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完整版)《全球变化》试题库
(完整版)《全球变化》试题库《全球变化》试题库(1-6章)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2、全球变化3、大洋传送带4、深层流5、碳酸盐补偿深度6、温室效应7、生物净初级生产力8、阳伞效应9、始新世末期事件10、新仙女木事件11、区域分异12、沃克环流13、热盐环流14、极性倒转与极性期15、气候模式16、均一性假设17、18O的含义18、新生代衰落19、绕极环流20、奥杜威文化21、更新世滥杀假说22、14C年代测定23、冰期-间冰期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24、磁化率25、孢粉26、地质年代表27、成铁时期28、全息假设29、Heinrich事件30、冰期31、间冰期32、生物泵33、14C 34、末次冰期最盛期35、火山活动指数36、南方古猿37、能人38、直立人39、早期智人40、晚期智人41、北京猿人42、猛犸象43、第四纪44、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45、辐射演化46、布容正向极性期47、松山负向极性期48、植物硅酸体49、古土壤层50、古环境感应体51、环境代用资料52、全球变化敏感区53、小冰期54、人类生态系统55、地球轨道参数56、全球尺度57、全球观点58、IGBP59、更新世60、有孔虫二、填空1.全球问题的根源在于地球有限的生命支持系统与()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和()地球观为指导,区别于以圈层为核心的旧的地球科学体系。
3.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变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主要有四个内容上密切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国际研究计划构成,它们是:(),(),(),以及()。
4.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和()三种形式。
5.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被抬升到()以上重新接受侵蚀堆积过程,从而完成岩石圈循环过程。
6.全球生态系统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7.按照全球变化驱动力的来源,可以将驱动因素分文三种类型:()、()和()。
8.()和海陆分布格局的变化会导致大洋环流形式的变化。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全球变化复习资料第⼀章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指由⾃然和认为因素引起的、影响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所谓地球系统,由位于地球表⾯的⼤⽓、陆地、海洋等⼦系统徐成,发⽣在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互作⽤。
相互影响的物理、化学、⽣物与⼈类过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因⽽为地球上的⽣命提供了条件。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其所取得的科学认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背景和依据,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可持续性是⼈类适应全球变化的准则,⼈类对环境的适应必须符合可持续性。
(2)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基础,并且全球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学科交叉的特点,构成了新的学科⽣长点,对所有的传统地理科学学科都是机遇,也是挑战。
全球变化的兴起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改变⼈类的观念、促进应⽤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例如对资源的有限性的认识,必将促进⼈类⽣产和⼩费观念的变⾰,促进资源、环境、灾害等有关的应⽤基础学科的发展。
三、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1)以地球系统为基础将地球作为⼀个整体⽽不是孤⽴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即从全球尺度进⾏研究。
(2)已发⽣在各种事件尺度上的动态变化为核⼼从100-109的时间尺度均可辨认出地球系统的变化,可以利⽤五个不同的时段来定义:①⼏百万年到⼏⼗亿年:地球结构的演变、⽣命的演化、与此有关的现代⼤⽓化学成分的演变均是由⼏百万年或⼏⼗亿年的尺度决定的。
②⼏千到⼏⼗万年(轨道及亚轨道周期尺度):⼿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所驱动的全球⽓候的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与此有关的⼤⽓成分、⼟壤发育、⽣物种类区域分布的响应变化。
③⼏⼗到⼏百年(年代与世纪尺度):这⼀尺度的中⼼课题是物理⽓候系统及其对⽣命有机体以及⽣物化学循环、⼤⽓化学成分变化、地表⼲燥度、海洋⽣物系统的变化,均是此时间尺度上的重要问题。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高中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高中引言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环境系统发生的各种变化,其中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利用变化、自然灾害等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全球变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增加人们对于全球变化的认识,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气候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全球气温的上升。
气候变化带来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仅影响了大气环境,还会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气候变化对于全球各个地区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增加极端的天气事件,比如干旱、洪涝等。
针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签署《巴黎协定》等。
然而,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给地球带来无法修复的破坏。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种类相对于历史上的数量有所减少。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包括过度的开发利用、森林伐木、湿地的开发等。
当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时,很多生物物种就会灭绝,这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对地球的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影响了生物物种的数量和种类,还会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作为地球上高层食物链的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面临破坏,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物种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也将受到破坏,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紊乱。
针对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比如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禁止对于独一无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等。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气候变化气候是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潮湿度、风速等。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条件的改变,是由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等,它们具有吸收和发射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的特性,导致大气温度上升。
