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共26页文档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一)数量调节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
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
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
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例如,我国许多企业投入人力过多,因此,减员增效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配置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
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
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
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
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
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定额生产力的管理效果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和应用程度的增加,通过合理配置、使用来提高效率,才能发展生产。
合理地制定劳动定额水平,合理地使用劳动力,才能使企业的劳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每个职工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激活生产力中“人”这个重要因素。
定额水平必须先进合理,过高过低都是脱离实际的,都不利于发挥劳动定额应有的作用。
定额水平过高,职工经过认真的努力仍不能达到,便会挫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相反,如果定额水平过低,就产生不了效益。
因此定额水平必须既先进又合理,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定额在车间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所谓先进合理的的水平,是在具备一定的组织技术措施的条件下,经过工人一定时期的认真努力,大多数人可以达到,部分人可以超过,少数人能够接近的水平,这就要求在确定定额水平时,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工厂的整体分配水平,考虑到产品的难易、熟练程度、设备的因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以及职工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拿裁包车间来说吧,实行计件工资已十几年了,就裁剪、包装产品而言,也已生产多年。
从实物劳动生产率来讲,我们认为并不低,车间的单工月产目前最高与同行业相比,不算最高,也不能算低,但如果单纯从工厂下达的裁剪、包装定额来看,确实定额水平太低。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按厂所核定的绩效工资,车间需完成近150%的幅度才能得到所规定的档次的绩效工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导致这个结果的并不是职工的劳动生产率低,而是厂里的一些职能部门各自为阵,协调配合不好。
对此,作为生产部门的车间以及职工是有看法的。
我们希望定额水平合理,愿意公平竞争,吃亏讨便宜在明处。
因此,我们希望重视企业的整体效应,重视企业的内部协调。
整体性原则追求的是企业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企业内部的各组成部分配合得当,一切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考虑,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企业最好的整体效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一)数量调节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
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
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
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例如,我国许多企业投入人力过多,因此,减员增效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配置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
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
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
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
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
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第八章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第 八 章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途 径
3.改善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 (1) 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生产。这种方法不仅 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在成批生产中也得到推广应用,因 此出现了可变流水线、成组加工流水线等组织形式。 (2) 改进生产管理。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合理制定生 产计划,调配好劳动力,同时做好工作地组织和服务工作。 4.采用计算机技术 在生产技术准备和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广泛采用计 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已成为当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 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应当指出:生产率并不是评价工艺过程的唯一指标。在 机械加工中,质量、生产率与经济性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 的关系。首先,任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必须以保证产 品质量为前提。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时要有成本核算观 点。在工艺过程中,若不恰当地采用了自动化程度高的、 复杂而又昂贵的设备,则生产率虽然有所提高,但由于设 备折旧费太大,结果加工成本却提高了。因此必须全面地 考虑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第 八 章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途 径
1.缩短基本时间 缩短基本时间可以通 过提高车削用量、减少切 削长度L和加工余量Z来实 现。 (1) 提高切削用量 要想提高车削用量, 必须采用新型的刀具材料。 (2) 减少切削行程长度 要想减少切削行程长 度,可以采用多刀加工、 宽砂轮作切入磨削等方法。采用上述措施可以大大地提 高切削效率,但是,机床的刚度也必须大大地增强,驱 动功率也要加大。这样,机床的结构和布局也必须随之 改变,需要设计新型的机床。如果在原有的机床上加大 切削用量,就易引起机床工件刀具系统的受力变形,产 生振动等,影响加工质量。
第 八 章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途 径
第一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性措施
(优)项目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ppt文档

产率的途径
项目11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1.1
时间定额的组成
11.2
缩短基本时间的方法
11.1 时间定额的组成
11.1.1 时间定额的定义(1)
