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全反射教案.doc

合集下载

光的全反射中班科学教案

光的全反射中班科学教案

光的全反射中班科学教案教案概述:这是一节中班科学教案,主题是“光的全反射”。

通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探索光的全反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原理,认识光的相关性质;2. 探索光的全反射现象;3.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4.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一块透明玻璃板;2. 一根小棒;3. 水;4. 白纸;5. 彩色马克笔;6. 实验用具:纸杯、刀子、水。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有关光的知识。

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光的特性,并提出问题:“光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怎样传播?”3.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光的特性,例如: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传播并照亮物体。

步骤二:探索光的全反射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块透明玻璃板:“你们看,这是一块透明的板,里面装满了水。

你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像吗?”2.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然后解释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实验来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

”3. 分发小组实验材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杯、一把刀子和一些水。

4.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用刀子在纸杯底部切一个小洞。

5. 学生们将纸杯放在水中,并观察水面上方的光线传播情况。

6. 学生们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水中的光源?”7.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角大于折射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

步骤三: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1. 老师向学生提供白纸和彩色马克笔。

2.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白纸上画出一条曲线。

3. 学生们再次将纸杯放入水中,并用玻璃板挡住纸杯的底部。

4. 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彩色曲线的变化。

5. 学生们回答问题:“为什么水中的彩色曲线会变得扭曲?”6. 老师解释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折射率比空气高,导致光线反射的角度变大,引起彩色曲线扭曲的现象。

学习光的全反射实验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案

学习光的全反射实验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案

学习光的全反射实验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案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通过对光的研究和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学的光的全反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平底透明容器2. 水3. 光源(如手电筒)4. 纸片实验步骤:以下是展示实验的具体步骤,供实施者参考。

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平底透明容器清洗干净,并确保其内壁干燥。

2. 准备足够的水并倒入容器内,使其盈满。

3. 将光源(手电筒)置于容器的一端。

步骤二:观察光的传播1. 打开手电筒,将其尽量靠近容器的一侧,使光线射入容器中。

2. 观察光线在水中传播的现象。

注意观察光线经过容器内壁和水面时的行为。

步骤三:观察全反射现象1. 将一片纸片放在容器内壁及水面之间,成一个斜面。

2. 缓缓倾斜容器,使得纸片离水面越来越近。

3. 观察光线从斜面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步骤四:观察全反射的发生1. 继续倾斜容器,直到纸片与水面接触。

2. 观察光线由于全反射而无法穿过水面的现象。

3. 观察光线从水面的折射角的变化。

步骤五:观察全反射的应用1. 倾斜容器,观察全反射时在水和容器内壁之间形成的反射角。

2. 尝试通过改变容器的倾斜程度,找到光全反射的临界角。

3. 讨论全反射在光纤传输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该实验中,我们利用水和平底容器来模拟光在两种介质之间的传播。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根据入射角的大小发生反射、折射或全反射。

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折射现象,部分光线从水中透射到水外。

然而,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线将被完全反射回水中。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学生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折射和全反射的现象。

他们也将通过实验的结果探究全反射的应用,如光纤传输。

实验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问题:1. 如何改变临界角的大小?2. 除了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发生全反射?3. 光纤是如何利用全反射实现信号传输的?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word版第一章:全反射的概念与条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定义。

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像和实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玻璃和水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第二章:全反射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sin(\theta_c) = \frac{n_2}{n_1} \]解释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例题计算全反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全反射角度的方法。

第三章:全反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光纤的传输原理。

解释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全反射望远镜。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纤通信的实验装置,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全反射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全反射的观察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解释实验中如何观察全反射现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2021年整理〗《光的全反射》参考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光的全反射》参考优秀教案

