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简介
黑龙江垦区
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大西江农场、尖山农场、荣军农场、红五月农场、七星泡农场、嫩江农场、嫩北农 场、山河农场、建边农场、哈拉海农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位置境域
黑龙江垦区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东西两大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东部为三江平原,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 江汇流的三角地带;西部为松花江、嫩江冲积平原。 黑龙江省垦区质监局
地形地貌
黑龙江垦区北部有小兴安岭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低南高;南部有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 山,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
2017年,黑龙江垦区累计有全程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数量达到78家,分布在垦区9个管理局农牧场 和总局直属企业,种植业追溯产品规模达到1456.7万亩,畜牧业追溯规模达到201万头(只)。追溯产品种类涵 盖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奶粉、种子、豆酱、蜂蜜等9大类100余个品种农产加工品。
第二产业
2017年,黑龙江垦区全部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5.4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49.9亿元,下降18.1%;实现利润15.8亿元,增长4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 股企业利润4.1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
2017年,黑龙江垦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7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6.3亿 元,比上年下降54.3%。当年新开工的单位工程施工个数4239个,比上年增加91个。当年单位工程竣工个数4246 个,比上年增加223个。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达到407.3万平方米和178.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 年增长19.9%和下降16.0%。实现利税20.0亿元,增长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税5.0亿元,增长1.4%, 实现利润总额12.9亿元,增长4.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7亿元,下降29.2%。
黑龙江垦区简介
黑龙江垦区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府,自1947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0年成立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来到北大荒,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63年两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规模都有很大发展。
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
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个师69个团。
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回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
1976年兵团撤消,与省农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1997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83个管理区。
有1195个农林牧渔业单位,1261个工商运建服及其他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8个。
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
现有总资产400多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
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
五十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中。
垦区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历经60余载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252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667亿公斤。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50亿公斤;到2005年突破100亿公斤;2009年,垦区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50亿公斤新台阶,可以保障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
黑龙江垦区简介
北大荒—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垦区又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俗称北大荒,是中国版图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
六十四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这里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仓,在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聚集起中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建起了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
黑龙江垦区的首脑机关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部设在美丽迷人的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
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615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50多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单位,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
如今,这里已建成全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可以说,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才发展史。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按照党中央指示,率10万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在宁安农场划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第一犁,从此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亘古荒原。
此后又有20万支边青年、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54万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温州、哈尔滨等全国多个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在北大荒这块沃土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十万计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北大荒,满怀青春和梦想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航标和事业的舞台,为北大荒经济腾飞、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三代北大荒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北大荒已建立了一支总量基本适应需要、结构相对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10万人,高技能人才14万余人,人才总量约占人口总量的14.4%,接近国内发达地区水平。
正是依靠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北大荒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示范,北大荒拥有4000多万亩耕地。
北大荒
深化改革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黑龙江垦区 的一次为转折点,北大荒的事业发展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北大荒人 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广大北 大荒人高举“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的旗帜,以突破体制性障碍和解决 结构性矛盾为主,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的,进行了一次具 有开拓性的伟大创业实践。
