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合集下载

锻件热处理

锻件热处理

锻件热处理锻件是一种金属成形加工方法,在完成锻造后需要经过热处理。

锻件热处理是指将锻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发生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达到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目的。

本文将针对锻件热处理的流程、方法和机理进行阐述。

锻件热处理的流程锻件热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加热、保温和冷却。

其中,加热和冷却的过程都非常关键,因为这两个步骤会直接影响到锻件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1.加热加热是指将锻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发生晶粒长大、变形、晶格缺陷消失、相变等变化,从而获得一定的机械性能。

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通过锻件的成分、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锻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其冷却速度直接影响到锻件的性能。

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电阻加热、燃气加热、电弧加热、激光加热等。

2.保温保温是指将已经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锻件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温度下一定时间,以使锻件内部保持均匀温度,从而达到热处理的效果。

保温时间和温度取决于锻件的材质和尺寸。

优化中间温度和时间会对晶粒尺寸和锻件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较于加热和冷却,保温过程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步骤。

3.冷却冷却是指将经过加热和保温过程的锻件缓慢冷却至室温,使之形成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冷却方式和速度对锻件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常用的冷却方式包括空气冷却、水冷却等。

锻件热处理的方法和机理1.灭火热处理灭火热处理是指将经过加热处理的锻件,迅速放入冷却介质中,使其迅速冷却达到强化锻件的目的。

灭火热处理可以分为水淬火、油淬火、高温淬火和空气冷却等多种方式,其中以水淬火的强度最大,油淬火次之,在高温淬火和空气冷却中最低。

灭火热处理的机理是利用快速冷却的方式,使锻件内部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发生变化,形成更加细小的晶粒和组织结构。

从而达到提高锻件材质的强度和硬度的目的。

2.回火热处理回火热处理是指在灭火热处理完成后,对锻件进行再次加热并显著降低冷却速度,从而提高锻件的韧性和塑性。

对于某些硬度较高的锻件,为了兼顾强度与韧性的要求,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热处理工艺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热处理工艺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热处理工艺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船舶工程的不断发展,热处理工艺在船舶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热处理工艺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船舶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从而改善船舶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处理工艺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船舶锻件的热处理船舶锻件是船舶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对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锻件的组织结构和硬度,提高其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

常用的船舶锻件热处理工艺包括正火、回火和淬火等。

正火是通过加热锻件至超过临界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的方法。

这种热处理可以降低锻件的硬度,提高其可加工性和韧性。

回火是将正火后的锻件再次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冷却至室温。

这种热处理可以消除锻件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其抗腐蚀性能和可靠性。

淬火是将正火后的锻件迅速冷却至低温,使其硬度大幅提高,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二、船舶焊接件的热处理焊接是船舶制造和维修中常用的连接方法,焊接件的质量对船舶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焊接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耐腐蚀性能。

焊接接头常常会出现硬化现象,这会导致焊接接头的脆性增加,从而降低其可靠性。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解除焊接接头中的硬化,提高其韧性和可靠性。

淬火和回火是常用的焊接件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提高焊缝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回火可以消除焊缝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其耐蚀性和韧性。

三、船舶管道的热处理船舶工程中的管道系统起着输送液体、气体和其他物质的重要作用。

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船舶管道的强度、耐腐蚀性和密封性,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船舶管道中常见的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和铜合金等。

为了提高这些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常常采用淬火热处理工艺。

对于不锈钢和铜合金等耐腐蚀材料,可以通过回火热处理工艺降低其硬度,提高其可塑性和焊接性。

总结:热处理工艺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退火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退火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退火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之一是退火。

退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改善锻件的组织性能,减轻内应力,提高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常见的退火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全退火:将锻件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

适用于各种锻件。

2. 球化退火:将锻件加热至高于临界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通过较慢的冷却使组织转变为球状。

适用于合金钢、工具钢等。

3. 精细退火:将锻件加热至高于临界温度,保温后通过较快的冷却获得细小的晶粒尺寸。

适用于提高锻件的强度和韧性。

4. 均匀退火:将锻件加热至高于临界温度,保温后通过较慢的冷却使晶粒尺寸得到均匀分布。

适用于大型锻件或晶粒不均匀的锻件。

5. 线加热退火:采用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将锻件加热至退火温度,通过较慢的冷却进行退火。

