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

古典园林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作为创作主旨,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园林构景要素的搭配与布局,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欢迎阅读!

1 自由有序,情趣自然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2 疏密有致,黑白分明

在园林规划布局中,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园林建筑布局同样如此,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以网师园为例,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

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大水面四周:或桥、或廊、或亭、或假山,建筑密度顿时减少,使人视线大开,心理放松;至“月到风来亭”时感到周身一丝凉意,心旷神怡;而北部“看松读画轩”与“读画楼”一带建筑又一次相对集中。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3 巧于因借,内外结合

“因”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内外结合意思是说,园虽有内外之别,但景色并无远近之分,如遇晴山耸立的秀色,古寺凌空的胜景,凡是目力所及的,庸俗的给予遮蔽,美好的应该汲取过来。例如在园林空间开阔的情况下,建筑物作为构景要素,其作用主要在于点景和观景,正因为点景的建筑占据着山水的“开面”部位,他们往往也是观景的特定场所,能够看得远看得尽。

4 以围为主,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不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先围合,然后在此块内进行一番精心的营造,园林建筑布局紧密地配合着这种封闭的造园方式。而在环境幽寂的地段或者小型的庭园,则用建筑物虚实高低错落的连续展开,辅以山石花木,环绕着一泓清池,一泓清池而围合成内聚的园林空间。环状的回游路线诱导人们往近处看,往身边的细致处看,另具一番亲切宁静的气氛。苏州留园中部面积不足6667m2,将地形改成西北高,东南低,以水面为中心,园林建筑沿

周边整整地布局了一圈,或上或下,或轻或重,或曲或折,不断改变视角和视线方向,步移景异,美不胜收。

5 化整为零,造型别致

苏州园林在总体布局上,普遍地运用景区划分的方法来创造功能、特点、主题不同的园林空间环境,而景区之间又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即使较大的人工山水园也多半采取化整为零的“集锦式”的布局,利用传统木构架建筑群体组合的灵活性、穿插以山石花木而将全园划分为一系列各具不同景观特色的大大小小的空间;;景区。景区之间,曲径通幽,有弯曲的道路联络;更以“对景”“障景”的手法而形成似隔非隔的联系。由于这些有形的联络的无形的联系,人们被引导着从一处景观经由峰回路转而达到另一处始料未及的,全然不同意趣的景观。

古典园林风景的布置和特点1.山水布局

山水,原是由不同的地形地貌而形成的自然景物,在我国“创作自然”的古典园林里是至关重要的。山是骨骼,水是血液。山,按其质料构成分类,不外乎有石山、土山和土石相间的山;按其大小和位置,则又可分为园山、院山和单峰三类。园林中的山,是经过细心挑选的,要求它们姿态入画,气势雄伟,轮廓曲折,构成美丽的天际线。尤其对石山、石峰要求更严,除了选取石种外,还得用“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一系列叠石技法,叠成造型奇特和构图优美,各面成景的假山,供人们欣赏。水,在园林中有动、静之分,如河流、涧溪、飞瀑、涌泉、滴水、细注

……都是动的例子,但园林水景却以给人平静的印象为主。

水要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顺乎自然地进行安排。水体要活,分聚处理要得当,小则聚,大则分,岸曲水洄,似分似连。这样可增加借景机会和画面层次,密切水面同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映衬,使整个园林脉络相通,气氛协调。

2.花木布局

花木,经过人工的莳栽、培植和组织,使它们成为园林造景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指出,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花木,虽然也是经过人工莳栽、培植和组织的,但与西欧古典主义园林不一样,绝大多数仍然保持了它们自然生长的姿态。花木在园林中的意义,可以用“润肤嫩肉”或“盛装”来进行比喻,它本身不仅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而且还能以它来围合空间,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同时由于花木的存在,引进了许多走兽、飞禽,鸟语花香,生气勃勃,使景色画面更为活泼生动,给人以色、香、味俱全的美好享受。花木还同古代人们的比拟联系在一起,如松的永恒、苍劲,竹的潇洒、挺拔,海棠的娇嫩,杨柳的多姿,腊梅的傲雪,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联想丰富,感染力极强。我国古代的园艺家,为了使花木满足四时观赏的要求,对花木的移栽、修剪、繁殖、保护及其适应的气候、土壤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宝贵经验。

