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赏析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一、引言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移。

期间,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诞生,成为革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赏析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诗词,探讨其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

二、长征诗词背景介绍长征诗词创作于红军长征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面临严峻考验的阶段。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饥饿和疾病困扰着红军战士。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激昂热烈的笔触,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三、七律长征诗词赏析1.词语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如“万水千山”、“雄关漫道”、“金沙水拍云崖暖”等,形象地展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2.诗句意境诗中通过对长征途中的山水景象的描绘,展现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形象地表达了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结构布局诗词采用七律格式,结构紧凑,对仗工整。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描绘了长征途中的战斗、行军、筹粮等场景,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

4.艺术特色这首诗词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诗人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与激昂的情感相结合,赞美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展现了革命事业的伟大征程。

四、诗词的现实意义七律长征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传递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弘扬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在今天,这首诗词仍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鼓舞作用。

五、总结七律长征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成为革命文化的瑰宝。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引言】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长征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无数英勇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其中,毛泽东主席创作的《七律·长征》更是成为了描绘长征精神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首诗词进行详细赏析,以此展现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诗词背景介绍】
《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历经艰辛,成功突破敌人的围剿,开始了长征。

这首诗词以激昂的语言,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过程中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诗词内容赏析】
诗词开篇便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红军战士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英勇无畏精神。

接下来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则形象地描绘了长征途中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红军战士们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

【诗词意境分析】
在《七律·长征》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长征途中的高山峻岭、激流险滩等自然景观与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崇高的意境。

这种意境体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事业,彰显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

【诗词中的历史意义】
《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部艺术佳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作品。

它反映了我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

【结论】
总之,《七律·长征》以激昂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作品赏析

《七律长征》作品赏析

《七律长征》作品赏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克服艰难险阻的诗篇。

这首诗以宏伟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结构。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篇点题,表明了红军在长征中的勇敢和决心。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则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红军面对艰难险阻的乐观态度和无畏精神。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善战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则以欢欣的心情和豪迈的气势收束全诗,表达了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和激动。

其次,从用字和修辞上看,这首诗采用了生动而富有形象的语言。

例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极言长征路途的漫长和艰辛,而“只等闲”则表现了红军对困难的不屑一顾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的险峻和雄伟,而“细浪”和“泥丸”则通过比喻手法,表现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从韵律和平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典型韵律,即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押韵规范。

同时,平仄的运用也非常得当,使得全诗节奏明快、和谐优美。

总之,《七律·长征》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诗歌作品,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毛泽东《七律长征》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毛泽东《七律长征》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

•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

•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

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

•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

•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

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他们不怕长征途中的无数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承接“千山”,具体描写长征的艰难。

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两句诗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是“金沙江畔暖”,描绘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二是“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

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后两句诗,是对整个长征的总结。

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他们的心情无比喜悦。

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热情地歌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无比顽强和坚韧。

以下是《七律·长征》的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 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每句七字,逢偶数句押韵。

2. 长征: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3. 难:艰难险阻。

4. 等闲:平平常常。

5.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长征诗句赏析

七律长征诗句赏析

七律长征诗句赏析摘要:一、引言二、七律长征诗句背景介绍三、诗句赏析1.首联:雄心壮志,立志革命2.颔联:回顾过去,总结经验3.颈联:展望未来,坚定信念4.尾联:英勇奋斗,夺取胜利四、诗句中的寓意与现实意义五、结语正文:【引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行动。

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七律·长征》一诗,以激昂豪迈的笔触,展示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赏析,以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内涵。

【七律长征诗句背景介绍】《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正值中国革命处于艰难困苦的时期。

当时,红军在进行长征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敌人的围追堵截。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为鼓舞士气、激励战士们继续前进而创作的。

【诗句赏析】(1)首联:雄心壮志,立志革命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一句展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诗人以“红军不怕远征难”开头,强调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

(2)颔联: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五岭和乌蒙山的壮丽景色,形象地表达了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

同时,也展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成长,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3)颈联:展望未来,坚定信念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壮美景色,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

而铁索桥的寒冷,则提醒我们不忘过去的艰辛,坚定信念向前迈进。

(4)尾联:英勇奋斗,夺取胜利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人以岷山的雪景为背景,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英勇奋斗、夺取胜利的喜悦。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

【诗句中的寓意与现实意义】《七律·长征》一诗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描绘,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以及战士们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精神。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以豪迈磅礴的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用双脚踏破万里山河的壮志豪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长征途中的自然环境和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

整首诗语言简练,韵脚鲜明,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七律·长征》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绝、七律混合的诗歌,歌颂了中国人民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下面就来进行《七律,长征》的赏析。

首先,这首诗歌的《长征》题目已经明确了它的背景和主题,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暗示。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正在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尤其是解放区要面对的困难更为突出。

长征是一条从红军出发的流浪之路,也是中国革命的峰峦之旅。

整首诗歌以长征为主题展现了革命的斗争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接着,我们可以从《长征》这个题材出发,感受到这首诗歌的意境, 就是这个困境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畏卓越的勇气. 诗歌中“浩浩”、“茫茫”两个形容词,为诗歌铺设了一片深沉广袤之地,展现出红军走过的长途艰险。

