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肾脏、睾丸肿瘤病理学

合集下载

肿瘤科常见肿瘤诊疗常规

肿瘤科常见肿瘤诊疗常规

肿瘤科常见肿瘤诊疗常规目录第一章头颈部肿瘤一、外耳道癌及中耳癌二、鼻腔癌三、上颌窦癌四、鼻咽癌五、扁桃体癌六、喉癌七、舌癌八、甲状腺癌第二章乳腺癌第三章胸部肿瘤一、肺癌二、食管癌三、纵隔肿瘤(胸腺瘤)四、恶性间皮瘤第四章腹部肿瘤一、胃癌二、胰腺癌三、小肠肿瘤四、胆道系统肿瘤五、原发性肝癌六、大肠癌第五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一、肾癌二、肾上腺恶性肿瘤三、膀胱癌四、尿道癌五、前列腺癌六、睾丸肿瘤七、阴茎癌第六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一、宫颈癌二、子宫体恶性肿瘤三、卵巢恶性肿瘤四、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五、外阴癌六、阴道癌第七章淋巴瘤与骨髓瘤一、恶性淋巴瘤二、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第八章神经系统肿瘤一、脑胶质瘤二、脑膜瘤三、松果体瘤四、垂体腺瘤五、颅内转移瘤六、椎管内肿瘤第九章骨软组织及皮肤肿瘤一、骨肿瘤(骨肉瘤、)二、软组织肿瘤三、皮肤及附件肿瘤四、黑色素瘤第十章小儿肿瘤一、视网膜母细胞瘤二、肾母细胞瘤三、神经母细胞瘤第十-章原发灶不明的肿瘤肿瘤合并症第十二章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第十三章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第十四章上腔静脉综合征第十五章颅内压增高第十六章脊髓压迫症第十七章癌性胸腔积液第二八章癌性心包积液第十九章癌性腹腔积液第二十章代谢紊乱一、高钙血症二、高尿酸血症第二十-章癌症疼痛第一章头颈部肿瘤一、外耳道癌及中耳癌外耳道癌(carcinoma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及中耳癌(carcinoma of middle ear)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30~60岁,约占80%。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6:1。

【病因】尚不明确。

但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长期刺激有关。

【病理】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腺癌及基底细胞癌少见。

【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1)耳漏:流出的分泌物稀薄如水或有臭味。

(2)出血:早期耳道分泌物带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发生大出血。

(3)耳痛:早期仅为胀痛,病情发展则出现持续性耳道深部刺痛和跳痛。

睾丸肿瘤讲课PPT课件

睾丸肿瘤讲课PPT课件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预防炎症恶化为肿瘤。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肿瘤迹象 避免长时间坐立,保持适当的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清洁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肿瘤,病理类 型为精原细胞瘤
治疗:手术切除左侧睾丸,术 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降低肿 瘤分期,提高治愈率
手术方式: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
手术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提高治愈率
手术效果:根据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等因素而定,部分患者 可达到治愈效果
定义:通过药物 杀死癌细胞或阻 止其生长的方法
目的:缩小肿瘤、 控制病情、延长 生存期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 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精 原细胞瘤
治疗过程:手术切 除+放疗+化疗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诊疗过程:检查、手术、化疗 等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复发情 况等
病例特点:病理类型、恶性程 度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 等
进展
靶向治疗:针 对特定基因突 变的靶向治疗 在睾丸肿瘤治 疗中的研究进

新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和基因疗 法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预防和治疗策略:针对睾丸肿瘤的 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新的诊断技术:影像学技术和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最 新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针对睾丸肿 瘤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最新研 究进展。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生存时 间等
后续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生 活调理等