而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工业生产等。
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等。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
二、生态系统变化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的整体。
生态系统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森林砍伐、湿地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和工业废水排放等。
由于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碎,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系统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等。
三、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资源是指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存在的各种自然资产,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资源消耗和人口增加的现象。
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过度的环境污染和城市化进程等。
由于这些活动导致了资源的过度耗竭和环境的恶化,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全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等。
福建师范大学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
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它是全球变化科学的研究对象。
2、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三个方面。
3、温室效应:水汽、CO2、CH4、O3、氟氯烃等温室气体对到达地球表面的短波太阳辐射近乎无阻挡,但部分地吸收地球表面向外发射的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的再发射向地面传递能量,使地面温度上升,这一过程类似玻璃温室产生的作用,被称为温室效应。
4、地球轨道参数:地球轨道参数包括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这些地球的轨道参数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季节和地区分布的变化。
5、将今论古:根据现代环境过程所遵从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等重建过去的环境。
6、以古论今:根据过去环境变化的规律来解释现代,预测未来。
7、新生代衰落:新生代期间,环境呈变冷、变干的趋势性变化。
8、新仙女木事件:在11 kaBP前后,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使气候回到了冰期环境。
9、冰期:冰期是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10、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有一段相对温暖的时间,成为间冰期。
11、末次冰期最盛期LGM:大概在25-18kaBP,冰川扩张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称为末次冰期最盛期。
它是第四纪期间全球环境寒冷阶段的代表。
12、中世纪暖期:在1000AD前后,欧洲的部分地区、北美和北大西洋等地区经历了一个较现代相对温暖的时期,即所谓的中世纪暖期。
13、特提斯海:特提斯海指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之间的古海洋。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材料1.全球变化的定义及内涵全球变化: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命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三个方面。
2.全球变化研究的对象---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3.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目标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它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为全球环境问题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全球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力;全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5.大地女神假说(Gaia Hypothesis)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起着调节作用:只根据物理学和化学规律是很难解释的,必须同时考虑生物学规律。
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地球大气的组成、气温、海水温度、海水pH值等都是由生物圈积极通过自己的影响使地球的气候环境长期保持在适合自己的“稳态”上。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种进化系统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大地女神)具有新陈代谢功能——地球生理学(geophysiology)6.冰期-间冰期的转换机制一、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深海氧同位素序列和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可检测出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特征周期。
说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能是第四纪环境周期变化的驱动力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周期有明显差别:1.6-2.5MaBP期间,以偏心率周期(0.1Ma、0.4Ma)较明显,其它周期不明显0.9-1.6MaBP期间,以黄赤交角周期(41ka)较明显,其它周期不明显0.9BP以来,0.1Ma周期成为主要周期7.米兰柯维奇理论能否完美解释冰期间冰期的转换?偏心率变化(0.9MaBP以来)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分量不足以解释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不能解释地球温度变化在时相上落后于太阳辐射变化,以及转换过程的其它时滞现象不能解释转换过程中的不对称性不能解释快速变化事件8.撒哈拉地区畜牧业文化的兴衰全新世之初,受到季风增强影响的撒哈拉沙漠和亚洲的类似地区,均是巨大的绿色地带,现代的撒哈拉沙漠中曾经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化复习资第一章:全球变化科学产生的背景1.硬件条件2.社会需求(1)大气污染(2)温室效应(3)臭氧层被破坏(4)土地沙漠化(5)水的污染(6)海洋环境恶化(7)森林锐减:(8)物种濒危(9)垃圾成灾(10)人口增长过快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2) 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
(4) 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
三、全球变化科学内涵全球观点全球尺度,所有时间过程,人类的作用四、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举措2.有利于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3.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第二章7、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1)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过程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决定了气候系统的加热率。
