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脊索动物门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习题(删减后)

脊椎动物习题(删减后)

第15章脊索动物门(Chorclata)(一)、名词解释1.脊索2.逆行变态3.可逆式血液循环4、寒武纪大爆发(二)、判断与改错1、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2、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3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4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5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6、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7、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8、头索动物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9、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境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水。

()(三)、填空题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是具有,,。

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式,心脏位于消化道的,尾总是在的后方,称为尾。

另外,还有一些形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

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

说明脊索动物是有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

2、脊索是背部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由富含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

3、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4、脊椎动物的脊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部分,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和;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在脊髓中成为,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心的,位于的腹面。

(四)、选择题1、下列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文昌鱼B海鞘C鲫鱼D柱头虫2、下列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文昌鱼B海鞘C黄鳝D大鲵3、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A海参B河蟹C七鳃鳗D文昌鱼5、成体具有脊索的动物是()A文昌鱼B蛇蜥C青蛙D蜥蜴6、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是()A头索动物B尾索动物C圆口动物D鱼类(五)、问答题1、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一个门,也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一个门,也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一个门,也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包括所有的脊椎动物,也就是说所有有脊梁骨的动物都属脊索动物门,如鱼、青蛙、蜥蜴、鸟、兽等,脊索动物也包括一些海产无椎骨而具脊索的动物如海鞘、文昌鱼。

脊索动物的身体结构非常复杂,分布十分广泛(从海洋到陆地,从平原到高山,从沙漠到草原,从森林到苔原都有他们的分布);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爬,有的飞,有的奔跑);外形构造差异大(如鱼没有四肢而有鳍,鸟前肢特化成翼,哺乳动物有强有力的四肢)。

虽然脊索动物分布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外形结构差异大,但他们的内部主要结构有共同特征而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内部结构有哪些主要特征呢?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big three)。

(一)具有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之一。

所有的脊索动物都具有脊索。

1、脊索的位置: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是一条棒状结构。

2、脊索的结构和机能:脊索是由内部富有液泡的细胞组成,外面围有厚的结缔组织鞘——脊索鞘。

当胞液充满时,整条脊索既有弹性又很结实,所以能起着骨骼的基本作用(支持和保护)。

3、脊索的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

也就是说来自原肠背侧的脊索中胚层。

(由原肠顶壁中线的细胞增厚,先形成脊索板,再形成脊索。

)4、脊索的演化:低等脊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如文昌鱼、圆口纲动物。

鱼类以上的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时期有脊索,后来被分节的脊柱所代替,脊索本身则完全退化或仅留残余。

(二)具有背神经管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第二个主要特征。

1、位置和形态:位于身体的背中线。

脊索或脊柱的背面,呈长管状。

中空的背神经管是一切脊索动物所特有的。

2、机能: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3、发生:神经管是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动物学(下)复习题参考答案第13章棘⽪动物门复习题1、试述棘⽪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①棘⽪动物区别于⽆脊椎动物其它类群是为后⼝动物。

②次⽣性辐射对称,⽽以五辐对称为主,幼⾍是两侧对称。

③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骼,常向外突出形成棘刺,故为棘⽪动物。

④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管系统和围⾎系统,管⾜有运动、呼吸、排泄、捕⾷等多种功能。

2、简单⽐较游移亚门中四个纲的异同。

答:游移亚门包括四个纲: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纲。

①海星纲:体扁平,多为五辐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活时,⼝⾯向下,反⼝⾯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

