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捐赠天堂》说课稿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2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2

17 捐赠天堂一、教学目标1、学会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正确认读三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3、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等感悟人物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联系文章体会句意,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去年你们都参加了给汶川小朋友的爱心捐赠活动。

有谁想谈谈当时的感受?(生谈感受)师:是啊,我们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快乐。

在三十年前也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不仅给唐山地震灾区的小朋友送去了关怀与安慰,还赠送给灾区小朋友一个天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题目:捐赠天堂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A、指出本课容易读错字,小组讨论找出正确读音。

B、同桌分读课文,纠正错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重难点生字词。

3、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a..初步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

b.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4、通过感知文章大意,理解捐赠天堂的含义。

(四)教师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小友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他们更需要要精神上的慰藉。

儿童的世界是需要快乐和童趣的。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天堂”充满了幸福和美好,童心的天堂则充满了童真、童趣。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捐赠天堂》,一起去感悟那美好的童心吧。

(二)理解全文,体验情感。

1、出示中心问题:在这篇感人的文章中,你从哪儿感受到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可以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讨论交流。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捐赠天堂》是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

文章围绕“童心”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丈夫还是孩子的时侯,在唐山大地震中受赠了两张“四不像”剪纸,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仿佛一下子从地震的废墟里升到了天堂。

通过学习课文让我们感受到童心的真、善、美。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乐善好学,有较强的想象能力,但是,他们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不够深刻,这些,都是我组织教学时要考虑的因素。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积累有特点的词句,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学习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童心的可贵教学重点:感受充满友爱的童心教学难点:理解天堂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教师点拨等方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合作探究、想象创造等方式。

五、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从激趣导入,课程新授,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开展教学。

第一部分:激趣导入我看红心,说词说句,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做热脑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颗红色的心,让学生说看到心想到的一个字、两个字、四个字的词语。

这既检查了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又奠定了整个课堂的感情基调。

同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课程新授本部分主要由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三个环节构成。

这是我本节课的重点部分,预计利用25分钟。

环节一,检查预习,夯实基础课堂上,我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先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其他同学写在听写本上。

听写结束后,同桌交换,互相点评。

对于黑板上的书写情况,我会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

并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捐赠天堂

17 捐赠天堂教材分析《捐赠天堂》是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文章,本文围绕“童心”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童心的真、善、美。

丈夫还是孩子的时侯,在唐山大地震中受赠的两张“四不像”剪纸,感到意外的惊喜,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仿佛一下子从地震的废墟里一下子升到了天堂。

故事说明,孩子们的捐赠带着友爱与深情,充满童趣与童真的特别礼物,能给受赠的孩子建造一个幸福的精神乐园和快乐的人间天堂。

1.课前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灾害,教师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一名经历特大地震幸免于难的孩子,你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和疼爱你的母亲,这时的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时,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3.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教学中可出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可以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自读自悟后可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见解,组长整理组员的见解后,再在班级集体交流。

在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要用心去读,用情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切感受,语速平稳,语调低沉,做好停顿、突出重音。

4.写作特点:首尾照应法。

本文采用倒叙,从我为灾区整理物品时发现了一个玩具毛毛熊和几条发带写起,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记叙了发生在丈夫身上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突出了童心的可贵。

结尾点明了小朋友捐赠的毛毛熊和发带一定会给灾区的小朋友带去欢乐和安慰,一定会引出一个真实而感动的故事,照应了开头,这种写法叫首尾照应法。

首尾照应是文章照应方法的一种,又叫首尾呼应。

所谓照应,则是指对伏笔以及文章前边内容以至标题做必要的回应。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是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2.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捐赠天堂1_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捐赠天堂1_冀教版

17.捐赠天堂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捐赠天堂》教案

《捐赠天堂》教案

《捐赠天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捐赠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捐赠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要性。

2. 通过故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一个天堂般美丽的村庄,因为一场灾难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村民们为了重建家园,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

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义卖、捐款等,为村民们提供帮助。

2. 讨论话题:为什么村民们需要帮助?学生们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捐赠的意义是什么?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捐赠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同情心,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人。

五、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捐赠天堂》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关键问题和话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捐赠的看法和经历,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 总结反思: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捐赠天堂》的故事材料,可以是图书、视频或者PPT。

2. 准备讨论话题的相关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准备义卖或捐款的实际案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捐赠的意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捐赠天堂》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内容:介绍捐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捐赠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关键问题和话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享:分享义卖或捐款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捐赠的意义。

5.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捐赠的看法和经历,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6. 总结反思: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6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6

17 捐赠天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3、朗读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品位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作者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看到了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藏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从而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2生)2.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课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一)Ppt出示中心话题(生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想一想在你读课文时,文章什么地方让你感受最深?请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并将感受批注在旁边。

