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敦煌变文,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敦煌变文指的是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和题刻,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依据。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信仰、历史事件、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
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千余年的建设和整修,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艺术体系。
其中,壁画和题刻是敦煌石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之一。
敦煌变文中的宗教信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敦煌石窟中,有大量的佛教主题壁画和题刻,描绘了佛陀、菩萨和佛教故事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各种修行方法,反映了佛教对中国古代人民的影响和信仰。
敦煌变文中的佛教艺术形式独特多样,包括线刻、浮雕、彩绘等,形成了独特的敦煌风格。
历史事件也是敦煌变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在敦煌石窟中,有许多描绘历史事件的壁画和题刻,如唐玄宗的游幸敦煌、吐蕃入侵等。
这些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历史事件的发展,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敦煌变文中的文学艺术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敦煌石窟中,有许多描绘文学作品的壁画和题刻,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风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敦煌变文中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在敦煌石窟中,有许多描绘古代社会生活的壁画和题刻,如宫廷生活、农耕文化、商业活动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敦煌变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敦煌变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历史事件、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敦煌变文:沙漠中的艺术瑰宝敦煌,位于中国的西北角,是一个被沙漠环绕的小城。
尽管它的地处偏远,但却因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珍品之一,而敦煌变文则是这一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敦煌变文是一种以文字和图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敦煌壁画,是壁画的衍生艺术。
敦煌壁画是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一系列壁画,这些壁画绘制于东晋至元代的时期,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些壁画不仅在艺术技法上达到了极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敦煌变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壁画的描述和解读,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
它不仅展示了敦煌壁画的精美之处,还通过文字的叙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壁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敦煌变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通过对壁画的解读和描述,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敦煌古代文化的内涵。
敦煌变文的创作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壁画的内容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艺术家们要通过对壁画的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融入到变文中。
他们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文字描绘,将壁画中的细节和意境展现给读者。
敦煌变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既有古朴的句式,又有简洁明了的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使变文更具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同时,变文也应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欣赏。
敦煌变文的创作需要艺术家们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敦煌文化的热爱。
他们需要对敦煌壁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变文作品。
敦煌变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壁画中的美丽和故事传递给读者,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敦煌变文的创作和传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珍贵遗产。
敦煌变文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描绘和解读,展现了敦煌文化的瑰宝。
敦煌变文述论
敦煌变文述论敦煌变文述论是一部重要的论文,是由中国文坛上著名的著作《敦煌学》的编者之一袁行霈撰写的。
