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全面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生化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关键过程之一,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还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并且调节着地球上的气候。

光合作用的主要步骤包括光能捕捉、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三个过程。

下面将对这三个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光能捕捉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捕捉,植物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分子吸收光能。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可以吸收光谱中的红光和蓝光,而绿光则被反射出来,所以植物叶子呈现绿色。

光能捕捉发生在植物叶子的叶绿体中,叶绿体是一种专门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光化学反应在光能捕捉后,光化学反应开始进行。

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脉络膜上,其中包含许多色素分子。

在光化学反应中,吸收到的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了氧气。

在光化学反应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氧气、氢离子和电子。

氢离子和电子会被用于下一个过程——暗反应。

3. 暗反应暗反应也被称为Calvin循环,它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在暗反应中,利用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氢离子和电子,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例如葡萄糖)。

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核心步骤,它需要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完成。

暗反应不依赖光能,因此可以在黑暗中进行。

此外,光合作用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知识点:1. 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调节了地球上的气候。

光合作用还是地球上所有食物链的起点,提供了所有生物的能量源。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赖的。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被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可以被光合作用利用。

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光强度越高、温度适宜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也越快。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内部含有类囊体薄膜,这些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基粒和基质中都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基础。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的参与。

条件:光、色素、酶。

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水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H(还原型辅酶Ⅱ)。

(2)ATP 的合成:ADP 和磷酸在酶的作用下结合,利用光能转化的能量合成 ATP。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ATP 和H)。

2、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条件:酶、ATP、H。

物质变化:(1)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2)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酶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一般来说,在最适温度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加快;超过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

4、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水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整理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整理

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1.结构2.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功能验证: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周围。

4.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

二、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与过程2.实验结果3.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1.光合色素 2.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重要外界因素 (1)光: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叶片会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容易被破坏,叶片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片变黄。

(3)矿质元素:矿质元素对叶绿素的合成也有很大影响。

氮和镁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铁、镁、铜、锌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缺失这些矿质元素,叶绿素无法合成,叶片会变黄。

功能 吸收、传递(四种色素)和转换光能(只有少量叶绿素a) 化学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色素种类 及特点叶绿素(约占3/4) 叶绿素a(蓝绿色) 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黄素(黄色)吸收光谱图示图示说明①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不同波长和颜色的光②折射光透过色素滤液时部分光被吸收 ③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吸收较多,使两光区呈现暗带④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 色素与叶片颜色正常 绿色正常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为3∶1, 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叶色 变黄 在低温下,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叶片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片变黄叶色 变红深秋季节由于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的可溶性糖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红色,而叶绿素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分解,因而使叶片呈现红色五、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过程1.反应式:CO2+H2O ――→光能叶绿体(CH2O)+O2 2.过程(1)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过程 光反应暗反应时间 短促,以微秒计 较缓慢条件需色素、光、酶 不需色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物质 转化(1)水的光解:H 2O ――→光能[H]+O 2 (2)ATP 的生成: ADP +PATP(1)CO 2的固定: CO 2+C 5――→酶C 3 (2)C 3的还原: C 3――→ATP 、[H]酶(CH 2O)+C 5 能量 转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并储存在ATP 中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CH 2O)中稳定的化学能关系(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NADPH)、能量(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 +、ADP 和Pi ;(2)两者相互依存,其中一方减弱和停止,另一方也随之减弱和停止(注意)(1)误认为暗反应不需要光: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光合作用是生物体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不仅能维持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还能提供给动物们所需的能量和氧气。

下面将对高一阶段学习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部分细菌利用光合细胞色素中的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它发生在叶绿体中,主要包括光能吸收、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和细胞色素系的电子传递等步骤。

其中,光合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产生高能电子,进而通过电子传递链逐步释放出能量。

二、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叶绿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它能吸收红光和蓝光,但对绿光的吸收较弱。

