根轨迹上; (3) ()1cos 4c t t =-C4-12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322()=(4416)(4)(4)K KG s s s s s s s s =+++++等,K=8时试探求第5章C5-1(1)C5-1(2)C5-1(3)C5-2000(1)()0.83sin(30 4.76)(2)()0.83sin( 4.76) 1.64cos(2459.46)c t t c t t t =+-=----C5-3当12T T <,系统稳定当12T T >,系统不稳定. C5-4 2100()10100G s s s =++ C5-5(a) 0110(1)300(),4111(1)(1)510s G s s s γ+==++ (b) 00.1(),2581(1)50sG s s γ==+(c) 032(),141(1)2G s s s γ==+(d) 025(), 1.66(1001)(0.11)G s s s s γ==-++(e) 020.5(21)(),36.8(0.51)s G s s s γ+==+ (f) 0231.62(),9.860.010.0981G s s s γ==++ C5-6 (1) K=1(2)K=25(3)K=2.56(或精确求K=3.1) C5-7()()()a g i 稳定,(b)不稳定,(c)稳定,(d)稳定,(e)不稳定,(f)稳定,不稳定,(h)不稳定,不稳定,(j)不稳定,C5-8 102510000K K <<<和 C5-9(1)(2)闭环系统稳定; (3)078.5,g K γ==∞(4)K 增大10倍,对数幅值上升,但相频特性不变,系统的快速性提高,平稳性降低,系统地抗干扰性降低。
自动控制理论_(刘丁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_课后答案
习题31. 答案:t K >=0.32. 此温度计的时间常数T= t/4=15秒3. 答案: ()10.11s s φ=+4. 答案:b 变大系统阶跃响应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都加长。
5.)1)(2(22++-=s s s X Y 6. 略7. 答案: (1)2600()70600G s s s =++,(2)24.5n w =,ζ=1.438. 答案: 1.24p t =,%9.5%σ= 1.58(5%)s t =∆=或 2.11(2%)s t =∆=9. 1)开环零点-2.5 开环极点-0.52)闭环零点-2.5 闭环极点-0.4500 ± 0.8930i 3)1=n ω ζ=0.45 4)38.1=r t 96.7=s t %6.22%=ο10. 答案:H K =0.9,0K =10 11. 答案:47,0.1K τ≈≈ 12. 答案:3 13. 答案:(1)不稳定,右半S 平面有2个根; (2)不稳定,右半S 平面有2个根; (3)不稳定,右半S 平面有1个根;14. 略15. 答案:系统的参数(),K ξ的稳定域为0020K ξξ><<,。
16. 答案:51499K << 17. 答案:(1)由()D s 表达式可见,当0β=时系统结构不稳定;当0β>时系统总是稳定的。
(2)由ξ=可见2%3.57s n t K ξσβξωβ⎧↑→↓⎪↑⇒⎨==↓⎪⎩(3) 1ss ss a a e e K K ββ==∴↑→↑。
18. 答案:a T 、M T 与K 均大于0且10zK T <<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19. 答案:121ssn K e K =-+20. 证明:是I 型系统;21.B K K v =KBe ss = 与K 成反比,与B 成正比 22.G=tf(80,[1 2 0]); GB=feedback(G,1); t=0:0.01:1; [y,t]=step(GB); e=1-y;m=length(t);subplot(2,1,1),plot(t,y,'k',t,ones(m,1),'k-.') %draw unit step response curve title('unit step response','FontSize',8)xlabel('Time(sec.)','Position',[5.5 -0.21],'FontSize',8) ylabel('Amplitude','FontSize',8) axis([0 6 0 2])subplot(2,1,2), plot(t,e,'k',t,zeros(m,1),'k-.') %draw error response curve title('error response','FontSize',8)xlabel('Time(sec.)','Position',[5.5 -1.21],'FontSize',8) ylabel('Amplitude','FontSize',8)012unit step responseTime(sec.)A m p l i t u d e-11error responseTime(sec.)A m p l i t u d e()()1()k B k G s s G s φ=+()()1()B k B s G s s φφ=-2()()Ks bG s s a k s+=+-0lim ()V s bK sG s a K →==-1ss v a k e K b-==23 clearnum=1;den=conv([0.5 1 0],[4 1]); rangek=[0.2,0.8,1.2]; t=linspace(1,60,300)'; for j=1:3s1=tf(num*rangek(j),den); sys=feedback(s1,1); y(:,j)=step(sys,t); endplot(t,y(:,1),'k',t,y(:,2),'r',t,y(:,3),'b')title('unit step response under different k','FontSize',8) xlabel('Time(sec.)','Position',[50 -1.8],'FontSize',8) ylabel('Amplitude','FontSize',8) axis([0 60 -1.5 3.5])gtext('k=0.2'),gtext('k=0.8'),gtext('k=1.2')Time(sec.)A m p l i t u d e求当k =0.8时系统的性能指标 clear num=1;den=conv([0.5 1 0],[4 1]); k=0.8;num=num*k; s1=tf(num,den); sys=feedback(s1,1); t=0:0.005:50; y=step(sys,t); r=1;while y(r)<1.0001 r=r+1; endrise_time=(r-1)*0.005 [ymax,tp]=max(y);peak_time=(tp-1)*0.005 max_overshoot=ymax-1 s=length(t);while y(s)>0.98 & y(s)<1.02s=s-1;endsettling_time=(s+1)*0.005运行结果:rise_time =4.5350peak_time =7.7950max_overshoot =0.5710settling_time =46.855024 num=[6.3223 18 12.811]den=[1 6 11.3223 18 12.811]step(num,den)25 num=1for kesi=0:0.2:1sys=tf(num,[1 2*kesi 1]);step(sys)hold onend习题41.