影响因素有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强度、地球轨道要素;地球的行星反射率:云、冰雪、植被等;进入地球系统中的太阳能在其中滞留的时间:某些微量气体,其与温室效应相联系大气和海洋环流,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水循环过程:控制地球温度和云层的形成、输送和消散,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气候过程:控制着陆、海表面和大气的相互关系,引起气候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的反馈过程。
水汽反馈:总体为正云辐射反馈:可正可负冰雪圈反馈: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冷却作用,正反馈海洋的反馈: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有重大影响(2)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板块运动过程,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海洋沉积过程(3)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全球碳循环(4)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组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根据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方式的不同,人类生态系统存在着三种类型:采集-狩猎系统、农业系统、工业城市系统。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全球变化是指地球上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发生的长期变化。
这些变化对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与全球变化相关的重要概念和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主题。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气候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全球变暖是其中最明显的迹象之一。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8摄氏度。
这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变化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过度捕捞等行为破坏了许多生物栖息地。
此外,全球变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灭绝。
三、海洋酸化全球变化还导致了海洋酸化的加剧。
由于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大气中,一部分被吸收到海洋中,导致海水的酸碱度增加。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珊瑚礁、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它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环境教育等措施。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全球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
五、国际合作全球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政府、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各国还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挑战。
六、个人行动除了国际合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应对全球变化。
节约能源、减少废物、购买环保产品和参与环保活动等都是个人可以采取的行动。
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改变的一部分,共同努力可以为地球的未来做出重要贡献。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C、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B、3C、4D、53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错误)5全球变化及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错误)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错误)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错误)温室效应及土地退化1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B、7000-9000C、50000-70000D、70000-90000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B)A、三分之一B、三分之二C、六分之一D、六分之五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B、40%C、60%D、80%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全球变化》复习及参考
《全球变化》复习及参考一、名词解释全球变化: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全球尺度:是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大约相当于地球半径以上,或虽然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没有达到上述规模,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5个时间段),几万年至几十亿年;几千年至几百年;几天至几个季度;几秒至几小时。
WCRP(全球气候研究计划):由国际气象组织与国际科学联合会联合主持,以武力气候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IHDP(全球变化人文计划):由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主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全球变化,力求更好的了解导致全球环境化得人类原因。
IGBP(国际地圈——生物计划):是近年来国际科学联合会发起和组织的重大国际科学计划。
主要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子系统及其余物理气候子系统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
全球变化环境属性信息:根据来源与属性的不同,过去全球变化信息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观测记录,指借助于各种观测技术手段所获得的环境信息。
第二、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指由人类物质文化活动而形成的物质和文学的记录等。
第三、古环境感应体,指在过去某一时期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各种自然体。
二、简答1、以中国文明进程(文明起源至今)为例,简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原始农业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②传统农业开发与农耕区扩展。
③现代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④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2、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全球变化的过程和驱动。