叶绿素a是主要的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类胡萝卜素也起到了辅助吸收光能的作用。

植物通过不同类型的光合色素来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三、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是指光合色素分子激发后,释放出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步传递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能量逐步释放,产生的ATP和NADPH能提供给暗反应中的化学反应使用。

此外,还会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光系统Ⅱ和光系统Ⅰ两个部分。

四、细胞色素系的电子传递细胞色素是光合作用中进行电子传递的关键物质。

光系统Ⅱ和光系统Ⅰ中的色素分子会捕获能量,激发并释放电子。

这些高能电子将通过一系列含铜、铁的蛋白质分子(细胞色素和铁硫蛋白)进行传递,最终产生ATP和NADPH。

五、光合作用的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受到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光强较强时,光合作用速率会提高;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光合作用速率也会增加。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光合作用速率会受到抑制,并可能引发光合作用产物的分解。

六、其他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除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外,还有一些其他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关于光合作用的总结和解析(5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关于光合作用的总结和解析(5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关于光合作用的总结和解析(5篇)第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一关于光合作用的总结和解析高中生物必修一关于光合作用的总结和解析这是高中的重点内容!光反应: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叶片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吸收光能将水分解〔这叫做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和还原氢〔H〕还有一些能量〔ATP〕其中氧气供给细胞线粒体有氧呼吸或释放到空气〔H〕和ATP参加下一步反应,至此光反应结束。

暗反应:场所转移到类囊体基质,〔H〕与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两个C3〔叫做CO2的固定〕然后在能量和多种酶的参与下还原成C5和有机物〔糖〕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需要注意的几点!1.光反应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阶段供能,不能给细胞其他生化反应供能。

2.所有产生的氧气首先满足细胞有氧呼吸需要而多余的释放,不足从外界吸收。

3.关于C3和C5的关系,本人自己理解 C5好似一种载体,搭载着二氧化碳后叫C3,形成有机物后又恢复成C5,如此循环。

如果二氧化碳不足C5无法形成C3,且C3会继续转化成有机物和C5,所以造成C5积累。

反之如果光照停止〔H〕就不足,C5结合二氧化碳形成的C3没有去路就会积累,由于C5不断变成C3 而C3没有〔H〕转化受阻所以C5会减少。

就是这么个关系。

所以说光反应停止暗反应也会在不久之后停止。

若暗反应二氧化碳不足,光反应也没有意义,要看好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光反应与暗反应是通过〔H〕和ATP建立起的连接〕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Eg: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某些细菌和藻类通过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氧气。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总结: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

- 为生物圈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 促进了大气中氧气的积累。

3.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依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需要光能,产生ATP和NADPH。

- 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 光合电子传递链:光能激发叶绿素分子,电子在一系列电子受体间传递。

- 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是主要的光合色素。

4. 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

5.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照:提供必要的光能。

- 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之一。

- 水:作为原料之一,同时参与光依赖反应。

6. 光合作用的产物:-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 氧气:作为副产品释放到大气中。

7. 光合作用的类型:- C3植物:大多数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

- C4植物:如玉米、甘蔗等,具有特殊的二氧化碳固定机制,提高光合效率。

- CAM植物:如仙人掌,通过夜间固定二氧化碳,减少水分蒸发。

8.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在光照下进行,产生ATP和NADPH。

- 暗反应(Calvin循环):不依赖光照,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9. 光合作用的调控:- 光强、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10.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逆过程,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

11. 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光强、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

12. 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的重要生物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它们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生物圈的能量平衡和氧气的释放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是6CO2+6H2O+光能→C6H12O6+6O2、这个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光合作用将碳(CO2)和水(H2O)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O2)。

2.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主要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内膜系统中,需要阳光作为能量源将水分解产生氧气、电子和氢离子。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产物二次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3.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内膜系统中的光合色素中。

光反应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光能的吸收和电子传递链。

光能通过叶绿体内膜上的叶绿素吸收,并转化为激发态的电子。

这些激发态的电子将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链,产生能量和极性梯度,最终使得水分子在内膜中被分解成氧气、电子和氢离子。

