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现象类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坚守自我与改变自我”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坚守自我与改变自我”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
“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
”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1.单独谈“坚冰”型人格:坚守自我,拒绝融化,抵抗诱惑,绝不妥协。
2.单独谈若“水”型人格:善于改变,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成就自我。
3.最佳立意(找到二者关系):既要像水,适应时代的变化,又要像坚冰,坚守内心的原则。
【优秀题目】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2.行若水,心益坚。
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
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
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
【优秀范文】1志定明心处,万事化风涌一叶孤舟,随波涌流,破舸沉釜,志在永存。
无畏于道路上的风起云涌,无惧于生活中的世事无常,在变幻中明定内心,在坚持中寻找变通,最终才能成就完整的自己。
立自视,破于坚冰明壮志。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万物皆于漂浮中时,我们都应明定自己的壮志。
就如说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孙中山先生;隐姓埋名二十八年专研于原子弹和氢弹的邓稼先教授;带领团队于贫土中长出新庄稼的袁隆平院士……他们在如此激荡的时代中坚定着自己的内心,是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或许他们也懂得不惧于长川击流。
不因一叶障目,而不识神秀岱宗;不为一朝风月,而不解万古长空。
坚定内心所望、所想、所愿,才能自视天地,不畏激流。
2023年新高考二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

2023年新高考二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一、考题解析这道作文题在命题的立意上,紧扣新课标与新教材,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立足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紧绕“立德树人,修身养性”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谈及修身的重要性、修身的目标,还有“如何修身养性”问题。
单元写作任务也明确指出,“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这道作文题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与主题的定位,高度照应了语文“双新”,语文学习任务群“读写考融合”思想得到充分彰显。
在作文题的呈现形式方面,不同于给定情境任务而写作的作文题,也不同于主流形式的新材料式作文题,这道作文题的内容抽象性与概括性很强,文字表述高度的简洁明了,但其中的意蕴却相当丰富。
紧接地气的问题,简洁的导引文字,引导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且联想和思考的时空区间比较大,给考生更多的思维自由,也为考生写作个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但因其简洁与丰富,故加大了审题理解的难度,也给高质量的立意的诞生设置了更多障碍。
二、审题要点这类材料高度概括性的作文题,其审题的要点在于准确捕捉材料核心要素,并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其内涵。
第一步:准确捕捉材料信息要素。
这种高度概括的作文题,其问题情境可干净利落,直奔主题,核心要素直接呈现。
本题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即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要素,是当下的一种生活理念,也是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步: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核心要素的内涵。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一核心要素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材料的后一句“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对“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进行了补充性阐释,阐明了其对青少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意义。
2023年最新高考模考作文导写与范例

2023年最新高考模考作文导写与范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作文材料引出四面镜子——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并对其物理学功用进行简短的精准介绍。
四面镜子功用不一,作文要求从这四面中选取两面展开思考。
可选择的多元关系为四层,思考的范围为两层。
题型还是关系型思辩作文。
题目变化的地方,不是给出二元或三元关系,而是四元关系,是“四选二”。
从2022年高考作文来看,2022高考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的“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同是思辨话题,变化很明显,多呈现三元关系。
话题内容在广度上的拓展,必然带来深度思考上的难度。
作文要求“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考生首先面临的是选择两面“镜子”。
一旦选取两面镜子,就必须围绕这“两面”展开思辨论述,两面也就是两层关系,这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内在有机关联,不能“两张皮”,不粘合,无对接。
这就涉及到对这四面镜子的生活内涵进行精准理解与把握。
作文立意先要过材料关。
材料给出的四面镜子,物理功能是表面的,是自然的。
然后跳出材料本身,发挥想象,延伸到其比喻义、象征义,联系社会和人生,参悟出其中所包含的处世哲理。
题目提示语:“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
”题目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从中我们可以读出,镜子具有人生“寓意”,对成长具有启发,是心灵的镜子。
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及范文

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及范文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及参考范文来了来了,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已经出来了,知道这篇作文该怎么写的吗?来看看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及参考范文,希望您能喜欢!2023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作文导写及范文(20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两个命题的差别在哪里呢?我认为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2022年的命题已经为学生确立了论点,学生但凡不是想自寻死路,无论怎样不甘心写那些人云亦云的文章,都心须意识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既然立意已定,学生就只能“敷演”成文,像孔雀开屏一样炫书法,炫素材,炫语言,企图通过在这三个方面使力,以使自己的作文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