《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4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4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三、德育目标1体会本节实验中“让入射光正对半圆形玻璃砖中心从曲面入射”是在设计实验时设计者为突出主要矛盾而控制实验条件达到略去次要矛盾的高明做法2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再次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或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教学用具光学演示仪(由激光发生器、带量角度的竖直面板、半圆形玻璃砖等组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甲到黑板前完成以下两幅光路图(完整光路图)(学生甲画图时遗漏了反射光线) [教师]光在入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时,有没有全部进入水中继续传播呢?[学生]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学生甲补画上反射光线)[教师]很好甲同学正确地画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学生齐答]小于入射角[教师]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学生齐答]大于入射角[教师]对那么如果两种介质是酒精和水呢?二、新课教学(一)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给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概念2让学生自己体会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3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本题让学生共同回答)(二)全反射(设置悬念,诱发疑问) [教师]在课本sin90sin C sin90sin C n1 n 1n 1不变[教师]你们体会的很好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2[投影]在盛水的玻璃杯中放一空试管,用灯光照亮杯侧从水面上观察水中的试管在试管内装上水,再观察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并作出解释(学生课后到实验室做)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主要有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2光的全反射[CAI课件]动态展示加文字说明:(1)光在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时,通常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另一部分光进入第II种介质并改变了传播方向(2)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时,光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中去,称做全反射现象(3)当折射角增大到90°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C(参考下图)3光导纤维的原理及它广阔的应用前景4自然界中的全反射现象水中的气泡,阳光照射下的露珠特别明亮炎热夏天的马路有时看上去特别明亮等四、布置作业课本P73练习与评价1-4五、板书设计。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1一、教材分析《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就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一、二册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和视频,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空间。

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完整word)全反射教案

(完整word)全反射教案

§13.7 全反射授 课 人:杨天宝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能力目标1、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2、能运用全反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

情感目标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教学用具:水槽、手电筒、全反射棱镜、平面镜、潜望镜、光纤演示器等课时计划:1课时(-)引入新课展示图片:阳光下明亮的水珠、璀璨的钻石、熏黑的小球在水中的照片。

提 问:为什么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水珠会很亮,为什么熏黑的小球在水中观察会呈现银白金属色,为什么没有切割的钻石就是不如切割后的璀璨?你知道为什么吗?那就需要学习新的光学知识——全反射(二)教学过程一、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1、学生活动: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画出光路图2、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光路图3、请学生谈谈作图过程中的相同点4、教师总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

5、学生知识运用:空气、水、玻璃三者两两组合,区分光疏与光密介质。

(突出相对性)提问过渡: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比如从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果逐渐增大入射角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画图分析让我们来看看实验过程二、全反射1、演示实验:2、动画演示:3、学生发言: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①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且先达到90°,折射光线消失②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4、教师总结: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反射.水 空气 玻璃 空气此时对应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用符号C 表示。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3.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实验探究全反射的规律;3.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2.学生对于全反射在实际中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波长为532nm的激光器、三棱镜、平板玻璃、水、橡皮筋、棉签等;2.教具:投影仪、实验报告模板等。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环节1.教师利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全反射现象;2.教师让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5.2 实验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2-4人;2.把激光器打开,调节光线向平板玻璃射入;3.把三棱镜插在玻璃片上,让光从不同角度射入三棱镜;4.观察发生的反射现象;5.尝试调节角度,让光线发生全反射效应;6.观察全反射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7.重复实验,得到更多的数据。

5.3 分析数据1.让同学们交换数据,对于数据进行归类,得到不同的图表;2.让学生自己画出实验结果曲线;3.帮助学生分析结果,让他们理解全反射的形成原理;4.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5.4 总结反思1.教师问学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全反射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全反射的应用有哪些?2.讲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应用。

六、教学延伸1.在讲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让他们逐步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和实际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未来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馈1.学生后期将数据整理并制作成实验报告,让他们综合运用到本次实验的知识和能力;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和评价,让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反射的概念及原理;2. 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方法;3. 了解全反射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光路板、信号发生器、导线、示波器、三棱镜、简易自制全反射实验装置等。

教学资料:PPT、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

三、教学流程:1. 引入新课引入光的全反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现象说明:给学生一个悬挂在空中,一根直的铁丝,利用一盏灯,灯光经过一定角度照在铁丝上,当改变灯的角度时,发现铁丝上呈现的光线长度不同,此时我们可以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铁丝上呈现不同的光线长度。

(2)实验说明:利用三棱镜,将一束光线在三棱镜内多次反射,最后出射时发现光线完全没有折射,这是为什么呢?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3)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光在反射时可能出现全反射?全反射的发生有哪些条件?2. 理论知识(1)全反射的定义: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中,入射角大于一定的角度时,光线完全反射于介质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大于90度,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全反射的计算公式:sin φc=n2/n1,其中,n1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φc为全反射的临界角。

3. 实验演示(1)通过展示实验表明全反射现象,可利用三棱镜或简易自制全反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

(2)通过实验,让学生运用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公式计算临界角。

4. 应用实际(1)介绍全反射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和显示器结构等。

(2)让学生思考并讲解较深刻的例子来加深对全反射的理解,如梅欧森棱镜、菲涅尔双透镜等。

五、教学反馈在学生结束这节课时,可以组织一些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意愿。

同时还可以为下一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可以利用相关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的印象。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第一章:光的折射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能够计算光线在介质间的折射角。