4.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产物二次反应。

暗反应的关键是卡尔文循环或称光合作用固定路径。

卡尔文循环包括碳的固定、中间产物的生成和再生三个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离子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被转化成有机物质,最终形成葡萄糖。

5.光合色素:光合色素是叶绿体细胞中一类负责吸收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生物分子。

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特别是叶绿素a。

叶绿素a能够吸收蓝光和红光,而反射绿光,因此植物呈现绿色。

其他的光合色素如叶黄素(吸收蓝光和绿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光和紫外线)等也参与光合作用。

6.光合作用的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控制,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能量需求。

主要的调节机制包括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是植物、某些细菌和藻类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它是自然界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知识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光照下,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同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二氧化碳和水。

3. 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通过色素吸收光能,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

- 暗反应(Calvin循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5.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7.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 水分:水分不足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8. 光合作用的效率:实际光合作用效率较低,大部分光能以热能形式散失。

9.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又可以支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10.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二)相关知识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3/4)叶绿素b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1/4)叶黄素(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例如韭黄,蒜黄)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

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过程。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过程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在光合细胞器(叶绿体)中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分为光能和化学能两个过程,即光合作用的光能反应和暗能反应。

1. 光能反应: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并通过光能捕捉复合物的形式,将光能转化为高能态电子。

这些电子在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驱动质子泵将质子转运到叶绿体腔内,形成质子浓度梯度。

最终,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用于驱动暗能反应。

2. 暗能反应:暗能反应是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的,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质子浓度梯度驱动的ATP合成酶和NADPH还原酶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碳酸化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化合物。

最终生成的葡萄糖可以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三、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具有直接影响。

当光照强度适中时,光合作用效率较高。

但如果光照过强,过量的光能会损害光合色素和光合酶,导致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2. 温度:合适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温度过高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热损伤,温度过低则会限制光合色素和酶的正常功能。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会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调节二氧化碳的进入,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四、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自身的重要生命过程,也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光合作用是生命体内界的基本过程之一,它是绿色植物、褐藻、红藻等绿色光合生物,以及悬浮在水中的一些蓝绿色细菌进行的,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

下面将对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如下形式:CO2 + H2O + 光能→ [CH2O]n + O2其中,CO2 是二氧化碳,H2O 是水,[CH2O]n 是含碳有机物,O2 是氧气。

这是总方程式,分解为两个反应阶段:光化学反应:光能→化学能6CO2 + 12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 6H2O化学反应:C6H12O6 → [CH2O]n,即生物合成二、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它需要光能作为催化剂,光能能被植物叶片吸收,产生光激发,形成高能电子和空穴。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子中,如叶绿素a、b、c,和类胡萝卜素等。

叶绿体内的酶和叶绿素,还需要辅助因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才能完整地完成电子传递链。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它以前一阶段的能量、电子、和氢离子为基础,生化反应过程包含光独立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独立反应又称暗反应,它不需要光量作为催化剂,而且它的反应物是在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独立反应产物是有机酸和分子氧。

暗反应通过Calvin循环来产生糖类和ATP,其中ATP是生物需要的能量物质。

四、大气层中的CO2水平的变化CO2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生物的光合作用速度会减缓,当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它的速度会加快。

因此,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的变化是生物光合作用活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五、适应光强光合作用对表观的光强度也有影响。

在光合作用开始时,初级光合色素的光度响应曲线表明它们对低光强更敏感而对高光强不敏感。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光合作用是历年高中考试的重点、难点,所以学好,复习好光合作用是必需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要点梳理(一)叶绿体中的色素1.分布: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只有较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