它专注于研究变文述论,从源头上阐释变文述论的内涵,探究变文述论的内部机制,并对变文述论研究有关的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权威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敦煌变文述论的研究以《洛书》为中心,特别是以《洛书周易》为重点。
袁行霈以大量资料,包括典籍、考古遗物、历史记载等,进行研究,认为《洛书周易》存在着变文述论的性质,即变文述论的功能和作用。
袁行霈更进一步分析了变文述论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洛书中的变文述论类型,提出了以变文述论为特色的文本研究方法。
袁行霈还提出了关于变文述论的形式和内容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变文述论系统。
他综合运用文本学、比较文学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变文述论的文本层面和思想层面,分析变文述论的运行机制,探究变文述论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
袁行霈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变文述论的系统性描述,也是由多个学科方面,包括文学史、字义学、文化史等,对变文述论进行全面研究的一种重要成果。
袁行霈研究的《敦煌变文述论》,既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变文述论研究的重要贡献,也是文本学研究上的一份成果,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与此同时,《敦煌变文述论》也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深刻地指导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敦煌变文述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变文述论的理解,推动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展,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文本学研究领域,《敦煌变文述论》以其本身独特的内容和思路,更为完善了对文本研究的理论体系,为更深入研究变文述论类性质的文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说,袁行霈的《敦煌变文述论》,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文本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敦煌变文:一场艺术的奇迹敦煌变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将文字和图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介绍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探索其独特魅力与文化意义。
敦煌变文最早出现在敦煌石窟中,这些石窟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
敦煌石窟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的洞窟艺术宝库”。
在这些石窟中,有大量的壁画、佛像和经书等艺术作品,而敦煌变文则是其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佛教经典的诠释和阐释。
在敦煌石窟中,有大量的佛经和经论被刻写在壁画上,而敦煌变文则是对这些经典的文字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敦煌变文的艺术形式有多种,包括诗歌、故事、寓言等。
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对经典的直接引用,更是对经典思想的诠释和发挥。
敦煌变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
在敦煌石窟中,变文常常以图案的形式出现,文字则嵌在图案之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
敦煌变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佛教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是对佛教故事和寓言的诠释。
这些故事和寓言以文字和图案的形式出现,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向人们传达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
同时,敦煌变文还涉及到佛教哲学和思想的阐释,对佛经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敦煌变文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形式和内容上,更体现在其历史和文化意义上。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而敦煌变文则是这一遗产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敦煌变文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敦煌变文的研究不仅对于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一般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通过对敦煌变文的阅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学价值,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试论敦煌变文的文学性
试论敦煌变文的文学性作者:刘蕊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4期摘要敦煌变文作为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它比诗歌、散文更便于真实的表现社会生活,代表着中国说唱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试图就变文的文学性作进一步探讨,主要从讲经文的通俗化、变文浪漫化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塑造、叙事体裁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开拓出新的视角,提出新的观点,以继续推动对变文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变文变文的文学性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二十世纪之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为数不少的唐人手抄“变文”,这些珍贵的资料一经发现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瞩目。
