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百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要: 主要从 目前 国 内外 百合 (iu p ) Ll m s . 的百合 育种 目标 、 i p 新品种培育、 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 究进行 了阐述 . 为 认
近年来在百合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 术方法等方面均有很 多创新 , 使百合育种 工作 呈现 出美好 的前景。 同时对 百合抗
性 、 色 、 期 育 种 等 方 面提 出几 点 建议 。 花 花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g . c B l2 1 ,8 0 ) A h i r Si u1 0 2 1 (9 i . .
百 合 育种 技术 研 究进 展
邱 日红 殷姝 媛 许 敏 赵文进
( 1德兴 市 林 业 局 , 西 德 兴 江 3 4 0 2江 西 财 经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园林 系 , 西 南 昌 3 0 3 3 20; 江 3 02)
花 期均有 商业价值 的优 良变异 植株 。 目前 , 过太 空诱 变 通 育 种 已培 育 出了在花 期 、 性 、 型 等 方 面具 有 优 良性 状 抗 株 的百合 突变体 , 诱 变 育种 试 验证 明根 尖分 生 组 织 、 太空 胚 性 细胞甚 至原生 质体 的诱 变效 果 比种 子更 好 。因此 , 百 在 合 的航天 诱变 育种 中可以利用 这些更 为有 效 的搭载 材料 , 以提高其诱 变频 率 。
关键词 : 百合 ; 种质资源 ; 育种技术 ; 究进展 研 中图分类号 Q4. 1 .3 9 97 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5 O 07— 7 1 2 1 )9— 6一 l
百合( iu p ) L i s . 是单子 叶植物亚纲百合科百合属 lm p
家, 也是世 界百 合 属植 物 的起 源 中心 。除 观 赏外 , 百合 属

朝鲜百合离体多倍体诱导

朝鲜百合离体多倍体诱导

朝鲜百合离体多倍体诱导刘洋;杨利平【摘要】避光条件下,用0.10%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朝鲜百合小鳞茎,利用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幼苗,并对其根尖染色体数目进行常规鉴定。

结果表明:诱导48 h效果好,变异率达到50.00%。

对照植株和得到的4个变异株系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对照为二倍体(2n=2x=24),诱变出的4个变异株系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由34~54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其中四倍体细胞染色体(2n=4x=48)占38.18%~76.47%,属于嵌合体。

%Bulblets of Lilium amabile were treated by 0 .10% colchicine with 2 .00% dimethyl sulfoxide for addition in vitro without light ,and the polyploid seedlings were obtained by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hromosome number in polyploid ,the re‐sult of 48‐hour‐induction leaded to a variation rate of 50 .00% .From the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with a co ntrol group of diploid (2n=2x=24)of 4 mutative strains ,the chromosome num‐bers after induction were in the range of 34-54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and 38 .18% -76 .47% of the inducted cells were tetraploid (2n=4x=48) ,and they were chimera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朝鲜百合;多倍体;秋水仙素;染色体;嵌合体【作者】刘洋;杨利平【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 408100;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 40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1.9园艺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园艺植物新品种不断开发、改良,形成当今极度丰富的园艺产品市场,其中多数园艺新品种的培育是通过杂交、诱变(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等常规育种手段实现。

多倍体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多倍体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多倍体食用百合研究进展作者:齐心程英魁张悦来源:《吉林蔬菜》2015年第10期食用百合是野生百合经过多年的良种驯化、品种筛选以及人工栽培后,可供食用的、安全无毒的百合品种,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百合鳞片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果胶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还含有钙、磷、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养阴止血、补脾健胃、清热解毒等功效,是我国传统的食用佳品。

多倍体百合具有花朵硕大、色泽艳丽、花期延长、鳞茎肥厚,贮藏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

在遗传应用上不仅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还可作为一种新的遗传媒介,选育出抗寒、抗旱、抗病等百合品种。

因此,进行百合多倍体的选育对于扩大种质资源和促进百合的商品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食用百合多倍体诱导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现阶段主要采用化学诱变方法,如利用秋水仙素、二甲基亚砜等诱变处理方法。

秋水仙素是常用的也是效果最好的化学诱变剂,其诱变的机理是在细胞分裂时,秋水仙素能抑制纺缍丝的形成,所以染色体虽然能正常复制,但不能分向两极,细胞未分裂,造成染色体数加倍。

目前,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浸渍法、注射法、滴下法等,但普遍采用浸种和滴涂生长点法。

在诱变过程中,处理植株的部位或材料一般是愈伤组织、茎尖组织、胚状体等。

黄济明在无菌状态下以百合杂种F1、“冒险”品系的各种类型和“彩虹”杂交种等为实验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百合多倍体,这是国内首次通过组织培养结合化学诱变方法来培育百合多倍体品种的研究报道。

连雪斌在对兰州百合多倍体诱导的试验报告中,主要用百合鳞瓣进行气体培养来诱导小鳞茎,然后在诱导的不同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同样也获得了百合多倍体。

张兴翠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浸泡药用百合的丛生芽或将浸泡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的药棉嵌入生长在培养中的丛生芽,两种方法均诱导出变异芽。

秋水仙素诱导百合黄精灵多倍体研究

秋水仙素诱导百合黄精灵多倍体研究

DOI编码: 10.16590/ki.1001-4705.2019.11.096
中图分类号: S682.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Biblioteka 705(2019)11-0096-05
百合(Lilium )是 百 合 科 百 合 属 多 年 生 球 根 草 本 植物,花大,花色艳 丽,花 姿 优 美,是 切 花、盆 花 和 园 林 布局的 优 良 材 料[1-2]。OT 百 合 品 种 黄 精 灵 (Yelloween)是东方百合 与 喇 叭 百 合 远 缘 杂 交 得 到 的 品 种,为 二 倍 体 植 株 ,其 花 黄 色 ,株 型 美 观 ,花 朵 直 立 向 上 开 放 , 生长迅速,抗病性 强,有 很 高 的 观 赏 价 值。 同 时,由 于 多倍体植株具有器 官 加 大、花 期 延 长、茎 干 加 粗、抗 逆 性增强等特点,如果 利 用 多 倍 体 诱 导 技 术 对 黄 精 灵 进 行 加 倍 ,充 分 利 用 多 倍 体 植 株 的 生 理 优 势 ,则 很 可 能 得 到更加优秀的新品种。
StudyonPolyploidInductionofLilyYelloweenbyColchicine
WU Qingqing1,HUXiaojing2,CUIWei1,YANGLan1,SHILejuan1, XU Hongjuan1,BANTiantian1,XIAJingfeng2
摘 要:为了获得具 有 优 良 观 赏 性 的 百 合 多 倍 体 植 株,研 究 了
不同秋水仙 素 浓 度 和 处 理 时 间 对 百 合 “黄 精 灵 ”的 诱 导 效 果。
结果表 明,以 0.1% 的 秋 水 仙 素 处 理 48h 的 变 异 率 最 高,达

