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式为234112H H He +→B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4D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m 1+m 2-m 3-m 4)c 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 .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 3.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 .10个23592U 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 原子核没发生衰变D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4.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5.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7.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A .1:2B .2:1.C .30:3D .31:308.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可表示为2351448919256360U+X Ba+Kr+3n →,已知部分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正电子B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质子C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14456Ba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它最稳定 D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23592U 核的核子数最多,它的结合能最大9.23290Th 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2322282282282089088899082Th Ra Ac Th Pb →→→→→,最后生成稳定的20882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290Th 和22890Th 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B .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22888Ra 发生β衰变后变为22889Ac ,说明22888Ra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22888Ra 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 .是聚变反应D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1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一系列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放出的β射线B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建立了氢原子量子化模型C .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发现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D .贝克勒尔研究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13.由于放射性元素镎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已知镎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镎原子核比铋原子核多28个质子B .发生了7次α衰变和6次衰变C .一定量的放射性该元素,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放射线的穿透力越来越弱D .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衰变后生成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14.原子核反应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核电站等。

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

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

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物理原子核物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原子的构成、核的结构、放射性衰变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原子核物理的复习题,帮助你检验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选择题1.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与碳12核的相对质量之比。

下列原子相对质量的单位是:A. 千克B. 电子伏特C. 摩尔D. 无单位2. 具有相同质子数Z的原子或离子称为同位素。

下列同位素不属于同一元素的是:A. $^14_7N$ 与 $^14_6C$B. $^{235}_{92}U$ 与 $^{235}_{92}Th$C. $^{131}_{53}I$ 与 $^{131}_{54}Xe$D. $^{209}_{82}Pb$ 与 $^{209}_{83}Bi$3. 下列核反应中,属于$$\alpha$$衰变的是:A. $^{235}_{92}U \rightarrow ^{231}_{90}Th + \alpha$B. $^{14}_6C \rightarrow ^{14}_7N + \beta$C. $^{60}_{27}Co \rightarrow ^{60}_{28}Ni + \gamma$D. $^{99}_{43}Tc \rightarrow ^{99}_{44}Ru + e^{-}$4. 以下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重核结合成一个更重的核的过程B. 核聚变是指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C. 核聚变只发生在太阳等大质量恒星的核心D. 核聚变不会释放大量能量5. 下列元素中,能发生核裂变的是:A. 氢B. 锂C. 铍D. 铀二、填空题1. 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 _______________构成。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3. 在$$\alpha$$衰变中,原子核放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粒子。

4. 以X表示某元素的原子核,若X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N,则X的核素记号为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不稳定的原子核?A. 氘核B. 氦核C. 镭核D. 铀核答案:C2.下列物质中,具有中子最多的是:A. 氢B. 氮C. 铁D. 铀答案:D3.以下哪个是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A. 铀-238B. 铀-235C. 钍-232D. 钚-239答案:D4.下列几种放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的是: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5.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是:A.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B. 力守恒定律C. 电荷守恒定律D. 反射定律答案:A二、填空题1.法拉第定律指出,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线的_____成正比,与导线的长度及截面积的____成反比。

答案:电压、电阻2.铀-238衰变成钍-234时,放射出____和____。

答案:α粒子、氚核3.芬特方法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_____测定样品的年龄。

答案:衰变产物4.质子数为92的核素是_____。

答案:铀5.链式反应是指每个裂变核生成的中子都能引起_____个新的裂变核裂变。

答案:大于1个三、计算题1.一个铀-235核裂变时,平均产生3个中子,使周围8个铀-235核继续裂变。

假设每次裂变放出的能量为210MeV,求铀-235核裂变的倍增时间。

答案:根据倍增时间的定义,我们有Td = (N-1) × τ其中,Td为倍增时间,N为平均每次裂变释放的中子数,τ为平均裂变时间。

由题意可知,N = 3裂变时间τ = 1秒/8 = 0.125秒将N和τ代入上述公式,解得Td = (3-1) × 0.125 = 0.25秒2.一个样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初试为1000g,经过5个半衰期后剩余多少克?答案: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的质量会剩下原来的一半。

因此,经过5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原质量的(1/2)^5倍。

即,剩余质量 = 1000g × (1/2)^5 = 1000g × 1/32 = 31.25g四、解答题1.请简述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的组成元素是()。