1.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折射现象的应用:眼镜、透镜、光纤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全反射现象2.1 教学目标: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掌握全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能够判断光线在介质界面的全反射情况。

2.2 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全反射定律:θc = arcsin(n2/n1)。

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光纤通信、水底照明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全反射定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折射现象的实验研究3.1 教学目标:能够进行折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折射定律。

3.2 教学内容:折射现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仪器和材料:透镜、光具、测量尺等。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折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折射定律。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验证情况。

第四章:全反射现象的实验研究4.1 教学目标:能够进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全反射定律。

4.2 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仪器和材料:光纤、光源、光具等。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 全反射的条件:a.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b.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 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分析全反射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光纤通信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对全反射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如光纤传输、液面上的光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反射现象。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让学生明确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全反射的原理。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物理本质。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3-4教案

3.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3-4教案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3-4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和条件;
2.掌握计算实际介质与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
3.理解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原理。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全反射现象
1.讲解光在密度不同、速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2.演示全反射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全反射的美妙;
3.提问:为什么光会出现全反射的现象?学生在小组讨论并回答。

2. 全反射条件
1.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当光由密度较大的介质入射到密度较小的介质中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会出现全反射;
2.计算实际介质与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

3. 全反射的应用
1.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
2.提醒学生切勿把光纤弯曲或弄断,以免折射至达不到全反射的条件,造成信号传输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实际介质与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
2.教学难点:理解全反射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和计算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全反射的美妙;
3.讨论法:提问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考核作业,检测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的理解程度;
2.收集学生的互动、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3.教师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让学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并能够解释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全反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光的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全反射的数学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应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光的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

3. 光的全反射现象: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分析全反射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水下的物体看起来更亮等。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光学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光学现象。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等。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了解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全反射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3. 计算全反射的临界角。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全反射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入全反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10分钟)1. 定义: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在光密介质内部,不再折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 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0分钟)1. 光纤通信:光纤内部采用全反射的原理,可以传输光信号,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2. 医学成像:通过光纤和内窥镜等设备,可以在医学影像学中实现内部器官的成像。

四、实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五、练习和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计算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空气的临界角;2.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总结(5分钟)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全反射在光学领域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全反射是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不再折射出去的现象。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全反射的原理、条件和应用,并提供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全反射的原理在光传播的过程中,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入射角越大,光线将越容易被折射,直到达到一定的入射角。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沿着界面表面发生反射,不再折射出去。

2. 全反射的条件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将根据折射定律发生折射;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

3. 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光导纤维、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通过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建立界面,可以实现光线的传输和集中。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信号通过光纤的反射传输。

4. 实验一:光的全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玻璃块、直尺、激光笔。

实验步骤:a) 将玻璃块平放在桌面上;b) 在光疏介质(空气)一侧的玻璃块表面射入激光笔,调整角度使光线射入光密介质(玻璃块);c) 观察光线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在光密介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并留在光密介质内部。

5. 实验二:光纤通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理解光纤通信原理。

实验材料:光纤、光源、接收器、光功率计。

实验步骤:a)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b) 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光线射入光纤的一端;c) 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从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到输出端时,光纤内部发生了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探究全反射条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

(2)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2)利用全反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光现象图片,如钻石的闪耀、光纤通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从而引出光的全反射这一课题。

2、新课讲授(1)光的折射与反射回顾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通过光路图让学生回忆入射角、折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2)全反射现象演示实验:将一束光从光密介质(如玻璃)斜射向光疏介质(如空气),逐渐增大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全反射。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全反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全反射发生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讲解临界角的概念,并给出临界角的计算公式:sinC = 1 / n (其中 C 为临界角,n 为光密介质对光疏介质的相对折射率)(4)全反射应用介绍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水镜、自行车尾灯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课堂练习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全反射的相关知识,如计算临界角、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等。

4、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反射现象、条件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5、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全反射的应用实例。

光的全反射教案

光的全反射教案

《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③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学难点】①掌握临界角的概念;知道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②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激学法、实验探究法【教具】玻璃杯(1个)、硬币(1枚)、水(一杯)、小铁球(1个)、试管夹(1个)、蜡烛(1根)、火柴(1盒),激光演示仪(1台)、半圆形玻璃砖(1块).【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①演示实验: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②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跟光有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一)、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侧面并指向圆心O。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侧面并指向圆心O。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学生观察: 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变化情况;③圆侧界面和平侧界面的现象等。

