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油画作品赏析.pdf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的预测功能
虽然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梦的预测功能尚未得到证 实,但弗洛伊德认为梦可以预示未来事件。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精神疾病的窗户。通 过对梦境的分析,可以揭示个体潜在的心理 问题和精神疾病。
04
梦的象征意义
常见象征物
人物
梦中的自己或他人可能代表内心的某个部分, 或者代表某种性格特征。
饿、口渴等。
梦的愿望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中愿望的满足。在睡眠过程中,潜意 识中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梦境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成满足。
梦的象征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中的事物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例如,人物可能 代表梦者自己或其他人,物品可能代表某种概念或情感。
梦的工作机制
01
02
03
梦的压缩机制
梦在形成过程中会对信息 进行压缩,将多个相关的 想法和记忆融合在一起, 形成单一的梦境元素。
梦的扭曲机制
为了逃避意识的审查,梦 中的事物常常被扭曲或伪 装。这种扭曲使得梦境变 得难以理解和解析。
梦的视觉化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视 觉化的语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梦中,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被转化为 具体的图像和场景。
梦的意义
梦的心理治疗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梦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能够 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帮助个体更好 地了解自己。
揭示梦的机制
弗洛伊德通过《梦的解析》揭示 了梦的机制和梦境产生的心理过 程,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启示。
促进心理学发展
《梦的解析》对心理学的贡献不 仅限于精神分析学派,它还促进 了其他心理学流派对梦的研究, 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03
梦的心理学解析
梦的来源

从笔触肌理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

从笔触肌理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

从笔触肌理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绘画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笔触肌理和对人物内心状态的深入描绘而闻名。

通过对他不同时期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他绘画风格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中,他的笔触非常精细而光滑,细腻地描绘出人物的皮肤纹理和细微表情。

他以细小的笔头勾勒出细致的肌理,创造出一种几乎可以触摸到的真实感。

这种风格在他的自画像中尤为明显,他通过对自己面部特征的深入观察,细致地描绘出每一处细微的皱纹和疤痕,展现出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弗洛伊德的笔触逐渐变得更加粗糙和有力。

他开始使用更大的笔头和更厚的油画颜料,以更加激烈的方式施加在画布上。

这种笔触的变化不仅可以看到他对绘画技巧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物内在情感的更加深入的探索。

他通过粗糙的笔触,塑造出一种更加真实、更加有力的形象,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纷繁复杂。

在弗洛伊德晚年的作品中,他的笔触变得更加随意和自由。

他放弃了细致描绘,而是用大胆的笔触和颜色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状态。

他的画布上充满了粗糙的笔触和厚重的油彩,给人一种强烈的触感和视觉冲击。

这种笔触肌理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他对人物内心深处情感的描绘,使观者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和情感。

弗洛伊德的笔触肌理的演变,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巧的变化,更是他对艺术表现力的不断追求。

他通过不同的笔触肌理,打造出了一种独特而丰富的绘画风格,将观者带入他所描绘的人物世界。

无论是细腻而光滑的笔触,还是粗糙和有力的笔触,弗洛伊德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的演变是他对艺术表现力的探索和追求的体现,也是他对人物内心状态的深入描绘的表现。

通过对他作品中不同时期的笔触肌理的观察,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的。

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中笔触肌理的运用

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中笔触肌理的运用

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中笔触肌理的运用作者:费滨洋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11期摘要: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与实践中,具象写实类型仍占主导地位,当今中国的写实油画家数量全球居冠。

卢西安·弗洛伊德在其中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杰出代表。

本文以弗洛伊德为个案,从写实油画的基本语言要素之一——笔触肌理入手,分析弗氏对其所做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以期得到油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笔触肌理;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演变一、笔触肌理作为绘画的重要语言因素之一笔触和肌理即画者通过手中的笔触碰画面而留下的痕迹。

