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物理性质与测量方法》第一篇 第三章 岩石电学参数的频散规律
《岩石物理性质与测量方法》第二篇 第一章 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1.3 高频段(200MHz~3000MHz)
当样品损耗很小或无损耗时,k1近似为实数,则 腔内样品处的场分布满足以下方程:
k1 J1 (k1 R1 ) J0 (k1R1)
f (k0,2,R1,R2,R0 )
(7)
fa
k0
J101Y000 J Y 001 000
J Y 000 101 J Y 000 001
a1—端口1 入射波幅度
b1—端口1 反射波幅度(或透射波)
a2—端口2 入射波幅度
b2—端口2 反射波幅度(或透射波)
24
§1.3 高频段(200MHz~3000MHz)
则,两端口网络的散射方程组可表示为:
b1 S11a1 S12a2 b2 S21a1 S22a2
同矩阵表示为:
b1
b2
(r
d2 dr 2
d dr
k12r)Ez
0
k
k02 (1
1 2Q2
j
1) Q
(1 j tan )
(r
d2 dr 2
d dr
k12 r ) E z
0
k1,k0 —分别为腔内有样品和无样品时
电磁场的波数。
tan
"
—介质的损耗角正切。
'
', " —为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
111
Q Qs Q0
12
§1.2 中频段(20MHz~270MHz)
由导纳Y计算出 和
通过解场方程可得出以下两个不同精度的计算公式:
1. 将场近似为静电场时有:
Y G jC A ( j )
d
d Im(Y )
A
d Re(Y )
岩石的电学特性_图文(精)
24§1岩石的电学特性l岩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性、地层水性质有关l岩石电阻率的大小只与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岩石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无关l电阻率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电阻率来反映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信息6§1岩石的电学特性7§1岩石的电学特性一、岩石电阻率与岩性的关系8§1岩石的电学特性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水内所含盐类型的关系43145.04.9957358.26.1153654.65.750.010.101.00MgCl 2KClNaCl18℃时的溶液电阻率(Ω.m溶液浓度(g/L R 石油>> R地层水(1水样总的矿化度总矿化度=460ppm+1400ppm+19000ppm=20860ppm(2各离子换算系数横坐标找到20860ppm ,纵坐标分别得到各离子的换算系数(3等效NaCl 溶液矿化度等效NaCl 溶液矿化度=460×0.81+1400×0.45+19000×1=20000ppm (4求地层水电阻率利用“NaCl 溶液电阻率与其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图版”,找到20000ppm 的斜线,对应纵轴找到已知温度t ,该点横坐标即为此溶液该温度下的电阻率13§1岩石的电学特性NaCl 溶液电阻率与其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图版14§1岩石的电学特性R 0—孔隙中100%含水时的岩石电阻率R w —孔隙中所含地层水的电阻率F ——地层因素或相对电阻率对一块孔隙度为φ 的不含泥质的砂岩岩样对同一岩性的n块岩样,孔隙度为φ1~ φna —岩性系数,变化范围在0.6~1.5m —胶结指数,一般为2,变化范围1.5~3φ——岩石孔隙度R t >R 019§1岩石的电学特性四、含油气纯岩石电阻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20 §1岩石的电学特性四、含油气纯岩石电阻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21§1岩石的电学特性四、含油气纯岩石电阻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22 §1岩石的电学特性四、含油气纯岩石电阻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23§1岩石的电学特性四、含油气纯岩石电阻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24 §1岩石的电学特性四、含油气纯岩石电阻率与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nn S b S bR R I 1(o w 0t −===。
岩石物理-岩电特性
50 Sw(%)
100
150
岩电参数n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毛管饱和度指数与综合物性关系 10
岩电饱和度指数与毛管饱和度指数关系 2.2
毛管孔径分布指数-D
岩电饱和度指数-n
5
y = 3.2101x -0.2213 R 2 = 0.4421
2
1.8
1.6
1 0 1 2 3 4 综合物性参数-sqrt(Perm/Por)
m = 1.7044− 0.5197log(a)
(3)
岩石物理-岩电特性
