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例题解析人教版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988dd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a.png)
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这主要反映出李白()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B.认为秦的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C.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D.认为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李白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李白对秦始皇的赞叹而非不满,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思想方面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D项错误。
2.《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下列与该记载有关的是()A.修筑直道B.征服越族地区C.平西南夷D.修筑长城“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可判断是秦朝修筑直道,故选A项;越族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与题干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B项错误;西南夷在中国西南地区,与题干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C项错误;修筑长城是防御措施,D项错误。
3.(2023广东深圳二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称帝的同时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仿秦尊太公为“太上皇”,此后历代开国皇帝追封先父、先祖成为惯例。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B.借助神权以稳定社会秩序C.宣扬孝道以强化道德教化D.团结皇族以避免权力纷争“太上皇”的做法成为历代开国皇帝的惯例,这一做法使得“家人父子”的亲亲之礼向“朝廷君臣”的尊尊之礼转化,由此强化新建王朝的政治统治,故选A项;“借助神权”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提及的是借助人伦以稳定社会秩序,排除B项;“强化道德教化”不是主要目的,强化道德教化是服务于现实统治的手段而已,排除C项;“避免权力纷争”夸大化,皇室争权夺利贯穿封建王朝,排除D项。
4.秦朝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宗庙祭祀”“宫殿警卫”“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宫门警卫”“宫廷用马”“皇族、宗族事务”,可知九卿的主要职责是服务皇室,体现了君权至上,故选B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f00fba376baf1ffc4fadba.png)
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原因(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内容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即儒士)的事件影响“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2.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4250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1.png)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月考)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A.工具种类繁多B.生产自给自足C.注重精耕细作D.经济发展迅速解析:选C。
根据材料解读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2.下面是汉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这反映出汉代( )出处记载龚遂任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五《汉书》卷89《循吏传·龚遂》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秋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芡”仇览任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后汉书》卷76《循吏列传·仇览》限”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令郡县劝民畜蔬食,以《后汉书》卷4《和帝纪》助五谷”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重视家庭副业生产C.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B。
表中材料说明,汉代官员和皇帝都积极劝农发展家庭副业经济,可见国家重视家庭副业生产,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抑商”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政府劝农发展家庭副业经济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
3.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解析:选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严厉打击商业活动,注重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而不是汉代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豪强大族操纵国家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正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b7f913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8.png)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解题技巧总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f4a16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f.png)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如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C.铁犁牛耕的使用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从“万语”到最后秦朝统一文字,反映出统一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强调语言的统一,而不是华夏认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工具,排除C项;贵族等级体系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
故选A项。
2、如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该制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皇帝制度起源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B.太尉是百官之首,负责全国民政C.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县令由郡守负责任免和考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项正确;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全国民政,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县令由由皇帝任免,排除D项。
故选C项。
小提示:3、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有些还在方框外又凸出几块方格田;而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与今天使用的田字没有区别。
这一变化源于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B.农业生产显著进步C.国家统一局面出现D.文字使用频率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可知西周时期社会生产的进步和井田制的推行使“田”字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字使用的规范化,D项正确;井田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依然处于原始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并未出现显著进步,排除B 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只能间接管理地方,并未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排除C项。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秦汉时期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秦汉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81ab60a10661ed9ad51f374.png)
高考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高考总复习:秦汉时期】06:22——07:11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如图所示: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秦始皇统治前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4.郡县制【高考总复习:秦汉时期】07:19——14:18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守为郡最高行政长官,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b83621c1c708a1294a44d1.png)