亚洲百合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亚洲百合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122 2n花 粉的诱 导 分 别采用 注 射法和 包裹 法。 . .
注射法是将浓度为 00 、. 5 、. 、. 的秋水 .1 0 0 0 1 02
仙碱溶液用注射器注入幼嫩花蕾 的中下部 , 注射量 以药 液从花蕾 顶部溢出为准 , 每天 1 , 次 共注射 3d 。每个浓
转录及蛋 白质 的合成 , 从外表 看似乎处 于静止 的状 态 , 却是细胞核高度活跃的时期 ( 1 。在前期 I从 细线 图 A) , 期 到终变期 , 核仁体积逐 渐变小 , 细线期 细胞核 和核仁 都较大 , 染色体 呈细长 的线状结构 , 粗线 期染 色体缩短
变粗 , 此时的染色体 已经处于联会 状态, 终变期 , 同源染
百合多倍体育种 的工作 多集中于无性 阶段诱 导体细胞 染色体加倍来获得多倍体 , 与通过 有性阶段诱导 2n配 子途径相比缺少亲代配子体 的同源重组 , 而减数分裂过
程 中则经常发生 , 2n配子被视 为在杂交 育种过程 中获
得 所 期 望性 状 渐 渗 最 有 希 望 的 途 径_ ] 因 此 利 用 2n l。
关键词 : 亚洲百合 ; 减数分裂 ; n花粉 2
中图 分类 号 : 8 . 9 文 献标 识 码 : S6 22 A 文 章 编 号 :0 1 0 92 1 )6 14 0 1 0 —0 0 (0 0 0 —0 4 - 4 小 的对 应 关 系进 行 研 究 。
百合多倍体 育种是种质 创新 的主要 途径 。在我 国
度 注射 3 0个花蕾 , 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 包裹法是用浸透 00 、. 秋水仙碱溶 液的脱脂棉 , .5 01 分别包裹 去除花 被片的花蕾和带 有花被 片的完整 花蕾 各 3 0个 , 套塑 料 袋 防止蒸发 , d 3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设置对照。形成花