适用于特殊形状或大型锻件。

这些退火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锻件的具体材料和要求来决定,以达到锻件组织和性
能的优化。

大型锻件的热处理

大型锻件的热处理

冷却工艺
回火冷却
大型锻件
一般在400℃以上的冷却速度应控制在50℃/h~ 高温回火 (≥450℃)后必须采用水冷或油冷等冷却较5℃/h,对于40Cr、3Cr13 等钢具有明显可逆回火脆性的材料,该种方法将使该材料的冲击韧性 显著降低。回火冷却时应考虑以下两点:①对无高温回火脆性材料, 如45、35CrMo、42CrMo、45CrMo钢等,采用随炉冷却或空冷的缓 慢冷却方式。②对具有高温回火脆性的材料,如40Cr、3Cr13、Crl2 钢等,在低温回火快的方式进行冷却,以避免出现回火脆性,为了进 一步消除由于回火冷却带来的应力,然后补充进行一次400C左右的 去除内应力退火。
BJTU
大型锻件热处理工艺
10224006 郭睿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目录大Βιβλιοθήκη 锻件研究原因大型锻件热处理缺陷
热处理工艺
研究原因
大型锻件
大型锻件是指用1000t或更大吨位水压机或其他 千吨以上压力机生产的锻件。随着大型锻件的尺寸 和重量的增加,热处理时有效厚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截面的增大,不可避免地存在成分偏析、非金 属夹杂、显微空隙等冶金缺陷,再加上相变潜热的 影响,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较大,极易 引工件的畸变和开裂。
图示_02
大型锻件
大型锻件热处理 常见缺陷
大晶粒
晶粒不均匀
冷硬现象
裂纹 飞边裂纹 局部充填不足
龟裂 碳化物偏析级别不符要求
飞边裂纹 带状组织
热处理工艺
大型锻件
正火和淬火的加热
正火和淬火的加热
回火加热
正火和淬火冷却 回火冷却
加热工艺
正火和淬火的加热
大型锻件
大型锻件特别是合金钢锻件,在加热方式上应采用阶梯升温方式加热。有关 资料表明l2 J大型锻件在350℃~500℃以及600℃~800℃时工件表面与心部存在 最大温差,差值在300℃~400℃左右。因此采用在450℃与650℃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再升温的加热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大型锻件正火和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理 论上与小型锻件是一致的,应取理论加热温度的上限,以保证偏析区也能达到相 应的正火或淬火温度,使工件充分奥氏体化。装炉温度≤400℃,并在450℃保持一 定时间,以进一步减小锻件在蓝脆温度范围 (250℃ ~ 350℃)内的温差。在 450℃ 保温之前由于锻件温度低,仍处于线弹性状态,如果表面与心部温差引起的热应 力过大,可致锻件在加热过程中早期开裂。因此,保温前加热速度一般控制在 30℃ / h-70℃ / h ; 450℃ 保温后可适当加快升温速度但不能超过 100℃ / h ~ 15012/ h。锻件经过 650℃ 保温后,心部与表面还可能存在温差,但由于锻件处 于塑性状态,尤其是当锻件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时,相变超塑性伴随产生,因 而导致开裂的可能性极小,此时可按设备功率升温。均温时间凭经验目测决定, 锻件表面温度均匀一致并和炉墙颜色相同时为止,工艺不做要求,均温结束即开 始保温。

不锈钢锻件锻后热处理

不锈钢锻件锻后热处理

不锈钢锻件锻后热处理
不锈钢锻件在锻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应力和变形,因此需要进行锻后热处理来消除这些应力和变形,同时提高其力学性能和抗腐蚀能力。

常见的锻后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1. 退火处理:通过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缓慢冷却,使锻件内部组织得到均匀细小的晶粒,消除锻造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

常用的退火处理方法有全退火、球化退火和退火软化处理。

2. 固溶处理:特定不锈钢合金中存在固溶相,通过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固溶态,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可提高不锈钢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常用的固溶处理方法有单相固溶处理和双相固溶处理。

