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嵇康
竹林七贤之嵇康
![竹林七贤之嵇康](https://img.taocdn.com/s3/m/4296c96f3968011ca2009100.png)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连眼珠 也不转过去一些。
——鲁迅
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在监狱中思绪万千,怀著复杂 的心情,写下了《幽愤诗》。嵇康未 料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在诗的 结尾说,自己一旦脱离困境就将远离 尘世,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咏啸长吟,颐性养寿”。
临刑索弹,神气不变,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曲《广陵散》,慷慨悲壮, 哀恸人心,终成“千古绝唱”。
有了侠客聂政的拼死刺韩,才有了 千古名曲《广陵散》;有了嵇康的临 刑索弹,才使《广陵散》名声大震; 有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的“演 义”,才使《广陵散》成了《笑傲江 湖》之曲;最终在“鬼才”黄沾的再 次释读下,一般人眼中的《广陵散》 便成了“沧海一声笑”。(慷慨苍凉)
身份: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阮咸
生活于魏晋时期,是曹芒毕露、 遇事便发、“性烈而才隽”
具有豪迈不羁的侠义精神
生平事迹:
• 隐居百家岩,“七贤”醉酒放歌 • 拒绝官职,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 • 清高孤傲,得罪钟会 • 仗义执言,写下《与吕巽绝交书》 • 钟会进谗,刑场奏《广陵散》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https://img.taocdn.com/s3/m/bc3c9c5184254b35eefd34b6.png)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如 今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 吗?”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 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 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果然发 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 八寸,容止出众。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拜郎中,调 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司隶校 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பைடு நூலகம்
广陵绝响
景元四年(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 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 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 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 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 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 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
(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 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 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选用官吏, 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 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 九,谥号“康”。 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 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嵇康简介(精选9篇)
![嵇康简介(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de7f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a.png)
嵇康简介(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嵇康简介(精选9篇)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著名的人物,他恃才放旷,性情洒脱,那么关于嵇康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嵇康简介(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竹林七贤的意思
![竹林七贤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fe1ea2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4.png)
竹林七贤的意思竹林七贤是指晋朝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晋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有记载,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也。
少为太学博士,文帝时曾为散骑常侍。
性至孝。
年四十八,父亲死,服丧尽礼。
居丧期间,与同郡孟嘉、平原准、东武城侯卫觊等相善。
后从司马氏出任江州刺史,不久去职归家。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侍郎,加给事中。
天兴初,迁为尚书左仆射,领步兵校尉。
五月,代王导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领大将军府,进爵位为公,食邑一千户。
其年十二月,车驾东巡,阮籍与孔伷等奉诏入承明宫,值天下大赦,恢复旧制。
阮籍不愿随意更改,世祖便命他到会稽山隐居讲学。
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的代表,在当时以清谈著称,有着崇高的声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们在当时都曾有过不得志的经历,最终获得了重用,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对后来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言论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抨击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二是反映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
晋惠帝时,国势强盛,几乎没有外患,但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混乱不堪。
面对此种状况,士族门阀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度腐败。
这使得社会各阶层普遍厌恶现实,向往理想,追求自由。
嵇康的言论主要针对当时的统治者。
他认为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是“乱世之本”,因而提出了“除暴乱,清静无为”的主张,企图通过道德教化使统治阶级改变作风,然后实施“仁政”,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这无疑具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才能。
其次,嵇康还反对当时流行的玄学,主张通过声音陶冶性灵,培养正直品格,从而达到儒家理想的政治目标。
他还特别提出了通过礼乐教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的问题。
他认为只有建立起合乎自然规律的统治秩序,法律才能得到顺应和推行,社会才能安定有序。
此外,他还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期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的问题,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等,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和发展。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b467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0.png)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