遗憾的是,敦煌变文原卷大都残损严重,给整理和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是,就《敦煌变文集》辑录的变文作品来看,它主要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和世俗社会的诸多方面,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人神混合的艺术世界,变文中的这些宗教内容,并不能贬低它的艺术成就,不能因其宗教文学的阴影,而无视它的文学特性,否定它的文学价值。
可以说敦煌变文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段空缺,作为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它比诗歌、散文更便于真实的表现社会生活,可以演述完整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从它本身来说,代表着中国说唱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成为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源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试图就变文的文学性作进一步探讨,主要从讲经文的通俗化、变文浪漫化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塑造、叙事体裁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开拓出新的视角,提出新的观点,以继续推动对变文的学术研究。
1 变文的通俗化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讲经说法即已开始,传统的讲经,乃专讲文义,随文敷衍,主要宣扬佛理经义,但是这些玄虚、晦涩的道理,不易为一般听众理解,于是产生了俗讲,专门选取经文中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内容,加以渲染、扩展、反复吟唱,并借助民间文学通俗的表现形式和清新的民间曲调,辞藻缤纷绮丽。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全文)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注:XX简介:刘波(1980- ),男,汉,GJ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馆员。
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敦煌学研究。
萨仁高娃(1972- ),女,汉,内蒙古人,ZY民族大学文学(ZG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GJ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ZG古代文学研究。
)XX:I207.99XX:20XX年11月,启功先生所藏《敦煌变文集》稿本入藏GJ 图书馆古籍馆。
此事经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笔者因而有机会拜读了曾毅公先生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
兹将此二种稿本的概况简述如下,以再现《敦煌变文集》的编纂过程。
一、《敦煌变文集》的编纂背景变文是讲唱故事类俗文学作品,约产生于初唐时期。
《全唐诗》载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一诗,反映了民间艺人讲唱变文的情况。
唐代末年,变文流行于民间。
11世纪初,宋真宗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变文文本与实物俱归于湮没。
变文对宋话本、白话小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宝卷(明清民间说唱曲艺宣卷的底本)更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是ZG文学史的重要史料。
对于“变文”的含义,学术界始终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一般的看法是,变文是配合一种故事性图画(变相)演出的讲唱文学底本。
而学术界在使用“变文”这一术语时,往往将其用作讲唱体文学作品的总称。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失传千年的变文,为ZG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从上世纪初开始,学术界便渐次展开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工作。
1924年,罗振玉辑印《敦煌零拾》,收录了《降魔变文》《维摩经讲经文》《欢喜国王缘》,总名为“佛曲三种”,这是最早刊布的敦煌变文。
1931年3月,郑振铎在论文《敦煌的俗文学》中首先使用了“变文”这一名称。
此后,郑著《插图本ZG文学史》(1932年版)、《ZG俗文学史》(1938年版)又以大量的篇幅对“变文”加以阐述。
在郑振铎等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变文”这一名称逐渐流传并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敦煌变文》研究管见
作者: 刁汝钧
出版物刊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6-49页
主题词: 降魔变文;中国文学史;敦煌变文;文学作品;文集;郑振铎;历史故事;北京大学;民间故事;大段
摘要: <正> 关于敦煌变文作品的整理研究,直至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笔者仅就王有三、向达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北京大学一九五五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郑振铎先生编著的《中国俗文学史》中变文部分,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和意见,仅供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同志参考并指正。