3. 时效处理:在固溶处理之后,将锻件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通过快速冷却来稳定其组织和性能。

时效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不锈钢锻件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不锈钢合金可能需要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合理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热处理效果。

42CrMo钢锻件热处理工艺

42CrMo钢锻件热处理工艺

42CrMo钢锻件热处理工艺42CrMo钢锻件,锻后要求进行调质处理。

因其截面尺寸相差悬殊,水淬开裂倾向较大,油淬后大截面部位的淬火硬度又偏低,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曲轴疲劳强度及整机使用寿命。

1、淬火工艺2、淬火880℃,水冷、油冷3、调质硬度调质以后的硬度大概在HRC32-36之间,150C回火--55HRC 200C回火--53HRC [5][6] 300C回火--51HRC400C回火--43HRC 500C回火--34HRC 550C回火--32HRC 600C回火--28HRC 650C回火--24HRC4、具有高强度和高屈服点,综合力学性能比40Cr要好。

冷变形塑性和切削性均属中等,过热敏感性小,但有回火脆性倾向及白点敏感性。

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5、采用水溶性淬火介质淬火工艺。

为保证淬火液的正常使用,须对淬火液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淬火介质的逆溶点为70℃,最佳使用温度为(30~60)℃。

将淬火液温度必须始终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见图4)。

6、工艺的确定及生产应用根据有关资料,我们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连杆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确定出比较适宜的介质浓度为8—20浓度为12%(可根据工件的大小、厚薄调整浓度在8~12),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补充试验确结果表明,连杆与曲轴的淬火硬度均达到或超过了45HRC,与原来用油淬工艺相比,淬火硬度提高(5~10)HRC。

金相检查表明,回火后的组织状态较油淬有明显的改善,故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冲击韧度比油淬有了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用油淬的80~100J/cm2提高到平均120J/cm2以上,力学性能与硬度的一次交检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5%。

不仅淬火效果好,产品合格率高,而且淬火时无烟气,改善了生产环境。

对解决42CrMo等合金钢锻件“水淬开裂,油淬不硬”问题效果显著,并且,使用浓度低,粘度小,淬火时带出量少,消耗费用仅为油淬的50%一60%,可大大减少生产费用及不良品的损失费用。

模锻的后续工序介绍

模锻的后续工序介绍

模锻的后续工序介绍模锻是将金属坯料置于冲模内,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艺过程。

模锻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金属成形方法,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

然而,模锻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工序,以进一步提高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首先,在模锻之后,通常需要对锻件进行系统的热处理。

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调质等。

退火是将锻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锻件内部的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

淬火是将锻件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使其组织变硬,提高硬度和强度。

调质是将淬火后的锻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适当冷却,平衡其硬度和韧性。

其次,在热处理之后,需要对锻件进行机加工。

机加工是为了细化锻件的尺寸和形状,提高其精度和表面质量。

常见的机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孔、打磨等。

通过这些机加工过程,可以将锻件加工成各种需要的形状,并获得所需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最后,对于一些需要精密度和表面质量更高的锻件,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工艺,如磨削、抛光、酸洗等。

通过磨削和抛光可以进一步提高锻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酸洗是一种去除锻件表面氧化皮和锈蚀的化学处理方法,以保证锻件的表面质量。

总之,模锻是金属成形的重要方法,但仅仅完成模锻过程还不能得到最终的零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工序,如热处理、机加工和辅助工艺等。

这些工序的进行可以进一步提高锻件的质量和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继续进行后续工序的介绍。

热处理是模锻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它可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提高锻件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中,退火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退火过程中,锻件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消除锻件内部的应力,改善锻件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后的锻件具有更好的成形性能和可加工性。

除了退火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

非标工程机械锻件加工方案

非标工程机械锻件加工方案

非标工程机械锻件加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工程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

工程机械锻件作为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质量和精度要求极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本文将针对工程机械锻件加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工程机械锻件加工工艺流程1. 锻造工程机械锻件首先需要进行锻造。