3.道路布局

道路,和山水花木等同样列为园林要素,在园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道路理解为只是园林里的通道,而应看作是画面上组织景色观赏点的连线。它不仅把园林中数量多分布广的各个景物连贯起来,而且还把人们引导到恰当的位置和适宜的角度,得以欣赏这些景物的最佳画面。同时,还向人们展开了一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色组织到统一协调的气氛中去引导观者从头至尾有条不紊地进行观赏。此外,由于道路本身的各种处理和别致的安排,会使游人感到妙趣横生。如前行时或疑已无路,豁然开朗;或穿山过穴,别有洞天;或临池岸,轻拂杨柳;或登峻峰,畅胸舒怀……抓住人们的心情,抑扬顿挫,随之起伏,使处于静态的秀丽景色,给人一个动态的欣赏意境。一般来说,园林中的道路设计,都是“因景设路”,但亦有“因路设景”的情况。有曲廊幽径,也有通街大道,有石板道、砖墁道,也有“花街铺石”,各有特点和意趣,使得道路各处景随步移,把园林联系成为完整的优美的有机统一体。

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障景、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1.障景

障景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既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景物,同时又为园林增加景致的设计性屏障景观。前方如

有不雅场地、建筑、器物等影响园林景致,多建造富有韵味的遮挡性景物,用来遮挡视线,同时增加园景。如园路前方的照壁、园路两侧栽种的密闭松墙等。如拙政园中部原入口处,经过长长的夹道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构成一个幽闭的前导小空间,犹如臂章免使园景一览无余。

2.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借景有远借(如远山)、邻借(如大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建于拙政园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优美。

3.框景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可采用门框、窗框、洞框、廊柱框、乔木枝干抱合框等,框景可将散漫的景色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步移景换达到画境,实属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集合。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四面的月洞门就是最好的框景。

4.对景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

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到影楼等景物,都是对景的手法。

5.漏景

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屏风、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它是我国文明和品质的象征,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是一幅概括和升华大自然的山水画,以空间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园林布置在于成景,景就是诗情画意,诗是语言艺术,画是造型艺术,而园林则是“诗心画眼”。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为人类设计,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创造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体现之一,其结构复杂, 内涵深厚,是中国文化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园林整体结构、 园林布局和建筑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典 园林提供参考。 一、园林整体结构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园林前厅、园林主体和 园林背厅。前厅通常位于园林的门厅前,是园林的接待场所,也是园林 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主体是园林的核心和主要景点,通常有水面、假山、花木、亭台等景观。背厅位于园林主体后部,是园林保护区,也是园林 设计中的隐匿之处。 1.前厅 园林前厅通常有一定的面积,装饰风格以豪华、气派为主。前厅通 常布局简单,但各个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非常精细,用以突出前厅的高 贵尊荣。通常,前厅的建筑形式是有特色的门厅或者廊式结构。 另外,前厅通常还有开阔的广场,用以接待宾客,展示园林的独特 魅力和高超设计技巧。广场通常选用方形或者长方形,可以有水池、喷 泉等装饰物。 2.主体 园林主体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园林最受欢迎和最令人难 忘的部分之一。主体常见的有湖、山、亭、台等景观。 湖:湖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既可以供人娱乐,也可以起到 调节气候、增加氧气等作用。园林中的湖通常使用人工修建的山石堆积 而成,呈现各种形态。

山: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多为人工山,由一些山石堆砌而成。它们通 常采用形似天然山景的设计手法。 亭:亭是园林中的建筑物之一,是供人休息观赏的场所。中国古典 园林中的亭有不同的形式,如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台:台是园林中的一种高平台,通常供人观看远景、俯瞰景色而设。 3.背厅 园林背厅位于园林主体之后,常用于为主体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也 是园林巧妙设计的重要部分。背厅常见的建筑形式为墙和唐梁,并配有 园门、砖墙等。 二、园林布局 古典园林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其布局通常根据传统文化 中的设计原则,结合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而设定。古典园林的布 局通常可分为镜花水月、白石青山、水迷林径、中央主轴线、对称布局 五种。 1.镜花水月 镜花水月布局主要是运用水面的反射作用,将园林中的景象倒映出来,营造出与现实不同的虚幻幻境。这种布局形式要达到协调和谐、巧 妙精湛的效果,需要设计师对细节做到严格把控。 2.白石青山 白石青山布局以弯曲的湖河、陡峭的山峰、千姿百态的石头、奇花 异草等为主要元素。倾斜、坡度陡峭的山石、流水和植被相结合,形成 了一个几近神秘的世界。白石青山将自然地形图样化为园林景观,表现 了设计师对自然的敬畏和审美。 3.水迷林径 水迷林径布局主要以水与山林为主,在整个景象中展示出无尽的盼望,沿着曲线路线走,似乎既螺旋上升,又在废墟中穿行,时而被水波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 古典园林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作为创作主旨,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园林构景要素的搭配与布局,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欢迎阅读! 1 自由有序,情趣自然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2 疏密有致,黑白分明 在园林规划布局中,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园林建筑布局同样如此,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以网师园为例,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