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

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

第52卷第4期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52No.42024年4月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Apr.202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708);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项目(2022XAGG01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QNTD202306)㊂第一作者简介:马小鸥,女,1999年1月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㊂E-mail:xiaoou0629@163.com㊂通信作者:孙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教授㊂E-mail:sunmingbjfu@163.com㊂收稿日期:2023年10月22日㊂责任编辑:李春雪㊂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1)马小鸥㊀张前㊀吴利雪㊀张智萱㊀郝俊夷㊀张鹏㊀张启翔㊀孙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㊀㊀摘㊀要㊀为了保护匍茎百合(Liliumlankongense)的野生种质资源并提供简单有效的快繁方法,以匍茎百合为植物材料,建立以鳞茎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诱导出多倍体植株㊂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激素和蔗糖的质量浓度,确定了匍茎百合不定芽诱导㊁小鳞茎膨大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㊂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1.0mg㊃L-1+萘乙酸(NAA)0.7mg㊃L-1+蔗糖30g㊃L-1,不定芽诱导系数为2.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最佳小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60g㊃L-1,可显著提高小鳞茎的直径和鲜质量;最佳生根培养基为0.5倍浓度的MS培养基+萘乙酸(NAA)0.4mg㊃L-1+吲哚丁酸(IBA)0.1mg㊃L-1,可显著增加根长和根数㊂用质量分数为0.03%的秋水仙素浸泡18h,种子的成活率最高,为93.15%,再通过形态学㊁生理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最终鉴定出4个四倍体植株和16个嵌合体植株㊂关键词㊀匍茎百合;再生体系;不定芽诱导;鳞茎膨大;多倍体育种分类号㊀Q813.1+2TheEstablishmentofaRegenerationSystemandPolyploidInductionforLiliumlankongense//MaXiaoou,ZhangQian,WuLixue,ZhangZhixuan,HaoJunyi,ZhangPeng,ZhangQixiang,SunMing(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P.R.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24,52(4):52-58.InordertoprotectthewildgermplasmresourcesofLiliumlankongenseandprovideasimpleandeffectiverapidpropa⁃gationmethod,anefficientregenerationsystemusingbulbasexplantswasestablishedwithL.lankongenseastheplantma⁃terial.Bytreatingtheseedswithcolchicine,polyploidplantswereinduced.Byadjustingthequalityconcentrationofplantgrowthhormonesandsucroseintheculturemedium,theoptimalculturemediumforadventitiousbudinduction,bulbletenlargement,androotingofL.lankongensewasdetermin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optimalculturemediumforadven⁃titiousbudinductionwasMSmediumsupplementedwith1.0mg㊃L-16-benzylaminopurine(6-BA),0.7mg㊃L-1naph⁃thaleneaceticacid(NAA),and30g㊃L-1sucrose,withaninductioncoefficientof2.33,significantlyhigherthanothertreatmentcombinations.TheoptimalbulbletenlargementmediumwasMSmediumsupplementedwith60g㊃L-1sucrose,whichsignificantlyincreasedthediameterandfreshweightofbulblets.Theoptimalrootingmediumwas1/2MSmediumsupplementedwith0.4mg㊃L-1NAAand0.1mg㊃L-1indolebutyricacid(IBA),whichsignificantlyincreasedrootlengthandnumber.Soakingtheseedsin0.03%colchicinefor18hoursresultedinthehighestseedsurvivalrateof93.15%.Fi⁃nally,through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andflowcytometryidentification,4tetraploidplantsand16chimericplantswereidentified.Keywords㊀Liliumlankongense;Regenerationsystem;Inductionofindeterminatebuds;Bulbenlargement;Poly⁃ploidbreeding㊀㊀百合花姿雅致,花色丰富,气味芳香,被誉为球根花卉之王[1]㊂百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不仅可用于鲜切花㊁盆栽花卉和园林绿化,其丰富的花形㊁花色㊁株型及优良的抗性也为中国培育自己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㊂中国不仅是百合的起源中心,也是百合的自然分布中心,百合属(Liliumspp.)目前在全世界已出现约110个种类,其中约有55种分布于中国,在各类花卉中资源丰富程度居全国第一,但是还有许多具备特殊优良性状的野生百合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应用[2]㊂匍茎百合(Liliumlankongense)是中国的一个特有种,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㊁云南西北部等地,花被片反卷,花粉红色且有深红色斑点[3]㊂匍茎百合花型优美,气味芳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由于它对葡萄孢疫病具有高度的抗性,被认为是百合杂交育种的良好材料[4-7]㊂但其在自然条件生长缓慢,且因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野生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充分开发㊁利用现有的匍茎百合资源,对它的遗传保护和种质创新做进一步研究㊂据研究,以鳞片㊁茎尖㊁株芽㊁花器官等为外植体都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高效再生体系[8-12],用秋水仙素处理百合鳞片或种子也成功诱导出了多倍体植株[13-14]㊂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匍茎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建立匍茎百合的高效再生体系,同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匍茎百合的种子来获得多倍体新品种,这对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㊁遗传育种和种质创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匍茎百合种球和种子采自国家花卉工程中心百合种质资源圃,种球直径为1.5 3.0cm,选取其鳞片作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㊂匍茎百合种子收获于2022年11月份,于阴暗处室温保存,试验时挑选胚完整且大小均一的种子进行试验㊂1.2㊀匍茎百合再生体系建立培养基成分与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蔗糖30g㊃L-1㊁琼脂7g㊃L-1,121ħ高压灭菌20min,调节培养基的pH为5.8 5.9㊂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ʃ1)ħ;光照强度为1500 3000lx,光周期为16h光照㊁8h黑暗㊂不定芽诱导:选取匍茎百合中层鳞片作为诱导材料,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0%的NaClO溶液将匍茎百合的鳞片消毒后,用无菌刀将鳞片切成合适大小,并在四周造成伤口㊂根据其形态特征,使鳞片凹面朝上与培养基接触,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表1)中进行接种㊂生长50d时统计诱导率及诱导芽数等指标㊂不定芽诱导率=(诱导出不定芽的鳞片数/总接种鳞片数)ˑ100%;不定芽诱导系数=诱导不定芽总数/分化不定芽的鳞片数㊂小鳞茎膨大培养:选取匍茎百合小鳞茎(质量约0.03g,直径约0.2cm)诱导出的1cm高的单株试管苗,接种到含蔗糖质量浓度分别为0㊁30㊁60㊁90㊁120g㊃L-1的MS培养基中(表2),诱导和促进小鳞茎膨大㊂观察小鳞茎形成及生长情况,接种45d后统计小鳞茎的质量和直径㊂生根及炼苗移栽:将增殖分化长至3 4cm的丛芽切成单株,并挑选生长一致的单苗,接种到以0.5倍浓度的MS为基本培养基,含有萘乙酸(NAA,0.2㊁0.4㊁0.6mg㊃L-1)和吲哚丁酸(IBA,0.1㊁0.2mg㊃L-1)的培养基上(表3)㊂45d后观察根生长情况,统计生根数,并测量根长㊂生根数为每个丛芽长出的根数量;生根率=(生根丛芽数/总接种数)ˑ100%㊂生根培养后,在室温条件对再生植株进行炼苗处理3 5d㊂取出无菌苗后,用自来水洗去残留培养基,并移植到经高温高压灭菌过的基质(草炭㊁珍珠岩体积比为1ʒ1)中,覆盖塑料膜保湿,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培养㊂3d后揭去塑料膜进行正常养护管理㊂1.3㊀匍茎百合多倍体诱导种子的加倍处理:选取胚完整的匍茎百合种子(图1),将种子在含有1 2滴洗洁精的水中浸泡并清洗20min,去掉浮起的干瘪种子,再用流水冲洗1h㊂无菌条件下,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消毒种子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㊂再用质量分数为2%的Na⁃ClO溶液消毒种子10min,振荡均匀,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转移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1.0mg㊃L-1+萘乙酸(NAA)0.7mg㊃L-1+蔗糖30g㊃L-1)中进行预培养㊂在光照下培养10d左右,待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秋水仙素处理㊂种子露白以胚根和幼芽突破种皮为准,预培养的目的是让种子进入萌动期,以便与秋水仙素溶液充分接触㊂将露白的种子分别放入质量分数为0.03%㊁0.05%㊁0.10%的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8㊁24㊁36h,共9个处理,保证种子与秋水仙素溶液充分接触㊂处理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每次3min左右,然后转移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㊂培养50d左右,观察种子生长情况,记录发芽率㊂图1㊀匍茎百合果荚和种子倍性鉴定:分别从形态学㊁生理学㊁细胞学进行鉴定㊂(1)形态学鉴定:是最简单㊁最直接的一种植株倍性鉴定的方法㊂有研究表明,二倍体百合和四倍体百合在形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如叶片的大小㊁厚度和褶皱程度,鳞茎的直径,根系的长度和粗细等㊂通过对表型的测量和观察,可以初步筛选出多倍体植株,为后续的其他鉴定方法提供较小的样本范围㊂(2)生理学鉴定:取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相同位置的叶片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叶绿素提取参考上海源叶叶绿素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叶绿素的测定参考曹嘉雯[15]的方法,具体步骤为,以叶绿素提取作为空白对照,用UV80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663㊁645nm处的吸光度值㊂使用Arnon公式,通过吸光度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质量分数及总叶绿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16]:㊀㊀㊀wa=(12.7A663-2.69A645)V/(1000W);㊀㊀㊀wb=(22.9A645-4.68A663)V/(1000W);㊀㊀㊀wa+b=wa+wb㊂35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马小鸥,等: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式中:wa为叶绿素a质量分数,wb为叶绿素b质量分数,wa+b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总质量分数,单位为mg㊃g-1;W为样品鲜质量(单位为g),V为浸提液体积(单位为mL);A663为663nm处吸光度,A645为645nm处吸光度㊂(3)细胞学鉴定:主要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选取筛选出的表型变异的百合植株,用镊子和剪刀取新鲜叶片0.2 0.5g,叶片约0.5cmˑ0.5cm大小,置于直径9cm的塑料培养皿中㊂取SysmexPartecCyStainUVPreciseP裂解液400μL加于样本周围(叶片上只加200μL左右液体,剩余液体加在培养皿边缘)㊂用锋利的单面刀片以垂直角度且刀片位置维持一个方向不变的手势将叶片切碎,然后将塑料培养基旋转90ʎ,用同上的手势切碎叶片㊂当看不到完整的叶片碎片时即为最佳状态,能够充分提取出完整的细胞核,提取时间约为10s㊂将培养皿中的样品悬浮液用30μm细胞过滤器过滤至样品管中㊂向样品管中加入SysmexPartecCyStainUVPre⁃ciseP染色液1600μL,避光染色10s左右㊂处理结束后上机测试,将染色后的样品液放至已经调试好的流式细胞仪中,所用仪器型号为Cyflow®PloidyAnalyzer(PartecPAS,德国)㊂以百合二倍体对照为内标,重复检测样品3次㊂流式细胞鉴定过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完成,统计诱导率㊂1.4㊀数据处理使用SPSSStatistics17.