锻造是通过应用外力将金属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方法。

对于工程机械锻件,常用的锻造设备有液压机、冲击锻机等。

在锻造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保证金属成形的均匀性。

2. 热处理在锻造后,工程机械锻件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金属的结构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机械锻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3. 机械加工在锻造和热处理之后,工程机械锻件需要进行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通过对金属进行切削、钻孔、铣削、打磨等工艺,将锻件加工成最终的形状和尺寸。

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有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机械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4. 装配最后,工程机械锻件需要进行装配。

装配是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完整的工程机械产品的过程。

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间隙,保证整机的运行稳定和可靠。

以上是工程机械锻件的加工工艺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加工方案。

三、工程机械锻件加工方案1. 锻造加工方案(1)选材工程机械锻件的选材应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材料有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在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指标。

(2)设备选择对于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工程机械锻件,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锻造设备。

通常情况下,大型扁锻件适宜采用液压机,而小型复杂形状的锻件适宜采用冲击锻机。

(3)控制参数在锻造过程中,要根据锻件的形状、尺寸和材质等因素,控制好温度和锻造速度,以保证锻件成形的均匀性和尺寸精度。

2. 热处理加工方案(1)退火对于一些碳素钢和合金钢的工程机械锻件,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锻件的热处理

锻件的热处理

锻件的热处理1.热处理常用设备及其使用热处理加热的专用设备称为热处理炉,根据热处理方法的不同,所用的加热炉也不同,常用的有箱式电阻炉等。

箱式电阻炉如图所示。

按工作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及低温炉三种,其中以中温箱式电阻炉应用最广,其最高工作温度为950℃,可用于碳素钢、合金钢的退火、正火、淬火。

操作电阻炉时应注意炉衬严禁掩击,进料时不得随意乱抛,不要触碰电阻丝,以免引起短路。

电阻炉本体及温度控制系统应经常保持清洁,勤检查,防止烧毁电热元件。

炉内的氧化铁屑必须经常清除干净,以防粘在电热元件上发生短路。

Array 2.锻件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基本操作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锻件在热处理时,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大小、材料及其成分和性能要求,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

1.退火将锻件或加热到某个温度(碳钢为740〜880℃),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约100℃/h)的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组织和性能,为后续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做好准备。

2.正火将钢加热到某个温度,(碳钢为760〜920℃),保温一定时间,随后从炉中取出,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锻件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似,但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故能得到较细密的组织,机械性能较退火好。

正火后的钢硬度比退火高,对于低碳钢的工件更具存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实践表明,硬度在HB170〜HB230范围内的钢锻件,切削加工性能较好,硬度过高或过低,切削加工性能均会下降)。

而对于中碳合金钢和高碳钢的工件,则因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较差,以采用退火为宜。

正火难以消除内应力,为防止工件的裂纹和变形,对大件和形状复杂件仍多采用退火处理。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操作简便,所以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叫做调质处理.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形,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固溶热处理-正文将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一种或几种相(一般为金属间化合物)溶入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到室温的金属热处理操作,简称固溶处理。

经过固溶热处理的合金,其组织可以是过饱和固溶体或通常只存在于高温的一种固溶体相,因此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在适当的温度或应力条件下会发生脱溶或其他转变。

有些书刊中,常常把固溶热处理看作是含义更广泛的“淬火”的一种形式,这是因为固溶热处理工艺采取快速冷却的操作。

在一般情况下,固溶热处理是一种预先热处理,它的作用是为合金随后的热处理准备最佳条件。

42crmo锻件调质热处理组织

42crmo锻件调质热处理组织

42crmo锻件调质热处理组织
42CrMo是一种低合金结构钢,常用于制造各种中等负荷和中等速度下工作的机械零件,例如锻件。

调质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42CrMo锻件经过调质热处理后,其组织结构通常具有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物。

调质过程中,将锻件加热至高温(通常为850-900℃),然后保温一段时间(通常为1-2小时),随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这个过程有助于形成均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锻件的硬度和强度。

调质热处理还可以减少锻件的内部应力,改善其可加工性和韧性。

通过适当的温度控制和保温时间,可以实现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总之,42CrMo锻件经过调质热处理后,通常具有均匀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混合物的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具备较好的可加工性和韧性。