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大水面四周:或桥、或廊、或亭、或假山,建筑密度顿时减少,使人视线大开,心理放松;至“月到风来亭”时感到周身一丝凉意,心旷神怡;而北部“看松读画轩”与“读画楼”一带建筑又一次相对集中。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3 巧于因借,内外结合 “因”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内外结合意思是说,园虽有内外之别,但景色并无远近之分,如遇晴山耸立的秀色,古寺凌空的胜景,凡是目力所及的,庸俗的给予遮蔽,美好的应该汲取过来。例如在园林空间开阔的情况下,建筑物作为构景要素,其作用主要在于点景和观景,正因为点景的建筑占据着山水的“开面”部位,他们往往也是观景的特定场所,能够看得远看得尽。 4 以围为主,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不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先围合,然后在此块内进行一番精心的营造,园林建筑布局紧密地配合着这种封闭的造园方式。而在环境幽寂的地段或者小型的庭园,则用建筑物虚实高低错落的连续展开,辅以山石花木,环绕着一泓清池,一泓清池而围合成内聚的园林空间。环状的回游路线诱导人们往近处看,往身边的细致处看,另具一番亲切宁静的气氛。苏州留园中部面积不足6667m2,将地形改成西北高,东南低,以水面为中心,园林建筑沿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 ------ 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下面将通过对园林中的园路、铺装、亭廊、水体等方面对拙政园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典范,每一处都是值得推敲和品位的。在接下来关于拙政园的分析,我们将着重从空间的对比、疏与密、空间序列、主从与重点、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以及廊子、铺装八个方面来做具体的解析。 一、空间的对比 在古典园林中,一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的安排在一起,将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由于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由于多处于市井,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但为了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多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区主要景区之前,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小空间,这样就可以借两者的对比而突出院内主要景区。拙政园在入口处就明显的运用了这种手法。1、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极大的压2、为了避免封闭空间过分的单调,在封闭空间 缩了人的视野,过此则给人豁然开朗柳暗处做重点处理,开一些花窗,做一些材质变手法。化等 拙政园的入口做的比较隐蔽,有意隔绝院内与市井的生活。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首先通过一段极为狭窄的走廊之后,到达腰门处,空间上暂时得到放宽,出现一个相对较宽阔的空间形成一个小的庭院,并种植黄杨,在此处空间开始转折。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作为景墙遮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避免一眼看透园林内部,这也符合古典园林含蓄、内敛的设计风格,在此处的变化是为下一处空间高潮做铺垫。绕过狭窄的游廊绕到山后,空间逐渐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和建筑开始进入视野,西北侧的小飞虹,西侧的得真亭和西南侧的小苍浪开始出现,受到正北侧建筑的遮挡其观赏范围也大致在60度的范围,空间进入第一次高潮。再继续向北走,绕过远香 堂到达主体建筑前方的平台,整个空间彻底放开,观景范围大于180度,中间园区的大部分景观可以依稀看清,空间在此处达到整体的最高潮。经过这一连串的空间序列最后到达全园中心时会从这一系列的空间变化中体验到愉快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 1、抑景 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透景 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3、添景 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

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4、夹景 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5、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正对:在视线的终点或轴线的一个端点设景成为正对,这种情况的人流与视线的关系比较单一;互对:在视点和视线的一端,或者在轴线的两端设景称为互对,此时,互对景物的视点与人流关系强调相互联系,互为对景。对景不仅运用于室外景观,同时运用与建筑布局及室内布局,尤其试用观赏角度受限,无景可借,无景可寻的情况,如走廊的尽头,出门对的照壁等,都是最常见的例子,不仅中国古典园林运用较多,国外园林运用也很多,只是他们的叫法不同而已。对景一般讲究轴线对称,对的景物恰好在观赏者所处轴线的正中,运用于大场景时,对的景物可与总体布局的轴线不在一条主轴上,如自然山水中亭榭,这边的亭榭,那边的瀑布,即形成一种对景的关系。合理运用,处处出彩! 6、障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其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南方的水乡特色和北方的山水意境。其主要景点有大荷花池、垂虹桥和太湖石园等。拙政园的设计精湛地运用了地形地貌、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感。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早建成的一座,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留园的设计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该园内有著名的别墅、错角轩和观山台等,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该园内有几十个小亭子,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这种设计风格被誉为“小品园林”。 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采。颐和园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两个部分,前半山主要是湖泊和建筑群,后半山主要是山体和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和宝石山等。颐和园的设计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充分运用了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空间。园内的建筑群也采用了中国古典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品味要求。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园林和艺术技巧,园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我国古代建筑之庭院布置

