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归纳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考点一:概括内容要点。
概括事件:“核心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或影响”。
考点二、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1、赏析词语格式:××词语+有力地(生动地、逼真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情感)2、赏析修辞格式:这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达(表现)了人物……性格(或情感)【注】常见修辞及作用:①比喻:生动形象。
②拟人:把某种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③对比:突出强调了……。
④夸张:突出了……⑤反问:加强语气,感情鲜明⑥排比:增强语势,加强表达效果。
⑦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⑧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3、赏析描写:格式:A、这是对人物的……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或精神品质。
B、这是景物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或者为正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对……的描写从侧面表现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考点三: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方法指导:1、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切忌断章取义。
2、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先要解释词义,再分析该词语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3、分析句子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主要考虑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如开篇点题、开门见山、表现人物心情、性格、点明(或揭示)文章主题。
结构上主要考虑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伏笔、铺垫、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等考点四、分析人物的性格第一、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如正面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细节描写。
如侧面描写---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烘托、对比、反衬第二、分析故事情节,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考点五:分析语段的作用。
基本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记叙文考点总结
记叙文考点总结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 外貌、神态、衣着) 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记叙文的基本考点
记叙文的基本考点有十大类。
一:理解与概括内容考查方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4)根据示例,概括或者补充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题格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考查方式:(1)概括文章主旨或者中心,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写某段内容,主要为了表达什么感情?(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某一人物的情感变化。
答题技巧:(1)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2)联系文章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3)依据词句色彩,推敲情感态度。
(4)根据人物,景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具体内容+歌颂(赞美,揭示,讽刺……)精神(情感,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考查方式:(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某某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3)对某某的动作,神态等做具体分析。
(4)稳重某某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题技巧:(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看题干要求,是只写出人物形象还是要求写出对应分析。
(2)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或描写。
(3)具体概括。
(4)增加序号,使答案条理化。
答题格式:(1)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从....(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是(品质,性格等)的人。
(3)某某是....(性格,品质等)的人。
省略处一般是用两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两至四个进行概括。
四:品析记叙文语言又分三大类:赏析类,含义类,理解类。
(一)赏析类考查方式:(1)对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答题术语整理(现代文+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歌)
中考语文记叙文常见考点答题术语一、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记叙文要点
记叙文知识要点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和线索1、“六要素”的作用: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
2、“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3、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二、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三、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记叙文阅读考点和答题技巧一览表
1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思想感情等。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答题格式: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的手法。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16、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8、修辞手法的作用
(往往跟考点7结合)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描写某景物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借歌颂某个事物来寄托某种志向。
理解句子
先了解作者的写作意词的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记叙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整理)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常见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概括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答题方法:这三种题型都属于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考查概括能力的。
都需要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1、2题可采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人物+事件”的句式回答;第3题需在每一部分找出直接或间接体现人物情感态度的词句来回答。
注意表达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原文复述。
概括中心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通常有:①以题目为线索。
《背影》、《皇帝的新装》②以事(实)物为线索。
一般为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羚羊木雕》③以感情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寄托④以人物为线索。
⑤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⑥以主题为线索。
⑦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方法:看标题,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
四、题目的作用和含义题目的作用:⑴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⑶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⑷形式新颖,设悬念,吸引读者;⑸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记叙文考点
⏹记叙文:考点归纳⏹⏹1)句子的作用: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
结构作用(开头总领、中间承上启下、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句子赏析类:答题角度三判三做。
判修辞手法、答出作用。
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判思想感情及其作用。
答题方法:点名手法、解释其作用和方法。
解释手法和效果。
思想内容: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3)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作用。
答题技巧(点明、从内容下手:补充交代了……原因,使人物……形象丰满或为后文做铺垫。
具体情况看插入什么,情感和情节。
结构上来说,使文章波澜起伏。
⏹4)句子的理解。
(是什么?修辞手法,象征意义。
为什么?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
解释清楚,衔接起来。
联系主旨?一般是中心句子。
)⏹5)表达方式:描写中的环境。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突出了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作用。
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具体说明: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
多年来,记叙文因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而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专家青睐。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都对记叙文阅读能力进行了考查,无一例外, 可见记叙文阅读是中招语文考试的重头戏, 也是检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重点。
新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5-6记叙文考点总结
六个馒头