(a) (b) (c)(d) (e) (f) 2.(1)(2)证明:s j σω=+代入1+G(s)H(s)=0*()()0s s b k s a +++=*()(())(())0jw jw b k jw a σσσ++++++=*2()()0k a b σσσω+++-=*20k b a ++=消去*k 得:222()a a ab σω++=-所以根轨迹是以(-a,0) 3.答案:(1)(2)(3)(4)4.答案:(1)分离点: 3.854d =-渐近线 25,a a πσϕ=-=±,* 1.37K =,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的范围是*04K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A/B 卷 闭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阻尼比=ξ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
6、根轨迹起始于 ,终止于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ϕ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C 、增加开环零点;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A 、稳定;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C 、临界稳定;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型别2<v ;B 、系统不稳定;C 、 输入幅值过大;D 、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全套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多速电风扇的转速控制为开环控制。
家用空调器的温度控制为闭环控制。
1-2 设定温度为参考输入,室内温度为输出。
1-3 室温闭环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器、电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等组成,其中温度控制器可设定希望达到的室温,作为闭环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室温为反馈信号。
温度控制器比较参考输入和反馈信号,根据两者的偏差产生控制信号,作用于电加热装置。
1-4 当实际液面高度下降而低于给定液面高度h r ,产生一个正的偏差信号,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使调节阀增加开度,使液面高度逼近给定液面高度。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2-1 (1)()()1453223++++=s s s s s R s C ; (2)()()1223+++=s s s ss R s C ; (3)()()1223+++=-s s s e s R s C s2-2 (1)单位脉冲响应t t e e t g 32121)(--+=;单位阶跃响应t t e e t h 3612132)(----=; (2)单位脉冲响应t e t g t 27sin72)(-=;单位阶跃响应)21.127sin(7221)(2+-=-t e t h t 。
2-3 (1)极点3,1--,零点2-;(2) 极点11j ±-.2-4)2)(1()32(3)()(+++=s s s s R s C . 2-5 (a)()()1121211212212122112+++⋅+=+++=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1)(1222111221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6 (a)()()RCsRCs s U s U 112+=;(b)()()141112+⋅-=Cs RR R s U s U ; (c)()()⎪⎭⎫⎝⎛+-=141112Cs R R R s U s U . 2-7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2-8()()()φφφπφ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26023.2-9 ()2.0084.01019.23-=⨯--d d u i . 2-10 (2-6) 2-11(2-7)2-12 前向传递函数)(s G 改变、反馈通道传递函数)(s H 改变可引起闭环传递函数)()(s R s C 改变。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前言自动控制理论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课程,课后练习题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巩固实践技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本文档整理了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的课后习题,提供了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自动控制理论。
1. 第一章课后习题1.1 第一章习题1题目已知一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frac{1}{s(s+1)(s+2)}$,求该系统的稳定性。
解答该系统的零点为0。
该系统的极点为−1和−2。
因为系统的极点都在左半平面,没有极点在右半平面,所以该系统稳定。
1.2 第一章习题2题目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frac{1}{(s+2)(s+3)}$,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解答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s)=\\frac{A}{s+2}+\\frac{B}{s+3}$的形式,解得$A=\\frac{1}{s+3}$,$B=-\\frac{1}{s+2}$。
