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八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合集下载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历史文献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generally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他们可能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学习。
2.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3.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和意义。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但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01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01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体例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大致是1915—1923年的历史,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问题展开。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可能会对各个阶段的联系了解不清楚,加上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起来容易混淆。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教案2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教案2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材料导入)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新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请同学们回忆辛亥革命的影响,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 博爱的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窃国大盗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提问: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单元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15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

课节概述:面对北洋军阀的割据混乱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解放思想才能救中国,于是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随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阶段特征:思想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尊孔复古:是袁世凯时期的行为,孔,是儒家思想,复古,是恢复封建帝制。

其目的是为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2.“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民主”和“科学”的称呼,由“民主”和“科学”两个英文名词词头的译音而来。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时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习 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习 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归纳领导阶级不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这也是我们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
1.过渡: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沉沦还是开始新的探索和追求?谁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
2.识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1921.7)、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给学生3分钟查漏补缺,同桌间相互提问。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焕然一“新”?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关键词语“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理解,从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6.教师引导小结:农民、地主、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五)小结
(六)课堂实战演练



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第13课五四运动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五四运动》《某某商人罢市游行》《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等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同学们,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一、爆发1.原因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展示图片,并提问)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某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某某作为自己的势力X围。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

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某某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学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某某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材从五四运动开始,讲述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单元内容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明确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主义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教学难点: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新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新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革命发展的过程。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主义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2-14课共3课时教案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2-14课共3课时教案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12-14课共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包括12-14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新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的历史概念和知识点。

2.难点: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意义和影响,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呈现新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进行笔记整理。

初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共5课时,课内4课时,课外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

我们将尽量使学生通过对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把握,来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其次,在这一主题的学习中,使应注意充分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如影视资料、文艺作品、历史纪念馆、语文课本内容等,这些资源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有所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第三,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五四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不畏困难、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4)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诞生的过程(中共一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及教训.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的理解,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幅图片吗,它们与那次会议有关呢?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学生回答:主要有个人宣传、团体研究以及向工人宣传等方式.教师强调:这其中的个人宣传主要是李大钊.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上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知识点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教师讲述: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之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北京、长沙、武昌等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2.教师提问:结合前面所讲,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归纳回答后教师总结: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有关中共一大的相关信息.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马林等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②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③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4.教师分析:我们就中共一大的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第一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不符合国情的规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而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民主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一大的规定是有局限性的.第二点:确定党的工作中心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农民问题.5.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学生回答:陈独秀因为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6.教师讲述总结: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7.教师过渡:在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是什么时候被突破的呢?中共二大的召开就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 时间1922年7月,中共二大 上海 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 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8.教师讲述:1922年,中国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1923年春,领导了大小工人罢工100多次.其中以京汉大罢工最为著名.2.教师讲述: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3.教师提问: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结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学生回答: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4.教师过渡总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投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人民大革命洪流.完成本课相关习题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参会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马林等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内容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内容:重申了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时间:1923年结果:失败教训: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是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涉及到的重要考点.在本课教学中,成功采用了问题式、小组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也在问题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对知识点是归纳总结,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历史知识点,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史料的选取、解读要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讲解更加灵活,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召开中共“二大”召开京汉大罢工。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

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

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

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

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3)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弱国无外交。

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教师: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蒙受了巨大耻辱,这一决定传到中国,传到北京,中国人积压已久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一场震惊世界的、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 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思想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如文献、图片、影像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献、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图片或名言警句,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和名言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介绍新文化运动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如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等。

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的含义。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分析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革命方面的成就,如白话文的推广等。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

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二)、讲授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含义: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规定: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祭天大典袁世凯称帝前举行祭祀仪式《袁世凯祭孔》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

12月23日,袁世凯再度换上离奇古怪的衣冠,登天坛祭天,一切仪礼完全模仿封建帝王。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设计+测试+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设计+测试+

中国近代史(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一、单项选择【基础题组、能力题组、拓展提升(题组)】每个题组至少15个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中外纪闻》B、《新青年》C、《民报》D、《每周评论》2.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B、反对独裁C、反对愚昧D、反对腐败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5.《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6.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的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A、开天辟地B、星火燎原C、转危为安D、当家作主B组(拓展学习)二、材料题:材料一材料二,党的奋斗目标是推动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2)、材料二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一次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2.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详案)【新课导入】上课伊始,师生问候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这种相互的问候体现了什么?学生:平等、彼此的尊重。

(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大课堂里师生间的问候Z教师:老爷们请起立。

老爷们好。

学生:(拖拖拉拉起身)大人好。

教师:老爷们辛苦啦。

学生:升官发财。

教师:刚才引发同学们哄堂大笑的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百年之前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前身一一京师大学堂里。

这所成立自戊戌变法中的学校有个怪现象:教员们不从事研究,只为养家糊口;学生们多为官僚贵族子弟,不用心学习,只为升官发财。

这哪里是一所学术中心,分明就是一座官僚养成所。

最高学府尚且如此荒唐,普通国民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在几千年封建旧道德、旧文化的荼毒下,我们的国民读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孔孟之道。

他们尊天地君亲,守三纲五常,早就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材料)“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 ——陈独秀教师:结合陈独秀先生的这段话,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当时的国民已经经历了哪几次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探索呢?学生:①抨击旧道德、旧文化;②提倡民主、科学;③进行文学革命。

教师: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是一场思想革命,而倡导普及白话文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扛起了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在中共诞生那一课再详讲。

那么这一声声重塑精神的呐喊,又会给当时的国人,尤其是青年们带来怎样的新生呢?【新生】(图片)《五四运动》教师:这是1919年的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各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高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示威游行,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发表自己的爱国宣言。

与新文化运动前的北大相比,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色彩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5月4日是我们中国的什么节日呢? 生:青年节。

师:谁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生:五四运动。

师:对,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

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为之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的足迹,领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探究新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课件出示一战结束后图片和巴黎和会情景图片。

教师过渡: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制裁以德国为核心的战败国的会议。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2.多媒体播放《我的1919》顾维钧的演讲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61正文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些正当要求?结果如何?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提示:从问题①引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从问题②学生归纳分析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很弱,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

3.学生分组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要求、主力和斗争形式。

提示:(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材料展示:材料一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摘编自上海工人罢工通告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摘自上海商人罢市揭帖材料三如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运动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2.图片展示:教师提问:由上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提示: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探究】(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 完成自学检测试题。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教师:大家来看下面几幅图片,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大家来看下面几幅图片, 并思考他们说明了什么问题。

困片一1914年12月袁世凯祭天国片二1915年《新青年》报刊学生:主要体现的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教师:一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另一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这就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学生:(阅读、整理)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师: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和科学。

教师:(设问)什么是民主与科学?民主和科学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科学的对立面是愚昧。

专制都是以愚昧为基础的,为此封建社会为统治老百姓都普遍采取愚民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15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

课节概述:面对北洋军阀的割据混乱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解放思想才能救中国,于是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随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阶段特征:思想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尊孔复古:是袁世凯时期的行为,孔,是儒家思想,复古,是恢复封建帝制。

其目的是为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2.“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民主”和“科学”的称呼,由“民主”和“科学”两个英文名词词头的译音而来。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时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