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显著性及多重比较分析(Duncan法)㊂采用Excel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配比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匍茎百合鳞片接种不同的培养基后,凹面的颜色由白色转为绿色,凸面与切口处则由白色转为褐色㊂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鳞片表面先长出黄绿色的愈伤组织,随后愈伤组织变为青绿色,并分化为不定芽㊂当不定芽长出叶片后,形成了完整的植株(图2)㊂在培养过程中,匍茎百合接种25d左右开始长出不定芽;接种30d时,不定芽伸长1 2cm,并开始长出叶片;接种45d左右,不定芽长成小鳞茎,并长出完整叶片,植株高度4 5cm;接种60d左右,形成明显的小鳞茎,并长出约0.5cm的白色不定根㊂此时,由于培养基养分不足,部分叶片开始干枯㊁变黄,需转接至继代培养基㊂A为接种25d;B为接种30d;C为接种45d;D为接种60d㊂图2㊀匍茎百合不定芽生长过程㊀㊀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㊂根据表1的结果,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1.0mg㊃L-1㊁萘乙酸(NAA)0.7mg㊃L-1的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p<0.05),达到100.00%;其次为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1.0mg㊃L-1㊁萘乙酸(NAA)0.5mg㊃L-1的培养基和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0.5mg㊃L-1㊁萘乙酸(NAA)0.7mg㊃L-1的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88.89%㊁77.78%;不定芽诱导率最低的组合出现在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1.5mg㊃L-1㊁萘乙酸(NAA)0.7mg㊃L-1的培养基中,为44.43%㊂综上,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1.0mg㊃L-1+萘乙酸(NAA)0.7mg㊃L-1最有利于匍茎百合不定芽的诱导㊂2.2㊀蔗糖质量浓度对小鳞茎膨大的影响根据表2数据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处理均有利于鳞茎的膨大㊂当蔗糖质量浓度为60g㊃L-1时,匍茎百合鳞茎膨大后的质量和直径最大,分别为0.40g㊁0.85cm㊂不加蔗糖时,匍茎百合鳞茎膨大后的质量和直径最小,分别为0.16g㊁0.24cm㊂在试验的最初45d内,匍茎百合鳞片尚未分离,呈现为一个紧密相连的鳞茎结构㊂45d后,匍茎百合的芽开始逐渐分离,并形成由独立鳞片包裹的鳞茎(图3)㊂综上得出结论,MS培养基+蔗糖60g㊃L-1是匍茎百合鳞茎膨大的最佳培养条件㊂表1㊀匍茎百合鳞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结果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mg㊃L-1萘乙酸质量浓度/mg㊃L-1不定芽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系数0.50.5(66.67ʃ13.30)bc(0.77ʃ0.19)b1.00.5(88.89ʃ19.20)bc(1.22ʃ0.50)b1.50.5(66.67ʃ13.30)bc(0.88ʃ0.38)b0.50.7(77.78ʃ19.20)bc(1.22ʃ0.19)b1.00.7(100.00ʃ0)a(2.33ʃ0.88)a1.50.7(44.43ʃ19.20)c(0.55ʃ0.19)b㊀㊀注:表中 不定芽诱导率 ㊁ 不定芽诱导系数 列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差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4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表2㊀不同蔗糖质量浓度时匍茎百合鳞茎膨大后的质量和直径蔗糖质量浓度/g㊃L-1膨大后鳞茎质量/g膨大后鳞茎直径/cm㊀0(0.16ʃ0.04)b(0.24ʃ0.05)d30(0.22ʃ0.05)b(0.44ʃ0.12)c60(0.40ʃ0.14)a(0.85ʃ0.06)a90(0.20ʃ0.06)b(0.69ʃ0.11)b120(0.31ʃ0.18)ab(0.46ʃ0.10)c㊀㊀注:表中 膨大后鳞茎质量 ㊁ 膨大后鳞茎直径 列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差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图3㊀膨大前后匍茎百合鳞茎2.3㊀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配比对不定芽诱导生根的影响根据表3的数据,在6种培养基中,匍茎百合的不定芽都能够诱导生成不定根㊂在吲哚丁酸质量浓度确定的情况中,随着萘乙酸质量浓度的逐渐增加,诱导出的平均根数呈现下降趋势㊂添加萘乙酸0.2mg㊃L-1㊁吲哚丁酸0.1mg㊃L-1的培养基中,诱导出的平均根数最多,达到9.8条;其次是添加萘乙酸0.4mg㊃L-1㊁吲哚丁酸0.1mg㊃L-1的培养基,诱导平均根数为8.2条;而添加萘乙酸0.6mg㊃L-1㊁吲哚丁酸0.1mg㊃L-1的培养基诱导的平均根数最少,仅为3.6条㊂在吲哚丁酸质量浓度确定的情况,随着萘乙酸质量浓度的升高,平均根长先是增加,随后逐渐降低㊂当吲哚丁酸质量浓度为0.1mg㊃L-1,萘乙酸质量浓度为0.4mg㊃L-1时,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值,为0.93cm;当吲哚丁酸质量浓度为0.2mg㊃L-1㊁萘乙酸质量浓度为0.4mg㊃L-1时,平均根长为0.54cm;当吲哚丁酸质量浓度为0.2mg㊃L-1㊁萘乙酸浓度为0.2mg㊃L-1时,平均根长达到最小值,为0.16cm㊂由图4可见,匍茎百合的不定根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具有根毛的簇状根,其茂盛的根系有助于植株生长;另一种是无根毛的单根不定根,更适用于根尖压片材料㊂综合考虑各因素,0.5倍浓度的MS培养基+萘乙酸0.4mg㊃L-1+吲哚丁酸0.1mg㊃L-1是诱导匍茎百合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㊂表3㊀不同培养基培养的匍茎百合不定根诱导情况萘乙酸质量浓度/mg㊃L-1吲哚丁酸质量浓度/mg㊃L-1平均根数/条平均根长/cm0.20.1(9.80ʃ0.84)a(0.39ʃ0.08)c0.40.1(8.20ʃ1.48)a(0.93ʃ0.20)a0.60.1(3.60ʃ0.89)c(0.38ʃ0.05)c0.20.2(5.80ʃ1.48)b(0.16ʃ0.05)d0.40.2(4.80ʃ1.64)bc(0.54ʃ0.09)b0.60.2(4.00ʃ1.23)c(0.32ʃ0.11)c㊀㊀注:表中 平均根数 ㊁ 平均根长 列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差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A㊁B为有根毛簇状根;C㊁D为无根毛不定根㊂图4㊀匍茎百合两种不定根生长情况2.4㊀试管苗移栽将生根苗进行移栽,共移栽60株,2个月后,成活55株,成活率达到91.67%,且植株生长旺盛,长势一致(图5)㊂A为生根苗;B为植株移栽㊂图5㊀试管苗移栽2.5㊀匍茎百合种子的多倍体诱导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匍茎百合种子,在10d左右开始萌发,胚根和幼芽突破种皮,胚体膨大㊂在18d左右,胚体长出愈伤组织;在40d左右,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在50d左右,不定芽分化出子叶(图6)㊂秋水仙素的质量分数和浸泡时间对种子的成活率有显著影响(表4)㊂随着秋水仙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成活率逐渐降低㊂当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3%,浸泡时间为18h时,种子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3.15%㊂当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10%,浸泡时间为36h时,种子的成活率最55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马小鸥,等: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低,仅为11.43%㊂这表明,秋水仙素对种子有一定的毒性,过高的质量分数和过长的浸泡时间会导致种子死亡㊂A为浸泡在秋水仙素中的发芽种子;B F为秋水仙素处理后10㊁18㊁25㊁40㊁50d种子的表型变化㊂图6㊀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匍茎百合种子生长过程表4㊀匍茎百合种子多倍体诱导情况秋水仙素质量分数/%浸泡时间/h接种数/个出芽数/个成活率/%0.03185854(93.15ʃ2.74)a㊀0.05186150(81.83ʃ7.90)a0.10186139(63.97ʃ5.31)b0.03245930(50.96ʃ6.50)c0.05245827(46.67ʃ10.41)cd0.10246027(45.00ʃ13.23)cd0.03366227(43.57ʃ4.92)cd0.05365921(35.61ʃ5.11)d0.1036617(11.43ʃ5.58)e㊀㊀注:表中 成活率 列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差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2.6㊀倍性鉴定(1)形态学鉴定:对秋水仙素处理前后的匍茎百合组培苗的叶片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前后,植株在叶长㊁叶宽㊁叶形指数㊁叶面积㊁叶厚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图7)㊂由表5可见,处理后植株的叶长平均为1.27cm,处理前植株的叶长平均为2.60cm,处理前植株的叶长明显比处理后植株的长,叶片长度比为2.05㊂处理后植株的叶宽平均为0.14cm,处理前植株的叶宽平均为0.21cm,处理前植株叶片的宽度显著大于处理后植株的叶片宽度,叶片宽度比为1.50㊂处理后植株的叶片厚度为0.12mm,与处理前植株相比,厚度增加了0.03mm,处理前后叶片厚度比为0.75㊂处理前植株的叶形指数平均为13.38,比处理后植株大了4.05,叶形指数比为1.43㊂处理后植株的叶面积平均为0.15cm2,比处理前植株叶片小了0.21cm2,处理前后叶片面积比为2.40㊂这些结果表明,多倍化对匍茎百合的叶片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导致了处理前后植株之间的差异㊂A为处理前植株;B㊁C为处理后植株㊂图7㊀匍茎百合秋水仙素处理前后植株对比结果表5㊀匍茎百合秋水仙素处理前后植株基生叶表型性状植株处理叶长/cm叶宽/cm叶厚/mm叶形指数叶面积/cm2处理前(2.60ʃ0.63)a(0.21ʃ0.06)a(0.09ʃ0.02)b(13.38ʃ1.47)a(0.36ʃ0.20)a处理后(1.27ʃ0.05)b(0.14ʃ0.02)b(0.12ʃ0.01)a(9.33ʃ1.78)b(0.15ʃ0.03)b处理前㊁后比2.051.500.751.432.40㊀㊀注:表中 处理前 ㊁ 处理后 行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差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叶片表型处理前㊁后差异显著(p<0.05)㊂6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㊀㊀(2)生理学鉴定:对用秋水仙素处理前后匍茎百合组培苗的叶绿素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表6),发现处理后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㊁叶绿素b质量分数以及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均显著大于处理前植株㊂处理后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质量分数平均为0.63mg㊃g-1,处理前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质量分数平均为0.37mg㊃g-1,处理前后植株叶绿素a质量分数比为0.59㊂处理后植株叶片的叶绿素b质量分数平均为0.27mg㊃g-1,处理前植株叶片的叶绿素b质量分数平均为0.12mg㊃g-1,处理前后植株叶绿素b质量分数比为0.44㊂处理后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平均为0.90mg㊃g-1,处理前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平均为0.49mg㊃g-1,处理前后植株叶绿素总质量分数比为0.54㊂(3)细胞学鉴定:对匍茎百合进行流式细胞鉴定㊂以匍茎百合二倍体作为对照,将经过形态鉴定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分析㊂如图8所示,通过调节流式细胞仪的电压,将匍茎百合对照组的分离峰调至10左右㊂若被鉴定材料分离峰位置处于10左右,则为二倍体植株;若分离峰位置在20左右,则说明该材料DNA分子数是二倍体的2倍,则为四倍体植株;若分离峰位置在10和20处均有,则说明该材料为嵌合体植株㊂从表型上发现,变异的20株植株经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认了4株四倍体植株㊂其中,在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浸泡时间为18h时,诱导出2株四倍体;在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浸泡时间为36h时,诱导出2株四倍体㊂其余16株均为嵌合体㊂表6㊀匍茎百合秋水仙素处理前后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植株处理叶绿素a质量分数/mg㊃g-1叶绿素b质量分数/mg㊃g-1叶绿素总质量分数/mg㊃g-1处理前(0.37ʃ0.12)b(0.12ʃ0.04)b(0.49ʃ0.15)b处理后(0.63ʃ0.07)a(0.27ʃ0.02)a(0.90ʃ0.07)a处理前㊁后比0.590.440.54㊀㊀注:表中 