笔的不同形制,颜料干湿不一的状态,画布纹理的走向与粗细是影响油画中笔触形态的因素。

但更为关键的其实是画家本人的感受,他情感决定这画面笔触的大小、形状、走向与疏密。

画笔触摸画布,凝结在画面的笔触反馈给画者以作调整。

笔触是画家手、心、眼交互作用的产物。

是存在于画面表层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视可触的质感。

油画中的肌理是指画家用不同的工具与手段在画布上留存的物理状态,尽管它的面貌千变万化,但无非是密集程度与起伏程度的差别。

笔触是画笔的运动轨迹,它凝固在不变的物质形态中,作为一个视觉印记见证笔触背后画家的所思所想。

笔触是产生画面肌理的有效手段,在运笔时,我们可以在画布上点戳、勾勒、摆、揉、轻扫、拍打、堆砌,这些不同的动作会产生各异的笔触。

画笔的不同形制、颜料的干湿程度和笔法令笔触肌理的效果千变万化,当但归结起来无非是厚薄与密度的差别,而肌理决定着作品表面的平整程度,它决定着光线的反射情况,因此笔触肌理的走向还起着引导观众的视线的作用。

二、弗洛伊德绘画面貌的变化弗洛伊德一生都没有远离过具象绘画,在其童年阶段,“家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走进了对“梦境”的探索。

在保持对超现实主题的兴趣同时,北欧式的严谨却在其21岁时才开始出现在他的画面上,从中可以看出丢勒、荷尔拜因等人对他的影响。

弗洛依德早期绘画的画面物体边缘的浅浮雕式处理手法明显化。

论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论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论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作者:闫立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7期摘要:笔触肌理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表现方式。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大师,其艺术特色的转变和发展离不开生活环境的影响。

到了晚期,弗洛伊德更痴迷于笔触肌理的研究,从他晚期的绘画作品中不难发现笔触肌理的厚重感,这也影响了后来者的绘画创作。

同时,他的画面中充满了不安和惊悚,深刻揭示了当代人的心理特征,拓展了写实绘画的情感内涵。

通过了解弗洛伊德的艺术背景,以晚期绘画作品为例,探索笔触肌理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以进一步试论笔触肌理在个人绘画创作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卢西恩·弗洛伊德;笔触肌理;情感表达一、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艺术背景(一)生平背景卢西恩·弗洛伊德①是当今世界写实油画家的杰出代表。

他1922年出生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维也纳家庭,他的祖父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父亲是一位建筑师。

卢西恩·弗洛伊德在柏林度过了他的童年,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他是犹太人,从小就被同伴嘲笑,这让他深切地体会到被压迫和嘲笑的现实,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使得弗洛伊德的性格孤独而敏感,影响了他今后的艺术创作。

1933年,弗洛伊德随父移居英国,走上艺术之路。

(二)对绘画技法的探索笔者通过对弗洛伊德诸多作品的研究,发现他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划分,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他在对艺术道路的探索中历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的蔓延给人们带来了恐怖和残害,使得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中呈现出人们恐惧、冷漠、脆弱的心灵和社会的动荡。

而后当弗洛伊德接触到弗朗西斯·培根和弗兰克·奥尔巴赫的作品时,看到培根自由奔放的笔触后,其画面则流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和焦虑。

此后,弗洛伊德通过不断地对笔触肌理进行探索,绘画技法逐渐成熟,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向,他不再追求画面的装饰性,而是用猪鬃笔进行绘画,因為猪鬃笔的硬度能够产生丰富的笔触和肌理。

卢西恩·弗洛伊德晚期绘画形式语言的解读

卢西恩·弗洛伊德晚期绘画形式语言的解读

卢西恩·弗洛伊德晚期绘画形式语言的解读对于弗洛伊德晚期绘画语言的理解和阐述,一直以来是大家乐于关注和了解的,也是弗洛伊德绘画艺术中最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弗洛伊德这时期成功的标志性绘画语言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鼓舞,成为当代具象写实艺术模仿和学习的一座矿山。

