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运动生理学研究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件(五) 鱼类胃肠道运动的观察
1.操作要细心,不要损伤迷走神经;不要损伤迷走神经与 胃的联系。
2.注意经常用任氏液湿润神经和胃肠道,以防止干燥,但 应注意不要让电极短路。
3.每次刺激前后,应仔细比较胃肠道运动的变化情况。
实验五 鱼类胃肠道运动的观察
六.作业与思考
1.胃肠道肌肉有什么生理特性? 2.胃肠道运动有哪些形式?你观察到有哪些? 3.比较刺激胃肠道前后胃肠道运动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其
实验五 鱼类胃肠道运动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胡子鲶或乌鳢,培养皿、烧杯、滴管,烧瓶夹,注射 器1支,生理试验多用仪1台,刺激用保护电极1根,普通 电极1根,支架、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污物缸、 纱布1块、棉线、抹布1块,鱼用任氏液,肾上腺素(1: 10000),乙酰胆碱(1:10000)。
7.当胃肠道强烈运动时,将肾上腺素溶液滴加在胃肠道上, 观其反应。完成后用鱼用任氏液清洗腹腔。
8.当胃肠道运动减弱后,将乙酰胆碱溶液滴加在胃肠道上, 观其反应。完成后用鱼用任பைடு நூலகம்液清洗腹腔。
实验五 鱼类胃肠道运动的观察
9.重复第7项内容。
10.按第6项的刺激参数,对胃肠道肌肉直接进行电刺激, 观其反应。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破坏延脑等脑组织。
2.打开腹腔,暴露其内脏。不拨动胃肠道的条件下观察胃 肠道运动形式和运动程度。
实验五 鱼类胃肠道运动的观察
3.拨动胃肠道之后,再观察胃肠道的运动情况。
4.小心地摘除掉肝脏和胆囊。
5.观察食道左侧迷走神经的走向和分布。分离该迷走神经, 穿线备用。
6.电刺激迷走神经,观察胃肠道运动情况的变化。
实验五 鱼类胃肠道运动的观察
课件制作 吴洪流
鱼类行为学——(一)定义与研究内容
鱼类行为学研究内容
应用角度看,鱼类行为学研究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与生理学和生态学相关的,研究各种水生生物的相互关系,包括鱼 类的生殖行为、摄食行为、躲避敌害等行为能力; 2、与鱼类资源学相关的,研究鱼类垂直洄游聚散、季节性洄游、时空 分布,以及群体的结构和动态分布等; 3、与捕捞学相关的,重点研究鱼类或鱼群对渔具渔法的行为反应和行 为能力,以及改进捕捞技术的途径; 4、与信息技术相关,重点研究群体行为、自组织结构与空间分布的社 会意义等。
鱼类行为学
鱼类行为学(fish behavior science):是研究鱼类行为规律和行为 能力的学科,属于动物行为学的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类行为学研究分支
鱼类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分支有:鱼类行为的模式;鱼类行为的进化史 及生物学意义;鱼类行为的由来,遗传和变异的规律;行为发生学;行为 的生理机制;行为模拟仿真
目的与意义
研究鱼类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 1、使生产中采用的渔具渔法更适应鱼类的行为反应,从而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消耗,有效地利用渔业资源; 2、为设计与生态友好的、具有选择性高的渔具渔法提供基础数据,为 科学合理地开发渔业资源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是仿生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4、为渔业工程,如人工鱼礁和网箱设计制造提供基础数据; 5、提供物种的生态关系的信息等; 6、为仿真学提供基础知识,探索发展新科技的途径
鱼类行为学
——(一)定义与研究内容
呆笨朝夕
行为
行为(behavior):是指动物的动作或动作的变化,是动物个体在生 活中对一定刺激表现出的反应,对内在和外界条件间的关系予以调整,以 对周围的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做出动态适应
鱼类行为
鱼类行为:是指鱼类等水生动物受外界或内在环境变化或刺激下的行 为反应,它包括鱼类的运动、洄游、觅食、求偶、逃避和进攻以及改变体 色。(植物行为:向日葵的向日行为)
鱼类生理学重点
鱼类生理学重点
以下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
1. 鱼鳃:鱼鳃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它由许多鳃丝组成,能够从水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鱼类的心脏通常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 呼吸系统:除了鱼鳃外,鱼类还可以通过皮肤、肠道和鳃上器官等进行气体交换。
4.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部分。
鱼类的消化酶种类较少,但能够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排泄系统:鱼类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部分。
鱼类的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通过输尿管和膀胱排出体外。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鱼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并控制鱼类的各种生理活动。
7. 生殖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8. 渗透调节:鱼类生活在盐水中,需要通过鳃、肾脏和肠道等途径进行渗透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以上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1.—: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头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领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2+酶;凝血致活酶在Ca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