处理前 ㊁ 处理后 行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差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处理前后测量植株总数为40株㊂图8㊀匍茎百合流式细胞鉴定图3 讨论百合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都可通过组织培养诱导成苗,常作为外植体的主要有鳞片㊁叶片㊁花丝㊁花瓣等,其中,以鳞片最常见[17-18]㊂本试验使用了匍茎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并获得了高诱导率㊂百合鳞片诱导分化时,受自身激素与外界激素水平调控,可能会向器官型或器官发生型途径进行分化[19]㊂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水平是影响细胞脱分化与分化方向转换的关键因素㊂本试验采用的激素为6-苄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该激素组合中,鳞片主要通过器官型诱导分化,结果表明,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1.0mg㊃L-1+萘乙酸0.7mg㊃L-1为诱导匍茎百合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100.00%;在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1.5mg㊃L-1+萘乙酸0.7mg㊃L-1的培养基中,诱导率最低,为44.43%㊂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为1.0mg㊃L-1时,是匍茎百合不定芽诱导的临界值,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不定芽的分化㊂鳞茎的再生㊁增殖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㊁质量浓度以及蔗糖的质量浓度有关,也受到相关蔗糖和淀粉合成基因的调控[20]㊂糖是碳源及渗透压调节剂,蔗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普遍使用,质量浓度范围为10 150g㊃L-1,其不仅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物质,还可以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㊂在百合鳞茎的体外培养过程中,蔗糖是影响鳞茎大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㊂陈姝男[21]在宝兴百合(Liliumduch⁃artrei)鳞茎诱导研究中发现,蔗糖质量浓度为60g㊃L-1时,鳞茎的质量增加达到最大值㊂本研究发现,随着蔗糖质量浓度的增加,鳞茎的直径和质量均有所提高㊂但是,当蔗糖质量浓度过高时,鳞茎形态可能出现畸变,当蔗糖质量浓度为60 90g㊃L-1时,鳞茎膨大效果最好㊂在植物多倍体育种中,选择再生能力和细胞分裂活性强的诱导材料是非常重要的㊂常用诱导材料有种子㊁不定芽㊁幼苗等[22]㊂Chungetal.[23]和王凯琪[14]分别用秋水仙素处理虾脊兰杂交种(CalanthediscolorˑCalanthesieboldi)种子和岷江百合(Lilium75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马小鸥,等: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regale)的鳞片和种子,均获得了四倍体植株㊂本研究以匍茎百合种子为诱导材料,也获得了多倍体植株㊂诱导剂浓度的选择与植物种类㊁诱导部位等因素相关,不同植物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不同㊂吴婷等[24]在处理象鼻兰(Phalaenopsiszhejiangensis)种子诱导多倍体时发现,当质量分数为0.20%的秋水仙素处理1d时,可以得到最高的诱导率,为66.59%㊂本试验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3%,浸泡时间为18h时,种子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3.15%㊂这表明,高质量分数或长时间的秋水仙素处理会抑制种子的萌发甚至致死,这是由于高质量分数秋水仙素或长时间浸泡对种子产生了毒害效应㊂匍茎百合种子经秋水仙素浸泡诱导后,其四倍体在形态特征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变异㊂多倍体与二倍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观表型上,多倍体植株的叶片往往较大较厚,植株较矮㊂本试验中二倍体的叶宽和叶面积均大于四倍体,张天悦[25]诱导茶用菊多倍体时,处理前后的叶长㊁叶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以形态特征不能准确鉴定多倍体,还需要进一步鉴定确认㊂本研究还增加了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形指数两种鉴定方法㊂梁倩倩[26]在诱导西瓜(Citrulluslanatus)多倍体时发现,多倍体的叶形指数较小,崔华蕾等[27]在分析白榆(Ulmuspumila)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差异时也表明,叶绿素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鉴定多倍体的指标㊂本研究表明,匍茎百合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其叶形指数变小,叶绿素a㊁叶绿素b质量分数以及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均显著大于处理前植株㊂综合多种鉴定方法可以验证最初的变异植株中,有一部分是稳定的多倍体㊂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鉴定方法组合㊂4 结论匍茎百合不定芽诱导㊁小鳞茎膨大培养㊁生根培养对蔗糖质量浓度㊁植物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要求都有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匍茎百合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1.0mg㊃L-1+萘乙酸(NAA)0.7mg㊃L-1+蔗糖30g㊃L-1;最佳小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60g㊃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0.5倍浓度的MS培养基+萘乙酸0.4mg㊃L-1+吲哚丁酸(IBA)0.1mg㊃L-1㊂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诱导匍茎百合种子后,通过形态学㊁生理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得到4个四倍体植株和16个嵌合体植株,其四倍体在形态特征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变异㊂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03%的秋水仙素浸泡18h,种子的成活率最高,为93.15%㊂其中,在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浸泡时间为18h时,诱导出2株四倍体;在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浸泡时间为36h时,诱导出2株四倍体㊂其余16株均为嵌合体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赵祥云,王树栋,陈新霞,等.百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㊀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13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3]㊀LIANGSY,TAMURAN.Lilium[M]//FloraofChina.Beijing:SciencePress;St.Louis:MissouriBotanicalGardenPress,2000.[4]㊀MCRAEEA.Lilies:aguideforgrowersandcollectors[M].Port⁃land:TimberPress,1998.[5]㊀PROSCEVICIUSJ,RANCELIENEV,DAMBRAUSKAITED.Cytogeneticanalysisofprogenyderivedfromallotriploidinter⁃spe⁃cifichybridsofLilium[J].Biologija,2007,53(2):8-12.[6]㊀NORTHC,WILLSAB.Inter⁃specifichybridsofLiliumlankon⁃gensefranchetproducedbyembryo⁃culture[J].Euphytica,1969,18:430-434.doi:10.1007/BF00397793.[7]㊀苏丹美,李娟,郭先林,等.匍茎百合的细胞地理学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21,41(2):323-330.[8]㊀SHERIDANWF.TissuecultureofthemonocotLilium[J].Plan⁃ta,1968,82(2):189-192.[9]㊀ARZATE⁃FERNÁNDEZAM,NAKAZAKIT,OKUMOTOY,etal.Efficientcallusinductionandplantregenerationfromfilamentswithantherinlily(LiliumlongiflorumThunb.)[J].PlantCellReports,1997,16(12):836-840.[10]㊀赵祥云,程廉,邢尤美,等.百合珠芽组培及脱毒研究[J].园艺学报,1993,20(3):284-288.[11]㊀刘选明,周朴华,屈姝存,等.百合鳞片叶离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和体细胞胚[J].园艺学报,1997,24(4):353-358.[12]㊀张杰,李洋,孙红梅.LA系列百合 Eyeliner 花器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4,34(9):1894-1899.[13]㊀张静.百合体细胞和雄配子体染色体加倍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14]㊀王凯琪.基于两种不同外植体的岷江百合多倍体诱导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1.[15]㊀曹嘉雯.软枣猕猴桃多倍体诱导及倍性鉴定[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2.[16]㊀陈杰,周军,孙正海,等.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多倍体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8(2):251-256.[17]㊀许洁婷,王月,唐克轩,等.麝香百合花部组织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26(1):13-16.[18]㊀樊敏,唐亚玲,王莉,等.兰州百合不同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J].农业与技术,2021,41(18):26-28.[19]㊀张旭红,王頔,梁振旭,等.欧洲百合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植物学报,2018,53(6):840-847.[20]㊀张雪敏,李佳敏,康圣楠,等.百合鳞茎发生发育研究进展[J/OL].分子植物育种[2023-09-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20728.1205.008.html.[21]㊀陈姝男.宝兴百合组织培养和试管鳞茎膨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8.[22]㊀刘志杰,郑妍,牛伟康,等.两种野生铁线莲多倍体诱导与鉴定[J].北方园艺,2022(18):52-59.[23]㊀CHUNGMY,KIMCY,MINJS,etal.InvitroinductionoftetraploidsinaninterspecifichybridofCalanthe(Calanthedis⁃colorˑCalanthesieboldii)throughcolchicineandoryzalintreat⁃ments[J].PlantBiotechnologyReports,2014,8(3):251-257.[24]㊀吴婷,葛红,杨树华,等.秋水仙素诱导象鼻兰种子产生多倍体[J].北方园艺,2022(2):71-78.[25]㊀张天悦.秋水仙素诱导的多倍体茶用菊的生物学特征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26]㊀梁倩倩.西瓜多倍体的诱导及其倍性鉴定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27]㊀崔华蕾,郭欢欢,杨丽晓,等.二倍体及多倍体白榆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3):68-72.8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