A. 质子和中子B. 电子和质子C. 电子和中子D. 质子和电子答案:A2. 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

A. 连续的B. 离散的C. 线性的D. 非线性的答案:B3. 电子云的概念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尼尔斯·玻尔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马克斯·普朗克D. 埃尔温·薛定谔答案:D4.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B.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C.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D.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答案:B5.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

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洪特规则C. 库仑定律D. 以上都是答案:D6.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遵循()。

A. 线性规律B. 指数规律C. 正态分布D. 泊松分布答案:B7.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

A. 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总能量B. 原子核内单个核子的能量C. 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总能量与单独核子能量之和的差值D. 原子核内单个核子的能量与单独核子能量之和的差值答案:C8. 原子核的同位素是指()。

A.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核B. 具有相同质量数但不同原子序数的原子核C.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原子核D. 具有不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原子核答案:A9. 原子核的裂变是指()。

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结合成更大的原子核C.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D. 原子核的聚变答案:A10. 原子核的聚变是指()。

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结合成更大的原子核C.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D. 原子核的裂变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理。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核由什么粒子组成?A. 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质子和电子D. 中子和电子答案:B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哪种性质会发生变化?A. 质量数B. 电荷数C. 核外电子数D. 核内质子数答案:A3. 下列哪种粒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存在?A. α粒子B. β粒子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A4.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哪种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比例D. 核外电子数答案:C5.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哪种因素有关?A. 原子核的质量B. 原子核的电荷数C. 原子核的体积D. 原子核的表面答案:A二、填空题1. 原子核的组成粒子中,带正电的是______,带负电的是______。

答案:质子;电子2.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数量减少到原来的______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半3.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的质量亏损有关,质量亏损越大,结合能______。

答案:越大4.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______。

答案:能量5.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______。

答案:能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核的组成及其性质。

答案: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结合能等。

2. 放射性衰变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简述其特点。

答案:放射性衰变主要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类型。

α衰变是原子核放出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过程,导致原子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被放出,导致原子核电荷数增加1;γ射线是原子核在能量状态变化时放出的高能光子,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 核裂变和核聚变有何不同?答案: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释放出能量;核聚变是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也释放出能量。

(完整版)原子物理试题集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填空1、( )实验否定了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形。

答:(α粒子散射)。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3、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 )答原子能级的存在。

4、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是( )答电子衍射实验。

选择题1、原子核式模型的实验依据是:(只选一个)(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C )康谱顿效应,(D )夫兰克—赫兹实验。

答(A )2、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得到的结果:(A )绝大多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

,(B )只有1/800的α粒子平均在2—3度的偏转角。

(C )只有1/800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其中有接近180。

的。

(D )全部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答(C )第二章填空1、光谱的类型( )光谱、 ( )光谱 , ( )光谱。

答:线状、带状,连续。

2、巴耳末线系的可见光区中的四条谱线颜色是( )、 ( )、( )、( ) 答;(红、深绿、青、紫)3、氢原子光谱的前4个谱线系是( )、( )、( )、( )。

答“(赖曼系,巴巴耳末、帕邢、布喇开)4、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是(1)、((2)( )(3)( )5、能级简并是指(n 个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状况)6、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 )7、当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在n=3的能级中可能有多少个不同状态的椭圆轨道?(答案3个)(可作填空或选择)8、氢原子的玻尔半径a 0=0.529A,在n=2能级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 )A ,半短轴分别为( )A 、( )A 。

解:根据半长轴20a a nZ =可得: 2.116a =A 因1,2n φ= 由n b a n φ=得 b 1=1.053A, b 2=2.116A9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能量中能是(A )12.1eV , (B)10.2 Ev .(C )12.1 eV 、 10.2 eV 、19 eV ,(D )12.1 eV 、 10.2 eV 、3.4 eV . 答案(C)1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普线有( )条答案(3)问答5、玻尔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那三方面的基础上?答(1)光谱的实验资料和经验规律,(2)以实验基础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从黑体辐射的事实发展出来的量子论。