(一) 《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有待商榷研究的问题:第一,是《变文集》的名称与内容不符,简言之,既称《变文集》,就不应选入其。
谈谈敦煌变文的几点看法
谈谈敦煌变文的几点看法谈谈敦煌变文的几点看法选读了几篇敦煌变文,感触良深,收获颇大,窃以为敦煌变文作为一种文体而言,并不逊色于同时期的诸种文体,真可谓是中华之宝藏!首先是它的想象力之丰富,上接盛唐李白的变幻莫测、想落天外,下启明清神魔小说的尚奇贵幻,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它在讲述宗教故事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采用说教的形式,而是运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神奇诡异、千变万化的佛教图景,也展示了神秘玄幻的神通法力。
这就使一些艰涩单调的佛经故事变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比如《降魔变文》在描写佛家弟子舍利弗同妖魔外道六师斗法的时候,作者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想法,充分展现光怪陆离的佛法幻术以及神魔斗法的激烈场面:(六师)化出水池,四岸七宝庄严,内有金沙布地。
浮萍菱草,遍绿水而竟生;软柳芙蓉,匝灵沼而氛氲。
舍利弗见池奇妙,亦不惊嗟。
化出白象之王,身躯广阔。
眼如日月,口有六牙。
每牙吐七枝莲花,花上有七天女,手搊弦管,口奏弦歌。
声雅妙而清新,姿逶迤而姝丽。
象乃徐徐动步,直入池中,蹴踏东西,回旋南北。
以鼻吸水,水便乾枯;岸倒尘飞,变成旱地。
1虽然六师幻化成奇妙怪异的水池,但在舍利弗变成的白象面前,顿时尘飞干涸,真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斗法景象啊!在整个斗法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六师变化出的宝山、水牛、毒龙、恶鬼、大树等异形怪物,而舍利弗从容镇定,分别变化出金刚、狮子、鸟王、天王、风神将其一一降伏。
这些浪漫奇诡的艺术形象,高潮迭起的斗法场面,既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迎合了世俗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还进一步开拓了文学创作中的艺术领域。
从《降魔变文》、《破魔变文》等宗教故事变文充满奇异想象的描写中,我们不由得想到《西游记》孙悟空与二郎神、以及与取经路上种种妖魔鬼怪的斗法场面。
譬如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大圣依次变化成麻雀儿、大鹚老、鱼、水蛇、花鸨,均被一一识破的二郎神变成雀鹰儿、大海鹤、鱼鹰、灰鹤、弹弓所败。
这些斗法描写不正是脱胎于上文所引《降魔》、《破魔》等变文故事吗?由此可见,后世《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受到敦煌变文神魔斗法描写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
敦煌变文是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内容为基础,通过诗歌创作
而衍生出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
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我国独特的文物,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景物和故事,其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
敦煌
变文主要通过运用诗歌来展现莫高窟壁画中的内容,以文字描绘、抒
发人物情感和表达主题思想。
敦煌变文在形式上主要采用七绝或七言诗,并以修辞手法和韵律
构思来表现莫高窟壁画的美感和意境。
内容上,敦煌变文主要描绘了
壁画中的佛教诸菩萨、佛陀、信徒等形象,将他们的形貌、动作、表
情等细节用诗歌形式进行描绘,以此展示佛教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佛教故事和典故的诗歌表达,描绘了佛
教中的诸多经典故事与传说,如《法华经》、《西遁记》等,通过诗
歌的方式将这些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再现出来。
同时,也有一些敦
煌变文通过描绘敦煌莫高窟中的美景、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来表达对
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深深的感受。
敦煌变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当代文化研究和
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一环,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欣赏艺术之美提供了
独特的视角和方式。
评蒋礼鸿《敦煌变文学义通释》
评蒋礼鸿《敦煌变文学义通释》
《敦煌变文学义通释》是由作家蒋礼鸿在2001年出版的
一本关于敦煌变文学的研究著作。
它深入挖掘了敦煌变文学的发展历史,系统梳理了敦煌变文学的基本特征,并对敦煌变文学的文本进行了义通释,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学义通释》中全面论述了敦煌变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认为敦煌变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技巧、格调和风格,由多种文学形式组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状态。
他根据敦煌变文学的特点,提出了对敦煌变文学文本的义通释,并以此为基础,对敦煌变文学的多种文本进行了详细剖析和深入研究,丰富了敦煌变文学研究的理论和观点。
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学义通释》一书中,深度挖掘了敦煌变文学的精髓,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梳理敦煌变文学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文本的义通释,深入研究了敦煌变文学的多种文本,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敦煌变文学义通释》是一本珍贵的学术作品,它的出版促进了敦煌变文学的研究,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敦煌变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学术界好评。
