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 下 导学案:17.端午的鸭蛋

合集下载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体会鸭蛋中包含的作者的故乡情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枚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引入课题。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三、检查预习:你会读了吗?掉色( )门楣( )苋菜( )用酒和( )元稹( )如嚼石灰( )鸭蛋络子( )车胤(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若换成这些题目,你觉得如何?《家乡的端午节》、《我爱家乡的鸭蛋》,赞成或反对?请说明理由。

理清行文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想一想: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重点写得是什么?五、研读课文,品析语言:有人说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是一枚平淡而有味的“咸鸭蛋”,你能从文章中品出哪些“味”呢?品读课文2至6段,画出喜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谈谈感受、理由。

赏析一:原文: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改文: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赏析二:原文: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得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改文:不过高邮的咸鸭蛋,是好,我走得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不能相比!他乡咸鸭蛋,我瞧不上。

赏析三:原文: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改文:筷子头一捅下去,红油就喷出来了。

赏析四:原文: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改文: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丑,有的漂亮。

六、比较阅读,品析语言: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

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17.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框架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民风民俗;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音及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平淡质朴和语言及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感受本文珠情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以学生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引入新课学习。

2.介绍作者,让同学们互相展示收集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解决生字词的音意:(出示生字词卡片):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莫名其妙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板书设计)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明确: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7 端午的鸭蛋教师寄语: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山无一不秀美,故乡的水无一不清澈,故乡的人无一不亲切!预习案【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

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

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2、艺术特色《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故乡的食物》系列中汪老不仅如数家珍地介绍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八年级下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八年级下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我的思考:
2005年,韩国正式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无形遗产”。11月,联合国正式予以确立。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检测
1、加点字注音
粽子()城隍()庙车胤()苋()菜
囊()萤映雪避()邪
2、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囊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如: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蛋…….”
4、高邮鸭蛋蛋白柔软、蛋黄油多,是高邮的特色产品。为了把高邮鸭蛋推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认知,请你为高邮盐鸭蛋拟写一句广告词。
5、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作者写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结合语句);习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赏析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7、作者借小小的盐鸭蛋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快乐,让我们领略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和他童年过端午节的欢乐。现在,请同学们也写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件小事或家乡的民俗。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
2、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语言;
3、培养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预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
1、搜集端午习俗的资料,简单介绍作者、作品;
2、找出文中疑难词语,注音或释义;
3、了解多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二、能力提升
4、根据课文内容,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给每部分拟个小标题;
精彩展示
分组展示预习提纲的第1、2、3、4、5、6、7、等七项内容。
上课流程
1、由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或多媒体展示端午习俗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2、学生板书自己找出的疑难词语并展示基础知识部分1和3;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体会民俗中蕴含的乡情和童趣,激发我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以端午节风情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高邮鸭蛋有何特点?3、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4、试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找句子,品语言1.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1.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2. 选取你最喜欢的节日,写一条短信3.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学习难点】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硝.药( )腌.腊( ) 络.子( )大襟.( ) 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某某高邮人,______家。

5、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某某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6、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读下列古诗猜出我们的传统节日: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目标】1、学习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2、培养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细节的习惯。

3、体会文中所描写的风俗民情。

4、感知课文语言的典雅之美。

【重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章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带点字注音。

门槛.()门楣.()硝.药()苋.菜()腌.蛋()络.子()车胤.()囊.萤映雪()城隍.()大襟.()2、自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端午节的起源、有关习俗。

二、课堂学习研讨1、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而后又详细介绍家乡特有的风俗_________ 、__________,进而引进家乡的特色——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2、朗读第二部分,思考: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4、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谈谈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2、3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例:我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两句,因为它们是典雅的文言词语,诗句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雅俗共赏。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堂堂清练习题1、结合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系.百索子()门楣.()红xiàn菜()络.子()yān鸭蛋()jí()贯xūn()五毒车yìn()chán()蜍2、结合语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成语。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14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14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14篇)《端午的鸭蛋》篇117.端午的鸭蛋授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17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17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17、端午的鸭蛋主备:时间:备课组长审核:教导处审核: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学习准备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了解作者汪曾祺:问题探究:1、文章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读下列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A、“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B、,“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C、“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4、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体会下列句子的特色。

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B、“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C、:“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D、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4、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我的收获:课堂达标:1.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资料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㈠请同学们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㈡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门楣(méi)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3、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提示:题目是“端午的鸭蛋”,那么文章是不是一开始就写端午的鸭蛋?如果不是,那么作者是从哪里开始写“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王艳霞【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自学检测1、请把你搜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写下来吧:2、为加点字注音。