原子物理核力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核力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核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力是哪种类型的力?A. 万有引力B. 电磁力C. 核力D. 弱相互作用力答案:C2. 核力的作用范围通常在什么距离?A. 10^-10 mB. 10^-15 mC. 10^-20 mD. 10^-25 m答案:B3. 核力的特点是?A. 长程力B. 短程力C. 与距离无关D. 随距离增加而增强答案:B4. 核力在哪个方向上最强?A. 同向B. 反向C. 垂直D. 任意方向5. 核力是由哪种粒子传递的?A. 光子B. 胶子C. 介子D. 重子答案:C6. 核力对哪种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最大?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质子和中子答案:D7. 核力在原子核中的作用是什么?A. 维持原子核的稳定B. 使原子核分裂C. 使原子核膨胀D. 使原子核收缩答案:A8. 核力的强度与哪种因素有关?A. 核子的质量B. 核子的电荷C. 核子的自旋D. 核子的动量答案:C9. 核力的对称性是什么?B. 反对称C. 部分对称D. 部分反对称答案:B10. 核力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何影响?A. 没有影响B. 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C. 促进了相对论的发展D. 促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核力是一种______力,它在原子核尺度上起作用。

答案:短程2. 核力的传递粒子是______,它们通过交换来实现核力的作用。

答案:介子3. 核力在原子核中的作用是______原子核的稳定。

答案:维持4. 核力的强度与核子的______有关,这与核力的对称性有关。

答案:自旋5. 核力的发现对______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粒子物理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核力与电磁力的主要区别。

答案:核力是短程力,主要在原子核尺度上起作用,而电磁力是长程力,作用范围广泛。

核力在原子核中维持核子间的结合,而电磁力则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起作用,影响电子的运动。

2023年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1. 原子核物理基础1.1 简述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核,其研究内容包括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稳定性以及与核反应相关的规律和过程。

1.2 解释原子核的质量数、电荷数和核素符号的意义。

原子核的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用A表示。

电荷数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用Z表示。

核素符号则是用来表示特定的原子核,由元素符号和质量数构成。

1.3 简述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性质。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约为1.67262×10^-27千克,位于原子核中。

中子是电荷为零的基本粒子,其质量约为1.67493×10^-27千克,也位于原子核中。

2. 原子核结构与稳定性2.1 利用核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1) 氢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氢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 氘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氘的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3) 铀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铀的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和146个中子。

2.2 解释原子核稳定性的概念以及稳定核素的特点。

原子核稳定性是指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长久的性质。

稳定核素具有以下特点: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奇数或偶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在某个范围内具有最佳的比例;核子排布趋于对称。

3. 核反应与放射性3.1 解释以下概念:放射性衰变、半衰期和辐射。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转变为稳定核或其他核的过程。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中,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辐射是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具有能量的粒子或电磁波。

3.2 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原子核的衰变过程,解释放射性核素的变化。

放射性核素经过衰变,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会发生变化,进而生成新的核素。

(2) 为什么放射性核素会产生辐射?放射性核素衰变时会释放出稳定核、粒子或电磁波,这些释放出的粒子或波动具有能量,因此称为辐射。

核物理学考试试题

核物理学考试试题

核物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粒子不属于基本粒子?()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光子2、原子核的半径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子数D 以上都是3、放射性衰变中,α衰变释放的粒子是()A 电子B 质子C 氦原子核D 氢原子核4、质能方程 E = mc²中,E 表示()A 能量B 质量C 光速D 动量5、核反应中,质量亏损是指()A 反应前后原子核质量的差值B 反应前后粒子质量的总和差值C 反应前后质子质量的差值D 反应前后中子质量的差值6、以下哪种核反应堆利用的是重核裂变?()A 压水堆B 沸水堆C 快中子增殖堆D 以上都是7、核聚变反应中,主要的燃料是()A 氢的同位素B 氦的同位素C 铀的同位素D 钚的同位素8、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A 辐射剂量B 辐射类型C 照射时间D 以上都是9、以下哪种射线穿透力最强?()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中子射线10、原子核的结合能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质子数和中子数B 质子数C 中子数D 电子数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核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核的_____、_____和_____。

2、常见的放射性衰变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_____衰变。

3、核裂变反应中,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_____原子核。

4、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通常使用_____作为控制棒来控制反应速率。

5、原子核由_____和_____组成。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如铀、钚等)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和中子的过程。