所以,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y(t)=1−e−2t−e−3t1.3 第一章习题3题目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frac{1}{s^2+5s+6}$,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解答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G(s)=\\frac{1}{(s+2)(s+3)}$的形式。
所以,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y(t)=1-\\frac{1}{2}e^{-2t}-\\frac{1}{3}e^{-3t} $$2. 第二章课后习题2.1 第二章习题1题目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frac{1}{s^2+4s+3}$,求该系统的稳定性。
解答该系统的极点为−1和−3。
因为系统的极点都在左半平面,没有极点在右半平面,所以该系统稳定。
2.2 第二章习题2题目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frac{1}{s^2+4s+3}$,求该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
解答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G(s)=\\frac{1}{(s+1)(s+3)}$的形式。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1 U i ( s) I1 ( s) R1[ I1 ( s) I 2 ( s)] C1s 1 U o ( s) I 2 ( s) C2 s
并且有
1 1 I1 (s) ( R2 ) I 2 ( s) C1s C2 s
2
2-2 假设图 2-T-2 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 ui 为输入, uo 为输出的传递函 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ui du du C i C 0 , uc ui u0 , R dt dt
U i ( s) sU i (s) sU 0 (s) RC
(s) (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 C 和限制热流的热阻 R) 。 i (s)
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C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d i dt R i (s) (s) R
Cs(s)
则传递函数为
( s) 1 i ( s) RCs 1
2-8 试简化图 2-T-8 所示的系统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R1 dui 2u0 2ui 0 2R dt R1 R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CR1 2 2 sU i (s) U 0 ( s) U i (s) 0 2R R1 R
故此传递函数为
U 0 ( s) R ( R Cs 4) 1 1 U i ( s) 4R
2-3 试求图 2-T-3 中以电枢电压 ua 为输入量, 以电动机的转角 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式和传 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 K f i f 恒定
《自动控制理论》习题答案详解
C s C s 1i 《自动控制理论》习题答案详解第二章2-11 试求图2- T - 1所示 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 z 1 = R 1 ⋅ Cs 1 = R 1 , z = R ,则传递函数为: R Cs + 1 2 2R 1 + Cs1U o (s ) = U i (s ) z 2 z 1 + z 2 =R 1R 2Cs + R 2R 1R 2Cs + R 1 + R 2(b) 设流过C 1 、C 2的电流分别为I 1、 I 2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U (s ) = 1I (s ) + R [I (s ) + I (s )]⎪ C 1s ⎨ 1 并且有⎪ U o (s ) = ⎩C 2s I 2(s ) 1C 1sI 1(s ) = (R 2 +1 C 2s )I2 (s ) 联立三式可消去I 1 (s ) 与 I 2 (s ) ,则传递函数为:U o (s ) =U (s )1 C 2s⎛ 1⎫⎛ 1⎫ = R R C Cs 2 + (R C1 + R C + R C)s +1iR 1 + C 1s ⎝ 1 + R 1 ÷ ⎭⎝ 2 + R 2 ÷⎭1 2 1 21 11 22 22-2 2 假设图 2- T - 2 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u 以i 为输入,u o 为输出的传递函 数。
(a)u i du i du 0 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 R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 -C + C dt dt, u c = u i - u 0 ,故传递函数为U i (s )= -sU RC i(s ) + sU 0 (s ) U 0(s ) =RCs +111 12⎪(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Cdu cU i (s )- u i - u c RCs+ - u c= 0 ,uc+ u 0= 0 ,dt R 2R 2R 2 R 1iU R 0 cU R 0 U 联立两式消去u c 得到CR ⋅ du 0 + 2u + 2 u = 0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2R 1 dtRR 1故此传递函数为CR sU 2R 1 (s ) + 2 U R i (s ) +2(s ) = 0 1U 0(s ) = -U i (s ) 4R 1 R (RCs + 4)(c)Cdu c + u c - u 0 + u c = 0 ,且 u i = - uc ,联立两式可消去u 得到 dtR 1 / 2R 1 / 2RR 1 2CR 1 ⋅ du i + 2u 0 + 2u i = 0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2R dt R 1 R故此传递函数为CR 1⋅ sU 2R i (s ) + 2 (s ) + 12 (s ) = 0 R i U 0(s ) = - R 1( R 1Cs + 4)U i (s ) 4R2-3 3 试求图2- T - 3中以电枢电压u a 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θ 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部分课后答案孔凡才 第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吧