内⾻骼的⾻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

具⽪鳃,⽔管系发达,个体发育中经⽻腕幼⾍和短腕幼⾍。

②海胆纲:体呈球形、盘形或⼼脏形,⽆腕。

内⾻骼互相愈合,形成⼀坚固的壳。

壳板由三部分组成,壳上有疣突及可动的细长棘,有的棘很粗,多数种类⼝内具结构复杂的咀嚼器,其上具齿,可咀嚼⾷物,消化器长管状,盘曲于体内,以藻类为⾷。

③蛇尾纲:体扁平、星状,体盘⼩,腕细长,⼆者分界明显。

腕内中央有⼀系列腕椎⾻,⾻间有可动关节、肌⾁发达,腕只能作⽔平屈曲运动,腕上常有明显的鳞⽚,⽆步带沟,管⾜退化,呈触⼿状,⽆运动功能。

个体发育中经蛇尾幼体,少数种类雌雄同体,胎⽣。

④海参纲:体呈长筒形,两侧对称,背腹略扁,具管⾜,背侧常有疣⾜,⽆吸盘或⾁刺,⼝位体前端,周围有触⼿,其形状与数⽬因种类不同⽽异,肛门位体末。

内⾻骼为极⼩的⾻⽚,形状规则。

消化道长管状,在体内回折,末端膨⼤成泄殖腔,具⽔肺。

筛板退化,位于体内。

3、棘⽪动物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答:棘⽪动物中有些种类对⼈类有益,具有⼀定的经济价值:①海参类有40种可供⾷⽤,含蛋⽩质⾼、营养丰富,是优良的滋补品。

②海参、海胆可⼊药,有益⽓补阴,⽣肌⽌⾎之功效。

③海胆的卵可⾷⽤,且为发育⽣物学的良好实验材料。

④海星及海燕等⼲制品可作肥料,并能⼊药。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精氨酸、肌酸肌酸精氨酸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3)鱼形动物(Pisces)的鳞
四种类型:
盾鳞:外形似盾,基板部分埋于皮层内,尖锥状棘突 露出体外。见于软骨鱼类 硬鳞:多为菱形,厚板状,表面具珐琅质层。见于原 始硬骨鱼类
3)鱼形动物的鳞(续)
圆鳞:为骨质鳞,表面无珐琅质,可见同心状生 长纹。见于硬骨鱼鲤科鱼类
-栉鳞:也是骨质鳞,只是鳞片表面具小棘,后缘 具小锯齿。见于硬骨鱼鲈科鱼类
始祖鸟 化石
始祖鸟 化石
始 祖 鸟 复原图
中华龙鸟
3)鸟纲(Aves)起源
起源:由爬行纲的一支演化过来
重点
过渡型化石:可能有始祖鸟、中华龙鸟,因为:
具爬行类特点:头骨双孔型,无喙,颌上有 齿,胸椎彼此未愈合,尾椎多达20个,骨骼 不中空,前肢具三个分开的肢
具鸟类的特征:全身披羽毛,前肢基本成翼, 后肢及腰带似鸟类
蜥螈(P1)复原图
两栖类:颈不明显 爬行类: 躯干和尾
七、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6、鸟纲(Aves)
1)主要特征
最成功的飞行脊椎动物。具有高而恒定的体 温(37.0-44.6C),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身体流线型,具羽毛,前肢成翼,骨骼致密 轻巧,髓腔大,胸骨发达(区别于其他脊椎动 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 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J-Rec.
2)鸟纲(Aves)重要化石
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
具羽毛,但其余骨骼特点均与爬行类一致, 如有牙,前肢末端具爪。同时具有鸟类的 特点. 发现于德国晚侏罗世地层. 中华龙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它是恐龙。发现于我国辽西侏 罗纪地层中.
泥盆纪海洋鱼类(图)

中药鉴定学15

中药鉴定学15

第十五章动物类中药一、概述动物类中药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

常用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分为: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等。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蚯蚓、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

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等。

③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

④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

4.动物的生理产物:如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

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等。

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5.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

此外,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黏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l5倍。

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1.地龙:来源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

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等。

采收加工: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

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

15.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15.1.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

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三大特征。

(也是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在高等无脊椎动物中也具有。

如: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以及躯体和某些器官分节现象等,这些共同的特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

1、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在发生上来自胚胎的原肠背壁。

脊索终生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中(如: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脊椎动物中圆口类终生保留其它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椎所取代。

成体的脊索完全退化或保留残存。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功能,提高了定向、快速的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也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

是脊椎动物头部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2、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

在发生上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加厚下陷卷曲所形成。

3、鳃裂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称为鳃裂(也叫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咽鳃裂终生存在,(在鳃裂之间的咽壁上着生布满血管的鳃,为呼吸器官)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发: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成体完全消失。

(名词解释)4、如果具有尾,总为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不包括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动物中具有红细胞。

