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复习导学案
高二物理导学案(选修3-2交变电流)
![高二物理导学案(选修3-2交变电流)](https://img.taocdn.com/s3/m/feeaff5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b.png)
⾼⼆物理导学案(选修3-2交变电流)第⼆章《交变电流》导学案编稿:⽢⽣存2.1 交变电流⾃主学习案1.叫做交流电;叫做正弦交流电。
2.线圈位于中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磁通量的变化率最,感应电动势最线圈中的电流⽅向要发⽣改变; 线圈平⾏于中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_____,磁通量的变化最____,感应电动势最。
3.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如线圈在中性⾯位置计时时,瞬时电动势e=_____,瞬时电压u= ,瞬时电流i= ;如线圈平⾏于磁场时计时,则瞬时电动势e= ;瞬时电压u= ;瞬时电流i= 。
4.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它是根据电流的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值之间的关系是:E有= ,U有= ,I=探究案探究⼀、交变电流的产⽣1、为什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能产⽣交变电流?2、当abcd线圈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3、当ab边向右、cd边向左运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向?4、当ab边向左、cd边向右运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向如何?5、线圈平⾯与磁感线平⾏时,ab边与cd边线速度⽅向都跟磁感线⽅向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此时产⽣感应电动势有什么特点?6、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产⽣的感应电动势最⼩?7、当线圈平⾯跟磁感线垂直时,ab边和cd边线速度⽅向都跟磁感线平⾏,此时感应电动势为多少?8、中性⾯:(1)中性⾯:(2)线圈处于中性⾯位置时,穿过线圈Φ最⼤,但tΔΔ=(3)线圈越过中性⾯,线圈中I感⽅向要改变。
线圈转⼀周,感应电流⽅向改变次。
探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1、设线圈平⾯从中性⾯开始转动,⾓速度是ω。
经过时间t,线圈转过的⾓度是ωt,ab边的线速度v的⽅向跟磁感线⽅向间的夹⾓也等于ωt,如右图所⽰。
设ab边长为L1,bc边长L2,磁感应强度为B,这时ab边产⽣的感应电动势多⼤?2、此时整个线框中感应电动势多⼤?3、若线圈有N匝呢?4、电动势、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正弦曲线来表⽰,如下图所⽰:5、⼏种常见的交变电波形训练案题型⼀:交变电流的概念1.下列各图中,表⽰交变电流的是( ).2.矩形线框绕垂直于匀强磁场且沿线框平⾯的轴匀速转动时产⽣了交变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线框位于中性⾯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最⼤B.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也为零C.每当线框经过中性⾯时,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向就改变⼀次D.线框经过中性⾯时,各边不切割磁感线3.下图中哪些情况线圈中产⽣了交流电( ).题型⼆:交变电流的规律4.如图所⽰,⼀矩形线圈abcd,已知ab边长为l1,bc边长为l2,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速度ω从图⽰位置开始匀速转动,则t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A.0.5Bl1l2ωsin ωtB.0.5Bl1l2ωcos ωtC.Bl1l2ωsin ωtD.Bl1l2ωcos ωt5.如图所⽰,⼀单匝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向的转轴匀速转动,转动过程中线框中产⽣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0.5sin(20t) V,由该表达式可推知以下哪些物理量( ).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线框的⾯积C.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最⼤值D.线框转动的⾓速度6.如图所⽰为演⽰交变电流产⽣的装置图,关于这个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线圈每转动⼀周,指针左右摆动两次B.图⽰位置为中性⾯,线圈中⽆感应电流C.图⽰位置ab边的感应电流⽅向为a→b D.线圈平⾯与磁场⽅向平⾏时,磁通量变化率为零题型三:交变电流的图象7.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abcd,以恒定的⾓速度绕ab边转动,磁场⽅向平⾏于纸⾯并与ab垂直.在t=0时刻,线圈平⾯与纸⾯重合(如图所⽰),线圈的cd边离开纸⾯向外运动.若规定由a→b→c→d→a⽅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 ).8.如图所⽰,⾯积均为S的线圈均绕其对称轴或中⼼轴在匀强磁场B中以⾓速度ω匀速转动,能产⽣正弦交变电动势e=BSωsin ωt的图是( ).9.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所产⽣的交变电流的波形如图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达到峰值B.在t2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达到峰值C.在t3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峰值D.在t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峰值2.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学习⽬标】1、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以及它们与转⼦⾓速度ω的关系。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8b2c9f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7.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第一篇: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作为高二的物理教师,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前,应仔细阅读《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全面并透彻理解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质量,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拟定以下计划:两个理科重点班,五月二十五号开始复习,其余班级五月十号开始复习。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包括必修1、2,选修3-1 内容总共九章。
从现在到考试还有6周时间,每周三节课,基本上非重点章节一节课一章,重点内容两节课一章,每周利用一个晚自习做一份章节测试题,一个晚自习讲练习,留一个晚自习给学生看书整理。
最后六月中旬做几分综合练习题。
同时复兴过程注意一下问题。
1.回归课本,深抓概念复习,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对文科班、普通班复习重点放在必修1、2上)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会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
强调对物理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物理中的某些概念、规律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算术式子)进行表达。
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所谓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⑵定量描述物理学科的现象和规律。
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⑶了解物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因此对照测试内容和要求复习,对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要看书弄懂。
物理概念复习是教学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忽视概念复习,只讲不练,或练的不够,是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学习既轻松又卓有成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高二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二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95283bceb19e8b8f6ba60.png)
①1 末,2 末,3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 : :……: =
②1 内,2 内,3 内……位移之比为:
: : :……: =
③第一个 内,第二个 内,第三个 内……第n个 内的位移之比为:
: : :……: =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 : :……: =
考点2:汽车刹车类问题