于是可画出对数幅频特性
如下图所示
课后吧
课后吧
图 ( 4-1)
由于
其中惯性环节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它是一个相位滞后的环节。
3、题 4-13[解] 由图 4-42 可见,系统的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图11稳压电源电路的框图及自动调节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系统的输出量为给定值取决于稳压管的稳压值检测元件为构成的分压电路反馈信号为电压负反馈执行元件为调压管放大元件为动量为整流输出电压的波动
课后吧
第 1 章 [疑难问题解答] 思 考 题 : 1-1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特征、优缺点和应用场合 (1)对于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被引回来对系统的控制部分产生影响。
在如图 1-17 所示的电路中,被控量是负载(电阻 )上的电压 (输出电压)。若不采用稳压
电 源 ,将 负 载 直 接 接 到 整 流 电 路( 图 中 未 画 出 )的 输 出 电 压 上 ,则 当 负 载 电 流 增 加( 减 小)时,整流电源的等效内阻上的电压降落将增加,使整流输出电压 (此时即为负载上的电 压)降低。当然,若电网电压波动,也会使整流输出电压产生波动。设整流输出电压的波动为 △ ,它是造成负载上电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如今增设了稳压电路,此时负载上的电压不再是整流电压 ,而是整流电压在经调整管 的调节后输出的电压 。 导通程度愈大,则输出电压 大些,反之将小些。由图可见,调
整管 的导通程度将取决于放大管 的导通程度。 管的发射极电位由电阻 和稳压管 构 成的稳压电路提供恒定的电位。 管基极电位 取决于负载电压 (由 和 构成的分压电 路 提 供 输 出 的 负 载 电 压 的 采 样 信 号 )。
电阻分压后的 。 由图可见:
自动控制理论 (刘丁 著) 课后习题二~八答案
习题22-1. (1)线性,时变,动态(2)非线性,时变,动态 (3)非线性,定常,动态 (4)非线性,定常,静态 (5)非线性,定常,动态 (6)非线性,定常,静态 2-2. (a )1212)(st e ss s F -+=(b )211)1(1)(sst e s t s F -+-=(c )2121)1)(1()(1st e s t s F s t --+= 2-3.1212221332121(1)(),lim(1),lim(3)134324321111()[],2132s s t tc c s s F s c s c s s s s s s s F s f t e e s s →-→---++=+=+==+=++++++∴=+=+++得到:()()()()1023(2)()1+cos(t)-5*sin(t)111(3)sin cos 222119(4)()8181(5)()12131(6)()()32412t t t tt t t f t f t e t e t t f t e ef t t e f t t e e -------==--+=-==+=-++(4) syms s FF=ilaplace(1/(s^3+21*s^2+120*s+100))运行结果:F =1/81*exp(-t)-1/9*t*exp(-10*t)-1/81*exp(-10*t) (5) syms s FF=ilaplace((s^2+2*s+3)/(s+1)^3) 运行结果:F =t^2*exp(-t)+exp(-t) (6) F=ilaplace((s+2)/(s*(s+3)*(s+1)^2))运行结果:F = 2/3+1/12*exp(-3*t)-1/2*t*exp(-t)-3/4*exp(-t)2-4.(1) ()1()1()tTx t e r t t -=-= ()(1)tT x t t T e r t-=--=(2) 2()tx t - (3) ()1(1)t x t t e -=-+2-5.(a )21212=++crU R U R R R R s(b )1221212+=++crU R R cs R U R R R R cs2-6 (a )211crU R Cs U R Cs+=-,实际上是一个PI 控制器。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题答案及试题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题答案及试题一、填空题1. 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是指系统的____________,它是系统进行控制的对象。
答案:输入输出对象2.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____________系统的输入。
答案:不直接3. 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________控制系统。
答案:反馈4.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____________后,能否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答案:干扰5. 系统的稳态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趋于稳定。
答案:输出,输入6. 系统的动态性能是指系统在受到____________时,系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答案:输入7. 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和____________性能。
答案:鲁棒性8. 常用的数学工具主要有:微分方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差分方程,传递函数9. 拉普拉斯变换是一种________变换,它将时域信号变换为________域信号。
答案:线性,复10. 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指标来衡量。