一般来说,地层条件下(油藏条件)的岩电参数要高于常规下的岩电结果, 原因是温度、压力会引起岩石孔隙结构变化,流体性质、油层润湿性又是控制 孔隙中油气分布的重要特性。为了符合油藏条件,岩电实验要满足以下条件: 1)油藏条件下的温度、压力; 2)油(气)驱替实验中按油藏高度设计驱替压力,并在驱替中满足毛管 压力平衡及流体分布平衡; 3)满足油层实际润湿性与流体性质。 目前多采用无半渗透隔板技术的二电极、四电极测量装置,很难满足毛管 压力流体均衡分布,而用半渗透隔板装置毛管压力和电阻率联测技术可望能解 决这一问题。
10-3μm2
49.8272 55.6385 54.2646 54.2646 55.4905
压力增大,会使孔隙体积发生变化,平均孔喉半径减小,弯曲度变大,渗 透性减弱,导致岩样的导电能力减弱,从而使地层因素增加。而温度升高 增强了盐水中离子活动能力,使岩石的导电能力增强(泥质附加导电)。 高温高压M比常温常压的稍高,说明克拉2泥质附加导电可忽略,主要受孔 隙结构变化的影响。
4 R w ∑ ( f i rci ) i =1 N
令a=1,则由上式得:
1
φm
《岩石的电学性质》课件
导电材料
了解不同岩石的导电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其 在电气勘探和地质工程中的潜在应用。
地质勘探
电学性质是地质勘探中的重要参数,有助于研究 岩石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发现地下资源。
岩石的电阻率与分类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电阻率。通过研究岩石的电学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类,并了解其在工程和勘 探中的应用。
地下构造
通过观察岩石的自然电位分布,我们可以推断地 下的构造和岩石性质,例如断层和岩浆活动。
地质过程
岩石的自然电位变化可以揭示地质过程,如地质 变形、岩石腐蚀和地下水流动。
岩石电气勘探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电气勘探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岩石的电阻率分布,以及地下结构和资源的可能性。
电阻率测量
利用电流和电压测量来推 断岩石的电阻率,用于勘 探地下矿藏、水源和地质 结构。
地电波法
通过发送和接收地电波信 号,可以绘制出地下岩石 和介质的电导率剖面图, 用于勘探石油和地下水资 源。
交流电法
利用交流电流在岩石中的 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下 化学和物理特征,例如岩 石中的矿化带。
实例应用
研究岩石的电学性质和应用的实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地质勘探、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声电分析
通过测量声电效应,我们可以了解岩石的力学和电学特性,从而评估其稳定性和可行 性。
2
智能料
声电效应的应用使得岩石能够响应外部刺激,以实现智能结构、监测和控制等功能。
3
地震预警
声电效应可以用于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岩石中的声波变化来预测地震活动。
岩石的自然电位
岩石的自然电位是指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带有的电势差。了解岩石的自然电位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地下构造 和地质过程。
(完整版)第三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3-0 简介石油储集岩可能由粒散的疏松砂岩构成,也可能由非常致密坚硬的砂岩、石灰岩或白云岩构成。
岩石颗粒可能与大量的各种物质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是硅石、方解石或粘土。
认识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及与烃类流体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和评价油藏的动态是十分必要的。
岩石实验分析是确定油藏岩石性质的主要方法。
岩心是从油藏条件下采集的,这会引起相应的岩心体积、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
有时候还会引起地层的润湿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岩石物性的影响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主要取决于油层的特性和所研究物性参数,在实验方案中应考虑到这些变化。
有两大类岩心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储集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常规岩心实验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二、特殊实验1、上覆岩石压力,2、毛管压力,3、相对渗透率,4、润湿性,5、表面与界面张力。
上述岩石的物性参数对油藏工程计算必不可少,因为他们直接影响这烃类物质的数量和分布。
而且,当与流体性质结合起来后,还可以研究某一油藏流体的流动状态。