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打开书,开始你的阅读思考吧)过渡:同学们刚才读书非常认真,并且做到了边思边写。

哪个组先来说说使你们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哪里?预设:2、“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里面竟有两张剪纸!他高兴得欢呼起来。

这欢呼引来了全班的同学,大家妒忌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从这个“竟”体现了灾区孩子对捐赠物的出乎意料,孩子意外的惊喜。

“他高兴得欢呼起来”,在那个废墟掩埋了一切的世界,两张剪纸带给孩子的绝对是一份奢侈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其他的物质帮助所不能代替的,带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

)(1)这句话中为什么用“竟”这个字,透过这个字体现了什么?(2)“妒忌”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3)我们通过一个小片段来更加形象的体会这个“废墟掩埋一切的世界吧”看完你有什么感受?此刻孩子们除了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什么?(4)那现在你能体会到孩子们收到剪纸之后的心情了吗?那个小小的“四不像”剪纸对于当时“废墟掩埋一切”的孩子来说,代表的是什么?请你带着这种希望,惊喜,幸福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003]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003]
3.理解“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堂”。
这小小的毛毛熊和发带代表的是一个小朋友的友爱和深情,带给灾区小朋友的是欢乐和幸福。灾区的小朋友不光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也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4.“我”看到剪纸时嘲笑它的粗陋。那是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我所见到的“最糟糕”的剪纸……
三、生字教学。
本课一共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忌”上边的“己”别写成“巳”或“已”;“穆”注意右下半部分是三个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
二、提出中心话题,抓住重点句、段,谈感受,悟童心的可贵。
在你读课文时,文章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可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教学这部分时应多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从中感悟答案,对于本环节所设疑问学生答案不要整齐化一,应有各自的特色。}
就是这样的剪纸给丈夫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学生可以从我回忆部分体会“我”对“剪纸”态度的变化。
三、回归整体,积累语言。
读完全文,可以了解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选择喜欢的句子摘抄。
四、思维扩展。
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续编故事。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正定县南楼学区完民庄学校王新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2)朗读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情感体验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捐赠天堂》说课稿陈巨娜

《捐赠天堂》说课稿陈巨娜

《捐赠天堂》说课稿陈巨娜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捐赠天堂》。

二教材分析:人间需要真情,真情能融化冰雪,心与心之间再没有距离。

人间需要真情,真情能感动天地,情与情能升华美丽。

《捐赠天堂》是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感人文章。

文章把“童心”和“天堂”联系起来,讲述了两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文中那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两地永无相见,但却心心相连的人间真情的最好见证。

它有神奇的魔力,能使人拥有天堂。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天堂”的真正内涵。

3 在指导学生诵读中,渗透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捐赠天堂”的真正内涵,体会童心的可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张“四不像”的剪纸为什么会被珍存至今。

五媒体设计思想:信息技术手段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帮助,显示出了它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本文作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充分利用了这一课外资源,对作者进行了采访,重组资源,利用视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更好的拉近感情,理解文本。

此外,对于30多年前的那段悲惨的历史,给我们的父母兄长留下了血与泪的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也只是在电视电影文字中才有所了解,而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唐山大地震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片模糊而空白的。

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作者的丈夫对两张剪纸珍惜多年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捐赠天堂》说课稿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捐赠天堂》说课稿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捐赠天堂》说课稿冀教版五班级下册《捐赠天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捐赠天堂》是冀教版五班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天堂”比方幸福美而好的生活环境,本文从“我”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发觉了一只毛毛熊和几条美丽的发带写起,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揭示了童心的纯净、和善,全世界的孩子共同拥有一个天堂,当一个孩子的天堂快要坍塌时,其他孩子布满爱的童心足以为他捐赠一个更纯美的天堂,而这个天堂是世俗的大人们无法涉足的。

二、教学目标:这样一篇揭示童心珍贵的感人文章,如何通过我们的学习,体会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单纯的欢乐和纯净、和善的童心呢?依据课标对高班级阅读教学的要求,针对同学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2)朗读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采纳应用的方法主要是情感体验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同学公平的相互沟通,引导同学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珍贵,使同学情感受到感染。

(2)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同学感悟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品尝语言,体会布满友爱的童心的珍贵,使同学情感受到感染,通过续编故事,提高同学的写作力量。

三、教法与学法:本文采纳应用了倒叙的笔法,以回忆引出主体部分,文章既紧凑又充溢深情,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朗读关心同学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关心同学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四、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过去我们都参与了为四川地震灾区爱心捐赠的活动,谁想谈谈当时的感受?(生谈感受)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四川灾区纷纷捐款、捐物,关心他们共度难关。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捐赠天堂》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捐赠天堂》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捐赠天堂》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看到了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藏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从而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3、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课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给学生时间读书、交流)2、汇报交流预设一:第五自然段(1)你从哪个字或哪个词体会到“欢喜”?“竟”字感受到了什么?“高兴地欢呼”说明了什么?(2)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预设二:第六自然段(1)你觉得废墟掩埋了什么?(房屋、亲人,还有他们童年的乐趣)(播放地震课件)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让他们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快乐,你能体会到灾区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吗?(孤独、恐惧、无助……)(2)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张剪纸给一个可怜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所以丈夫动情地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