核聚变则是指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聚合形成较重原子核(如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不同,核裂变使用重核,核聚变使用轻核;反应条件不同,核裂变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发生,而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释放的能量不同,相同质量的原料,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远大于核裂变;核废料的处理难度不同,核裂变产生的核废料具有强放射性,处理难度大,核聚变产生的核废料放射性相对较弱。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答案及解析1. 假设两个氘核在一直线上相碰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的同位素和中子,已知氘核的质量是2.013 6 u ,中子的质量是1.008 7 u ,氦核同位素的质量是3.015 0 u.(1)聚变的核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在聚变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 MeV.(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氚核和氦核发生聚变生成锂核,反应方程式为H +He→Li ,已知各核子比结合能分别为E H =1.112 MeV 、E He =7.075 MeV 、E Li =5.603 MeV ,求此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 【答案】(1) H +H→He +n 3.3 (2)7.585 MeV 【解析】(1)在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在聚变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为(2.013 6 u+2.013 6 u-1.008 7 u-3.015 0 u )×931.5MeV="3.3"MeV(2)比结合能为平均每个核子的能量,所以释放的能量为1.112 MeV×3+7.075 MeV×4-5.603 MeV×7="7.585" MeV2.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 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能量小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 .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 .用能量大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 .用能量大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答案】AD【解析】用能量小于等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一定不能分解,所以A 正确,B 错误.用能量大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只要分解,分解出的质子和中子动能之和一定不为零(若动能之和为零就分不开了),所以C 错误,D 正确.3. (山东临沂一模)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D 、E 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B .若D 、E 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 .若A 能分裂成B 、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D .若A 能分裂成B 、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答案】AC【解析】核反应过程中,核子数守恒,反应后比反应前核子平均质量减小,则反应过程一定要放出能量,反之,反应后核子平均质量增大,则反应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能量,由图象易知A 、C 正确.实际上在这里A 项为轻核的聚变反应,C 项为重核的裂变反应.4.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__________辐射.已知A、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1和T2,经过t=T1·T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A mB=__________.【答案】γ 2T22T1【解析】由半衰期公式m=m0结合题意可得mA·mB·所以5.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1)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2)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出多少能量?(3)已知太阳每秒释放能量为3.8×1026 J,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kg?(4)若太阳质量减小万分之三,热核反应不能继续进行,计算太阳还能存在多少年?(mp=1.0073u,mα=4.0015 u,me=0.00055 u,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答案】(1)4H―→He+2e(2)24.78 MeV (3)4.2×109 kg(4)4.5×109年【解析】(1)核反应方程是4H―→He+2 e.(2)这一核反应的质量亏损是Δm=4mp -mα-2me=0.0266 uΔE=Δmc2=0.0266×931.5 MeV≈24.78 MeV.(3)由ΔE=Δmc2得每秒太阳质量减少Δm== kg≈4.2×109 kg.(4)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太阳还能存在的时间为t==s≈1.4×1017 s即为4.5×109年.6.太阳的能量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做是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并由表中数据计算出该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取1 u=×10-26 kg).粒子名称质子pα粒子电子e中子n质量/u 1.0073 4.00150.00055 1.0087【答案】:见解析【解析】核反应方程为4H―→He+2e,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为Δm=(1.0073×4-4.0015-2×0.00055)u=0.0266 u=4.43×10-29 kg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4.43×10-29×(3×108)2 J=4.0×10-12 J.7.(2010·北京·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本文为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按照试题题目和答案的特点,采用以下格式进行书写:一、选择题1. 原子核中所包含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被称为:A. 原子序数B. 质量数C. 原子量D. 原子核数答案:B2. 下列元素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 氢、氦B. 氧、氮C. 氧、锂D. 锂、氘答案:D二、填空题1. 氢气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____个中子。

答:0或1(氢的同位素中存在一个中子的,即氘)2. 质子总数为7,中子总数为8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____。

答:15三、分析题1. 描述原子核结构的模型有哪些?请简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答:原子核结构的模型有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

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汤姆逊模型认为原子核是一个带正电的均匀球体,质子和电子混合分布于其中。

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则认为原子核是一个紧凑且带正电的体积,质子集中分布于其中。

- 卢瑟福模型提出了散射实验,通过对α粒子的散射观察,得出了核的直径较小且有正电荷的结论。

玻尔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子绕核定址和能级的概念。

- 汤姆逊模型没有给出精确的原子核结构,而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则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具体的原子核结构图像。

四、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答:原子核的裂变指的是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裂变通常发生在重元素核反应中,如铀核反应。

原子核的聚变指的是两个或更多轻原子核合并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同样也会释放能量。