手腕.()门槛.()粽.子()门楣.()络.子()红苋.菜()大襟.()车胤.()3、解释词语与有荣焉:莫名其妙: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重点写了哪些习俗?3、作者家乡的鸭蛋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班级展示: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方法指导:汪曾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非常讲究语言艺术,他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些在文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同学们可以从老师建议的几个方面去品味批注: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②找出运用方言的词句。

③找出具有幽默感的词句。

④找出平淡朴实运用口语的句子。

⑤找出含义丰富的词句。

建议学习过程:①同学们安静、独立地完成目标。

并标记学习中的困难。

( 15分钟)②小组内互相阅读批注,可以给其他同学补充、校正。

③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④组内共同完善至少三处优秀批注,工整地整理在课文的空白处。

⑤班内质疑、解疑。

⑥展示学习成果。

(可用板书、口语表达、讨论补充等方式)拓展延伸1、给下列成语或诗句找主人公:(1)囊萤映雪:(2)凿壁偷光:(3)头悬梁,锥刺股:2、资料搜集: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请收集这些节日的风俗或传说。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姓名:王艳霞单位: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土的热爱。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端午的鸭蛋,作者着力写了几件儿时的趣事,不妨就让学生说“趣”在“趣”中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说风俗、理内容、说鸭蛋、端午鸭蛋”几个环节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文中作者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知识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预习案一、积累本课词语(不少于二十个)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意1、说风俗,快速阅读课文,找找文中作者描写了他们家乡哪些端午习俗呢?2、理层次,文章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见课文不仅仅写了端午的风俗,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文章,思考还写了什么内容?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案一、合作探究:说鸭蛋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2.齐读2-3自然段,找找在文中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哪些特点?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如: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这是,因为3.那么,在2-3两段文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4、说端午鸭蛋A.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数儿时的记忆了。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doc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doc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总评价家长签字东风路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题17. «端午的鸭蛋>>课时:2课时主备人:刘志衡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2/2/25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问题发现单班级姓名组别评价一、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苑菜()籍贯()硝药()腌腊()络子()大襟()车胤()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莫名其妙:籍贯:城隍:肃然: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囊萤映雪:3、文学常识:汪曾祺,江苏人,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元稹,代诗人,和同时代,并称""。

曾经沧海难为水,o袁枚,代诗人,___ 家。

4.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D (应为“技巧”))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问题生成单班级姓名组别评价一、整体感知有一句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请大家朗读课文,读后请思考: 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2、端午的鸭蛋里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3文中写到了端午的哪些风俗?4为什么要写家乡的鸭蛋5作者又写到了哪些日常小事呢?二、小结: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作者由端午的风俗写起写到了风俗之一十二红, 由十二红写到了家乡的鸭蛋,由家乡的鸭蛋,水到渠成的写到了端午滴鸭蛋,作者娓娓叙来,写的情趣盎然而又富有诗意,老师相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独特的风采。

8下语文17课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

8下语文17课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学习重点)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3.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学习难点)学法指导:朗读法 圈点批注法 合作探究法一、资料链接——走进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代表作品:《受戒》、《夏天的昆虫》、《苦瓜是瓜吗》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二、自主探究(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后,结合导言框及注释完成下题)探究任务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门楣()苋菜()籍贯()硝药()络子()大襟()车胤()门槛()腌制()城隍庙()囊萤映雪()()探究任务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探究任务三:理清结构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精读课文并勾画出重点语句,小组合作完成下题)探究任务一:作者的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哪些风俗是常见的,哪些是特有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探究任务二:找句子,说特点: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

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②与众不同的……,因为③历史悠久的……,因为④质细而油多的……,因为⑤吃法多样的……⑥色彩鲜艳的……探究任务三:看文段,谈感情: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探究任务四:赏文字,忆童年: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端午的鸭蛋
导学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学习任务:
(一)、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风情。

1、端午的称呼: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棕包节,时为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礼俗、食俗: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如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舟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

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二)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通过阅读,你觉得课文写了那几方面内容?
2、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可作者为何却先写端午的风俗?4、文章介绍了那些端午节的习俗?
5、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何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6、作者介绍了与端午的鸭蛋有关的那些趣事?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何种感情?(三)、拓展:
除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
(四)、小结:
端午的风俗——、——、——、——、
——、——、——、
端午的鸭蛋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感情: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的怀念。

训练卡:
1、识字注音:
门槛()门楣()络子()车胤()苋菜()腌腊()系百索子()用酒和()城隍庙()拧成小绳()
2、补全词语:
曾经()()难为水()()映雪()()起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