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大百合属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观赏植物,其种植和繁殖技术一直受到关注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百合属植物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引种技术、栽培技术和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繁殖技术方面,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同时对研究中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作者指出,大百合属植物的种植和繁殖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些技术,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Overall,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创新、挑战、解决、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植物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大百合属植物作为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潜力。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品质生活的追求,大百合属植物的种植与繁殖技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研究中,大百合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和繁殖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生长周期长、病虫害防治困难、繁殖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产业化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深入研究大百合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探索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大百合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大百合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解决相关问题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探讨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难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大百合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和观赏价值,研究对其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的深入探讨能够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推动该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

通过研究大百合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拓展相关产业链条,为农民增收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百合育种研究文献综述

百合育种研究文献综述

百合育种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杂交育种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明率先进行百合的杂交育种工作[1],进入90年代后,许多学者相继开展了杂交育种研究,如毛百合与细叶百合(L.pumilum)、轮叶百合(L.distichum)@王百合、毛百合@细叶百合、细叶百合@垂花百合(L.cernuum)、条叶百合(L.callosum)与王百合等种间杂交研究[2]。

在亲本选配上,认为形态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与生物学上的生殖可配性不完全相符。

有的杂交组合形态上差异较大,但生殖可配性极强。

百合商品种在花色、花型等性状上较野生种有很大改良,特别是花的开放方向。

野生种中卷瓣组花向下开放;百合组花均为横向开放;钟花组虽然向上开放,但花瓣薄,瓶插寿命短,野生种之间杂交难以获得与商品种抗衡的杂种。

而Creij等用多种克服远源杂交障碍的方法,获得不同组的野生种之间,栽培种之间的多个杂交组合的F1代,认为东方系和亚洲系(OA)杂交种是最有前景的杂交组合[3-5]。

植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在抗性和一些特殊品质性状上,野生种保留了大量的有用基因。

利用野生种与商品种多代杂交以及回交,将野生百合的优良基因渐渗到栽培种中,完善商品种是切实可行的育种之路。

如Loffler等用毛百合与麝香百合(L.longiflorum)杂交,将毛百合的抗真菌(Fu-sarium)性病害的特性通过杂交渐渗到麝香百合中[6]。

在百合远缘杂交中,花粉加热、蒙导等多种授粉方法是克服远缘杂交受粉障碍的有效手段。

Tuyl等以百合为研究杂交育种的模式植物,应用子房嫁接、胎座传粉、热水处理、辅助授粉、激素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克服不同类型的百合杂交障碍的试验[5],建立了克服远缘杂交障碍的技术体系。

通过离体胚珠授粉试验,纪海珊报道了百合种间杂交的障碍原因[7]。

指出在离体培养过程中,胚珠与花粉间最适授粉距离为1 mm;种间杂交障碍在于花粉管穿入胚珠珠孔所需时间(花粉发芽后8~12 h)早于花粉管内精子形成时间(花粉萌发后17 h)。

百合种质资源鉴定与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百合种质资源鉴定与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百合种质资源鉴定与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合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和食用植物,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但是由于百合物种数量众多、遗传背景复杂,加之采集传统的种质资源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百合种质资源的鉴定和保护面临许多问题。

组培快繁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营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进行多倍体无性繁殖的技术,可以快速扩繁、改良和保护珍贵植物种质资源。

因此,应用组培快繁技术对百合进行繁殖和改良,是目前百合保护和利用中的热点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百合种质资源鉴定和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以提高百合的种质资源采集、挖掘、鉴定和保护,为百合的优化利用提供保障。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对百合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收集,筛选出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优良品种。

2.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多倍体无性繁殖和快速扩繁,以获得大量优质苗木。

3.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百合进行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不同百合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基因组分布规律。

4. 建立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不同组织类型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探索组织培养对百合栽培和品质的影响。

5.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百合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建立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数据库,为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遗传素材。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百合种质资源鉴定和收集采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方法对野生和栽培品种进行鉴别和采集,包括形态学特征、病虫害检测、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并建立百合种质资源数据库。