这些性能使其适用于各种中等负荷和中等速度下工作的机械零件。

锻件的热处理种类及应用

锻件的热处理种类及应用

“蛤蟆皮” 铝合金、铜合金的坯料,在镦粗时表
由于坯料过热,晶粒粗大而引起
表面 面形成“蛤蟆皮”,或者出现类似秸 有粗晶环的铝合金毛坏,在镦粗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皮的粗糙表面,严重时还要开裂
魏氏 α 相或 (α+β)钛合金坏料过热后,其显微由于加热温度超过了(α+β)钛合金的 β 转变温度而
(普通正火) 钢和过共析钢加热到 Acm+30-50℃, 氏组织或过共析钢的网状 钢和过共析钢的热
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得到珠光体型碳化物,减小应力,改善切
处理
组织的热处理
削加工性能
二段正火 按普通正火加热保温后,先把工件快 减少变形和消除非正常组 用于形状复杂或断
冷到 Ar1 以下 550℃左右,然后再放入
白点在合金结构钢中常见,在普通碳
钢中也有发现
缩孔残余 在锻件低倍检查时,出现不规则的皱 由于钢锭冒口部分产生的集中缩孔未切除干净,开坯
折状缝隙,形似裂纹,呈现深褐色或
和轧制时残留在钢坯内部而产生的
灰白色;高倍检查缩孔残余附近有大
量非金属夹杂物,质脆易剥落
铝合金挤压 经热处理后供应的铝合金挤压棒材, 主要是由于铝合金中 Mn、Cr 等元素以及挤压时金属
热处理工艺
将时效强化合金或不锈钢、耐热钢加 改善锻态时的强化相不均匀分 用于不锈钢、耐
热到一定高温(不锈钢、耐热钢为 布,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抗 热钢和时效强化
1000-1150℃)使强化相全部或大部 蚀性及导电性或为以后的时效
合金
分溶入固溶体,并调整晶粒尺寸,然
处理进行准备
后以较快速度(水、空气等)冷却
棒材上的粗 在其横断面外层环形内出现粗大晶 与挤压筒壁之间的摩擦,使棒材表面层变形剧烈所致

锻工试题

锻工试题

锻工试题1.锻造工艺学是应用金属塑性变形的规律,研究如何利用各种锻造方法,以保证获得各类锻件的一种技术科学。

2.根据金属锻造时温度不同,可分为热锻、温锻、冷锻和液态锻造四种。

3.机器锻造根据所用设备和工具的不同又可细分为自由锻造、胎模锻造、模型锻造、特种锻造四类。

4.金属的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改变的现象称为变形。

5.将金属的变形力去除后,变形立即消失,金属仍能恢复到原先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6.当引起金属变形的力去除后,金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7.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8.在拔长时,锻造比(亦称拔长比)除了用拔长前后横断面积之比表示外,也可以用长度比或直径平方比表示(根据体积不变定律)。

9. 一般锻件只要求某工序锻造比或总锻造比。

但重要锻件除了规定工序锻造比和最终锻造比以外,甚至还要求注明锻件各部分的锻造比。

10.钢加热到高温时表层中的铁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如O2、CO2、H2O和SO2)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使钢料表层变成氧化铁(即氧化皮),这种现象称为氧化。

11.钢在高温加热时表层中的碳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如o2、co2、h2o等)及某些还原13.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过烧当钢加热到接近熔化温度并在此温度长时间停留,这时不但奥氏体的晶粒粗大,同时由于氧化性气体渗入到晶界使晶间物质氧化,破坏了晶粒间的联系,形成易熔共晶体氧化物,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14.火焰加热炉中常用的燃料有烟煤、无烟煤、重油和发生炉煤气等。

15.可燃物质燃料中的碳、氢、硫、一氧化碳、甲烷和硫化氢等属于可燃物质;16.电阻炉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炉三种。

17. 模锻类设备常用的总类有模锻锤、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摩擦压力机等。

18.空气锤的结构由机身部分、落下部分、传动部分、操纵部分和砧座等几部分组成。

19.水压机的工作过程包括空程、工作行程、回程、悬空四个动作,由操纵机构来完成。

热处理加热方式有哪些?