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2+ 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5.答: 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2+2+ 3.化学因素:Ca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探究鱼类的游泳速度
探究鱼类的游泳速度鱼类作为水生动物,以其独特的游泳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
它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和多样的种类,还以其快速而灵活的游动方式展现了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本文将探究鱼类的游泳速度,并从生理学和进化角度解释其高速游动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鱼类游泳的基本原理。
鱼类游泳依靠尾鳍的推力来行进。
当鱼类的肌肉收缩时,身体会形成波浪状的运动,进而产生推力。
这种波浪状的运动被称为“波浪行进波”,它以鱼类身体的前部向后部传递,推动鱼体前进。
同时,鱼类还可以通过调整背鳍和胸鳍的运动来改变游泳的方向和姿势。
这种独特的游泳方式使鱼类能够在水中快速前进,迅速逃避危险或抓住猎物。
然而,并非所有鱼类都能以相同的速度游泳。
根据种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鱼类的游泳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迅猛龙鱼是一种体型矫健、速度极快的鱼类。
它们能够在水中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驰而过,让人难以捕捉。
而相比之下,一些淡水鱼类的游泳速度较慢,大约在每小时5至10英里之间。
这种差异主要受到鱼类体型、鳞片形态、肌肉构造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鱼类的身体形态是其高速游动的基础。
首先,鱼类通常具有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得水从鱼体前部流动到鱼体后部时产生较低的阻力,有利于提高游泳效率。
其次,鱼类的鳞片结构也对游泳速度起到一定的影响。
鳞片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能够减少水流阻力,使鱼体更加平滑,从而提高游泳速度。
此外,鱼类肌肉的构造和运动方式也对游泳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鱼类的肌肉通常呈细长形,能够提供较大的收缩力和快速的运动响应,使其能够快速加速和转向。
进化过程也对鱼类的游泳速度产生了影响。
生存环境中的竞争和捕食压力促使某些鱼类进一步改进其游泳能力。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鱼类逐渐发展出更高的游泳速度,以生存下来。
例如,在极端的生活环境中,如迅猛龙鱼生活的洋流和涡旋中,它们需要迅速逃离危险或捕获猎物。
因此,这些鱼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改进了身体结构和游泳方式,以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2SO4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
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一一·鱼类生理学定义:研究健康鱼类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功能:是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二·鱼类学研究层次: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方法:离体器官:离体器官→模拟在体条件→刺激1·急性实验:活体解剖:麻醉或破坏大脑→暴露器官→刺激优点:直观、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以完整、健康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无菌、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待2·慢性实验:动物清醒和恢复健康后进行实验优点:充分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规律。
1·新陈代谢:物质交换、能量转移、自我更新2·兴奋性:活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或抑制)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4·生殖: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四·稳态的定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现象1·保持新城代谢正常进行意义: 2·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3·使机体适应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五·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六·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的机能的调节方式: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八·体液调节:由某一器官或组成分泌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另一器官,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特点:缓慢、持久、弥散九·反馈的概念:由受控制部分发出的返回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作用负反馈: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保持稳态,是可逆的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不可逆过程二一·血液的机能1·营养功能2·运输功能(一)血液的机能: 3·维持内环境稳定4·参与体液调节5·防御和保护功能二·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晶体构成,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2·胶体渗透压:出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构成)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三·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主要有0.9% Nacl和5%GS四·NaHCO3与Na2CO3的比例为20:1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碱储三一·溶血:RBC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O2和CO22·缓冲血液酸碱物质生成调节:体液性调节,受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刺激RBC 生长发育,增加骨骼肌肌力。