②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③全球变化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
④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3、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哪些?①内部驱动作用:地核和地幔过程,板块构造运动。
②外部驱动作用:太阳驱动过程。
4、试简要说明全新世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①海岸地区环境演变的影响与人类的适应。
②撒哈拉地区高牧业文化的兴衰。
③农业革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完整版)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第一节地球系统1、地球系统:可划分为地圈和生物圈,其中地圈包括物理气候系统(水圈、大气圈)和固体地球系统(岩石圈),生物圈又称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和生命系统。
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3个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气候系统:决定着地球表层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和分布,形成全球气候固体地球系统:决定着地壳的生消及其运动,形成地球的海陆分布格局与各种地貌地形。
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与生态系统。
2、系统间的关系:物理气候系统、固体地球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分别调控着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固体地球物质循环3个循环子系统,并通过彼此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3个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地球系统驱动力:①地球外部由太阳和其他外力所组成的;②地球内部的“发动机”,主要由放射性和内部深处的原生热所驱动。
第二节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1、全球变化:广义指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①全球观点与全球尺度(全球观点: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全球尺度:虽然过程或事件空间尺度有大有小,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②所有时间过程(包括所有时间范畴和所有时间尺度:全球变化的研究不仅揭示过去,更是认识现代以及未来的变化)③人类的作用(人类是全球变化的营力之一)3、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全球变化的驱动力和过程;②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③全球变化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④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4、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①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应全球变化为基础,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深化对地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发展;③改变人类的观念,促进应用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全球变化研究也关注全球变化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以及对策和政策评估研究,这些研究会促进有关决策科学的发展,提高人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力)。
全球变化试题集打印
全球变化试题集打印全球变化一、名词解释1. 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
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2. 全球变化:为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3. 大洋传送带:极地区域因辐射冷却等因素而形成的寒冷、高盐、高密度的海水强烈下沉,形成底层流或深层流。
其中,北大西洋的高盐度水以深层流的形式向南流,在绕过非洲南端后,除部分向北流到印度洋外,其余的一直向东流入太平洋,在此,受温暖和入注淡水的稀释作用,海水密度降低并上升到表面,然后向西运动返回到大西洋以平衡外流的水体。
上述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体流动构成了一个跨越大洋的海洋―传送带‖。
4. 深层流:极地区域因辐射冷却等因素而形成的寒冷、高盐、高密度的海水强烈下沉,形成底层流或深层流。
5. 碳酸盐补偿深度:在大洋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界线深度,称碳酸盐补偿深度(CCD)。
在这个深度上,上覆水层沉降而供应的碳酸盐与溶解而失去的碳酸盐数量相等。
在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之上的浅水区内碳酸盐以沉积为主,在此之下的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含量在10%以下,甚至不含碳酸盐。
6.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各种微量气体对地球表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是决定地面温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水汽(H2O),以及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氯氟烃等温室气体对太阳的短波辐射进入地球影响不大,却能强烈地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从而在地球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温层,使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不是马上就散失掉,而是在其返回宇宙空间之前反复地加热地球,使地球变得象温室一样温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温室效应‖。
7. 生物净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以生物量形式捕获并贮存的能量比率称为初级生产力,生物所生产的生物量与其为维持生存所消耗的生物量之差称为生物净初级生产力。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涵盖地球的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等各个方面,与冰川的扩张和退缩、气候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紧密相关。
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推动了全球变化的进程。
认识全球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全球变化的类型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分布、风向等气象要素,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海平面上升随着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迅速,导致海洋水位上升。
海平面的上升威胁着近海地区和一些小岛国的生存空间,也会对全球的海岸线和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变化的又一个主要方面。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生物的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影响生态平衡,加剧气候变化,也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的影响。
4.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利用变化。