热处理加热方式有哪些?

热处理加热方式有哪些?什么是热处理?常用的热处理 ... 有哪些热处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手段,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组织状态,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常用的 ... 有:1、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去氢退火、扩散退火等等。

2、正火3、淬火: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等。

4、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稳定化回火、附加回火等等5、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离子氮化、碳氮共渗、渗金属等等6、表面热处理:有火焰加热、中频加热、高频加热、超音频加热、激光热处理等等常用的热处理 ... 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1.退火操作 ... :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 ... :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 ... :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锻件的概念

锻件的概念

锻件的概念锻件是指通过锤击或压制等方式将金属材料加工成形的零件。

它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一种制造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机械制造领域。

锻件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冶金时代。

早期的锻件工艺主要依靠人力操作,通过手工锤击金属材料来改变其形状和结构。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锻件工艺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进。

现代锻件工艺常使用液压或机械设备来实现材料的成形过程,使得生产效率和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锻件通常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类型。

冷锻是指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锻造过程,适用于对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进行控制。

热锻则是通过预热金属材料,使其达到易塑性的状态,然后进行锻造,适用于形变较大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锻件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材料准备:首先需要选用合适的金属材料作为锻件的原材料,常见的有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锻件的质量。

2. 加热:对于热锻件来说,需要将原材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其达到易塑性的状态。

加热温度通常由材料的相变温度和塑性变形条件决定。

3. 锻造: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通过施加力或冲击的方式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

锻造可以分为自由锻和模锻两种方式。

自由锻是指在两个锻锤或锻压机之间进行的锻造过程,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锻件。

模锻则是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中进行锻造,适用于形状简单和尺寸要求严格的锻件。

4. 热处理:锻件在锻造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需要经过热处理来消除和改善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正火等。

5. 检验和加工:对于锻件的尺寸、形状和质量进行检验,如超声波探伤、磁粉检测等。

同时,根据最终使用要求,可能需要对锻件进行精加工、焊接、镀层等工艺。

锻件具有很多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强度高:由于锻造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锻件的晶粒得到细化,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结构致密:通过锻造过程,可以消除材料中的气孔和夹杂物,使其结构更加致密,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阻力。

热处理的4种方法

热处理的4种方法

钢铁热处理的四种基本工艺什么是退火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退火所能达到的目的主在是:消除锻件及焊接结构的应力,消除冷加工后的加工应力,避免零件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及开裂;消除铸件和锻件的不均匀组织和粗大晶粒,消除合金钢硬而脆的特性,改善其切削加工的性能,胀管时的管头,胀接前也要进行退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什么样叫金属冷加工硬化现象?在工程中,有时需用对钢件进行冷加工,如锻打、压延、弯曲、冲压等。

当冷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不但其外形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的晶粒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晶粒沿受力方向被拉长。

冷加工塑性变形较大时,还会产生较大内应力。

这种现象称为冷加工硬化。

利用冷加工硬化对钢材使用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冷加工硬化引起的塑性降低及残存的内应力则是有害的。

锻造工高级AB卷(附答案)

锻造工高级AB卷(附答案)

高级锻工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每空2分共56分)1、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根据原子在固体物质内部聚集状态的不同,可将固态物质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类。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3、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五种工艺方法。

4、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种5、模锻成型中的常用工步有拔长、滚压、压肩、弯形、镦粗、压扁、预锻、终锻、切断等。

6、锻件质量检验的任务是:鉴定锻件的质量,分析和研究锻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7、锻造比是金属变形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关系到铸造粗大晶粒是否破碎和内部缺陷是否锻合,是保证锻件内部质量和满足性能要求的重要依据。

8、折叠产生的原因有:在拔长、滚压等制坯工步中锤击过猛、变形量太大,进给量小而压下量大也容易造成折叠。

9、锻造时一经发现纵向裂纹应立即清除,以免缺陷继续扩大。

10、对白点敏感性强的钢中,含氢量过高,锻后冷却或热处理工艺不恰当时,在锻件内部便会产生银白色或灰白色的裂纹,使锻件报废。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地冷却下来的热处理过程,叫退火。