事实上,对于一个想考好大学的学生而言,做到这三个方面并非难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省的数据显示,2022年50分以上的作文有近2万份之多了。
第二个差别是写作要求(提示语)的变化。
2022年作文是这样说的:“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两次提及材料,提示考生按照材料给定的观点去写;而2023年作文是这样说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2023年新课标(新高考)I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3年新课标(新高考)I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使用省份:辽宁、重庆、海南、云南、西藏、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场快速审题】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很容易提取,即“青年、安静、不被打扰、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在写作时,应以青少年为主体,辩证地分析青少年在向着理想迈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过程中,应警惕躺平、摆烂的倾向。
“不被打扰”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暂时停下脚步、注意心理健康、养精蓄锐、厚积薄发,以更加饱满的劲头迈向下一段征程。
四四型标题:《弛而不怠,沉而不颓》《沉淀自我,奋楫笃行》《虚极静笃,厚积薄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安于沉静,慢享人生》《青春之道,一张一弛》《沉淀人生,青春蓄势》《一念静心,花开世界》《静心沉淀,厚积薄发》五五型标题:《宁静以修身,沉淀以成才》《人生静谧处,皓月万里行》双行标题:《在放松中沉淀在沉淀中成长》《青春难得松弛感吾辈更要拉满弓》《于宁静处听惊雷于沉淀中得成长》《静坐时光一隅沉淀芳华人生》《觅一方灵魂湿地撷一缕阳光笃行》《热闹固不可少,安静别有风味》三三三型标题:《静一点,积一点,长一点》《享放松,厚沉淀,促成长》【可模仿的范文】享放松,厚沉淀,促成长胡记霞天地博大,万物繁杂,世事喧嚣。
承载着诸多期许的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不免会疲惫,会有困扰,会有“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
若把这种独处当作一种调剂,在放松中沉淀,定能在沉淀中成长,以厚积促薄发,更加坚毅前行!静独处,享放松。
让浮躁和挫折都成过眼云烟。
你看那年轻时的曾国藩,天天流连于外界的花花世界,贪色、妄语、懒惰,注定成不了大器。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两三个关键词之“新时代中国形象”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两三个关键词之“新时代中国形象”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原题再现】(山东潍坊2023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八十多年前,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在《可爱的中国》中坚定地说:“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现在,先辈梦想已成现实,中华盛世如其所愿。
据近期一项对新时代青年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乡村振兴、太空出差、和谐共生、新赛道、烟火气、国潮热、卡脖子。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给方志敏写一封信,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书信基本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潍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前面提到革命志士方志敏对未来新中国的展望: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后面给考生提供十个关键词。
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给方志敏写一封信。
十个关键词涉及以下领域,一是呈现中国世界形象,如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等;二是科技发展,如太空出差、新赛道、卡脖子等;三是自然环境,如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是时代成就,如新赛道、乡村振兴、太空出差等;四是传承与创新化,如国潮热;五是社会民生,如烟火气、乡村振兴等。
关键词的选择并构建关联是写作的关键,构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有两个向度,一是用一个观点统领两三个关键词,即两三个关键词能够共同阐释一个观点,二是两三个关键词之间构成因果或条件关系。
如选择“太空出差”“新赛道”“卡脖子”三个关键词,可谈“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三个关键词之间可以构建两层关联,一是“太空出差”“新赛道”之间可以构建一种阐释关系,即以“太空出差”阐释中国科技在“新赛道”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太空出差”“新赛道”与“卡脖子”之间构成对照关系,以“卡脖子”来谈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表达自己继承先烈遗志,攻克科技发展难题的信心决心。
2023 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3 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
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
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
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
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
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
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
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
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2023年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崇礼之风尚,造和谐之美导写及范文

作文主题训练-----崇礼之风尚,造和谐之美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多数高校对“上课礼”不作硬性要求,大学课堂上几乎不见起立与问好。
鉴于此,南京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先后重拾课堂礼仪,让“上课礼”再现大学课堂。
(2)近日,一名女生发帖称:自己微信回复老板一个“嗯”,结果被老板批评:“和领导和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微信的基本礼仪。