曲折前进阶段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在遭受严重挫折中奋力 向前推进的12年。正当北大荒农垦事业蓬勃 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10年 之久的浩劫席卷全国。随着“文化大革命” 的发展,“左”倾错误思潮泛滥,对垦区的 冲击也愈演愈烈。到1968年,整个东北农垦 总局和省农垦厅所属农牧场及工矿企业,从 领导体制、经营管理方式到各项规章制度等 被全盘否定,一大批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被 批斗,致使农垦事业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
1997年黑龙江农垦系统10家乳制品生产 厂整合组建了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 公司2001年6月转制为完达山乳业股份 有限公司。从2000年起,完达山乳业 连续多年被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全 国农 业 业产业化重点 龙 龙 头 企业 。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是在1987年正式投产 的年加工能力为6万吨的中型油脂企业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对我国大豆产业 面临的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九三集 团以“振兴大豆,产业报国”为己任。 同时“九三牌”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 局 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商务 部 部 评为“最具市场竞 争 争力品牌”。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不久,北大荒人就从美 国约翰迪尔公司引进一套先进农业机械设备, 装备经营基础较好的友谊农场,使每个农业工 人生产的粮豆达到42.3万斤。1980年,垦区与 日本日绵实业株式会社,实施了在三江平原开 发30万亩耕地的大豆补偿贸易项目;从日美引 进价值1126.4万美元的先进机械装备,新建了 具有较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红河农场。1981至 1983年,垦区用世界银行贷款开荒300万亩, 并达成“黑龙江农垦项目”协仪,引进了一大批 先进的大型农业和工程机械。自此之后,昔日 荒芜的北大荒真正实现了向大粮仓的转变。
黑龙江省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以红兴隆垦区为例
黑龙江省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红兴隆垦区为例李明洋1,雷国平1,宋之光2,纪树军3(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九○四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3.红兴隆分局国土资源局,黑龙江哈尔滨155811)[摘要]红兴隆垦区是国家主要的产粮基地,因其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使全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
针对当前工作面临的空间分布散、基础设施差、规划严重滞后、整理成本高、守土意识浓等问题,有效推进红兴隆垦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进程,应着重从制定与红兴隆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拓展资金渠道、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施建立指标周转挂钩制度等对策入手,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增加耕地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红兴隆垦区[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1-09[作者简介]李明洋(1984-),女,黑龙江双鸭山人,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
一、引言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资源。
近几年,耕地的迅速减少,为了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超标和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现象展开的建设用地整理等是我国目前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内容.在整理实践中,有效、合理地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估算,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重要依据,也直接关系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目标的实现。
红兴隆垦区是国家主要的产粮基地,但其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全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
本文以红兴隆垦区所辖12个大型国有农场为研究区,借助GIS 技术,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研究和测算,以期为当地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研究区概况(一)自然状况红兴隆垦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南部,东临乌苏里江,西至倭肯河畔,南靠完达山,北濒松花江、挠力河。
黑龙江垦区各农场大全
二九O农场 156202 绥滨县 468
绥滨农场 156203 绥滨县 468
江滨农场 154243 萝北县 468
军川农场 154244 萝北县 468
名山农场 154242 萝北县 468
延军农场 154231 萝北县 468
共青农场 154213 萝北县 468
虎林发电厂 158400 虎林市 467
北安分局 164095 北安市 456
锦河农场 164326 黑河市 456
红色边疆农场 164321 孙吴县 456
逊克农场 164123 逊克县 456
龙门农场 164145 五大连池市 456
襄河农场 164146 五大连池市 456
二龙山农场 164331 五大连池市 456
齐齐哈尔分局 161005 齐市 452
克山农场 161321 克山县 452
富裕牧场 161241 富裕县 452
查哈阳农场 162116 甘南县 452
泰米农场 162411 泰来县 452
绿色草原牧场 162263 杜蒙县 452
巨浪牧场 162395 林甸县 452
依安农场 161502 依安县 452
宝泉岭农场 154211 萝北县 468
普阳农场 156213 绥滨县 468
新华农场 154109 鹤岗市 468
汤原农场 154703 汤原县 454
梧桐河农场 154223 萝北县 468
依兰农场 154823 依兰县 454
红兴隆分局 156911 友谊县 469
友谊农场 156900 友谊县 469
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垦区农业机械装备 结构得到了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善,不仅在数量上空 前发展,而且在科技含量上不断提高。1999年,垦区 利用日本政府2亿美元贷款项目,通过国内外公开 招标,采购了国内外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种 农业机械1万多台(件),实施了“24111”工程(即建 好2个示范区、4个现代化国有农场、1个旱田现代 机械化分局、100个旱田现代机械化生产队和100个 水田现代机械化生产队)。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 入,垦区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出“以稻治 涝、发展水稻”的重要举措.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 力,特别是“九五”期间发展较快,现水稻种植面积已 达66.7万hm2,平均公顷产量超7500kg.总产超】00 万t。到2000年底,垦区拥有农机总动力331.6万 kW,平均每个种植业工人年生产粮食2万kg,有大 中型拖拉机2.35万台(履带和轮式各占50%)、各种 配套农机具9万多台(件)、大型联合收割机70.15 台、喷灌机1406台、挖掘机369台、插秧机2万台、 粮食处理中心1 74座、各种农用汽车1.67万辆;旱 田作业机械化率达95%、水田达60%。水旱田作业 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同时农业机械化不断向 产前、产中和产后延伸,种子加工机械化、粮食处理 机械化、农业航空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形成 了18l条产业链和18个产业化集团,农畜产品年加
垦区从1985年开始兴办家庭农场.逐步建立和 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 理体制,实现了“四到户、两自理”,使农机经营管理 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过去国家出钱买机 械。职工负盈不负亏的状况,使劳动力和生产工具按 照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家庭农场和职工成 为农机经营和投入发展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家庭 农场和职工使用、管理农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辉煌六十年
。
。
、
,
,
200 亿斤.源自产 能 力 由 19 7 8 年 不 到 5 0 亿 斤提 高到 2 0 0 6 年 的 2 2 6 4 亿 斤 其 中商品 粮 突 破 年 商 品 率 近 9 0 % 可 稳 定 供 应 京 津 沪 三 大 直 辖 市和 陆海 空 三 军 的 口 粮 成 为我 国 重 要 商 品 粮 基地 粮 食 战略后 备基 地 和 全 国最 大 的绿 色 有
.