他的绘画语言中的构图、空间、笔触、肌理、色彩等方面都极具个人特色和学术价值。

标签:卢西恩·弗洛伊德;构图;空间;笔触;肌理;色彩不得不承认,我是带着一种感动的心情来理解弗洛伊德晚期的绘画创作的,在这些年的绘画学习和创作中,弗洛伊德的画册对我来说是最受益的教科书,每每总能从他的画面中获得不小的启发,成为一直以来推动着我进步的良师益友。

他的画面一直以来都带给我强烈的视觉感受,这次我主要从绘画语言中的构图、空间、笔触、肌理、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构图:弗洛伊德的画面构图大都比较饱满,不管是人体还是景物,几乎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像拉近的镜头一样,形象上这种扑面而来的逼迫感,像直接在与模特进行交流,这种强烈的沖击力给人一种紧张真实的感受。

而画面饱满感有时并不受人物部分缺失的影响,缺失反而加大了这种感觉,出现了一种大的不得不溢出画面的感觉。

晚期弗洛伊德的油画画幅越来越大,他尝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人体进行刻画。

总是随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开始创作,由于是在写生中,感觉可能会随时变化,这时他会完全不理会画框的束缚,随意在某个地方添加一块画框,这种不受限制的画法是少有的,因此不得不佩服弗洛伊德的大胆和自由。

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会从常人难以接受的角度去刻画模特。

画面中的人物动态从来不重复,各具特色,动态基本谈不上优美,完全与传统稳定优美的构图法则相冲突,但却显示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态度,是我们很熟悉很自然的状态。

他将生活赤裸裸地搬到了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不是带着欣赏敬畏的感情来看,而是像在看自己的生活那样亲切和随意,有时虽然尴尬,但那是真真切切的,是一种现实的宣扬,让我们变得清醒,这种清醒引诱着我们不得不去看,也反射着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情绪。

用艺术表现真实——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体肖像画

用艺术表现真实——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体肖像画

2020年第3期|总第136期学术论丛I085用艺术表现真实----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体肖像画/孙峥摘要:英国著名肖像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生前被称为战后最重要的具象画家之一。

本文试图从解读弗洛伊德的裸体肖像画入手,对弗洛伊德的几幅代表作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从艺术经历、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将弗洛伊德作品形象与法国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雕塑形象进行比对,从而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艺术追求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并且在最后一部分聚焦弗洛伊德的自画像,探索其肖像绘画对真实的追求。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体肖像画真实地呈现了画家的精神面貌,寓示了整个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人体肖像画壮硕瘦削自画像真实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后现代社会代表了一个空前自 觉的时代。

“它喜欢在荧屏上注视 着自己,并且抹煞了现实和幻想的 界限,让人无从分辨什么是真,什 么是幻,从而使得人们改变真实与 虚构的定义。

”(1>。

正是在这样的时 代背景下,英国具象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在他的 画室内对着模特曰复一日地仔细刻 画。

面对外界变化的艺术运动,他 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道路。

弗洛伊德认为他的所有作品都 是肖像画。

肖像画在英国具有相当 悠久的历史。

可以上溯至1534年,英格兰宗教改革开始,新教徒们捣 毁宗教形象,终止了英国中世纪艺 术的发展,世俗肖像画取代了传统 的宗教题材绘画。

英国在艺术传统 上很大程度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英国曾相继请来荷尔拜因、鲁本斯 和凡•戴克等欧陆画家为宫廷作画,而肖像画几乎成为英国绘画的唯一题材和样式。

直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才逐渐真正形成了本土的艺术风格。

弗洛伊德秉持着肖像绘画传统,但他的笔触、色彩以及作品背后所呈现的却是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群像。

一、P西安•弗洛伊德的人体n像_弗洛伊德的每件肖像作品基本上都要花数月完成,作品的模特姿势、道具位置和灯光等等都要与上次绘制时保持一致。

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r——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的重点探究

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r——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的重点探究