例2:以36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是6.25m,则刹车后5s内的位移是多少?
变式训练:
2、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12m B.12.5m C.90m D.126m
变式训练: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末速度是5.0 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1、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式 5.0m/s2,速度须达 50m/s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 160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 向什么方向航行?
A. B. C. D.不能确定
2、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
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m所需
时间为()
A.3s B.4s C.5s D.6s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导学案:33总复习-word文档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导学案:33总复习-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ba8a80f5727a5e9846a6111.png)
第1课时分子动理论一、要点分析1.命题趋势本部分主要知识有分子热运动及内能,在09年高考说明中,本课时一共有五个考点,分别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3.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4.分子间作用力;5.温度和内能.这五个考点的要求都是I级要求,即对所列的知识点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
由于近几年《考试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基本没有变化,江苏省近几年的考题中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考点,试题多为低档题,中档题基本没有。
分子数量、质量或直径(体积)等微观的估算问题要求有较强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是高考的热点。
2.题型归纳随着物理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所以估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形式与近几年大致相同: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出现。
3.方法总结(1)对应的思想:微观结构量与宏观描述量相对应,如分子大小、分子间距离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对应等;微观结构理论与宏观规律相联系,如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分子动理论与热学现象。
(2)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进行宏观和微观量之间的计算时起到桥梁作用;功和热量在能量转化中起到量度作用。
(3)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变化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如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及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影响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因素、做功和热传递等。
4.易错点分析(1)对布朗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布朗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布朗颗粒(即固体小颗粒)不断地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是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实验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因此,只能看到固体小颗粒而看不到分子,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液体的温度有关。
布朗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2)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透彻内能是指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高二(下)物理导学案
![高二(下)物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eb0229ec3d5bbfc0a747a.png)
基本思路: 删繁就简,去虚务实,以练习为主线,呈现双向流程,凸显教学效果。
【课 题】 第六章 第一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主备人:杨彩彩1.能说出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2.能说出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见《模块测评》P.61 “课前自主导学 ”。
2.见《模块测评》P.63“ 例1”。
3、通过什么样的转换电路才能够给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探究交流】干簧管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一种能感知什么的传感器?【问题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特点、制作材料、优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探究交流】热敏电阻的阻值是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问题3】1、霍尔电压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计算霍尔电压 2、如何判断霍尔电势的高低?。
2.见《模块测评》P.64 “迁移应用2 ” “ 当堂双基达标4”我的疑惑:完成 “课时作业﹙十二﹚”。
基本思路: 删繁就简,去虚务实,以练习为主线,呈现双向流程,凸显教学效果。
【课 题】 第六章 第二节 传感器的应用主备人:杨彩彩1.了解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3.会计算简单的有关传感器应用的控制电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见《模块测评》P.66 “课前自主导学 ”。
2.见《模块测评》P.68“ 例1”“迁移应用1”。
2、分析传感器问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2】1、你能举出一些生活、生产等方面应用传感器的例子吗?2、怎样利用传感器实现信息采集和自动控制?1.见《模块测评》P.68“迁移应用2 ”。
2.见《模块测评》P.68“ 例2”。
我的疑惑:完成 “课时作业﹙十三﹚”。
基本思路: 删繁就简,去虚务实,以练习为主线,呈现双向流程,凸显教学效果。
【课 题】 第十七章 第一节 能量量子化主备人:杨彩彩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
2.了解黑体、黑体辐射及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1.见《模块测评》P.23 “课前自主导学 ”。
高二物理导学案4.4(二)
![高二物理导学案4.4(二)](https://img.taocdn.com/s3/m/504d9af4941ea76e58fa04c5.png)
4.4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一)【学习目标】1.掌握电功、电功率、电热的概念及计算2.能区分电热和电功3.理解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4.知道电源的总功率、输出功率及内阻上的热功率明确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学习重点】1.电功与电热的关系2.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学习难点】1.电功与电热的关系2.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知 识 梳 理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EI =IU 端+IU 内,这表明电源非静电力所做功的功率等于电流在内、外电路的电功率之和,反映了在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关系。
闭合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功率情况可以用如图所示的U-I 图象来表示。
其中图线A 表示闭合电路路端电压随外电流的变化情况;图线B 表示外电路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
两图线的交点即为此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交点的横、纵坐标可读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和路端电压。
此时图象中DEOI 总所围的面积大小(EI 总)表示了电源的释放功率;CU 端OI 总所围的面积大小(UI 总)表示了电源的输出功率;而这两面积之差DEU 端C 所围的面积大小(EI 总-UI 总)则表示了电源内部所消耗的功率。