2. 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以鳞茎为材料,建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包括营养液配方、培养基配制、激素组合等方面的优化和探索。

3. 遗传变异和基因组分布规律研究通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百合品种的细胞倍数、核型、染色体特征等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以及对基因组大小、组成和结构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4.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建立百合的愈伤组织、愈疮组织和植株再生系统,探讨百合组织培养对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百合植株质量和品质的变化。

新铁炮百合2n配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新铁炮百合2n配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杨 芳, 小琴 , 文丽 等 . 工授 粉 对 提 高 红 富士 苹 果 坐 果 率 效 2 王 宋 人
果的调查 [] 林果花草,0 9 () 1 — 0 J. 2 0 , 9 :9 2 . []邓 西民, 3 韩振海, 李绍华. 果树 生物学 [ ]北 京 : M. 高等教 育出版
23 n . 2 配子分 离纯 化的方法
本 研 究 采用 直接 分 离 纯 化 的 方 法 , 由于 2 花 粉 与 n 粉 n 花 作 者 简 介 :王潇潇 (95 ) 18 一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园林
植物遗传育种 。
在 形 态 、大 小 和 质 量 上 有 差 异 ,可 利 用 滤 网过 筛 、速 度 沉
12 人工 诱 导 2 配 子 研 究进 展 . n
目前 ,人 工 诱 导 植 物 多 倍 体 多 采 用 秋 水 仙 素 作 为 诱 变
2 2 配 子 染 色 体 加 倍 .
处理 方法分 别为注射 法和脱 脂棉包 裹法 。注射 法是将
浓 度 为 0 0 %~0 5 秋 水 仙 碱 溶 液 用 注 射 器 于 每 天 上 午 .1 .%的
此 外 还 有 利 用 极 端 温 度 处 理 、 辐 射 诱 变 等 物 理 方 法 来 获 得
用浸透 0 0%~0 5 .1 .%秋水 仙碱溶液 的脱 脂棉包 裹花蕾 ,药 液 的 量 以 从 脱 脂 棉 中溢 出为 准 ,并 套 塑 料 袋 防 止 水 分 蒸发 , 3d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每个浓度处理2 个花蕾 ,并设置对 0 照。形 成花 粉后 进行显微观察和统计。
产 量 比 例 较 对 照 高 l .9 7 0 %,处 理 2 H 理 3 径 ≥8 m果 *处 果 5c 实 产 量 比 例 较 对 照 下 降4 2 .%,主 要 是 由于 2 处 理 小 区 产 个 量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所 致 。 说 明辅 助 授 粉 可 以 促 进 果 实 发 育 ,

兰州百合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兰州百合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兰州百合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百合(Lilium brownn. F. E. Brown. Var Viridum Baker)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些品种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长期的无性繁殖使得各种病毒在百合植株中逐代积累,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利用快繁技术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优质种苗。

而且,经过染色体加倍的多倍体百合植株鳞片肥厚、健壮、高产优质等特点。

因此,百合的快速繁殖技术和染色体加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试验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利用快速繁殖技术建立了兰州百合的快速繁殖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素对兰州百合进行了人工多倍体诱导,初步筛选出了一批多倍体材料。

兰州百合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对外植体的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

获得无菌的外植体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外植体的消毒效果和分化率直接影响着试验的进程。

筛选出的最佳消毒方法是洗涤剂浸泡10min,自来水冲洗5h,95%的乙醇消毒100s,0.1%升汞消毒12 min,无菌水冲洗4~6次,可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和诱导率。

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与配比是影响百合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重要因素。

初代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BA1.0 mg/L+NAA1.0 mg/L+3%蔗糖,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是MS+BA0.5+NAA0.2mg/L+ 3%蔗糖,百合生根相对较容易,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3%蔗糖。

在建立百合快速繁殖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秋水仙素溶液对兰州百合进行了人工多倍体诱导,诱导多倍体的材料为百合鳞片,方法采用棉球覆盖法,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浓度和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0.1%、24h,细胞诱变率达60%。

对获得的兰州百合多倍体与二倍体进行了外部形态和的气孔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下,多倍体植株体现了器官的巨大性,叶片颜色较二倍体深,叶片较厚,并且叶面皱折、粗糙,较脆,易折断、生长发育迟缓,形态畸形、矮化。

条叶百合的离体多倍体诱导

条叶百合的离体多倍体诱导

条叶百合的离体多倍体诱导吴雪娟;杨利平;陈敏【摘要】为增强条叶百合的抗性,对其进行多倍体改良,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亚砜诱变离体培养条叶百合小鳞茎.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效果好,直径1.4 cm鳞茎变异率达100%,直径0.7 cm鳞茎变异率达92%.经对4株疑似多倍体诱变株系的染色体检测,仅有1个变异株系中含有48条染色体,4倍体细胞占63%,对其切割分离和纯化培养,最终获得1个四倍体株系(2n=4x=48).除观察到正常的染色体外,株系1、株系3和株系4约30%左右的细胞中含有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8【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条叶百合;多倍体;秋水仙素;染色体;B染色体【作者】吴雪娟;杨利平;陈敏【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9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为百合科多年生球根植物,其分布较广,从我国的东北到台湾都有标本采集记载,但因自然选择、生态环境破坏及掠夺性采挖等因素,在其原产地已很难查询[1]。

至今,条叶百合在某些原产地仍处于天然野生状态。

条叶百合具有耐寒、耐旱、稍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病虫害少等优点,可作为亲本用于百合的抗性育种。

此外,条叶百合花小,是理想的花境材料和“迷你型”花卉素材,主要可以应用于花境栽培或庭院栽培[2]。

但条叶百合的茎秆纤细,易倒伏,故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育种改良。

关于条叶百合的种子萌发,高效快速组织培养繁殖体系建立和以条叶百合为亲本的杂交育种等已有研究报道[3-6],但未见条叶百合的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报道。

通常认为,多倍体植株具有粗大性外,适应性增强,观赏性提高,对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

秋水仙素诱导百合多倍体及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研究

秋水仙素诱导百合多倍体及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研究

秋水仙素诱导百合多倍体及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研究陈敏敏;周音;孙亿敬;李心;张建军【摘要】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百合胚性愈伤组织再生和染色体加倍的效应,并优化了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百合倍性鉴定的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导获得的诱导加倍率不同,采用0.5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百合胚性愈伤组织24 h诱导加倍率最高,为12.14%;加倍后的四倍体气孔保卫细胞明显变大,四倍体比二倍体植株变矮,叶片颜色加深并肉质化加厚.优化了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百合进行倍性检测的条件,发现以组培苗新叶为材料,采用Kiwifruit buffer解离液解离、400目滤膜过滤,并进行1次离心是流式细胞仪鉴定百合倍性的适宜条件,并用优化后的方法鉴定了四倍体植株.%The effects of colchicine treatment on the regeneration of embryogenic callus and chromosome doubling of Lilium spp.were investigated by tissue culture,and the technique of ploidy identification of Lilium spp.by flow cytometry was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had different doubling rates on Lilium spp. embryogenic callus. The 24 h doubling rate of Lilium spp. embryogenic callus treated with 0.5 mg/L colchicine was the highest,which was 12.14%.The stomatal guard cells of tetraploid plants became larger after doubling,and the tetraploid plants was shorter than the diploid plants,and had deepen color and succulent thickening leaves.The condition of ploidy detection of Lilium spp.by flow cytometry was optimized as follows:tissue culture leaves,Kiwifruit buffer dissociation solution,400-meshmembrane filtration and 1 time of centrifugation,and the tetraploid pla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optimized method.【期刊名称】《上海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7页(P81-87)【关键词】百合;秋水仙素;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作者】陈敏敏;周音;孙亿敬;李心;张建军【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上海201403;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台州318000;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上海201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9百合(Lilium spp.)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植物,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120个种以上,其中55种原产于中国。

