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长三角核心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半径的界定

合集下载

非正式制度理论研究

非正式制度理论研究


旧制度经济学派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旧制度主义经 济学产生于 1 世纪末2 世纪初 的美国社会 , O 9 O 2 法计算得出的综合经济 实力只是一个简化后的用来描述研究对象 . 世纪 2 O年代至 3 O年代在美国得到 了广泛传播 ,其代表人物是康
‘ JC mmos n )和凡勃伦 ( el ) V b n 。在 旧制度经济学 的理论 e . 芒斯 (.o 。 中 ,虽然非正式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 对非正式制度 . 的研究是隐含在对制度的研究中的。 。 凡勃伦认为制度不过是一种 ” 思想 习惯 或 精神状态 ” 是 .
将能使最终的计算结果更为科学和准确。
。 样. 但是从 旧制度经济学的凡勃伦 康芒斯开始 , 到新制度经 . 济学的诺思 , 威廉姆森等人 . 甚至一些社会学家 , 政治学家都对 ’ 非正式制度进 行过探讨 和说明 ,提 出了一些有价值 的理论和观 . 。 点。本文在纵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各学派中非正式 力图形成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系统理解。 :制度理论进行梳理 和整合 ,
由以上分析可 以得出 .我国在经济辐射方面 ,无论是理论研 . “ 广泛存在 的社会习惯 “ 、 公认 的生活方式 以及 经济结构 究还是 实证研究 ,都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在实证研究中,‘
不 同学者提 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这不仅 拓宽 了该领域 的研究思 . 制度的本质 路 还为我 国进行有关实证研究提供 了分析工具 当然 ,这些实 。 是我们要研究的非正式制度的范畴 。在凡勃伦看来 , - - j - 证研究方法也有其局 限之处。 因此 .笔者认为 ,在进行经济辐射 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 >惯 .是一种非正式的约束 ,人类的经济制 方面的实证分析时 ,应注意 以下两点:一是选取指标时 应 考虑 ‘ 度、法律等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的心理 习惯基础上产生的,而其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作者:孟可强陆铭南方经济 2019年06期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19)02-0003-013一、引言“都市圈”这个概念在中国通常出现在国家的区域规划中,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19年1月和2019年6月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而《京津冀都市圈① 区域规划》也有望获批。

在中国经济存在省际市场分割(Young,2000; Poncet,2019;陆铭和陈钊,2019)的条件下,都市圈的规划可以使属于不同省份的城市组成一个更广泛的经济单元,这似乎更有利于区域经济逐渐走向集聚,而刚被划入都市圈的城市则可以从这一划分中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从而分享经济集聚和核心城市辐射效应。

然而,人为划定的都市圈边界并不一定是有效率的,在根本上,市场的力量在决定都市圈的范围。

具体地来说,本文将基于“中心-外围”城市体系理论,构建地理与城市发展的实证模型,为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寻找基础。

不同的都市圈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边界具有异质性,换句话说,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辐射范围”存在空间维度的差异。

同时,这个“辐射范围”也随着整个城市群落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刻画和分析近二十年以来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大港口作为核心城市在不同城市体系中辐射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正是由于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辐射范围存在着上述空间上的差异及演化,人为地“规划”一个都市圈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边界需慎重考虑,特别是应防止“规划”所带来的行政力量限制了市场机制对于都市圈的塑造。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2019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三大都市圈中地理区位对于城市人均GDP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到大港口的距离和城市人均GDP之间的确呈现出“中心-外围”理论所预期的“型”,其中珠三角都市圈出现明显的次中心;而长三角都市圈却显示出更强的相对集聚力和略显更大的辐射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年5月24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区域简介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正式印发长三角区域规划。

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

“一核九带”: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将开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试验,包括对具备一定条件和较大规模的城市赋予立法权;根据国家有关部署开展环境税试点,探索开征物业税区域规划对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定位 (5)(三)发展目标 (6)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6)(一)优化总体布局 (6)(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7)(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7)(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7)(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7)(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8)(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8)(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9)(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9)(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9)(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9)(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9)(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9)(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0)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10)(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0)(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0)(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10)(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0)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11)(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11)(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1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11)(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11)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12)(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12)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12)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下中山市产业协同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下中山市产业协同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