病理学目录——精选推荐

病理学目录——精选推荐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萎缩2.肥大3.增生4.化生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2.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第三节凋亡第四节细胞老化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1.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2.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3.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4.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第二节纤维性修复1.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2.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3.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第三节创伤愈合1.皮肤创伤愈合2.骨折愈合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第三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瘀血1.充血2.瘀血第二节出血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变化3.后果第三节血栓形成1.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3.血栓的结局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第四节栓塞1.栓子运行的途径2.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第五节梗死1.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梗死的病变及类型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第六节水肿1.水肿的发病机制2.水肿的病理变化3.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述1.炎症的概念2.炎症的原因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第二节急性炎症1.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血管通透性增加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4.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5.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6.急性炎症的结局第三节慢性炎症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2.慢性肉芽肿炎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述第二节肿瘤的形态1.肿瘤的大体形态2.肿瘤的组织形态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命名原则2.分类第五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2.肿瘤扩散第六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七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1.上皮组织肿瘤2.间叶组织肿瘤3.神经外胚叶肿瘤第十节癌前疾病(或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1.癌前疾病(或病变)2.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第十一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1.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2.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第十二节环境致瘤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第十三节肿瘤与遗传第十四节肿瘤免疫第六章心血管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变化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三节高血压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2.类型和病理变化第四节风湿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2.基本病理变化3.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六节心瓣膜病1.二尖瓣狭窄2.二尖瓣关闭不全3.主动脉狭窄4.主动脉关闭不全第七节心肌病和心肌炎1.心肌病2.心肌炎第八节心包炎和心脏肿瘤1.心包炎2.心脏肿瘤第九节周围血管病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1.鼻炎、鼻窦炎2.咽炎、喉炎3.急性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4.肺炎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2.支气管哮喘3.支气管扩张症4.肺气肿第三节肺尘埃沉着症1.肺硅沉着症2.肺石棉沉着症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五节呼吸窘迫综合征1.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第六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鼻咽癌2.喉癌3.肺癌第七节胸膜疾病1.胸膜炎2.胸腔积液3.胸膜间皮瘤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1.食管的炎症2.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迟缓不能第二节胃炎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第四节阑尾炎第五节非特异性肠炎1.局限性肠炎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4.菌群失调性肠炎第六节病毒性肝炎第七节酒精性肝病第八节肝硬化1.门脉性肝硬化2.坏死后性肝硬化3.胆汁性肝硬化第九节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1.肝代谢性疾病2.肝血循环障碍第十节胆囊炎与胆石症1.胆囊炎2.胆石症第十一节胰腺炎1.急性胰腺炎2.慢性胰腺炎第十二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1.食管癌、2.胃癌3.大肠癌4.原发性肝癌5.胰腺癌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一节淋巴结良性增生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淋巴结的特殊感染第二节淋巴组织肿瘤1.概述2.霍奇金淋巴瘤3.非霍奇金淋巴瘤第三节髓系肿瘤1.急性随性白血病2.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第四节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第十章免疫性疾病第一节自身免疫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第二节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第三节器官和骨髓移植1.移植排斥反应及机制2.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3.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疾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2.基本病理改变化3.临床变现4.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第二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肾盂肾炎2.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第三节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1.肾细胞癌2.肾母细胞瘤3.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第一节子宫颈疾病1.慢性子宫颈炎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第二节子宫体疾病1.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内膜增生症3.子宫肿瘤第三节滋养层细胞疾病1.葡萄胎2.侵蚀性葡萄胎3.绒毛膜癌4.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第四节卵巢肿瘤1.卵巢上皮性肿瘤2.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第五节前列腺疾病1.前列腺增生症2.前列腺癌第六节睾丸和阴茎肿瘤1.睾丸肿瘤2.阴茎肿瘤第七节乳腺疾病1.乳腺增生性病变2.乳腺纤维腺瘤3.乳腺癌4.男性乳腺发育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节垂体疾病1.下丘脑及垂体后叶疾病2.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3.垂体肿瘤第二节甲状腺疾病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3.甲状腺功能低下4.甲状腺炎5.甲状腺肿瘤第三节肾上腺疾病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2.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3.肾上腺肿瘤第四节胰岛疾病1.糖尿病2.胰岛细胞瘤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1.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2.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1.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2.脑水肿3.脑积水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感染疾病2.病毒性感染疾病3.海绵状脑病第四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Alzheimer病2.Parkinson病第五节缺氧与脑血管病1.缺血性脑病2.阻塞性脑血管病3.脑出血第六节神经系统肿瘤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外周神经肿瘤3.转移性肿瘤第十五章传染病第一节结核病1.概述2.肺结核病3.肺外结核病第二节伤寒第三节细菌性痢疾第四节麻风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第六节肾综合症出血热第七节狂犬病第八节性传播性疾病1.淋病2.尖锐湿疣3.梅毒第九节深部真菌病第十九章寄生虫病第一节阿米巴病1.肠阿米巴病2.肠外阿米巴病第二节血吸虫病第三节华支睾吸虫病第四节肺型并殖吸虫病第五节丝虫病第六节棘球蚴病1.细粒棘球蚴病2.泡状棘球蚴病。