2.电路中的有关功率及效率 1.电源的总功率(1)任意电路:P 总=EI =U 外I +U 内I =P 出+P 内. (2)纯电阻电路:P 总=I 2(R +r )=E2R +r.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U 内I =P 总-P 出. 3.电源的输出功率(1)任意电路:P 出=UI =EI -I 2r =P 总-P 内.(2)纯电阻电路:P 出=I 2R =E 2RR +r 2=E 2R -r 2R+4r . (3)输出功率随R 的变化关系①当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 m =E 24r.②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④当P 出<P 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可能的外电阻R 1和R 2,且R 1·R 2=r 2. ⑤P 出与R 的关系如图5所示. 4.电源的效率(1)任意电路:η=P 出P 总×100%=UE×100%. (2)纯电阻电路:η=RR +r ×100%=11+rR×100% 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R 越大,η越大;当R =r 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效率仅为50%. 特别提醒 1.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效率并不是最大,只有50%;当R →∞时,η→100%,但此时P 出→0,无实际意义.2.对于内、外电路上的固定电阻,其消耗的功率根据P =I 2R 来判断,与输出功率大小的判断方法不同.探 究 案探究一、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2 Ω,R 2=R 3=4 Ω,当开关S 接 a 时,R 2上消耗的电功率为4 W ,当开关S 接b 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 ,试求:(1)开关S 接a 时,通过电源的电流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2)开关S 接b 时,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3)当开关S 接c 时,通过R 2的电流.思维突破 对于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要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道这两种电路的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分配关系,并能把较为复杂的电路化为简单、直观的串、并联关系.E U 总跟踪训练1如图中电源的电动势为6 V ,内阻为1 Ω,R 1为2 Ω,R 2全阻值为3 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R 2为1 Ω时,R 1消耗的功率最大B .通过改变R 2的阻值,路端电压的最大值为5 V ,最小值为4 VC .R 2的阻值越小,R 1消耗的功率越大D .当R 2的阻值为3 Ω时,R 2消耗的功率最大探究2、如图所示,图中直线①表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图中曲线②表示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源的电动势为50 V B .电源的内阻为253ΩC .电流为2.5 A 时,外电路的电阻为15 ΩD .输出功率为120 W 时,输出电压是30 V思维突破 在解决此类图象问题时,(1)要明确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2)要明确图象的截距、斜率,包围面积的物理意义.(3)根据物理规律写出反映纵横坐标物理量的关系式.(4)充分挖掘图象所隐含的条件.跟踪训练2 用标有“6 V 3 W ”的灯泡L 1、“6 V 6 W ”的灯泡L 2与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 =9 V .图乙是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曲线.当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A .电流表的示数为1 AB .电压表的示数约为6 VC .电路输出功率为4 WD .电源内阻为2 Ω训 练 案1.如图所示为两电源的U -I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源①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比电源②大B .当外接同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相等C .当外接同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效率可能相等D .不论外接多大的相同电阻,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大2.如图所示是某直流电路中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象,其中a 、b 分别表示路端电压、负载电阻上电压随电流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输出功率B .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的内阻上消耗的功率C .当满足α=β时,电源效率最高D .当满足α=β时,电源效率小于50%3.将三个不同的电源的U -I 图线画在同一坐标中,如图1所示,其中1和2平行,它们的电动势分别为E 1、E 2、E 3,它们的内 阻分别为r 1、r 2、r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r 1=r 2<r 3 B .r 1>r 2>r 3 C .E 1>E 2=E 3 D .E 1=E 2<E 34.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设E 、r 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关于电源的输出功率P 随外电阻R 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则 ( ) A .当R =r 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 B .当R =r 时,电源的效率η=50% C .电源的功率P ′随外电阻R 的增大而增大 D .电源的效率η随外电阻R 的增大而增大 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5V ,内阻r=10Ω,R0=90Ω,R 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400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R 的阻值为0时,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B .R 的阻值为400Ω时,电源的路端电压最大C .R 的阻值为100Ω时,R 消耗的电功率最大D .R0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小值是9×10-2W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E=9.0 V ,内电阻r=2.0 Ω,固定电阻R 1=1.0 Ω,R 2为可变电阻,其阻值在0~10 Ω范围内调节,问:取R 2= 时,R 1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取R 2= 时,R 2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ca74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4.png)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例如,为什么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爽?2. 讲解。
根据物理高二会考的知识点,系统地讲解相关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讲解一些经典的物理问题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
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一个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
4. 练习。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可以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实验设计。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高二物理导学案
![高二物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82c705acfa1c7aa00cc23.png)
奥斯特在什么思想的启发下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问题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能说明他是一个“幸运儿”吗?是偶然还是必然?问题3:1803年奥斯特总结了一句话内容是什么?问题4:法拉第在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的基础上思考对称性原理从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问题5:其他很多科学家例如安培、科拉顿等物理学家也做过磁生电的试验可他们都没有成功他们问题出现在那里?问题6:法拉第经过无数次试验经历10年的时间终于领悟到了什么?问题7:什么是电磁感应?什么是感应电流?问题8:通过学习你从奥斯特、法拉第等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探究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目标】1. 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法指导:本节是一节实验课,要通过实验找到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体会实验探究的方法。
预习本节探究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4.2-1所示。
高二物理34导学案和学案(共45份)高二物理34学案 22份2