2023年7月第26卷第13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l.,2023Vol.26,No.13资时降低新兴产业的准入门槛。

同时,新兴产业风险依然存在,如果技术周期预计错误,将会误入技术陷阱,导致产业夭折。

因此,要引导新兴产业规避风险,健康发展。

此外,相比房价提升而对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的推力作用,区域工资水平上涨对科技人才的拉力作用更为显著[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引进资金投入,加强城市经营管理,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1]杨靖雯.南充绿色经济发展策略[J].中国外资,2022(12):58-60.[2]周超.经济增长、市场化程度与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117-120.[3]缪凯,许敏.达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8):102-104.[4]王高峰,杨浩东.区域居民购房能力与科技人才集聚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2,40(6):1001-1013.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下中山市产业协同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蒋永宏,王 玲(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6)[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为中山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山市如何在湾区空间格局下谋求产业协同发展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论文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研究基石,结合中山市在湾区中的经济地位、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等现实条件,对中山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山市在湾区中的城市定位、“核心”产业和“边缘”产业定位分别进行了研究。

提出中山市应立足于大湾区全域进行产业布局;承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区辐射和延伸,促进中山市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促进“边缘”产业智造化等建议。

[关键词]核心产业;边缘产业;产业升级;产业协同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44[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152-040 引 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市开始进入对接湾区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365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365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36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6•【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365号建议的答复你们提出的关于将衢州丽水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衢州丽水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9〕21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设置了长三角全域、中心区、示范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总体考虑是坚持以点带面、依次推进,形成新片区拓展功能、示范区先行探索、中心区率先复制、全域集成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明确以三省一市27个城市为中心区,主要考虑这一区域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发展落差不大,有条件整体复制示范区经验,率先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未纳入中心区的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与中心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差距,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欠发达区域加快发展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8月主持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规划纲要》明确“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次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2020年9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同意,我委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改地区﹝2020﹞1499号),出台了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24项政策措施。

2021年6月,经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制定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实施方案”“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制定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点工作事项,进一步加大对皖北等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支持力度。

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纬丁22经济论坛2006*6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 ^一^经济区域划分不科学经济区划分作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 要手段,有两种基本方法:同质性和集聚 性。

前者根据区划内部某一或某些重要 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经济区 划分,主要强调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的一致性,因而在经济区内不存在也不 可能建立起重要的地区间经济联系。

集 聚性又叫异质性,即由若干个互补性强 的异质部分构成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经 济集聚区,构成要素为‘有一个场所、一 个核心和在它们边缘地区有明确程度不 同的变化梯度”,不难发现,这种方法着 眼点是强调区域内部的增长潜能。

相比 之下,同质性方法则显示出被动的、旨在 从外部引入政府计划与政策的机能。

过去我国经济区划分主要采取的是 同质性方法。

比如,上世纪50〜60年代,曾设立的6大行政区,后又划分为七大 协作区等。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梯 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根据经济发 展水平的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东、中、 西‘三大部”经济区;后来又按照地理位 置和经济特点的一致性,发展形成了“珠 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三大城市群。

前者为国家政策区划的一级经济区,后 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二级经济区,两者 都反映了同质性区划的特点。

这种区划 对实施非均衡发展和梯度推移战略、让 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无疑起了巨大作 用,但也说明同质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具 竞争性而不是互补合作性。

为什么近年 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1‘中部崛文丨刘本盛 起”的战略,并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别的 政策预期?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经济区 东中西‘三大部”同质划分,割断了东部 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的要素优势与中西部 地区的资源优势的联系与互利,阻碍了 内生合作机制的形成。

同样,三大城市群 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恶性竞争越演越 烈,也是由于同质地区资源相近,区位环 境相当,产业布局同构,极易造成无序竞 争。