,
15 个 发 达 国 家 人 均 生 产 粮 食 2 5 吨 的 水 平
,
:
农业 科技贡献率达 67%
,
比全 国平
、
均 水 平 高 出 2 0 多 个 百 分 点 接 近 世 界 发 达 国 家 水 平 ;农 业 生 产 实 现 了 全 作 物 全 面 积 全 过 程 的 标 准 化 :无 公 害 绿 色 有 机 产 地 认 定 面 积 达 到 3 2 5 8 万 亩 占 垦 区农作物面 积 的 90% 在 提 高粮 食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的 同 时 垦 区 特 别 注 重 推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相继 打 造 了 九 三 油脂 完 达 山乳业 北 大荒米 业 等省级 以 上 重
.
.
一
,
。
、
、
、
、
机 无 公 害食 品 基 地 经 过 六 十 年的发展 实践 垦 区现 代农 业 有 了 长足 发展 目前 垦 区 田 间 作 业 综 合 机 械 化 率 已 达 9 3 3 % 基 本 实 现 了 农 业 机 械 化 ;职 均 生 产 粮 食 3 5 4 吨 高 于
、
。
。
。
,
.
,
维普资讯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作者:张铁强王翊王任杰王慧姜丽静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2期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旱田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亿亩,产量突破1.9亿吨,仅次于水稻。
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超过9000万亩积居全国之首,黑龙江垦区从2001年~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从225万亩发展到116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2%左右。
玉米单产从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产25.5%,小面积最高产突破1000公斤。
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采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面积;品种;模式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0-11地理位置与现状黑龙江垦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20万亩,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
黑龙江垦区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东西两大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
垦区北部有小兴安岭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低南高;南部有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
垦区所处地域属中、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垦区降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之间。
无霜期平均为120天。
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2900小时,有效积温1900℃~2700℃。
2垦区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在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均有种植,分布于一、二、三、四、五积温带,其中红兴隆管理局玉米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牡丹江管理局为170万亩左右,宝泉岭管理局约有140万亩,建三江管理局有92万亩左右,北安管理局300万亩左右,九三管理局200万亩左右,齐齐哈尔管理局约有74万亩,绥化管理局50万亩左右,哈尔滨管理局约有13万亩。
3黑龙江垦区各级温带玉米品种第一积温带主栽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和郑单958;第二积温带主栽的代表品种有吉单27、鑫鑫2、先正达408;第三积温带种植品种有绥玉19、垦单10、绥玉10、鑫鑫1、绿单2;适宜第四积温带的种植品种有绥玉7、哲单37、德美亚3、垦单13、绿单1;第五季温带的主栽品种有德美亚1、德美亚2、克单14、利合16。
建三江简介
建三江简介被誉为“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的建三江分局,位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
地理座标为东经132°31′26"至134°22′26",北纬46°49′42"至48°13′58"之间。
南北相距约153.1公里,东西相距153.0公里.辖区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黑龙江垦区的22%。
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硬资源富集,软资源发达,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
1992年,建三江分局被国家批准为绿食品生产基地。
分局现有耕地595万亩,可垦荒地406万亩,林地211万亩,牧草地68万亩,水面75万亩,苇塘15万亩。
拥有15个大、中型国营农场、13个处级直属企业,总人口20万人,职工5.2万人。
全局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0.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637台,大中型联合收获机962台,水稻插秧机2350台,挖掘机69台,农用机场13处,各种运输车辆2125台。
旱作农业田间机械化率达到96%,水田田间机械作业机械化率达到75%,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
建三江分局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2600小时。
从总体上看,气候特点适宜水稻、大豆、小麦、玉米及各类瓜果蔬菜等的生长,农作物种植为一年一熟。
建三江分局地势大致是西南稍高,东北稍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60—626米,坡降为1/5000—1/12000,地貌类型多样主要由平原、山区和丘岗山坡组成。
山地有66.5万亩,占总面积4%;丘岗山坡地63万亩,占总面积3.4%。
绝大部分均为平原沼泽区。
土壤类型有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和河游土五大类,宜农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54%。
黑龙江垦区简介
走向世界的北大荒—黑龙江垦区概况黑龙江垦区俗称“北大荒”,又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
垦区下辖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等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4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50多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单位,总人口168万人。
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区域性、社会性、综合性特征,相对独立的特殊经济社会区域。
由于有38个农场分布在920公里的边境线上,黑龙江垦区还肩负着屯垦戍边、繁荣边疆的重要职责。
黑龙江垦区具体可以用“大”、“高”和“多”三个字来概括。
一是规模大。
垦区拥有113个农牧场,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土地控制面积5.62万平方公里,是台湾的1.5倍,其中耕地面积4000多万亩,是浙江省的1.4倍,约占全省的1/5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企业集团。
二是现代化程度高。
垦区创建了中国最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是集美国的规模农业、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及荷兰的工厂化农业——世界三大农业代表之大成。