15.1.2脊索动物的分类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14000种,分为3亚个门。

逆行变态:一些脊索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形态变得更加简单,如柄海鞘成体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名词解释)脊索动物,分为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名词解释题10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35分,综合应用题25分。

五、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普通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行为及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要求学生以结构与功能的高度统一、生物与环境的高度适应、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为主线,根据教材各章节的脉络,全面系统地识记基本概念、重要名词,深刻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动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动物是不断进化的等基本观点和规律,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物种的概念;双命名法。

要求:理解物种和双命名法的概念。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3.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要求:了解动物细胞的分裂方式;理解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的特点;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要求: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伸缩泡、细胞内消化、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包囊、应激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2.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3.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的特点。

要求: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水螅的身体构造;比较分析水螅与水母在形态结构的主要异同;掌握皮肌细胞、神经网、辐射对称、世代交替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类群。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chalochordate)
头索动物:是一群钻沙少动,被动取食,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门典型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 咽鳃裂)古老海栖动物。 分布很广,遍及热带、温带的浅海域。 头索动物的脊索不但终生保留,且延伸至神经 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又因此亚门动物都缺乏 真正的头和脑,所以又称无头类。
呼吸:当水流流经鳃裂时,即完成气体交换。有人认为文 昌鱼纤薄的皮肤也具直接从水中摄取氧气的能力。
5、血液循环 闭管式循环,心脏尚未形成,但咽部腹面具有搏动能力 的腹大动脉和(鳃动脉),血液中没有细胞,没有血红素(呼 吸素),故血液无色。循环途径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 一条腹大动脉 (ventral aortal) 的血液向前流,经数条 鳃动脉 (branchial arteries) 到鳃裂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 脉血后注入成对的背大动脉根,向前供应各器官,向后汇合为 一条背大动脉 (dorsal aorta) ,血液向后流供应体后各器官 和内脏。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内经呼吸又变为静泳血,左右前主 静脉 (anterior cardinal vein) 和两条后主静脉 (posterior cardinal vein) 的 血 液 全 部 汇 流 至 一 对 横 形 的 总 主 静 脉 (common cardinal vein) , 左 右 总 主 静 脉 会 合 处 为 静 脉 窦 (sinus venosus)。然后流入腹大动脉。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包括全部脊 椎动物和一些没有脊椎骨的脊索动物。
主要特征(共同特征、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 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内胚层)。 A、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 B、有的种类仅见于幼体; C 、高等脊索动物,只有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 时,即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称这类动物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具脊索(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普通动物学作业(15—21章)班级:姓名: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一. 填空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2.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 脊柱由单个脊椎连接组成 ,? 原生水生种类呼吸,次生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呼吸 ,? 除圆口类,都具备了上下颌 , 完善的循环系统 , 肾代替了肾管 , 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附肢.3.海鞘属于门亚门,幼体营生活,在其似蝌蚪的尾部中央有一条其背方有背神经管 , 具有成对鳃裂.经过变态,成体营 ?生活.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这种变态叫做变态4.海鞘幼体的很发达,其中有一条典型的它的背方还有一条达体前端的咽部有成对的这就确定了海鞘的脊索动物的地位.5.逆行变态是所具有的特征.6.文昌鱼属于门亚门.7.文昌鱼等原索动物为适应其被动取食方式,咽部和在咽部腹面正中具有内柱 ,背正中具 .8.文昌鱼支持鳃裂的骨骼称是由组成的.二. 名词:1.逆行变态2.鳃裂3. 背神经管4. 头索动物第十七章鱼纲一. 填空1.鱼类的体型可以分为型; 型; 型; 型.2.鱼类的偶鳍分为 , ,奇鳍分为 , ,3.鱼类的尾鳍可以分为 , , 三种.4.鱼鳞可以分为 , , 三种.5.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不与发生联系,是鱼类与四足动物在肢体联结上的根本区别。