3-1 岩石的孔隙度岩石的孔隙度是衡量岩石孔隙储集流体(油气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一、孔隙度定义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特征体元和孔隙度:对多孔介质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定义是孔隙度。
定义多孔介质中某一点的孔隙度首先必须选取体元,这个体元不能太小,应当包括足够的有效孔隙数,又不能太大,以便能够代表介质的局部性质。
ii p U U U U M i ∆∆=∆→∆)(lim)(0φ,)(lim )(M M M M '='→φφ称体积△U 0为多孔介质在数学点M 处的特征体元—多孔介质的质点。
这样的定义结果,使得多孔介质成为在每个点上均有孔隙度的连续函数。
若这样定义的孔隙度与空间位置无关,则称这种介质对孔隙度而言是均匀介质。
对于均匀介质,孔隙度的简单定义为:绝对孔隙度:V V V V V GP a -==φ 有效孔隙度:VV V V V V nG eP --==φ 孔隙度是标量,有线孔隙度、面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之分。
岩石中波传播速度频散与衰减
第3 3卷 第2期 2 0 1 2年3月
石
油
学
报
A C T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V o l . 3 3 N o . 2 0 1 2 M a r . 2
( ) 文章编号 : 0 2 5 3 - 2 6 9 7 2 0 1 2 0 2 - 0 3 3 2 1 1
mrmi说明速度频散和衰减的标准线固体模型23和考虑流动性的线性黏弹性抽度频散和衰减相互的岩石是由弹性固体骨架流体组成的一种多相黏弹性介质nur21率增加而增加的现象与波通播时总是会发生衰减的现象通常是密切相关12和23修fig1conceptualmodelofvelocitydispersionandfrequencydependentattenuationforlinearviscoelasticmedium应变关系就可以通33卷334石的波速度整体上要比局部饱和流体岩石的于岩石内的孔隙不可能是真空的充填流体时势必会比半充填和岩石的频散量和衰减规模要比岩石在完全孔隙内流体可运动空间相对此随着频率的增加所诱发的孔隙压力会较易迫使孔隙内流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发恢复到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低弹性波穿过岩石时所诱发的不均衡的孔隙压力会不同黏度的流体将会造成不同的频散和衰减规模论是局部饱和岩石还是流体低衰减和中间过渡频段的高频散高衰减的特引起地震波速多种描述不同情况是否均匀这些理论模型可以划分为均匀饱和条件模其诱发原因是由于波在穿过含有流体的孔隙压力均衡而使流体作biot模型可以mavko和nurmavko和jizbadvorkin和nur下软孔隙关闭的bisqparra29wilson42wu等4344又在此基含流体多孔各向异性介质中31进一步将其推32通过在bisq模型中引入一个黏滞因子更描述了bisq模型在低孔渗岩石中的波传播特征
岩石物理-岩电特性
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1、岩电参数特点 2、岩电参数控制因素 3、岩电参数关系式建立和不同储层 类型岩电参数确定
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m值规律
lg m = 0.34 − 0.12φ − 0.023 lg K
6个油田m值规律
岩电参数m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m值规律
塔中4井CⅢ储层中地层因素与孔隙度的关系
m
κ / φ 反映孔隙结构,不同孔隙结构应分 这里综合物性参数 别统计。对于好储层m值较大,接近2;对于差储层m值较低。 岩电参数n主要反映了流体性质、分布和岩石的润湿性等, 对于一般的砂岩数值为2。
岩电参数n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不含泥质的砂岩储集层含油和完全含水电阻:
N B π 1 1 π 4 4 4 = = { (F r ) + ∑[Fi (rci − (rci − X ) )]} 2 2 2 ∑ i ci ro 8 μ Lc M 2 Rw rt 8μLc M Rw i=1 i=B+1
岩电参数m的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在亲水岩石中,毛管含油后,其中心部分已不再导电。其毛管的电 阻等于毛管内束缚水膜的电阻:
r ofi
2 8μLcM 2Rw = π [ r ci4 − ( r ci − X ) 4 ]
式中 rofi岩石中单根含油毛管的电阻;X含油毛管中束缚水膜的厚度。
岩石中所有含油毛管的电阻:
10-3μm2
49.8272 55.6385 54.2646 54.2646 55.4905
压力增大,会使孔隙体积发生变化,平均孔喉半径减小,弯曲度变大,渗 透性减弱,导致岩样的导电能力减弱,从而使地层因素增加。而温度升高 增强了盐水中离子活动能力,使岩石的导电能力增强(泥质附加导电)。 高温高压M比常温常压的稍高,说明克拉2泥质附加导电可忽略,主要受孔 隙结构变化的影响。
《岩石物理学》课程报告:岩石声学参数测量方法简介
(1)圆柱共振腔两端处,圆柱共振腔的共振频率 随介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扰动体位于共振腔的两端时,介质的密度对 共振腔共振频率的影响更大; (3)介质的密度对共振腔共振频率的影响随密 度的变大而增大; (4)当扰动体在共振腔内居中放置时,共振腔的 共振频率值最大;在共振腔顶底面处共振频率 值最小.