第 4 讲秦汉期间的经济与文化一、秦汉期间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种方式:西汉赵过推行耦犁,东汉时推行到珠江流域;汉朝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
(2)耕种技术: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发了然播种工具耧车。
(3)耕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浇灌: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有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门路;租佃现象比较广泛。
3.地主田庄:汉代,跟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4.手工业的进步(1) 概略:汉武帝此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期间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作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期间,中国丝绸远销欧亚,博得“丝国”誉称。
(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含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发展困难,整体水平不高;但因为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特意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
(3)政府政策:汉武帝推行钱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收税等举措,克制富豪大贾的权力。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期间,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增强确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权力膨胀,土地吞并强烈,匈奴为患,威迫西汉的稳固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可以知足增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增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看法。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2旧人教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2旧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be72152ebb68a98271fefab6.png)
秦汉时期的文化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时代风貌和特色的是A.史学巨著《史记》B.张衡发明地动仪C.蔡伦改进造纸术D.秦陵及其兵马俑分析:一定文化现象是当时社会的反映,“秦陵及其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国势等,而其他各项多是个人行为和单方面的情况。
答案:D2.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选择题,最好采用排除法,如“太初历”并不是世界最早的历法,单从我国来看,它也不是最早,因为我国从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只要含②的选项就是不正确的。
答案:C3.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的大一统②生产的发展③民族联系的加强④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4.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和计算方法B.成书于西汉C.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D.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答案:B5.下列各项与东汉张仲景相符的是A.被誉为“神医”B.发明麻沸散C.著有《伤寒杂病论》D.擅长外科手术答案:C6.东汉时,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利用水力,节省人力C.机械操作,制作容易D.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造纸术改进过程的掌握程度。
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造纸的原料方面,由原来比较少而昂贵的丝絮变为比较多而便宜的树皮、麻头等。
答案:D7.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对儒学改造后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不属于新儒学的内容,“天人感应”包含了“阴阳五行”说。
答案:B8.王充写《论衡》主要是针对A.董仲舒的儒学B.佛教“因果报应”说C.民间神仙方术D.唯心主义神学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练习题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9faed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5.png)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九品中正制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 A. 郡县制- B. 推恩令- C. 科举制- D. 世袭制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秦朝的开国皇帝?-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高祖- D. 唐太宗4.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A. 促进经济发展- B. 统一思想文化- C. 加强军事力量- D. 改善民生5.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是什么?- A. 皇帝- B. 王- C. 诸侯- D. 丞相#### 二、填空题1.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是______。
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______。
3. 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货币和______,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外联系,开辟了著名的______。
#### 三、简答题1. 简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四、论述题请论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
#### 答案及讲解#### 一、选择题1. 答案:B. 郡县制讲解: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 答案:B. 推恩令讲解: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实行了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逐渐减少。
3. 答案:A. 秦始皇讲解: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 答案:B. 统一思想文化讲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儒家思想为国家正统,统一了思想文化。
5. 答案:A. 皇帝讲解: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秦汉时期的文化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秦汉时期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ab680c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f.png)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秦汉时期的文化【导语】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秦汉时期的文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浏览与支持!下列科技成绩中,深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制造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请附上答案解析)2、问答题:秦汉文化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3、问答题:丝绸之路与海上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A.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看来其重要性.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朝独尊儒术,都具有大一统的特点,同时各地、各族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了统一条件下风格多样的中华文化.(2)中外文化交换空前频繁.秦汉大规模吸取外来文化的长处,特别是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华文化接纳包容了西域、印度的文化;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西域,乃至远播欧洲,向南传到越南等东南亚地区.(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的问世、天文和医学成绩等,表明那时的中国科学技术等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先进行列,文学艺术等也形成与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风格.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4)气势宏大.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史记》等都表现了秦汉时期人们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显现出宏大非凡的气势.3、丝绸之路:(1)在古代中西方之间加强了贸易活动,文化交换,发展了友谊.(2)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后来的四大发明通过这路传向西方.(3)外国货物传入中国,佛教也传入.总的就是,增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海上丝绸之路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特别是官方经济的交换和民间的海上贸易更加活跃.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拓展了中国与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活动范畴.。