答案:稳态误差,上升时间,调整时间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系统是闭环控制系统?()A. 开环控制系统B. 闭环控制系统C. 半开环控制系统D. 半闭环控制系统答案:B2.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A. 增加系统的开环增益B. 减小系统的反馈增益C. 增加系统的相位裕度D. 减小系统的截止频率答案:C3.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系统产生稳态误差?()A. 系统的输入为常数B. 系统的输入为正弦信号C. 系统的反馈环节存在纯滞后D. 系统的开环增益为无穷大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否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动态性能是指系统在受到输入信号时,系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稳态性能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其输出和输入趋于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 课后习题答案。
1.1 第一章。
1.1.1 选择题。
1. A。
2. C。
3. B。
4. A。
5. D。
1.1.2 填空题。
1. 系统。
2. 控制。
3. 输入。
4. 输出。
5. 误差。
1.1.3 简答题。
1. 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对某一对象进行控制的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两种类型。
2.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控制器和执行器四个部分。
3. 控制系统的闭环和开环是指系统是否具有反馈环节,闭环系统具有反馈环节,开环系统则没有。
1.2 第二章。
1.2.1 选择题。
1. B。
2. A。
3. D。
4. C。
5. B。
1.2.2 填空题。
1. 传递函数。
2. 时域。
3. 频域。
4. 线性。
5. 时不变。
1.2.3 简答题。
1. 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函数,通常用H(s)表示。
2. 时域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
3. 频域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频域分析,得到系统的频域特性。
2. 综合题。
2.1 第三章。
2.1.1 选择题。
1. D。
2. A。
3. B。
4. C。
5. D。
2.1.2 填空题。
1. 稳定。
2. 系统。
3. 极点。
4. 零点。
5. 阶跃响应。
2.1.3 简答题。
1.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2. 极点和零点是描述系统传递函数特性的重要参数,极点决定系统的稳定性,零点则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2.2 第四章。
2.2.1 选择题。
1. B。
2. C。
3. A。
4. D。
5. B。
2.2.2 填空题。
1. PID。
2. 比例。
3. 积分。
4. 微分。
5. 控制。
2.2.3 简答题。
1.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部分组成,能够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2. 比例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当前误差的大小来调节控制量,积分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误差的历史累积值来调节控制量,微分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误差变化速度来调节控制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sGs Rs 1 as Rs 1 G s s 2 s s 2 a s E s Rs C s Rs
2 n 2 2 n n 2 n
s 2 2 n s n
n 2
, K v K , K a 0
第二章 2-1 (a) U 2 s
G1G2 G3 C1 s Rs 1 G1G2 G4 G1G2 G4 G5 H 1 H 2
U 1 s
R1 R2 CS R2 R2 R1CS 1 R1 R2 CS R1 R2 R1 R2 R1 R2 CS 1 R1 R2
U 1 s 1 R Cs 1 4
C s 1 abcdef agdef abcdi adgi Rs 1 cdh
(b)
R2 C s 2 Rs R1C1 R2 C2 s R1C1 R2 C1 R2 C2 s 1
由选加原理,可得
2-3 设激磁磁通
K f if
恒定
C m s 60 U a s s La Js 2 La f Ra J s Ra f C eC m 2
2-4 C s
Rs K A C m 60 iLa Js iL a f Ra J s i Ra f CeC m s K A C m 2
G1G2 G4 G5 G6 H 2 C 2 s Rs 1 G1G2 G4 G1G2 G4 G5 H 1 H 2
2-12 (a)
(b)
U 1 s 1 2 U 2 s R1 R2 C1C2 s ( R1C1 R1C2 R2 C2 ) s 1
U 1 s RCs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s(0.1s 1) 0 0.1s 2 s 10 d 10(0.2s 1) C1 lim e s lim 0.1 s 0 s 0 ds (0.1s 2 s 10) 2 C 0 lim e s lim
s 0 s 0
(2) r (t ) R0 R1t , 此时有 rs (t ) R0 R1t , r s (t ) R1 , r (t ) 0 ,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esr t C0 rs (t ) C1r s (t ) 0.1R1 , t 0 (3) r (t ) R R t 1 R t 2 ,此时有 0 1 2 2
2-9
R(s)
+
0.7
_
+ +
1 s 2 0.3s 1 0.16 1 .2 2 s
C(s)
Ks
C s 0.7 s 0.42 3 Rs s 0.9 0.7k s 2 1.18 0.42k s 0.52
2-10
G1G2 G3 C s G4 Rs 1 G2 H1 G1G2 H 1 G2 G3 H 2
求此系统的单位斜坡相应和稳态误差。 答:分三种情况讨论 (a) 当 1 时