关于他们的故事,如下:1、嵇康嵇康长的一表人才,为人处世也十分的逍遥。
他出众的才华与对朝廷的不屑为他招来了杀生之祸。
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诽谤下,当权者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
当时在刑场上出现一盛况,三千学生为嵇康求情。
但是朝廷黑暗,统治者下的命令不能违抗。
嵇康在刑场上不惧死,但他怕他的绝世乐曲《广陵散》后继无人。
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
《广陵散》被称为后世十大名曲之一,当嵇康面对三千学生,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学生慕名去求学,希望嵇康能教《广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
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嵇康没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调的隐瞒,他希望后世对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
后来嵇康的精神对我们后人有许多的警醒。
2、向秀向秀是贫苦农家的孩子,他从小受穷,受苦,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后来就算做了官,也十分节约粮食。
每次吃饭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会捡起来吃了,每次出门坐朝廷配的牛车。
当时奢侈之风盛行,同僚们对向秀的这种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讽刺他为“一国俭”。
但是向秀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向秀的家乡闹旱灾,农民们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难以维持。
向秀知道情况后,多方筹款,而且带领家人和下属去各个饭店收集丢了的馍馍和米饭,回到家后将能食用的馍馍和米饭,拍成饼子。
这些饼子有黄的,有白的,他雇了十几辆车将这些饼子送去家乡。
在这困难的年头,百姓吃上了“金银饼”,解决了百姓们一时的温饱。
3、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里算是个普通人。
但是如果没有他,竹林七贤可能还聚不到一起。
他是个十分朴素,十分大度的人。
他出于好心希望为嵇康谋得一官半职,三番四次的举荐嵇康。
但是当时雅士之风盛行,嵇康十分生气,就写了那篇举世闻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面的言辞十分激烈。
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他依旧背负着无数骂名。
后来嵇康被杀,临终之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山涛,山涛将他的孩子培养成才。
竹林七贤七人简介主要成就
![竹林七贤七人简介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ced67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0.png)
竹林七贤七人简介主要成就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群体之一,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七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各自的方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七人的简介和主要成就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一、七人简介1. 阮籍阮籍,字汉伯,江苏泗阳人。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阮籍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感染力。
同时,阮籍在政治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他曾经在世袭制度下,勇敢地提出了废除世袭制度的建议。
2. 嵇康嵇康,字叔夏,江苏扬州人。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
嵇康的诗歌清新婉约,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擅长演奏琴、瑟等乐器。
3. 王导王导,字景文,山东菏泽人。
他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
王导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太尉等重要职务,对于西晋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擅长写诗、文。
4. 谢灵运谢灵运,字伯符,江苏泰州人。
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
谢灵运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婉约动人。
同时,他在政治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曾经担任过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重要职务。
5. 居士居士,即嵇康的弟子,名叫阮咸,字伯温,江苏扬州人。
居士在文学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感染力。
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擅长演奏琴、瑟等乐器。
6. 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江西临川人。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通俗易懂,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情感。
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农学家,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 刘伶刘伶,字少陵野老,江苏泗阳人。
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戏曲家。
刘伶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擅长写七言诗、五言律诗等。
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戏曲家,曾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https://img.taocdn.com/s3/m/a5087b8aec3a87c24028c411.png)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
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
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
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
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
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efd068d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a.png)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答: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之士。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1、嵇康嵇康,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
嵇康虽然家世儒学,但却崇尚老庄,追求自然之道。
他最擅长鼓琴,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
他本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所以与后来的司马氏政权格格不入。
嵇康的朋友山涛为司马氏的大官,离职时推荐他,嵇康就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
后最终被司马昭寻找接口杀掉。
2、阮籍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本有意于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于是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有时闭门不出,有时四处游玩,有时也做出些放荡的举动。