具有椎和椎,是陆生脊椎动物脊柱的特点,其中前者的出现及分化,使动物的能转动,后者的出现是后肢支撑身体的直接结果。

6.鳄类的主要特征是头骨具有 , 和7.颌的悬挂类型可以分为 , , 三种.8.鱼类尾椎的基本结构包括 , , , ,?五种.9.鱼类脊椎的椎体前后均凹入,这种类型叫10.鱼类鳔的主要的功能是 .除此之外还有 , , 功能.11.鱼类的循环系统为循环.12.鱼类分为 , , , .13.软骨鱼类的心脏由 , , ,四部分组成.14.软骨鱼类的鳞片是 ,来源于 ;雀鳝的鳞片为 ,来源于 ; 真骨鱼类的鳞片为来源于 , 可进一步分为和 .15.软骨鱼类的咽颅一般是对,?第一对是 ,??由和组成.第二对为 .其余五对为。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一类拥有脊索(或脊柱)的动物,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脊索动物门有三个亚门:无颚类(Agnatha)、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和辐鳍鱼类(Osteichthyes),亚门之间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无颚类和软骨鱼类没有颌骨(jaw bone),而辐鳍鱼类有颌骨。

1. 脊索脊索(notochord)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由一些囊状细胞组成的柔软的基础支架,贯穿于动物体内,连接着脊髓前端和尾部。

在脊索动物发育初期,脊索起着支撑和运动的作用,随着发育的进程,脊柱逐渐取代了脊索的作用。

2. 颌骨颌骨(jaw bone)是目前脊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只有辐鳍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拥有。

颌骨的出现为动物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捕食和消化的方式,这意味着动物能够消耗更多的食物,并进一步与环境和其他生物互动。

3. 脊神经管脊神经管(neural tube)是脊椎动物中仅次于脊索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是由神经管和背索组成的。

脊神经管跨越整个躯干,从头部到尾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起源。

神经管和背索的结构和功能是许多动物器官的起源,包括眼睛、鼻子、耳朵等。

4. 硬骨硬骨(bony skeleton)是辐鳍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一个特征,是为了补充脊柱而形成的分支。

硬骨的位置和形状使得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可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并为其提供有效的作为肌肉附件的平台。

5. 肺或鳃脊椎动物需要通过呼吸氧气维持生命,但留在水中有一些限制,为了允许脊椎动物完成广泛的气体交换,它们需要有效的机制。

硬骨鱼类和其他陆生脊椎动物都拥有肺或鳃,肺可以帮助陆生动物在离开水后呼吸空气,而鳃则可以帮助水生动物在水中呼吸。

无颚类和软骨鱼类在水中生活,因此它们只有鳃。

总体来说,脊索动物对动物界的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每个亚门的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这些特征都代表着这些动物的漫长进化历史,它们为生物分类学家和生物学家提供了关于生命和动物形态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有趣洞见。

普通动物学第15章_脊索动物门解析

普通动物学第15章_脊索动物门解析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无头类)
一、主要特征:
1)、幼虫自由生活,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尾部有脊 索, 因此得名“尾索动物” 2)、鳃裂终生存在 3)、身体外面有被囊包被着,又称“被囊动物” 4)、一般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生殖(出 芽生殖),有性生殖,及世代交替现象。 5)、从幼体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其变态 为逆行变态。
1. 后口(少数无脊椎动物为后口); 2. 三胚层; 3. 真体腔; 4. 身体分节; 5. 两侧对称。
这些特征说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 来
思考:脊索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1)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2)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附着点,使捕食、 御敌更准确、迅速 3)有利于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使体型增大成为可能 4)为脊椎动物头骨形成、颌的出现提供了前体条件
•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1,000多种,分为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无头类)
脊椎动物亚门 --- 脊椎动物(有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尾海鞘纲 海鞘纲 樽海鞘纲
—头索纲
无 原索动物 头

圆口纲 无颌类
脊椎动物亚门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2、脊索动物门的次要特征
二、次要特征
2)肛后尾
1)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2)肛后尾 •脊索动物在肛门后方出现了尾,有些仅见于胚胎期。 3)内骨骼 •具有来源于内胚层可长长和长粗的内骨骼。
区别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结构的比较