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是改编,改写的意思。
佛教东传,翻译注释大量涌现,但一般民众仍难接受,所以约东晋以来,有些和尚就用浅近的方法如“唱导”来传教。
唱导讲究声,辩,才,博。
其留下的底本称之为“讲经稿”。
稿中每每穿插许多故事,遇到人名地名更是极尽铺张,故事部分畸形膨胀,后来逐渐演变,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佛经本身则变成了故事的素材。
这种作品,就称之为“变文”。
【又】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
以佛经的内容为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即变文。
“变文”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内容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1899年敦煌千佛洞从佛经中发现大量唐代变文钞本,即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的整理与研究敦煌变文研究是起步最早、取得成果也最大的敦煌学研究领域之一。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将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学界无论是在对敦煌变文这一文学类别的讨论和认识上,还是在对它的整理、汇辑和研究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一、关于敦煌“变文”的讨论关于“变文”名称的讨论 由于敦煌卷子中的大量讲唱文学写本的原卷大都残破太多,加上题名不一,所以人们对它们有一个认识过程。
本世纪较早著文对敦煌变文进行研讨的学者是王国维,他在以“静庵”的笔名发表的《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中用“通俗小说”来指称之。
1924年,罗振玉编《敦煌零拾》,则将《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欢喜国王缘》等统统称为“佛曲”,这是人们对变文最早的一种称呼。
稍后,徐嘉瑞的《敦煌发现佛曲俗文时代之推定》和郑振铎的《佛曲叙录》都采用了“佛曲”这种称呼。
但是,到二十年代末,学者们已经相继感到“佛曲”这个名称并不符合变文的内容。
于是,向达在《论唐代佛曲》中指出“敦煌发现的俗文之类而为罗振玉所称为佛曲者,与唐代的佛曲,完全是两种东西”,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名称。
敦煌变文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昭君出塞和亲 , 是当时汉朝 出于政 治上 的需 要而采取的
政策 , 在历史 上对促 进民族 和睦 、 展边疆 生产起 过一定 作 发
用。由于不同时代 的思想观念 、 文化观 念 以及社会背 景的不
示 了其人格意义上的独特魅力。因此 , 中的王昭君 纠结 变文 于个人情感和 国家利益的痛苦中 , 但最终是牺 牲 自己而维护 国家利益 。
进步立场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 。到了两晋 、 南北朝 , 王昭
有代表 陛的作品来 分析 变 文 中的女 性形 象及 其 审美 意义 。 俗文学具有很 强的审美属性 , 产生震撼人 心的力量 。文学 能 作品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 还与作 者的个人感 情密切联 系。这 两个女性在不同时期 、 不同作品中的形象有所 不同 , 她们是不 同层 次的人 , 但容貌俊美的她们却都 有一个美好 而又哀伤 的 灵魂 , 有着无法主宰 自己命运 的悲剧。而这种悲剧 的审美取 向也是由当时 的社会背景和文人 的创作心理造成的。
深 同情 。
、
形象分析
“ 诚如郭预衡先生所言 , 某一时期 的文 风 , 和该时期 的世
风、 士风密切相关 , 这是大背景使 然。同样不能 忽视 的是, 流
动变化中的‘ 中背景 ’ ( 作者 ‘ 流寓 ’ 的地区 ) 亦能使作 品内容风
格发生变化 ; , 此外 ‘ 小背景 ’ 更不可忽视 , 即作家本 人的身世 、 际遇 、 、 品等, 直接影 响着 他 的创 作。 品 中的人 学养 人 都 ”J u作
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 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 曲 中论 。 ” ( 杜甫《 咏怀古迹》这些凄 美 的诗 歌都出 于文人之手 , 民间 ) 而 故事的本色当以变文为首 。《 王昭君变文》 继承了齐梁文学悲 怨的审美 情趣 , 极力渲染 悲怨的气氛 , 身处异邦 , 昭君 思念故 土 , 不欢 , 抑郁 最终撒手西 归, 正是 民间对 王昭君命运 的深 这
敦煌变文集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简介
目录
02 作品目录
《敦煌变文集》是唐代敦煌变文作品的总集,由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人编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七十八种作品。 编者在《引言》中说,他们“根据照片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轮流互校一遍,把各人 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附在每一篇的后面”。因此,校录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写本原貌。
简介
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 187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78种作品。编者在《引言》中说﹐他们“根据照 片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後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轮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 附在每一篇的後面”。因此﹐校录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写本原貌。