2、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叫淬火。

3、炸裂:坯料在锻造前加热或锻后冷却、热处理后,表面或内部局部炸开而形成裂纹三、问答题(第1题9分2、3题各10分)1、退火的目的是什么?答: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和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3)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和机械加工件等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4)改善或消除钢在铸造、锻造、轧制或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组织缺陷。

2、淬火钢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回火方法有哪几种?答:1)减少或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工件在使用中产生变形和开裂。

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

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

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
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旨在通过控制物料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

这种工艺对于许多机械制造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工程等。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改变40Cr锻件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首先,锻件会被加热到特定的温度,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改变晶体结构。

然后,通过冷却过程来固定新的晶体结构,以增强锻件的强度和硬度。

在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中,温度和冷却速率是关键因素。

根据锻件的具体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温度和冷却速率。

例如,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的方法,可以产生高硬度和强度。

而回火则是一种较慢的冷却方法,可以减少脆性并提高韧性。

除了温度和冷却速率,热处理工艺还需要考虑锻件的尺寸和形状。

较大的锻件需要更长的加热和冷却时间,以确保整个锻件达到所需的温度。

同时,形状复杂的锻件可能需要采用局部加热和冷却的方法,以保证整个锻件的均匀性。

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对温度、冷却速率和锻件特性的准确把握。

只有在合适的温度和冷却速率下,锻件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构和性能。

因此,在进行热处理前,需要进行严密的实验和测试,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40Cr锻件热处理工艺在提高锻件强度和耐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温度和冷却速率控制,可以改变锻件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

然而,热处理工艺的成功需要准确的实验和测试,以确保最佳的工艺参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40Cr 锻件,满足各种工程需求。

锻件热处理工艺

锻件热处理工艺

锻件热处理工艺我呀,在机械加工这个大圈子里混了好些年了。

今天就想跟大伙唠唠锻件热处理工艺这档子事儿。

这锻件热处理啊,就像是给一个毛坯娃娃精心打扮,让它变成超级厉害的“机械大侠”呢!你知道吗?锻件刚从锻造那道工序出来的时候,就像一个愣头青,浑身都是蛮力,但是没什么“内涵”。

这时候的它,内部组织乱糟糟的,性能也不稳定得很。

就好比一个刚组建起来的杂牌军,看着人多,可是没啥战斗力。

那热处理就是给这个“杂牌军”进行特训的过程。

我有个朋友叫老王,他在一个小工厂里负责锻件生产这一块。

有一次,他就接手了一批锻件的任务。

这批锻件啊,要是处理不好,那可就砸了厂子的招牌。

老王当时就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他知道,这热处理可不是闹着玩的。

热处理的第一步,往往是退火。

这就像是给锻件做一次全身按摩,让它紧绷的组织放松下来。

把锻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慢慢冷却。

这个过程就像是让一个在战场上紧张了好久的士兵,回到后方好好休息一样。

我曾经问老王:“你说这退火有啥神奇的呀?”老王就拍着我的肩膀说:“嘿,你可别小看这退火。

它能消除锻件内部的应力,就像把士兵心里的恐惧和紧张都赶走一样。

要是没这一步,后面加工的时候,锻件很容易就裂开了,那就全完了。

”你想啊,要是一个人心里一直紧绷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崩溃,锻件也是这个道理。

正火呢,和退火有点像兄弟俩。

正火加热的温度比退火高一些,而且冷却速度也快一点。

这就像是给锻件进行一次强化训练。

正火后的锻件,它的强度和硬度会有所提高,就像经过高强度训练后的士兵,身体素质变强了。

我记得有次我在老王的车间里,看到一批正火后的锻件,那表面看起来就比退火后的更有光泽,更紧实。

我就感叹:“哇塞,这正火还真有点本事呢!”老王笑着说:“那可不,不同的锻件根据需求就得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就像不同的士兵要接受不同的训练科目一样。

”淬火就更刺激了。

这就像是把锻件丢进冰水里接受极限挑战。

淬火是把锻件加热到高温后,迅速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