但他对司马氏政权并不做直接对抗,故一生平安无祸。
3、山涛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山涛以其风神气度闻名于当时,世人说他像璞玉浑金,修养深厚而不外露,对他评价很高。
与嵇康、阮籍不同,山涛的政治生涯比较顺利,先是在曹氏集团中任职,后又很得司马氏的重用,管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
4、向秀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向秀本愿做一个笑傲山林的隐士,但嵇康被杀后,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做官,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对老庄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曾注《庄子》一书,影响非常大。
今日流传的郭象的《庄子注》,其实就是在向秀的基础上完成的。
5、刘伶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
他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就行为狂放,以做掩饰。
有次他在屋里裸体,来客责问他,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舍,以屋室为裤,你干嘛钻到我的裤子中?”他以嗜酒留名于后世,出外时经常带着酒壶,边走边饮,还曾作《酒德颂》一篇。
6、阮咸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阮籍之侄,二人合称为“大小阮”。
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
懂音律,以善弹琵琶而闻名。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dad7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c.png)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
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因此得名。
竹林七贤的故事有很多,比如:
1.嵇康与钟会:嵇康与钟会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两人互相欣赏。
但后来钟会造谣嵇康坏话,导致嵇康被司马昭所杀。
2.阮籍与司马懿:阮籍和司马懿是好友,但阮籍发现司马懿有夺权之心后,便与他疏远了。
3.刘伶与阮籍:刘伶和阮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唱歌。
有一次,他们去竹林里喝酒,阮籍喝醉了,刘伶就把他背回家。
4.山涛与王戎:山涛和王戎都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有才华,而且有很高的道德操守。
有一次,山涛的妻子生病了,王戎亲自去照顾她,直到她康复。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竹林七贤的性格特点:他们追求自由、豁达、不受拘束;同时又有着高尚的道德操守和才华。
嵇康简介
![嵇康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d38863f46527d3240ce053.png)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竹林七贤”之一。
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
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
临刑,嵇康神色自若。
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身当魏末玄学兴盛时期,他对玄理有自己的见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他又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修炼所能致,然而如导养得法,常人也能够长寿,与流行的服食飞升神仙之说有所不同。
他著有《养生论》,强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
并与向秀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嵇康在文章里主张“心无措乎是非”(《释私论》),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的这种性格,表现为他对名教、礼法的批判。
当时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大力标榜提倡礼法,用所谓“人伦有理、朝廷有法”来羁縻一些士子。
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自然”,揭露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虚伪本质。
嵇康“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今王”──司马氏。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另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如《管蔡论》一文,为历来被说成是“顽恶显著”的管叔、蔡叔翻案,说他们本来是“服教殉义、忠诚自然”的,只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摄政,“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
当时司马昭曾以周公自居,而魏末又屡次发生大臣举兵抗命、反对司马氏的事变,所以此文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毋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a1fb5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6.png)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下,饮酒、赋诗、纵歌,肆意酣畅,又因为被称为七贤,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称,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竹林七贤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嵇康简介嵇康,生于公元223年,字叔夜,死于公元262年,享年40岁。
与阮籍等竹林名士提倡玄学,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主张不要理会世俗的观念,不要将世俗观念放在心上,顺应人本来的天性,超越自然,自己所想的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拘束,这样才能看透富贵贫贱。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兄长抚养他成人。
他在小的时候便可以看出他天资聪颖,后来迎娶了曹操后人长乐亭为妻,并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嵇康还是个音乐家,他喜爱弹琴,一曲《广陵散》更是让人俯首称臣,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邑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后在隋朝被作为取仕的条件。
王戎简介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
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
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字濬冲,出生于山东东南沿海的临沂,因为自身对于评鉴有着精辟独到的眼光而闻名,早年间承袭父亲贞陵亭侯的爵位,后来被聘作掾属。
王戎的仕途过程中,相继就任过吏部侍郎、散骑侍从、河东郡守、荆州刺史多个官职,后来被罢官后,又被调任豫州刺史与建威将军。
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
因为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是他们七人之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
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
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
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籍、嵇康两人特别聊的来。
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1d23908fc4ffe473368abd4.png)
向秀之“竹林精神”
他是以自己的渊博学问、“无为而无 不为”的精神来驾驭他自己的,这正 是“竹林之性”在他身上的体现。“ 竹林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把道家的 思想精髓体会入微,这是“竹林七贤 ”与那些貌似放达不羁、实际并无其 他理想追求的人的重要区别.