《敦煌变文集》共八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一至三卷为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四至六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 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第七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 《三身押座文》等;第八卷为《搜神记》、《孝子传》。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七、八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 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2003年,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学网)将此书数据化,收入《国学备要》,由商务印书馆国际 有限公司出版。
作品目录
《敦煌变文集》共八卷,
《敦煌变文集》校记四十五则
《敦煌变文集》校记四十五则
胥洪泉
【期刊名称】《敦煌学辑刊》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正> 王重民王庆菽等六位先生整理校订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4年重印。
以下简称《变文集》)出版之后,先后经一些专家、学者的校勘补正,文字讹误大为减少,成绩十分可观。
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
笔者最近研读此书及诸家的校订文字,也发现若干可商订之处,兹录其要者四十五则,就教于方家。
(1)《伍子胥变文》:子胥语已向前行,女子号跳发声哭。
(《变文集》6页,以下只标页数,不赘书名。
) 徐震堮先生蠺?重出简称徐校,他人例同):“‘声哭’疑当作‘哭声’”。
①按,此说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胥洪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
【相关文献】
1.敦煌变文校记二十七则 [J], 胥洪泉;徐相霖
2.《敦煌变文集》校记补议 [J], 江蓝生
3.应当写好校记——项楚《敦煌变文选注》刍议 [J], 刘瑞明
4.日本旧校钞《增广注释音办唐柳先生集》四十五卷本及南宋刻《音注唐柳先生集》略攻 [J], 户崎哲彦
5.日本旧校钞《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五卷本及南宋刻《音注唐柳先生集》略考(摘要) [J], 户崎哲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评《敦煌变文集》
浅评《敦煌变文集》
刘玉红
【期刊名称】《贵州文史丛刊》
【年(卷),期】1997(000)006
【总页数】3页(P30-31,10)
【作者】刘玉红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6
【相关文献】
1.浅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用的两本强化题集 [J], 朱静伟;张孝合;金卫华;王耀达
2.浅评两集纪录片《china·瓷》 [J], 梁辰
3.是侧艳,还是清绝——浅评《花间集序》的词学观 [J], 李其霞
4.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 [J], 孙菁菁
5.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 [J], 孙菁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变文集》所见吴方言词语选释
《敦煌变文集》所见吴方言词语选释
凌培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8(000)004
【摘要】<正>《敦煌变文集》所收录的作品,曾在唐末至宋初时期的民间广泛流传,它们的作者大都是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历尽艰辛,饱尝忧患的僧俗人士,他们在创作时大量地采用了口语俚词,这些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各地方言,带有各自的地方色彩,给我们保留了当时的许多口语材料.现将《变文集》中至今还在继续使用着的吴方言词语选释如下;气力
【总页数】6页(P113-118)
【作者】凌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聊斋俚曲集》方俗词语选释 [J], 李登桥
2.山西方言所见《醒世姻缘传》词语选释 [J], 曹瑞芳
3.河北方言所见《醒世姻缘传》词语选释 [J], 刘秀燕
4.清徐方言中所见早期白话词语选释 [J], 潘耀武
5.《祖堂集》词语选释 [J], 吕幼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变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敦煌变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敦煌变文集》是唐代俗讲话本集。
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人编。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大批遗书公之于世,其中有许多和后代宝卷、弹词相《敦煌变文集》是唐代俗讲话本集。
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人编。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大批遗书公之于世,其中有许多和后代宝卷、弹词相类似的通俗文学的写本。
这些讲唱体裁的作品,由于长期以来湮没无闻,最初学者们对它不甚了解,错误地把它当成佛曲。
后来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郑振铎首先采用了“变文”这一名称,遂被学术界所公认,一直沿袭至今。
国内最早的变文辑本,是罗振玉《敦煌拾零》中的《佛曲三种》,其后王重民、刘复、许国霖、郑振铎、周绍良等都进行过辑录。
这些辑本由于材料搜集的困难,校订工作的繁复,还不能满足读者和研究者的需要。
王重民、向达等作了全面整理,将北京图书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各种俗文学卷子,根据187个写本,校订成78种,编为《敦煌变文集》,凡8卷,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记,书后附《敦煌变文论文目录》。
此书分为上下两册,1957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重印。