肿瘤病理生物学01-肿瘤病理生物学基础

肿瘤病理生物学01-肿瘤病理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一、遗传信息的复制
DNA(基因)复制具有一定的特征 (一)半保留式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
半保留复制方式
♦ DNA复制时,分别以解开的亲链为模板,根据 碱基互补原则合成新的DNA链(子链)。 ♦ 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其双螺旋链必然 是由一股亲代原有的旧链与合成的子链互补形 成的。 ♦ 这就是Watson及Crick提出的著名的半保留复 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方式。
肿瘤病理生物学
全书共十二章,约45万字 第一章 肿瘤病理生物学基础
介绍DNA、RNA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 录和翻译、基因的表达调控、人类基因组计划 以及RNA干扰和微小RNA知识;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
概念、肿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方法等; 第三章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
各种致癌因素、肿瘤发病的学说和多阶段 理论
2001年,上述计划宣告完成,绘制出了四 种不同的图谱: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 谱和基因图谱。
(一)遗传图谱(genetic map) 又称为连锁图谱(linkage map)或遗传连锁图谱 ◆是某一物种的染色体图谱,显示所知的基因和/或遗传标记的 相对位置,而不是在每条染色体上特殊的物理位置。由遗传重组 测验结果推算出来的、在一条染色体上可以发生的突变座位的直 线排列(基因位点的排列)图。 ◆其研究经历了从经典的基因连锁图谱到现代的DNA标记连锁图 谱的过程。
溶液中盐离子浓度对DNA稳定性有影响
二、核糖核酸(RNA) (一)RNA的特点 ①碱基组成不同:A,G,C,U ②戊糖性质不同: D-核糖 ③RNA主要是由单链核苷酸构成,细胞中不存在于其互 补的配对链; ④因为是单链,所以RNA分子里的碱基比例常不相等; ⑥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者; ⑦某些RNA分子具有酶蛋白的催化活性; ⑧某些RNA分子具有调节基因功能的作用。

泌尿系肿瘤 o(╯□╰)o

泌尿系肿瘤 o(╯□╰)o

临床表现:
40~60岁,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病人。
诊断:临床表现+活组织检查
注意有无淋巴结肿大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亦可行放射和化疗治疗。 方法:①局限在包皮者行包皮环切术 ②原位癌可行激光治疗 ③阴茎部分切除术 ④阴茎全切除术 ⑤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放射治疗
化疗治疗
第四节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tumor of testis)比较少
坏死性肾癌声像图
肾癌出血声像图
肾癌钙化声像图
肾动脉造影
动脉晚期,肿瘤区充满
粗细不均的迂曲肿瘤血管
CT
CT增强扫描示 左肾上极前部 小圆形低密度 占位病变,边 缘模糊(光标)
MRI 有助于鉴别诊断
A.T1WⅠ示左肾外侧肾实质增厚(箭),无信号差异。B.T2WⅠ示左肾外侧病灶呈高信号,内侧见高信号小囊肿 C.T1WⅠ加脂肪抑制,示肾实质信号略高,病灶呈相对低信号,轮廓显示。D.动脉期增强示病灶明显强化。
诊断
临床表现
超声
肾母细胞瘤声像图 肿瘤位于肾上极,肾外形呈茄形
肾母细胞瘤声像图 肿瘤有坏死、液化的无回声区
X线
腹部正侧位
CT
CT平扫示,
右肾肿,呈
环形及片 状钙斑
MRI
A.T1WⅠ加脂肪抑制,示右肾巨大占位,部分区域呈不均匀斑片 状和条状高信号,为肿瘤内出血所致。 B.T1WⅠ加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内散在不规则的条纹状 强化,无明确的肿瘤内坏死囊变征象。
鳞癌
膀胱巨大结石合并鳞状细胞癌 黑色圆形为结石,其右侧为肿瘤组织,三角区粘膜水肿
腺癌
膀胱憩室癌 鳞状细胞癌部分有腺癌结构,癌组织呈瓷白色团块
4、浸润深度 是肿瘤临床(T)和病理(P)

肾脏肿瘤 ppt课件

肾脏肿瘤 ppt课件
3
4
肾细胞癌的TNM分期 T-原发肿瘤 T3a:侵及肾上腺、肾周 Tx:不能确定 T3b:侵及肾V、膈下V T0:无原发肿瘤 T3c:侵及肾V、膈上V T1:肾内,≤7cm T4:超越筋膜 T1a: ≤4cm T1b:4-7cm T2:肾内,>7cm T3:侵及肾周、V,筋膜内
5
1,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角形,胞浆宽广而透明,含有
t(x;1)(p11.2;q21, t(x;17)(p11.2;q25)
48
TFE3
49
8,家族性遗传性肾细胞癌 许多遗传性癌综合征可累及肾脏,多
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基因突变参与。 累及肾脏时,可出现各类型的肾细胞癌; 发病年龄较轻;易双肾和多灶状发生。
50
51
52
53
54
HereditaryPa5R5 Can
95
NephRest
96
间叶性肿瘤
儿童
成年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样瘤(Rhabdoid tumour) 血管瘤、淋巴管瘤和血管肉瘤
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Congeni- 横纹肌肉瘤
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
弥漫分布者预后最差,称间变性肾母细胞瘤。
86
NephBT
87
88
89
90
91
92
93
CystPDNepBT 94
15,肾源性残余 肾内出现灶状胚性肾组织成分,具有发 展为肾母细胞瘤的潜能。所谓肾母细胞 瘤病是指浸润性肾源性残余和不成熟的 肾胚芽组织弥漫性或多灶状分布于肾实 质内时肾母细胞瘤。