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 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 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 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 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 (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 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 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 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 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 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 “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1、文体意识: 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 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 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 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 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 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 题
文体
表达方式
写作内容
语言特点
写作目的
记叙文
记叙 描写
写人、记事 状物、绘景
题目赏析解题技巧
思考深层含义: 主旨: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 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线索、悬念 分析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 起阅读兴趣等 A内容上 (写了※内容) B主题上 (揭示※主旨情感) C结构上 (线索 设置悬念)
练习
赏析下列标题的好处或作用
⑴《背影》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⑵《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 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 精神;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⑶《长在岩石上的小花》 运用比喻,形象地点明了主旨,暗喻在逆境中 顽强奋斗的人。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阅读常考点
记叙文阅读常考点、答题模式总结一、标题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 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 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 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 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 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 现力及特点。 ►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 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 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 线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 为线(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 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 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 清晰。 3、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 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 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 主旨鲜明。
► 七、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 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 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 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 事件,剪裁得体,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当。
►
八、语言上 1、题型: (1)词语选用: 方法: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 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 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 的判断: 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 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 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 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 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 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 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 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 “……(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 (能)“……”(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1 ) (5) 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 (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附2语言特色)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8、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记叙文知识及考点概括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概括一、关于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
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
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
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
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中考记叙文答题要点及套路必背
中考记叙文答题要点及套路必背【1】1、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
答题技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2)插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3)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有时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考点: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解题思路: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简洁概括法。
人+事+结果(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4、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考点汇总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汇总1.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 概括文章内容3. 分析重点段落作用4.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5.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6.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7. 辨析写作手法及作用8.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考点精讲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1.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
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1.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2. 判断文章拟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
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答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
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
3. 理解标题的含义:①联系文章主题;②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③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④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⑤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
4. 标题的作用(妙处):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吸引读者注意;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1.拟写标题:①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进行高度概括;②所拟标题应简洁、凝练、概括、鲜明。
2.理解标题含义:①表层含义(标题中特殊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②深层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③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考点归纳一、概述文章的内容(要留心附加要求):答题方法:先通读全文,明白每段的要点,然后再组合起来。
答题格式:在什么情况下,谁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要有层次的表达出核心情节的经过),结果怎么样。
(或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二、梳理情节链(心情、感情链):答题方法:1、要合拍(用好提示空,划好层次,明确答题区域)。
2、要优先借用文中的词语答题。
3、结构、字数尽量与一致。
概括事件的原则:找事不评事,借词真省事三、探究文章的主题: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什么事(或那些事),塑造了什么形象,赞扬了什么精神品质,表达了什么情感,揭露(批判、表现)了什么,呼吁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题方法:先分析文中的具体形象再结合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文中详写的内容有个别到一般上升到对某类人、某种现象、某种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情感褒贬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及人生哲理的感悟。
要用心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四、(1)理解标题的含义:答题格式:先分析标题的表面义(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分析标题的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哲理分析)(2)、赏析标题的妙处(或作用):1、分析标题所运用的修辞或写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2、分析效果(设置悬念,能引起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准确、贴切;新颖、独特、巧妙;诙谐、幽默;委婉含蓄等。