![高二物理34导学案和学案(共45份)高二物理34学案 22份2](https://img.taocdn.com/s3/m/e10c9c3ef78a6529657d5328.png)
加速度将变___,此时的图型与B振动一个周期后的图型的
区别是_____________;C点向下运动波向_____运动。
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作业
布置
P361、3
反思
感悟
名人名句: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普朗克
学习难点
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
【预习检查】
一、波长(λ)
1、概念:叫做波的波长。
强调: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二、周期(T)和频率(f)
1、波的周期(或频率):
强调:波的周期(或频率)由波源决定,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周期(或频率)保持不变;
【拓展延伸】
某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0.1sin(100πt+)cm,由此可知该振动的振幅是______cm,频率是Hz,t=0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与规定正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t=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与规定正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预习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叫波,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1、叫波速.它反映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
2、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公式:
3、经过一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复习导学案(文科班)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复习导学案(文科班)](https://img.taocdn.com/s3/m/088f1e1c0740be1e650e9aa9.png)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物理文科班导学案班级:姓名:目录第一部分:物理必修1、必修2部分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 (4)第二课时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6)第三课时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第四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0)第五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1)第六课时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2)第七课时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4)第八课时弹力 (16)第九课时摩擦力 (17)第十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8)第十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第十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 (21)第十三课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22)第十四课时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 (24)第十五课时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 (27)第十六课时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28)第十七课时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 (30)第十八课时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宇宙航行 (31)第十九课时追寻守恒量、功.......................................................... (33)第二十课时功率 (34)第二十一课时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35)第二十二课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36)第二十三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7)第二章:实验题过关 (39)第三章:计算题过关 (42)第四章:物理必修1、必修2知识点公式汇总 (48)第二部分:物理选修1-1部分第五章:物理选修1-1基础知识第一课时电荷库仑定律 (54)第二课时电场 (55)第三课时静电现象电容器 (57)第四课时电流和电源电流的热效应 (57)第五课时指南针与远洋航海电流的磁场 (58)第六课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59)第七课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性材料 (60)第八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1)第九课时交变电流、变压器高压输电自感现象及涡流 (62)第十课时电磁波的发现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信息化社会 (64)第六章:物理选修1-1典型考题例析 (66)第七章:物理选修1-1知识点公式汇总 (71)第三部分:近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76)第一部分:物理必修1、必修2部分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课时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考纲要求】1.了解质点概念,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认识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3.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5.了解矢量和标量。
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复习教案
![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26e3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5.png)
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复习教案目标:帮助学生复习高中物理知识,巩固基础,提高学习成绩。
时间:2周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周:第一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 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天:力学1. 复习牛顿三定律2. 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3. 练习力的计算题第三天:机械能1. 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解答相关计算题第四天:波动1. 复习波动的基本特征2. 讲解波的分类和传播规律3. 练习波的问题题第五天:光学1. 复习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2. 讲解光的成像规律3. 练习光学计算题第六天:电学1. 复习电荷、电场和电势2. 讲解电流和电阻的关系3. 解答电学计算题第七天:磁学1. 复习磁场的基本性质2. 讲解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3. 练习相关计算题第八天:热学1. 复习热传递的基本规律2. 讲解热力学第一、二定律3. 解答热学计算题第二周:第九天:核物理1. 复习原子结构和核反应2. 讲解核能的利用和放射性衰变3. 练习核物理计算题第十天:现代物理1. 复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 讲解电子和光子的性质3. 解答现代物理问题第十一天:综合复习1. 讲解物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2. 解答复杂计算题3. 做模拟考试第十二天:反思总结1. 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感悟和体会2. 学生对复习效果的评价3. 老师针对学生反馈提出建议通过这两周的复习,相信学生们可以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复习,对考试能够有更好的准备。