我国古代建筑之庭院布置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自然 也积淀一系列的特色。我国古代的庭院布置也是古代建筑自身的特色之一。现在我们就共同去学习一些我国古代的庭院布置特色吧。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一.庭院是中国古代 建筑群体布局的中心。

园林建筑的布局特点分析

园林建筑的布局特点分析 XX汉中留坝张良庙是祭祀汉初三杰张良的一处道教圣地,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是陕南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是XX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现占地面积约4.2万m2,建筑面积1.42万m2,其建筑布局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色。 一、“T”字形轴线控制全园 整个张良庙由纵横两条轴线控制全园,两轴线互相垂直,呈“T”字形,如图1。南北走向轴线较短,约90米,这条轴线上自北至南布置的主要建筑有入口牌楼、进履桥、保安观、大山门、灵官殿、三清殿,沿轴线对称布置的有钟楼——鼓楼、二山门~娘娘殿——东华殿~十方堂~云水堂、三官殿——三法殿。东西走向轴线较长,约160余米,这条轴线上自东至西布置的主要建筑有东华殿、灵官殿、二山门、拜殿、张良大殿、拜石亭、授书楼,沿轴线对称布置的有云水堂——十方堂、三清殿——保安观、南僚房——北僚房、南客堂——北客堂、南花园区——北花园区等,两条轴线相交于灵官殿。 二、按功能布局了八个院落,围转空间,筑殿构园 留坝张良庙沿着纵横两条轴线,按功能利用建筑和植物共围合了八个院落空间,如图2。这八个院落依次分别是入口进履桥区、道教宫殿区、拜殿院区、张良大殿院区、方丈院区、北花园区、南花园区、授书楼山林区。入口区总体呈现为线性空间分布,由门外照墙、牌楼大门、进履桥、大山门组成,此区主要建筑为牌楼大门和进履桥。三清殿院由一系列规模宏大、有鲜明道教特点的建筑围合的四合院。全院南北、东西两条轴线在此交汇。沿大山门进入,六角形的两层鼓楼和钟楼分列东西,向前正对灵官殿,四方八角重檐攒尖,灵官殿是两条控制轴线的交汇点。