农业机械装备了美国迪尔、凯斯和纽克兰等世界先进大型机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
三是商品粮多。
垦区具备了为国家年提供商品粮300亿斤的生产能力,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可调出量的四分之一。
垦区用全国四十五分之一的耕地保障了全国十三分之一人口的粮食供应,一年生产的商品粮,可供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解放军三军和青藏甘宁四省区一年的口粮供应。
2003年“非典”期间,垦区在一周之内向北京调运5000万斤大米,及时缓解了北京市场大米供应紧张的局面。
黑龙江垦区
批荣复军人来到北大荒 , 创建了宁安、 赵光等 化超 大型现代农业企 业集 团, 着力建 设好本体垦 区、 影子 农场。15 年 , 98 王震将 军率 l万复转官兵挺 进 垦 区、 外垦区, 0 域 实现跨 越 , 奋力超 越 , 求卓越 , 追 率先 建
改 r 起
、
人规 模 开 发 建 设 的 高潮 。 后 , 大 成富裕、 之 由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新 垦区, 为维护国家
斤, 可提 供商品粮3 0 斤0 0亿
: 全省l个市、 4 2 7 个县 ( 区) 总人 116 市、 。 5 6 万人 , 1
k 0 万人 。 员9 . 7
,
按 照党 中央和毛 主席 “ 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
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 , 垦区 目 定位是 : 标 以科学发展观
“ 培养干部 , 积累经验 , 创造典型, 示范农民” 的 为统 领 , 加快构 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 努力打造 国际
,
6 多年来 , 0 黑龙江 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 3 2 ' 斤, 9 2L I ' 累
是 国家生态 示范 区。 下辖 9 个分局、l3 农牧 计 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 6 斤, l个 O ML 为保障 国家粮 食安全 作出
了积极 贡献 。目前, 区年粮食 综合生 产能力达到 3 0 垦 3 亿
人专院校 、 和城 n知 青组 成的 百万大军 粮 食 安 全 、 品安 全 和 牛 态 安 令 , l 带 动 农 村 发 展 , J 食 领 参
发 处 。 过 代 人的 艰 苦 王, 成了 卜建
I j
农 、党 一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 f 更人 献 。 f , { j
: 大 农 业 的典 范 化
关于黑龙江垦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调研报告
8关于黑龙江垦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调研报告于家傲1王大庆2(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2.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摘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黑龙江省全面启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工程。
黑龙江垦区成立专门调研组,对红兴隆、牡丹江、九三、北安管理局和主要龙头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垦区“两头两尾”整体发展态势、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相统一原则,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垦改革【作者简介】于家傲(1976—),女,博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改委。
【通讯作者】王大庆(1969—),男,研究员,博士,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生态经济学科带头人。
时值黑龙江垦区加快推进“两化一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垦区深入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下简称“两头两尾”)工程,对于加快推进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持续提高北大荒集团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显著提高北大荒集团的发展质量效益效率,意义极为重大。
一、垦区“两头两尾”发展态势 (一)基地规模化突出,成为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黑龙江垦区现有4363万亩耕地、1384万亩林地、草地509万亩、水面38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绿色(有机)农作物监测面积达到3600万亩,土地资源富集,耕地集中连片,具有长期稳定的持续生产能力,基地规模化成为垦区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
调研中发现,垦区基地建设越来越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
九三管理局全力打造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安全生鲜乳生产基地、国家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国家优质酒用高粱基地、区域内寒地浆果基地、生态鹅养殖基地共6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相应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建三江属于哪个市县
建三江属于哪个市县
建三江不属于任何市,建三江一般指建三江垦区,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
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与同江、富锦、抚远、饶河三市一县相邻,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
土地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拥有15个大中型农场,耕地40万公顷。
扩展资料
一、简介
建三江垦区,即由建三江农场管理局管理区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界江国境线长达230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区内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硬资源和软资源一样富集发达,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及边境贸易的巨大优势和独特条件,富有发展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
二、垦区环境
建三江垦区环境优美,境内分局所在地和各个农场所在地建筑各异、美观大方、环境整洁、文明管理,分局和农场像16颗明珠镶嵌在三江大地上。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天一片绿色铺天盖大地,秋天一片金黄丰收的.喜悦,激动人心。
秋高气爽,各种珍禽展异兽高空鸣叫,和垦区同庆丰收,共同歌唱,构成了一幅非常甜美和谐的画卷。
北大荒人发自内心地倾诉,美丽富饶的建三江,是我的家乡、我的祖国。
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简介
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简介一、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位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
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约153.1公里,东西相距153.0公里。
建三江分局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
1992年,建三江分局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建成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批准为建三江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2003年,建三江分局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局”称号,并被国家认定为“中国绿色大豆水稻之乡”、“中国绿色米都”。