愿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愿老师们的教学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物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平抛运动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物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1546752804d2b160b4ec08f.png)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物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平抛运动代丽丽(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掌握平抛运动的条件、性质、运动规律和公式,并会根据运动的独立性质解决有关平抛运动的问题。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运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判断、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物理思想教育要求:渗透物理方法(实验的方法、辩证的思维的方式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性质和规律,并用有关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2、难点: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运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平抛物体的运动1、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性质:3、轨迹:是一条抛物线4、平抛运动的受力和运动特点:(1)水平方向。
.(2)竖直方向。
(3)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二、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一)、水平方向:1.速度方程:V X =2、位移方程:x=(二)、竖直方向:1.速度方程:V y =2、位移方程:y=(三)、合运动1、速度方程:(1)大小:(2)方向:2、位移方程:(1)大小:(2)方向:=βan t(3)、飞行时间:t =例题1、(两个学生上黑板,做好后学生自主找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将一个物体以20m/s的速度从距地面h=20m 的高度水平抛出,求(1)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2)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S =θtan =合V三、平抛运动的一般解题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过程示意图2.涉及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用平行四边形表示3.应用平抛规律解题例题2、(分解位移)(投影学生作业,学生找错误和不规范之处)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60o ,从此斜面上的A 点以速度v 0=10m/s 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它落在斜面的B 点处,则(g 取10m/s 2)(1)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时间为多少?(2)小球的位移S AB 的大小、方向?(3)小球刚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方向?例题3、(分解速度)(投影学生作业,学生找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0o ,从此斜面上的A 点以速度v 0=10m/s 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它垂直落在斜面的B 点处,则(1)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时间为多少?(2)小球刚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方向?(3)小球的位移S AB 的大小、方向? (g 取10m/s 2)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平抛运动例1:将一个物体以20m/s 的速度从距地面h=20m 的高度水平抛出,求(1)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2)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例题2、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60o ,从此斜面上的A平抛出,它落在斜面的B 点处,则(g 取10m/s 2)(1)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时间为多少?(2)小球的位移S AB 的大小、方向?(3)小球刚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方向?例题3、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0o ,从此斜面上的A 点以速度v 0=10m/s 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它垂直落在斜面的B 点处,则(1)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时间为多少?(2)小球刚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方向?(3)小球的位移S AB 的大小、方向? (g 取10m/s 2)1、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 a 和v 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 和t b 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会考复习导学案
![高二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会考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d6ae3ee06eff9aef807da.png)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导学案第三章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3.弹力有无判断、弹力方向、胡克定律4.摩擦力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滑动摩擦力公式及应用,二力平衡求静摩擦力5. 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____ ____;使受力物体的改变__ 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力是矢量,既有,又有。
力的单位:练习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D.打篮球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手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_____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______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______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重力的大小:G=_ _____。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测量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知识点三——弹力1.弹力:发生_____ ____的物体,会对_________ ____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的物体(受力物体)。
高二物理期末复习导学案七
![高二物理期末复习导学案七](https://img.taocdn.com/s3/m/7ee2879f336c1eb91b375d6b.png)
高二物理期末复习导学案(七)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闭合线框和磁场之间有相对运动时,线框中一定会有感应电流B.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跟原来磁场的方向相反C.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跟原来磁场的方向相同D.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交流发电机的线圈转到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将改变方向B、磁场方向和线圈平面平行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D、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B.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C.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电容式传感器D.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作温度传感器,因为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值越大4、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则下列表示电流变化的各图中正确的是()5、如图甲所示,一个由导体做成的矩形线圈,以恒定速率v运动,从无磁场区进入匀强磁场区,然后出来。
若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那么图乙中的哪一个图线能正确地表示电路中电流与时间的函数关系()6、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 是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忽略不计。
当电键S 闭合,等到稳定后,再将S 断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键S 闭合时,A 、B 同时亮,然后A 灯逐渐熄灭,B 灯变得更亮B 、电键S 闭合时,A 、B 同时亮,然后B 逐渐熄灭,A 灯变得更亮。