拜殿院区由二山门、拜殿、吕祖殿、茶房、南僚房和北僚房围合而成,是进入大殿院区的前区。大殿院区由张良大殿、南客堂、北客堂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是张良庙的中心建筑群。正殿居后,南北客堂置其两侧;前有拜殿将大院分为前后两个四合院天井空间。正殿初建于明朝,是这一区域的控制性建筑。南花园区与北花园区、授书楼山林景观区同为园林主区。位于西南角,通过一方过门与方丈院区连通,北面为紫柏山余脉竹林山坡,与北花园区隔开。此区标志性建筑为五云楼,并由弧形厢廊室舍围合为一个较方正的空间,园区中心是一半径约15m的圆形水池,池心建有一亭,名为辟谷亭,用大理石拱桥与岸边连接。北花园区位于整个院子的西北角,通过紫柏山余脉竹林山坡与南花园区隔开。在张良大殿区西北侧翼,用一通小门与大殿区连通。此花园利用山坡、亭廊建筑进行围合,内部构园要素主要是植物配置、涌泉溪流、曲折园路及周围的亭廊台级,主要建筑有拜石亭、长廊、回云亭等。北边环园游廊,为傍水爬坡廊,开间约 2.8m,卷棚屋顶,青瓦铺面,典雅素朴。北花园西南角,有一座六角攒尖亭即“拜石亭”,取典于张良圯桥纳履拜师、黄石公授书的故事。与进履桥、授书楼前后呼应,成为园林建筑布局立意的三个重要节点。回云亭,处于拜石亭之西北向,平面四角,歇山屋顶,有背墙一面,其余三面仅有柱,空间半通透。授书楼山林景观区为紫柏山余脉处一小山峰,主要建筑授书楼位于小山峰顶,控制本区,并成为全园制高点。造景要素主要是山体地形、植物丛林、石梯台级、石雕小品和具人文特色的第三洞天。授书楼,十字脊顶,歇山重檐两滴水,平面四角,翘角高昂,凌空欲飞。 三、依山就势,布置景深 张良庙在东西纵轴上形成了三层高度、三重景深。在南北横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 南京市博物总馆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为了表现审美趣味的高雅,往往通过构思空间的组合和山水的布局,使 造园艺术能达到耐人寻味且引人入胜的状态,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和借景等方式,呈现出自 然的动态美感,以有限创造无限,显苍然与明媚。 一、园与宅 古典园林一般都是附属于住宅的,位置通常住宅的后面或侧面,这个位置也便于女眷的出入,因封建社会女眷居住的闺房和绣楼都是在住宅的层层院落的最后面。私家园林对外开放的很少,如清代的随园、留园。随园不设围墙,留园则另辟宾客进路。 发展到清代的古典园林,物质享乐活动日渐增多,所以建筑也比较密集。作为私家园林来说,既是园主人读书习字作画、与名人雅士聚会之所,也是与眷属优游娱乐之地。所以较大的私 园一般都有明显的区别,以使居住与冶游的功能分隔开来。 二、山水布局 古典园林的景观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山和水。山和水的分布则视园的大小及土地的形状而定。山水的布局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以水为主的布局、以山为主的布局和山水均衡的布局,有园 而无水的几乎没有。以水为主的布局是古典园林最常见的形式,以山为主的园林相对而言较 为少见,这是因为造山难于理水,需要有高水准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且要花费更多的人 工以及土石材料,耗资巨大。山水均衡的布局则是规模较大的古典园林常见的形式。 以水为主,以水池为中心,环绕水池来布置景物,是最易取得良好的优美效果的。中国的山 水画理论里,把水比作血脉,把草木比作毛发,造园也是如此。有水便能使园林景色活跃。 水可以将四周的景物倒映在池水中,并且反映出广阔天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云朵,水中还可 以植入莲花荷花水草芦苇等各种水生植物,供人观赏,水面上还可以筑堤架桥,造成层次深 远的景观。水的布局有聚散之分,较小的园一般以聚为主,只有一个水池,较大的园可能有 一个主池和相互联系的水池,或做成溪、涧、瀑布等有趣的形式。水池一般采取不规则形状,以象征天然水体,但也不排斥局部采用人工的直线或者折线形,使之与园中建筑相结合,往 往能产生对比之趣。这种布局大多是平地造园,地形较少有起伏变化,在水池四周布置跌宕 参差的景物造成变化的景观,便成为这类园林布局设计的重要手段。 以山为主,此种布局虽然缺少以水为主的园林开阔明媚的景观,但是却有一种浑厚苍然的山 林情致和类似山居的幽趣。较大的假山不仅可以静观,而且可以登临、进入,有如穿行于深 山幽谷,这是假山最具戏剧性的特点。园中的主体建筑一般面向山的正面,使人见到最好的 立面,其他侧面也应具有特征,使面面有景,景向各殊。这种园林仍然要以水来衬托,才能 更显出山的巍峨,水则萦回在山体的周围,所谓“山无水则不媚”。 山水均衡,是现存古典园林中较多的一种形式,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怡园、狮子林,无 锡的寄畅园,上海的秋霞圃,曲水园,浙江海盐的绮园等。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山和水的运用,无论在面积或体量上都不占绝对优势。山与水组合的形态千变万化,如同山水画一样,给园 林景观带来无穷的生机和乐趣。在山水均衡的布局中,山水的体量通常都比较大,所以在山 顶和水际都可作较多的经营点缀,达到静观时有如画幅,回游时左右逢源的效果。 三、空间的组织 中国的古典园林之所以委婉多趣,在有限的范围内造成无限的感觉,全在于其绝妙的空间组织。中国古人并没有西方人那种科学的空间观念,但是由于中国文人是把造园视做写文章和 画山水画,按照文章的结构和画理去造园,所以产生我们现代人所看到的这种不期而然的空 间效果。中国的古典园林是由许多具有不同特性的空间组成的,较大的园可能划分成主次不 同的许多空间,较小的园可能只有一个空间。园林的空间是由山石、建筑、花木、城垣等基 本素材分隔而成的,所以空间的特性大体可以区分为以自然材料(如山石、花木)为主的空 间和以人工材料(如建筑、墙垣)为主的空间。在这两类空间之间还有一种折中形的空间, 即建筑与山石、花木参半形成的空间。以自然材料为主的空间,会予人轻松自由的感觉,而 建筑的空间,则予人人工的艺术感。 从空间的安排来看,大体上可区分为封闭与开放的两类,以及一种半封闭或者半开放的折中