林地和湿地的破坏、农田的扩张等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剧变,对地球系统的平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5. 水资源利用和变化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然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导致了水资源的紧张和污染。
这将严重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6. 气候极端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包括暴雨、干旱、飓风、洪水等。
这些气候极端事件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全球变化的原因1.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球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类的工业和城市化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引起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2. 能源消耗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
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它是全球变化科学的研究对象。
2、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三个方面。
3、温室效应:水汽、CO2、CH4、O3、氟氯烃等温室气体对到达地球表面的短波太阳辐射近乎无阻挡,但部分地吸收地球表面向外发射的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的再发射向地面传递能量,使地面温度上升,这一过程类似玻璃温室产生的作用,被称为温室效应。
4、地球轨道参数:地球轨道参数包括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这些地球的轨道参数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季节和地区分布的变化。
5、将今论古:根据现代环境过程所遵从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等重建过去的环境。
6、以古论今:根据过去环境变化的规律来解释现代,预测未来。
7、新生代衰落:新生代期间,环境呈变冷、变干的趋势性变化。
8、新仙女木事件:在11 kaBP前后,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使气候回到了冰期环境。
9、冰期:冰期是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10、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有一段相对温暖的时间,成为间冰期。
11、末次冰期最盛期LGM:大概在25-18kaBP,冰川扩张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称为末次冰期最盛期。
它是第四纪期间全球环境寒冷阶段的代表。
12、中世纪暖期:在1000AD前后,欧洲的部分地区、北美和北大西洋等地区经历了一个较现代相对温暖的时期,即所谓的中世纪暖期。
13、特提斯海:特提斯海指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之间的古海洋。
全球变化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64分,每题4分)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①太阳辐射的变化②海陆分布的变化③地形的变化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下图是“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6.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B.8日23时C.9日13时D.9日23时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
读图完成7~8 题。
7.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原创题)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示时期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10.a、b、c、d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c>dC.a<b<c<d D.c>a>b>d11.(2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全球变化: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影响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变革,四个主要表现:1、地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2、地球是一个以变化为特征的行星3、人类正在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驱动力4、可持续发展观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2、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
3、改变人类的观念、促进应用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科学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地球系统为基础2、以发生在各种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为核心3、人类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力,也是全球变化影响的承受者主要科学问题变化:地球系统是怎样变化的?驱动力:地球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响应:地球系统对自然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响应的?后果:地球系统变化的结果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是什么?预测:如何预测地球系统未来的变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①不同尺度的气候变率及其自然与人为原因辨识。
②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及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③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④全球变化的影响、风险与适应。
⑤全球变化的观测、监测和数据融合。
⑥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制和改进及全球变化的模拟与预测。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①不同尺度的气候变率及其自然与人为原因辨识。
②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及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③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④全球变化的影响、风险与适应。
⑤全球变化的观测、监测和数据融合。
⑥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制和改进及全球变化的模拟与预测。
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成就:1、建立了一批与全球变化研究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基地。
2、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研究力量3、初步构建了全球变化观(监)测网络框架4、发展了气候系统模式及其分量模式5、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学术成果未来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1、全球变化的事实、过程和机理研究。
2、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