)3、分析标题的内容(点明主要人物及精神品质、性格;点明主要事件及发生的地点、环境气氛;创设意境等)4、分析标题的内涵(即标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刻哲理等)5、分析标题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起线索作用或与行文相照应)答题格式:标题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标题中哪些词语点明(含蓄的暗示)了什么,渲染了什么气氛,创设了什么意境,揭示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标题的拟定:1、从时间、地点的角度拟题、《栀子花开的季节》、《汨罗江边》2、从核心事件拟题《散步》、《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3、从主要人物的核心肖像、核心动作、核心神态、核心语言、核心性格、核心感受感悟、以核心情感为题《背影》、《母亲的白发》、《奶奶的手》、《指尖的父爱》、《有一种谎言让我泪流满面》、《挥手之间》、《一抹浅浅的微笑》、《让我留下来》、《宝贝,站起来》、《变色龙》、《一丝惬意心中来》、《惊蛰》、《门其实开着》、《岁月如歌父爱如山》、《乡愁》、《悠悠慈母心》。
4、以实物拟题《羚羊木雕》、《会上楼的牛仔裤》、《雨中,那把小红伞》5、直接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主题哲理角度拟题《在风雨中奔跑》、《岩石下的小花》、《有志者事竟成》、《选择阳光》、《花瓶也能装下春天》、《将自信进行到底》、《有梦常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生命诚可贵》、《要留奉献在人间》、《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人生需要掌声》、《守住你的金矿》、《我渴望老师的阳光》、《机遇是一条鱼》、《让梦想开花结果》、《我与挫折零距离接触》、《真诚,沟通的基石》、《微笑一把神奇的钥匙》、《收集阳光,放飞希望》、《让我挺胸沐浴春天的阳光》6、综合多种因素拟题《那人、那山、那屋》《那包红红的糖呀,那份浓浓的情》五、记叙的顺序順叙: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倒叙:运用倒叙以写……开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定下感情基调,为……做铺垫(埋下伏笔),避免了结构单调呆板,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更生动更引人。
插叙:运用插叙,插叙了什么内容,补充交代了……,与上文的……相照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或与下文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内容更丰富,使结构更紧凑,使文势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六、线索的类别、作用:1、以什么(人、事、景、物、情感变化、时间、地点的变化等)为线索,时隐时现,贯穿全文,连缀起一系列情节,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以什么(人、事、景、物、情感变化、时间、地点的变化等)为线索,贯穿全文,连缀起一系列情节,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是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鲜明,使主题更突出。
七、词句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开篇点题,总领下文3、为下文做铺垫(直而近),埋下伏笔(隐而远)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总结上文引出下文)5、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6、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8、总结上文词句在内容上的作用1、记叙了什么事件,塑造什么形象。
2、抒发了什么感情,定下什么感情基调。
3、描写了什么景物,创始了什么意境,渲染什么气氛。
4、说明(介绍)了事物什么特征。
5、点明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什么感情,揭示了什么道理。
有时还要分析词语其他作用如表达效果等八、人物描写的作用: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的写出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心理,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抒发了什么感情,点明深化了什么主题。
九、结合内容探究人物形象:做题方法: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的详写的事件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用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分析。
要巧妙借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评价人物形象用词要准确、精当。
答题格式:先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内容分析。
(1、要分类进行评价2、要按照由主到次排列)十、评价人物形象(如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答题格式:性格特征+评价做题方法:1、亮明观点2、明优劣、析原因、影响3、多引用名人名言、警句格言、诗文等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4、表达要衔接连贯、层次分明。
(也有可能模仿范例来评价人物如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来评价人物)十一、补写人物心理、语言等补写人物心理或语言时要结合本段及上下文段的内容,要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情景,补写的内容要与上下文能衔接,要能突出作者想塑造的人物性格、品质、精神,要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言、情调、风格要与文章一致。
要多角度联想。
一般用第一人称表述。
(重点是要能透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十二、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事件、对写人、对抒情议论表达思想感情、对结构上的作用等):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什么景物,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感染力。
(自然环境描写常见的写法有调动视听味嗅触感等多种感官,从色形态光声味质地等多方面或运用什么修辞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2、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什么景物,渲染什么气氛,为人物出场设置舞台,烘托(反衬)出人物什么心情(形象)。
3、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什么景物,创设了什么意境,运用象征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点明深化了什么主题。
4、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什么景物,与什么相照应,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社会环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为谁的出场作铺垫,为谁的什么命运埋下伏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十三、语言鉴赏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从以下七方面分析:弄明词语语境、词语所涉及的所有人物、词性及作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表面义引申义本义语境义、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等)第一要结合上下文及写作意图分析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了这个词语。
第二分析是谁使用该词语,该词语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第三要分析词性及作用(名、动、形、数、量、代、副词等)和词的感情色彩(褒贬、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第四弄清词语的本义、语境义(表面义、比喻义、隐申义),弄清其中所包含的感情、哲理等意图。
第五分析该词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动感强烈、诙谐幽默、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等)有时还要分析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格式:“词语”是什么词性原意是什么在句中是什么,准确妥帖、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诙谐幽默、动感强烈、富有诗意等并(运用什么修辞或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感情,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时还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物……以人的灵性,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感情。
拟物: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赋予人……以物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感情。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流畅,富有节奏感和气势,强烈抒发了……感情(全面、透彻、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人、事物的……特点,强烈地抒发了……感情,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高度概括的写出了……强烈抒发了……感情。
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强烈的表达了……感情。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写……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渲染了……气氛,突出强调了……,强烈抒发了……之情。
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势波澜起伏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更能突出下文的……内容。
借代: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形象具体的突出……使特点更鲜明,并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强艺术感染力。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4、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从不同感官的角度)十四、写作手法1、侧面烘托:以次要人或物……衬托出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或物的……特点(性格)表达……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富,主题更突出。
2、欲扬先抑:先写……等为后文颂扬蓄势……前后形成对比更突出所描写对象(人或物)的……特征,收到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感人效果,使情节波澜起伏,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对比:把……和……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事物)的……特征(性格特征等),突出……主题,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设置悬念:写……来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曲折,文势波澜起伏,更能突出下文……内容,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如“欲穷其林”就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5、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使感情表达更真挚,更热烈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如“我对祖国怀着一种奇异的爱情,连理智也不能制胜。
”)6、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具体生动的描写……来融入……之情,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含蓄深沉的表达……之情,(如“《钱塘湖春行》《春》等”)7、象征(托物言志):借生动具体的描写……塑造……形象,委婉含蓄的寄托……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深刻性,(如《爱莲说》)(托物言志倾向于赞扬正面表达、象征则有正有反又歌颂有批判)8、讽刺: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反语等手法,形象而深刻的批判,揭露,嘲笑……的丑恶现象,使人在微笑之余,引起深思,语言辛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