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r——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的重点探究史琰【摘要】肌理是油画中一种重要的情感表现方式,一副优秀的艺术作品或是艺术品都由不同颜色、质感的肌理构成,它所能展现出的美与其他方式都不相同,同时也是艺术家们情感流露的表达方式.本篇文章通过以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及其思想来探讨肌理在油画中的情感表达.【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6)00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肌理;卢西安·弗洛伊德;情感传达;油画【作者】史琰【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2一、对于油画肌理的内涵诠释(一)简述肌理的内涵“肌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文献里,表达了一种皮肤的质感与文理细节的描述,同样可以表现出某种物质的质感色泽等,它能够给人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表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当代艺术的飞速发展,肌理的变现形式在艺术中多种多样,它同样可以从绘画、喷绘、拼贴、渲染、抖落、熏灸等多种方式来表现,它同样可以从绘画艺术中的很多门类中表现出来,比如手绘、油画、水彩画、壁画等,每种表达方式都会有各自的韵味并别具一格,它同样作为视觉艺术中最为基础的语言形态,在色彩、质感、造型上,无形中可以传达一种潜在的思想艺术。

肌理又包含了自然肌理和再创肌理,顾名思义,自然肌理更多的是在通过一种原生态的感觉来表达,例如天然呆石材、木质等没有加工的东西,而再创肌理则属于后天性的、需要人们在原生态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的东西,例如通过雕刻、压揉变形等方式获得。

在绘画中,材料与材质的结合表现在画布上,任何物体都改变了它的具体性,在自然界中,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是有各种斑点或是粗糙光滑的,或是轻软,或是粗糙。

这是物象表面组织、纹理、客观自然的形状。

自然界中存在肌理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肌理可以增强物象立体感,最常见的是建筑装饰中的层次区分,房屋的线条等,都会形成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缝制布料的切割方法也会形成肌理。

我眼中的弗洛伊德作品

我眼中的弗洛伊德作品
[ ] 洛伊 德 . 的 解析 . 4弗 梦 罗林 , . 州 出版 社 ,0 4 译 九 20 .
( 者单 位 : 作 中国矿 业 大 学 艺术 与 设 计 学院 )
6 9
毕加 索的《 亚维农 少女》 当时引起 了轰动, 在 一方面是 因为
毕加索那 强烈的带有破坏力 的颜 色和造型 ; 一方面 , 幅 画 另 这
表 达 了女 性 丑 的 一方 面 , 再 是 温 和 、 感 , 是 强 烈 的 纵欲 形 不 性 而 象 。 弗 洛 伊 德 的 画 也 有 纵 欲 , 过 不是 性 欲 , 是 食 欲 。 只 有 不 而
油画语言与令 人不得不直视 的女 人和 沙发 的构 图, 让人有几分
不安。
首先 与古典主义 的戈雅 的画做个对 比:裸体 的玛哈》 《 画的
是戈雅 的情妇。女子面庞俏丽 、 皮肤 白皙、 体态匀称 , 态优雅 姿
地 躺 在 一 张 精 致 的 床 上 , 画 面 有 很 大 的 空 间 做 了“ 白” 且 留 。
模 特 , 不 过 是 因为 这 个 形 象 更 能 表 现 主 题 而 已。 如 果 说 毕 加 只
[] 1 程孟辉 . 现代 西方美学 . 民美术出版社 。0 1. 人 20
[] 2 陈丹 青 . 约琐 记 . 西 师 范大 学 出版 社 ,0 7 纽 广 20 .
[] 3 弗洛伊德 .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 杨韶刚, . 译 九州 出版社,0 3 2 0
美 术 时空
A F T D U C A 11 N E SE A R C H E o R
我 眼 中 的弗 洛伊 德 作
口张士 伟
《 发 中的女 股票 经纪 人》 沙
卢西 恩・ 弗洛伊德是著 名精神分析 学家西格蒙德 ・ 弗洛伊