它是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
本书主要编者王重民(1903—1975)字友三,河北高阳人。
1929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34年始历游法、德、美诸国,1947年归国。
曾任河北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主持北大图书馆学系。
潜心古籍,精研版本目录学。
编著有《老子考》、《西苑丛书》、《国学论文索引》、《敦煌古籍叙录》、《敦煌曲子词集》、《太平天国官书十种》、《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敦煌变文集》分为历史故事与佛教故事两大类。
历史故事又依文体有说有唱、有说无唱和对话体分为3卷,每卷更依历史时代次序之。
佛教故事则依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亦分为3卷。
押座文及其他短文则置于末后,总为1卷。
又《搜神记》与《孝子传》包含着变文的原始资料,别分1卷。
如果就形制、体裁而论,本集中的敦煌说唱作品包含有变文、讲经文、缘起、押座文、词文、话本、俗赋等不同样式,不能一概以“变文”视之。
关于变文的涵意,至今还存不同的说法,一说:唐代有一种照着图画讲唱故事的文艺形式,叫做变文,它也可以说是说唱文学的话本”(程毅中《宋元话本》)。
这种文体有说有唱,韵散结合,并配有图画,容易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敦煌变文中以讲唱佛经故事的最多,如《八相变》、《破魔变文》、《目连变文》等,主要是宣传佛教教义,充满因果报应、地狱轮回等封建迷信思想,或掺杂有儒家的说忠教孝的道德观念。
其中《降魔变文》描写佛弟子舍利弗与外道六师斗法,六师幻化的宝山、水牛、毒龙,被舍利弗变成的金刚、狮子、鸟王所战败,场景变化莫测,构想奇特瑰丽。
还有很多是说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的变文,如《伍子胥变文》写伍子胥的父兄遭到楚平王的迫害,自己逃亡吴国,借兵复仇。
作品对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进行了揭露和谴责,赞扬了伍子胥的坚强不屈,表现了浣纱女、渔父等下层劳动人民对忠良的深切同情。
凄怆悲壮,感人至深。
《王昭君变文》和《孟姜女变文》所敷演的故事,家传户晓,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
直接取材于唐代现实生活的《张义潮变文》、《张淮深变文》,歌颂张义潮叔侄抵御异族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行为,表达人民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
还有一种讲经文也是宣讲佛经故事的,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等,这些讲经文都是俗讲的底本。
其特点是先引述一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加以敷演解释。
据赵璘《因话录》记载,有一个文溆法师的俗讲,最受听众欢迎,“愚夫冶妇,乐闻其说。
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拜,呼为和尚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
”比讲经文体制短小,一般用于小型法会的叫“缘起”(缘),或者“因缘”,如《目连缘起》、《悉达太子修道因缘》、《丑女金刚缘》等,都是说因缘的底本。
其取名“缘”或与所敷衍的经卷有关,如《丑女缘起》系讲说《百缘经·波斯匿王丑女缘》,《欢喜国王缘》则演绎《杂宝藏经》卷10 《优陀羡王缘》。
《敦煌变文集》中有一种名“押座文”的,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是在俗讲前念唱诗篇,主要是七言诗句,有时也夹杂一点说白,篇幅短小。
所谓“押座”即压座,以安定听众使之静听。
其作用类似后来话本的“入话”和弹词的“开篇”。
有的也可以用在正文之后作为收场。
称作“解座文”。
所谓“词文”是用歌词写的通俗叙事诗,没有说白,通篇七言句,一韵到底,与后世的鼓书、弹词、影词非常相近。
如《季布骂陈词文》叙述季布在阵上骂退汉王,汉灭楚后,汉王悬赏捉拿季布,季布勇敢机智,终于逃脱了迫害。
故事生动曲折,体制宏伟,全文640句,4474个字,可视为唐代以前最长的叙事诗。
“话本”有《庐山远公话》、《韩擒虎画 (话)本》、《叶净能诗》等,《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也应属于这一类。
它们是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以散文叙说故事,中间也穿插很少的诗歌。
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是在这种文艺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变文集中的“俗赋”仅有3篇,如《韩朋赋》写韩朋夫妇对爱情坚贞不渝,以双双殉情抗议宋康王的迫害。
《晏子赋》赞美晏子的机警善辩,使梁王理屈词穷,嘲笑人者反而遭到了讥讽。
《燕子赋》则控诉黄雀的掠夺行径。
这些叙事体的俗赋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
它上承魏晋南北朝的杂赋,在唐代俗讲话本中形成别具一格的样式。
唐代俗讲文学丰富多彩,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对后代的话本、拟话本小说、诸宫调、弹词、宝卷、鼓词等以积极的影响,而且诸如目连救母、伍子胥、孟姜女、王昭君等故事,也为后世的小说、戏曲等提供了许多改编题材。
还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和语法材料,为治汉语史的学者所资取。
数十年来,中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敦煌变文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尤其在校勘、考释、俗语词的研究方面成绩更为突出。
如台湾学者潘重规在原《敦煌变文集》基础上推出了新校本《敦
煌变文集新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4年出版),已故郭在贻生前在助手帮助下,合作撰出《敦煌变文集校议》(1990年由岳麓书社出版)。
继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之后,中年学者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将唐五代俗语词的研究又推向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