外科学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优秀课件

外科学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优秀课件
• 畸胎瘤
多为圆形囊性、边界清楚、质地软硬不匀,甚 至可扪及骨性结节。
治疗
• 早期行肾切除术。配合放射和化学治疗提 高手术存活率。
肾母细胞瘤是应用手术、放疗及化学治疗综 合治疗效果最好的婴幼儿恶性实体肿瘤 。
三、肾盂肿瘤(Tumor of Renal Pelvis)
病理
• 肾盂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乳头状瘤。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第二节 膀胱肿瘤
病因
• 仍不完全清楚。现已肯定β-萘胺、联苯胺、α -萘胺、4-氨基双联苯是膀胱癌致癌物。
病理
• 上皮性肿瘤约占95%以上,其中多数为移行细 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
膀胱壁深部肌肉组织内见癌细胞团浸润
病理
• 临床常称Tis、Ta 、T1期肿瘤为表浅膀胱癌。 • Tis原位癌; • Ta无浸润的乳头状癌; • T1浸润黏膜固有层; • T2浸润肌层,
• 放射和化学治疗
早期和年轻人的阴茎癌,可先行放射治疗, 若失败再行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对阴茎癌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第四节 睾丸肿瘤
病因 •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隐睾有高度相关。
隐睾示意图
病理 • 原发性肿瘤分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Biblioteka 肿瘤两类精原细胞瘤病理
生殖细胞肿瘤(90%~95%) 原发性睾丸肿瘤
阴茎鳞状细胞癌
临床表现
• 初期表现为红斑 、乳头状肿物及 溃疡,无疼痛。
• 晚期呈菜花状, 表面坏死,并有 恶臭的渗出物。 双侧腹股沟淋巴 结肿大。
治疗
• 手术治疗
表浅小肿瘤及原位癌可行激光治疗; 小而局限的肿瘤,可行包皮环切术; 较大的瘤体一般需做阴茎部分切除术,在癌 肿缘近侧2cm以上切断阴茎。

【基础医学】病理学总论 第五章 肿瘤

【基础医学】病理学总论 第五章  肿瘤

肝,肾,胰,肺。 包括细针。 ③冰冻切片 cryostat,CO2
15’ 明确诊断, 了解范围
2.脱落细胞学 简单,方便,可重复,可用于普查 分泌液,排出液,积液
HE,Papanicoloau’s
3.其他
①电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
②组织化学: 脂肪,多糖(PAS),酶(AKP,ACP),Dopa反应
类癌(carcinoid)
二、非淋巴造血组织
年龄轻,良恶性相对性,组织转变(形态多样,成
分复杂)肿瘤特点决定于组织发生和生长部位。 纤维,脂肪,肌肉(平滑肌、横纹肌),脉管(血 管,淋巴管),骨,软骨。
三、淋巴造血组织
全为恶性,年龄范围广,对放射线敏感。 淋巴瘤——Hodgkin’s, non-Hodgkin’s
生长情况 浸润性,切面如蟹足
围绕细胞
肉眼下界限清楚 镜下浸润早
转移
循淋巴管
循血管
特殊
癌肉瘤(carcino-sarcoma) 母细胞瘤(-blastoma) 神经,髓,肾,肝,视网膜 肌,骨,软骨
恶性……瘤
胚叶不明,或多胚叶、多形态
恶性脑膜瘤,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畸胎瘤 习惯名称 leukemia,Hodgkin’s disease, Ewing’s tumor , melanoma , seminoma
粘膜白斑(女阴,口腔),
慢性溃疡(皮肤,胃), 部分不典型增生性病变, 慢性炎症(胃,胆囊,子宫颈), 结节性肝硬变,
未降睾丸
结节性肝硬变与肝细胞癌
硬变+癌 188(85.45%) 188(50 .95%) 癌 220 369 硬变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睾丸肿瘤 ppt课件