第15章 脊索动物门

第15章  脊索动物门

文昌鱼的肾
7.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心脏: 心脏:无心脏。 动脉系统:具有搏动功能的腹大动脉和由它发出的人鳃动脉。 动脉系统 腹大动脉发出许多成对的人鳃动脉直接进入鳃间隔,不散 成毛细血管,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在背部汇成对的背动 脉根,向前将新鲜血液供给身体前端,向后合并成背大动 脉,并由此发出血管到身体各个部分。 静脉系统:由身体前端回来的血液汇成1对前主静脉,身体 静脉系统 后端回来的血液汇成1对后主静脉,它们从两侧汇人1对总 主静脉又称居维叶氏管(ductus Cuvieri)。左右总主静脉 汇合处为静脉窦,并通人腹大动脉。肠部返回的血液由毛 细血管网汇成肠下静脉,向前进入肝盲囊后又散成毛细血 管,这条血管称为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s)。肝 盲囊的毛细血管汇集成肝静脉进入静脉窦。 文昌鱼的血液无色,无血细胞,无呼吸色素,氧气通过渗透 进入血液。
第二节 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Urochordata)
尾索动物包括海鞘、柄海鞘等在内的大约2000种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幼体具有脊索动 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幼体经变态至成 体只保留鳃裂。体外包被特殊的被囊,由近似植物 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 本亚门动物长期被归属于无脊椎动物,直至1866 年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 育,才确立了它们的低等脊索动物的地位。
(二)内部构造
1.体壁:被囊+外套膜(上皮细胞+肌肉纤维) 2.消化与呼吸: 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 水流经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 水----口------鳃裂-----围鳃腔-----出水孔 咽部腹侧是内柱(它聚集了碘元素,是脊椎动物甲状 腺的同源器官),背侧中央是背板,背板与内柱上下相对,在 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 食物团——内柱——围咽沟——背板——食道 3、循环:具心脏(心脏能够改变搏动的方向)和血管。可 见淋巴细胞,也可看到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退化痕 迹。血细胞中包括钒细胞(但这种含钒的色素并没有表现 出呼吸功能)。 • 血管:前端1条鳃血管,后端1条肠血管。 • 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动

15脊索动物门概述

15脊索动物门概述

脊索动物门常见分类术语
原索动物
尾索 动物 头索 动物 圆口类
脊椎动物
鱼 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 类 哺乳类
无头类
无颌类

头 有
类 颌 类 羊 膜 类 恒温动物
无羊膜类 变 温 动 物
常见分类名词
无头类 脑和感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没有明显头部的类群。包括尾 索和头索动物。 有头类 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 无颌类 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仅圆口类。 有颌类(颌口类) 有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 无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具备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 鱼类和两栖类。 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 类和哺乳类。 变温动物(外温动物) 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脊椎动物中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恒温动物(内温动物) 体温保持恒定,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 变化,包括鸟类和哺乳类。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
约2000余种。全海生。成体形似茶壶,单体或群体生活。 体外具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一、尾索动物主要特征
1.全海生,单体或群体,固着
或自由生活。
大多种类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
着生活
2. 脊索终生存在于尾部,故称 3. 体外具被囊。由体壁(外套膜) 分泌的被囊素形成,又称被囊动 物。(成分似纤维素,仅见于尾索动
3、循环方式
开管式循环 心脏:纺锤形,位于 腹面近胃的围心腔内。 前后交替收缩,血流
方向周期性地反转。
4、排泄器官 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组成
小肾囊,内含尿酸等废物,
排泄物入围鳃腔,借水流排 出体外。
5、神经系统
幼体:有神经管。 成体:退化。 神经节,1个。在入、出水管 间的外套膜上。由其发出神 经到各部。 脑下腺,神经节腹侧,可能具

动物学第15-16章重点

动物学第15-16章重点

第十五章的重点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脊索动物的分类3.脊椎动物亚门为什么分布最多,最广(主要特征,适应性)4.名词解释:内柱,被囊动物,逆行变态内柱:咽内壁腹侧中央的一个具纤毛细胞(可摆动,使水流定向摆动)和腺细胞(分泌黏液,形成食物团)的纵沟。

内柱聚集了碘元素,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同源器官。

(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等)第十六章的重点1.圆口纲的原始性2.名词解释:无颌类,单循环,腮囊鱼纲的重点1.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2.淡水鱼和海水鱼渗透调节的异同3.软、硬骨鱼类的形态结构差异4.名词解释:初生颌,次生颌,洄游,侧线,鳞式,鳍式,骨鳞,圆鳞,栉鳞侧线:埋在鱼体两侧皮下的能感觉水流方向、强度和振动的皮肤感觉器官。