聚变通常发生在太阳和恒星中。

它们的不同之处如下:- 裂变是重原子核分裂,聚变是轻原子核合并。

- 裂变释放的能量较大,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大。

- 裂变更容易实现,但聚变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 从能源利用角度来看,裂变是当前的核能利用主要形式,而聚变则是理想的未来能源。

五、论述题请根据自己所学和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 原子核的稳定性是如何保证的?请详细解释。

高中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集

高中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集

高中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集一、选择题1. 原子核中最轻的粒子是: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伽玛射线2. 下列物质中,具有最大原子序数的是:A. 铁B. 银C. 氢D. 钠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离子的是:A. Na+B. Cl-C. O2-D. H+4. 原子核的组成粒子不包括: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α粒子5. 一个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情况是:A. 2, 6B. 2, 8C. 2, 7D. 2, 5二、填空题1. 质子和中子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 原子核的电量为________。

3. 原子核的直径远________于整个原子的直径。

4. 轨道电子的质量远________于原子核质量。

5. 同位素的原子序数相同,但________数不同。

三、判断题1.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其中心区域。

()2. α粒子是带正电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2。

()3. 质子是原子核中质量最轻的粒子,电荷为正。

()4. 原子核附近的电子主要存在于能级轨道上。

()5. 同位素是指同一原子序数但质子数不同的元素。

()四、解答题1. 请问质子和中子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2. 请简述原子核的电量特点。

3. 什么是同位素?并给出一个例子。

4. 简要说明原子核与电子互相之间的作用。

5. 解释电离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六、应用题1. 一种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0,电子数为18,请回答以下问题:a) 这种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这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各是多少?c) 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中,分别有几个电子?2. 下列物质中,哪个是离子?A. O2B. H2C. NaD. H2O3. 一个原子核中,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8,请回答以下问题:a) 这个原子核的质量数是多少?b) 这个原子核的电子数是多少?c) 这个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是多少?4. 请简要解释放射性衰变。

5. 什么是半衰期?请举例说明。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集,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和应用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加深对原子核物理的理解。

高考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复习试题及答案

专题十三 原子和原子核(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时会放出核能B .α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本身有复杂的结构C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 越大,原子能级的能量也越大D .氡222衰变成钋218,半衰期为3.8天,因此200个氡222原子核经过3.8天后剩下90个2. 一群处于n =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谱线为 ( )A . 3条B . 4条C . 5条D . 6条3.已知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半径为r l ,此时氢原子的能量为E 1,当核外电子在第n 条可能轨道上时,有 ( ) A . 其轨道半径为r n =n 2r 1B .氢原子的能量为E n =E 1/n 2,由此可见n 越大,能量越小C .氢原子在不同能量状态之间跃迁时,总能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子D .氢原子由能量状态E n 跃迁到能量状态E n -1时,其辐射光子的波长为1--=n n E E hc λ4. 某放射性元素,在15h 内衰变了全部原子核的7/8,则其半衰期为 ( )A . 10hB . 7.5hC . 5hD . 3h 5.Th 23290(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Pb20882 (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 .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 .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 .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6.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依据是用α粒子轰击金铂,实验中发现α粒子( ) A .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偏转B.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有的甚至被弹回C.全部发生很大偏转D.绝大多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7.在极短的距离上,核力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氘核,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氘核的能量大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B.氘核的能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C.氘核的能量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D.氘核若分裂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时,一定要放出能量8.关于质能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质量减少,能量就会增加,在一定条件下质量转化为能量B.物体获得一定的能量,它的质量也相应地增加一定值C.物体一定有质量,但不一定有能量,所以质能方程仅是某种特殊条件下的数量关系D.某一定量的质量总是与一定量的能量相联系的9.当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产生γ光子辐射,对这一实验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B.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C.γ光子的质量为零,氘核的质量等于中子与质子的质量之和D.γ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氘核的质量小于中子与质子的质量之和10..原子核A经β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B,原子核B再经α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C,则下列说法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2B.核A的质子数减核C的质子数等于5C.原子核为A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少1D.核C的质子数比核A的质子数少111.氢原子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向另一个轨道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 A.原子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B.原子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C.原子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D.原子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12.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发出蓝光,那么,当氢原子从第5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应发出 ( )A.X射线 B.红光 C.黄光 D.紫光13.氢原子第一能级是-13.6eV,第二能级是-3.4eV.如果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到一个能量为11eV的光子的照射,则这个氢原子 ( )A.吸收这个光子,跃迁到第二能级,放出多余的能量B.吸收这个光子,跃迁到比第二能级能量稍高的状态C.吸收这个光子,跃迁到比第二能级能量稍低的状态D.不吸收这个光子二、计算题14.处于静止状态的原子核X经历一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M的Y原子核,放出的α粒子垂直射人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测得其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设衰变过程中出现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新核和α粒子的动能.求此衰变过程亏损的质量.15. 核聚变能是一种具有经济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的新能源.近年来,受控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已得到验证,目前正在突破关键技术,最终将建成商用核聚变电站.一种常见的核聚变反应是由氢的同位素氘(又叫重氢)和氚(又叫超重氢)聚合成氦,并释放一个中子若已知氘原子的质量为,氚原子的质量为,氦原子的质量为4.0026u ,中子的质量为1.0087u ,.(1)写出氘和氚聚合的反应方程. (2)试计算这个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3)若建一座功率为的核聚变电站,假设聚变所产生的能量有一半变成了电能,每年要消耗多少氘的质量?(一年按计算,光速,结果取二位有效数字)16. 图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是E e =12.89eV 的电子束与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束射入同一区域,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