押新高考第2-3题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解析版)
![押新高考第2-3题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afe6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7.png)
押新高考第2—3题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进展与富强1.(2023·福建·高考真题)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
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
这反映了该时期()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进展的南北差异【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
据材料可知,“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基本位于北方,结合所学,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北方事务比较简单,故在北方设比较多的郡等加强管理,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得出“行政制度是否有重大调整”,排解A项;东汉前期,尚未形成地方割据,排解B项;材料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不能反映出“儒家思想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解C项。
故选D项。
2.(2023·辽宁·高考真题)《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
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需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依据材料“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史记》的争辩,不能只看一些注解,还要看考古学家的注解,由此得出,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排解A项;B项说法错误,排解B项;C项说法过于确定,排解C项。
故选D项。
3.(2023·湖南·高考真题)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选择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6cb9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8.png)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房山区一模)《云梦秦简•为吏之道》载有“五善”与“五失”。
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做多让”;五失:“一曰夸以迣(lì,超越),二曰贵以泰,三曰擅裚(jì,断)割,四曰犯上弗知害,五曰贱土而贵货贝”。
“五善毕至,必有大赏”“五失犯一,则予重罚”。
据此可知秦朝()A.形成了以民为本的社会风气B.强调对官吏的考绩与奖惩C.官员考核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法律与教化逐渐趋于统一2.(2023•包头二模)秦律《内史杂》规定,有事请示必须用书而的文书请示,不得口头请示,也不能委托他人代为请示。
《论衡•别通篇》云:“汉所以能治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汉)以文书御天下。
”这表明秦汉时期()A.官僚政治统治的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C.皇权独尊的思想意识D.文书在制度运行中起重要作用3.(2022•松滋市校级模拟)从史籍和出土的《云梦秦简》可以看出,秦朝初期法律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制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官吏行事“致以律”,“良吏”“恶吏”各予赏罚。
但秦初的法律中保留了奴隶制的残余和继承了奴隶制的刑罚,以及实行连坐族诛。
这说明秦朝初期()A.法律制度实现不断完善B.法制建设作用的两重性C.中央集权统治得以强化D.法律损坏了百姓的利益4.(2022•天心区校级模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东巡,每次都立碑刻石,如表为部分碑文节选()秦灭六国原因《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熊,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秦王朝的统治《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第1页(共31页)。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5d201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4.png)
阶段提升练(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解析材料中讲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职无常守普遍存在,官员可能有职务而无实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无职务,这体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专制得到了巩固和强化,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9·某某威海模拟)尚书始置于秦,“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法书(学通章奏),故谓之尚书”,汉武帝废除了原来的禁(帝王所居官苑)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由宦官主持的禁某某书,这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C.宦官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D.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朝设置尚书,汉武帝废除原来的禁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禁某某书,可知皇权加强,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决策权力而非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是在唐朝,故B项错误;宦官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
答案 D3.(2019·某某某某质监)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成帝去世后,一立年幼庶孙哀帝,再立九岁庶孙平帝,三默认王莽立仅两岁的孺子X婴为皇太子。
材料说明( )A.皇位继承中宗法观念已经崩溃B.君主专制制度事实上开始动摇C.太后临朝称制有利于政权延续D.太后立幼是权力斗争激化表现解析根据材料“一立年幼庶孙哀帝,再立九岁庶孙平帝,三默认王莽立仅两岁的孺子X 婴为皇太子”,频繁更换皇帝、储君,体现了政治斗争的激烈,故选D项。
答案 D4.(2019·某某日照模拟)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104eb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a.png)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步骤一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5)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1)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仁”“礼”儒家思想体系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和艺术:《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体《离骚》;帛画《人物龙凤图》等。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的格局①新石器时代:格局初步奠定。
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③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超过2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文明遗存);五千年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 旧人教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 旧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c4ea1d1a0912a216147929b7.png)
秦汉时期的文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的大一统②生产的发展③民族联系的加强④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⑤留学人员的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B2.秦汉文化特点之一,“中外交流频繁”的直接原因是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和与巩固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C3.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西汉的是①“太初历”的制订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③对日食作出的最早解释④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4.秦汉时期,领先世界千年以上的科技成就,不包括()A.耕犁上安装犁壁B.《九章算术》的问世C.张衡发明地动仪D.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B5.下列发明中,属于东汉张衡的发明有①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②最早记录了太阳黑子的活动记录③对日食作出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发明了地动仪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③④D6.下列哪一部历法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A.