4.分类及层析后位置色素种类吸收光谱滤纸条上的位置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丙酮作为提取液,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实验的关键之处: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充分研磨是为了提取较多的色素;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色素提取液颜色淡的原因分析: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未加CaC0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剪取叶片太少或加入丙酮太多,色素提取液浓度过低。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对于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区别物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四)影响光合作用的某个条件在短时间内对叶绿体中某些化合物含量(产生速率)的影响当光照强度、CO2浓度突然发生改变时,短时间内会直接影响C3、C5、[H]、ATP及(CH2O)生成量,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

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知识点

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知识点

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光合作用知识点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

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

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光合作用(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2025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2.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探究实验。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认同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社会责任: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指导生产实践。

【典例分析】1.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利于研磨B.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应浸没在层析液中答案:B解析:A、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B、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B正确;C、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错误;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D错误。

故选B。

2.为探究十字花科植物羽衣甘蓝的叶片中所含色素种类,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色素分离实验:将其叶片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先置于用石油醚、丙酮和苯配制成的层析液中层析分离,然后再置于蒸馏水中进行层析,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1、2、3、4、5代表不同类型的色素。

分析错误的是( )A.色素1、2、3、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色素5易溶于水B.色素5最可能为花青素,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了其附着面积C.色素1和2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3和4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D.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其颜色最可能为橙黄色答案:B解析:A、1、2、3、4在层析液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推测是光合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分布在叶绿体中;根据在蒸馏水中的层析结果说明,色素5可以溶解在蒸馏水中,推测其可能是存在于植物液泡中的色素,色素5易溶于水,A正确;B.色素5最可能为花青素,在于植物液泡中,不在类囊体膜上,B错误;C.色素1、2、3、4是光合色素,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1和2即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3和4即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正确;D.根据层析的结果,色素1距离起点最远,说明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色素1是胡萝卜素,其颜色最可能为橙黄色,D正确。

高考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考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考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的学习中,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一大难点。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它不仅让植物得以生长和繁殖,也为整个生态系统注入了能量。

下面,我们将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是一种自养营养方式,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同时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内膜上进行,产生ATP 和NADPH;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是将ATP和NADPH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在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较弱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速率都会受到限制;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浓度低时,暗反应中的碳酸化速率减慢,从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体内的水分流失,减少光合作用的进行。

3. 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它们能够吸收光的能量。

叶绿素a是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叶绿素,它能吸收红光和蓝光,而绿光则被反射和透过,因此植物呈现绿色。

其他的色素如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起到辅助吸收光能的作用。

4. 光反应的过程光反应包括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两个部分。

光系统Ⅱ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释放电子,其中生成的氧气通过叶子的气孔排出。

光系统Ⅰ则接收光能激发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最终将电子和氢离子转移到NADP+上,生成NADPH。

5. 暗反应的过程暗反应是在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能满足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在暗反应中,首先是碳酸化反应,光合固定CO2,产生3-磷酸甘油,然后是还原反应,通过NADPH的供应将3-磷酸甘油还原为磷酸核糖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二)相关知识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3/4)叶绿素b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1/4)叶黄素(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例如韭黄,蒜黄)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

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解读:①色素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

②色素的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从而使各种色素分离。

(2)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3)过程:省略。

(4)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③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④.实验创新:在本实验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核心考点】(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试验有关事项①色素分离和提取的原理经常考察,易混淆。

②在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

过滤时用的是单层尼龙布。

③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

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被破坏。

⑤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

⑥放置滤纸时,滤液细线必须在层析液上面。

(2)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关键①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②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

③)称取绿叶的质量和加入无水乙醇的体积要适当,以保证提取液的浓度。

(3)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关键①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1~2次。

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或没入)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使实验失败。

(4)要提取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至少要破坏1层细胞膜、2层叶绿体膜,共3层生物膜(3层磷脂双分子层或6层磷脂分子)。

要将叶肉细胞中色素完全提取,还需加上1层液泡膜。

(5)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①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②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③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④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6)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提取色素(1)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2) 研磨时加适量无水乙醇充分溶解色素(3) 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4) 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5)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分离色素(1)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2)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3)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增加色素的含量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4)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7)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8)滤纸条色素带重叠:①滤液细线不直。