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薄而略透明,其上有完整或不完整地同心圆环纹和辐射线。

春夏季鱼体生长速度快,环纹间距疏而小;冬季鱼体生长慢,环纹间距密而小。

在1年内生成的疏密两群环纹,称为1个“年轮”。

依年轮数,可推断出鱼的年龄。

骨鳞一般可分为两种:鳞面光滑的圆鳞,如多数硬骨鱼类和肺鱼类的鳞;鳞面有小棘的栉鳞,它的后缘呈栉齿状,多见于海产洄游性的鲱科、鲥鱼、鲈鱼等。

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鳞式:指鱼鳞的排列方式。

鳞式成为鱼种分类鉴定标准之一。

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如,鲤鱼的鳞式是34 5/8 38。

表示鲤鱼的侧线鳞(被侧线孔所穿过的鳞片)为34~38片,侧线上鳞(自侧线到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为5片,侧线下鳞(自侧线到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片。

两栖类的重点1.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形态特征2.五趾型附肢的进化意义3.名词解释:不完全循环,咽式呼吸不完全循环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

这种循环称大循环。

15.脊椎动物学-15.脊索动物门5.1

15.脊椎动物学-15.脊索动物门5.1
1.形态特点和机能以及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2.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3.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4.以比较的方法来学习 5.以进化的观点来学习
8
• 教学要求
• 掌握:
• 掌握脊索动物门三大主要特征。 • 脊索动物门三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 熟悉:
•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与相似结构。
• 了解:
动物在生活史中经过变态,
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形
体变得更为简单的发育过程。
称为逆行变态
37