”此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作为刚学孔子“礼乐”思想的新青年,你对上述关于“礼”的现象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之后,贾母心疼宝玉,免去了宝玉每日的“晨昏定省”,所谓“晨昏定省”是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即晚间服侍就寝,早晨省视问安。
就算是宝玉这样的“混世魔王”,也要遵守这基本的礼节。
懂“礼”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费孝通先生在《礼治秩序》提到“礼”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但有人说,太注重“礼”,容易缩手缩脚,反而失去自己的个性。
还有人说,外在行为处处讲“礼”,内心却很反感,这不是虚伪嘛。
针对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礼治”,礼是立身行事于社会的根基,礼是构成稳定社会秩序的广泛基础,礼是最高的伦理道德规范,礼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礼是立志修养的美好品德,礼是社会交往礼仪礼节,礼是礼尚往来的热情礼节,礼是尊重长者的基本礼仪。
材料二:现代社会我们学习和传播孔子的“礼治”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范文、导写及备考启示-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一轮综合备考(全国通用)

持在15~20℃;晚上则用60瓦的日光灯照射,白天温度低于夜间,每天下
午通风透光1小时,保持盆土湿润,10天后昙花便可在白天开放。技术正
如笔墨,擘画着时代蓝图,在时间的砚台里,书写奇迹。
下水作文
莫因技术自作茧,掌控时间化成蝶。
勤不匮工作室
“寰宇一白雄鸡唱,拿云系日少年心”,以技术为剑,以时间为鞘, 穿云破雾。
权威解读
本试题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 版)》精神,旨在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试 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 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文字简洁,给出“人·技 术·时间”的话题,但未给出明确观点,需要考生调 动联想、迁移、实证、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 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沉溺于网络中的孩子,刷着刷着短视频就成了熬夜族,看着看着影视 剧就到了天亮,打着打着游戏就忘记了作业……恰似废寝忘食的拼命三郎, 人生被时间表支配,失去了自由与自我,心情被各种事务缠绕,失却了陪 伴家人的天伦之乐……他们说,在技术突飞猛进的快节奏时代,我做不了 时间的主。可我要说,剑出不出鞘,其实还是鞘做主。系住、困住、套住、 固住、包住……鞘总有办法关住剑,拿云系日的少年,你总有办法支配你 的时间!
——(日)三木清
典型素材
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7.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8.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 用时间。
——叔本华
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10.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 不待人。
2024届高考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现象类(含解析)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现象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大数据、阿尔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形成了“信息茧房”“玻璃笼子”等效应。
词语解读: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房子”中的现象;玻璃笼子,暗喻在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做课前演讲,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3.作文。
生活中,当我们被有差别对待时,可能会感到不公平;但有时被无差别对待时,我们也会觉得不公平。
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香菱学诗”时有一个情节,香菱向黛玉请教学习作诗,黛玉道:“作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相对,若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有对的极工的,有不对的,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以上材料谈及创作诗歌时,或讲求规矩,或以新奇为上,但都要抓住意趣这个关键,最终写出佳作即可。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全网独家)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范文及导写(解读+素材+范文)

典范素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
2.上下同欲者胜。——春秋齐国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释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3.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希腊寓言家伊索《伊 索寓言》
4.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汉末三国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威解读
(一)材料来源 3.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提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
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 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权威解读
权威解读
(二)材料类型 我们可以视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为递进关系:材料一从
反面说不能怎样、怎样是不好的,材料二由反面过渡、引出 正面该怎么做、怎样做才好。
由此,针对这种递进型材料作文,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 审题。综合两则材料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
权威解读
(三)审题立意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典范素材
九天揽月书传奇,星河璀璨任遨游,这是合作的力量。自1956年 迈出航天事业第一步开始,中国航天人在长达65年的探索历程中从未 停下前行的脚步。这脚下的力量何来?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只有 一群人才能走得长远。这力量正来自航天人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合 作精神!习近平主席说,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 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的成就。 这辉煌属于谁?它属于几代航天人的薪火相传接力奋斗!试想,神舟 十六号的成功发射,怎能离开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 杨柱以及载荷专家桂海潮的通力合作?大鹏展翅尚且凭借风力,试问, 有谁能完全靠自己?