卢西恩·弗洛伊德:所有作品都是灵魂的自画像

卢西恩·弗洛伊德:所有作品都是灵魂的自画像

卢西恩·弗洛伊德:所有作品都是灵魂的自画像卢西恩·弗洛伊德2010年1月27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员工展示卢西安·弗洛伊德的《黑眼珠自画像他描绘毫无血色的肌肤和苍白无力的四肢,描绘皮松肉皱的肥胖肉体,渲染人体的真实感和生命的真相本刊记者李乃清“你对一幅画作有何要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回答颇具乃祖风范,他以4个动词概括道:“震撼,搅扰,诱惑,征服。

”7月20日,这位20世纪毕加索之外最伟大的艺术家因病在伦敦去世,享年88岁。

据其艺术代理商透露,卢西恩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手执画笔。

“作为他那代人中最重要的写实画家,他使洞见、戏剧性和力量渗入其肖像和风景作品中。

为人方面,他是一位谦逊、热情、温和的智者。

他活着就是为了画画,直到去世那天还在画,一生远离外界喧嚣。

”二战后,卢西恩在英国画坛声名鹊起,堪称表现派领军人物。

他的创作以肖像和裸体为主,其写实画风受到弗朗西斯·培根(英国现代画家)和佛兰斯·哈尔斯(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等人的影响。

卢西恩的画中,充斥着毫无血色的肌肤与苍白无力的四肢,他描绘皮松肉皱的肥胖裸体,借此渲染人体的真实感。

这些“丑陋”的画像却成为高价珍品。

他以非常规L型画布创作的《塞尚之后》(1999)曾被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以740万美元高价收购;他为怀孕期的凯特·莫斯作的裸体画像2004年曾被匿名人士以100万美元收购;2008年,卢西恩最著名的作品--《睡着的福利官》(1995)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3364万美元成交,刷新了当时在世艺术家的纪录。

卢西恩的创作,曾令中国艺术界在85美术新潮后重新认识绘画的力量。

“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表示:“他证明传统媒介同样可以创造新的语言,新的震撼。

”卢西恩的去世,引起中国当代艺术圈几位重量级人物的缅怀。

张晓刚追忆:“95年我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第一次看到他后期肥人系列的原作,非常震撼。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是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一幅作品,这幅画是克里姆特在1917年的时候创作的。

在这幅画中,画家展现了一位神秘的女士,她的眼睛深邃而迷人,她的整个形象洋溢着一种神秘而又吸引人的气息。

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来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幅作品,探寻其中隐藏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包括三个重要的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本能欲望和原始冲动的所在,它是个体内最早产生的、最原始的和最强烈的欲望的追求。

自我是个体的意识部分,是人类知觉和认知的体现,它对应着人类的现实性、理智的一面。

超我则是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内化转化,是人类内心深处的道德标准和良心的所在。

当我们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应用到《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幅作品。

我们可以从女士的神秘形象来看。

她深邃的眼神和沉默的微笑都将我们的视线牢牢吸引在她的身上。

这种神秘感可以被理解为她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本我欲望和冲动,她的内心可能充满了不为人知的欲望和情感。

这种欲望和情感可能是潜意识中产生的,无法被人完全察觉,但却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可以从女士的外表和姿态来观察她的自我。

在这幅画中,女士的整体形象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气质,她的服饰和姿态都散发着一种自信和优雅。

这种自信和优雅可以被理解为她的自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表现,她将自己打扮得美丽而又优雅,展现出自己在社会中的一面。

这种自我与内心的本我形成了一种对立和平衡,她在外表上展现出自己的一面,但内心却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实情感和欲望。

我们可以从女士的神秘形象和自我上升到超我层面来解读这幅作品。

超我是个体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和良心的所在,它对应着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士的神秘形象和自我表现可能是对外部世界和社会规范的一种回避和抗拒,她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产生了某种反感或者抗拒。