中国古典园林廊道设计分析

摘要: 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和空间的层次感, 其中廊道是园林中常见的设计元素。本文从园林廊道的起源、类型、基 本组成、设计理念、实现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古典园 林廊道设计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廊道设计;组成;设计理念;实现方法 一、廊道的起源和类型 廊道是指连接各个建筑物的有顶走廊通道,既能隔离室内外环境, 又能为人提供阴凉遮阳。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廊道可分为阳廊、过廊、 回廊、长廊、抱厦、潇湘馆、雨廊、走廊、赤壁廊等多种类型。 阳廊: 阳廊是在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指悬于室外院落外的供人休息、观景的建筑物,其结构一般以木材为主,屋顶用瓦片铺成。 阳廊的设计遵从“过境生情”理念,以传达情调为主要目的。 过廊:过廊是指汉朝以来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一般位于建筑物与 院落之间,形式简单,以节约空间。过廊外向空旷环境,在葱郁的植被 下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 回廊:回廊是园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通常使用砖石或木 材搭建,其特点在于以弯曲回旋的形式连接各个独立的建筑物,它也是 众多建筑之间的交通枢纽。 长廊:长廊是由一系列相同或相似形式的屋面建筑物组成,通常位 置较高,内部设有凉亭、阁楼、连廊等,使得整个建筑成群。 抱厦:抱厦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它是由三座或四座建筑物 围成的庭院式建筑群,中央为天井,四面环绕,依次为正房、左右厢房、山墙等。抱厦结构严谨、特点鲜明,在代表园林风格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廊道的基本组成 廊道涉及多个方面的设计元素,包括构造、形式、造型和装饰等。 1. 构造 廊道的构造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稳定性、足够的承重能力等能够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廊道的构造通常使用木材、砖石、花岗石等材质,或者是类似于金属钢筋的材料。 2. 形式 廊道的形式是指它的空间形态,包括平面布局、形式的形态和建筑的旋转角度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廊道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具体的形态取决于其建筑物所处空间的环境、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等。 3. 造型 廊道的造型是指其外观造型,包含立面的形式、顶部的形式和形式的装饰等。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廊道造型通常素雅朴实,着重于达到美的效果。 4. 装饰 廊道的装饰是廊道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包括建筑表面的雕刻、彩绘、贴画等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廊道装饰多用壁画、雕刻、镂空等技法进行处理,装饰内容多与文化、历史、美学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廊道的设计理念 1. 空间的层次感 廊道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建筑物之间通过廊道连接在一起,让人在行走中有种通达自在的感觉,体验空间层次的美妙。廊道的设计需要注重不同空间的高低、大小、连通性等因素的考虑,让人在廊道中得到不同的空间感受。 2. 空间的变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精神追求。古典园林的结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空间布局、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理解和利用。本文将从整体布局、建筑设计和景观配置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进行分析。 一、整体布局 1.门 门是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入口,门的风格和构造通常都很精致,有时会采用仿古建筑的形式,以彰显园林主人的高雅品味和地位。 2.堂 古典园林往往会有一座或多座堂,堂是用来接待客人和办公的地方,通常会选择在园林的中心位置,既方便统筹整个园林的事务,又能欣赏到园林的各个景观。 3.阁 阁是古典园林常见的建筑形式,一般用于欣赏风景和休憩,常常建在湖边或山上,提供一个较高的视角,让人们可以远眺,感受自然的美景。 4.榭、亭、轩等 榭、亭、轩等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小型建筑,通常建在花坛、池塘或假山旁,可以提供一个适合游览和休憩的场所。 二、建筑设计