式中:
(5)声衰减计算:
岩心样品和标准试件的长度 岩心样品的纵波速度
岩心样品的横波速度
岩心样品的声衰减系数
标准试件的声衰减系数
岩石声学参数测量方法简介 其他声学参数(结合密度)
泊松比
切变模量
弹性模量
拉梅系数
体积模量
式中:
泊松比
无量纲
岩心样品的密度
拉梅系数
岩心样品的纵波速度
传播时间法
切变模量 弹性模量 体积模量 岩心样品的横波速度
岩石声学参数测量方法简介
共振法
影响因素
样品声学参数 (Harris J M,2005)
(1)圆柱谐振腔的共振频率随扰动体密度的增大而变小; (2)扰动体位于谐振腔的两端时,扰动体的密度对谐振腔共振频率的影响更大; (3)随扰动体密度的增大,谐振腔共振频率之间的差距变小; (4)在扰动体沿谐振腔轴线移动时,存在两处共振频率与谐振腔的固有频率相等的位置; (5)当扰动体在谐振腔内居中放置时,谐振腔共振频率值最大;在谐振腔顶底面处共振频 率值最小.
岩石声学参数测量方法简介
传播时间法
样品与换能器之间必须耦合良好:凡士林或机械黄油,较大的轴向压力
样品尺寸:
信噪比:均值干扰和高频毛刺噪声 误差来源:背景干扰、测量、数据处理
岩石声学参数测量方法简介
共振法
共振法
岩石物理性质与测量方法绪论 (2)
对测井来说,关系较密切的只有其中两个,即电导率和介电常数。
4. 教学安排:
绪 论 第一篇 岩石的电学性质 第一章 岩石的导电特性 §1 水的导电性: §2 粘土矿物的导电性 §3 影响岩石电导率的因素 §4 岩石的导电模型 第二章 岩石的介电特性 §1 水的介电特性 §2 混合介质介电特性 §3 影响岩石介电特性的因素 §4 岩石介电常数模型 第三章 岩石参数的频散规律 §1 水的介电常数频散 §2 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 §3 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模型
3、研究对象: 岩石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矿物、孔隙流体和充填物混合而成 ,其物理性质范围很广,例如,岩石的力学性质、声学性质、电学性质、 核物理性质、热物理性质等等。 作为一门32学时的课程,不可能介绍岩石物理性质的方方面面,只能就 其中某个方面展开讨论。《岩石物理学II》这门课主要介绍岩石的电学特性 与实验室测量技术。 描述岩石电学特性的参数有三个,即电导率(或电阻率),介电常数和磁 导率。它们在测井中的变化范围如下:
内容简介
课程的第三部分介绍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内容 主要包括数据的回归分析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另外实验部分参观内容包括HP4194A、HP4191A 和HP8753C测量仪器的使用、用HP4194A测量岩石的 电阻率、用HP4191A测量岩石的高频电导率和介电常 数、用HP8753C测量岩石介电常数和用HP8753C进行 时域测量等。
岩石物理学II
---岩石物理性质与测量技术---
任课教师:柯式镇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内容简介
岩石物理性质与测量技术,总学时32。主要介绍三部分 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的电学性质(电导率或电阻率、介 电常数和磁导率)随岩性、孔隙度、孔隙流体、温度、压力和 频率等因素的变化特性,并根据这些变化规律给出岩石的响应 模型以便模拟岩石的电学响应,为电法测井资料的解释提供理 论基础。这一部分分三章进行介绍,第一章介绍岩石的导电性, 内容包括水的导电性、粘土的导电性、影响岩石导电性的因素 和岩石的导电模型;第二章介绍岩石的介电特性,内容包括水 的介电特性、岩石的介电特性、影响岩石介电特性的因素和岩 石介电常数理论模型;第三章介绍岩石电学参数的频散,内容 包括介电常数的频散和电阻率的频散。
《岩石物理性质与测量方法》第一篇 第二章 岩石的介电特性
当
1
时,Rother公式:
C
C
11
2
C 2
当 1,C 1 时,CRIM公式: V1 1 V 2 2
2
当
C
1
时,Poscal公式:
11 22 1 2
C,λ是常数 V1,V2 — 体积比含量
实际应用中,
当Sw=100%:V1=1-,1=m,V2=,2=w;
当Sw<1时:V1=1-Sw,1=m,V2=Sw,2=w。
式中,
t pw
—水无损耗传播时间(大约为25~30),蒸溜水的
t pw
20
710 F 444 F
/3 /3
t ph —油:4.7~5.2;气:3.3
t pma(岩石骨架)—砂岩:7.2;白云岩:8.7;石灰岩:9.1~10.2
美国休斯敦大学沈良矾教授,经大量岩芯实验研究后对TPO、CRIM和BHS评价, 这些方法只适用于饱和淡水岩样。
T的单位为℃,S的单位为kppm。
公式的适用范围为:10~150℃,0~260kppm。 虚部介电常数的计算:
方法一: 0 (由上式计算出的电导率可得)
方法二:
W S,T W 25C • BS,T
W 25C S 2.745 4.654 103 S 6.652 107 S 2
5
3、双介质均匀混合:
lg Q1 lg 1 Q2 lg 2 或
1 1
1 2
1 2
Q1
1 2
1 2
Q2
其中 Q1 Q2 1, Q1、Q2 为组分的体积浓度
对于两组份 差别明显时用公式: B B2 (1 2 2)
式中,B [(3Q1 1)1 (3Q2 1)2 ] 4
《岩石物理学》第一篇 第一章 岩石的电学性质 (1)
CEC =
Qv 100 (1 ) g
或 Qv
CEC (1 ) g 100
式中, g 为矿物颗粒密度,一般为泥岩,在2.65左右。
15
§1.2 粘土矿物的导电特性
3、泥质砂岩中粘土的导电作用 在固液界面会产生双电层,