物理原子与核能试题

物理原子与核能试题

物理原子与核能试题第一题: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以下关于原子核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说法写在下面的空格中,并简要解释:1. ( )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与中子数量相同。

2. ( ) 原子核的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3. ( )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4. ( )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全部来自其中的质子和中子。

5. ( ) 原子核中的电子数目与质子数目相同。

解释:1. 正确。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与中子数量相同,以保持电中性。

2. 正确。

原子核的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正确。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4. 正确。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全部来自其中的质子和中子。

电子质量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5. 错误。

原子核中没有电子,因此原子核中的电子数目为零。

第二题:核能是当前世界重要的能源之一,以下是有关核能的试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写在下面的空格中:1. ( ) 核能是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

2. ( )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的反应过程。

3. ( ) 核裂变是指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的反应过程。

4. ( ) 核能只可以用于发电,无法应用于其他领域。

5. ( ) 核能的发展不受限制,可以无限制地利用。

正确答案:1. 错误。

核能是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

2. 错误。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的反应过程。

3. 正确。

核裂变是指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的反应过程。

4. 错误。

核能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核医学和核科学研究。

5. 错误。

核能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包括安全风险、废物处理等问题,无法无限制地利用。

第三题:核能的利用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问题:核能的优点:- 高能量密度,能够提供大量的能源。

- 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高中物理原子核200题(带答案)

高中物理原子核200题(带答案)

一、多选题1.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23592U+1n―→13654Xe+9038Sr+101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 9u,中子质量为1.008 7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u,则此核反应中( )A.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u+1.008 7u-89.907 7 u-135.907 2uB.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7)u C.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7)×(3×108)2JD.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7)×931.5MeV【答案】BD【解析】计算亏损质量时要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可用“u”或“kg”作单位,故A错,B对;质量单位为“u”时,可直接用“1u的亏损放出能量931.5MeV”计算总能量,故D对,当质量单位为“kg”时直接乘以(3.0×108)2,总能量单位才是焦耳,故C错。

2.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据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要放出核能量D.据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放出能量【答案】ACD【解析】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A正确;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误;A裂变为B和C,D和E 聚变为F,由于核子的平均质量都减少,所以都发生质量亏损,都放出了能量,故C、D 正确。

原子核物理试卷及答案10套

原子核物理试卷及答案10套

原子核物理 试卷A试简述下列物理概念 (20分)1.深度非弹性散射 2.同位旋 3.复合核 4.长射程α粒子壳层模型之所以成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并举两个用壳层模型解释实验现象较成功的例子。

(10分)用某一能量的124C +轰击209Bi 靶,得210Po 的生成率为311.610S -⨯,已知束流强度为0.1A μ,靶厚为2340gcm μ-(薄靶),求反应截面。

(10分)快中子照射铌靶时,能发生反应9392(,2)mNb n n Nb ,1/29210.15mT dNb β-=−−−−→ ,已知铌靶面积为23cm ,厚度为0.1cm ,靶面垂直于中子束,求铌靶经通量密度为102110cm s --的14MeV 中子照射8小时后,再冷却20天后的放射性活度(已知该反应截面935mb σ=,38.57Nb gcm ρ-=,93Nb 丰度为100o o )。