二、人口构成、文化特点建三江分局总人口20万人,………三、经济发展情况建三江下辖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拥有耕地80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0.1亩,居全国农垦之首。
现已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粮食商品率最高、农业科技转化贡献率最高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共体现为:1、建三江分局,从1996年开始,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0亿斤,占黑龙江垦区的22.2%,占全国农垦粮食总产量12.23%,年商品粮提供能力达到36亿斤,占黑龙江省的12%,占垦区的24%,商品率高达90%。
粮食年产量可以满足京津沪及陆海空三军一年的口粮供应。
2、分局现有农机总动力49.6万千瓦,平均每亩0.085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820台,各种配套农具4.48万台(件),大型收获机1185台,水稻插秧机9755台,喷灌机2191台,水利工程机械154台,粮食处理中心39座,种子加工厂9个,农用机场水泥跑道11条,年均航化作业面积130万亩,初步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8.5%,其中旱田达95.5%,水田81%。
全局农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标准作业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长水河农场简介
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简介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位于北安市东北60公里处,全场占地总面积80.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1万亩,现有总户数4753户,总人口13263人,职工2956人。
下设农业管理区6个。
农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境内有南北河、讷漠尔河、王老好河、长水河、柳毛河5条无污染河流,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农场始建于1956年,经过56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成为一个“农工牧非林商”综合发展的国有农垦企业。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1年实现粮豆薯总产14.3万吨,实现种植业总产值2.95亿元、亩效益439元。
小麦高产创建连续六年位居垦区榜首,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小麦高产创建场。
全场种植玉米2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70%。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奶牛存栏11040头,鲜奶产量3.45万吨,“托牛所”模式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是垦区万头奶牛大场之一。
现代林业快速发展。
森林覆盖率达到25.5%,拥有占地5000亩现代化北方林木繁育基地,2008年被垦区评为唯一的林业经济示范场。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现有兴安岭乳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和长水河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北安农垦永兴亚麻有限公司总局级龙头企业。
总局级工业园区1座,力争到2014年晋升为省级工业园区。
北大荒柳编公司与13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参加广交会8次,累计实现外贸出口额1亿余元。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全场建成住宅楼71栋,面积25万平方米。
场区道路、客运、物流、文化广场、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完善,英伦风情旅游名镇初具规模。
农场先后被总局授予“文明单位标兵”,被黑龙江省委授予“文明村建设先进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效益百家企业”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试论黑龙江垦区的长与短——黑龙江垦区优、劣势问题研究
11【作者简介】胡中禄(1939—),男,研究员,本科,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政研室。
试论黑龙江垦区的长与短胡中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摘要】 认清黑龙江垦区的长处与短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指示精神,精心谋划应对策略,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垦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关键词】 黑龙江垦区;长处;短处;应对策略—黑龙江垦区优、劣势问题研究一、关于长与短的认识长即长处,即一人、一地、一组织、一企业或一国之长处,一般也就是指优势。
优势有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之分,绝对优势就是压倒性优势,即此方面,只有你有,对方没有;或对方虽有,但其势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即“人无我有”。
相对优势是你有,对方也有,但你比他要强,即“人有我优”。
优势又可分为先天优势与后天优势。
前者即为自然禀赋优势,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等;后者为人工创造的优势,如技术优势、制度优势等等。
短,即短处,也就是劣势。
劣势是与优势相比较而言的,因而也有绝对与相对之分。
短处又可分为几类:一类是属于生产要素范畴的短处,如资金、土地等,这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补短”;一类是属于对实现目标呈多条途径,如人们常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其中任何一条均可实现最终目标,因此可避开属于短处的途径,即“避短”;一类是属于可以通过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或克服的短处,如用优惠的条件或待遇来克服地处偏僻的短处,即“克短”。
以上就形成了“扬长补短、扬长避短、扬长克短”之说。
“长短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要全面地、发展地看,有长不扬就是短,有短补上则为长。
”在这方面垦区是有深刻教训的。
1.三江食品公司。
20世纪80年代垦区建设的三江食品公司大豆项目,是经国家计委批准,为“七五”计划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从国外引进八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也是亚洲最大)、设备和技术最先进、生产品种最多的大豆综合加工项目。
生产规模为年加工大豆10万吨以上,玉米8000吨。
黑龙江垦区简介
黑龙江垦区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府,自1947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0年成立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来到北大荒,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63年两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规模都有很大发展。
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
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个师69个团。