鱼类生理学
生理学的发展是与医学实践的发展与需要密切联系的。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对心血管系统的研 究,首先奠定了器官生理学的基础,并使生理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
所以,生理学也就首先从研究器官系统的技能开始,对 机体各种器官系统机能进行研究,形成了器官生理学。
器官生理学已从对器官和整体的生理机能和机制的研究 发展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采用了数、 理、化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研究生物体的 生命现象。
研究对象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 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 洋。
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 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已探明的约20000余种,是脊椎 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
鱼肉富含动物பைடு நூலகம்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 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 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
有关的研究方法可以归纳成两大类,一种是分析法,又 称急性实验法;另一种为综合法,又称慢性实验法。
分析法常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或活体动物解剖法。前者 是从活的动物身上取下所要研究的器官,置于人工环境 中,包括适合的培养剂、温度、气体条件等。
使之在短时间内保持正常生理机能,以便进行各项实验 和观察。后者则是使动物处于麻醉状态,进行活体手术, 对所欲研究的器官进行实验观察。
研究鱼类生理不仅对了解鱼类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 规律和机理有重要意义,而且是鱼类养殖、增殖和捕捞 的理论基础,因此,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鱼类属于低等水栖脊椎动物,高等陆生脊椎动物所具有 的各个器官系统,鱼类都已具备,仅结构较简单,但却 有相类似的机能和活动机制,当然,鱼类还具有特殊的 生理学内容。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丰富的一个类群,全球约有3万多种鱼类,其中有许多种鱼类在经济、生态及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鱼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一个领域就是鱼类的生殖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
1. 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意义鱼类的生殖生理学主要研究鱼类的繁殖机理,包括生殖发育过程、生殖激素、生殖行为等。
其重要意义在于:1.1 提高养殖效率鱼类繁殖生殖能力比较强,但不同品种之间繁殖效率差异很大,通过研究鱼类的生殖生理,了解其繁殖周期、繁殖方式、光照、水温、饵料配比等因素对其繁殖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鱼类的繁殖效率。
1.2 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因为了解鱼类生殖特征、繁殖过程以及影响繁殖的外界因素,可以更好地制定渔业资源管理计划,从而防止一些滥捕、过度开采等渔业资源损失现象的发生。
1.3 研究生殖疾病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生殖疾病也日益严重。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生殖系统疾病,如疱疹病毒性鱼病等,而且为发现新型疾病、制定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方法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多采用实验室技术,其中又以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荷尔蒙注射等技术应用最广泛。
2.1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中,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基因敲除和CRISPR/Cas9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刻画鱼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从而探寻其生殖发育过程的机理。
2.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用于鱼类生殖器官与生殖激素的基因表达模式鉴定、功能基因筛选及其与生殖相关的代谢关系分析等。
通过分析鱼类生殖激素的组成、浓度和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助于解决某些性别鉴定问题和繁殖问题等。
2.3 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技术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技术也可用于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中,例如移植睾丸、卵巢、睾丸细胞、卵巢细胞等,研究鱼类睾丸、卵巢功能、性别转变、性别控制等问题,可以大大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