《太初历》B.《大衍历》C.《十二气历》D《授时历》B7.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A.《九章算术》B.《缀术》C.《算法统宗》D《割圆密率捷法》A8.《神农本草经》这部著作A.是中国第一部医学文献B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C.产生于传说时代D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D9.《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男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D10.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 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C11.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是吸收了A 孟子的思想B 荀子的思想C 法家的思想D 墨家的思想C12.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学家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天人三策》D.《伤寒杂病论》D13.我国造纸术外传地区的先后顺序是①朝鲜②日本③阿拉伯④欧洲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A14.其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的汉代著名历史人物是()A.张衡B.班固C.司马迁D.司马相如C二、材料解析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典型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6841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4.png)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典型例题单选题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供历史研究的珍贵文物,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推断最不合理的是A.商周时期青铜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B.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业技艺高超C.商周时期牛已经被祖先驯化了D.商周时期牛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图一“商、青铜牛尊”、图二“战国、青铜牛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先秦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当时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所以“商周时期青铜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与史实不符,A项符合题意;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业技艺高超,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穿有鼻环的牛尊说明商周时期牛已经被祖先驯化了,用于耕田,牛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所以C、D项与史实相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
故选A项。
小提示:2、秦始皇《碣石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
”李斯焚书奏称:“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而《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因乌氏保以经营畜牧业而成巨富为秦始皇所重。
据此可知秦代A.继承了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农工商业发展的思想C.贬抑了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D.实行尊法抑儒的治国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经营畜牧业”“则力农工”和“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体现了秦朝重视农工商业发展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秦代继承了商鞅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贬抑了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排除C项;秦朝虽然实行尊法抑儒的治国思想,但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3、有学者认为:当秦朝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和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
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A.新政治形态不符合社会需要B.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弊端D.未能有效实现文化心理的整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和秦始皇未能了解文化统合的作用,他们试图通过否定旧有文化来达成最大的政治效能,这种做法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的融合也不可能实现,从文化角度而言,秦朝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D项正确;A项从政治形态角度解读,失之片面,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秦完成了政治统一而未能实现文化上的融合,没有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和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BC项。
步步高高中历史高考第二单元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分析人教版
![步步高高中历史高考第二单元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分析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0ca4c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1.png)
第二单元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第1讲秦朝的统治与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迁移1】秦统一全国的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秦国国富民强而六国衰落C.经济发展,各地区联系加强D.秦始皇雄才大略答案C【迁移2】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答案D【迁移3】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答案B【迁移4】“汉承秦制”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郡县制②监察制度③察举制度④编户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答案D【迁移5】两汉时期的编户齐民()A.没有独立的身份B.要为官府服杂役C.承担的田租较重D.承担的更赋较轻答案B史料应用(2007·某某) 20世纪90年代,某某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某某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C大题预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选集》材料二图一周初分封略图图二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材料三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材料四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文化例题解析
例1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例2 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该类题型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选项为答案的选择题,在所给的答案中只选一个答案的反向选择,要排除三项表述正确的选项。
该类题可用排除法,先排除表述正确的三项,选出剩下的一项即可。
该题通过仔细阅读后,就可以发现第二选项和第三选项是矛盾选项,必有一错。
注意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而非“发明”,在他之前的西汉,已经有纸了。
答案:C 例3(1)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目所问的是土生土长的宗教,课本上讲到了世界三大宗教,并在注释中说明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讲到了佛教的诞生地是古印度,也提到了道教产生于我国本土。
而作为常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地不是中国。
故本题答案:B
(2)资料解析题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言论?
(2)出自他的哪本著作?
(3)批判了什么思想?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材料与课本所学内容的联系,课本上所引《论衡》中的一段话虽与此不完全相同,但都讲了同一个道理。
在解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如“死、灭、朽、鬼”,就能回答该题了。
答案:(1)王充(2)《论衡》(3)迷信的思想
例4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没有占统治地位,这主要是因为()A.民间道教的抵制B.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C.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
分析:因为从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但它对封建统治者来说,其作用远不如儒家思想。
敢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