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脊柱骨折。
4、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6、《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
1.损伤的分类:
1.) 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骨折脱位筋伤)和内伤(脏腑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5.) 按受伤程度分:轻伤和重伤。(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运动、工业、农业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2.损伤的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外感六淫、邪毒感染
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
3、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4、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肌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5、伤科局部望诊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6、闻诊:骨擦音、骨传导音、入臼声、听筋的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关节弹响声)、啼哭声、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7、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上肢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
3.)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或脐—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
6.)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或腓骨头—外踝下缘
8、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9、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中立位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1。
10、
(1)摸压痛: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程度来鉴别损伤的性质种类,直接压痛可能是局部有骨折或伤筋,而间接压痛(如纵轴叩击痛)常提示骨折的存在。长骨干完全骨折时,在骨折部出现环状压痛。斜形骨折时,压痛范围较横断骨折大。压痛面积较大,程度相仿,表示是筋伤的可能。
(2)摸畸形:当发现有畸形时,结合触摸体表骨突变化,可以了解骨折或脱位的性质、移位方向以及呈现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等情况。
(3)摸肤温:根据局部皮肤冷热的程度,可以辨别是热证或是寒证,并可了解患肢血运情况。热肿一般表示新伤或局部积癖化热、感染;冷肿表示寒性疾患;伤肢远端冰凉、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表示血运障碍。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
(4)摸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即为异常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检查骨折病人时,不要主动寻找异常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
(5)摸弹性固定:脱位的关节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在摸诊时手中有弹力感。这是关节脱位特征之一。
(6)摸肿块:首先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在骨骼还是在肌健、肌肉等组织中,是骨性的或囊性的,还须触摸其大小、形状、硬度,边界是否清楚,推之是否可以移动及表面光滑度。常用手法:1)触摸法2)挤压法3)叩击法4)旋转法5)屈伸法6)摇晃法11、治疗原则: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12、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以活血化瘀为主,多用“下法”和“消法”。
攻下逐瘀法:大成汤、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加减。
行气消瘀法: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
清热凉血法:清热解毒-龙胆泻肝汤,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开窍活血法:苏气汤、羚角钩藤汤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续法”。
和营止痛法:合营止痛汤。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舒法”。
补气养血法: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气血-八珍汤。
补益肝肾法:六味地黄丸、右归丸。
补养脾胃法: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舒筋活络法:小活络丹、独活寄生汤。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13、正骨手法包括:拔伸、旋转(旋转畸形)、屈伸(近关节部位的骨折)、提按(侧方移位:前后侧/上下侧/掌背侧)、端挤(侧方移位:内外侧/左右侧)、摇摆(横断、锯齿型骨折)、触碰(又称叩击,需要使骨折部紧密嵌顿者)、分骨(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折顶(横断、锯齿型骨折)、回旋(背向移位的斜行、螺旋型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蹬顶(适用于肩、肘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杠杆(适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14、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15.夹板固定的禁忌症:
1.)严重开放性骨折。
2.)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
4.)肿胀严重伴水泡者。
5.)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动、静脉损伤者。
16、固定垫(压垫)种类及适应症:
1.)平垫:肢体平坦部,多用于骨干骨折。
2.)塔形垫: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梯形垫:肢体有斜坡处,如肘后、踝关节。
4.)高低垫:锁骨骨折,尺桡骨骨折。
5.)抱骨垫:尺骨鹰嘴骨折,髌骨骨折。
6.)葫芦垫:桡骨头骨折或脱位。
7.)横垫:桡骨下端骨折。
8.)合骨垫:下尺桡关节分离。
9.)分骨垫: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
10.)大头垫:肱骨外科颈骨折。
17、固定垫的放置方法分为一垫固定法(用于压迫骨折部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外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脱位)、二垫固定法(适用于侧方移位)、三垫固定法(适用于成角畸形)。18、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尤3~4天内)。
3.)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
4.)经常调节扎带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
5.)定期进行X线检查(尤2周内)。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19、牵引疗法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