3、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研究。
4、综合观测和数据集成研究。
5、地球系统模式研究。
第二章库:物质贮存的场所。
流(通量):物质从一个库到另一个库。
源:物质流出的库。
汇:物质流入的库。
存留时间:物质在一个库中从移入到移出所需要的时间。
1气溶胶: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与气体载体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一般粒度尺寸在0.01-10微米之间。
2、分类:硫酸盐气溶胶、硝酸盐气溶胶、黑碳气溶胶、沙尘(矿物)气溶胶。
3、来源:自然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人类生态系统的过程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过程的差别(6个方面)1、能量来自于化石能源的释放与天然能源的转化。
2、人为控制下大量物质的非闭合输入与输出。
3、单一的食物网络结构。
4、打破时空限制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
5、人类参与生产过程且能对系统进行调节。
6、多重平衡与多重决定性。
第三章全球变化的驱动力(三个):地球系统外因子天文因素、地球内力因素地球系统内因子地球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反馈作用。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化的因素的分类(三类):1)周期变化的因素如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发生特点:它们的作用是连续变化的,可导致全球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2)非可逆性变化的因素如太阳长期演化、板块运动。
发生特点:它们的作用是连续性的,可能导致环境的非可逆性变化。
3)随机发生的因素如火山活动、小行星碰撞。
发生特点: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发生的频率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其作用的过程是暂时的,但所导致的全球变化即可能是短期的扰动,也可能是长期的不可逆的变化。
百万年以上尺度全球变化的驱动力一、太阳辐射输出的长期演化二、地外物的撞击三、板块运动导致的海陆分布与地貌格局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第四章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一是全球变化的重建二是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三是全球变化的模拟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四点意义:第一、重建全球变化历史,了解包括演变过程、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的规律。
第二、通过过去发生的全球变化现象,探讨和认识全球变化的成因机制。
第三、利用重建的结果验证模式的可靠性或为模式的建立提供参数。
第四、由历史演变规律推测未来环境或为预测未来环境提供历史相似型。
二、过去全球变化信息的环境属性1、海洋沉积的氧同位素比率记录2、冰芯3、黄土与古土壤4、石笋5、树木年轮6、珊瑚年轮7、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8、地貌与古土壤9、考古记录10、历史文献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基本步骤对各种过去全球变化信息的识别与提取对过去全球变化的证据进行标定与校核对过去全球变化的整体或部分复原第五章2、100ka周期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基本特征(1)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
表现:变冷慢(7-9万年),变暖快(0.8万年)。
(2)环境要素变化的协同性。
表现:(3)全球环境变化存在阈值。
CO2浓度[190 290](4)状态转换过程中的时滞现象。
气候、植被、冰盖的变化特点末次冰期最盛期的环境1、全球性降温与冰盖扩展2、西风带加强与中高纬自然带退缩3、全球海平面下降与海洋过程变化4、全球干旱化与环境的重大改变去2000年冷暖变化覆盖了一个多千年尺度周期,在千年尺度变化的背景下,持续数百年的冷暖阶段数度交替。
可划分出4个百年尺度的相对暖期和3个相对冷期。
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自然驱动力第六章1950年代开始,主要标志7个方面:核武器、化石燃料、新材料、地层改变、肥料、全球变暖、生物灭绝。
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1温室气体浓度增加2大气气溶胶改变3土地利用导致地表覆盖改变4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以上尺度的低频震荡5火山喷发在平流层产生的气溶胶6海洋热量的再分配7太阳活动8低纬度的海面温度改变第七章人类系统的脆弱性:系统自身存在的弱点或属性,使得其在受到全球变化作用时可能产生某种损害。
影响脆弱性的因素:系统的敏感性、物理暴露程度、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各种应对能力。
与导致全球变化的责任相关联的影响1、责任认定的原则➢全球公共物品使用的“零和”原则➢伤害补偿原则与历史责任认定➢平等的基本生存权与现实责任认定责任认定与分担方法➢生产者负责➢水费者负责➢责任共担评价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指标➢国别排放指标➢人均排放指标➢单位GDP排放指标➢国际贸易排放指标➢人均历史累积(工业化累积人均排放)指标➢人均单位GDP排放量指标➢消费排放量指标➢生存排放量指标减少排放量的措施全球变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这类模式,正是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全球资源和生命维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解决全球变化的问题需要改变现有的发展和生活模式。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包括技术、政策和行为等方面。
1、降低能耗的技术2、改善能源结构3、改变产业结构4、现有自然碳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5、碳税6、节约消费行为目前地球工程有三类●太阳辐射管理(平流层气溶胶、巨型反射器等)●碳捕获与脱除(大洋撒铁、沙漠造林、生物炭化等)●热量输运(冰盖上覆盖毛毯)定义:通过大规模的工程管理措施对地球能量收支或碳循环过程进行干预,去削弱或抵消因“人为增强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行为。
全球变化应对行为的主要特点(一)以认知为基础进行全球变化应对对策的选择(二)全球变化应对决策中规避风险和风险投机的双重风险偏好(三)全球变化应对的学习行为与时滞效应第八章全新世全球变化与古文明兴衰(一)新仙女木事件与农业起源(二)早全新世气候改善与农业的快速发展(三)全新世干湿变化与撒哈拉非洲牧业的发展变化(四)人类对早全新世海面上升与海侵影响的适应1、白令陆桥(亚洲—美洲)2、贝斯陆桥(塔斯马尼亚岛—澳大利亚)文明古国兴衰的气候变化背景共性:均产生在降水不足或不稳定的大河谷地之中,是建立在灌溉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是土地唯一所有者。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衰亡时间:公元前2200年-前1500年之间原因何在?研究发现,古文明开始于气候变冷变干事件前后,衰落于全新世暖期结束之时。
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是严重干旱导致古文明衰亡。
1)主要领域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1、淡水资源2、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3、海岸带和低洼地区4、海洋系统5、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系统6、城市地区7、农村地区8、主要经济部门与服务9、人类健康10、人类安全11、生计与贫困巴黎协定》确立的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框架1、《京都议定书》第一与第二承诺期的减排2、《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3、2℃减排目标下的未来排放空间4、国家自主减排贡献与2 ℃减排目标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