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
Spirit 精神层次理论
Personality 2 人格结构理论
Major theories of Freud
4
Psychosexuality 性心理理论
3
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法
1、Spirit 精神层次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2、Personality 人格结构理论
Instinct pleasure principle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梦的解析》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引论》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性学三论》
Totem and Taboo 《图腾与禁忌》
隐梦Latent Dream-thought
移情 Transference 正移情 Positive 负移情 Negative
Free Association
Dream interpretation
4、Psychosexuality 性心理理论
5 periods of sexual psychology’s development
口唇期 oral stage 0~1
肛门期 anal stage 1~3
性器期 phallic stage 3~5
潜伏期 latency stage
5~12
生殖期 genital stage
12~20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Suck everything
让 孩 子 爱 上 “ 便 便 的 感 觉 ”

弗洛伊德(Freud)的创作现场与作品

弗洛伊德(Freud)的创作现场与作品

弗洛伊德(Freud)的创作现场与作品freud1983卢西安·弗洛伊德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他的爷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受到爷爷的影响以及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的精神,人物画常映射出内心无助、封闭的精神状态。

其画作曾影响到陈丹青、刘小东、朝戈、毛焰等大批中国画家,就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是他的忠实“粉丝”。

bella 1985bella 1985bruce bernard lucian freud , leigh bowery,1992Bella Freud 英国新兴的服装设计师, 老佛的女儿,1985HM ,queen elizabeth II ,2001 佛洛依德和女儿2005伦敦佳士得弗洛伊德为他女儿贝拉所作的肖像以180万英镑成交,这幅画绘于1983年,系为父女合力之作,画面中的贝拉当时21岁,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全裸着躺在沙发上,她的脸微微地侧着,其中一只手臂斜跨在自己的腰际。

JOHN RICHARDSON,KOSEI 2005JOHN RICHARDSON, 2005 [/quote]约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英国艺术史家,定居纽约他最著名的著作是毕加索传(A Life of Picasso) ,是毕加索,布拉克等大师的密友.确是个牛B的老头佛洛依德和他的模特画家画画家 -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英国同志艺术大师大卫霍克尼偏爱画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因为他们的形象已经铭刻在他的大脑里,在他的肖像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表情。

他们木然,冷淡,拒绝交流,和五彩缤纷的背景显得格格不入。

在浓重的色彩里,人物的灵魂显得更加的空洞. 而Hockney自己,正是这样一个和众多同性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疯狂的私生活经常被媒体曝光的同志playboy。

霍克尼作品霍克尼作品曾71次拒绝为女王作画HM QUEEN ELIZABETH II ,2001大画商WILLIAM ACQUAVELL,纽约Acquavella画廊老板老佛油画的国际独家代理人(难怪老佛有些点头哈腰)DAVID DAWSON 2002这胖子是英国行为艺术家Leigh Bowery原籍澳洲,后定居英国伦敦,被称为伦敦的Club文化教父,经常以女性化的装扮打破男性身分的刻板印象,他的服装设计充满前卫感,在流行时尚文化圈堪称独树一格.leigh bowery,nicola bateman 1993他的生平其实就是一阙挑战性别藩篱与打破传统保守社会规范的挽歌,虽然艺术家早在1994年去世(记忆中死于爱滋病.)他的形象与时装设计及舞台表演仍是流行设计圈的宗师级人物,他的前卫风格历经十几年后今日看来还是「前卫」。

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

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

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表现派画家,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偏好人物画像与裸体画像。

他在1995年创作的画作《Benefits Supervisor Sleeping》在2008年以创记录的3,360万美元被卖出,也是在世画家画作的最高记录。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卢西安·弗洛伊德坚持画画直到他去世之前。