这主要是由于粘土矿物的特
(1)离子双电层的形成
性引起的。
粘土表面吸附极性水分子和Na+,而Na+本身也吸附水分子,结果液 体一侧为正电性,粘土为负电性。
16
§1.2 粘土矿物的导电特性
3、泥质砂岩中粘土的导电作用
(2)双电层电位
即: 0ekx
0 — 固相表面电位(热
力学电位),一般不变
K— 德拜常数,(1/K
界面附近产生电场,其分布是:紧密层 中,近似平行板电容器,电位呈线性下 降,而扩散层呈指数规律衰减。
1、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2)粘土矿物结构:
伊利石:KX+Y(Al2-YMgY)(Si4-XAlX)O10(OH)2
层间充填K,不易 发生交换,不膨胀。
总而言之,粘土中的基本晶片中的Si4+或Al3+常被别的低价阳离子
置换或空缺,从而显示出负电性,因而对阳离子具有吸附作用。
13
§1.2 粘土矿物的导电特性
22
§1.3 影响岩石电导率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74年,Waxman&Thomas 发现了:T↑ → F↓ (与前面相反), 原因: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的 影响。 F=f(T,QV)
1977年,Kevnetal,溶液、饱和溶液
的岩石。 结果:T→
基于岩石频散的多频多参数电测井原理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Freq
规律: 界面极化频率fc随含水饱和度增加而变大
岩石频散原理
孔隙度对频散的影响(Sw=100%)
7
6
5
4
RR RX
3
2
1
0
-1
-2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E7
Freq
规律: 界面极化频率fc随孔隙度变小而减小。
1kppm、10kppm、100kppm随矿化度增 加界面极化频率升高
岩石频散数学模型
如何寻找由不同组份构成的岩石的复电阻率曲线 与物理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
岩石物理学家提出了多种描述岩石频散的模型: Wait模型(1959), Ward and Fraser模型(1967),
Madden and Cantwell模型(1967), Dias模型( 1968,1972), Warburg模型(Dias-1967,1972;Pelton1977), Zonge模型(Pelton 1977), Debye模型(Pelton 1977), Cole-Cole模型(Pelton 1977), Davidson-Cole 模型(Pelton 1977), Generalized Cole-Cole模型( Pelton 1977), Multi-Cole-Cole模型(Pelton 等人 1978 ), Wong模型(1979)
10
No.10 Por=0.290 Te=20.000 Cw=10000.00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E+07 1E+08 Freq
岩石电学性质及应用
探方法。
物理参数主要有四种:电阻率、磁导率
、极化特性以及介电常数。
• 电阻率方法 • 高密度电法 • 电磁方法 • 激发极化法
• 地质雷达
电阻率方法是浅层调查中所用的大 多数地球物理方法之一,此方法基于当 转换一个双电极之间的直流电时测量另 一个双电极的电位。
个旧锡矿
云南个旧锡矿是 世界著名的大型 锡、铜、钨矿田,
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
阵列勘探方法。
江仓煤矿区是青海省最大的煤矿区之一,也是 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高密度电法具有较高的 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同时具有剖面法和测深法 的功能。
。
高密度电法的主要优点是对地下构造的高分辨能
力和设备的轻便性,图是RESECS高密度电法仪对哈 尔滨市内某建筑工地地下防空洞的探测结果。图 中的深色低阻体是充水的防空洞位置,已被证实。
在各种领域都可以利用岩石的电学性质进
行,例如石油勘探,工程勘探和选址,矿产资源勘 探,活动断层勘探,地展安全评价,地质填图, 地下 埋藏物和管线探测以及地壳和上地慢构造研究 等等。
岩石的电学性质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是利用地壳中多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 间的差异来实现地质勘探目的。 目前利用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或
• 电阻率方法 • 高密度电法 • 电磁方法 • 激发极化法
• 地质雷达
总结
“电法”是电法勘探的简称。它利用岩石电学 性质以地壳中岩石、矿石、流体的电、磁学性质及 电化学性质的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人工建立的或
者天然存在的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地质构造以及寻找能源和矿产等的一组地球物理勘
一次场发生畸变。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电磁法,它以局 部场做场源,分辨率高于以平面波场做场源的 频率域电磁法。(PROTEM瞬变电磁仪系统)
岩石物理性质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