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回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
1976年兵团撤消,与省农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1997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83个管理区。
有1195个农林牧渔业单位,1261个工商运建服及其他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8个。
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
现有总资产400多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
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
五十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中。
垦区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历经60余载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252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667亿公斤。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50亿公斤;到2005年突破100亿公斤;2009年,垦区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50亿公斤新台阶,可以保障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垦区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府,自1947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0年成立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来到北大荒,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63年两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规模都有很大发展。
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
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个师69个团。
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回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
1976年兵团撤消,与省农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1997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83个管理区。
有1195个农林牧渔业单位,1261个工商运建服及其他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8个。
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
现有总资产400多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
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
五十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中。
垦区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历经60余载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252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667亿公斤。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50亿公斤;到2005年突破100亿公斤;2009年,垦区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50亿公斤新台阶,可以保障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
昔日的“北大荒”真正成为今天的“中华大粮仓”。
2009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545.3亿元,人均纯收入10936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9%和73.8%。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011吨标准煤。
北大荒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74名,是全国农业行业中唯一入围企业,也是黑龙江省唯一跻身于全国前百位的企业。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实践,垦区现代农业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6%,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职均生产粮食40吨,达到了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农业生产实现了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标准化;种植绿色、有机作物面积达到2264万亩,占垦区农作物面积的57.1%。
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垦区特别注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继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和“九三”等知名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现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918万吨,处理鲜奶能力117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419.5万头,可实现粮食和农畜产品全部加工转化增值,成为拉动全省食品工业持续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垦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在当年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140多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农垦小城镇,形成了较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
期间,三代北大荒人还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
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不断开拓前进,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明确指出垦区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垦区发出的新号令,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
垦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以大产业、大集团、大规模、大效益、大发展和大贡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力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
目标定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着力建设好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域外垦区,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率先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垦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步,实现跨越。