睾丸肿瘤  ppt课件

PPT课件
13
治疗
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其与传统腹膜 后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美容 效果好等优点。其不足之处为其学习曲线较长,对手术 器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因其优势明显,腹腔镜下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甚至机器人手术必将成为未来腹膜 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方向。
PPT课件
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 圆形多边形,胞浆透明,核仁明显。
PPT课件 7
分类
2、纯胚胎癌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但在生殖细胞瘤中其发 病率仅次于精原细胞瘤。然而,超过80%的混合性生殖细 胞瘤中含有胚胎癌成分。单纯胚胎癌的发病高峰期在25岁 至35岁之间,比精原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段提前大约10年。 胚胎癌在50岁之后极少发生,更不会出现在婴幼儿期。大 多数患者以无痛性睾丸肿块就诊,大约2/3的患者在就诊 时就已经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PPT课件 6
分类
1、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约占50%, 其发病高峰期为34岁至45岁之间。精原细胞瘤在青春期 之前极少发生。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无痛睾丸增大, 男性女乳症和不孕症是罕见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 转移病灶。只有不到10%的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累及到 精索和附睾,双侧睾丸同时发生精原细胞瘤的概率只有 2%。
14
治疗
精原细胞瘤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术后常规进行放射 治疗或辅助性放疗。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如不放疗, 会有15%-20%的I期精原细胞瘤复发。而晚期的精原 细胞瘤则应以化疗为主,转移灶较大者,可行化疗 后予以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或放疗等综合治疗。
PPT课件
15
治疗
睾丸肿瘤的病因主要是睾丸在内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所 携带的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它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 过程,目前已知P53、Bc1-2、c-kit和FaS/FaS-L等多种肿瘤 相关基因参与这一调控过程。

(医学课件)肾肿瘤

(医学课件)肾肿瘤
感谢观看
如肾错构瘤、肾血管瘤等,其中肾错构瘤较为常见,多数为良性。
恶性肾肿瘤
包括肾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瘤等,其中肾细胞癌最为常见。
肾肿瘤的发病原因
1 2
遗传因素
肾肿瘤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有家 族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肾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 吸烟、职业暴露、慢性炎症等。
3
其他因素
受了根治性手术和放化疗,术后 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已得到控制,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良 好,目前病情稳定,预后良好。
病例三:转移性肾癌
的免疫治疗
• 总结词:有效治疗 • 详细描述:转移性肾癌患者接受
了免疫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治疗等手段 ,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得到有效 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目前 仍在接受治疗,病情稳定。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患肾肿瘤 的风险。
02
病理生理
肾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生长速度
01
肾肿瘤的生长速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肿瘤可能生长迅速,
而有些可能生长缓慢。
局部扩散
02
肾肿瘤可以局部扩散到周围的肾脏组织和其他器官,如肾盂、
肾静脉和腔静脉。
转移
03
肾肿瘤可以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肺、肝、骨和淋巴结。
病例展示
病例展示
病例一:早期肾透明 细胞癌的治疗
• 总结词:成功治愈 • 详细描述: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
者在经过手术切除后,接受了全 面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显示肿瘤被完全切除,术后 恢复良好,患者已成功治愈。
病例二:局部晚期肾
癌的手术和放化疗
• 总结词:良好预后 • 详细描述:局部晚期肾癌患者接

(医学课件)肾脏病理

(医学课件)肾脏病理

感染因素
如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肾小球疾病
肾小管疾病
炎症、免疫、代谢等多种因素导致肾小球损 伤。
中毒、缺血、缺氧等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
肾间质疾病
肾血管疾病
炎症、免疫、药物等导致肾间质炎症。
血管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肾血管损伤 。
环境因素对肾脏疾病的影响
饮食
高盐、高脂、高蛋白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与肾脏疾病的发生相关。
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非药物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1 2
饮食疗法
控制蛋白质、盐、脂肪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 负担。
透析治疗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可采用透析治疗以清除体 内多余的废物和水分。
3
移植治疗
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考虑肾脏移植手术 。
肾脏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急性肾小球肾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转 为慢性肾炎。
肾脏还产生一系列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 和前列腺素等,参与血压调节和红细胞生成等 生理过程。
肾脏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神经调节
肾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对维持血压和心率具有重要作用。
免疫功能
肾脏作为免疫器官之一,产生免疫细胞 和抗体,参与机体防御反应。
消化系统
肾脏与消化系统相互影响,肾功能不全 患者往往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等。
免疫病理和分子病理检查。
尿液检查
02
收集患者尿液,进行细胞学、免疫学和化学检查,以评估肾脏
病变情况和诊断尿路感染等疾病。
生化检查
03
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
以评估肾功能和判断肾脏疾病进展情况。

肿瘤肾脏病学

肿瘤肾脏病学

肿瘤肾脏病学肿瘤肾脏病学是研究肾脏肿瘤的学科,主要涉及肾脏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肾脏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本文将从肿瘤肾脏病学的角度,对肾脏肿瘤进行细致的介绍。