岩石物理性质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与分析是地质学、工程学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测量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构造、成分及其他特征,进而为工程设计、矿产资源勘探等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方法和分析过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方法1. 弹性模量的测量弹性模量是描述岩石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超声波法、固体压缩法等。
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与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固体压缩法则通过施加外力对岩石进行压缩,测量压缩应力与压缩应变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岩石的弹性模量。
2. 密度的测量岩石的密度是衡量其物质分布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重力法、吸水法和气体置换法等。
重力法通过测量岩石在重力场中的受力变化来确定其密度。
吸水法则通过岩石吸水的程度来反映其孔隙度及含水率,进而得出密度。
气体置换法则利用气体对岩石孔隙进行渗透以测定岩石的体积,通过质量除以体积得到岩石的密度。
3. 磁性的测量岩石的磁性是研究岩石中矿产资源分布的重要信息,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磁化率测量法和剩磁测量法等。
磁化率测量法通过测量岩石在磁场中的磁化程度来反映其磁性特征。
剩磁测量法则通过对岩石中自然剩磁强度的测定,揭示岩石中的磁性矿物分布情况。
二、岩石物理性质的分析过程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只是第一步,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才能真正了解岩石的性质。
岩石物理性质的分析过程包括数据处理和解释模型构建两个方面。
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数据质量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滤波、平滑和插值等。
滤波可以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平滑可以减小数据的变动性,插值可以填补数据中的缺失值。
2. 解释模型构建解释模型构建是对岩石物理性质测量数据进行解释与分析的过程。
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来描述岩石的性质。
常用的解释模型有地震反演模型、电磁模型和重力模型等。
《岩石的电学性质》课件
03
02
01
04
岩石的电磁性
岩石的介电性
岩石在电场作用下储存电荷的能力。介电常数是衡量岩石介电性的重要参数,它与岩石内部结构、孔隙度和含水程度等因素有关。
岩石的导电性
岩石中的带电粒子(如离子和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流动,形成电流。岩石的导电性取决于带电粒子的浓度和移动性。
介电常数测量
电导率测量
电阻率测量
通过测量岩石的介电常数来评估其导电性,通常采用电容法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岩石的电阻或电导来评估其导电性,通常采用四电极法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岩石的电阻率来评估其导电性,通常采用接地电极法进行测量。
03
岩石的介电性
介电性是指岩石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对电荷的束缚和极化的性质。
岩石的磁性
某些岩石具有吸引铁磁物体的能力,称为磁性。磁性岩石主要由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组成,其磁性强弱与矿物含量和排列有关。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导电性和磁性,岩石中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其电磁性质。
矿物成分
孔隙度和含水程度高的岩石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为水分中的离子可以参与导电过程。
孔隙度和含水程度
通过测量岩石的电学性质,推断地下岩层的分布、埋深和特征,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有效手段。
02
岩石的导电性
温度和压力
含水状态
矿物组成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导电性,岩石中矿物的组成和含量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能。
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影响岩石中离子的迁移率,从而影响其导电性。