(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同点:①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③在圆侧界面,入射角皆为0°(即为垂直入射),光不偏离直线传播;而在平侧界面(直径AB的分界面),入射角不为0°,光偏离原直线传播(即发生了折射)。

4.2全反射教案

4.2全反射教案

4.2全反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概念,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科学思维∶利用全反射的知识能够画相应的光路图和计算。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及光纤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反射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全反射及其发生的条件和相关的计算问题,以及画好光路图。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日常现象引入水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明亮,这是为什么呢?二、新课教学(一)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两种介质中,折射率相对较小的介质。

光密介质:两种介质中,折射率相对较大的介质。

1.相对性2.大小比较θ疏>θ密(二)全反射1.实验演示:观察全反射现象按要求观察实验现象:播放动图展示该过程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光密介质的现象。

临界角(C):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度时的入射角。

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就是入射角要足够大临界角(C )的计算: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可以列出方程 C 90n 21sin sin sin sin ︒==θθ 变形就得到了临界角c 的计算公式为n1C =sin 从这个关系式可以看出,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解释课前引入的问题。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就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课本例题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为什么?这个圆锥的顶角是多大?分析:按光线可逆理解题意,顶角等于2C解: 由公式n1C =sin 和水的折射 n =1.33,可求得临界角︒=8.48C设圆锥的顶角为a ,则有a = 2C = 97.6°即圆锥的顶角为 97.6°。

(三)应用1.全反射棱镜利用全反射原理,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比平面镜好。

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通过课件和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2、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教具1.半圆形玻璃砖、光源;2.弯曲的试管一支、烧杯、水、铁架台四、教学方法:结合学科“四结合”-------探究性教学方法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光的全反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界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六、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听有人说胃痛,得了胃炎,胃发炎的程度如何,医生常叫病人去做胃镜,那么胃镜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看一段录相:——————有关胃镜的录相;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里的物理现象———光能够在弯曲的管子中传播,将胃内的影像反映在可视屏上,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为什么,学了今天的内容,就可以解决了。

(二)新课教学前面,我们明确了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要发生改变。

光从空气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里,涉及了两种介质,在物理上,我们把两种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叫做光密介质.一、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折射率大的物质叫光密介质光疏介质:折射率小的物质叫光疏介质例如:空气的折射率为1;水的折射率为1.33;玻璃的折射率为1.5;(黑板上板书)空气的折射率小于水的折射率,则空气为光疏介质,水为光密介质;玻璃的折射率大于水的折射率,则玻璃为光密介质,水为光疏介质。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本课主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观察到过什么能够反射光线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二、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的现象。

2. 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全反射才会发生。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在光纤通信和显微镜中有广泛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应用全反射的实际意义。

四、概念检测(10分钟)
1. 提问: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
2. 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练习一: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求此时的临界角是多少度?
2. 练习二: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45°,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行探究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反馈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掌握情况,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进行及时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③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学难点】①掌握临界角的概念;知道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②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激学法、实验探究法【教具】玻璃杯 (1 个) 、硬币 (1 枚) 、水 ( 一杯 ) 、小铁球 (1 个) 、试管夹 (1 个) 、蜡烛 (1 根) 、火柴 (1 盒) ,激光演示仪 (1 台 ) 、半圆形玻璃砖( 1 块)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①演示实验: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②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跟光有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 一 ) 、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实验 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侧面并指向圆心O。

实验 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侧面并指向圆心O。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学生观察: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变化情况;③圆侧界面和平侧界面的现象等。

(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同点:①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③在圆侧界面,入射角皆为0°(即为垂直入射),光不偏离直线传播;而在平侧界面(直径 AB的分界面),入射角不为 0°,光偏离原直线传播(即发生了折射)。

由于在圆侧界面,光不发生偏折,沿原方向直线传播,故可以不考虑,而主要考虑平侧界面上光的传播规律,即比较平侧界面的两个实验:实验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实验 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不同点:①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入射角>折射角;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入射角<折射角;②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总是同时存在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达到 90°,折射光线消失,就只有反射光线了,此后入射角继续增大,也只有反射光线而无折射光线。

引导学生归纳:①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i 大于或等于某一个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个角度时折射角先达到 90°(此时入射角还小于 90°),这时恰好发生全反射。

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中可以总结出发生全反射需要哪些条件?( 设计几个“台阶”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讨出全反射条件。

)①两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实验 1 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实验 2 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②两种介质有什么不同?(空气的折射率小,玻璃的折射率大。