八年级生物鱼的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鱼的知识点鱼是水生生物中最主要的一类,它们在水中繁衍生息、生活和死亡。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鱼学研究的是鱼类的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也包含了关于鱼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八年级生物学中涉及到的鱼类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鱼类的类型鱼类分为两类:骨鱼和软骨鱼。
骨鱼是指鱼骨骼由硬骨组成的鱼类,八成以上的鱼类都属于骨鱼,如金鱼、鲤鱼、鲑鱼、鲨鱼等。
软骨鱼是指鱼骨骼由软骨组成的鱼类,如鼠鲨、七鳃鳗、魟鱼等。
二、鱼类的形态1. 鱼类的身体形态鱼的身体形态通常为流线型,可以减小水的阻力,使其更容易在水中游动。
体形多为纺锤形或半圆形。
2. 鱼类的鳞片鳞片是鱼的外表保护装甲,鱼的鳞片主要由牙质和骨质组成,经过数百年的进化,鱼的鳞片已经变得非常坚硬,防御力很强。
3. 鱼类的鳍鱼有背鳍、腹鳍、臀鳍、胸鳍和尾鳍五种,这些鳍对于鱼的游泳和控制身体的姿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胸鳍和尾鳍可帮助鱼进行转弯和改变方向等动作。
三、鱼类的生物学1. 形态生物学形态生物学是鱼类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
它主要研究鱼的形态结构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鱼可以通过形态的特征来来判别其种类。
2. 生理学鱼的生理学主要研究鱼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运动等一系列生理特征,为研究鱼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基础。
3. 繁殖生物学鱼类的繁殖生物学是研究鱼类生殖特性和繁殖方式的学科。
鱼类的繁殖主要分为内、外授精两种,各种鱼的繁殖方式有所不同。
四、鱼类的分类鱼类主要分为两大类:无下颌鱼和有下颌鱼。
无下颌鱼包括原始的鳕鱼、鳗鱼等,缺少下颌骨,口不能开合。
有下颌鱼包括左右下颌各一条的、颌齿丰富的、发育不同的三种,分别为梭形鱼、鲤形鱼、鲑形鱼等。
五、鱼类的分类方法鱼类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学特征进行分类。
按照生物学特征,鱼类主要分为硬骨鱼和软骨鱼。
按照分类学特征,鱼类根据鳍、鳞、颅骨的五种形态组合,分为类、科、属和种四个等级。
鱼类生理学
不足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增强和频率加快
使鱼类窒息死亡的氧浓度(“窒息点”) 3·PH 4·温度 六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可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较大的伸展性 ·持续的紧张性 ·不规则的自律性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固的三大步骤:凝血酶原激活作用
↓(激活)
凝血酶原→凝血酶(IIa)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Ia)
外源凝血过程的不同:1·内原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来自血液
2·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和促凝的方法
(二)促凝
补钙+CaCl2
光滑面接触
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适度提高创面温
给机体补充Vk
四 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胞:结间束、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等)
(六)广盐性鱼类渗透压调节:
由淡水进入海水的调节:1·吞饮海水
DH作用,肾小球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分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
:广盐性鱼类—进入海水—喝水+吸收NaCl—血[Na+]↑—肾间组织分泌—皮质醇
鳃上皮氯细胞数量↑—提高Na+—ATP酶活性:
A·Cl一由顶
隐窝排出
B·Na+通过细
2·固体物:(1)有机物:尿酸、肌酸、肌酐等 (2)无机物:Na+、K+、Ca2+、Mg2+、Cl—、硫酸盐等
鱼类尿与食性的关系:1·肉食性鱼类为酸性(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
酸性物质) 2·草食性鱼类为碱性(草料中含有机酸钾盐,代谢产物为
鱼类生理学实验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实验四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心肌特性证明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歇——代偿间歇。
鱼类肌肉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鱼类肌肉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鱼类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之一,它们的生存离不开身体强健与活动力强劲的特点。
在鱼类的身体中,肌肉是其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肌肉的构成成分便是肌肉蛋白。
本文将探究鱼类肌肉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一、鱼类肌肉蛋白的种类鱼类肌肉中主要有两种肌肉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是组成肌肉微丝的主要蛋白质,其特征是具有长薄的纤维形态,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力量。
目前,鱼类肌动蛋白已被分离研究,揭示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方式,对鱼类的运动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知识。
而肌球蛋白则是控制肌肉收缩的重要结构,也是每一次肌肉收缩的必须物质。
肌球蛋白是一个由亚单位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包括肌动蛋白结构单元和配位离子。
研究表明,鱼类肌球蛋白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其亚单位构成、空间结构和配位离子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肌肉的活动和适应性。
