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工作方法的四字成语集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工作方法的四字成语集锦

篇一:关于工作方法的成语

关于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精神方面的成语、歇后语和名言精打细算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得过且过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草草了事偷工减料

篇二:学习用语集锦一(四字成语)

一、四字成语

1、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卫国大夫孔圉(yǔ)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2、不求甚解: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甚:过分、很、极、非常;如"欺人太甚"。

解:了解,理解。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就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也可以解释为: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分的解释。后来引申为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三、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春秋时期,孔子到齐国游学,他到郊外散步,他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就循声走去,看见一个老人在树林里演奏《韶》乐,悠扬的乐声把孔子心中烦闷驱逐得一干二净。以后的几个月孔子一直陶醉在这音乐中,不知道吃肉的味道。迷

人的音乐让孔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音乐的魅力实在是无穷!

四、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

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五、程门立雪: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六、春华秋实:“春华秋实”有三种意思:一,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实。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二,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

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春华秋实”远矣)。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三,此词现也用作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相当于“春去秋来”,这种用法在当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已有应用,《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月情:春华秋实,廊子前的石榴熟了。这棵石榴树,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

成语典故:邢颙,字子昂,河间莫人(今任丘)。为孝廉,征任为官吏,不受。曾

被曹操征任为司空掾。出任左冯翊,因病辞官。后被选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他品行端庄.当时人们称颂他说:“德行堂堂邢子昂”。他敬事主人,平时讲求礼节。而庶子刘桢擅长作文,文辞优美,曹植亲近刘桢而疏远邢颙。刘桢上书劝谏曹植说:家丞邢颙是北方的贤士,他少年秉性高洁,清静寡欲,言语简洁而义理深刻。真正是儒雅的贤士。我实在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并列为您的左右。而我获得您的特殊礼遇,邢颙反而被疏远,我私下里担忧旁观者将会说君侯您亲近我,对待贤士缺乏礼节,喜纳庶子的文采,丢弃家丞的德行。(刘桢谏植曰:“私惧观者将谓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七、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八、刺股悬梁:刺股:用锥子扎大腿;悬梁:以绳系头;悬屋梁

上。用锥子刺大腿;把头发拴在房梁上。形容刻苦学习,两个故事主角为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与战国有名的政治家苏秦。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绳子将头发绑到屋梁上,以此来提神。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篇三:公文写中常用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公文写中常用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新"系列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新对策新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