一、肾脏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肾脏肿瘤可分为肾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上皮样肿瘤等多种类型。

其中,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肾脏恶性肿瘤,占肾脏肿瘤的85%以上。

二、肾脏肿瘤的病理特点肾细胞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细胞来源于肾小管上皮,常见的类型有透明细胞型、乳头状型、嫌色细胞型等。

肾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核大而深染,胞质丰富,胞浆内可见大量脂质,肿瘤细胞呈现异质性生长。

三、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血尿、腰痛、腹部包块等。

其中,血尿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占75%左右。

此外,肾细胞癌还可引起高血压、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四、肾脏肿瘤的诊断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肾脏肿瘤的最可靠方法,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五、肾脏肿瘤的治疗肾脏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对于早期发现的肾细胞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对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肾动脉栓塞、靶向药物治疗等。

放疗和化疗在肾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较少,主要用于晚期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

六、肾脏肿瘤的预后肾脏肿瘤的预后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分期、肿瘤的类型、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等。

早期发现的肾细胞癌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但是,晚期肾细胞癌的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

肿瘤肾脏病学是研究肾脏肿瘤的学科,肾脏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通过对肿瘤肾脏病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肿瘤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肾脏肿瘤(医学课件)

肾脏肿瘤(医学课件)

肾动脉栓塞术
通过栓塞肾动脉,减少肿 瘤血供,使肿瘤缩小并控 制出血。
放疗与化疗
放疗
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破坏肿瘤细胞DNA,达到杀灭肿瘤细 胞的目的。
化疗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干扰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达到控制肿 瘤生长的目的。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其 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达到 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心理关怀的方法
包括倾听、理解、支持、鼓励、提供信息等,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等都可以提供心理关怀,同时家 庭、朋友、社区等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支持体系的概念
社会支持体系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家庭、社区等各方面共同参与,为肾脏肿瘤患者 提供全方位支持的体系。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靶向治疗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药 物,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达 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04
肾脏肿瘤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与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降低患肾脏肿 瘤的风险,同时应限制
酒精摄入。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 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
和抗氧化剂。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 肥胖和过度减肥。
肾盂癌
起源于肾盂或肾盏的肿瘤,占 肾脏肿瘤的5%-10%。
肾母细胞瘤
又称Wilms瘤,是儿童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在5岁前
发病。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又称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 ,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
构成。
组织学特点与分级
肾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
分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 色细胞癌和集合管癌等。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第五章肾瘤的考察主要分为皮质肿瘤和髓质肿瘤。

皮质肿瘤
主要包括肾细胞癌、肾腺瘤和肾上皮瘤等;髓质肿瘤则主要有肾母细
胞瘤、嗜酸性颗粒细胞瘤和肾髓质瘤等。

一、皮质肿瘤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皮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肾实质肿瘤的70%
以上。

分子病理研究表明,肾细胞癌与染色体短臂3的删除有关,导
致VHL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过度的血管增生和肾细胞生长。

病理特征:瘤体常为单发,呈囊壁较厚、均质的囊性肿瘤。

肩起细
胞形成小管、实质、纤维及筛状结构,其中的实质结构呈重叠镶嵌样。

肾细胞癌细胞胞浆丰富,常有巨大的微空泡,可呈多形态。

二、髓质肿瘤
髓质肿瘤是源自中胚层间质的肿瘤,主要有肾母细胞瘤、嗜酸性颗
粒细胞瘤、肾髓质肿瘤。

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主要在1-3岁,5岁以下儿童占90%。

临床上表现为局部肿物、腹痛和血尿。

病理特征:肿瘤常为单侧发生,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有纤维性假包膜。

瘤体内部呈固态、囊性或混合性。

肿瘤细胞小,圆形或椭圆形,
有丰富的粉红色胞浆,阳性的PAS基质,形态各异的假腺泡。

瘤细胞
分裂像少见。

总的来说,病理学中的肾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体系,其形态、生理、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各方面的特征都有其独特之处。

对于这些特征的深入了解,是诊断和治疗肾瘤的重要依据,也是未来肾瘤研究的重要方向。

病理学各章重点

病理学各章重点

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 2化学物质和药物 3物理因素 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 6内分泌因素 7免疫反应 8遗传变异 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 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眼:肾内巨大肿块,平均直径为12cm,易出血、 坏死、囊性变。 镜下: 未分化胚芽组织:细胞小圆形,胞质少,细胞核 深染,细胞弥漫排列或成结节状或梁状 间胚叶性间质:幼稚的粘液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为 主可出现横纹肌、软骨、骨或脂肪等间叶组织 上皮样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体积很小,呈圆形、 多边形或立方形,排列呈片状、菊形团,肾小 管或肾小球样。