二、鱼类肌肉蛋白结构研究鱼类肌肉蛋白的结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大量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克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可深入研究鱼类肌肉蛋白的基本构成和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肌动蛋白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超分子结构,由肌动蛋白单体以ATP为动力源分子组成的。
而肌球蛋白的结构较为简单,由轻重链肌球蛋白组成,并涉及肌蛋白磷酸酶、肌蛋白核酸结合蛋白等。
鱼类肌肉蛋白的结构研究主要是研究其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聚集状态。
现在,通过核酸序列技术,已经跨过物种壁垒,成功获得了红鲱、大麻哈鱼、三文鱼和青鱼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全长基因序列。
同时,这些基因的获得为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手段已成熟的基因敲除和基因转染实验奠定了基础。
鱼类肌肉蛋白的核酸序列分析显示,肌动蛋白在不同品种鱼类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总体上保持高度保守。
同时,肌球蛋白的不同亚基之间存在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因此对不同鱼类的肌球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可以为探索其功能和结构变异提供依据。
三、鱼类肌肉蛋白功能研究在鱼肌细胞内,肌肉蛋白是控制细胞收缩的主要物质,其功能的变化与鱼类生存环境存在密切联系。
鱼类生理学具体实验内容
鱼类生理学实验实验一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项目学时:3**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某些脊髓反射(如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了解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屈肌反射。
以脊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的机制。
二、实验基本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规性律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成为脊髓动物(如脊蛙),它们产生的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反射活动较为简单,便与观察与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引起反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如:反射时(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反射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反射活动持续时间的久暂以及引起反射活动的刺激条件等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蟾蜍、硫酸溶液(0.1%,0.3%,0.5%,1%)、纱布。
蛙类手术器械、铁架台、血管钳一把、秒表、玻璃平皿、肌夹、搪瓷杯、小滤纸(约1cm×1cm)、烧杯。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1、实验准备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手术完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架台上。
2、实验项目(l)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①反射时的测定:在平皿内盛适量0.1%硫酸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搪瓷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
鱼类生理学综述
鱼类⽣理学综述不同环境压⼒对鱼类⽣理的影响摘要:本⽂简要介绍了影响鱼类⽣理指标的不同的环境压⼒的类型以及环境影响条件下鱼类的⽣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认为鱼类对环境影响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激素含量变化是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液指标在鱼类应激检测中有较⾼的应⽤价值。
关键词:环境因素;鱼类;⽣理机能鱼类是⽔⽣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化养殖⽣产过程中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因素是影响鱼类⽣长的主要环境因⼦。
温度可以影响鲢、鳙鱼体内转氨酶活性,随温度升⾼酶活性增强⽽且鱼体⾎液红细胞数⽬也随温度变化发⽣波动。
盐度在鱼类的⽣长过程特别是在仔鱼期起重要的作⽤[1]。
低pH值不仅可以影响鱼类的胚胎发育、耗氧代谢和⾎液酸碱平衡,也可以引发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升⾼[2]。
另外,暴露于pH4.5~5.0⽔体中的鲤鱼⾎糖明显升⾼,体重明显下降,可抑制鱼体⽣长[3]。
在氨氮对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的影响实验中,⽔中氨氮含量过⾼会导致鳃丝扭曲明显、鳃上⽪增⽣、鳃丝粘连,同时可以观察到肝组织变得松软、易破碎、肝实质细胞的细胞质明显减少,有的甚⾄出现空泡化[4]。
养殖⽔体中亚硝酸盐达到⼀定浓度易引起鱼类中毒⽽使⾎液⾥⾼铁⾎红蛋⽩的含量升⾼、载氧能⼒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神经⿇痹、甚⾄窒息死亡[5]。
⼀般来说,环境因素的压⼒可引起机体⼀系列病理变化,如组织损伤、红细胞形态发⽣变化、吞噬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减少、淋巴系统病变以及⾷欲下降,鳃盖和尾柄运动频率增加、攻击⾏为减弱、⽣长受阻、⽣殖⼒下降等进⽽影响机体的防御系统[6]。
1、环境因素的种类及鱼体的⽣理变化环境压⼒打破鱼类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引起鱼体内正常⽣理状态的紊乱。