1866年俄国学者柯瓦列夫
鞘 的
斯基研究海鞘的胚胎发育几
内 部
解 其变态后确定其分类地位属 剖

脊索动物门。
三.尾索动物分类 • 本亚门约2000多种,分属于3纲,我国已知有14种左右。 (一)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二)海鞘纲(Ascidiacea) (三)樽海鞘纲(Thaliacea)
《脊椎动物学》
Vertebrate Zoology
Miller et al (2016). Zoology
10th Edition
Hickman, C. P et al (2017). Integrated principles of zoology
17th edition
Science,Nature,PNAS,Cell, Current Biology, Bioscience, Zootaxa,Zookeys…
16
➢ 脊索 ➢ 背神经管(CNS) ➢ 咽鳃裂(滤食呼吸)
• 神经管是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也称背神经管 • 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 •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brain),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骨骼:出现由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包括硬骨和软 骨。中胚层产生的硬骨,是脊椎动物所特有的。 4.脊柱:脊柱代替了脊索,前端发展出头骨保护脑,脊 柱则保护着脊髓,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
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闭管式循环系统, 具红血球。在高等的鸟类和哺乳类,心脏中的多氧 血和缺氧血完全分开。 6.排泄:肾脏取代了肾管,提高了排泄系统机能。肾 脏中有司排泄作用的肾单位。(主动排泄取代被动 排泄) 7.除圆口纲之外,其它各纲动物都具备了上下颌,加 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的能力(其中以下颌上举 使口闭合的方式为脊椎动物所特有)。 8.除了圆口纲之外,都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附肢数量不超过2对(前肢/后肢、上肢/下肢、胸 鳍/腹鳍)。
本章自学内容
1、脊索动物在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期后,其内、
中、外胚层未来各发育成脊椎动物的哪些组织
器官?
2、一般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
物,其理由是什么?
本章思考题
1.简略说明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结构、作用)。
2.柄海鞘的血液循环方式和逆行变态。
3.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体内结构及功能(肌节类
③肠 前与咽相通,后开口于肛门。 在肠的前端腹侧有盲囊,具(细胞内、 细胞外)消化功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 肝脏,称肝盲囊。
④肛门
排泄孔。无消化功能。
文昌鱼的摄食与消化: 水和食物经缘膜过滤从口 进入咽腔,水经鳃裂入围鳃腔,然后由围鳃腔孔流出 体外;鳃裂周围的纤毛把食物集中于咽腹侧的内柱, 向前输送经围咽带、到背板,再向后输送进入肠管。
(三)分类
分3个纲: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四)尾索动物的代表种—柄海鞘 1.分类地位:属海鞘纲单海鞘目。 2.外形和生活方式
成体柄海鞘呈长椭圆形,基部以柄生在海底或海 水淹没的物体上,另一端(头部)有入水孔和出水孔。 入水孔进水流和微小食物,通消化道,孔内中央有筛 状缘膜可以过滤掉粗大的食物,只允许微小食物进入 消化道。出水孔的作用就是出水,在正常情况下,水 流从入水孔进,由出水孔出。 柄海鞘体壁有被囊,是由体壁分泌的一种类似纤维 素的物质——被囊素形成。
(9)感觉器官:文昌鱼的感觉器官不发达, 主要包括嗅窝、脑眼和分布于全身皮肤中的感 觉细胞。嗅窝开口于脑前端背面,脑眼为位于 背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光线感受器。 (10)生殖系统:文昌鱼为雌雄异体,生殖腺 附生在围鳃腔两侧的内壁上。性成熟的文昌鱼 精巢为白色,卵巢为柠檬黄色。 成熟的卵或精子排至围鳃腔,再随水流由 围鳃腔孔排出体外。 文昌鱼的围鳃腔是那些物质的排出通道?
曲呈直角的)肾管,肾管的外端有单个开口于围
鳃腔的肾孔,肾管的远端紧贴体腔,远端是盲管。
体腔的代谢废物通过体腔渗透液进入肾管。再 由肾孔送至围鳃腔,随水流排出体外。
(8)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背神经管,前端膨大 为脑泡;周围神经包括由脑泡发出的2对脑神经(嗅 神经和视神经)和自神经管两侧发出的成对脊神经。 (神经管在与每个肌节相应的部分,分别由背、腹发 出一对背神经根和几根腹神经根)
(4)消化系统:包括
①口 在前庭之内。口周围为由括约肌构成的缘膜, 缘膜的游离缘有缘膜触手10余条。前庭之内、口外有 由纤毛构成的轮器 ②咽(特点:作为收集食物和呼吸的场所,极度扩大, 几乎占据身体全长的一半)囊状,咽壁有鳃裂60多对, 咽与后部的直管状肠直接相通。 从解剖结构上,咽的腹侧正中有内柱(咽下沟); 咽的前方两侧有围咽带,咽的背方正中有背板(咽上 沟)。
(4)文昌鱼平时很少活动,常把身体埋于沙中,前 端露出沙外或左侧贴卧沙面,借水流携带的浮游生 物入口。夜间较为活跃,在海水中作短暂游泳。
文昌鱼生活史模式图
文昌鱼的生活环境
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进化地位最高的类群, 不仅结构最复杂,而且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各 类别之间的生活方式,外形和体躯结构相差悬 殊。
分类:分为六纲:圆口纲、鱼纲、两 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脊椎动物的总种数:4.6万余种。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1.体形:出现明显的头部(有头类)。
头部发展处3对感官:鼻、眼、耳(内耳),均受头骨保护。
2.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脑又进一步分化出
大脑、中脑、间脑、延脑、小脑;后端分化为脊髓。
脊椎动物学
主讲教师:魏伍川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类群。
脊索动物的起源:一般认为,脊索动物由无脊椎动物
中的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进化而来。
另一种观点:脊索动物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与棘 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具有共同祖先。 作为分类中的一门,脊索动物具有几点共同特征。