^ 二〉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均衡 与非均衡发展战略。

长三角示范区核心管控指标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长三角示范区核心管控指标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长三角示范区核心管控指标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长三角示范区是指在长江经济带沿线,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先行者,长三角示范区在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核心管控指标体系是长三角示范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和评估区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核心管控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长三角示范区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长三角示范区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重要性,希望能为长三角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长三角示范区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本文对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讨论意义。

2. 长三角示范区概述:对长三角示范区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分析核心管控指标体系在长三角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何需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

4. 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构建:具体介绍长三角示范区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内容,包括指标的选择、权重分配等方面。

5. 结论:总结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作用和影响,并展望未来长三角示范区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了解本文的内容框架和重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

1.3 目的长三角示范区核心管控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对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确保示范区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明确的核心管控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掌握示范区的整体状况,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同时,建立核心管控指标体系也有助于提升示范区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监管和指导,推动示范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内涵测度与评价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内涵测度与评价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内涵测度与评价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其总面积约23.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2.3亿。

在长三角地区中,有一些城市被认为是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影响力。

这些城市被认为是整个区域的核心,对周边城市和乡镇产生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对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能级进行内涵测度与评价,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一、中心城市的内涵测度1. 经济实力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其内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通常来说,中心城市的GDP总量会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一直被认为是最具经济实力的中心城市,其GDP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收入水平也远高于其他城市。

2. 文化影响中心城市应当在文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包括艺术、教育、媒体等方面,中心城市都应当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引领地位。

苏州在中国园林艺术和传统文化方面有很高的知名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3.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应当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这不仅包括科研机构和高校,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的发源地,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4. 政治地位中心城市在政治地位方面也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不仅包括行政地位,还包括相关政治决策的影响力。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其在政治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二、中心城市能级的评价1. 综合评价中心城市的能级评价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从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多个维度对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评估,才能客观地反映其综合实力。

2. 跨区域影响中心城市的能级不仅要看其在本地区的地位,还需要考虑其对于周边省市的影响力。

比如说,上海不仅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还是对外开放和全国层面上的重要城市。

现代城镇体系极核中心辐射力影响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现代城镇体系极核中心辐射力影响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现代城镇体系极核中心辐射力影响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沈钰梅【摘要】杭州都市圈是现代城镇体系发展的典型,本文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构建包括基础设施、综合经济、科技、开放、产业、企业等指标在内的城市辐射力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评价,断裂点模型进行辐射力测算,研究发现杭州市极核中心对周边县(市)域的综合辐射能力较强,各指标的辐射强度因空间差异各不相同, 最后结合客观实际对辐射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探索杭州都市圈的发展策略.%The developing of metropolitan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y of national modern urban system. The synthesis radiant ability research offersdeep observation to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mechanism and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city radiant ability. In this paper, Hangzhou metropolitan is taken as a case due to it is typical mode of modern urban system. A metropolitan assessment system which contains indicators like infrastructure, synthesis economy, technology, openness, industry, enterprise i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ly,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dicators and the break-ing point mod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cope of metropolitan radi-ant ability. Finally, the study lead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nucle-u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gives high radiation to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around it, and the radiant ability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varies due to the space difference of the stly, combining practice this thesis givesdeveloping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synthesis radiant ability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辐射力;层次分析法;断裂点;【作者】沈钰梅【作者单位】地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现代城镇体系由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城镇有机整体组合而成[1]。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_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_陈莹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_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_陈莹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
— — — 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
*