古典园林的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融合,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建筑形式 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仿古建筑、亭、塔、廊、殿等。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重视造型和细节的处理。 2.建筑布局 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讲究有序和层次感,一般会将建筑物分成前后、左右、高低等不同的空间,以便于游客欣赏和参观。建筑的布局也注重对称和平衡,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的观念。 3.建筑装饰 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十分讲究细节和精美,常常使用石雕、木雕、泥塑等材料进行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美观度。 三、景观配置 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强调自然景观的随意性和人工景观的精巧和精美。 1.假山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它是利用山石、土木等材料,人工修筑成的山体,具有高低起伏、峰回路转的特点,增加了园林的立体感和变化性。 2.池塘、湖泊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290公顷。该园 林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曾是清朝乾隆、光绪、慈禧等皇帝的夏季行宫。园内景致包括湖泊、山丘、宫殿、寺庙、桥梁、花园等,集中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 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园林规划、景观构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颐和园进行详细分析。 园林规划方面,颐和园设计概念十分独特,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自然景观与胡同文 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统一的园林空间。园内主要分为前山区和后湖区两个部分。前山区以 长廊、画房、三槐厅、宜芸馆等建筑为中心,形成休闲、观景和文字艺术交流的场所。后 湖区则是颐和园的主体部分,由昆明湖和万寿山、宝穴山组成。园内建筑设计讲究富有层 次感,各个区域之间巧妙衔接,自然山水与人工元素相得益彰。 景观构造方面,颐和园非常讲究自然景致的营造。巧妙地将古建筑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静水澜”式景致,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各种园林技法,如假山、廊 檐水榭、断岭云雾、曲桥流水等,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颐和园中著名的长廊就是一个 优秀的例子。该长廊由2730根彩绘木柱子组成,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廊道之一。在长廊两侧,精致的彩绘画作栩栩如生,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令人赞叹不 已。 文化内涵方面,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园内 建筑、雕塑、图画均充满哲学和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园林艺术和文化底蕴。其中昆明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名字来源于明朝杨慎的《世阙谈草》中的描述,湖泊形如一架珂罗琛,故名昆明,象征皇权。同时,在昆明湖的岸线上,还设有以东南亚、日本、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为代表的小岛,构成了独特的“瀛洲舫”的景观。这些设计既满足了皇家游乐的需求,也创造出了厚重的文化氛围。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极品之一,具有卓越的园林规划、景观构造和文化 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该园区已成为中外游客的热门景点,持续 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探索。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一、融合自然与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在园林的布局中,设计师常常借助天然地貌、构造山水、设置假山、挖池塘等手法,创 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同时,通过在园林中增加建筑物、亭台楼阁,融入 人文元素,使园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融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 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二、重视空间布局与序列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序列的变化和连续。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多个景点,每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 的连续空间。有的景点布置在高处,有的布置在低处,有的设在弯曲处, 有的设置在开阔处,呈现出一幅自然画卷。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由不同角 度观赏到不同景色,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流动。 三、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 中国古典园林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手法。设计师注重利用空间 的留白来增加观赏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庭院中留出一块空地或 者一片草坪,或设置一道空隙,使人们对未揭示的景色充满好奇,产生一 种虚实结合的美感。同样,设计师通过将元素错落布置,使空间层次感更 加丰富,这样的错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广阔和变化。 四、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点往往相互呼应和映衬,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在 景点的选择上,设计师会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例如,

在一个湖泊的旁边设置亭台楼阁,这样可以通过湖泊的倒影增加景观的美感。又例如,在一个庭院的一侧布置一座假山,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 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效果。 五、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水、树木、花草等等,这些材料能够通过不同形态和质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此外,园林设计还注重细节处理,例如亭台楼阁的雕刻、栏杆的构造、花 草的摆放等等,都需要精心雕琢,使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园林更加精致美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注重空 间布局和序列,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以及重视 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这些设计理念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 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 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园林的 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的 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 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 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 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 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 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 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 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 曲廊、回廊、波形廊等, 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 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 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 廊、空廊、楼廊、爬山廊、 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 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五行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景观布局

五行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景观布局古代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景观布局和美学理念而闻名于世。一 种关键因素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五行”理论,即金、木、水、火、土。这些元素被认为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布局中重 要的设计原则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五行对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景观布局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园林类型中的应用。 一、金 (Jin) 金是五行理论中代表金属的元素。在中国古代园林中,金往往与建 筑物及其装饰有关。金色的屋顶、金饰、宫殿和华丽的门窗被广泛运 用于园林景观中,以营造尊贵高雅的氛围。此外,金元素还与石头有关,许多园林中都使用金黄色的石头来装饰路径或园林中的建筑结构。这种运用金色元素的布局设计旨在提升空间的质感,增加景观的美感。 二、木 (Mu) 木是代表植物的元素。中国古代园林中的景观布局通常以树木和花 卉为主。园林中的树木被精心布置,形成树荫下的凉爽场所,提供人 们休息和欣赏风景的空间。此外,花卉的选择和摆放也是园林布局中 的重要考虑因素。树木和花卉的运用使园林变得生机勃勃,与自然环 境融为一体。 三、水 (Shui)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是园林 布局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如湖泊、池塘、溪流等等。这些水体不仅为