(15分)226Ra 是238U 衰变的产物,在铀矿中每62.810⨯个238U 原子便伴有一个226Ra 原子。

若已知226Ra 的半衰期2261/2()1620T Ra =年,而238U 的半衰期远远大于226Ra 的半衰期,试求238U 的半衰期。

(10分)对23(,)H d p H 反应,已知入射氘核能量 1.2d E MeV =,质子与氘核运动方向成直角飞出去,并具有能量 3.30p T MeV =,试求核反应的反应能。

(10分)95Zr 的衰变纲图如下图,试根据β衰变和γ跃迁的选择定则判断每一β衰变的衰变级次和每一γ跃迁的跃迁类型。

(15分)试求活度1.0毫居里的59Fe 在1秒钟内发射的每一能量的光子数和内转换电子的数目。

59Fe 核衰变纲图如下图。

各γ光子的内转换系数等于411.810()γ-⨯、421.410()γ-⨯和33710()γ-⨯,发射2γ和3γ的几率之比等于1:15。

(10分)试卷(B卷)一、简述下列物理名词:(15分)1、削裂反应2、全融合反应3、镜像核4、轨道电子俘获二、简述液滴模型的实验基础,液滴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成功应用液滴模型的两个例子。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的组成是什么?A. 质子和电子B. 中子和电子C. 质子和中子D. 电子和夸克2. 根据波尔模型,氢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氢原子能级的表达式?A. $E_n = -\frac{13.6}{n^2}$B. $E_n = -\frac{13.6}{n}$C. $E_n = \frac{13.6}{n^2}$D. $E_n = \frac{13.6}{n}$3.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多少?A. 0B. 1/2C. 1D. 24. 以下哪个粒子不带电?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正电子5.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哪个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与中子的比例D. 电子数6. 放射性衰变中,哪种衰变会产生β粒子?A. α衰变B. β衰变C. γ衰变D. 电子俘获7.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什么?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核时释放的能量B. 原子核形成时所需的能量C. 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D. 原子核内部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8.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了哪种物理现象?A. 核的电磁辐射B. 核的放射性衰变C. 核的磁矩在外部磁场中的取向D. 核的自旋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9.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其能量来源是什么?A. 核子的质量亏损B. 核子的电荷C. 核子的自旋D. 核子的结合能10.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下列哪个陈述是正确的?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B.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越精确,不确定性越大C.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越精确,不确定性越小D.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的不确定性是固定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卢瑟福散射实验及其对原子核结构理论的影响。

2. 解释为什么氢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并给出能级公式。

3. 什么是同位素?请给出一个例子。

专题76原子核物理(解析版)

专题76原子核物理(解析版)

专题76原子核物理专题导航目录常考点原子核物理 (1)考点拓展练习 (8)常考点原子核物理【典例1】2021年3月,考古学家利用技术测定了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已知的半衰期为8267年,其衰变方程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四个经过8267年一定还剩余两个B.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C.β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质子转化中子和电子D.β衰变过程满足动量守恒,不满足能量守恒解:A、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原子衰变的统计规律,四个不符合统计规律,故A错误;B、β衰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所以生成物的比结合能变大,故B正确;C、β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中子转化质子和电子并放出能量,故C错误;D、β衰变过程能量守恒,重力相对于内力可忽略不计,系统的动量也守恒,故D错误。

【典例2】如图所示为核反应堆的示意图,铀棒是核燃料,其反应方程为U+n→Ba+Kr+3n.用重水做慢化剂可使快中子减速,假设中子与重水中的氘核(H)每次碰撞均为弹性正碰,而且认为碰撞前氘核是静止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钡核的小B.该反应为热核反应C.中子与氘核碰后可原速反弹D.镉棒插入深一些可增大链式反应的速度解:A.在该核反应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为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可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钡核的小,故A正确;B.该反应是重核裂变反应,不是热核反应,故B错误;C.由题意知,氘核质量数是中子的两倍,取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碰撞是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都守恒定律可得mv0=mv1+2mv2联立解得,故C错误;D.要使裂变反应更激烈一些,应使镉棒插入浅一些,让它少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速度就会快一些,故D错误。

【技巧点拨】一.原子核物理发展简史二.核能及其计算对半衰期的理解(1)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对个别或少量原子核,无半衰期可言。

