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1)指出图中飞机的发明者。

(2)小历认为材料所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莱特兄弟。

(2)不正确。

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故第(1)问的答案是:莱特兄弟(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早期汽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飞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两项成就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汽船、火车的发明等。

故第(2)问的答案是: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2.图片信息题:(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1、2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人物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牛顿、达尔文(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解析】【详解】(1)依据题干信息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牛顿,图二是达尔文。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

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

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

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

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1)市场;资本;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

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

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解析)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解析)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

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

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

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

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请完成下面有关“科技话题”的学习探究活动。

(图释历史)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发明创造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分别是哪两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表解历史)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表(2)两个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它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论从史出)材料三:1870—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的多,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革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的多。

一一《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列举两个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思想感悟)(4)科技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技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就人类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潜在威胁”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电气时代(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汽车工业电力工业(4)应该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加强可持续发展(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和本次发明的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电灯以电力为动力,汽车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都对他赞誉有加。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材料三该作品完成于1804年,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在作品扉页写了“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但是在作品完成的这一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贝多芬得知后非常气愤,就把这几个字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

”材料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科学成就?与此有关的人物分别是谁?图3是谁的作品?(2)材料二中巴尔扎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文学家吗?请你写出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一部。

(3)材料三描写的内容为贝多芬的哪一部作品?结合材料四中贝多芬的名言,谈谈贝多芬具有什么品质。

(4)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为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生物进化论。

牛顿、达尔文、梵高。

(2)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任答一部即可)(3)《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符合题意的两项即可。

可以从人性魅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直面挫折,意志顽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角度回答。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1)市场;资本;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材料一:材料二:地质学、气象学和考古学的发现,也可以连贯到中国初期早熟的统一。

黄河夹带大量泥沙,随时有阻塞河床,冲破河堤,淹没人畜,损坏作物的可能,局部治理无济于事……《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

足见光治水一事,中国之中央集权,已无法避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与农业的关系,也促使中国在公元前趋向统一。

中国农产区雨量80%出现于夏季三个月内。

且由于自然地理因素,旱涝灾害频发。

灾荒时,邻国如不接济,即可能发生战事……凡此种种,都增加了中央集权的趋向。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三:这些新涌入地球的几十亿人给我们的家园施加了压力,这种压力即使在人口相对稀少、十分富裕的美国也随处可见——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向住宅区的转变;西北部残存的已被砍伐殆尽的原始森林;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

不仅美国,以上问题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1)下列图片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

(只填写序号)(2)依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并说明原因。

(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依据材料三,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5)依据材料四,谈谈人类社会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1)①④;②③(2)分布特点: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或河流附近)。

形成原因:大河能够为早期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或易于获得生活资料),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方便灌溉,利于发展农耕(或利于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气候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3)黄河易泛滥,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易出现水灾或旱灾。

采用中央集权能够更好地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4)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耕地减少。

(5)加强立法;加强宣传;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距今(2019年)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

所以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①④;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②③。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或河流附近)。

形成原因包括大河能够为早期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或易于获得生活资料),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方便灌溉,利于发展农耕(或利于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气候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黄河易泛滥,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易出现水灾或旱灾。

采用中央集权能够更好地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4)依据材料三“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向住宅区的转变;西北部残存的已被砍伐殆尽的原始森林;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可知,人类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破坏环境;破坏资源,导致资源枯竭;耕地减少。

(5)依据材料四“宣传环境保护的大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可知,人类社会应加强立法;加强宣传;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等保护环境。

3.材料论述题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

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 21000架。

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第6期(1)材料中“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的技术成果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观点1: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使人类的交通由陆地发展到空中,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与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

观点2: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观点3: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或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科技的中心)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其后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美国人福特利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些发明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又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因此美德用科技改变了世界。

综上所述,美、德是第二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例如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开辟了交通领域的新纪元。

(2)我提炼的观点是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材料一 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2000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2)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3)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4)材料二中:“发明大王”是谁,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2)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3)电气时代(4)爱迪生、电灯泡【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所以材料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这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人了“电气时代”。

(4)根据材料可知“发明大王”是爱迪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因此他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泡。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