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丈夫说的这段话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8.0级特大地震,你曾向灾区的孩子赠送过什么吗?(你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了快乐与安慰,你的心情怎么样?所以你和灾区的某个孩子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你们和文中的捐赠者一样,都拥有一颗善良而纯真的童心!只有孩子最懂得孩子,小小的礼物看来并不起眼,可带来的是却是两个心灵的碰撞,那就让我们在读中去体会这份真情,感悟这份快。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4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4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童心的天堂里充满的是童趣,全世界的孩子共同拥有一个天堂,当孩子的天堂快要坍塌时,其他孩子充满爱的童心足以为他捐赠一个更纯美的天堂,而这个天堂是世俗的大人们无法涉足的。

本文就是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感人文章。

学情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

学生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品德情操的修养等方面都需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重点句段体会童心的可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意,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参加过爱心捐赠活动吗?你当时是怎样想的?(学生谈感受)师:我们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快乐。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和捐赠有关,题目是《捐赠天堂》。

在你的印象中天堂是什么地方?(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这篇课文把捐赠和天堂联系在一起讲述的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下面请大家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请大家完成几项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感知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并能概括。

故事一:“我”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发现了一只毛毛熊和几条发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捐赠天堂 ▎冀教版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捐赠天堂》是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发现了一只毛毛熊和几条漂亮的发带,从而引发了我对珍藏在家中的两张剪纸的回忆,从中体会捐赠者那颗善良美好的童心以及被捐赠者接到礼物时的快乐与幸福,感受到童心的可贵。

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两地永不相见,但却心心相连的人间真情的最好见证,它有神奇的力量,它使人拥有天堂。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体味“丈夫”说的话,明白精神上的慰藉有时比物质上的援助更有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2、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3、练习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全文的中心?(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4、明确“两颗童心”分别代表的谁的童心?随机板书:捐赠者受赠者5、捐赠者和受赠者分别拥有怎样的童心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故事,根据“提示”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其次提出中心问题:捐赠者和受赠者又分别拥有着怎样的童心呢?进而激发了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细品课文,体验情感1、出示中心问题:捐赠者和受赠者分别拥有怎样的童心?勾画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读课文,做批注。

3、小组内互相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一)分别拥有两颗怎样的童心?(第2段)随机板书:友爱幸福深情欢乐(二)从哪些具体语句能够体会出来?第五自然段:体会受赠者的“欢喜”(1)“竟”字感受到了什么?(流露的是一个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意外的惊喜。

《捐赠天堂教案》小学语文冀教 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捐赠天堂教案》小学语文冀教 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17捐赠天堂教案教学目标⑴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阅读《捐赠天堂》这样一篇语言通俗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并不难,阅读文章后,他们能很自然地把“童心”与“天堂”联系起来,但他们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所以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们融入丈夫所处的背景,让他们与当事人产生共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课前游戏1.引导说词句,交流平日积累。

教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

(板画一颗红色的“心”)看到它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一个字——学生:爱。

教师:两个字——学生开火车说词。

教师:四个字的。

学生开火车说词。

教师:如果让你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自由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评价学生积累,引入课堂。

师:大家的积累真丰富,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浓浓的爱意走进课堂。

(设计思想:本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交流平日的积累,让学生感受爱的美好。

)【导入】观看视频,激发情感1.教师边播放地震视频边进行激情描述:大自然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向人类提供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但这位母亲偶尔也会焦虑、愤怒。

台风、洪水、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每发生一次都会给人类以沉重的打击。

大家看到的这些画面是在08年的汶川地震现场拍摄的,在那次8.0级的大地震中近十万人死亡,26万多人受伤。

而就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1976年7月28日,我国北方重要工业城市——唐山,也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其中震亡的就有24万多人。

2.学生观看地震视频,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3.教师:“如果你现在正被废墟掩埋着,身体受伤了,家园被毁了,亲人没有了,你最渴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4.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捐赠活动及当时的想法。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8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7捐赠天堂》教学设计_8

17 捐赠天堂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 理解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预习的微课、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看微课,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与生共鸣,导入新课1、出示捐赠物品图片。

2、参加过捐赠活动的同学谈感受。

(指名回答)师:收到捐赠品的小朋友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捐赠天堂》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1、文章中那一句话概况了全文课件出示: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这是两颗怎样的童心呢?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