(2)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N 余=N 原⎝⎛⎭⎫12t τ,m 余=m 原⎝⎛⎭⎫12t τ。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或发现中能提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A .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实验 C .中子的发现 D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 .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3.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B .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C .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D .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 4.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5.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6.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8.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B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C .200个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0个D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10.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11.“嫦娥四号”的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 的衰变供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原子核物理 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 校园卡号:
(共150分,请选其中的100作答)
1. 我们知道原子核体积近似地与A 成正比,试说明其内在的物理原因。

2. 重核裂变后,生成的中等重的核常伴随着β衰变,为什么?
3.
Bi 21183
衰变至Tl 20781,有两组α粒子,其能量分别为6621keV ,6274keV 。


者相应是母核衰变至子核基态,后者为衰变至激发态。

试求子核Tl 20781激发态的能量。

4. 对于Ca Sc s 42
2068.04221−−→−,查表得3.310),(=m E Z f ,并已知子核的能级特性为+O 。

试判断母核的能级特性。

5. 质子轰击7Li 靶,当质子的能量为0.44, 1.06, 2.22 和3.0MeV 时,观测到共振。

已知质子和7Li 的结合能为17.21MeV ,试求所形成的复合核能级的激发能。

6. 简述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的中子蒸发能谱,并推导之。

7. 什么是内转换电子,内转换电子与β跃迁电子的区别。

期末考试试卷(B 卷)答案
1.解:
核力的作用要比库仑力强,而且主要是吸引力,这样才能克服库仑力形成原子核。

核子之间的磁力也比核力小很多,万有引力更是微不足道。

核力是短程力,粗略的说,核力是短程力的强相互作用,而且起作用的主要是吸引力。

2.解:
重核的中质比大于1,甚至达到1.54.对于重核,核内的质子数增多,库仑力排斥增大了,要构成稳定的核就必须要还有更多的种子以消耗库仑排斥力作用。

贝塔稳定线表示原子核有中子,质子对称相处的趋势,即中子数和质子数相当时原子核比较稳定。

3.解:
子核的激发能量:
MeV E E A A E 7.353]62746621[207211)]()([410=-=--=
αα
4.解:
424221
200.68 3.31/2log log(0.6810) 3.13
s
Sc Ca f T β+
−−−→•=⨯=
1/2
log f T •判断跃迁种类几次规则知道该β
+
衰变为容许跃迁
01,0;0,1
(1)1;1i i i i I I I πππ∆=-=±=∆=⨯+=+=+故而,故而,
所以,母核4221
Sc
的能级特性为:0+1+。

5.解:
复合核的激发能为:
代入数据得到:
**12**3417.60,18.1319.15,19.84E M eV E M eV
E M eV E M eV ====
6.解:
再通过复合核的反应中,出射粒子的能量也具有麦克斯韦分布的特点,在适当的条件下叫分布也是各向同性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液滴蒸发的图像来处理复合核的衰变,这就是中子蒸发能谱。

推导如下:
令剩余核的激发能
n
E E E -=0*由于复合核的衰变至剩余核的激发能为
n
E E E +→**之间的概率与此间的能级成正比,同时与复合核的中子宽度)
(n n E Γ成正比,
于是:
n
n n n n n dE E E E dE E n )()()(0-Γ∝ρ
又反应截面可以写为
ΓΓ=b
CN ab )
(ασσ
*A
aA
a A
m E E B m m =++
其中,)(ασCN 通过入射道(A+a )形成复合核的截面。

ΓΓ=a
CN ba )
(βσσ
利用细致平衡原理可以得到:
)12)(12()
12)(12()()(2
2++++=ΓΓA a b B b b a CN
b CN I I P I I p βσασ 则得:
)
()(2
b CN b b CN b E E p σβσ∝∝Γ假定)(b CN E σ近似为常量,则此式表明复合核发射例子
b 的概率与粒子的能量b E 成正比。

因此,对于复合核发射中子,有
n
n n n n dE E E a e E dE E n )()(02-∝
当n E E >>0时
002)(2E a
E aE E E a n
n -≈-
所以:
n
T
E n n E n n n dE e E dE E a e
E dE E n n n
--∝∝0)(
此式类似于麦克斯韦分布,通常称为蒸发谱。

7.解:
内转化电子是原子核跃迁时核跃迁时把激发能直接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内转换。

内转换过程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内转化电子。

贝塔电子是原子核衰变时释放出来的电子,正电子。

根据费米理论可知,贝塔粒子是核子的不同状态之间跃迁的产物,事先并不先存在核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