C 、电键S 断开时,A 立即熄灭,而B 会亮一下后才熄灭。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导学案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96fd30c22590103029d0f.png)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质点考试水平要求:知道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即把所研究的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能说明被研究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成质点。
⑴什么是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⑵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抽象为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考试水平要求: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考系;能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参考系。
⑴什么是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⑵参考系的选取是否可以任意?在具体问题中如何选取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参考系的选择应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为原则。
练习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取____地面________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____地球________作为参考系的。
知识点3.坐标系考试水平要求:知道坐标系是建立在所选定的参考系上的,能定量描述物体的位臵级位臵的变化。
⑴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臵及位臵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⑵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如何选坐标原点?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练习3: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
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70__m,B点位置是__0_____m,C点位置为____30___m,A到B位置变化是__70_____m,方向__向右_____。
高二(上)物理导学案
![高二(上)物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988aeb90d6c85ec3ac6ed.png)
静宁一中高二级物理导学案基本思路: 删繁就简,去虚务实,以练习为主线,呈现双向流程,凸显教学效果。
【课 题】 第一章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主备人:尹亚锋1.能说出什么是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
2.能说出电荷守恒定律。
3.能说出库仑定律的内容。
1.见《模块测评》P.1 “自主导学 ”。
2.见《模块测评》P.1“ 例1”。
2cm 、宽约4mm 的金属箔,一个带有塑料瓶盖的透明玻璃瓶。
②摩擦过的物体一定会带电吗?摩擦身边的物体,并用做好的验电器判定它们在摩擦后是否都带上了电。
【问题2】①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 和B 不带电,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 靠近A 端放置,三者均有绝缘支架。
请判断A 、B 带电情况如何?若先将A 、B 分开再移走C ,则A ,B ;若先将C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B 。
②讨论交流: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总的电荷量满足什么样的规律?③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问题3】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呢?1 ”。
2.见《模块测评》P.2“ 例2”。
“迁移应用2 ”我的疑惑:完成“课时作业﹙一﹚”。
静宁一中高二级物理导学案基本思路: 删繁就简,去虚务实,以练习为主线,呈现双向流程,凸显教学效果。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主备人:尹亚锋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2.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1.见《模块测评》P.3 “自主导学”。
2.见《模块测评》P.3“例1”。
①相互作用力F与两点电荷间的距离r②相互作用力F与两点电荷的电量Q1、Q2③演示实验【问题2】认识库仑定律(类比万有引力定律)①内容:②库仑力(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③条件:④静电力常量k=1 ”。
2.见《模块测评》P.4“例2”。
“迁移应用2 ”我的疑惑:完成 “课时作业﹙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物理文科班导学案班级:姓名:目录第一部分:物理必修1、必修2部分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 (4)第二课时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6)第三课时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第四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0)第五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1)第六课时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2)第七课时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4)第八课时弹力 (16)第九课时摩擦力 (17)第十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8)第十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第十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 (21)第十三课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22)第十四课时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 (24)第十五课时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 (27)第十六课时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28)第十七课时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 (30)第十八课时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宇宙航行 (31)第十九课时追寻守恒量、功.......................................................... (33)第二十课时功率 (34)第二十一课时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35)第二十二课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36)第二十三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7)第二章:实验题过关 (39)第三章:计算题过关 (42)第四章:物理必修1、必修2知识点公式汇总 (48)第二部分:物理选修1-1部分第五章:物理选修1-1基础知识第一课时电荷库仑定律 (54)第二课时电场 (55)第三课时静电现象电容器 (57)第四课时电流和电源电流的热效应 (57)第五课时指南针与远洋航海电流的磁场 (58)第六课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59)第七课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性材料 (60)第八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1)第九课时交变电流、变压器高压输电自感现象及涡流 (62)第十课时电磁波的发现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信息化社会 (64)第六章:物理选修1-1典型考题例析 (66)第七章:物理选修1-1知识点公式汇总 (71)第三部分:近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76)第一部分:物理必修1、必修2部分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课时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考纲要求】1.了解质点概念,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认识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3.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5.了解矢量和标量。
【知识梳理】考点1.机械运动: .考点2.质点:1)质点的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 ,把它简化成一个 ,称为质点。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1) 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2)物体的 和 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成一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或不研究转动时也可以把物体看成一质点。