而“连峰去天不盈尺”,则是更加深入的体现了毛泽东对苦难长征的刻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生动有力地展现了战士在集体行进中和亲人联络的难处和无私奉献。

而在诗歌中的结尾—“路似无尽时,行人最看山。

”这两句话加深了整首诗的意境,也是对长征中的战士和指挥员的赞美。

行人观山,看“高原”的秀丽和“险峰”的层峦,“道阻且长”,但并不伴随挫折,反而因此更加奋斗。

于是,山峰成了长征逆境中奋斗的试金石,成为人民战争力量的象征。

诗歌中的这些温情脉脉、感人至深的细节,更是一副气吞山河,傲视群雄的独具神韵的画卷。

它是中国民族自强的勋章,是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斗争的壮举。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文化,听到了中国人民勇敢的话语,最终成为了一首犹如歌声般动人的诗歌,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以长征为背景的《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一首诗歌,它展现出了中国革命在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和中国人民在困境中惊人的毅力和勇气。

诗歌的结尾,告诉我们只有更加不懈的奋斗,始能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成就。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歌译文《七律·长征》鉴赏及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歌译文《七律·长征》鉴赏及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歌译文《七律·长征》鉴赏及赏析《七律·长征》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律·长征》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引言】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

此次长征不仅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也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而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赏析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诗词,带领大家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长征诗词背景介绍】七律长征诗词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之后,作者通过回顾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斗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词不仅反映了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更体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1)诗词结构分析这首七律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结构紧凑,对仗工整。

从形式上看,它符合七律诗的格式要求;从内容上看,它展现了长征的宏伟画卷。

(2)艺术手法赏析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使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通过对金沙江和大渡河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长征途中的艰苦环境,同时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3)诗词意境解读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长征途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的描绘,传达了红军战士们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怕艰难险阻,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决心。

【长征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长征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英勇奋斗、团结协作、坚定信念。

英勇奋斗体现在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协作表现在红军各部队之间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战略转移;坚定信念则体现在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长征精神对现实的意义在于,它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难,团结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语】通过对七律长征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七律 长征 赏析

七律 长征 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是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这首诗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诗的开头,诗人用“红军不怕远征难”来概括红军的英勇形象,强调了红军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畏惧的决心和勇气。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红军翻越崇山峻岭、跨越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等场景,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战斗历程。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述红军越过岷山、到达陕北等场景,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于人民群众的热爱与关怀。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用“万水千山只等闲”来概括红军的长征历程,强调了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于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和英勇壮举,更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红军战士们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

总之,《七律·长征》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的革命史诗,它不仅展示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和英勇壮举,更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红军战士们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

这首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革命的光明未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赏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赏析

《七律·长征》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如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这首诗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在历经长征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后,终于到达了金沙江和大渡河两岸。

诗中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红军指战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金沙江畔的战斗场景。

金沙江水流湍急,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构成了险峻的地形。

然而,红军指战员们并没有被这种险恶的环境所吓倒,他们勇敢地穿越了金沙江,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为红军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这句诗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无畏,也表达了红军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泸定桥的战斗场景。

泸定桥是一座由铁索组成的桥梁,下面是湍急的大渡河,十分惊险。

然而,红军指战员们并没有被这种危险的环境所吓倒,他们攀爬着冰冷的铁索,勇往直前,最终占领了泸定桥,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句诗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无畏,也表达了红军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后两句诗描绘了红军在岷山的场景。

岷山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即使面对着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指战员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当他们翻越了岷山,终于走出了困境,所有的战士都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乐观精神,也表达了他们对胜利的信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红军长征中的战斗场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些精神品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应具备的素质。

因此,《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七律长征》是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作品,通过七律的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表达了对英雄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崇敬和敬意。

这首诗词深受人们喜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首诗词首先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现了长征的艰辛和危险。

诗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给人一种豪情万丈、勇往直前的感觉。

红军用他们的坚毅和勇气,跨越了万水千山,征服了各种艰险和困难。

这种描写使人们感受到长征者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力度。

诗中写道:“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震天雷。

”通过将红旗与农奴戟相对照,黑手与震天雷相对照,使得诗词中蕴含着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

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词更加生动有力,使人们对长征的伟大和英雄们的奋斗更加感动和震撼。

诗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长征途中的壮丽和崇高。

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的大雪和挺拔的青松,给人一种雄浑壮丽、高山大川的感觉。

这种描绘使人们感受到长征途中的壮丽和崇高,也显示了长征者面对自然力量的坚强和勇敢。

最后,诗词通过对伟大长征的赞美,唤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表达了长征者的牺牲和奉献,以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

这种赞美唤起了人们对长征者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也激发了人们对民族自豪感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七律长征》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诗词作品。

通过对长征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们的崇敬和敬意,唤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首诗词赏析,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的艰辛和伟大,也让人们对英雄们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这首诗词将长征者的精神传递给了后人,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七律·长征》简明赏析