吸器官的鳃就附生在鳃裂上。陆栖高等脊椎动物仅在 胚胎期或幼体期具有鳃裂。随着发育成长,最终完全 消失。
第二节 脊索动物的分类
现存脊索动物约4.7万种,分3个亚门。 1. 尾索动物亚门
(最低等的脊索动物,刚脱离半索动物而来)
2.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的代表)
3. 脊椎动物亚门(进化高等的脊索动物)
脊索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
作为体重的受力结构,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2.构成运动肌肉的支点,
使躯体不致于在运动时由于肌肉的收缩而变短或变形;
3.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使动物体能更有效地完 成定向运动,快速运动,
对于动物的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和迅捷;
4.脊索的出现,使动物体制向完善化方向发展 成为了可能。脊索的出现构成脊椎动物头部形成、颌出现的基础。
经过变态,柄海鞘从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营固着生活的成 体。身体的构造变的更为简单。(逆行变态)
逆行变态
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 要构造,形体变的更为简单,这种变
态称逆行变态。
逆行变态过程图示
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终身存在; 脊索纵贯全身直达身体最前端。 分类:只1纲、1科、2属,30多种。
和生活状态经过了复杂变化。
柄海鞘从幼体到成体的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就用身体 前端的突起粘着在其它物体上,开始变态。
(1)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逐渐萎 缩,并被吸收、消失;(2)神经管及感觉器 官退化残存为一个神经节;与以上相反(3) 咽部却大为扩张,鳃裂数目大大增加,同时形 成围绕咽部的围鳃腔;(4)附着的突起演变 为海鞘柄;(5)最后海鞘的体壁分泌被囊素 构成保护身体的被囊。
背神经管
位置与结构:位于脊索背方,是一条管状的 神经组织结构,内有空腔叫神经腔。
功能:构成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
特点:在高等脊索动物,背神经管前端分化 成脑,后部分化成脊髓。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 是什么样的结构?
鳃裂
位置:低等的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 侧有(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这些裂孔 就是鳃裂。鳃裂或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 共同的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 特点: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
2.内部结构(解剖构造)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最外面的角皮层 3层构成。
(2)骨骼: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持体中 轴的支架)。 (3)肌肉:全身的主要肌肉是60多对按节排 列于体侧的V形肌节,尖端朝前,肌节间由 结缔组织的肌膈隔开。(特点:两侧的肌节并不对称)
文昌鱼的外形与结构
文昌鱼内部结构
头索纲、鳃口科、文昌鱼属和偏文昌鱼属。
代表动物:文昌鱼
1.外形 2.内部结构 3.生活史
1. 文昌鱼的外形
体形:略似小鱼,无明显头部,左右侧扁, 身体两端稍尖,故又称双尖鱼。半透明。体 长一般40~50mm。 外形特征与结构:有背鳍、尾鳍、臀鳍,无 偶鳍。肛门位于尾鳍与臀鳍之间。 在身体前 腹部两侧有腹褶(纵褶),腹褶后方中央、臀鳍之 前有一围鳃腔孔(又称腹孔),是鳃裂排水 的总出口。
3 .文昌鱼的生活史
文昌鱼生活年龄只3年。
(1)受精卵经过一天一夜20多个小时的胚胎发育后, 变为全身披有纤毛的幼体、突破卵膜,到海水中活 动(一般作夜间升上海面,白天游至海底的垂直回游生活规律)。
(2)幼体期3个月,然后沉落海底进行变态。
(3)发育约1年,生殖腺开始成熟。产卵一般在6-7 月份。一生可产卵3次
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因为 没有明显的头部,又称无头类。脊椎动物有明显的 头部,称有头类。
一. 尾索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在动物幼体的尾部出现,生 长到成体时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被囊动物) (二)其它特征 一般为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生殖方式既营 有性生殖,也营无性出牙生殖;生活方式有自由生 活,也有固着生活。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三大区别性特征: 1)出现了脊索 2)具中空的背神经管
3)有鳃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共同的主要特征:血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绝大多 数在肛门后方有肛后尾。
其它重要特征(同样见于其它高等无脊椎动物):
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体 制,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
柄 海 鞘
内部结构: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为开管
式,可逆式流动。
血管无动脉、静
脉区分,血液无
固定单向流动方
向。
海鞘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图
3.海鞘的变态
柄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
典型的脊索动物差别很大—
—无脊索、无神经管。但柄
海鞘的幼体具有脊索动物的
三大特征结构。所以从幼体
到成体,柄海鞘的身体结构
型、脑神经对数、肾管、肝盲囊的作用等)。
4.脊椎动物有那些主要共同特征。
5.重要概念:逆行变态、狭心动物、单循环 内柱、无头类、双尖鱼、被布的微血管。 (6)血液循环系统:文昌鱼的血液循环系统 属闭管式(血液完全在血管内流动)。无心 脏,心脏的功能由具有博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代替(所以文昌鱼又称为狭心动物)。血液 循环系统的主要结构有:腹大动脉、鳃动脉、 背大动脉、总主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