尽管在二十世纪,抽象表现主义占领了整个艺术世界,但是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表现主义绘画,最终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Girl with a kitten 1947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Esther 1991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Portrait of a Woman 1922-2011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Portrait of a Woman 1949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Woman with a Daffodil 1945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Portrait of a Woman 1990-91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Head of a Child III 1961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年在柏林出生,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老弗洛伊德让年幼的孙子读四行诗《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里挂上布鲁盖尔的画……加上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小弗洛伊德对世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知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带入画作,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 Naked Man, Back View 1991-92人体是弗洛伊德一生探寻和表现的主题,在他的一张张画布下,各种体态的男人和女人,一丝不挂地躺在或是睡在其工作室的沙发上或床上。

从局部画起:卢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画创作技法

从局部画起:卢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画创作技法
实关 系 、 色彩构成关 系等 等都 必须做到 能控制整体 和谐 , 否则 会产 生花乱的视觉效果 。弗 氏在油 画内容方 面主要是 肖像 和
初 被介 绍到我国来之后 , 就引起 了美 术界 的关 注 , 其被 当时 尤 的一些 青年画家所青 睐。确实 , 从意 味感觉上来 看 , 氏的画 弗 面有一种特殊 的知觉 能力 , 这种艺术 知觉是非 常独特 的 , 这似 乎成为他作 品中的一种 心理符 号 。“ 画面上 的那种 隐隐现 他
轮廓 ) 二 、 大体色 ; 、 局部 开始深 入刻 画 ; 、 ; 铺 三 从 四 整体调 整 完成 。但弗 氏的作 画过程 却省 略 了铺 大体 色 的步骤 , 且在 而
口 昭 从 部 起卢 恩・ 洛 德 油 创 技 曾 强 局 画 :西 弗 伊 的 画 作 法
HUN DRED S CHO S I 0L N — 14 20 0 0 6 10 9 0 ( 09)6— 2 4—0 3
从局部画起 : 卢西恩 ・ 弗洛伊德的油画创作技法
人体 , 下面笔者选用 四幅弗 氏未完成 的作品做一些剖析 。
第一幅 : 未完成 的头像作 品 ‘ 这是一幅作于 16 9 0年代的作 品 , 氏油 画在 相 当长的 时 弗
的人物 和景物厚重 、 结实 , 视觉 冲击力特 强。这些都体 现 了弗 氏油 画语言 的独 特魅 力。直到今 天 , 氏的 画风仍 然对 国 内 弗
些分析研究 , 以利 于学 生更好 的学习和借鉴 。

般传 统 的油 画作 画步骤是 : 、 一 起稿 ( 铅笔或单 色打 用
笔 的塑造 , 并笔笔带有不 同的色彩倾 向, 每一笔都 服从 于该 部 位 的造 型要求 , 随型走 , 笔 笔下都 有其 结构 性 的 内容。在 型 、

浅析弗洛伊德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浅析弗洛伊德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浅析弗洛伊德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作者:马金辉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摘要:卢西安·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世界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取材都来源于生活中,着重表现身边的人和物。

本文就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色进行了五方面的研究,分别是构图、色彩、笔触、肌理及作品的精神内涵。

以便全面深入的把握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弗洛伊德绘画特色一、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特色(1)构图在作品中的作用弗洛伊德非常擅长作人物画,并且在安排构图时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有秩序和饱满。

人物几乎充满画面,有的甚至超出画面的边界,显得画面充满气势,并且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这种奇特的画面构图方式可以极大的拉近关着与画面形象的距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逼迫感,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有如生临其境,其境就在眼前,甚至会有触手就可以触碰的感受。

弗洛伊德的作品,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使用了很多的斜线和折线。

斜线相比水平垂直的线会更多的体现出动弹不安且刺激的惊险的感觉。

如,即将坍塌的高楼,极度倾斜的陡坡等。

而折线的运用,无论是锐角还是钝角,都会缺少些柔和的感受,让人感觉呆板,硬挺及破坏,懒散等诸多内心感受和感官想象。

这也可以体现出弗洛伊德及深层次社会心理的体验。

例如,1999年的作品《Naked portrait with green chair》,画中是一位熟睡的中年女人,画面应用了大量的斜线和折线,如床的摆放,椅子的摆放,以及地板的透视等。