岩石中的水分子可以传递离子,因此含学性质的研究成果,但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岩石电学性质的理论研究,探索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03岩石的电磁学性质解析
• 潜水面以下时,岩石的含水量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束缚 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重力水)。
8
• 沉积岩的特点是离子导电。由于沉积岩的含水量主要 由层间地下水预备,所以地下水的矿化度、动态和水 文化学特点对岩石的电阻率有很大的影响。
4
一、岩石的导电性与电阻率
• 各种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导电力气。岩石的导电力气 可用电阻率来是表示。
• 由物理学,均质材料的电阻率由下式确定:
•
R= r S/L
• 式中R—电阻率(Ω• m);γ—电阻(Ω);S-导体截面积 (m2) ; L—导体长度(m)。电阻率R仅与导体的材料性 质有关,而与导体的几何外形无关。
• 电子导电的岩石靠组成岩石颗粒本身的自由电子导电, 大局部火成岩属于这一类岩石,其电阻率主要由所含 导电矿物的性质和含量来预备。
14
1、含水岩石导电性的试验定律
• 已有很多人争论含水岩石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岩 石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最著名一个是由阿尔奇 (Arehie)于1942年完成的。
• 阿尔奇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觉察,对于给定的岩样, 孔隙中饱和地层水岩石电阻率R0与这种地层水电阻率 Rw有正比关系,即R0/Rw为一常数为,称为阿尔奇 地层因子。
R0 FRw
F R0 Rw
• 式中F为地层因子或地层电阻率因子。
15
地层因子
• 这个比值只与岩石的孔隙度和胶结状况、孔隙外形有 关,而与饱和在岩样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无关,通常称 R0/Rw比值为岩石的地层因子或相对电阻。
• 在物理上,F代表当骨架不导电时,岩石的电阻率相对 于地层水的电阻率的放大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RT
k1Qv ln( y
y2 1)
, k1,k2为实验待定常数。
ZF
k2Qv C0 ()
➢ (2)双电层电阻:
➢ (3)极化电容和极化电阻:
由双电层内补偿阳离子形成后,补偿阳 离子浓度为:
C
2C0
[ch(
F0 RT
1)]
F0
,
RT
Rs RegZ
Cs
1 im Z
4RT () ZF e Nm
Lq
L(1
k5
)
20
§3.3 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模型
五、扩展的的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
➢ (1)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Pelton,1978) :
() {1[1 1 ]}
0
1 (ip)c
式中,() 为介质的电阻率;
0
为零频率时的电阻率;
为极化率,其值在0与1之间;
取有
Z ' R R1 P( )
,则
R R1 P( ) Z'
Z
Z0
1
m(1
1
1 P(
) )
式中,
m R R R1
c
(i ) 2 P( ) coth( ) 1
1
➢ (6)Dias模型(1968、1972)
R
a
R1
c
,0 c 1
r
a
1
Z'
(i) 2
1 r
a
1
(iCdl )
)
X
2 d
]
( Rwq
Rd
)2
X
2 d
Im(Zab )
( Rwq
Rw2q X d Rd )2
X
2 d
上式中, Rd
(Cs
RsCs2 Cq )2 (1 Rs2C122 )
Xd
1 (Rs )2 Cs C12 (Cs Cq )[1 (Rs C12 )]
改为电阻率形式为:
C12
CsCq Cs Cq
Rwq
界面极化: 自由离子产生能导电流,被岩石骨架所阻的离子束缚在固体颗
粒表面,形成表面极化电荷,形成位移电流,对 有贡献。
低频时,自由离子有足够时间移动到
前面而受阻,故 ↑, ↓。
高频时,自由离子尚未移动到界面就
转向,受阻离子减少,故 ↓, ↑。 3
§3.2 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
描述介电常数的频散模型有以下几个:
0
( )1
0
1 0
,
0时所测的电导率值
14
§3.3 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模型
➢ (7)Davidson-Cole模型(1977)
取
Z'
1
(
1 Lc
)
(i L
)c
(L
a i)c
,并要求
R R1 Z'
?
1,
Z'
1
Z0' (1 i )c
a
则, Z Z0 1 m(1 1(i1)c )
式中,
m
m R
ck L
,
R R1
R1
a ck
L
= 1 , 0 (c;k) 1 L
15
§3.3 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模型
三、Sen-Fular&Ward模型(1981):
Z=Re+jIm,其中,Re
R p [ Rd
(Rp
Rd
)
X
2 d
]
(Rp
Rd
)2
X
2 d
Im
(Rp
R
2 p
X
d
Rd )2
X
2 d
d
0 2d1
1d2
1d2 2d1
式中, 为电导率, 为介电常数,d为厚度.