李心丹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本 文 以 南 京区域 金 融 中 心 为 研究 对 象, 选 取 CDI 中 国 金 融 中 心 指 数 作为 城 市 金 融 竞争 力 评 价
标准, 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对南 京区域 金 融 中 心 辐射 力 进行 度 量, 明 确 了 南 京区域 “承接上海、 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 论证了南京 合作苏杭、 辐射中西部的泛长 三 角区域 金 融 中 心 ” 的 合 理 定位, 提出了未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增强辐射、 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竞争力; 金融辐射力 F832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63 ( 2013 ) 03 - 0141 - 07 南京 210093 ; 李心丹, 南京 大 学 工程 管 理 学 院院 长、 教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授、 博导
141
2013 年第 3 期
于 2007 年开始发布包含全球主要金融城市的金 融中心指数, 即 GFCI ( 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 , 该指数通过将五大类城市特征性指标 ( 人 商业环境、 市场发展度、 基础设施和城市 才环境、 综合竞争力) 与调查问卷结果输入其开发的评分 模型, 得到各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具有较 好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但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 其采用的特征性指标数据可得性不足, 世界权威机 构发布的很多指数中并未纳入我国城市的评价。 国内的研究中, 殷兴山等 ( 2003 ) 将城市金融 金融资源力、 金融区位 竞争力区分为金融聚集力、 选取了 12 个指标对长三角 15 个 力等三个方面, 城市 金 融 竞 争 力 进 行 了 评 估; 周 立 群 和 潘 宏 胜 ( 2004 ) 分析了影响地区或城市竞争力的金融因 素, 提出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 , 对 国内若干城市的金融体系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 并以天津为例, 分析其金融市场结构和金 与比较, 潘宏胜 ( 2004 ) 在对沿 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刘伟、 海地区三大区域 11 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 时, 将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为综合经济实力 、 资金实力、 金融机构发育程度、 直接融资实力和企 业财务状况五大类共 29 项指标; 王仁祥、 孙亚超 ( 2004 ) 将城市金融竞争力分解为区位竞争力、 资 、 、 、 本竞争力 人才竞争力 基础设施竞争力 制度竞 争力、 开放性竞争力、 金融企业管理竞争力等 7 个 79 项基础性指标、 4 个层次体系。 在此 中间指标、 基础上, 运用最优脱层法和熵值法对各项指标权 重予以确定; 倪鹏飞 ( 2007 ) 建立了一套覆盖广泛 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 其中部分难以量化 的指标, 如制度竞争优势、 法制健全程度、 创新氛 政府效率等,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 围、 其方法和思路值得借鉴。 据, 在对城市金融辐射力范围的研究中, 国内外 学者大多是采用经济地理学模型来对具体区域 、 城市辐射的范围进行实证性探索。 陈浩、 姚星垣 ( 2005 ) 针对城市金融辐射力提出了合理的指标 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等方法得出长三角 城市接受上海辐射的程度, 并首次将经济地理学 中的威尔逊模型用来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 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 计算出了它们的辐 142

基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辐射力研究

基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辐射力研究

基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辐射力研究
刘佳倩;李之好;李金玲
【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4)003
【摘要】从城市“能级”和“经济差度”两个角度出发,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核心城市自身稳定性和城市之间能级差别是影响辐射力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经济圈内的经济共振重点在于人才的共享和交流,两地经济差距的变化除受核心城市辐射力的累积效用外还与两个城市原始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长率有关等结论.
【总页数】4页(P475-478)
【作者】刘佳倩;李之好;李金玲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J], 黄玲;沈洁;杨鹏辉
2.基于城市经济圈经济学定义的定量研究——以长三角经济圈为例 [J], 张咪;程飞阳;朱家明
3.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长三角经济圈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王伟
4.现代金融区域辐射力研究基于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辐射力的实证检验 [J],
龙海明;凌炼;周哲英
5.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实证分析 [J], 丁帅;尹宗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1.总体概况随着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经济区域化、城市集群化、产业集聚化日益明朗,东、中、西部逐步形成“三大六小”经济区(经济圈)格局,“三大”是指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泛渤海经济圈,“六小”是已规划或者正在规划建设的中部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南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去、海峡经济圈、西三角经济圈。

“九大”经济区(经济圈)格局又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吉都市圈、哈大齐工业走廊、海峡西岸城市群等17个城市群(都市群)。

这些经济圈或大城市圈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影响、辐射和带动国内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国内东部先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2.产业园/开发区概况1984年,中央在建立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