简介
刘伶(约221年-300年),魏晋时期沛 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 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 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 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 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 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 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 社会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 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 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 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 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 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 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 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 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五言诗的影响
阮籍啸台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得意时忽 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 有意抱琴来”。
简介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 最大的一位,一生历经几起朝政 变故。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39岁以前山野布衣;40岁始 入仕途.与司马氏的关系甚融洽 ,且任职又极勤勉(嵇康曾因此 与他绝交),似乎是与“竹林七 贤精神”背道而驰的。
山涛之品格
他为人含而不露,自持 而不高傲,正直而不轻 狂,他在出任官职之前 就由于雅好老庄之学, 遂确立了以老庄哲学为 主的人生态度。正是在 这段时间里,他结交了 阮籍、嵇康、吕安等名 士,作竹林之游,通过 实践加强了他的哲学信 念。
简介
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 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竹林七 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 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 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 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 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 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 善。向秀喜谈老庄之学,著《思旧赋》、 《难嵇叔夜养生论》。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671e59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d.png)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1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1,分别是阮籍(ruǎn jí)、嵇康(jī kāng)、山涛、刘伶(líng)、阮咸、向秀、王戎。
这七个人是当时的七位名士,同时这七个人也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
具体如下:1、嵇康(jī kāng)公元224年-263年,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从小就十分的聪明好学,而且长相也十分的俊秀,因此后来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不过后来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夺取,而嵇康不愿意出任司马家族的官,后被司马昭杀死,死的时候只有40岁。
2、阮籍(ruǎn jí)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阮籍十分信奉老庄之学,相对于嵇康而言,阮籍则在政治上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阮籍最后可以善终,享年五十三岁去世。
3、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
山涛的出身并不是很好,早年的时候十分的贫困,后来在司马师执政的时候被推举为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山涛成为了太子少傅,可以说是竹林七贤中官职比较高的存在了。
4、刘伶(líng)221年-300年,魏晋时期名士。
刘伶一向以喜好喝酒著称,每次和朋友见面或者自己单独在家的时候都是大醉。
刘伶一生都爱好自由,不喜欢束缚,因此刘伶也没有当过什么大官,但是刘伶一生倒也过得舒适。
5、阮咸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
他与阮籍并称“大小阮”。
他的叔叔也是前面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阮咸也爱好喝酒,并且十分精通音律,但是也正是因为后来质疑荀勖的音律而被贬官。
6、向秀约227年-272年,魏晋时期的文学家。
向秀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读书,也喜欢谈论老庄之学。
向秀早年和嵇康等人交好,后来嵇康被杀害,向秀就隐居起来了。
后来又收到司马昭的接见担任散骑常侍。
7、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三国西晋时期名士。
王戎的出身十分好,是琅玡王氏家族的一员,大家都知道琅玡王氏在魏晋时期是天下第一大家族。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ed6af69680203d8cf2f2414.png)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七人。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对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后山涛从司马朝中任职,遂做《与山巨源绝交书》。
后遭陷害,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
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竹林七贤阮籍的故事阮籍邻家少妇有些美色,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边。