《七律·长征》简明赏析

《<七律·长征>简明赏析》《七律·长征》这诗可老有名啦。

诗的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一下子就把红军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给亮出来了。

红军战士面对长征这么个超级大挑战,就像面对个小玩意儿似的,根本没当回事。

这是啥气魄呀?那千山万水的艰难险阻,在他们眼里就如同走路时不小心碰到的小石子,轻松就跨过去了。

这一句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告诉所有人,红军有决心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么老长,弯弯曲曲的,可在诗人笔下就成了轻轻翻腾的小浪花。

乌蒙山那么雄伟高大,气势磅礴,却被形容成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这可太绝啦。

就好像红军战士站在高处,俯瞰这些大山大河,用一种超霸气的视角看待它们。

这不仅仅是在说山水,更是在体现红军的壮志豪情,啥大困难到了他们跟前都得变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在高耸入云的山崖上,那场景本来挺惊险的,可诗人用个“暖”字。

也许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欣慰,让这冰冷的江水都有了温度。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在那,看着就让人胆寒。

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是多危险多激烈的战斗啊。

这一“寒”字,把那种紧张和艰难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边是胜利后的温暖,一边是战斗时的冷峻,对比可鲜明啦。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的千里积雪,那得多冷多难走啊。

可红军战士却“更喜”,这是为啥呢?因为过了岷山,长征就快胜利啦。

历经千辛万苦,眼看胜利在望,那心情肯定老激动了。

三军将士们都笑逐颜开,这笑容背后是多少汗水和牺牲啊。

这一句把长征即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全表现出来了。

《七律·长征》这首诗用精炼的语言,把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伟大表现得那叫一个到位。

它让我们好像能看到当年红军长征的画面,感受到他们的勇敢、乐观和坚定。

这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永远闪耀,让后人永远记住长征这段了不起的历史。

七律长征的诗句赏析

七律长征的诗句赏析

七律长征的诗句赏析
以下是 6 条关于“七律长征”的诗句赏析: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哇塞,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就好像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面对千难万险都毫不在乎,勇往直前。

比如说那些勇敢攀登珠峰的人,不也是不怕艰难,把那高耸的山峰视为等闲嘛!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的天,把那么巍峨的山脉比作小小的细浪和泥丸,这是何等的气魄呀!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看似巨大无比,可当我们鼓起勇气挑战时,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呀!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真的太有画面感啦!就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震撼。

想象一下那江水猛烈拍打崖壁的感觉,还有那冰冷的铁索桥,多令人惊心动魄啊!不就像我们在面对一些惊险刺激的事情时的心情吗?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哇哦,终于胜利啦,那是多么让人开心和喜悦呀!好比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达成了目标,那种成就感真的太棒啦!从诗句中都能感受到战士们的那种兴奋。

5. “红军不怕远征难”,仅仅这开头一句,就充满了力量呀!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怕,要勇敢面对嘛!这不就像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为了胜利不怕困难。

6. “万水千山只等闲”,哎呀呀,这种大气魄真不是谁都有的呀!这不恰似那些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去奋斗的人,任何艰难险阻在他们眼里都如同平常之事呀!
我的观点就是:七律长征的这些诗句,每一句都那么精彩,那么有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呀!。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七律•长征》是在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唯一的一首律诗。

全诗以其极为凝炼的诗行,概括了长征历史的全过程,再现了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

全诗短短的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万种壮志豪情。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悲壮史诗,也是中国诗歌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极具意义的红色丰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篇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全诗轻松豪迈、气度非凡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现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各种困难中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只等闲” 是对“不怕” 的重申和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远征难”三个字包含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数困难,既有自然上的艰难险阻,也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党内的分裂;“万水千山”则是对“远征难”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对全诗下一步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整句的布局上,诗人用“不怕”和“只等闲”将“远征难”和“万水千山”夹到中间,表现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形成前后句的对称,极富美感。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后面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

作者选取五岭、乌蒙这两座大山,代表红军长征途中所克服的所有山脉,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千山”。

五岭、乌蒙在作者的视野中,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的审美对象,“腾”和“走”两个动词,使静止的高山峻岭顿时赋予生命跃然纸上。

七律长证古诗释义

七律长证古诗释义

七律长证古诗释义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衍生注释:
“远征难”指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等闲”意思是平常,看作很
平常的事。

“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形容乌蒙山气势雄伟。

“云崖暖”指金沙江浪花拍打悬崖峭壁,给人
温暖的感觉。

“铁索寒”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几根铁索,让人感
到寒意。

二、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豪迈。

开篇就展现出红军战士
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将万水千山视为等闲。

中间通过对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等艰难险阻的描写,突显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结尾“更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了红军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


首诗气势磅礴,豪情满怀。

三、作者介绍: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四、运用片段:
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我们要像红军那样勇敢无畏。

想想当年红军长征,那么多艰难险阻都被他们踩在脚下,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难道我们还不能鼓起勇气,坚定信念去战胜它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首联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全诗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