例二

男 4岁右肾切除标本,切面肿瘤灰红色, 呈蜂窝状,局部灰白色。

未分化间胚叶成分+上皮成分+间质成分 =肾母。
膀胱疾病
胚胎学
在胚胎第5周末,后肠和尿囊之间的间叶 组织形成的泄殖腔隔向尾端生长,将泄殖腔分 隔成背侧的直肠和腹侧的泌尿生殖窦,膀胱和 尿道即由胚胎的泌尿生殖窦发育而来。膀胱顶 部原来与尿囊相连续,最初形成的膀胱如管状。 在胚胎第二月,膀胱逐渐澎大成囊状,但其上 端仍保持管状,并延长成脐尿管(与残留脐部以 下的尿囊柄相连接)。胎儿出生后,脐尿管退化 成脐尿韧带,如果脐尿管不闭锁,泄殖腔隔发 育不全等则可发生脐尿瘘等各种先天性畸形。
肿瘤呈结节状,灰白色,可见出血、坏死
肿瘤几 乎占据整个 肾上极,切 面呈灰白色, 质硬,局部 坏死。
瘤细胞排列呈巢状,细胞小,裸核,可见肾小球样结构,间质呈粘液样。
肾母细胞型。 肿瘤由成巢的 中小型肾母细 胞组成,其间 可见肾小管样 结构。
肾母细胞 瘤细胞形 成肾小膜下生长,形成乳头状结构。
扁平泌尿上皮增生,细胞层数增加, 有轻度或无明显细胞学异型
尿路上皮的异型增生
膀胱恶性肿瘤
一、尿路上皮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于50一70岁患 者,男性多见,比女性多2倍。苯胺染料、 吸烟、病毒感染和膀胱粘膜的慢性炎症可 能是膀胱癌的诱发因素。患者主诉多为无 痛性血尿。

(二)恶性肿瘤
肾细胞癌或肾腺癌 以往肾癌的分类均以细胞浆的特征进行, 分为透明细胞癌或颗粒细胞癌、混合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结 合肿瘤基因、染色体改变,近来肾癌分为 透明细胞型,嗜色细胞型、嫌色细胞型、 肾直管型及神经内分泌型。
肾细胞癌或肾腺癌
约占肾脏原发的恶性肿瘤之80%一90 %,多见于中老年人。依癌细胞的形态特 点.分为下列各型: 1)、透明细胞癌(70-80%): 肉眼:呈黄色球性肿物,边界不清楚, 或有假包膜,常见出血坏死,位于皮质区。
肾脏、睾丸肿瘤病理学
肾肿瘤
(一)、良性肿瘤 肾皮质腺瘤 [肉眼形态] 肿瘤位于肾皮质,边界清楚, 但无包膜,呈圆形,黄色结节,大小不等 直径为1—3cm。 [组织形态]1、分化好的近曲小管上皮2、 呈乳头状、腺管状、囊状、实心排列3、 胞浆透明或颗粒状。
1.乳头状/管乳头状腺瘤

Grigon的诊断标准

集合管癌
肉瘤样癌:
癌细胞呈梭 形,胞浆透 明,核大深 染,异型明 显。
3、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又称wilms瘤,起源于肾内残留的后肾胚 芽组织。多发生于7岁以下,尤其是l—3 岁的儿童
• 临床首先发现腹部肿块,偶见血尿和疼痛。


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位于11q13的WT-1 基因(Wilms tumor-associated gene) 的丢失或突变有关。 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的重要关系,将 其分为两种类型:①组织结构良好型 (favorable histology,FH)即无间变 的肾母细胞瘤;②组织结构不良型 (UH)。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表现] 1.肿瘤在肾内多无症状; 2.如肿瘤破裂可发生急性腹痛,腰部肿块 增大及内出血症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肉眼形态] 1、肿瘤边界清楚,但无包膜,2、 质地较软,呈圆形或椭圆形,3—20cm。3、肾 皮质、髓质均可发生。4、切面呈灰黄色。5、 可见浸润性生长。(肾周围脂肪组织和淋巴结) [组织形态] 光镜:1、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 管腔扭曲而壁增厚的血管和呈束状排列的平滑 肌所组成。2、 见核膜清楚核仁大且HMB-45表 达+的异型大细胞。
4、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 是肾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1/3有结节性硬化 症。此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疾病, 80%病人脸部有蝴蝶状皮脂腺瘤,其他器官如 脑、眼、骨、心、肺亦有病变。大脑发育迟缓、 智力差、有癫痫发作,多为双肾多发病源。我 国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 硬化,80%为女性,出现病状在20-50岁,40 岁以后占多数。