基于体细胞胚发生的两种中国原产百合多倍体创制

基于体细胞胚发生的两种中国原产百合多倍体创制

基于体细胞胚发生的两种中国原产百合多倍体创制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Fisch.)和兰州百合(Lilium dabidiivar.unicolor)是原产自中国的野生百合,花色鲜艳、耐盐、耐寒性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但野生百合普遍具有植株矮弱,花朵娇小且茎秆易倒伏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本研究以秋水仙素为化学诱变剂,在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基础上诱导两种百合多倍体植株,并对多倍体植株进行根尖染色体鉴定、ISSR分子标记分析、气孔鉴定及叶绿素测定,以期筛选出观赏以及栽培性状优良的多倍体植株,为两种百合的种质创新奠定基础。

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细叶百合的多倍体诱导及根尖染色体鉴定以鳞片和胚性愈伤为诱变受体,采用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和固体培养基内添加秋水仙素(混培)处理,对267株再生植株进行根尖染色体鉴定后,共获得53株诱变植株,其中包括19株鳞茎增大、叶色浓绿、长势健壮的四倍体细叶百合。

根据各处理的再生植株成活状况和诱变率,最终确定诱导细叶百合多倍体的最佳处理为:以胚性愈伤为受体,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1d。

2.兰州百合的多倍体诱导及根尖染色体鉴定以细叶百合多倍体诱导的最佳处理(以胚性愈伤为受体,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1d)诱导兰州百合多倍体后共获得28株再生植株,根尖染色体计数结果显示包括16株诱变植株,其中包括6株小鳞茎肥大、叶柄宽厚、长势健壮的四倍体兰州百合。

3.百合体细胞胚与多倍体植株的ISSR分析以20对植物ISSR分析中的常用引物对两种百合进行引物筛选后分别得到8个适用于两种百合的ISSR引物;对两种百合的母株与经体细胞胚发生后的再生植株进行ISSR遗传稳定性分析,母株与再生植株之间共检测的3270条条带中均未检测到多态性条带,说明两种百合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遗传较为稳定。

ISSR技术也被用于对两种百合的多倍体和二倍体植株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比较分析。

两种百合中检测条带总数分别为336和318条;多态性条带占比分别为14.58%和9.75%。

东方百合快繁培养基优化及多倍体诱导

东方百合快繁培养基优化及多倍体诱导

东方百合快繁培养基优化及多倍体诱导前言百合(Lilium spp.)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百合科(Liliaeeae)百合属(Lilium)植物。

百合花大,色彩丰富,花姿优美,是世界名贵花种之一。

东方百合(L.tenuifolium oriental hybrid)是利用天香百合(L. auratum)的花型和药百合(L.speciosum)的深红、深粉、粉色等艳丽的花色及其芳香宜人的遗传特性培育出的[1],其花型靓丽,色泽鲜艳,是栽培的主要新品种,在切花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西伯利亚(Siberia)和索邦(Sorbonne)是东方百合杂种群的两个品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百合育种主要以荷兰、日本、北美为首,研究方向集中在栽培与观赏性状的改良、育种策略及技术的创新与完善等方面,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濒危稀有物种的保护等方面也有一些研究[2]。

我们国家对百合的研究目前较集中在对百合快繁体系的优化以及脱毒处理和培育新品种上。

目前我国在生产百合时主要是从荷兰进口种球,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百合种球约5000万粒,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需要花费大量外汇,且种球质量难以控制,病害日益增多[3]。

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中国百合鲜切花的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百合种球的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办法是通过组织培养繁育大量的优质种球。

其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组织培养中关键的一步。

多倍体因其巨大性、低孕性、抗逆性及克服远源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而被园艺育种家所青睐。

目前已成功地培育出无籽西瓜、无核葡萄、三倍体甜菜、毛白杨、郁金香、多倍体金鱼草等优良品种[2]。

百合多倍体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报道,国外育种家Schenk(1987)[4]研究发现四倍体植株高大,具有更多的开花物质。

我国有关百合多倍体育种的工作多集中在离体条件下利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百合鳞茎来获得多倍体[5]。

黄济明[6](1983年)诱导台湾百合(Lilium formosanum)×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杂种F1,Adventure品系、Rainbow hybrid获得四倍体植株,并且茎秆、叶片、花果都显著大于二倍体类型;连雪斌[7]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F.unicolor Cotton)进行多倍体诱导试验,并获得多倍体小鳞茎;谢晓阳,武全安[8]报道了在云南西北部川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autre)群体中,发现了该种三倍体个体,形态特征研究显示三倍体的数量性状如株高、茎粗、花果数等优于同一群体的二倍体植株,张兴翠等[9](2003)诱导得到药用百合多倍体植株;郑思乡[10]等(2004)也曾通过体细胞加倍的方法获得了百合多倍体:后来郑思乡[11]等(2005)又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了2n雌配子;还有何林[2]等(2006)用秋水仙素处理东方百合Tiber的鳞茎获得了多倍体植株。

百合系列间杂种多倍体诱导实验初探

百合系列间杂种多倍体诱导实验初探

百合系列间杂种多倍体诱导实验初探
吴青青;郑思乡;王继华;许超
【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
【年(卷),期】2010(39)4
【摘要】用百合的O/A系列间杂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长度的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05 %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突变率高达38.5 %.与正常植株相比,变异植株的叶片肥厚,叶面变宽,叶色深绿,气孔显著增大.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48.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吴青青;郑思乡;王继华;许超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1+8.23
【相关文献】
1.《IPv6主机配置及实验环境搭建手机》系列二主机间IPv6隧道的配置 [J], 张晓冬;马严
2.《IPv6主机配置及实验环境搭建手册》系列三配置主机与路由器间IPv6的隧道
[J], 张晓冬;马严
3.降低血液病房顶部集中送风面积的样板间实验研究——国标《医院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技术标准》编制组系列探讨问题之三 [J], 马兆勇;蒋国清;许钟麟;曹国庆;潘红红;王维平
4.秋水仙素诱导细叶百合多倍体实验初探 [J], 陈嘉禾
5.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J], 李玲;何清湖;卢芳国;胡珏;宁毅;魏科;陈伶利;熊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丁群英;杜喜春;孟长军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
【年(卷),期】2016(0)1
【摘要】百合原产我国,从野生到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对百合的杂交育种,却起源于欧美。

文章从阐述百合多倍体育种的重要意义入手,对百合多倍体诱导方法的应用、二倍体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多倍体诱导的试验研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百合遗传育种的未来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11-112)
【关键词】百合;多倍体育种;新品种
【作者】丁群英;杜喜春;孟长军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29
【相关文献】
1.百合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J], 陆春霞;韦鹏霄;岑秀芬;梁贵秋
2.多倍体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J], 齐心;程英魁;张悦
3.东方百合多倍体育种通过鉴定 [J], 雨路
4.苹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J], 常贝贝;张硕;于晓丽;杜晓云;刘伟;姜中武;赵玲玲
5.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J], 许陶瑜;田洪岭;郭淑红;吴昌娟;裴帅帅;王秋宝;郝耀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