还有一次,听说有一颇具才色之女,未嫁而死,阮籍虽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亲或者兄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司马氏朝中为官的礼法之士,他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了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
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於世,只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
后来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的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
竹林七贤向秀的故事向秀虽为竹林七贤之一,却没有阮籍、嵇康、刘伶等耽溺饮酒和放任的行为,他与其他六贤在气质上有着相当的不同。
与嵇康、吕安较为亲近。
当嵇康隐居以锻铁自给时,与他一起工作的就是向秀。
向秀曾与吕安同在山阳(嵇康住宅所在之地)地方灌园以自给。
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们的嗜好所在,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5a6c7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0.png)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七位著名的文化名人,他们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和清高的人格而成为后世崇拜的对象。
下面是对竹林七贤的名词解释。
1. 竹林:指的是竹子生长茂盛的地方,也象征了清雅高洁的环境。
竹林被视为七贤们遁世隐居的场所,象征了他们追求独立自由、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2. 七贤:指的是七位著名的文化名人,分别是嵇康、山涛、山谷道人、刘伶、阮籍、向秀和王戎。
他们在东晋时期,都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而著称于世。
3. 嵇康:嵇康(224年-263年)是竹林七贤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痴迷于音乐和文学,作品有《琅琊榜》、《玉蟾记》等。
嵇康因言事得罪权贵,最终遭到残忍的杀害。
4. 山涛:山涛(传记中无出生和死亡年代)是竹林七贤中的道家学者,主张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超凡脱俗。
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深邃的思想而被后人称为“山公”。
5. 山谷道人:山谷道人,字迹,是七贤中仅有的一个具体身份不详的人物,传说他是山涛的门徒,同样弘扬道家思想。
6. 刘伶:刘伶(221年-300年)是竹林七贤中的唯一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嘲和讽刺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思索。
他的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音韵,受到后世文学家的推崇。
7. 阮籍:阮籍(210年-263年)是竹林七贤中最早活动的一位,他以其反对儒家经典和批判权贵的言论而闻名。
阮籍辞官隐居,与七贤中的其他成员形成了紧密的友谊。
8. 向秀:向秀(229年-259年)是竹林七贤中的才子佳人,他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
他与其他七贤成员彼此欣赏并互相影响,共同追求自由与真理。
9. 王戎:王戎(210年-269年)是竹林七贤中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受到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王戎主张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以及批判国家的专制制度。
竹林七贤以其崇高的品德、卓越的才华和超脱尘世的精神理想而被后世广为传颂。
他们个性各异,但共同追求自由、追求道义,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338b0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2.png)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现象,这七位贤人分别是:嵇康、山涛、阮籍、刘伶、向秀、王戎和祢衡。
他们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文化衰落,使得这些知识分子感到无望和绝望,于是他们选择了隐居山林,彼此交流学问,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同时也作为文化人的一种抗议和反抗。
嵇康,字雕虫,号阴阳子,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名的一位,他是一位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家庭背景很优越,但是他不屑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追求自由和独立,他的著作《阴符经》至今仍是一部重要的道家经典。
山涛,字子山,号静虚子,是一位佛教高僧和文学家,他曾经到过印度和中南半岛,学习佛教教义和文化。
他的著作以佛教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华经》的译本,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籍,字少卿,号桓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不满朝廷的腐败和不公,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与竹林七贤成为好友。
他的著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桓伊集》。
刘伶,字少陵,号游骑无归,是一位以诗词和散文著称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派为主,有“离骚派先驱”之称。
他的人生经历非常波折,曾经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多次被流放和贬官,最终在竹林七贤中度过了余生。
向秀,字伯度,号青阳子,是一位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以道家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庄子》的注释和解读。
他的学问和思想深受竹林七贤的推崇和尊重。
王戎,字文达,号青龙子,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他选择了隐居山林,成为竹林七贤中的一员。
他的著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文达集》。
祢衡,字伯符,号石门道士,是一位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以道家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道德经》的注释和解读。
他的学问和思想深受竹林七贤的推崇和尊重。