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引发鱼体内的保护屏障抵御有害的环境因⼦,但是长时间的处于⽣理紧张状态,鱼体耗能过多,⽣长速率减慢,机体的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会受到抑制,疾病抵抗⼒下降。
花鲈、许氏平鲉运动生理学的初步研究
花鲈、许氏平鲉运动生理学的初步研究花鲈和许氏平是两种鱼,它们都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河流、湖泊和港口。
这两种鱼类都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它们通过快速的游动能够从水面上的视觉和声音来捕获食物。
有许多研究表明,鱼可以随着不同的外在刺激而变化运动模式。
本文将讨论花鲈和许氏平运动生理学的初步研究。
首先,我们关于花鲈和许氏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采用动态x射线技术对鱼的游动进行研究。
动态x射线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观察鱼的游动,记录它所采取的动作,以及它游动的速度、方向等等。
研究发现,花鲈的游动速度与它的大小和体重有关,许氏平的游动速度与它的体长和体重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发现,花鲈游动时会采取不同的姿势和体态,许氏平除此之外还会有更多的种类,包括水平滑行、半侧滑行、侧身滑行、冲撞、折叠等等。
研究表明,这些姿势和体态的改变可以对鱼的游动方向和速度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科学家们还对花鲈和许氏平的游动反应能力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当它们面对外来刺激时,它们能够迅速反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例如,当鱼受到攻击时,它可能会加快游动速度,以便逃脱攻击者的攻击。
最后,研究人员探讨了花鲈和许氏平会利用水流来加速游动的能力。
结果发现,当水流越大时,花鲈和许氏平的游动速度也会更快。
他们发现,花鲈和许氏平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姿势和体态来调节游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利用水流来加速游动。
综上所述,花鲈和许氏平都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采用动态x射线技术对其运动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的游动类型和速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反应能力强,并可以通过改变姿势和体态来调节游动方向和速度,最终利用水流来加速游动。
花鲈和许氏平的运动生理学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未来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花鲈和许氏平运动生理学的初步研究入手,阐述了它们游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反应能力和加速游动能力。
本文的成果可以作为深入探究鱼类游动机制的基础,为鱼运动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鱼类的生物学
食物链与食性类型
肉食性鱼类
以其他鱼类、甲壳类、 软体动物等为食,具有 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捕
食能力。
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植物、藻类等为 食,具有适应于研磨植 物纤维的特殊消化系统
。
杂食性鱼类
既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 物性食物,食性广泛,
适应性强。
滤食性鱼类
通过鳃耙等特殊结构过 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如鲢鱼、鳙鱼等。
繁殖与生长发育
繁殖
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等。大多数鱼类为卵生,雌鱼产卵后由雄鱼受精;部 分鱼类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成幼鱼后产出;少数鱼类为胎生,幼鱼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产 出。
生长发育
鱼类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鱼类通过摄食、消化和吸收等过程获 取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同时,鱼类的生长还受到水温、溶氧量、光照和食 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神经系统
鱼类的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大脑负责感觉、运动和调节等高级功能;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周围神经则连接大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位。
感觉器官
鱼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侧线系统等。眼睛负责视觉感知;耳朵则感知声波和水流变化;侧线系统则通过感 知水压和振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猎物。
04
鱼类生态学
栖息环境与适应性
淡水鱼类
适应于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 环境,具有不同的体型和生理特 征来应对水流、水温、溶氧量等
变化。
海水鱼类
生活于广阔的海洋中,包括浅海、 深海、珊瑚礁等不同区域,具有适 应高盐度、高压等海洋环境的特殊 生理机制。
洄游鱼类
具有周期性迁徙行为,根据季节和 繁殖需求在不同水域之间移动,展 现出极高的环境适应性。
鱼类生理学课件
鱼类生理学主讲老师:吴天利电话:2151001 电子邮箱:zj_wtl@一、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动物机体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鱼类生理学:研究鱼类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绪论第一节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渔业生产的关系一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内容:运动、繁殖、生长等整体活动以及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内分泌、神经、肌肉生理。