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位置的摆放,造成了画面的不平衡,以此来突出这个中年女人的分量感。

弗洛伊德会以大胆,奇特的构图方式拉近观者与其所塑造的形象之间的距离,视点的选择也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特点。

弗洛伊德喜欢运用与众不同的视点,他将人物安排在或低或高的位置,甚至有时候会极端到90度左右的视角,这使得他的画面形成一种动荡和不稳定的感觉。

如2004年作品《Resting on the green chair》,画中是意味中年女中年人体,她坐在一个绿色椅子上,一条腿弯曲放在椅子上,他抬头直视观赏者,让人感觉压抑,反而观赏者成为了被仰视的对象。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是他对个体心理结构的理论描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篇文章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角度对《一位女士的画像》进行解读。

让我们来看看本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包括个体的原始欲望、冲动和本能。

在这幅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士深沉的眼神和微笑,这显示了她内心的欲望和冲动。

她的眼神表达了一种渴望和追求,而微笑则可能显示了满足感和快乐。

女士手上的花束也可以看作是她本我中的冲动和欲望的象征。

这些冲动和欲望可能来自于个体的本能需求,例如食物、性欲等。

接下来是自我。

自我是中间部分,它主要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同时也与现实世界进行适应。

女士画像中的自我可以通过女士眼睛中的光芒来体现。

这种光芒可能表示她对自我目标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她的微笑和眼神都给人一种亲和力和自信,显示了她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

我们来看看超我。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内在的部分,它包括个体内化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女士画像中的超我可以通过她的着装和举止来体现。

她穿着考究的连衣裙,举止优雅,这显示了她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和道德标准的内化。

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我们可以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

女士深沉的眼神和微笑表达了她本我中的欲望和冲动,而她眼中的光芒和自信的微笑则显示出她自我的追求和接纳。

她的着装和举止体现了她超我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内化。

这种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这幅画作深层意义的方法,并且也启发我们思考个体心理结构与形象表达之间的关系。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画展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画展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画展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2期
英国著名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是他那一代人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

其绘画对象从不叙述戏剧性的事件,基本上以室内肖像、裸体肖像为主。

这也使他成为一个定型的画家。

而他也就在室内从亲近的人身上不厌其烦地刻画着某种近乎神经质的状态,他喜欢畸形而病态的主题。

国家肖像画廊首次聚焦他的肖像作品,使得参观者可以领略到弗洛伊德从早期20 世纪40 年代的肖像画作品到他去世前不久创作的艺术作品。

包括其2011 年没有完成的肖像作品——弗洛伊德助手大卫·道森和他的狗也会首次露面。

卢西安·弗洛伊德生前曾经为他的助手大卫·道森画过不少的肖像,画面中道森的旁边常常有他的爱犬艾莉相随。

弗洛伊德生前与国家肖像画廊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该展览在艺术家去世前已进行到最后策展阶段。

国家肖像美术馆对宽广的主题进行分类,有的集中于弗洛伊德绘画的特殊时期,有的侧重坐着的肖像,注重画家的形式发展及精湛的技术,而弗洛伊德对情人、朋友、家人的画则归类到“我生活中的人”主题之下。

本次展览从全世界范围内收集了100 多幅作品,这些作品多来自美术馆或私人收藏。

弗洛伊德肖像画展览将成为伦敦2012 年春节的一大圣礼,同时也是文化奥林匹克的顶峰。

直觉与真实——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绘画轨迹

直觉与真实——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绘画轨迹

作者: 单海澜
作者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出版物刊名: 艺术科技
页码: 123-12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弗洛伊德 真实 直觉 艺术张力
摘要: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绘画来源于生活,源自真实。

从静物画到后来在西方绘画中最富独创性的人体画,无一不是这样,特别是他笔下的女人体,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表现力把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且充满了生活力。

弗洛伊德艺术的力量如此真诚,富有生气和扩张性的震撼力量,使人们对其充满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