2023新高考II卷高考作文范文七篇(新高考2卷作文)

2023新高考II卷高考作文范文七篇(新高考2卷作文)2023新高考II卷高考作文范文七篇(新高考2卷作文)高级考语文的作文是大头,同时作文的命题也越来越考验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辩证思考能力,今年全国卷的试题变化比较大。
以下是关于2023新高考II卷高考作文范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3新高考II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篇1)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让他们时常有一种想要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
因此,青少年独处也成为一种不少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那么,青少年的独处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独处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自我探索和认知自己。
在独处的状态下,青少年不会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干扰,可以更好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反思和剖析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准确认知自己。
这样,他们也可以更好地锤炼意志力,提高自控能力,做到“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其次,独处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有些时候,人们无法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障碍。
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阶段,常常有许多情感和情绪需要发泄和宣泄。
而在独自一人的环境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除此之外,独处还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独处的状态下,青少年可以自由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探索和发掘更多的创造性思想和创意。
这也可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激发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然,青少年的独处行为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和管理。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青少年正确的独处方法和方式,避免让他们陷入孤独和自卑的状态中。
他们也应该充分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创造安全、和谐、尊重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总之,青少年的独处行为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提高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然而,过度的独处可能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023年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尊重差异导写及范文

作文主题训练-------尊重差异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日月轮转,昼夜交替,一句古诗以最常见的事物隐喻最深刻的哲理。
因为有了差别,世界才多姿多彩;因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互联网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精准的算法推荐可以精准对接需求和最大化利用资源,却编织出了一个个“信息茧房”,让每个人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听到自己想听的,宛如回音壁一样不断地重复那些悦耳的声音。
这种舒适会让人成为“信息偏食者”,让视野变窄,带来偏见。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
”“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君子能了解差异、尊重差别,又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九二一年初夏的一天,罗素在一批中国友人的陪同下坐轿子登峨眉山。
那天天气很热,山道又非常崎岖,轿夫们非常辛苦。
好不容易爬到了最高峰,大家就地休息,只见这些轿夫坐成一排,取出烟管乐滋滋地抽着,开始互相取笑,好像世间万事,在他们的笑声中全无牵挂。
罗素看到这个景象就想,这个事情如果换了别的国家,那些轿夫一定会抱怨酷暑难当,要求增加小费。
而像自己这样的欧洲人到了山上也不会全无牵挂,而一定会担心下山以后的交通工具等。
但是,中国人一有空闲就取笑逗乐,那实在是另一种文化。
由此联想开去,罗素发现,同样介绍一个居住的地方,欧洲人会首先告诉你这个地方的交通设施等实用信息,而中国的陪伴者则会告诉你最不实用的事情,比如说古代某个诗人曾经隐居在这里。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差异·尊重”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2023届高考作文:2023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少数服从多数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少数服从多数“导写及范文作文材料(2023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在当今社会,”少数服从多数“ 是广受认同的原则,但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对此,你怎么看?写作指导审题抓类型:现象类思辨类抓对象:少数、多数、见识超群的人抓内涵:意见的价值是否决定于人数的多少抓思辨:(1)见识超群的人意见未必是少数,那些人并不是大多数时候和大多数人意见不一样(2)见识超群的人的见解、意见不总是对的(幸存者偏差)(3)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少数人的试错也有一定价值思路梳理1.引材料:(1)事例引:雅典在实行民主政治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了集体暴政。
(2)现象引:上至公关权力机构,下到一般性组织体的选举、表决,以及司法审判很多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原则。
(3)理论引:幸存者偏差(4)名言引:叔本华:“这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自身的思维意识。