竹林七贤虽然只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但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https://img.taocdn.com/s3/m/4c1f92ee4431b90d6d85c700.png)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1、嵇康,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2、阮籍,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3、山涛,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4、向秀,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刘伶,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6、王戎,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
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生平简介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d551b2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生平简介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曹魏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嵇康的生平简介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还弹得一手好琴。
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
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
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为了躲避仇家,改姓嵇。
嵇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嵇康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群书,会很多技艺,长大之后喜欢研究道家的学说。
嵇康喜欢修炼丹常常回到山上采药材,有时候整个人恍恍惚惚会忘记回家,上山砍柴的人看到,还以为是神仙降临。
大将军敬仰嵇康的才华,想要聘请他去做官,但是嵇康逃到河东躲避征召,表达了自己不愿做官和对司马氏的不满。
当时同位竹林七贤的山涛入仕当官,想要推荐嵇康,嵇康写了绝交书责备自己的朋友。
吕安的妻子很美,他哥哥思想不纯洁,吕安知道,把哥哥告上朝廷,但是哥哥恶人先告状,最后反倒是吕安被抓紧了监狱,嵇康很是气愤,他出面为吕安打抱不平,但是被人陷害,连自己也赔进去了。
司马昭要处死嵇康的那天,太学的学生集体为嵇康求情,司马昭想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是嵇康不同意,他向自己的哥哥要来古琴,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弹完后,嵇康叹息:“我就要死了,但是这《广陵散》恐怕也要失传了。
”道出了自己无限的悲凉之情,壮烈牺牲。
嵇康托孤的故事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
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试图寻找乱世中的宁静。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其实已经是司马昭把握大权,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让竹林七贤的山涛出来做官,因为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嵇康
“矜尚不存乎心, 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 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释私论》“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峨若玉山之将崩。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其家本姓奚,会稽人,先祖避怨移居谯郡铚县,改为嵇姓。
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
娶曹操之子曹林之女(一说曹林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生平经历嵇康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少求学、竹林交游、卷入纷争。
嵇康少孤,靠母兄抚养长大。
年轻时代的他生活在一个政局稳定,社会安宁的环境中,同时他的家境殷实,这为他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
他“幼有奇才,博览无所不见”(臧荣绪《晋书》),兼通音律,喜欢与友人抚琴吟诗于山水之间。
竹林的交游始于嵇康与向秀、阮籍等人的结识。
在这段时间里,嵇康或与友人于竹林中饮酒赋诗,放浪形骸;或读书属文,与其他学者就某些话题反复辩难。
这是一段难得的自由时期,嵇康的才思在这段时期恣意奔涌,他一生中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便著于此时。
高平陵政变后,嵇康与向秀铸铁于洛邑,并时常进山求仙访
道,开始过起了隐居生活,然而执政者却不肯放过这位当世文坛的灵魂人物。
《世说新语·简傲》载:“钟士季(钟会)……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锤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康始见恶于会。
后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官场无情地进行批判,
言辞之激烈更是让统治者侧目。
钟会曾向司马昭进言:“嵇叔夜,卧龙也。
公无忧天下,但以康为虑耳。
”终于,吕安之案让钟会找到了机会。
他罗织罪名,将嵇康投入了监狱,并不顾三千太学生的请命杀掉了嵇康。
赵孟頫行书《与山巨源绝交书》
思想人格嵇康作为魏晋时期一位著名的玄学家,他对于本体论的探讨十分有限,他更关注个体的人,更注重具体事物之理的探索。
他分析音乐,提出“声无哀乐”,讨论养
生之理,又对名与胆、“自然好学”、“宅无吉凶”等问题,做出客观的分析与说明。
他的分析中抽象的哲学思维的成分很少,相反的,他多用十分具体常见的事例,通过清晰严密的推理,揭示客观的自然之理。
嵇康的思想不仅落在纸上,更是他一生品行的标杆。
他在《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便是他一生的写照。
嵇康的诗最能体现他的这一品质。
陈延杰《诗品注》曰:“四言能名家者甚鲜,三百篇之后,惟曹操、嵇康,差可嗣响。
”他的四言诗清雅脱俗
又不离质朴,《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游仙诗》等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纯真生活的向往。
嵇康虽曾在《幽愤诗》写道自己“托好老庄,贱物贵身”,但是他却没有能像老庄一样超脱于纷争的世事之外,相反的,他的真性情让他更像一个斗士。
面对钟会假惺惺的拜访,他冷眼以待;得知好友山涛推荐自己做司马家的官,他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便送到山涛的案上;最后在刽子手的刀斧下,他索琴奏一曲《广陵散》,曲终弦断,从容赴死。
他的真性情与生俱来,他的刚烈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激烈的控诉。
嵇康孝顺父母,疼爱孩子,他是一个热爱热爱生活的人,却最总被时代的大潮推上了断头台。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予,《广陵散》于今绝矣。
” 嵇康亦于时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