②滤液细线过粗。

(9)滤纸条看不见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二光合作用过程(一)光合作用过程概念模型(二)相关知识1、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前,暗反应在后。

2、光反应的原料、场所和条件;暗反应的原料、场所和条件。

3、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4、光反应的产物及去向;暗反应的产物及去向。

(物质转移基于一个原则,即从产生部位移向消耗部位)5、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着,[H]、ATP、C3 、C5等中间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6、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若光反应停止,暗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故晚上一般认为只进行呼吸作用,暗反应不进行。

7、相同时间内,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比一直光照有机物积累的多,因为[H]、ATP基本不积累,利用充分;但一直光照会造成[H]、ATP的积累,利用不充分。

8、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暗反应利用。

(三)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条件:有光、色素、酶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②ATP的合成:(光能→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 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条件:有光和无光、酶场所:叶绿体基质过程:物质变化:①CO2的固定:②C3的还原:能量变化:(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总反应式:光能CO2 + H2O (CH2O)+ O2叶绿体①氧元素⎩⎨⎧H 2O →O 2CO 2→(CH 2O )②碳元素:CO 2→C 3→(CH 2O)③氢元素:H 2O →[H]→(CH 2O)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化学反应酶促反应时间 快 慢需要 条件 叶绿素、光、酶不需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反应 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物质 转化 (1)水的光解2H 2O ——→4[H]+O 2(2)ATP 的生成:ADP+Pi —→ATP (1)CO 2固定:CO 2+C 5——→2C 3(2)CO 2还原:2C 3——→(CH 2O)+C 5 能量 转换 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CH 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完成 标志 O 2释放、ATP 和NADPH 的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等的生成两者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ATP 、NADPH )、还原剂NADPH ;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6、外界条件变化引起光合作用中产物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①改变的环境条件常见的有:光照强度变化、CO 2浓度的变化,而其它条件不变或在一定的范围内。

②光合作用中的产物有C3、 C5、[H ]、ATP 、C 6H 12O 6、O 2等。

其中C3 、C5 、[H ]、ATP 在光合作用中既有产生,又有消耗,我们称作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而C 6H 12O 6和O 2在光合作用中只有产生,没有消耗,我们称作光合作用的终产物,故考虑方法不同。

③对C3 、C5 、[H ]、A TP 变化的判断通常用动态平衡的方法。

因为。

C3 、C5 、[H ]、ATP 在光合作用中既有产生,又有消耗,所以在判断时既要考虑其产生(来路),又要考虑其消耗(去路),关键看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对哪个途径的影响更直接或更大。

如果来路大于去路,则增加或积累;如果来路小于去路,则减少或降低;如果来路等于去路,则不变。

光能酶 ATP [H]酶④对C6H12O6和O2变化的判断:因为C6H12O6和O2在光合作用中只有产生,没有消耗,所以只需考虑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对整个光合作用的影响。

如果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对整个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C6H12O6和O2的含量增加,反之,则降低。

⑤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相关规律:不管是哪种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短时间内C3 和C5 的变化情况是相反的,即一个是增加,而另一个肯定是减少。

[H]和ATP 的变化是相同的。

C6H12O6和O2的变化也是相同的。

(2)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引起的C3 ,C5 和[H],ATP的变化(3)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如温度的变化、光照强度变化、CO2浓度的变化会影响C3、C5、NADPH、ATP、C6H12O6、O2这些物质的含量,有时还会结合模型分析,具体表解如下:条件C3 C5 [H]和ATP CH2O和O2合成量模型分析光照强度由强到弱增加减少减少减少CO2供应不变光照强度由弱到强减少增加增加增加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CO2量由充减少增加增加减少足到不足光照不变CO2量由不增加减少减少增加足到充足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一).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分析图1 图21.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 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