”2.归因:为何少数服从多数是广泛认同的原则?(价值分析)(1)多数人的意见更容易凝聚更多人并达成共识(2)多数人的意见构筑了一道屏障,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3)多数人的意见在实践时能获得更大的合力,有利执行,阻力小,更有可能达成优良的效果(4)多数人中不乏有才之士,提出的观点和意见自有可取之处,兼顾大部分人的利益(5)大部分情况下,少数人的意见可能存在偏见,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3.可能存在的问题:(1)一部分人会在这一原则的无形压力下,被迫顺从,真实想法被压抑(2)当社会的舆论偏向多数人而忽视少数人的时候,这种舆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3)多数人的意见也可能有出错的时候,会带来更大损失和资源消耗4.何为“见识超群”的人?(1)超出标准化的社会普遍性原则之上(2)对社会和时代有自身独特的远见卓识5.为何他们总是在少数人中?(1)少数群体没有那么多约束,反而有更多试错机会(2)他们善于反思自身,省察社会,不轻易被世俗同化,有怀疑精神,所以总是成为少数6.思辨:(1)见识超群的人意见未必是少数,那些人并不是大多数时候和大多数人意见不一样。
2023高三联考作文“科技发展现象”作文原题及优秀范文

2023高三联考作文“科技发展现象”作文原题及优秀范文原题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是“科技发展现象”。
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交通运输、通讯方式、还是在商业活动中,科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别来简要探讨科技发展现象。
首先,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过去,长途航空旅行可能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而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飞越千里。
高速铁路、地铁系统和出租车软件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
科技的进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通讯方式的革新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聊天工具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保持联系,随时随地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在科技发展方面,视频通话和网络会议也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跨越地理限制,更加高效地进行合作和沟通。
最后,科技的进步对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和在线支付来满足我们的各种消费需求。
同时,科技的应用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从而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科技发展已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交通运输的便捷、通讯方式的快捷以及商业活动的创新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只有在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
Word Count: 837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现象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
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逛菜市场曾是人们一天之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买菜软件应运而生,社区团购更是蓬勃发展,这让很多年轻人不愿再光顾菜市场。
许多菜市场,都面临着被关停、拆迁或是改造的命运。
对于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陈忠实为了静心写作,主动回到偏僻的老家,与热闹喧嚣隔离;梭罗为了思考与体验,主动到瓦尔登湖,与工业文明隔离。
隔离热闹与喧嚣,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收获。
然而,有的人却不避喧嚣,主动选择融入热闹的生活,亲近这个急剧演变发展的时代,他们在热闹中也收获了生活的馈赠。
对于生活中的这种“隔离”与“融入”现象,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康”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出现。
《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在这里,“小康”是安康、安居的意思。
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
宋人洪迈在《夷坚志》卷一有“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
明成祖朱棣曾说:“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
”这里,“小康”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新闻发言人表示,已经建成的小康社会远超改革开放之初的预想,达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
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郭熙《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一山一世界,三远三视角。
以上材料中,郭熙提醒山水画的创作者要从高远、深远、平远等不同视角去观察山的形色意态,结合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视角来描绘自然景物。
“高远、深远、平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三远”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段名为《三堂会审伽利略》的京剧在互联网上翻红。
作品脱胎自京剧《玉堂春》,剧中伽利略用皮黄唱腔向物理天文倾诉衷情。
该剧虽是传统戏曲和科学史的"混搭",唱腔、伴奏、表演却完全依照戏曲的传统,剧情中的调侃成分和历史事实也一目了然。
很快网民又发现了很多类似的作品:豫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京剧《哈利波特》、黄梅戏《无事生非》等。
剧种上既有京剧也有地方戏曲;创作主体既有专业院团,也有票友、戏迷;题材既有对莎士比亚、雨果等外国经典作家代表作的改编移植,也有以外国故事内容为题材的编创。
对于这类传统戏曲外国戏,人们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嗤之以鼻,认为它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有人击掌叫好,认为它们显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强大包容能力,是对传统戏曲的创新性传承。
对于上述现象和观点,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南美洲海域,生活着一种身上带锯齿的鲑鱼。
大约在五千年前,这种鲑鱼的身体,跟普通鱼类还没有差异,那时它们常常遭到其他鱼类的攻击。
每次被咬伤后,它们的身上便少了一块肉。