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共有1541个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其中,截止2009年10月,国家级开发区共189家,包括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8年,中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5万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近200亿美元,连续多年占全国比重近四分之一,呈现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4.5%,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29%。

二、各主要经济区域情况介绍1.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即“9+2”经济地区),包含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份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具体是: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大港口和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范围比较

大港口和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范围比较

大港口和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范围比较作者:***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以“中心-外围”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1998~2016年县域经济面板数据,研究在泛珠三角地区,到以香港为代表的大港口和省会城市的距离与当地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一步测算和对比大港口与省会城市辐射范围及变动趋势。

研究发现:到大港口的距离和当地县域经济增长为“U”型关系;到省会城市的距离与当地县域经济增长为准“∽”型关系。

以“U”曲线的极值点为大港口的辐射半径,“∽”曲线的拐点为省会城市的辐射半径。

研究发现,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大港口的经济辐射范围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减小,而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在总体上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沿海县域而言加强与省会城市的联系将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大港口;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范围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5-0040-110 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生产资料向东部沿海集中,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此时大港口承担着带动周围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作用。

之后国家出台地区性平衡发展战略,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港口的中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动摇。

最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向型经济难以继续承担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国家着力扩大内需,大港口的地位继续下滑[1]。

与此同时,省会城市的建设得到重视,部分省份不断强化提升省内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政策导向,增强省会的增长极作用以拉动省内经济的发展[2]。

然而,无论是作为地区增长极的大港口或是省会城市,目前学术界对于两者经济辐射范围的测度较少,经济辐射范围的对比更是不足。

因此本文以“中心-外围”理论为基础,利用泛珠三角地区9省,1998~2016年县域经济面板数据,研究以香港作为代表的大港口和省会城市对周边经济辐射范围的变化。

并基于研究结果,尝试对沿海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给出一点建议。

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郭倩倩;陈永红【摘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围绕经济辐射力的3要素经济辐射源、经济辐射通道以及经济辐射流选取指标,构建宁波都市圈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2010-2015年经济辐射力水平的纵向动态分析以及与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周边中心城市的横向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宁波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力水平虽持续上升,但辐射水平却很低.另外,在此分析基础之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宁波中心城区在经济辐射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出发,探究宁波中心城区对不同通勤圈区域经济辐射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年(卷),期】2017(019)005【总页数】11页(P27-37)【关键词】宁波市;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作者】郭倩倩;陈永红【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1陈永红(1970—),男,教授,博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于2016年6月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其中宁波都市圈便是“五圈”中的一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3市。

从国际上各大都市圈的发展经验来看,在都市圈内都存在一个或几个带动性强的中心城市作为发展极,辐射带动都市圈整体的发展[1-2]。

然而,不同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水平不同,辐射路径也存在差异,因而本文选取处于雏形阶段的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经济辐射力水平及制约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辐射力水平评价、影响因素、经济辐射力差异以及经济辐射范围等方面。

其中城市辐射力水平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多,如学者冯德显等、李杨杨以及王康达[3-5]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与效益、开放活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科技水平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

微专题72 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学生版) 2022年新高考地理微专题加餐练

微专题72 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学生版)  2022年新高考地理微专题加餐练

(2020·山东青岛模拟)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

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

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A.交通状况B.经济发展水平C.科技实力D.对外开放水平2.引起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B.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C.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D.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群崛起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2016年,成渝城市群被赋予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撑等国家定位。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将成渝城市群列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支持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近亿人,城镇密度和数量全国最大。

成渝城市群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千米;2017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865万,成都主城区常住人口1 020万。

虽古有“蜀道难”之说,但如今路网密集,对内对外开放通道众多,成都和重庆之间有300千米的高速公路及一小时高铁经济圈;开放创新程度不断提升,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300家。

但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渝双方由于聚能与辐射的矛盾,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竞争大于合作,如重庆以30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成都近年来汽车产量已近200万辆。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1)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的主要社会经济优势。

(2)根据材料,提出重庆和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在未来合作中的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