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人均收入1.6万元,达到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67%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实现“五加一百亿工程”目标,工业化率达40%左右,接近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5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周边农村耕地5000万亩,使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纳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完成“本体垦区”建设任务,比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步,奋力超越。
到2020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收入4万元,超过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80%,超过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工业化率45%,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00亿斤,全面实现“三化”奋斗目标;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农垦产业与周边经济有机融合,带动一批农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完成“影子垦区”建设任务。
第三步,追求卓越。
到2047年,也就是到垦区开发建设100年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和经济结构达到现代化水平,垦区进入工业化后期。
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对周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强劲,实现“五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模式,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事务,完成“域外垦区”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建设“三个垦区”的战略目标。
垦区自然条件和资源概况1、土壤概况黑龙江垦区土壤分布较为复杂,类型在十大类,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类:第一类,棕壤。
分布在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和丘陵区,占垦区总面积的16.6%,占总耕地的12.2%,其生产特性是质地轻、易耕作,通透性能强,土温高,养分分解快,但保肥保水力差,易生旱象。
第二类,白浆土。
主要分布在建三江、牡丹江和红兴隆三个分局,占垦区总面积的28.8%,占总耕地面积的33.4%,其生产特性是土质粘重,保水供水能力和透水性很差,易旱易涝。
第三类,黑土。
主要分布在九三、北安、红兴隆、绥化和齐齐哈尔五个分局的丘陵漫岗地,占总面积的12.0%,占总耕地面积的23.2%,黑土是垦区最好地土壤,其生产特性是土体深厚,结构良好,供水保肥能力强,土性温和,种植适度性广,产量既较高而又较为稳定。
第四类,草甸土。
分布在平地、低地和江河沿岸,以宝泉岭和红兴隆两个分局为最多,占垦区总面积的20.4%,占总耕地面积的27.3%,其生产特性是养分含量与黑土相似,供肥能力较强,一般年产量较高。
第五类,沼泽土。
分布在低洼地,江河沿岸及沟谷水线,占垦区总面积的17.1%,占总耕地面积的3.6%,其生产牡性是地表有草根层或泥炭层,下面有一黑土层或腐泥层,养分含量丰富,但有效性很差。
2、地理概况黑龙江垦区分布于东经123°40′――134°40′,北纬40°10′――50°20′之间;横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北到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东南到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眦邻。
垦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
有莽莽的山地,蜿蜒起伏的丘陵、漫岗,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构成为东低北高的地势。
整个垦区大体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以下五个地貌区内。
(1)小兴安岭山地。
北接大兴安岭,东到黑龙江,南临松花江,海拔600――1000米。
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有绥化、九三、北安、宝泉岭分局的部分农场。
(2)东南部山地。
地处垦区的东南部,分布有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是长白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1000米。
牡丹江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一地区。
(3)松嫩平原。
位于垦区西部,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和冲积而成。
海拔150――200米,绥化、齐齐哈尔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里。
(4)三江低平原区。
该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海拔40-90米,地势低洼,雨季或洪水年份洪水洪,宣汇不畅,造成大片沼泽和湿地。
本区已大规模开发和垦殖,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
建三江全部及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分局的一部分,遍布在这一区内。
(5)穆兴低平原。
它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湖积平原,海拔60――80米。
地形坡降平缓,河网稀疏排水不畅。
牡丹江分局的大部分农场们于该区之内。
3、气候概况垦区所处地域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多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故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温热湿泣而短促;春季多大风而少雨;夏秋多暴雨,也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很大。
降水量:垦区降水较充沛,每年平均降水量为540毫米(由西至东为450――600毫米),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多由800毫米以上,少则不到300毫米。
降水年内分配也不均衡;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大田作物有较充足的水份,但小麦收获期常因多雨而受影响。
春末夏初即5――6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15%,常感干旱,尤以小麦为甚。
年平均蒸发量900――1400毫米,相对湿度66――74%,夏季可达75――83%,春季至少在50%以上。
气温:垦区南北横跨6个纬度,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在-0.9――-0.4℃之间,最高七月平均气温为20――22℃,极端最高气温达36.0――40℃;极端最低一月平均在-19――22℃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36――40℃之间。
初霜东部9月下旬,北部9月中旬。
终霜东部为5月中旬。
北部为5月末。
无霜期,东部120――14-天,北部为100――120天。
全年结冻期约在150――200天左右,冻层深1.5――2.5米。
日照: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2900小时。
4、土地资源垦区土地总面积539.1万公顷,合5.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95个新加坡。
按地形地貌分类:山地63.07万公顷,占11.7%,丘陵141.9万公顷,占26.3%;温岗132.33万公顷,占24.5%;平地88.97万人公顷,占16.5%;昭泽113.19万公顷,占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