考点3.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 时,选来作为 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说明:(1)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如行驶的汽车,若以路旁的树为参考系,车是 的;若以车中的人为参考系,则车就是 的。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3)选择参考系时,应以方便观测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考点4.坐标系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 及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 轴,在直线上规定 、 和 ,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1-1所示,若物体运动到A 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A = ,若它运动到B 点,则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B = 。
考点5.时刻和时间间隔1)如图1.1-2所示,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 ,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 。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停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 。
考点6.路程和位移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 没有 ,是 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 量。
它是用一条自 指向 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 指向 ,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 。
3)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 路程。
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图1.2-2 图1.1-1考点7.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如位移、、、、。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如路程、温度、质量等;矢量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循算术加法法则。
考点8.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
考点9.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
考点10.位移—时间图象(x-t图):1)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
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或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
如图1.1-3: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x-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③x-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的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④x-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⑤x-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⑥x-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⑦x-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2)求速度:(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练习反馈】1.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也存在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C. 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2.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3.人在运动的火车中,以树木为参考系,人是的。
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的。
4.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 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 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 m和0.4 m。
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 )A.1 m, 0.5 m B.1.9 m,0.4 m C.1 m,-0.5 m D.0.9 m ,-0.5 m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 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发车B. 某人用15s跑完l00m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D.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6.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是矢量B.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图1.1-3 图1.1-4D. 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7.如图1.1-4,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 物体的位移等于2 RC. 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 物体的路程等于4R8.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 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D. 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第二课时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考纲要求】1.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2.理解速度的概念,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与联系;4.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主要构造及其工作原理;5.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6.会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描绘v-t图像。
【知识梳理】考点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考点2.速度:表示质点运动和的物理量。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
(3)单位:、、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考点3.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或不同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或哪段内的平均速度。
考点4.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或某一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①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相同。
②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或对应。
③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和瞬时速度相等。
考点5.速率:速度的叫做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不表示物体运动的,它是量。
考点6.仪器构造(1)如图1.2-1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1、2、3、4、5、6、7、8、9、图1.2-1(2)如图 1.2-2,为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考点7.仪器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 内发生的仪器,它使用 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 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它每隔 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 ,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 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 上下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