(板书:友爱与深情欢乐与幸福)2、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充满友爱与深情的童心?(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白布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的字“灾区的小朋友,……祝你快乐!”让学生体会到了充满友爱与深情的一颗童心。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谈自己的感受。

“歪歪扭扭”、“求”(2)总结学习方法:默读课文;找相关段落;抓关键的字词谈感受,有感情的朗读。

按照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充溢欢乐与幸福的童心?”(3)观看地震的视频资料,感受孩子们失去家园的心情。

教师小结:灾区的孩子在失去亲人和欢乐的情况下,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捐赠,更需要精神上慰藉。

所以当收到那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时,就让灾区的小朋友感到了莫大欢乐与幸福,更重要的是寄予了精神上的安慰。

从文章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或语句,抓住关键的字词在旁边标注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2)有感情的朗读。

(3)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第五自然段。

“竟”、“高兴的欢呼起来”、“妒忌”出示第六自然段。

“快乐至极”一起读丈夫的话,再次感受那份礼物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同时诠释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天堂。

捐赠天堂冀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捐赠天堂冀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5.加强课堂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阅读、思考、分享,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悟文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改写句子等。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文章中的一个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捐赠天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捐赠天堂》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本文从“我”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发现了一只毛毛熊和几条漂亮的发带写起,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揭示了童心的纯洁、善良,全世界的孩子共同拥有一个天堂,当一个孩子的天堂快要坍塌时,其他孩子充满爱的童心足以为他捐赠一个更纯美的天堂,而这个天堂是世俗的大人们无法涉足的。

二、教学目标:
这样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感人文章,如何通过我们的学习,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单纯的快乐和纯洁、善良的童心呢,根据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2)朗读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情感体验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通过续编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笔法,以回忆引出主体部分,文章既紧凑又充溢深情,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过去我们都参加了为四川地震灾区爱心捐赠的活动,谁想谈谈当时的感受,(生谈感受)
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四川灾区纷纷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共度难关。

在32年前,也就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我们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其中震亡24万多人。

在为那次地震爱心捐赠活动中,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不仅给灾区小朋友送去了关怀与安慰,还赠送给灾区小朋友一个天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17课《捐赠天堂》。

板书题目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识记生字、理解生词,并提出阅读要求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生字教学时用多媒体出示重难点生字词。

本课一共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忌”上边的“己”别写成“巳”或“已”;“穆”注意右下半部分的笔画是三个“撇”。

3、小组合作,理解全文
出示中心问题:
在这篇感人的文章中,你从哪儿感受到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可以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讨论、交流,体验情感。

预设(一)
课件出示:“是我求妈妈一定把它们送给你的。


这句话感受到文中的小朋友特别想送给灾区小朋友毛毛熊,让他们也能有玩具玩,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从“求”字可以看出,并不是说妈妈舍不得送,妈妈捐赠了“一大包四季的衣服”又怎能不舍得送小玩具呢,
妈妈的想法是大人的想法,而童心和童心是相通的,此时的灾区小朋友也需要
玩具,他们也需要快乐。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更需要精神的。

预设(二)
课件出示:“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大家妒嫉的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
欢乐……”
请同学们补充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竟”字说明什么,作者的丈夫当时怎样想,(流露的是一个孩子得到自己喜欢
的东西
2
时意外的惊喜。

)
“高兴欢呼起来”说明了什么,(“高兴欢呼起来”说明了他们特别高兴,因为
唐山大地震使得他们失去了家庭,亲人,朋友,两张剪纸带给孩子们巨大的快乐。

)
联系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班里的同学会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谈,带着感受去读。

预设(三)
课件出示:“你可知道,在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是什么吗,……他们就共同拥有了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


(学生谈到这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新闻媒体报道的四川大地震的场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废墟掩埋一切的”的情景。

)进一步感受剪纸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幸福感。

虽然只是几张简单粗陋,在大人们眼里毫无价值的剪纸,但是里面却盛满了孩子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带给孩子的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可引导孩子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

(出示课件)“自己爱的,就相信小朋友一定也爱。

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之后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孩子与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

预设(四)
课件出示:“我像听神话一样听着他的讲述,……贴在了自己的胸前。


从“贴”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我对剪纸态度变化的句子
预设(五)
课件出示:“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钱金不换的财富……”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贴”这个字看出来作者被她丈夫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充满友爱的童心真的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

)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打动了作者,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预设(六)
出示“我只知道,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堂”。

这小小的毛毛熊和发带代表的是一个小朋友的友爱和深情,带给灾区小朋友的是欢乐和幸福。

灾区的小朋友不光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也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教师小结:“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

3
(教师板书:画一颗心里面写上友爱、善良) 5、回归整体,积累语言。

读完全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冯骥才——《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 (2)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续编故事。

(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
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

)
五、板书设计:
板书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画吸引学生,理解课文。

板书如下:
17捐赠天堂
捐赠天堂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