乳头结构 肿瘤直径≤0.5cm 组织学不象透明细胞 癌等
2.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
CK8(+)
CK8(+)
Vimentin(-)
3.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
罕见,多发于38~64岁 肉眼: 镜下:

肾肿瘤

肿瘤以局部生长为主,较大肿瘤可侵犯肾 周脂肪组织或肾静脉。部分病例可出现肺 等脏器的转移。 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综合应用具有 较好的疗效。无转移者长期限生存率可达 90%或更高。已有转移者经综合治疗也 可有较好的疗效。
例一

女 性 22 岁。血尿,左肾肿瘤10天。以 肾癌手术。肉眼检查: 10.5x10x4.5cm 已切开肾及肿瘤;肿瘤呈囊实性 8x4.3x5cm,位于皮质被膜下。切面灰黄 色。 vimentin阴性,其他见照片 免疫组化顺序:CD68.CgA.SYN.Ki-67
膀胱内见结节状肿瘤。
肿瘤呈结节状,伴出血及溃疡形成,向深部浸润。
膀胱内癌肿呈乳头状,浸润膀胱壁,并向膀胱外发展。
膀胱内结节 状肿物,浸 润膀胱壁, 阻塞双侧输 尿管,引起 肾盂积水。
镜下
肿瘤细胞有间变,细胞大小不等,排列不 规则,核有异形。根据其细胞形态、排列及其 肿瘤的侵袭性,常可分为三级: Ⅰ级:肿瘤乳头尚规则,但表面的移行细胞层次 增加,细胞密集,核大、染色质丰富,有异形, 可见核分裂相,侵袭性少见。 Ⅱ级: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相多见,排列 可呈乳头状,但分布不均,常形成巢团状,肿 瘤有侵袭性。 Ⅲ级:肿瘤细胞呈高度异型性或未分化,核分裂 相多见,肿瘤坏死明显,常浸润深层组织。
膀胱良性肿瘤
(一)移行细胞乳头瘤 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无痛性血尿。肿瘤多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及输尿管开 口处。 肉眼: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为o.5—1cm, 表面呈绒毛或细乳头状,蒂很细,易脱落,常为多 发性。 光镜:肿瘤乳头的表面覆以增生的移行上皮, 一般为5—6层,分化良好,核分裂相罕见,且多局 限于乳头的基底部。乳头的中心柱为富含血管的纤 维结缔组织。若乳头的细胞层次多、细胞异形,细 胞核大且密,极性消失.核分裂相多见,则应考虑 癌变。
全肾被黄色 肿瘤占据, 仅肾右缘残 余月牙形肾 实质,肿瘤 内大量出血。
Masson 三色 染色,可见血 管、纤维、肌 肉、脂肪组织。
大量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肾血 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前体细胞是从一种生长 于血管周围的细胞发展来的 免疫组化研究已表明在肾脏的其他肿瘤中 无HMB-45表达。提示HMB-45免疫组化的 应用可以有效地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从 含有梭形细胞的其他肾肿瘤中(如平滑肌 瘤、肉瘤样肾细胞癌)鉴别出来,并使术 前穿刺活检更有意义。
CGA
SYN
CK/CD10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FIGURE 1. The mass shows multinodular appearance with extensive necrosis, and it is protruding into the renal pelvis. FIGURE 2. Histologic findings of the tumor. The most part of tumor consists of microfollicles and macrofollicles, in which inspissated colloid-like material is present in the lumina (A). Some luminal materials in the follicles are calcified, but no definitive psammomatous calcifications are present (B). The tumor cells of follicles have a moderate amount of clear or eosinophilic cytoplasm and round to oval nuclei with fine chromatin (C). The tumor cells show high nuclear grade with prominent nucleoli and frequent abnormal mitoses in some areas (D). FIGURE 3.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 The tumor cells show intensive staining for cytokeratin AE1/AE3 (A). CD10 immunostain shows positive reaction along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B).
镜下: 1、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角形,胞浆宽广 而透明。 2、胞核圆,可大可小,位于中央。 3、核分裂像不易见。 4、癌细胞多数呈实性巢索状结构,部分 呈管状、乳头状 5、间质由少量结缔组织和薄壁血管组成。



恶性程度分级: I级:细胞核呈均匀一致圆形,直径<10ųm, 核仁不明显。 II级:细胞核增大,直径达15ųm,核仁明显。 III级:细胞核很不规则,直径达20ųm,见大 核仁。 IV级:细胞核怪异,直径达20ųm,见大核仁, 易见梭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