尽管每一次受伤都令鲑鱼们疼痛难忍,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伤口逐渐变得坚固,最终长成锯齿状,并且十分锋利。
食肉鱼类见了它们,不但再也不敢随意攻击,而且还会躲得远远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层引用汪曾祺对菜市场的认识,在汪老看来,菜市场是一个鲜活、热闹、充满“生之乐趣”的地方。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菜市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有着独特的市井风情,更是一个地方的底色。
是一个城市生活最深远的中心起源,透露着住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民风习俗。
同时,相对于简单的买卖,传统菜市场更不可替代的是社交功能,提醒着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喧嚣名利的人回归到最原本的生活中,菜市场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材料第二层展现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网上购菜方便快捷,导致青年人不愿去菜市场,许多菜市场面临被淘汰的现实。
题目要求对承载烟火生活气息的菜市场被淘汰的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时可思考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比如:基础设施不合时宜、抓不住年轻消费者、环境脏乱差等,由此思考传统菜市场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比如:顺应时代而主动求变,以更加便利的形式契合年轻人的需求;不断提档升级市场的每个角落,为前来的消费者营造一个优质的消费环境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让菜市场在一代代传承和更迭中,以一种最合适的姿态,进入另一个新的时代。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打造菜市场文化,菜市场不仅贩卖蔬菜食材,还贩卖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方式。
二、努力改善菜市场环境,简约干净,菜品码放整齐,让人能在一种很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购物。
三、在保留了传统味道的同时,还能扩大其社交功能,朝向“生活中心”的方向演变。
立意:1.快节奏生活不妨去逛逛菜市场,逛的是生活,治愈的是人心。
2.不要让“便捷购物”取代了生活气息。
3.跟上时代节奏,促进传统菜市场转型。
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列举了陈忠实为静心写作主动回到偏僻的老家,梭罗主动到瓦尔登湖,与工业隔离。
然后引出隔离与融入,无论是隔离还是融入,都可能会给人带来收获。
从材料还有写作提示来看,写作的话题就是“隔离与融入”,所谓的“隔离”指的是远离一种场合、环境,或者远离一种事物;所谓的“融入”指的是参与到某种环境当中,或者是某个群体当中。
但是,这二者之间其实也具有辩证关系,但是“隔离”某种环境的时候,其实融入到另一种环境当中。
关于“隔离”,你可以写,远离一些消极的环境,消极的人,主动与积极的人接近,融入到积极的环境当中,这个时候,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比如材料中所提到的陈忠实融离的热闹和喧嚣,就想沉下心来写一些东西;梭罗陋离了工业,融入到大自然当中,体现对自己的热爱,这也是一种收获。
关于“融入”,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考虑,比如,我们青年人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当中,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就是“融入”的意义所在。
相反,有的青年人选择“佛系”或“躺平”,这也是一种隔离,也就是说没有“融入”社会,因此这样的“隔离”是不可取的,作为青年人选择“融入”火热的生活,进取的奋斗大军才是最可取的。
写作时,可以明确自己的观点:融入社会,奋斗进取。
然后主体可以安排成对比结构,正面写当年青年人融入社会发展中,积极进取;反面则写当前一些青年人选择“佛系”“躺平”,没有融入社会。
通过对比,观点态度更鲜明,最终再重申观点。
立意:1.积极融入,奋斗进取。
2.隔离是为了更好地融入。
3.根据需要选择隔离还是融入。
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既着眼于“小康”内涵的历史溯源,也关注其当代价值的再阐释。
材料以中国古代关于“小康”的诗句、史料记载作为切入点,将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文化传统与当代我国努力构建的美好蓝图联系起来,引导青少年对“小康”的当代价值做深入的思考,并自觉为之努力以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侧重于引导青少年思考“小康”的当代价值,并以此为理想目标落实到个人的追求与奋斗中。
作文应在体现对“小康”内涵的梳理与挖掘的同时,突出“我如何做”这一主题,强调实现小康社会要“从我做起”的实践意义。
构思写作时,首先提出实现小康社会,从当下做起的中心论点,特别要注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文化”需要我们在今天传承和弘扬。
同时,也可以横向联系发达国家的现状,在比较中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我们时代青年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更应承担起历史的重任,踔厉奋发,开拓进取,为人民谋幸福。
立意:1.实现全面小康,传承千年梦想。
2.决战脱贫攻坚,加快民族复兴。
3.实现小康社会,为人民谋永福。
4.例文:以“三远”之境成不凡人生“高远,深远,平远”,绘画的这三个境界由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又被王希孟完美地融合于他的名作《千里江山图》之中,其实这“三远”岂止是绘画的三境界,更是人生求索的三境界。
高远,自山下仰山巅,立攀登之志。
因为站位和角度的不同,站在山下却想领略山顶的风光,显然是徒劳的。
山顶之所以“风景独好”,在于提供了绝佳的观望视野,登顶之人可以“一览众山小”,四方风云可以尽揽于眼底,八方山色能够总纳于怀抱。
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岂是“井底之蛙”可以比拟!人仰望山巅,是对目标和理想的向往,是对壮丽人生的追慕。
《荀子·劝学》篇有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颜渊以孔子为山巅,仰慕之,效法之,终成一代“复圣”,为一代代的后人所仰望,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山巅”。
少年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只为“中华之崛起”。
故而,惟有志存高远,方有成功的可能。
深远,自山前窥山后,悟成功之道。
“嫦娥”“天问”“神舟”“北斗”,中国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座座巍巍高山,我们既要看见山前的辉煌,又要窥视到山后的艰辛。
没有那些中国航天人苦练本领,开拓创新,又怎会将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更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