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理念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一、课程理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
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
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
应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内容,以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应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改变传统的
学习方式,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如工艺制作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品制作向作品设计、作品评价两方面拓展,
农业技术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拓展。
这样,既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
三、课程内容
(一)内容的结构
(二)内容的选择
(三)基本内容与目标要求(打“*”号的是供选择的拓展性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二)实施中的活动设计及其组织
(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四)教学材料
(五)基地和设备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方式
六、课程管理
(一)学校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
(二)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
(三)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实施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3-4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
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
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治,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家政部分的学习应当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如公益劳动可与社区服务综合起来,职业了解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技术初步的学习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等。
如技术学习与家政学习的统憨,在职业了解过程中注意职业活动中的技术特征,在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劳动体验等。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要注重各年龄段在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和在教育方式上的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开发教学软件,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并加强计算机在技术设计学习上的应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
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