)③是不是只有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才会产生这种全反射现象呢?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凡是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如水射入空气,酒精射入空气等)都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④入射角要增大到某个角度才发生全反射,这个值多大,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可由此问题引出临界角的概念 )( 二 ) 、引导学生总结以下几个概念规律N1、全反射现象 :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

2、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O 空气( 1)定义:任意两种介质相比较,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

介质( 2)举例说明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

C C( 3)同一种光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大, 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 C A 小N' ( 4)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的界定是以折射率为依据的, 与介质的其它属性 ( 如密度等 ) 无关。

3、临界角(C):(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r = 90°时的入射角。

强调: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只有i ≥C,才能发生全反射)。

随入射角增大引起全反射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临界角是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 2)如何确定临界角?①实验法:让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调节入射角i 的大小,使折射角r =90°,此时的入射角即为介质的临界角。

②计算法:据介质的折射率n 求临界角 C。

( 学生自己推导,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根据临界角定义可知:某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r ′=90°时,入射角 i ′=C。

据光路可逆性,空气→某介质时,入射角 i = 90°时,折射角 r =C。

据折射率的定义:空气射入某介质时,sini/sinr =n ,即: sin90° / sin C =n则有:sin C =1/n由此可见,可据介质的折射率n 计算临界角 C;且 n 越大, sin C 越小,则 C 越小。

(3)比较几种介质的临界角的大小(展示表格)。

(4)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现象,如金刚石(钻石)、玻璃等。

4、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临界角(i ≥C)。

思考 : 光从玻璃射向水中会发生全反射吗?教师强调:在实验 1 中,光从空气射入玻璃,虽然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但只有量变过程而没有发生质变。

而在实验 2 中,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随入射角增大(但小于临界角),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入射角达到或大于临界角时,就发生了质变,折射光消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三、学以致用拓展认识(一)解释演示实验现象①课前演示:熏黑的铁球放进水里变的更亮(提问学生后教师总结,光路图如图 1 所示 )教师总结 :当被蜡烛熏黑的铁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所以外表面看起来很亮。

②演示实验:“消失”的硬币(学生参与演示后再让学生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光路图如图 2 所示 )现象 :从杯子的侧面看不到硬币,而由杯口向下可以看到硬币。

杯底和硬币之间沾有水以后,从杯子的侧面也可以看到硬币,如果硬币只有一部分沾上水,那么你就只能看到沾水的一部分。

图 1熏黑的铁球在水里变亮图2“消失”的硬币图3水中的气泡(二)解释自然界中的全反射现象(以下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分析)①水中升起的空气泡看上去很亮。

( 提问学生后教师总结,光路图如图 3 所示 )教师说明海浪呈白色,也是因为光照射到海水的气泡上,在气泡表面产生了全反射。

②钻石看起来闪闪发光。

( 学生阅读信息窗后讨论得出结论)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全反射现象 ?2.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临界角,其大小如何计算?五、课堂练习一块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空气中,如右图所示,一束白光从空气中沿图示方向射向玻璃砖,经玻璃砖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当α 逐渐减小时,彩色光带变化情况是()A.红光最先消失B.紫光最先消失C.红光和紫光同时消失 D .从右到左的色光排列为红-- 紫六、布置作业1、课后请与同学讨论交流:课本第85 页讨论与交流彩虹的形成。

2、请分析海市蜃楼、沙漠蜃景及马路蜃景的成因,并画出相应光路图。

3、课本第86 页 1、2 两题附:【板书设计】§ 4、2 光的全反射一、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 3. 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1. 全反射现象:光密介质→光疏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介质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只剩下反射 4. 临界角( C)光的现象。

(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光疏介2. 全反射的条件:质时,折射角 r = 90°时的入射角。

①光从玻璃 ( 或水 ) →空气( 2)临界角 C 的大小( n 较大→ n 较小)sin C =1/n光从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 后面补充 ) 二、全反射现象的解释②入射角≥某值 1. 奇妙演示实验现象解释入射角≥临界角( i≥C)(后面补充) 2. 奇妙自然现象的解释【教学反思】1.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两个探究性实验的对比反映出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体会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再提出假设。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众多生活事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仪器的叙述,做铁球实验时铁球要重复几次从水中抽出、进入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相信不是被熏黑的部分被水泡掉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做玻璃中的全反射现象实验时要介绍半圆形玻璃砖的特点;做水中的全反射现象实验时要介绍水中的光源等等。

3.新课的关键在于实验探究,教师事先要强调使用小激光灯的安全问题,以免照射伤害到学生的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