园林增添了动感和美感,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凉宜人的环境。此外,水还与园林中的桥梁和亭台等建筑物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水 的流动带来了活力和变化,为园林景观增添了韵律感。 四、火 (Huo) 火是代表能量的元素,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用于景观布局的方式相对 较少,主要是因为火的性质并不适合园林环境。然而,火可以通过景 观照明来表现,以增强夜间景观的效果。在一些古代皇家园林中,烛 光和灯光被用于照明建筑或特定景观,在夜晚中显得尤为璀璨夺目。 五、土 (Tu) 土代表大地和土壤,是构建中国古代园林的基础。土地的选择和铺 设决定了整个园林的基本形状和布局。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地面往往是 平坦的,以方便游览和行走。此外,土壤的种植和技术处理也对园林 景观的绿化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合适的土壤处理和植被布置,园林 景观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呈现出和谐自然的美感。 综上所述,五行理论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景观布局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通过不同的设计和装饰方式,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这些元素与建筑、植物、水体等相结合,共同打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古代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法很多,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

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王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简介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其建筑风格尤其注重空间美学,讲究空间的布局、构造和组合,以达到自然而有序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一、组合 古典园林的组合是其空间美学特点之一。在古典园林中,一个空间往往不只表现为一个物体,而是由一个或多个物体组合成的整体。这种组合不单是对空间的填充与分割,更是对空间的整合和统一。组合的作用是使空间与物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达到空间的自然流动、空间的透明感和空间的协调统一。 例:颐和园中的双韵堂、乐寿堂、曲洞等,这些建筑之间的组合整合了整个场景的空间,使整体空间和局部空间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象。 二、序列与层次 序列与层次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空间美学特点。古人常常认为园林是一个人去游玩、感受自然风光的过程。由此,古典园林将园林空间设计成一种序列和层次的空间,使人在游园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象和及其变化,同时也体验到空间的多样性。

例:苏州拙政园中,长廊、亭子、小桥流水等景观按照顺序组合,形成了曲折回环的空间体验,引导游人在空间中层层推进、波涛起伏。 三、隐逸与深度 在古典园林中,隐逸和深度是其空间美学特点之一。透过隐逸,古典园林将景区中的不同景象分割,或将景象悬于林荫之中或石壁之侧,令人感到彼此分离、相互隔离,形成了空间上的深度。隐逸和深度又使人不断探究,感受自然的浑然天成和神秘神奇。 例:扬州瘦西湖中的“陆游草堂”,即以墙内为园、墙外为湖,空间上形成了墙内墙外、地高地低、树阴草暖、山色水光等对比,令人在空间的深度中,不断寻找精神归宿。 四、虚实与内外 虚实与内外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空间美学元素。虚实与内外的结合奠定了古典园林相对内敛的构建方式。在园林空间中,内部与外部之间隔离分明,同时园林空间的虚实分配因素也很明显。古典园林空间中,虚实分配合理的同时,点对面、狭窄与宽阔、高低区域、明暗度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例:滕王阁中,阁前虚水、阁下实地,虚实之间分明有序,同时,园林空间的内外与虚实的分布也非常巧妙,形式上体现了中外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与人关系的认识和形式化处理。这些空间美学特点也给人留下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作为江南古典园林得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就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得特色,而且经历了几百年得历史,具有深厚得文化意蕴,拙政园得建园风格,构园要素,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极具特色、我们通过写生实习对拙政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拙政园与谐得空间布局,丰富得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富得视觉变化,从而归纳出江南私家园林营造得潜在规律,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可靠得依据。 从这三个方面说空间布局空间分割视觉分析 拙政园整体得空间布局 在考察实习中,拙政园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因为拙政园相对于其园得园,如、留园、沧浪亭、,面积大很多,但就是拙政园并没有因为其面积大而显得单调空旷;相反,园内通过整体空间得划分而显得大而有致、拙政园整体得空间分为了三部分,分别就是:东园、中园、西园。 东园得面积约为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得“归园田居"为主。现有得景物大多为新建,园得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得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再西有一道依墙得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园就是全园得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其面积现约为18、5亩,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得亭台楼榭、西园面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与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与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得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与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瞧北池中得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得假山、茶花。池北有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