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
当今时代有些传统习俗不存在了,比如守岁,祭灶王爷,有些习俗变淡了或者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拜年随一直流传至今,但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人们大多认为这只是必须办的事,而不是应该做的事。现在,走亲访友时,都直到接近中午12点才会出发,而只是简单吃一顿饭后,下午两点左右便回来了,这只是礼节,但交流、联络之意却淡了许多。春晚的关注度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兴趣也没有那么浓了,虽然一年的春晚有一年的变化和花样,但大多数人感觉春晚越来越没多大意思了,因为大致就是唱歌、跳舞、小品、魔术之类的东西,还有每年必出场的赵本山,不过今年却没有他。
团圆似乎成了奢侈的事,有外因也有内因。春运期间票价涨高,一票难求,使不少在外的亲人难以返家,而过年时工资较高,也使一部分人选择在外工作,毕竟回不回家也没多大关系。而在家的亲人,相聚的也不多,除夕夜照样有人在外打麻将,或是你看你的电视机,我上我的网。过年,虽是特别的日子,但过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新鲜感了,那些有意义的习俗和做法也没必要和心情去照做了,毕竟那只是心理念想罢了。在家乡,有一些家庭过年并不贴春联和年画,也有不吃饺子的。人们的心里似乎对此变得淡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兴致勃勃了。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逐渐被人们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春节风俗中的宗教迷信成分不断减少,出于安全考虑,当今许多城市中,燃放鞭炮也越来越受到限制甚至取缔。春节传统习俗钟的传统文化韵味越来越淡了。
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两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而产生的,一个是端午节纪念屈原,另一个就是清明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既有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如果从晋文公纪念介子推开始算起,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发展流变中,产生了很多丰富有趣的民间习俗,与今天的清明节习俗相比有哪些有趣之处呢?
吃寒食VS吃大餐。清明节最初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木而死,后来晋文公懊悔不已,将这一天设为寒食节,规定全国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不得生烟火,于是老百姓前一天将饭做熟,第二天吃寒食。而如今,到了清明节这一天,托介子推的福,全国放假一天,“逢节必吃”的吃
货们有了充裕的时间,于是大家通过微信在美团网上搜罗一遍,找一个经济实
惠又有档次的地方聚在一起海吃海聊一番。
扫墓祭祖VS网上祭英烈。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也是清明
节最重要的一个习俗。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祖先或亲人的坟茔去,但由于
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一定每年可以到场,于是有条件的亲自扫墓培土,
以慰对祖先的思敬之情,没办法的去的,只好在家里缅怀。如今,随着互联网
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用不着长途奔袭去扫墓了,每年清明节,各单位和学
校都会组织网上祭英烈活动,点一点鼠标表达对英烈的崇敬和缅怀,只是——
我们的祖先那里有免费的wi-fi吗?
插柳VS植树。
如今,清明前后,正是北方植树的好时节,清明前后,阳光明媚,雨露滋润,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每年的三月十二为植树节,但是对北方甚至
边疆来说,真正到了清明前后,天气才真正转暖,是植树的好时节。
踏青吟诗VS拍照刷屏
玩蹴鞠VS踢足球
端午节: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形成了多种民俗,如佩香囊,门户悬艾,挂雄黄袋,穿五毒衣、雄黄或朱砂酒,龙舟竞渡、祭粽、食粽等。如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来越淡,“吃”和“游”逐渐成为过节的唯一主题。
“历年端午节的活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吃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实在是太好吃了”“妈妈会煮粽子,学校食堂会卖粽子,公司会发粽子”……记者走访武汉多家高校,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吃粽子”。一些“90后”大学生说,大家从课本上都知道端午节的起源,但对节日的许多习俗都知之甚少,而且多年来也一直没有参加过端午节的活动。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小刘告诉记者,自己对小时候课本里端午节的印象越来越淡,只知道屈原、赛龙舟、吃粽子,其他的都忘记了。就是最简单的包粽子,家里没有一个人会包。
一些市民说,设置端午节假期的初衷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现在看来,现状离初衷越来越远。相反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传统节日的商业味儿越来越浓,文化味儿越来越淡。
七夕节
七夕节的现代转型,现代七夕节越来越向情人节转型,如今社会,人们乐于参与的风俗主要是与爱情有关的活动,而七夕节中重要的乞巧习俗几乎不存在了,在七夕节中,人们把爱情元素特意放大,而忽略了其他民俗元素,是整个七夕节向情人节倾斜。
中秋节
这天主要是和家人沟通感情,节日到了自然在一起,城市阴霾太重,可能不利于赏月,也赏不到桂花,也许在乡村的环境里更能体会古韵。现在中秋节,一个多月之前“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古代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见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升温了,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我觉得一些旧的习俗应该与时俱进,比如祭月这些形式没有了也可以,只要节日的内涵得以保留,形式可以更丰富些,现代人过中秋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天旅游登山,这在以前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赏月、拜月、吃月饼,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表达方式。现在礼数淡化了,但是秋高气爽,家人团聚,一起出游也是一种现代方式的延伸。现在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就变得讲究了,这能让国人找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重阳节
随着年龄的减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知晓率的降低。在年轻人群中有很多
对于重阳节的习俗知之甚少,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调查者普遍知晓重阳节有吃糕、敬老两项活动,对于重阳节的一些古代传统习俗如:登高、插茱
萸等知道的并不多。家中最先想起重阳节的人普遍看来都是爷爷奶奶辈和爸爸
妈妈辈,年轻人的比例相对偏少。如果把重阳节设为法定节假日,表示会去看
望老人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
小区普遍能够针对重阳节开展一系列活动,但大部分小区活动比较单一,
居民参与度和丰富多彩性不够。
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近年来社会对重阳节的重视度已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