时间定额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 标。根据时间定额可以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 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规模。因此,时间定 额是工艺规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时间定额应根据 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使大多数工人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部分先进工人可以超出,少数工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接 近平均先进水平。合理的时间定额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促进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随 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时间定额应定期进行修 订,以保持定额的平均先进水平。
11.1.3 时间定额的计算
不同的生产类型,其时间定额的组成是不同的。在成批生 产条件下,时间定额的组成可用下式计算
时间定额= (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 与终结时间)/ 每批产品的数量
由上式可知,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减少时间定额。为此 必须采取措施缩短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和准备终结 时间。。
11.1.2 时间定额的组成(2)
(4)服务时间Tw(布置工作地时间)。它是指为正常操作服 务所消耗的时间,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 理切屑和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 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5)休息时间Tx。它是指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 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 算。 (6)准备与终结时间Tz。它是指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 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 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和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一、目的:
通过合理的人员配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二、措施:
2.1、合理的人员配备:
2.1.1、根据公司制定的定岗定员表,结合生产线及各线的具体
情况,分阶段合理进行人员定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1.2、根据公司经营计划,结合物资供应计划及时与公司办协
商,有针对性的进行人员储备
2.1.3、加强基层管理者培养,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尽可能实施
“一线长带双线”模式,减少基层管理者数量。
2.2、加强入厂新员工的培训,缩短培训周期:
2.2.1、对新入厂的员工进行合理分配,固定岗位,固定师傅,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缩短培训周期。
2.2.2、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采用“培训记录表”明确每日培
训内容及要求,经师傅,线长检查确认,保证培训效果
及培训质量。
2.2.3、在生产线人员配置时,采用“以老带新,新老交叉”的
方式,争取早日上岗。
2.3、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2.3.1、维修室分区对设备故障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
订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做到设备的预控、预检、预防,
减少设备故障率。
2.3.2、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备件采购计划。
2.4、管理与考核:
2.4.1、将生产加班产量与定员人数、实际上岗人数相挂联,鼓
励生产线减少用人。
2.4.2、必要时,设立全勤奖,鼓励员工多出勤,出满勤。
2.4.3、加强日常与员工的沟通,帮助解决员工生活中存在的困
难,降低员工流失率。
装配分厂
2010年3月25日。
工艺第五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

第 五 章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途 径
3.改善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 1)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生产 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因此出现了可 变流水线、成组加工流水线等组织形式。 2)改进生产管理 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及调配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4.采用计算机技术 在生产技术准备和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广泛 采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已成为当今提高产 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应当指出:质量、生产率与经济性三者之间存在 着辩证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以保证产品质量 为前提;提高劳动生产率时要有成本核算观点。
3) 尽量提高零件、部件和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 和系列化程度
可以提高生产批量,便于保证加工质量。
第 五 章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途 径
2.采用先进工艺及新工艺 1)采用先进工艺 采用先进工艺或新工艺常可成倍地、甚至十几倍 地提高生产率。用电火花机床加工模具可以减少很多 钳工工作量。 2)采用新工艺 在毛坯制造中,冷热挤压、粉末冶金、失蜡浇铸、 爆炸成型等新工艺的应用,可以减少大部分的机械加 工劳动量,节约原材料,从而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 果。例如,用粉末冶金制造齿轮油泵的内齿轮,就完 全取消了齿形加工,只需要磨两个平面;在国外用冷 挤压齿轮代替剃齿,生产率可提高4倍。
3)采用各种类型的半自动机、自动机、多工位机床、 组合机床、自动线等 这些机床都是在多件加工、多刀多刃加工的基础 上发展出来的高效率机床。它们不但缩短基本时间和 辅助时间,而且由于机床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可 以大大地减少工人的总人数。 应用高生产率的机床,也是成批生产中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关键性工艺问题之一。
(2)采用两个相同夹具交替工作
在多刀半自动车床和外圆磨床上,加工以心轴定 位的工件时,可采用两个同样的心轴。在机床进行加 工的时间内,用另一个心轴进行装卸工件。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在生产运营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 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
2. 员工培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流程优化: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更加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
5. 团队协作: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合作关系。
通过团队协作,可以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技术创新、员工培训、流程优化、激励机制和团队协作等途径,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