s1 2 1 n , s 2 2 1 n e e 2 2 2 n 2 2 1 n 2 1 1 (b) 当 0 1 时 ct t 2 1
������ 1+0.1������ (1+0.5������ ) K p ������ 1+2������ (1+4������ ) ������ 2 ������ 2 +2������ +10 ������ ������ ������ 2 +4������ +200 1+0.1������ (1+2������ ) ������
2 1 n t 2 1 n t
如输入为������ ������ = sin5������,求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系数。 答: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e s
E ( s) 1 s(0.1s 1) R( s) 1 G ( s) 0.1s 2 s 500
1 G1G2 Rs G2 D1 s G2 D2 s G1G2 H1 D3 s 1 H 1G1 H 2 G2
2-2 (a) U 2 s RCs 1 (b) U 2 s R1
R
2-13
C s
R (c) U 2 s R1 1 Cs 1 U 1 s R 4
系统信号流程图
2-11
第三章 3-1.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 ) ������ (������ )
3-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500 ������ (0.1s+1)
=
2 ������ ������ 2 ������ 2 +2������ ������ ������ ������+������ ������
rs (t ) sin 5t s (t ) 5 cos5t r
稳态误差级数为
r s (t ) 25sin 5t
C esr t C0 2 25 sin 5t C1 5 cos5t 2 4.9 104 sin 5t 1 102 cos5t
C 2 lim
s 0
d2 2(0.1s 2 s 10) 20(0.2s 1) 2 e s lim 0 2 s 0 ds (0.1s 2 s 10) 3
(1)
s (t ) r (t ) 0 ,于是稳 r (t ) R0 ,此时有 rs (t ) R0 , r s
(c) s1, 2 n
ct t 2
当
n
2
n
e nt 1 n t 2
1 时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
2
Er s Rs cs Rs
ss 2 n 2 s 2 n n
3-6.系统的框图如图 3-T-1a,试计算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 差的终值。如在输入端加入一比例微分环节(如图 3-T-1b),试证 明当适当选取 a 值后,系统跟踪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可以消除。 答: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 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后
3 2
2-5 id
2.19103 0.084ud 0.2
2-8 (a) C s G1 G2 G3 Rs 1 G1 H 1 G3
G1 G2 G3 G4 (b) C s Rs 1 G1G2 H 1 G2 G3 G4 H 2 G1 H 3
态误差级数为 esr
t C r (t ) 0 , t 0
0 s
(s 1 j )(s 1 j )(s a) (s 2 2s 2)(s a) s 3 (2 a)s 2 (2 2a)s 2a 0
将上式与 1+G(s)=0 比较,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s(0.1s 1) 0 0.1s 2 s 500 d 500(0.2s 1) 1 C1 lim e s lim s 0 s 0 ds (0.1s 2 s 500) 2 500 C 0 lim e s lim
n
2
n
1
2
e
n t
cos 1 n t
2
1 2 2 1 n
2
e nt sin 1 2 n t
n
2 1 2 e nt sin 1 2 n t arctg 1 2 2 1 n
Rs
1 s2 2 a n
) K , K , K K p v a
K p , K v K , Ka 0 200
esr im sE s
0
10
n
2 ������ n
(4) ������ ������ =
可见取a =
10 ������ (0.1s+1)
e s E ( s) 1 s(0.1s 1) R( s) 1 G( s) 0.1s 2 s 10
2
从实验方法求得其初始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如图 3-T-2。 经测量知, ������������ =0.096,������������ =0.2s。试确定传递函数中的参量ζ 及ω n。 答: 0.598 , n 19.588 3-8.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 3-T-3,要求:⑴由单位斜坡函数 输入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为零。⑵整个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 3 + 4������ 2 + 6������ + 4 = 0。求三阶开环传递函数 G(s),使得同时满 足上述要求。 4 答: Gs s s 2 4s 6 3-9.一单位反馈控制的三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如要 求:⑴由单位斜坡函数输入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为 2.0。⑵三阶 系统的一对主导极点为 s1,s2=-1±j1。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系 统开环传递函数 G(s)。 答:按照条件(2)可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
C s C s Rs 1 as C s G s
2������ ������ n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esr im s
s 0
ss 2 n 1 2 2 2 2 s s 2 n s n n
3-2. 试求下列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位置、 速度、 加速度误差系数。 50 (1)������ ������ = K p 50, K v 0, K a 0 (2)������ ������ =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