5
§3.2 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
二、德拜(Debye)方程
➢ 另外,Sillars用椭圆球体颗粒分散在介质1中得到以下参数计算公式
1
nV2 2 1 1 1 n 1 2
s
V2n212
1 n 1 2
s
1 n 1 2
一、克喇末-克朗克(Kramers-Kronig)色散公式
'()
2
' ''( ')d ' 0 12 2
''()
2
'( ') d '
0 12 2
', ''为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
为无穷大频率(f=∞)时的介电常数
特殊地,当 =0时有:
(0) 2 ''( ')d ' s
r
r
1 (i1)1 1 i2
n2 =1.8(与温度无关)
s =295.68-1.2283T+2.094×10-3T2-1.41×10-6T3;(t<100℃) =4.2(相对地与温度无关) =0.012(与温度无关)
1 =5.62×10-15e0.188/KT
2 =4.2×10-14S
➢ (5)地层水介电常数 (w) :
由频散模型给出或实验拟合关系给出
➢
(6) Lw Aw 和
Lq 的计算: Aq
孔隙度
Ap Lp AL
,孔隙半径
rp
Ap
Ap —孔隙截面积,由样品测量得到
Lp
—孔道长度,
Lp
1
k3
19
§3.3 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模型
双电层厚度:
RT 2 F 2C0
th ln(
0 '
''( ')d ' ( s )
0 '
2
二、德拜(Debye)方程
* ( )
s 1 i
式中, *是电介质的复介电常数; s 和 分别是频率为0和无穷大时
的介电常数;ω为电场的角频率;T称为弛豫时间常数;i为虚数单位。
4
§3.2 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
二、德拜(Debye)方程
分离出: 'i ''
R R1 a
1
(i) 2
1
(i ) 2
Z
Z0
1
m(1 1
1
(i
1
)2
)
式中,m和的表达式自己推导
11
§3.3 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模型
➢ (3)Warburg模型(1968、1972、1977)
取
Z'
a (i)C
,则
(i)C (i )C
R
Z
Z0
1
m(1 1
1 (i )C
)
,式中,
m R R1
写成电导率形式为:
0
1
1
(i) 2
1
'
(i
)
1 2
式中,
1
' 1 (1 )
i
1
(i
)
1 2
m(1
) (1
m)
rCdl,与极化介质颗粒大小有关
a ,电化学参数 r
r ,孔隙长度百分比,主要反映极化产生的孔隙通道 r R1
m 0 0 ,极化率,下标代表所用频率
th
Z0
4RT Zm
)
4RT
其中,
m
—
双电层外层电位
含水孔隙半径: rw rp
含油饱和度:
So
Ao Lo Ap Lp
含油孔道长度:
Lo
L(1
k4 So
)
含油截面积由上式变形求出。
含水截面积: Ao rw2 Ao, Lw由Lo与Lp计算出
双电层截面积 : Aq Ap rw2
双电层导电路径长度:
R R R1
R1
Lc Lc
,
1 ,0 c 1
L
➢ (8)广义Cole-Cole模型(1977)
a
取
Z
'
[1
Lc (i L )c ]k
[Lc
a (i)c ]k
,并要求
R R1 Z 0'
?
1
且 Z' Z0'
1 [(1 i )c ]k
a
则,
Z=Z0
[1
m(1
[(1
1
i
)c
]k
)]
式中,
'()
s 1 ( )2
''()
(
s
)
1 ( )2
损耗角正切:
tg
''() '()
( s ) s ( )2
与时间关系: ln 常数 V /RT
1 2 d 1d2 2d1
s
和 可由MaxWell用双层介质模型计算得到:
s
221d1 122d2 1d2 2d1
T—温度,(o
2 f
K
)
当t=100℃—370℃时有:
s 5321T 1 233.76 0.9297T 1.417 103T 2 8.292 107T 3
(式中,T—温度,℉2)
§3.2 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
干样品频散不明显,饱和盐水的频散现象明显。
介电常数的频散一般认为与各种极化机制有关,它们是电子极化、离子 极化、分子极化、偶极子极化、界面极化。它们的频率依次降低。
Rw Rq Rw Rq
R
Re(Zab
m
S
n w
)
gA L
X
Im( Z ab
m S1w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