(二)研究水平:(1、整体水平;2、器官系统水平;3、细胞水平;4、分子水平)(1)整体水平:研究鱼类整体的生理活动变化及其规律。
(2)器官系统水平:着重研究各器官的活动特点和这些活动对于机体的作用,以及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等,从而了解器官活动的规律。
(3)细胞水平:每一器官的活动是与组成该器官的细胞的生理活动分不开的,而细胞的生理特点又是和构成该细胞的细胞器的活动,组成该细胞的物质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分不开,所以器官的活动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组成该器官的各细胞活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活动过程。
(4)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蛋白质、脂类、糖类等分子结构和它们的生理活动。
二鱼类生理学与渔业生产的关系(三种利益)1 掌握鱼类活动规律,能提高捕捞效率,增加捕获量。
2 消化、吸收、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鱼产量,解决饲料问题。
3 生殖生理、内分泌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获得大量苗种,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鱼类生理学是渔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制定渔业技术措施和渔业法规的根据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
第二节鱼类生理学发展简史鱼类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动物生理学是在医学和畜牧医学的发展中形成,出现仅几十年。
一国外1 第一个里程碑:1936年德国人翁德编写的《中欧淡水鱼的生理学》2 第二个里程碑:50年代,日本人川本信之、英国人布郎各编写的《鱼类生理学》。
3 60年代末,加拿大的霍尔和兰德尔等人编写《鱼类生理学》巨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运动生理学研究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对各种动物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为水生动物,鱼类具有许多独特的运动生理学特性,其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动物研究的深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鱼类运动生理学是研究鱼类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身体特征及其适应性变化的学科。
目前,鱼类运动生理学研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因为鱼类的生理学变化从很多方面看都是与现代人类有很大区别的。
鱼类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者主要关注鱼类的呼吸、心血管、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以了解鱼类在各种不同的运动和生态环境下如何应对变化。
呼吸系统
鱼类的呼吸是由鳃和呼吸肌共同完成的,鱼类的脊柱位置决定了它们的体型和呼吸方式。
比如像鲨鱼这样的游泳性鱼类拥有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将水通过鳃器将含氧气体提取后喷出水体外。
而底栖性鱼类,如虾虎鱼和鲈鱼依靠吐出进入口腔的水来完成呼吸。
此外,鱼类在游泳时,肺被逐步收缩,通过启动鳃来适应不同的水体氧气含量,以确保鱼类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
心血管系统
鳃弧和心脏的组织构造对水中鱼类的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鱼类游泳时,鱼类的心脏会开始收缩,并将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此外,鱼类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适应性的心理学和血液偏移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
肌肉系统
鱼类的肌肉组织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环境,如游泳、捕食和躲避敌人。
在不同的环境中,鱼类会通过活动和饮食来改变体内肌肉组织,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以下是几个有关鱼类肌肉组织的例子:
1.鳗鱼的肌肉成分与其他鱼种相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低脂肪含量,这种
特殊的肌肉构造令鳗鱼能够在长时间游泳时不出现肌肉疲劳的情况。
2.大型鲨鱼的肌肉组织具有较高的肌红蛋白含量,可以提高其游泳和表现的能力。
3.鱼类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鱼类自身支撑身体的骨骼框架。
这种结构对鱼类的水下活动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
鱼类神经系统的复杂性相对于其他动物可能要低一些,但因其每一部分均对鱼
类的生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其研究同样重要。
鱼类神经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鱼类的感觉、联想和反应等方面,从而揭示鱼类在不同环境之下的行为适应性。
总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鱼类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鱼类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助于对动物生态的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今后的研究,更多的探索和发现仍然可以在这个领域得到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